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2022-11-10

第一篇: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教学反思苏教版!

《周围的生物世界》

这一课非常贴近生活,单元页上生机勃勃的生物形象和对生命充满感情的语言,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可以由此切入,激发学生想去探究生命秘密的欲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进入本课的引入部分,我就结合课本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生物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生物的了解,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同时还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这一活动是去年“寻找动物和植物”的提升,观察的目的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结果,同学们在汇报时,发现了好多种生物,学生们在本组发现的生物中选出两种,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从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让学生进一步用这个结论来判断生物与非生物,教师补充一些更丰富的内容,(图片、课件)这既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篇: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案)

一、定向·诱导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已有的知识,理解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前提下,逐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执笔教师:王双明

二、自学·探究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6页的内容,并把知识点圈画出来。

2、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学科。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也可以借助 、 等仪器,或利用 、 、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观察时要有 、 和 ,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长时间观察的要有 ,有 ;观察时要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 。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 ,维持 。

(4)植物从外界吸收 、 和 ,通过 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 、 的有机物。

(5)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三、讨论·解疑

1、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惑。

2、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报告给老师在全班讨论解决。

四、反馈·总结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会唱歌的玩具熊 B.奔流直下的泥石流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

(2)下列各类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是( ) A.昆虫 B.细菌 C.病毒 D.软体动物

(3)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昙花一现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作出任何反应 (5)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①观察法 ②调查法 ③实验法 ④分析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那种生命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它三种( )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长成青蛙 C.春笋钻出地面 D.种瓜得瓜 (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蜻蜓点水 B.公鸡打鸣 C.钢铁生锈 D.葵花向阳 (8)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排出废物的方式( ) A.出汗 B.排尿 C.呼气 D.呕吐

(9)下列那些现象不属于生物的生命活动( )

A.游鱼戏水 B.冰柱长长 C.蛙鸣声声 D.流萤点点

(10)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 )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11)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A.动物取食 ①应激性 B.鲸喷出水柱 ②营养 C.向日葵朝向太阳 ③生长 D.植物开花结果 ④排出废物 E.植物落叶 ⑤繁殖 F.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⑥遗传 G.子女与母亲相像 ⑦呼吸 (12)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

的是(

第三篇:第一章 走进神奇的物理世界

§1-1 走进神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第四篇: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

23、224页。

(2)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晗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页。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物质概念的论述

(1)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页。

(2)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论述 (1)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2)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3)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实践观的论述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啥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3)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循序发展。首先是天文学一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数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在农业的某一阶段上和在某些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型建筑物的出现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力学。不久,力学又成为航海和战争的需要。——力学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而它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可见,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280页。

(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1)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2)在本书(指《反杜林论》——编者注)中,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3)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4)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

(5)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串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矛盾规律的论述

(1)辩证法根据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2)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

(3)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6页。

(4)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2页。

(5)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

(6)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规律客观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论述

(1)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2)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o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第五篇: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子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关于变异种类牛的挂图,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课件,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 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下一章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 小资料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1)选择育种法: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2)杂交育种法:用不同品种杂交获得杂种后,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这种方法是广泛应用而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3)诱灭育种法:是指人为地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来诱导生物发生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的目标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4)单倍体育种法:常用于植物育种。一般指利用组织和细胞离体培养技术将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胚珠进行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进行育种的方法。这种育种的方法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的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 (5)多倍体育种法: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多倍体植物。利用这种育种方法可以使种间不同物种杂交成功而获得多倍体新物种。

(6)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

上一篇:党员自我剖析材料模板下一篇:党支部工作计划和目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