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本流程

2024-04-15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共8篇)

篇1:软件测试基本流程

软件销售基本流程

事业中心软件销售基本流程主要有以下8项:

1、信息搜集与判定

2、目标客户确认

3、初步接洽(含分析与执行)

4、面谈

5、产品展示

6、合作缔结

7、安装和培训

8、回款

现将上述8个流程进行归类区分,可区分为:

目标客户寻找与确认,访谈与演示,合作逼定与缔结;回款; 4大环节。

结合“玉舟软件销售流程图”我们可以

将1、2工作归纳至“目标客户寻找与确认”环节;

将3、4、5、工作归纳至“访谈与演示”环节;

将6、7工作归纳至“合作逼定与缔结”环节;

将8工作归纳至“回款”环节;

流程分解、流程标准和注释说明:

一、信息搜集与判定

1、该流程分解:确立信息标准-选择获取渠道-搜集信息-信息的分析和判定 ;4项工作。

2、流程说明

(1)确立信息标准:企业规模(中型及以上)、所处行业(生产型、快消行业、高科技行业为主)、主要产品(有名牌产品优先)、联系信息(联系方式、联系人信息等完整)、HR部门信息(具有HR职能部门、处于招聘期、E化工具程度等)、其他信息。

(2)选择获取渠道:报刊、杂志、网络、公司门户网站、专业会场、户外广宣、人脉关系、资源的整合与创新等。

(3)搜集信息 :主动搜集各种标准内信息。

(4)信息分析和判定:结合既定标准、自身所处地域、自身技能掌握水平、公司实际等情况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分析整合和判定。

3、流程执行标准:信息标准的掌握执行程度、信息渠道的利用程度、搜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信息的整合成果、信息的判定成果。

4、注意事项:通过专业和细致的整理与整合促成感性信息向理性信息的转化。

二、目标客户确认

1、该流程分解:客户诉求的预估-目标客户确认-选择首次接洽方式(电话为主);3项工作。

2、流程说明

(1)客户诉求的预估:将客户进行分类,可区分为:有完整HRM职能体系且具备独立HRM部门型、有较完整 HRM职能体系但无HRM部门(设置独立岗位)型、HRM体系不完整且无独立部门或岗位(行政人事整合)型3种类型。一般上述3种类型企业对HRM工具的诉求从战略实现到职能提升再到事务工作的高效完成呈现降序排列;它们对HRM和E化工具的认知、认可程度也呈降序排列。

(2)目标客户确认:依据客户信息搜集和分析的程度由项目工程师独立判定该企业是否可作为我们的目标客户。

(3)选择首次接洽方式:一般我们选择的首次接洽方式以电话拜访为主,但根据具体实际的不同,我们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专业会场上的直接拜访等)。

3、流程执行标准:主要以促成电话拜访以及面谈拜访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4、客户确认的依据:对HRM信息化的诉求、对HR增值的诉求、对HRM管理绩效提升的诉求、对HRM执业水平提升的诉求、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诉求等。

三、初步接洽环节

1、该流程分解:电话拜访-意图表明-基本需求信息的获取与确认-选择产品信息传递的方式-争取获得面谈机会-面谈前分析与准备-执

行;7项工作。

2、流程说明:

(1)电话拜访注意事项:语言表述清晰礼貌、语言言简意赅、意图清晰、合适的时机、信息传递完整、对方信息的有效记录、结合场景的灵活

处理等。

电话拜访的标准要求:简明、扼要、完整、准确的推销话术(基本);对现场信息的迅速整合和灵活处理(中级);对客户需求的引导(高级)。

(2)意图表明: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意图传递出去。

电话话术的标准:礼貌、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用简要的词汇叙述产品的特点。

(3)选择产品信息传递的方式:电邮、邮包、面谈(递进关系)。

(4)争取获得面谈机会:可以选择以调研或者免费试用活动等方式争取到面谈机会。

(5)面谈前分析与准备工作:在执行前需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得体的自身现象仪表、必要的工具设备、对客户基本需求和可能的潜在需求的分析、面谈时话术的准备等。

(6)执行:当对方表示比较积极的信息时我们应及时的执行。

3、产品信息传递的效力周期:邮件类一般为3-7自然日,若期限内无回复则应采取后续接洽办法;面谈类需结合场景。

4、初次电话拜访后的信息分析整理:电话拜访后应主动记录和分析整理在拜访过程中对方和自己表述的有效信息,为下一步的拜访工作提供

依据。

5、流程标准:结合一定时间周期的目标以绝对数量和可确定拜访率为评判标准,如:电话拜访数量、电话拜访意向数量(面谈促成的数量)为

依据。

四、面谈

1、该流程分解:问候客户-自我介绍-意图表明-介绍产品-了解和引导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处理客户异议;7项工

作。

2、流程说明:

(1)问候客户:首次面谈,见到客户应主动的问候客户,如:“张先生好”、“早上好”、“下午好”等,问候应来自内心,应该自然的流露

出对客户的真心问候,而并不是几个简单的字。必要时在问候时可以添加一些称谓上的提升和自然的赞美。

(2)自我介绍:遵循自我介绍6步骤礼貌、自信、流畅的执行。

(3)意图表明:该项工作成功的是建立在对产品知识、HRM知识和推销知识的一定基础上的。“我们是为服务者,是为客户的合作伙伴,是为

您提供HRM信息化管理的咨询人员,我们应站在客户的角度的出发,我们是客户企业HRM工作人员的行业合作者等。我们的产品不是软件,而是工具和解决方案;我们的工作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的服务方式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等说辞是我们的推销人员必须熟知和掌握的。

(4)介绍产品:在此项工作中应注重“概述产品益处”(详见‘销售技巧培训’资料第九页)。

(5)了解和引导客户需求:此项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销售技巧,每一次销售拜访都会有一个目的,而大多数 销售白方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客户的需求――可能最后一次销售拜访是为了逼定签单,但是在此之前很多拜访都是为了不断了解需求(详见‘销售技巧培训’第十页)。

客户需求注意事项:能解决现实的、紧迫的需求;能引导出未来的需求。

(6)提供产品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在此之前我们还应掌握一项技能,那就是FAB法则。此时,我们已经将产品的基本特点叙述完毕,并且

也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现在就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做,那就是根据FAB法则和产品的实际功用为客户提供 产品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

我们方案的说辞标准:是客户目前所需要的,是客户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客户可以接受的,是客户可以操作的,是客户可以信赖的,是执行者和决策者都不可或缺的(注重关于产品厂家、功能设置、版本差异和价格的解答)。

(7)处理客户异议:此时客户会结合自身的需求提出疑问,对此我们必须好好把握(详见‘销售技巧培训’资料第十三页)。

3、本流程标准:为产品展示和下次深层次沟通埋下伏笔,为合作意向的缔结做准备。

五、产品展示

1、该流程分解:产品功用演示-套用解决方案-邀请体验-现场答疑-安装试用版-安排回访事宜;6项工作。

2、流产说明:

(1)产品功用演示:通过携带的设备将我们产品的主要功用结合对方需求演示出来。

(2)套用解决方案:此时要将客户的疑问和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用软件的实际操作演示出来。

(3)邀请体验:当客户流露出认同、满意或好奇的神色时,我们应礼貌的邀请对方实际的体验一下产品,让客户亲自用软件解决其提出的疑问。

(4)现场答疑:客户会在我们演示和其实际体验的过程中提出各类疑问,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言语和实际操作解答客户的疑问。

(5)安装试用版: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应积极为客户的电脑安装试用版,并告诫其注意事项。另外,我们也可借此机会积极要求客户认真浏览

我们提供的资料。这项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客户电脑的基本情况、SQL和软件的安装等问题。

(6)安排回访事宜:回访是我们促成合作缔结的必要要步骤,促成回访也是我们首访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为回访作铺垫,如 :

调研方法、感情联络方法等。(对于重要的客户经理将参与回访)。

3、本流程标准:熟练安装和操作产品、能够结合客户当前兴趣与需求套用解决方案、能够就演示过程中客户的问题解答、能够引导与衍生客

户潜在的需求。

六、合作缔结

1、该流程分解:回访-合作意向的确立-协商合作事项(产品规格、价格、服务等问题)-签订合同;4项工作。

2、流程说明:

(1)回访:客户允许我们回访是合作有希望达成的一个重要信号和契机。在回访中我们传递信息的重心也将发生倾斜,在软件能否解决客户实

际问题、软件可以牵引客户深层次需求(如:HRM战略实现、HRM执业水平提升等)以及我们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应着重说明。另外,主动约见对方主要负责人员也是回访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时候回访可能不止一次,但是每次回访我们都应以“落单”作为标准来衡量。

(2)合作意向的确定:回访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对方合作意向的确定。一旦对方明确了合作的意向,我们就应为合作的正式缔结做准备了,主

要要对下一个工作环节准备有关资料和说辞。

(3)协商合作事项:销售到了该阶段应该说是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了。产品的规格、价格、服务等问题构成了协商的主要内容。

(4)签订合同:合同书中双方权利义务的商议与合同书的快速签订成为了该环节主要的工作方向。特别是合同书中双方权利义务的商议,我们的合同书是通用的版本,如何向不同的客户说明以及维护好公司的权益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细节。一般情况下,每次合同书的签订经理人员都将参与,结合实际约定合同内容的实现形式。

3、本流程标准:合理的引导单笔交易金额的最大化,全面的解释产品规格、价格、服务等问题,清晰合同书中权利义务的事项和实现形式,积极促成合同效力的最大化(含订货),积极接纳对方主要HRM工作人员为合作伙伴等。

七、安装与培训

1、该流程分解:安装环境设置-安装软件-调试-使用培训-现场答疑-确认基本掌握;6项工作(该流程将要求有关技术人员协同参加)。

2、流程说明:

(1)安装环境设置:主要为软件系统的正式铺装清理或调整技术障碍,如:高版本软件远程访问的环境设置、软件设备载体的运行情况等。

(2)安装软件:将正式版软件安全、合理的 安装在客户指定的设备载体上。

(3)调试:该工作是检验软件安装成功与否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我方专业人员的调整和测试将确定安装工作的完毕。将稳定运行的软件系统

和主机交付至用户手中是 工作验收合格的标准。

(4)使用培训:按我公司提供的软件产品服务方案与合同书中既定的条款,我方将安排专业人员对用户提供为期半工作日的产品操作培训。原

则上由完成该单的项目工程师提供操作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软件主要模块的操作、客户重点关注功能的操作、软件“系统设置”等问题,部分问题将安排技术人员解答(主要依据玉舟提供的使用手册讲解)。

(5)现场答疑:在操作培训的过程中用户会提出软件使用的问题和企业HRM的实际问题,那么负责培训的人员不仅要解答软件的问题,也要有

选择的解答企业HRM方面的问题。这里培训人员还担负一定的咨询项目拓展任务。

(6)确认基本掌握:客户对软件主要模块操作的熟识是我们培训工作完成的标准。

3、本流程标准:流畅、娴熟的设置安装环境并安装软件,安装后软件及用户电脑运行稳定,以玉舟使用手册标明项目完成操作培训,流畅、规范、正确的解答现场的问题,为咨询项目的介入作铺垫(主要实现环节为‘现场答疑’)。

回款

1、该流程主要为一项工作,即敦促回款,具体情况视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为准。

2、本环节标准:根据合同要求敦促回款。

篇2:软件测试基本流程

一、测试周期

app测试周期一般为两周,根据项目情况以及版本质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测试时间。正式测试前先向主管或产品经理确认项目排期。

二、测试资源

测试任务开始前,检查各项测试资源。

产品功能需求文档

产品原型图

产品效果图

行为统计分析定义文档

测试设备(ios3.1.3-ios5.0.1;Android1.6-Android4.0;Winphone7.1及以上;Symbian v3/v5/Nokia Belle等)

其他(例如有秒杀专题的项目,需要规划秒杀时间表;有优惠券使用的项目,需要申请添加优惠券数据;支付宝/银联支付功能的项目,需要提前申请支付宝/银联账户等等)

二、测试要点 接收版本

本人觉得,这个过程可以直接略过。非专业测试着,不喜勿拍。

UI测试

A)确保手头的原型图与效果图为当前最新版本。

B)确保产品UI符合产品经理制定的原型图与效果图。

C)一切界面问题以效果图为准,若有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必须先以邮件或口头的形式询问产品经理。

D)由于测试环境中的数据为模拟数据,测试时必须预先想到正式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数据类型。

功能测试

A)确保手头的功能需求文档为当前最新版本。

B)确保所有的软件功能都已实现且逻辑正常。

C)一切功能问题以需求文档为准,若有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必须先以邮件或口头的形式询问产品经理。个人建议,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优先级放在修复bug之后。

D)若有些功能在技术上难以实现或者由于排期的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必须得到产品经理的确认,而不是单单只听开发人员的技术解释。此处确认最好以邮件形式存在。

E)所有的“外部原因”问题,都需要尽早地督促开发人员与客户服务端人员联系协调解决。并在之后的测试报告中予以体现。

F)所有的“设计如此”、“延期处理”问题,都需要和产品经理确认后再进行验证。并在之后的测试报告中予以体现。

G)测试下单时,注册的测试账号必须符合公司规范;收货地址必须包含“测试”关键字,最好每次下单的名称中含有日期,以便查询;在正式环境中下单后必须取消该订单等。

兼容测试/性能测试

A)确保软件在所有兼容机型上都能正常使用(ios一般需要兼容7或者6,ios5可以不用,用户使用率已经低于5%以下)

B)对于低端性能兼容机上独有的问题(例如ios5以下、Android1.6以下),若在技术上难以修改或者由于排期的原因无法在短时间内改进,必须在测试日报中注明,并得到技术平台主管、产品经理以及运营人员的确认,最好以邮件的形式得到确认)

C)性能测试方面必须满足硬件压力条件下的测试需要(例如多线程,用户常用的app都要后台运行的环境中测试。)

D)网络响应用户体验方面的性能测试,需要保证在wifi、3g、2g网络下的切换效果。比如wifi切换到2g,网络响应的速度以及切换界面。

后台订单统计测试

A)核对“客户端相关启动查询”项,此项数据就是经常说的“激活量”,非常重要。测试时必须保证该项中的各数据均正确,且每次启动软件都会有相应的统计记录。

B)核对“订单查询”项,测试时必须保证各数据均正确,且每次成功下单后都会有相应的统计记录。

C)需要注意的是,在成功下单之后,后台会做判断将该订单划到测试订单范围,测试人员必须到“订单查询(测试)”模块中核对订单统计记录信息。

用户行为统计测试

A)确保手头的行为统计分析定义文档为最新版本,且与开发人员手中的文档一致。

B)确保产品经理在文档中所定义的页面在该产品中都是存在的。

C)尽可能真实地模拟用户行为。D)核对统计日志,确保各项操作所对应的页面ID以及操作ID都是正确的。

回归测试

A)软件最终上线前,需对产品进行回归测试,测试内容包含之前所有的测试项目

B)回归测试不再对细节进行测试,而是类似于对产品进行验收,从客户正常使用的角度对产品进行再一轮的整体测试。

C)只有在回归测试通过之后,才对产品进行提交。

三、测试日报及产品上线报告

测试人员每天需对所测项目发送测试日报。

测试日报所包含的内容为:

A)对当前测试版本质量进行分级。

B)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例举,提示开发人员优先修改。

C)对版本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产品上线前,测试人员发送产品上线报告

篇3:软件测试基本流程

一、审计人员如何对会计流程实施持续监控

1. 利用管理层实施的持续监控系统, 设计人员可以实现对会计流程的持续监控的效果。

其运作模式是:审计人员通过系统分析会计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控制设置及业务数据, 对控制缺陷和异常交易加以识别, 再向审计人员及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人以手机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预警。

2. 通过在会计流程内部嵌入审计模块的方式, 审计人员也可实现对会计流程实施持续监控。

作为管理层内部控制监控系统实施的主要参与人员, 审计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监控职能的执行人员, 因此, 在内部审计上, 它就实现了审计模块与持续监控在功能上拥有合集。

持续审计依赖持续监控而运行, 然而, 当前很多企业缺乏或者没有很好地利用必要的总体监控程序, 因此给持续审计造成困难。作为一种需要在较高频率上进行审计的方式, 持续审计必须要实现审计程序的自动化。所以, 内部审计部门无论是从实现持续监控的需要, 还是为了满足审计的需要, 都需要在审计模块或持续监控系统融入更多的现有审计程序, 实现会计流程中嵌入审计流程[1]。

二、审计流程在会计流程中嵌入的基本思路

1. 对审计程序中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审计部分进行规范。

手工审计程序根据自动化可能实现的程度分为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潜力的审计程序、可以直接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和不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三大类。

可以直接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主要是用来完成常规并可重复的结构化工作, 这类审计程序能够实现自动化。所谓不能实现自动化的程序, 是指那些必须由人工来完成的程序部分, 或者是审计职业判断无法用计算机来模拟判断, 也不能分理处可自动化的程序部分。所谓的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化潜力的审计程序, 是指某些可以通过进行重构实现规范化的审计程序, 这类审计程序需要审计人员通过计算进行模拟并运用自己职业进行逻辑判断。

而对审计程序中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审计部分进行规范, 就需要审计部门建立一种统一的审计方式, 保证审计程序执行的准确和一致性, 规范不同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程序在理解上和运用上的差异。这种规范化, 是指在不把审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进行全面清除的情况下, 通过考虑各种不同的审计环境之下,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可能情形, 并将其归纳入计算机审计程序中统一执行, 达到将人工审计程序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目的。

2. 基于有些审计程序在实现规范化上技术难以达到或者成本要求太高时, 可以采用基线监控的方法。

基线监控, 是指在业务流程的某个时点系统设置一个基线参照, 并将后续时点与这个基线参照相互比较, 从而自动识别其偏离基线的情况。

基线控制方式实施容易且成本较低, 但仅适用于那些限制性控制的设置, 审计覆盖面较为狭窄。同时, 基线还需伴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而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 其有效性更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工作加以验证。此外, 最初设置基线时, 未达到系统平稳之前, 需要运行一段时间, 对其监控结果进行分析, 慎重决定当前基线值的添加或删除工作[2]。

3. 从实时或接近实时的对详细交易的评价到对快照、详细交易或者综合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这是持续审计活动的频率范围。

鉴于自动化的持续审计测试可以控制确认的成本和降低执行风险评估, 相较于传统审计而言, 持续审计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频率上执行。而高频率的持续审计留给不符合要求的调整或交易的时间有限, 同时, 还能减少依赖那些不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 因此, 较高频率的持续审计同样可以提供相对比较高的认证水平。

4. 为防止形成重大风险或重大控制缺陷, 在审计流程中一旦

出现控制异常或者风险增加的特殊情况, 持续审计系统将会自动警报, 并将异常通过短信、自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审计人员或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人, 提醒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持续审计的警报管理需要审计人员先行将警报的审计结果进行排序, 按照警报的缓急顺序加以执行。

当审计系统中发送警报的控制参数的设定发生错误或者过于保守时, 可能会出现警报涌现的现象, 这种情况, 可能会导致相关人员决定全部忽略警报或强迫关闭警报开关, 因而没法处理审计流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出现这种现象, 审计人员应先行调查例外报告, 再调整相应的控制参数, 进而不断完善警报管理系统。

此外, 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而引起警报涌现的问题时, 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控制参数重新做出评估和调整, 达到强化持续审计系统警报管理的效果[3]。

5. 在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中嵌入审计流程。

目前, 持续审计已经被许多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所采纳。这种将审计流程嵌入会计流程, 通过实时监控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 从而实现持续审计的方案, 无不体现了企业需要重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和审计等各方面信息化的要求。

三、结束语

要实现在会计流程中嵌入审计流程, 企业需要保证原始凭证基本数据项的统一, 并基于业务事件的财务会计系统标准建立相应的流程, 提高持续审计的频率, 加大对警报管理的控制力度, 同时要将审计流程嵌入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樊帆.内部审计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践[J].企业导报, 2009 (06) :45-46.

[2]董丽英.试析新审计风险模型及其运用[J].财会月刊, 2007 (15) :11-12.

篇4:明晰基本流程 掌握交流策略

一、任务教学的基本流程

任务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呈现任务、独立解决与全班交流。(如下图所示)

呈现任务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板书或PPT等静态方式。这样信息可以在屏幕或黑板上保持下来。因为一个挑战性任务的学习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1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对起始任务不清楚,那接下来的学习交流就会处于游离状态,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呈现任务后,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任务”,着力培养学生解读“任务”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理解水平,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

独立解决环节是学生自我挑战的必要过程。在挑战性任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静静地去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独立解决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个体劳动量。如果个体完成任务有普遍难度,可以通过小组研讨相互启发,再集体完成任务或继续个体探索。通过努力,学生或是找到了多种解决任务的方法,或是找到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是百思不得其解,正是这种差异资源与开放心态为全班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班交流环节是挑战性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全班交流这一环节进行梳理,展现刚刚经历的思维过程,比较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在方法与思维层面得到提升。

二、全班交流的组织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全班交流是挑战性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智慧的挑战。教无定法,布置的任务不同、生成的资源不同、教师的理解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但面对不可完全预知的生成资源,教师需要有一般的方法、基本的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益。

(一)重视交流预设,提升应对能力

面对挑战性任务,教师往往难于预计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全部情况。于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会简略全班交流的环节,视课堂生成情况再随机处理。如此做法,课堂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但也很容易出现悔之晚矣的遗憾。因此,教师在设计“全班交流”环节时,需要对课堂生成做充分的预设。

1.预设方法。

挑战性任务往往是开放的,或是有不同的答案,或有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自己首先要去尝试解决任务,尽可能全面地去罗列存在的答案或路径,并将这些答案或路径进行归类。经历一个把问题做复杂,再理简单的过程。教师对任务越是清晰,对任务的答案、解决任务的路径考虑得越全面,对课堂生成信息的判断能力就越强。

2.预设状态。

课堂是动态的,我们需要不断假想可能的课堂情境。假想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或是很少有学生能完成任务;假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是很单一;假想学生能清晰表达解决任务的过程,或是含糊不清……遇到不同的课堂情境,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反馈策略。假想的依据可以是教学经验,或是罗列理论上的所有可能,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前测、访谈。教师在假想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预设教学路径。预设一方面为课堂教学的处理提供了多种预案,另一方面也为应对生成积累了更多默会知识。当教师对可能的结果有更多预想时,课堂的大多意外生成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任务教学为例:

首先,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容易折出,之类可以通过对折再对折得到的分数。其次,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课前根据任务折一折,看看他们一般都会选什么分数,选分数的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办,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再者,教师可以作大胆的理论推想:如果全班学生只选一个分数;如果上面的分数都有人选;如果学生多数选,没有人选;如果有学生选了分数但折不出来;如果有学生选了分数且能折出来……

教师要在课堂上处乱不惊,就需要在课堂外做足功夫。经常进行预设,可以增强教师应对课堂意外的应变能力。当然教师的预设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的创造往往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这也正是真实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把握材料结构,确定反馈重点

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会形成个性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是不完整的;可能教师一看就理解,也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所谓的“笨”办法,也可能是“妙解”;A与B两种结果之间可能存在显性差异,也可能似是而非……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面对丰富的资源,教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全班交流呢?

1.教师要把握材料的结构。

学生解决任务的方法或路径,表面上看往往并不完全相同,给人杂乱的感觉。但从其数学本质而言,事实上很多方法是相同或类似的。教师需要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把材料进行归类。用“类”的思想看材料,可以化繁为简,有效增加反馈材料的代表性。

以“大数的认识”任务教学为例:一个杯子大约可以装10000粒米,十杯大约有多少粒?想办法把十杯米的粒数记录下来。

学生记录结果(部分)

当教师看到这些信息时,首先要把握其结构,将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类。如:材料①④虽然形式略不同,但实质完全相同,都是一万、一万的累加,结果用“数”加计数单位“万”来表示;材料②抽象概括地表示了计数单位“万”与“十万”的关系;材料③⑦都是结合计数器来表示,只是一个直接用数,另一个用珠子代表数,相对而言⑦的表示更为直观;材料⑤用中文表示;材料⑥⑧用数表示,只是后者用乘法写出了10000与100000的关系。通过适度的归类,8份材料可以归为5类。endprint

2.教师要确定反馈的重点。

在对材料进行简单分类以后,并不是每一类材料都要进行反馈。如果教师一个一个呈现学生作品,一种一种进行解读,不但教学耗时很长,过程拖沓,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课堂沉闷,效率低下。要在学生有意注意的最佳时间里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归类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选择确定反馈的重点。教师应选择怎样的材料进行全班重点交流?

一是有利于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材料。挑战性任务教学,依然要把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作为基本追求。教师要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方法或是普遍存在的错误,作为全班交流的重点。通过全班交流与辨析,让学生清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二是有利于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的材料。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就是能否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生成性学习材料在突破学习难点上的价值是不均等的。以“大数认识”为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是难点。材料③⑦则是结合数位来表示100000,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数位上写一个数字的习惯,已经具备了“满十进一”的基本经验,所以当遇到万位上有十颗珠(或万位下面要写两个数字)的时候,就有了产生新的计数单位的需求。可见,计数器是引出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的好媒介,是新知与旧知的桥梁。因此③⑦就应该作为反馈的重点交流材料。

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材料。挑战性任务教学与一般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能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各自的学习过程、获得多样的体验。对于少数或个别学生出现的“奇思妙想”,教师除了肯定激励外,还需要根据群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解读多数学生可以理解的材料来进行全班共享,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挑战性任务生成的资源越是丰富,对教师把握学习目标的要求就越高。学习材料的选择过程,事实上就是不断思辨学习目标的过程。有了目标的指引,才有了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的标准。通过分类,变杂乱的素材为一组组有序的学习材料,再依据目标适度筛选,明确反馈重点,为有序、有效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明确反馈流程,提高交流实效

全班交流学习材料确定以后,教师需要考虑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反馈。同样的材料,不同的推进顺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状态。一个好的反馈流程可以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充分展现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合理的反馈顺序并不是唯一的,不同教师不同理解下的不同编排,同样可以演绎精彩。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预设相应的反馈流程。流程设计有以下两条基本路径。

一是先低水平层次材料,再高水平层次材料。从低水平层次材料入手,可以让群体学生都有参与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倾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落实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基础上,再追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上文“分数的初步认识”反馈时,一般从 入手,先是反馈同一图形的不同折法,再反馈不同图形,讨论“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知。若先从入手,有过实践体验的学生较少,有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更少,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能不能折出来,而不是可以怎么表示。对一部分学生而言,挑战性过大,会跟不上教学节奏。“先低水平层次,再高水平层次”的反馈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获得肯定的机会。

二是从核心问题切入,以点带面展开研讨。一个挑战性任务,往往是在研究一个问题。在反馈时,教师不是从某一学习材料展开,而是从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切入。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呈现解读学习材料的过程,分析解释数学原理的过程,形成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从核心问题切入,使得交流主题更加集中,更有时效。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挑战性学习任务是“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不是逐个反馈学生不同的剪法,而是直接组织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切中要害了。

在反馈过程中,学习材料的呈现可以采用板演、投影、小黑板、口述等方式。学习材料可以逐一呈现,也可以成组呈现。一般而言,采用“先低水平层次材料,再高水平层次材料”反馈时,材料宜逐一呈现,这有利于学生聚焦研讨的问题,层层深入。“从核心问题切入,以点带面展开研讨”时,材料宜成组呈现,以便学生在比较联系中更好地发现异同,把握研讨问题的数学本质。

任务教学的基本流程与全班交流的组织策略,力图为教师进行挑战性任务教学提供基本样式与方法的参考。通过有序可依、有章可循的反馈教学,使得挑战性任务教学的课堂不只是学优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而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课堂;不只是气氛活跃的课堂,而是活而不乱、环节目标清晰的课堂;不只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而是“四基”均能得到有效落实的课堂。

篇5:软件测试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投放问题。

要根据导学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简单明了地烘托学习氛围。

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和辅助性问题,适时投放给学生。要不断提高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水平,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理解运用课程标准,熟练把握教材,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导学案。

要设计学生展示学习过程、总结规律和课堂总结的语言,设计板书内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学生合作,教师引领。

每节课设计4个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切忌内容为形式服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新知识,二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三是各个环节小结或当堂总结。小组合作的目的一是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思路,二是小组形成展示学习过程的共同语言。三是各个小组的1号当好“小老师”,教会2、3、4号,逐步转变到1对4,2对3。

老师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要参与2个以上小组的讨论,一是指导学生明确讨论问题的思路,二是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确定展示学习过程的对象时有的放矢,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刚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讨论问题。

学生展示,点评质疑。

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要基本替代老师的讲解。开始可以找2至3名1号展示,逐步让2、3、4号展示,最后过渡到只让3号或4号展示,即可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跨度大,可以再投放辅助性问题,让学生继续合作学习,再次展示学习过程。切忌老师发现学生没有学会,又回到讲解的老路上。学生刚开始展示学习过程,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或语无伦次,只要学生积极发言就值得肯定。通过要求学生不间断的完整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最后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目的。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牵扯到教学的有关问题当场研究讨论,重要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再放到小组中讨论。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大胆点评质疑,对同学的发言进行修正和完善,并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肯定、否定和表扬上下功夫,切忌过多的讲解。

评价激励,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要认真总结,评价以激励为主。一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准确到位,不吝优美词句,老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二是课堂上评价要基本以小组为单位;三是对各小组进行量化考核,适时公布成绩,评优树先,给予一定奖励;四是下课前要对各个小组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总结。

篇6:外贸基本流程

谈生意--交货--拿钱---向有关部门报告交易情况。

【为什么要报告交易情况呢】

因为国际上对外贸管理都比较严格,货物出国前常常要检验,取得批文;拿到的钱款要申报等等。此外,国家鼓励出口,报告交易情况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报告交易状况不是最后进行的,而是贯穿于整个外贸过程中。主要跟四个部门打交道:

1、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交货前请他们验货,并出具品质证书。这个过程叫“商检”。

2、海关:商检以后,向海关申报出口,然后运出去。这个过程叫“报关”。

3、外汇管理局:收到钱以后向外汇管理局报告。这个过程叫“核销”。

4、国税局:出口以后申报,取得退返税款等优惠。这个过程叫“退税”。

基本流程:

谈生意---备货---请商检局检验货物---向海关申报出口----把货物运输出国交给客户---从客户那里取得货款----向外汇管理局申报---向国税局申报----数数挣了多少钱,攒起来回村盖房娶媳妇。

篇7:银行贷款基本流程

银行的贷款流程是比较复杂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对银行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对银行要求提交的材料不清楚,降低了融资效率,甚至导致融资失败。下面我就银行贷款的一般流程加以介绍,并对每个环节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说明,希望对中小企业融资有所帮助。

一、企业办理银行贷款一般流程:

二、企业在银行开立账户

1、确定开户网点: 1)就近、便利原则。

企业需要经常到银行柜面去办理业务,所以企业开户的银行中最好有一家是交通方便的;目前大部分银行都提供在线、电话银行等离行服务,选择电子银行技术发达的银行也很有必要。这样会减少企业财务人员的大量业务办理时间,而且也减少路途风险。

注意:

不是你看到的最近的银行网点就可以开户。小型商业银行所有机构都可以办理一般的对公账户开户,大型国有银行的储蓄所是不办理对公业务的,还有一些特殊账户是支行办理不了的,需要到分行营业部才可办理,所以开户时需要事先咨询银行。

2)服务良好原则。

虽然银行的服务标准原则上是统一的,但不同银行、同一银行的不同机构的服务质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要考虑银行业务办理效率,有些银行客户多、业务多、窗口少,办理业务需要排很长时间队;不同银行的业务特长不一,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一;这些都需要事先考察一下。

注意:有些银行个人业务很强,但对公业务不一定强,有些银行大客户很多、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可能就不够,所以如果你的企业处在业务快速成长期,对银行的服务要

求较高、考虑融资的话就需要花一些时间寻找银行。很容易试,去上门了解一下银行对公业务,看银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服务效率就知道了。

3)贷款统一原则。

银行贷款是属地管理。贷款主体和开户主体必须是一家法人单位,贷款行和开户行必须

是一家分支机构。

注意:银行对贷款企业有一定要求,所以虽然企业可以开多个账户,但是中小企业最好不要在多家银行开户,有两、三个账户就足够了,要把主要贷款行作为主要的业务结算行。

2、咨询开户手续、准备开户材料 1)咨询

开户一般是在柜面直接办理,有些银行需要客户经理事前调查企业基本情况,所以开户前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开户的要求和流程非常必要。

2)准备开户材料。

一般需要: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原件;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原件;基本帐户开户许可证原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企业公章、财务章、法人代表人名章;如委托单位财务人员办理开户手续还需提供法人书面授权书和代理人身份证原件。

3、开户

开户时最好预约一下。为了保险起见,带上相关印鉴,如果现场发现材料填写错误,还可以现场盖章补救。开立基本户大体需要7个工作日,开立一般户大体需要3个工作

日。

4、开立账户常见问题:

1)开户手续不全:见上文解决办法。

2)基本帐户记录信息和开设一般账户提供信息不一致。银行为企业开立一般账户时,需要调阅企业在人民银行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该信息是企业开立基本账户时向银行提供的,由银行录入到人民银行系统中)。有些企业在开设基本户后运营期间变更企业法人,但该企业只变更了工商登记信息,而没有去基本账户开户行变更银行信息,会导致企业用新法人代表的身份证材料不能开立账户。

解决办法:需要企业去工商办理变更手续,如企业之前开立了基本户,还需要企业在工商变更完基本信息后,去基本户开户行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人民银行会在7个工作日之后出具新的开户许可证。此时企业就可以持新办理的材料去银行开立一般结算账户了。

三、申请贷款

1、进行融资安排

1)确定融资主要目的。企业需要银行融资,主要目的有: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获得

银行授信以备不时之需,平时可能不用,先做资金安排。财务需要,需要银行融资补充资本金,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收益。其他目的,例如优化资本结构,促进再融资等等。

注意:建议中小企业提早进行融资安排,在不缺钱的时候解决融资问题,不要急等用钱的时候再去银行申请授信。

2)评估融资额度。企业向银行提出融资额度时,需要兼顾自身承受能力和实际业务需要。很多中小企业提出融资需求时,只是从收益出发,如果给了我多少钱,我投到项目中就可以收益多少等等。但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承受能力、还款压力考虑较少。

3)评估融资成本。除了显性的融资成本外,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实际上是内部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过程,还要付出其他的如报表审计、资产评估、人员精力、信息公开等成本。

2、评估授信条件

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符合银行条件,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主要包括授信准入条件、产品条件、法律文本条件等,具体见:《中小企业如何提升银行信用》《银行融资产品创新》及今后每个产品的详细介绍等文章。基本条件包括: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外,应通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注意:一些特殊行业需要主管机关核准。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做的是教育、旅游等业务,但并未取得教委、旅游局的审批,因此公司注册名称、经营范围和具体经营走了一些擦边球,对银行融资不利。

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注意:银行一般需要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一些挂靠到其他公司的业务收入一般不予所认可。

3)借款用途合法、合理、合规,有按期还本付息的意愿和能力。

注意:银行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比如不能够进股市、期市,贷款的真实使用必须和申请的一致等等。

4)企业经营良好,借款确有经济效益,能按期偿还本息,一般有二年以上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纳税记录,并能按要求提供符合担保条件的保证人或抵(质)押物品。

注意:

经营年限过短不利于银行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纳税记录和向银行提供的报表

应当相符。所以中小企业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银行是认可的,但偷逃纳税会影响融资。5)应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并按规定报送财务报表,接受信贷和结算监督。6)企业应持有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卡,并通过人民银行组织的年检。

注意:企业第一次融资需要办理贷款卡,贷款卡会纪录企业所有银行的融资信息,因此违约对企业的再次融资打击是致命的。

3、准备提交材料,一般包括:

1)企业和保证人(如有)的基本情况,包括经年检的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验资报告,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或代表人授权书和授权代理人的身份证明,董事会或管理机构同意申请借款的决议;

2)企业和担保人(如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和申请贷款日前一个月的会计报表;

3)抵(质)押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抵(质)押的证明,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

4)企业经年检的贷款卡。

5)注意:在提交材料中企业容易缺少:提交给银行的复印件不加盖公章。提交的材料中缺少企业融资的授权文件。企业的公司章程会约定企业的重大决策需要内部的机构认可,如有些是董事会同意,有些是法人代表决定,有些是企业总经理决定,一般来说企业融资是需要董事会决定的,所以企业要提供董事会决议。

6)注意:银行调查内容包含项很多,基本有:

①企业的基本资料,包括企业管理者情况、股东情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等; ②企业的行业情况,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行业特点,企业在该行业中的行 业地位等;

③ 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合法经营情况

④企业的管理情况,包括企业文化,管理者素质、员工素质、管理方式等; ⑤企业的财务情况,包括企业财务报表以及对账单等相关财务数据及佐证信息; ⑥企业的需求情况,包括企业资金需求的目的、还款来源等;

⑦企业的信用状况,包括企业的交易记录以及企业在人民银行等相关信用记录; ⑧企业的担保情况,包括对房产或其他抵(质)押物或担保方的调查。

四、银行内部贷款审理流程

1、贷前调查

1)客户经理初步了解后,认为企业初步符合贷款条件。向企业提供需收集相关材料清单

2)初步分析材料,对材料中需要了解的重点项和异常项进行佐证调查。

3)写出调查报告;银行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是企业申请贷款的一项重要步骤,调查的数据要求全面、真实、具体,确保企业的贷款用途、合法合规性、行业及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担保情况符合银行贷款业务的要求。同时由于这项步骤的重要性,调查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手续相对繁琐,并可能反复的与企业沟通。所以一般来说,企业第一次贷款需要时间长,第二次会简单好多,所以企业需要理解、配合并及早进行第一次融资准备。目前银行对于单一产品已经在简化调查的流程和手续,特备是对于低风险的业务进行优化,以提高贷款效率。

2、审批

审批阶段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略显神秘,因为企业不参与该阶段工作。银行内部按照权限要求,有对应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审批条件基本上是按照银行内部管理文件要求进行,其标准有心的企业在调查阶段已经可以了解和总结。企业是否获得融资不是审批决定的,而是企业是否符合条件要求决定的,银行审批人员仅会对一些弹性条款尺度加以掌握 而已。为了提高银行贷款效率,银行目前的创新是尽可能的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注意:大的银行基层审批权大,产品的抵质压物越充足、创新性越低,基层权限越大,所以审批流程就越短效率就越高,所以中小企业要考虑融资行和融资产品的选择。

五、契约安排

审批通过后,银行和贷款企业签署合同,授信即可生效。

六、落实贷款前提条件

授信生效并不代表企业可以拿到银行资金。银行内部控制要求审批和放款分离,而且审批时一般会约定一些放款前提条件,例如抵、质压操作,需要企业提供贸易合同、发票等,企业需要满足前提条件后,才能拿到资金。由于抵、质押过程相对复杂,且是在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具体要求也不太一致,因此建议企业在作抵、质押过程前先咨询银行客户经理,带齐材料,缩短办理时间。

七、放款

提交所有要求材料,银行放款。此时间段很短。企业一般打一天的富余量即可。

八、贷款管理

在贷款发放期间,银行定期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跟踪,发现风险隐患。

九、贷款到期回收

一般来说贷款到期前一段时间,银行会通知企业做好还款手续;到期前几天,银行会检查企业帐户资金是否落实,避免由于企业自身资金运作问题导致还款出现逾期,影响企业在人民银行的资信状况。贷款到期日,企业归还本息。

注意:企业一定要提前安排好还款资金,不要把时间卡的很紧,一但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影响资金归还的话,对企业的信用记录有重大不良影响,今后所有银行在贷款卡上面都会查到相关信息,对企业还款能力有疑虑,影响贷款。

银行融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业务,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我不想为银行低效率辩解,只是希望中小企业对银行有信心,目前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对中小企业的业务办理机制、体制进行变革,以期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从银行业务的管理根本上讲,有些条件和流程是无法减少的,也想请中小企业理解。换个位置考虑:如果你是银行,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突然向你借几百万、几千万,你会对他提什么条件?什么时间给他钱?

对中小企业来讲,对银行融资的了解和事前准备配合是加快流程的重要手段;而且信用主要来源于了解,所以中小企业和银行多沟通是基础。

篇8:基于开发流程的测试流程管理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 软件产品已经影响到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 人们对软件作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对软件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 软件缺陷 (bug) 是伴随软件产品开发过程而产生的敷衍品, 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 也不能完全消灭软件缺陷。因此,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尽早地引入软件测试技术来保证软件质量, 降低软件缺陷率, 已经得到软件业的认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文档和产品产生, 对这些文档和产品进行严格评审和测试, 可以尽早发现问题, 及时找出与需求分析和项目计划中的不符合项。对软件的缺陷的早发现, 早处理, 能够大大减少传统软件测试在软件产品成型后发现问题、修改问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1 软件缺陷管理

软件缺陷管理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发现的软件缺陷进行跟踪管理, 并记录软件缺陷的状态信息, 保证每个被发现的软件缺陷都能关闭。软件缺陷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流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软件测试流程管理其在本质上就是软件缺陷管理的文档化、规范化流程。

1.1 软件缺陷报告

软件缺陷报告 (bug报告) 是测试过程中提交的最重要的文档。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测试计划, 并且比其他的在测试过程中产出的文档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更大。它记录了软件bug发生时的环境、步骤及相关结果, 以保证修复错误的开发人员可以重复报告的bug, 从而有利于分析bug产生的原因, 定位bug。因此有效的缺陷报告能够:

(1) 减少开发部门的二次缺陷率。

(2) 提高开发修改缺陷的速度。 (3) 提高测试部门的信用度。

(4) 增强测试和开发部门的协作。

要想写好一个好的缺陷报告应遵循以下的条款:

(1) 精简:缺陷报告要清晰而简短, 用最直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最有用、最重要的信息。

(2) 准确:确保上报的每一个bug都是有效的、可验证的, 而不是因为自己理解、安装、错误操作等其他因素而产生的bug。

(3) 中性:用客观的语言来描述bug, 在描述中不添加任何个人性格语言色彩。

(4) 精确:清晰地描述bug产生的步骤, 保证语言的干净, 有条理。

(5) 定位:根据公司或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发现的bug进行准确定位, 并尝试用最简短的步骤来重现这个bug。

(6) 归纳:尝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

(7) 重现:检查上报的bug是否可以重现。如果不是可重现的, 应说明问题的偶然性。

(8) 隔离:上报一个bug进行相应的bug隔离, 写清发生此bug时的环境信息。

(9) 检查:同行评审是发现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2 传统的软件测试流程

当一个软件项目要进行相应的测试时, 一般都要经过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环境及用例设计, 实施测试,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评估测试, 最后给出相应的测试报告这几个流程。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到, 传统的测试流程虽然和软件工程中的V型开发模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但是测试流程和开发流程还是两个独立的流程, 在软件测试流程的前期, 只是单独地做计划, 没有对软件的开发流程编码前的所有操作进行相应的审核和评审。真正开始测试也是等到软件产品成型后, 才运行测试用例。在软件开发周期中, 缺陷发现的越迟, 其修复的代价也就越高。因此, 要想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 就必须将软件的测试贯穿到软件的整个开发流程中。

2 基于开发过程的测试流程

根据软件开发流程的特点, 软件的开发流程可分为:产品立项、需求调研、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几个阶段。那么与之对应的测试的各个阶段如图2所示。

从图2中, 黄条右端表示该流程的截止时间, 若两者有重叠部分, 表示两者可以进行并行处理。测试流程在项目立项时就与之同步启动, 并且覆盖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这就要求在进行软件测试过程中要考虑审核和评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文档和产品。在测试流程的各个阶段需要评审的文档和产品如图3所示。

在软件测试流程中加入考虑对软件开发流程各个阶段文档集产品的评审, 那么就要对相应的评审或测试结果进行文档化, 形成新的软件缺陷报告或记录。项目组长或高层人员通过对这些文档的阅读, 可以清楚地知道软件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 能将因前期设计问题出现的软件缺陷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保证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测试流程中各个阶段产生的记录文档如图4所示。

基于开发流程的软件测试流程具有以下的优点:

(1)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加入软件评审和测试工作, 保证了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2) 摆脱了传统测试流程和开发流程相互独立, 软件测试只针对成型软件产品负责的状况。

(3) 针对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评审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文档化。有利于项目组长或高层进行质量把关。

(4) 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全程评审或测试, 可以大大减少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后期工作量, 有利于对软件进行优化和升级。

3 结束语

任何软件开发组织想完全消灭软件缺陷都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除了要有严格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标准外,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全程引入软件质量保障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软件开发流程各个阶段的文档和产品的评审和测试, 形成详细的文档化结果, 是保障软件产品质量和减少后期工作量的有效管理方案。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 软件缺陷数量的不断增加, 这个管理方案的优势就会更为显著。

本文的创新点:将传统的软件测试流程和软件开发流程相结合, 通过对软件开发流程中各个阶段文档及产品的评审和测试, 形成详尽的文档资料。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测试流程的缺点, 根据软件开发流程各个阶段的特点, 提出了建立基于开发流程的测试流程, 通过对开发流程中各阶段文档和产品的评审和测试, 形成详尽的测试文档, 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保障软件质量, 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软件测试流程,软件开发流程

参考文献

[1]郑翠芳, 吴志杰.基于软件开发流程的软件缺陷管理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1-3) .

上一篇:新柳杨万里赏析下一篇:赴朝阳承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