周围的生物教案

2024-05-03

周围的生物教案(通用13篇)

篇1:周围的生物教案

有关周围的生物教案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2:周围的生物教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非常重要。它对学生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自身、社会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联系实际,通过讨论、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培养热爱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共性)。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说起生物,同学们脑海中肯定会想起许多生物,生物是什么呢? 生:(小声讨论2-3秒)(纪律:请举手发言)

师:好,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知道的生物知识也很多,很棒。那现在我们先来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生:花生。

师:真聪明。我们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生:青蛙

师:像它这样小时侯在水里,长大了就要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我们叫什么动物。生:两栖动物。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也很棒。两栖动物是一种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动物。它没有完全适应陆地生活,因为他用于呼吸的肺还没有完全发育,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所以我们看到,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湿湿的。师:从刚才的回答中,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知识也非常丰富。我看的出你们平时非常注意思考问题,并仔细观察生活。

二、什么是生物?

师:刚才我我们猜谜语有花生、青蛙,都是生物。那到底什么是生物呢?1

生: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师:对。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第3页,我们读一下第一段第一行

生:(学生读```)

师: 好,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自然界里有生命的也有无生命的。那我们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是有生命的呢? 生:人、花、蚊子、蚂蚁、细菌、病毒

师:对,非常多。在教室里就有非常多生物。

四、认识生物

师:好,现在我们做个认识生物的比赛,请同学们看到第4页的彩图,看看谁认识的生物多。怎么填呢?在蓝色斑块里填这种生物的名称。在黄色斑块处填上另一种与这种生物相类似的生物的名称。比如第一幅,蓝色写上蜗牛,黄色的写上田螺。自己写,看谁写得比较多,不懂写的先不要写,把知道的全都写上去。最后一行是非常简单的,不要留空白。五分钟以后,看看谁写的比较多。

生:()

师:桫椤:一种古老的大型厥类植物,与恐龙是同一个世纪的生物。我们曾经认为它已经灭绝了。但是后来又发现了。所以现在把它列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和桫椤相似的有什么。刚才我们说了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所以和它相似的是蕨。平时我们在餐桌上会看到的一种的凉拌菜,红色的蕨菜。

现在完全写完的请举手。好,写完的同学都很棒。跟着老师写。还没有写完的下课后补全。

好,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桫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那这些彩图中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吗?

生:有,金丝猴

师:对,金丝猴也是。野生的金丝猴只在陕西发现过。不错,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珍稀生物,说明同学们非常喜欢生物,对它非常感兴趣。

五、生命现象

师:生物世界是非常神奇的。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到现在为止,我国一共发现了有15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此外,还有许多我们肉

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这些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那这个有生命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比如说,你们和校园里的树木都是生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

师:好,现在请翻到第5页,看图归纳一下,生物都具有哪些生命现象?(一分钟)

生:

1、有一定的结构,什么结构。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师:对,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

生:不是,除了(病毒)之外。

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师:举个例子。

生:比如说,我们人类从刚出生到现在,是不是一直在长大?我们的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新陈代谢。看到课本第4段:必须从外界不断的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

师:举个例子。

生: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每天都要干什么?吃饭。为什么呢?吃进去的食物被我们消化吸收了,就转化为我们自身的物质。所以,我们才可以长高长大。那除了吃,我们每天还要上厕所,把体内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东西排出来,是吗?

师:吃进去的是新的,排出来的是旧的。所以这个可以简称为新陈代谢。

4、产生自己的后代,就是繁殖。

师:举个例子。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叔叔阿姨看着我们,会说:这是谁谁的儿子或女儿!你看他长得多像他啊!等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长得像呢?

生:因为遗传。

师:对。父母把他的性状遗传给我们,那我们和父母亲长得一模一样吗?(没有)为什么?()

生:因为父母的基因在遗传给我们的同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就是变异。

师:遗传和变异是相对的。有遗传就一定有变异。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对吗?

5、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家中养只狗,见到陌生人会叫。

师:这是为什么?对什么产生反应?我们简单称为应激性。对,有些人说,动物会动有应激性,植物不会动,没有。是吗?

生:不是,含羞草、向日葵

师:对了,含羞草。当人触碰到它的叶子时,它会把叶子合起来。向日葵对光有反应。好,我们不小心撒了些白糖在地上,马上会引来许多蚂蚁,为什么?

生:蚂蚁喜欢糖,糖对它是有利的;人用棒去敲他,他会跑,因为棒对它是有害的。

师:所以说,应激性可以让生物趋利避害,保护自己。

6、适应环境、影响一定的环境。

师:侏罗纪世纪有种动物,叫恐龙,他现在已经灭绝了。为什么会灭绝? 生:师:对,因为它不适应那种环境,找不到东西吃。所以灭绝了。而家里四处窜的蟑螂,和它同一世纪出现的,现在还那么嚣张,为什么呢?它能找到吃的,能生存下来。用四个字就是适者生存。

生:我们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什么?让树木森林影响那一带的气候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整个大坝崩溃。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课后习题(略)

篇3:周围的生物教案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采集海域中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贝壳类生物,包括扇贝、青口、沙白、花甲、花螺、赤口6 个品种;环境介质选择海水和海底泥。

1.2 方法

1.2.1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与核电站的直线距离和方位,确定核电站排放口下游3 个海面养殖场为调查区,在受纳水体上游9 km外1 个海面养殖场为对照区,用GPS全球定位仪确定监测点的经纬度和方位,每次采样固定在同一地点。

1.2.2采样频次及采样量

根据贝壳类每个品种不同的成熟期,主要在捕捞季节进行采样。同时采集采样点环境介质海水和海底泥样品。根据国家标准《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规范》(WS/T 440-2014)[5]及实验方法确定采样量,贝壳类每个品种采集可食软体部分鲜重不少于2 kg,海水采集20 L,海底泥采集5 kg。

1.2.3样品前处理

贝壳类样品分离壳和软件部分,分别测量鲜重,壳和肉分别通过炭化、灰化、过筛后制成样品灰待测,计算灰/鲜比;海水样品通过蒸发、干燥、粉碎、过筛后待测;海底泥样品通过干燥、粉碎、过筛后待测。

1.2.4实验室检测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钋-210 的测定》[6],实验室采用银片自沉积法分离样品中210Po,用低本底 α 能谱仪测定样品中210Po的含量。

1.2.5数据处理

检测结果校正到采样时的含量,α测量数据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A—采样时样品中210Po浓度(Bq/kg);n—样品加本底计数率(计数/min);n0—本底计数率(计数/min);M—灰/鲜比(g/kg);E—仪器测量效率;F—衰变时间校正;R—放化回收率;W—样品灰用量(g)。

1.2.6质量控制

制订研究方案,统一检测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对检测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每批样品检测前均用标准放射源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检测项目每年参加全国放射性检测实验室间比对,均获得满意成绩。

2结果

2.1监测点定位

根据与核电站直线距离,用GPS全球定位仪确定监测点经纬度和方位,在核电站排放口下游海域调查区内确定东家湾、南澳、东山3 个海面养殖场为调查区监测点;在受纳水体上游9 km外的澳头海面养殖场为对照区监测点。见表1。

2.2贝壳类生物中210Po放射性检测

贝壳类生物肉中210Po含量平均为(0.08±0.04)Bq/kg,各种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0,P>0.05);壳中的平均含量为(2.33±1.50)Bq/kg;壳的210Po含量明显高于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5)。见表2。

2.3海域环境介质210Po放射性检测

海水和海底泥中210Po含量分别为(0.08±0.04)和(1736±2.13)Bq/kg。见表3。

2.4不同海域中各种介质210Po的分布

调查区域中贝肉、贝壳、海水和海底泥210Po的含量与对照区域相应介质中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贝壳与海水中的210P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25,P<0.05)。见表4。

注:各种类贝壳生物肉中210Po含量比较,F=1.440,P>0.05;壳与肉中210Po含量比较:t=6.782,P<0.05。

注:a为便于比较,海水按密度计算,即1.025 kg/dm3。

3 讨论

210Po是高比活度放射性核素,可被认为是一种纯的 α 发射体[7],对人体危害主要引起内照射。由于其毒性高,体外检测仪器难以发现,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后的追踪及污染处理难度极高,易给公众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如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被210Po暗杀事件[8]。所以,作为核与辐射事故公共卫生应急手段,省级以上及核设施所在地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应建立210Po放射化学的分析检测技术能力。

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在核电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9,10]。我国核电发展规划正贯彻"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电力发展基本方针,国家给予高度的重视核电站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影响,2010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与卫生监测工作指南》[11],按文献[5]的要求,将食品放射性监测列入居民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12]中水产品只有鱼虾类210Po的限制浓度标准,对海产品贝壳类食品中210Po含量未有相关控制限值,本项目研究可为今后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本次研究显示,大亚湾海域贝肉中的210Po含量为0.08 Bq/kg,远低于国家标准中水产品鱼虾类210P的限制浓度标准(1.5×10 Bq/kg)。贝壳中的210Po含量为2.33 Bq/kg,超过国家标准中鲜奶的限值(1.3 Bq/L),接近薯类的限值(2.8 Bq/kg),且远高于海水和贝肉的含量。说明贝壳对210Po有明显的蓄集作用,居民日常食用贝壳类食品时应加以注意,防止贝肉受到污染而引起内照射。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郭秋菊.关于钋-210[J].辐射防护,2007,27(2):125-126.

[2]张关铭,韩国光,袁祖伟,等.核科学技术辞典[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2:375-37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4]尚兵,刘英.英国210Po事件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2):203-2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规范:WS/T 440-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3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钋-210的测定:GB 14883.5-9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7]肖伦.放射性同位素技术[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47-48.

[8]雷翠萍,秦斌,陈惠芳,等.英国钋-210放射事件的医学响应[J].辐射防护,2009,29(4):275-278.

[9]郑成兴,黄宗国,李传燕,等.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马氏珠母贝的种群生态[J].动物学报,1997,43(3):271-278.

[10]KHAN MF,WESLEY SG.Radionuclide monitoring in molluscs inhabiting intertidal region near a nuclear installation,Gulf of Mannar,India[J].Mar Pollut Bull,2012,64(2):436-444.

[11]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0]142号.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与卫生监测工作指南[S].

篇4:周围的生物教案

关键词:110mAg 放射性流出物 海洋生物

1 前言

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基地投入运行以来,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GERC)依据有关法规对大亚湾核电基地外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连续的监督性监测。110mAg主要来源于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反应堆燃料芯块内的裂变过程中其他材料受照产生的活化产物以及液体放射性流出物,由核电站废液排放系统排出。废液中核素110mAg所占份额较大,且110mAg在海洋生物中具有高积累和长生物半排出期,因此110mAg的行为是核电站常规监测的重点之一。

本文根据大亚湾核电基地放射性流出物中110AmAg年排放量(见表1),以及GERC多年来对海洋生物中110AmAg的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大亚湾核电基地周围海洋生物中110mAg水平。

2 监测方法

2.1 测量仪器

本文数据由GMX-50220-S HPGeγ能谱仪和GMX30P4-76HPGeγ能谱仪进行测量,γ谱仪由美国ORTEC公司生产,其主要技术指标见文献[1]、[2],测量依据标准为GB11713-89和GB11743-89。

2.2 布点

放射性监测主要在西大亚湾海域,特别关注核电站液体总排放口附近的海产品。牡蛎和珍珠贝对110mAg浓集系数较大,马尾藻能较迅速地吸附水体中的溶解态110mAg,其含量与周围水体含量也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3],因此选择珍珠贝、牡蛎和马尾藻作为110mAg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按照大亚湾核电基地监督监测方案[4],GERC对海洋生物包括珍珠贝、牡蛎和马尾藻等(1~2次/a)进行了长期监测。

2.3 样品处理

马尾藻洗净凉干,海洋生物样取可食部分,生物样品在烘箱中105℃烘干后,于快速程序灰化炉450℃灰化。

3 监测结果与讨论

历年来西大亚湾牡蛎、珍珠贝和马尾藻样品110mAg放射性比活度见表2。

2000年至2014年牡蛎样品中每年都检测到110mAg,110mAg含量范围为0.014~1.120Bq/kg(鲜),2002年检测到活度浓度最高。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牡蛎样品中检测到的110mAg含量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见图2。

1996年至2002年西大亚湾珍珠贝样品中每年都检测到微量的110mAg,1996年~2002年范围值为0.03~2.19Bq/kg(鲜),2002年检测到活度浓度最高,而2003~2013年所有珍珠贝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110mAg。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2003年后所有珍珠贝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110mAg,其变化趋势见图3。

1994~2002年西大亚湾马尾藻样品中可检测110mAg,110mAg含量范围为<0.03~0.44Bq/kg(鲜),1996年检测到活度浓度最高,而2003~2014年马尾藻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110mAg,其变化趋势见图4。

4.结语

根据多年来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监督性监测表明,在海洋生物海藻(马尾藻)、牡蛎、珍珠贝等中检测到高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110mAg存在,其来源于大亚湾核电站液态排放中的110mAg。海洋生物中的110mAg含量与110mAg排放量呈现明显相关性,成一定正比关系。随着110mAg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海洋生物样品中110mAg的含量也有逐年减少趋势。

【参考文献】

[1] 宋海青,陈志东,林清.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中核素110mAg的初探.辐射防护, 1999,19(1):71.

[2] 陈志东,邓飞,林清,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对周围海洋环境的影响,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

[3] 唐文乔等,110mAg在西大亚湾海域若干环境行为的初步探讨,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3),230

篇5:《周围的生物》课件

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

统计:小组共找到种生物,全班共找到种生物,其中有

种生物是不同的

篇6: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

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重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周围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篇7: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 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塑。(1ivingthings) 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师分组指导)5 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 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师板书:新陈代谢。 生命还有什么特征?b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 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生答:是! 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l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遥传。(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不)后代之间完全—样吗?(生答:也不!)看教科书中图1—2,你能发现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说:两个西瓜。 引导观察:大小?大小不同。 花纹?也不完全一样。 还长在同一条蔓上,这种不同的差异,叫变异。总之,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c组继续说:生物能自己运动!(学生表示赞同)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彩蝶飞舞、骏马奔驰,可这都是动物,植物会不会运动?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议论纷纷。几秒钟后一同学声音响亮而坚定地说:能!我示意其说下去:含羞草的叶子一碰就闭合,这也算动!有些同学立即反对,有些支持,争论起来……,我做和事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刺激作出反应,行吗?(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一致认同) 师板书。 看图1—3中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这是对什么刺激反应?生答:光。目光转向窗外:看外面那棵大树,观察树叶大都朝向——南;再观察南北两侧的树枝?——南边繁茂,这也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睡莲美丽的花瓣日出而开、日落而睡!做个有心人吧!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 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图1—1),图中是纺锤树。有的学生说像花瓶,有的说像萝卜树,师大声地说:这是一棵树!(生惊讶!)叫瓶子树,又叫萝卜树,还叫纺锤树,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它怎么长这样呀?(生很好奇) 师道:它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稍停)这是说: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板) 另外,生物体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以后还会详细学习。 好了,看课本第5页总结一下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1.能生长; 2.能新陈代谢; 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 4.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分析,下面二则资料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生命现象? 资料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极雨花”,其花瓣对湿度很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花瓣萎缩,将花蕊包起来,预示天要下雨;而花瓣展开时,则预示不会下雨;我国广西忻城县有棵青冈树,晴天时叶呈深绿色,要下雨时,树叶则由绿变红。还有些植物能指示空气污染程度,能指南。 资料2: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能改良土壤,利于植物生长;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还能高效率地处理有机废物,如1亿条蚯蚓1d可吞食40t有机废物。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没有了它们,地球上将尸体遍布。 生物世界绚丽多彩、奥妙无穷,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更多,约有150多万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面咱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生物最多:各小组上台介绍他们所准备的资料,约5min后,取出备好的“生物主要类群图”,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生物名称,并尽量多地写出其同类生物名称。结合课本第4页文字认识生物类群。 教师出示图片(图1—2),要求学生将下列各种生物进行归类。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周围常见的生物,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其生命现象。课后反思 本节课完成的第1个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第2个目标以游戏的形式,以师生课下搜集的生物图片为介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篇8:周围的生物教案

核电海水冷却系统的冷却对象主要是凝汽器,还有少部分作为密闭冷却水的冷媒水,单台机组海水循环量约为30m3/s,海水从引水口经暗渠明渠,到达旋转鼓网,然后送达各用户点。海生物/微生物控制方案由原先的电解盐水,因为诸多集中问题,改为外购次氯酸钠溶液直接投加,投加方式采用在取水口/鼓网前冲击性,每天一次,每周5次,每次每个机组5吨。

秦山二核四台机组由于投运时间的差异,海生物/微生物污染情况有所不同。三四号机组由于运行时间相对短,从大修打开的凝汽器出水穹室看,还不算严重,海生物主要以水螅虫为主,有少量藤壶。一二号机组的情况和三四号类似,但情况相对严重些,在鼓网处就发现较多的贝类海生物,而且打开的凝汽器及管道的情况也要严重些。总体来说,除了一些局部区域,秦山二核的海生物控制是受控的。

秦山二核的海生物/微生物控制得益于两点:1)相对高剂量的次氯酸钠投加;2)海水的高悬浮物。

尽管我国尚未对电厂温排水余氯排放还没有制定强制性标准,但国际上,这种标准却是十分严苛的:氯会影响生物,在海水出水口不能检测到余氯。

2 国际上关于余氯对水生生物及环境的影响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食物链交错存在,任何一个种群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种群的巨大变化,余氯产生的影响如下:

A.余氯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由于浮游植物的自我恢复能力很强,在受到外界余氯的影响后会有损失,但很快自行恢复。实验和实际运行发现,优势种群可能会发生变化。

而余氯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则很敏感。

B.余氯对贝类的影响

余氯可造成贝类滤食率、足活动频率、外壳开闭频率、耗氧量、足丝分泌量、排粪量等亚致死参数的降低,从而使贝类失去附着能力。当余氯浓度低于1mg L-1时,贝类仍可以打开外壳进行摄食,但摄食速率降低;浓度更高时,贝类便被迫关闭外壳,依靠体内积蓄的能量和缺氧呼吸作用生存,直至能量完全消耗或代谢废物达到毒害水平。

余氯对不同贝类种类,年龄,季节等方面都有不同影响。

C.余氯对鱼类的影响

余氯对鱼类的影响余氯对鱼鳃有损伤作用,使鱼鳃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并阻碍鱼鳃与水中溶解氧的交换。余氯也可能会通过鱼鳃组织渗入血液中,把血液中能携带氧的还原性血红蛋白氧化成不能携带氧的正铁血红蛋白,还可能抑制正铁血红蛋白还原性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下降。

有些鱼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对氯产生一定的抗性,提高自身对氯的忍耐力。令人奇怪的是,鱼类群体比鱼类个体对氯更敏感。

D.余氯的其他负面影响

1)余氯导致的氯代烃污染

由于海水的污染状况加剧,其本身具有的COD/TOC等都将与余氯结合成THM(三氯甲烷),这是严格控制的致癌物质。

显然,THM的浓度与排放余氯和水体的COD/TOC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海水冷却系统不直接是我们的饮用水源,但THM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循环,对我们的周围水体造成潜在的影响。

2)余氯对腐蚀的影响

余氯对于碳钢/镀锌管/铸铁管等的腐蚀在饮用水的输送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海水系统中,由于大量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在余氯和高流速促进下,腐蚀有时将变得不可思议。从核电系统的海水冷却系统中管道和设备材质来看,很多地方采用了涂层保护,但依然在没有受到涂层保护或涂层剥落处面临强腐蚀趋势,基本上在某些特定区域,每年大修都有管道更换项目。稳定的余氯控制和恰当的投加浓度控制是减缓这种腐蚀的主要手段。

3 对策

从前面部分的阐述我们总结如下:

1)在目前次氯酸钠溶液剂量条件和海水水质条件下,海水冷却系统的海生物/微生物基本可控;

2)3/4号机组由于投运时间短,海生物/微生物控制情况好于1/2号机组;

3)余氯排放将对周围水系的水生物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实际影响程度需要数据来评估;

4)目前的余氯排放水平从次氯酸钠溶液投加剂量和类似系统的经验来看是过量的。余氯的检测需要常态化;

5)高余氯将导致系统潜在的高腐蚀速率,影响设备和管道寿命;

6)高余氯导致高THM,影响环境安全;

7)我们国家暂时没有强制性的余氯排放标准,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为将来面临的瓶颈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为此,我们我们将来的工作计划围绕着:

A.如何降低余氯的排放

从次氯酸钠溶液实际使用来看,基本满足了对系统海生物/微生物的控制,但我们缺乏对系统各监测点余氯的监测,这种监测是应该常规监测;监测点的设立包括凝汽器海水进水,凝汽器海水出水,海水排放口。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大致了解余氯在系统内的衰减曲线,为次氯酸钠溶液的投加浓度提供依据。

1)海水冷却进水:从加药点5ppm浓度,到凝汽器进水可以考察余氯的基础消耗,主要被系统的COD和悬浮物消耗;

2)海水冷却出水:经过凝汽器的温升,余氯的消耗;

3)海水排放口:这点数据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未来环保监测点。

现在,我们有了专利的次氯酸钠溶液增效剂技术Act-Brom活性溴技术,通过将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氯部分转化成溴,从而显著提升其整体杀菌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讲,同等效率的杀菌效率,次氯酸钠溶液的用量理论上可以降低80%。从大量实际使用业绩来看,大约可以降低50%。

我们知道,次氯酸钠溶液的杀菌能力主要是由次氯酸钠水解产生的次氯酸贡献的,p H越高,它的杀菌能力越差,因为次氯酸的产生越少。通过将次氯酸钠转化为次溴酸钠,杀菌效率显著提升是因为次溴酸的杀菌效率明显高于次氯酸,更为重要的是次溴酸根也是有杀菌作用的,而次氯酸跟是没有杀菌作用的。

我们的水体p H一般接近8,在这种条件下,次氯酸钠溶液的杀菌效率几乎已经损失了80%。这是Acti Brom活性溴技术为什么显著提升次氯酸钠溶液效率的根本原因。在实际应用中,氯转化为溴的效率不可能是100%的,这取决于Acti Brom产品与次氯酸钠溶液的配比投加浓度,所以实际使用中,杀菌作用的是次溴酸、次溴酸根、次氯酸的混合物;实际监测中,我们依然测定余氯,即使海水冷却进水的余氯目标浓度降到0.1-0.3ppm时,实际使用经验告诉我们足以满足系统的微生物/海生物控制,可以放心地将次氯酸钠溶液的使用量降低一半。

B.如何对现在余氯排放对水生物的影响进行评估

大亚湾核电曾经在2000年对大亚湾周围水系进行过类似研究,当时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完成,余氯排放在0.01-0.02低位,每天60分钟的排放对选定的一些水生物没有明显影响。(现在大亚湾核电有时采用连续加氯,且投加浓度较以前也明显上升)

秦山核电没有对排放口进行余氯监测,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这种常规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篇9:《我爱周围的……》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周围环境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的热爱之情,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2、学会与同伴分享活动中的快乐,激起幼儿 对周围环境的丰富想象。

3、培养幼儿连贯讲述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提供厦门风景明信片、自制棋盘、箱子、各类废旧材料、构建图、各类工作人员服饰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听音乐《逛一逛》,激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

教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幼儿园周围的环境,现在我们边听音乐,边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什么?

A、幼儿听音乐,自由讲述。教师鼓励幼儿从建筑及人文等方面进行想象讲述。

B、幼儿间相互交流自己在《逛一逛》中的发现。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表达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的热爱。

A、美工区《自制玩具》提供一次性杯子、盘子、各类废旧材料,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布置成幼儿园周边的小商店。

B、结构区:提供“第四幼儿园建筑”、积木、积塑,鼓励幼儿用积塑、积木搭建自己的.家与到幼儿园的路线,感受远近与大小等方位知觉。

C、语言区:提供厦门风景图、幼儿自画的风景图、印章、印泥,让幼儿边讲述自己喜欢的风景边盖上印章。

D、音乐角:提供各行业的服装、帽子等,让幼儿听音乐模仿社区中工作的人,表达对周围的人的热爱。

E、科学角:提供幼儿参观活动图的棋子、小人、股子;“中二班大家庭”背景图,让幼儿学习按数量点数,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配合。

篇10: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带来的严重危害。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氮气性质的得出。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事要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回顾已知: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那么谁能按体积来描述一下空气的成分呢?

2)引入新课:

空气中含这么多种成分,他们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空气。

3)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主要性质;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师多媒体出示阅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氧气有哪些用途?其中哪些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哪些体现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2、氮气有什么用途?为什么氮气可以做保护气?

3、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呢?

合作交流:

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并进行展示。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P29页的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评价。引入:播放视频:雾霾

三、保护空气

学生通过讨论和已有经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空气污染的来源是什么?

2、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哪些?

3、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污染空气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建筑施工导致尘土飞扬

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 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

2、“蓝天行动”是重庆直辖市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施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沙土,减少扬尘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液态氧

C、洁净新鲜的空气 D、汽水

4、根据课本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烧匙内足量的______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体积的___,从而证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3)若反应停止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低于空气体积的15,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此实验还证明了氮气具有上什么样的性质?

作业布置:

篇11:我们周围的动物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动物。

2.能提出与动物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二、教学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自制小动物的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出示一段小动物的视频)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但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动物并分类:

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图片,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

同学们知道了那么多动物,从天空、海洋到陆地动物无所不有,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们来给动物分类。学生分类。2.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每个动物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猫的胡子有什么

作用?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你还想知道有关动物的哪些秘密?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学生猜想。

教师: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3.自由活动

谁能说说动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老师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物生命,关心动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动物保护有关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做保护动物伙伴的宣传者和保护者。

(三)作业布置:

篇12: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知识点总结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原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压强减小;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e、探究:

(1)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就打开止水夹。

(2)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插入太慢, 热空气跑出;未夹紧弹簧夹。

(3)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 不能产生压强差。

(4) 磷的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冷却;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防止空气污染。

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 烟尘 (建筑施工) 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 氧气

(1)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2) 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现象中不需标明产物名称)

(3)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的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磷的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使热的气体迅速冷却。

(4)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5) 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6) 为何要绑一根燃着的火柴? (引燃铁丝)

为何不能立即插入: (防止火柴耗氧气太多, 降低氧气浓度) 。为何由上往下插入: (防止氧气受热膨涨逸出)

(7) 铁丝为什么不能燃烧? (氧气浓度不够, 生锈、铁丝太粗、未绕成螺旋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等)

篇13: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物体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观察并辨认不同的材料,描述常见的材料;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难点:准确辨认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准备:各种金属物品、木制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研究了植物和动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具有生命的特征,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世界都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每时每刻都与这些物质打交道。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展示木质物品图片,学生汇报,师板书物品名称并相机问学生是什么材料做的-木头)提出材料名词。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同学都说了这些物品是由木头做的,它们的材料是木头。你知道什么是材料吗?除了木头还有什么材料?学生汇报分析学生的理解。

2.师白板说明材料是: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产品的物质。学生汇报师提示并总结材料有:木头、金属、玻璃、纤维、纸、陶瓷、塑料、橡胶、高分子材料等。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生活中的材料。(展示图片,学生汇报,师点评即时纠正并描述材料的特性加深材料的分类)

4.我们认识了几种材料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性吗?(学生汇报,师总结)选一种材料描述它的特性写在记录本上。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 观察我们身上的材料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汇报,师点评)

2. 看看小组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填写调查表一。(师讲明填写要求,纪律要求,如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安静、填得最多、最快等)

3. 学生填写调查表一,师巡视指导。

4. 交流记录情况,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点评更正。

5.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看看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二。

6. 对比:调查了多少种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由多种材料做成的?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学生小组据调查表分别汇报师总结)

7. 为什么我们身边广泛使用这种材料呢?它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总结。如纸:轻薄便于书写,可以记录大量的信息,对于我们学生学习来说学习知识需要大量的科学信息,不可能用竹简原始的材料来做记录练习;塑料:加热后容易做成各种精细的零件,便宜耐腐蚀……)

四:总结据展

1. 我们身边的材料常见的有哪几种?(生汇报,师总结。)

2. 在生活中有很多新的材料如:如:像高分子材料、人造橡胶等。同学们下课后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把它们记录下来。

上一篇:超60岁用工承诺书下一篇: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