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

2024-05-17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通用8篇)

篇1: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

学习或活动内容: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学习时间:3天

内容摘要:作小学阶段的习作重在记叙文的写,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很重要,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础。

心得体会:学习完《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记事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是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2、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想、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3、养成学生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随时把观察到的记下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并做到多看课外书,勤于积累。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是靠培养出来的,要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多思考,勤看书,积累语言及写作材料,指导作文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人人有得写.我相信,在以后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习作兴趣会愈来愈浓厚,写作热情高涨。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有所提高!

篇2: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

学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日志

学会使用赞赏的语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反之,教师的批评指责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偏激、攻击等行为。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不一样,有的语言智能突出,有的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有一个小小的善举,教师都要用愉悦的语气给予真诚的赞赏。

学习体会

通过听曾老师的讲座理解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

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

3.十三个领域:

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⒀沟通与合作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上好课

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是一个很宽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不难从中找出共同点。

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上应建立起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了。这需要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要过硬,还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巧,来驾驭课堂。

第三,善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利用学生本身的的经验基础,重新构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拓展。让课堂充满生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

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感受和体验,提高阅读品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制定阅读计划,提出目标要求,激发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使学生喜欢读书、爱书,教会自主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掌握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自我评价阅读法等阅读方法;自觉摘抄优美语段、生字生词,勤于积累精彩词语、名言警句、背诵美文,富于联想、善于表达,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内容、感受课文、抓住要点的能力,不断地提高阅读速

度,获取大量信息的能力。

做一名“有爱”的教师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

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21个教师节时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热爱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五心:

1、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挚爱之心。

2、教师要有尊重信任的真诚之心。

3、教师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

4、教师要有宽容忍耐的理解之心。

5、教师要有人格崇高的自律之心。

总之,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要想对得起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我们必须具有爱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小学语文日志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

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

一、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

“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五、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六、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

人生,走向人生。《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习日志

国培中聆听了专家对《2016版的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解读,深有感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具体方法:

一、精讲课文范例,指导仿写

1.抓住容易迁移的地方仿写。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

3.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二、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鲜活材料

1.参观,游览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安全地开展活动。

2.语文知识竞赛;

3.科学小实验;

4.游戏,比赛活动;

5.社会实践活动;

三、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那内容从何而来?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等。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忽略了。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五、教学评价改革,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作文教学也少不了作文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

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纵上所述,课堂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小学英语教学我的研修日志

我的研修日志

洪山区李桥小学英语教师 夏娇

这次学习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大有改进。远程培训也确实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在当今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多媒体的引进也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不但便利和丰富了教学,活跃了气氛,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小学英语课堂里,也可以体会到很多学生的英语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着反思。我觉得要非常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尤其是领读。而不能完全用听录音来代替教师的领读。在我所执教的三个年级中,学困生的最大

特征就是:根本就不会读。一个完全不会读课文的学生怎么去听懂,交流或做题呢?即使我用了很多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语法,强化要求他们背单词也是无济于事。最后我明白要让学生学会读课文,认真背诵课文,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的积累方能融会贯通地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朗读是英语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成为现代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现在朗读却成了英语课堂中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我个人对朗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前朗读

我要求学生在老师还没来之前朗读单词及课文,这样可以有效的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并且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对句中反复出现的单词不仅加深了“形”的认识,而且获得了“声”的直观。

二、示范朗读,请学生模仿跟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并且熟悉课文,并注意观察我的口形以及语音、语调,然后再跟读。带读

一遍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后,再放课文录音请学生跟着录音读,每句话后停顿,请学生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课余采取全班齐读、开火车轮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掌握课文知识,提高朗读的能力。

四、开展英语朗读比赛

在教学中,我还开展了朗读比赛。因为本校三个班级的英语都是我执教,所以先在班级进行朗读比赛,把全班分为两大组,运用“爬台阶”的游戏,看哪组得分最多,最先爬到插有小红旗的顶端。然后再拓展到了班与班之间比。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动力,让很多不敢读的学生敢于大声大胆地读,通

过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切实提高了英语朗读的兴趣。

总之,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3

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日志

培训期间,我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既能让学生高效的了解学习语文课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最后还要做到重点突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语文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语文的特点。语文讲的是语言和文字,而不是讲故事。也就是说在讲课 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感悟把语言符号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把活生生的生活准确概括成语 言,让学生懂得这些语言符号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在每一篇文章 的学习上,都力争让 学生学到一点,且要把这一点学透就可以了,而这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教 授。

2、语文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 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 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3、多读多练,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 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 程中我发现藏族孩子阅读能力不佳,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 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引导孩子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词,让孩子实践一下,会有 意想不到的效果。

4、勤于练字,认真

书写。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 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这更是农村学生需要加强的,他们在学好母语的同时 还必须勤于练习写汉字,写一手好字,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值得赞许的。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 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 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耐心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 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 的能力强。但 同时,他们做事

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对事情的认识不够,老师就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 生的学习步入正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插上希望的翅膀。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修日志

一、具体做法:、课堂阅读学习时有意积累。

以课内阅读为基础。每学一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细心揣摩文中的词句,如哪个词用得好,怎么好,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在反复的语感训练中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并熟记。、学习使用词语练习说话、写话。

学生摘抄词语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运用课文的用词造句方法,围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一个小话题,一件小事写好一段话。不求数量的多少,讲求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

二、操作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1.运用字词从写句子入手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以后,开始学习写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在写话时,一定要用到字词,学生写话时所用到的字词必是自己理解的词语,积累了的字词,只有积累得多,用时才方便得心应手。学习语言是积累,理解语言是为了应用。在指导学生写话过程中,教师注意了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用一个、两个字词写好一两句话。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又训练学生用

一、两个词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到四年级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连段成篇。这样的训练,既延续了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很自然地进行了写一段话的训练,减少难度,为学生走向成功辅设了台阶,使作文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学生对已积累的词汇、句式以及语法等语

言材料的尝试性、创造性的运用。

很明显,对小学生来说,平时的词汇积累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位教师在阅读指导时,特别重视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词汇真正理解、分类积累和练习运用。

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强调了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学习、理解文章中词语运用的精当,表达方式的巧妙后,从学生个人兴趣出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这是理解和积累。而积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学会举一反三。因此,他又强调让学生运用所选词语及写作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小事,以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勤动笔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每日一积累、一话题,天天记,天天练,训练学生养成了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练就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也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写身边生活小事的过程中,学生从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分析中,品尝了生活的酸甜,1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从中也学习了做人的哲理。

而在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中,进一步健全了学生自身的人格,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了学生人格的自我教育。、在选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生在理解语言之后,他们就要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词语,写自己的生活,准确地表达思想,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要举一反三,大胆创新。恰当的运用所学词语,去表达

新的生活,新的内容,这是一种尝试,这更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

2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研修日志3

浅谈语文字词教学

通过培训,观看视频教学,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这次培训的可贵。同时也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应该如何教。结合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我认为应该重点培养中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语文素养,积累语文中的情感。一个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难说他的语文水平很高的;一个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是很难读懂别人写的文章的;一个不会理解文章中别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情感的。所以语文的积累,从中学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因此语文积累就

应从小学开始。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不但要阅读课内的语言材料,还要阅读课外读物,而大量阅读课外材料更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经验证明:一个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与从来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是相差得很远的;一个酷爱读书的学生与一个讨厌读书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是相差的很遥远的。从这一点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多多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首要条件之一,任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花多些力气去引导学生早些进入课外的阅读层面,这样小学生就会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会提高得很

快了。

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尽早把学生引进写作的层面上来。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更是比积累和阅读难得多,尤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在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师资的水平底的情况下进行上面几种语文教学活动,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进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

篇3: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

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困扰师生的问题,不少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即“读写法”)、片段式训练法、五段式作文法、“数码故事叙述法”等。 这几种方法,有的已经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虽然还在逐步实践,也能给记叙文写作教学带来一些新起色。 但是,目前的写作教学研究基本还是游离于教法之外,有的是在教学资料(如“读写法”或“教材法”)、学生学习工具(如“数码故事叙述法”)或者评价措施上做文章,有的则是退而求其次(如“片段法”、“五段式”),希望寻求逐渐突破。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法,这些研究还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本文将着重阐述语文味教学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作文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始人程少堂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学既要强调大道无形,又要强调大道有形。 强调大道无形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强调大道有形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规律性。语文教学的大道,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1]所以,我们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时,既要研究记叙文写作教学和其他写作教学上的共性, 也要研究记叙文写作教学本身的独特性。“教无定法”,但是教法有优劣之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语文味教学法已经悄然成为一种内涵丰富、鲜活独特的生命力顽强的教学方法。语文味教学法归纳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四大元素———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元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而每一篇课文都是整个语文知识的全息元,或者说是语言与文章、文学、文化的有机统一。”[2]

对于记叙文写作教学来说, “一语三文”的语文味教学法的 “全息观”把记叙文写作放在语文学科的整体视野之下,有局部的细作精耕,也有全局的整体关照。

一、语言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流派认为,语言是整篇文章的基石和载体。对于记叙文写作而言,语言的要求有两个层次:准确和生动。

在这里,着重分析记叙文写作中语言准确的必要性,而对于语言的生动则放到“一语三文”中的“文学”环节中加以分析。

应该说,记叙文语言准确的要求,在各种版本教材中写作知识的表述是缺位的,人教版《写作与说话》中对记叙文的写作知识提出的语言要求就是四个字“生动形象”,其实,记叙文的写作原本也有“平实”与“生动”之分,而现在只要求写“生动的记叙文”, 对于记叙文的语言要求有了拔高之嫌,抽掉了语言的平实之基。这好比对一个学习书画入门的人提出齐白石等大家的要求层次,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从写作初步的要求上看,语言的准确是基础。

记叙文写作语言的准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实反映外生活,作文中不能出现“繁星满天,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之类的一些不符合生活事实或事物逻辑的语言;一方面是如实反映内生活,写记叙文要保证写作态度的真实,要说真话抒真情,不虚情假意。我们认为,中小学记叙文写作的本质,就是忠实地记录生活, 原则上不得虚构。

二、文章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流派对文章采用了这样的解释:“这里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 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3]文章层面是整个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文章层面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选材立意,如何结构全文,如何让习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重点是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1.言之有物是基础。不容忽视的是,新课标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各地中考都把“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放在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位。要让习作内容具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写作时重视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王光祖、杨荫浒先生主编的 《写作》中这样定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它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真切生动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而有些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例如比喻、对比、衬托等,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弥补直接描写的局限,从而极大地拓展写作空间。例如,《登徒子好色赋》对东家之子的描写:“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记叙文言之有物的两大法宝。

2.言之有序很重要。要做到言之有序,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基本的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使习作脉络清晰,波澜起伏,富有吸引力; 其次,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首尾呼应法、一线贯穿法、小标题串联法、回环往复法、日记连缀法、五段式作文法等结构方式,也值得教师们引导学生学习并练笔。

三、文学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法对“一语三文” 之中的“文学”作了如下阐释:“这里的文学,主要是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主要探讨语文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以及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4]文学环节的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使笔下的文字富有美感和创意,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文采。这一环节的教学则可以从修辞手法、陌生化表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展开。

1.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笔下的文字富有美感

文学层面的修辞手法和文章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目的和作用不同,文章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丰富写作对象的内容,文学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是为了美化笔下的文字。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和细节描写相得益彰。古诗中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白雪覆盖枝头的情景联想到梨花开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给人以无限美感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2.陌生化表达可以让笔下的文字富有创意

“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5]此处的“陌生”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借以表达语言运用的创意给人带来的新鲜感。例如, 原句“蜡烛在燃烧”平淡无奇,如果改成“蜡烛在寂寞地燃烧”立刻焕然一新,“寂寞”本来是形容人的状态的,这里用来修饰蜡烛燃烧的状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为创造性非常强的写作活动,语言的陌生化追求,往往是写作者倾注心血之处,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记叙文写作应该鼓励中学生在语言的创意上不断追求,在锤炼语言中获得语言审美的快感。

3.表现手法的运用能让笔下的文字富有波澜

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抑扬结合、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照应、悬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学层面的选点。

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有波澜首先是记叙文写作真实性的需要。以表现手法中的“抑扬结合” 为例,人性本身决定记叙文写人要真实就要有波澜,因为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所以写好人不要神化(鲁迅批评《三国演义》 写孔明近乎神),写坏人不要鬼化 (妖魔化)。

其次,将作文写得有波澜同样还是审美心理的需要,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使得作文读起来更有吸引力。例如, “悬念”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平铺直叙的文章只会让人感觉一览无余,索然无趣。

在训练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可以把写作技巧分解为修辞手法、语言陌生化手法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并逐渐学会它们的综合运用,学生有了这些“兵器”, 化而用之,无意而用,就可以达到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目的了。

四、文化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法对一语三文之中的“文化”作了如下阐释:“这里的文化,则主要指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6]文化环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对象或者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深度。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从三个层面进行。

1.可以进行不同文化的横向对比。例如,林黛玉和朱丽叶对于爱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林黛玉是含蓄内敛的,喜欢试探;朱丽叶是热情奔放的,喜欢表白。她们的差异其实是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缩影。

2.可以是不同时期文化的纵向比较。例如,有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女人的裙子长度和社会经济情况成反比。“裙边理论”的提出者发现,上世纪20年代和60年代繁盛时期的美国,妇女普遍选择短裙,结果股市也随之上扬;相反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时,她们选择穿长裙,市场也逐渐走低。也就是说,女人盛装打扮、着装性感是经济大好的兆头。

3.可以是挖掘写作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女人的裹脚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特点。女人裹脚首先是符合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要求,是为了满足男人的保护欲和审美心理;其次也符合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

教师进行文化层面的选点应该注意的是,在前三个因素一一渗透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延伸出来,和前面的语言、文章、文学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让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有意识地以文化视角去关照生活、观关事物,的确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任何事物、人物的背后,都有文化立场的存在。以文化关照语文,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区别于其他语文流派的重要的特别之处。

我们在用“一语三文”教学法进行记叙文写作指导时,既可以面面俱到,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指导,即语文味教学法之常式;也可以灵活机动, 撷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挖掘,即语文味教学法之变式。总之,“一语三文”的舞台非常广阔,等待着我们大有作为,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附:语文味教学法之记叙文写作指导教学常式设计

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设计者向晓璐

教学目标

一、初步掌握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领悟写作中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像

1.你猜对了吗

课前布置作文《我的同桌》

2.组长从本组的作品中任意选一篇练笔,让其他同学猜写的是谁。

3.各人把练笔交给被描写的同桌,让同桌写上评语“像”或者 “不像”。评语为“不像”的习作需修改。

二、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细

1.比一比,哪段写得好

选择内容相似的,学生讨论哪段写得更好。

分析:写得更好的段落是因为紧扣特点并很具体。

2.学习优胜习作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练笔,争取写得更“细”!

3.每组挑选出写得最细的段落,上台展示。

三、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美

1.我是小记者

(1)由小“记者”,采访刚才展示环节中被描写的同学,采访的问题是:“你喜欢描写你的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2)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

原因:自我最欣赏的优点没有被表现出来。

2.学习文学作品表现人物个性的手法

根据文段,归纳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学生再次修改,展示能体现同学性格之美的佳作。

四、用有文化内涵的细节写出人物的文化特色

1.由《背影》中的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鼓励孩子自己爬下悬崖的情节体会中西方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由林黛玉和朱丽叶的语言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不同文化特色。

篇4: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

在这次继续教育培训中让我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学生教学管理如何做?几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专家,还是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在整个培训中有几个问题常常引发我长时间的思考,如何成为有效教师、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专家们认为要做反思—研究型教师。课余反复思考后,理解其中深意。国之发展,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所以,教师水平的提高显得有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师然后才能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教育是要倾注爱的,做一个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对于将来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是不健全的,唯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那么学生的德才除了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外,学校教育是重要阵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不容忽视的,好苗结好果,好苗要靠教师培育。

如何在教学中具备良好师德?我想那就是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中国人历来崇尚儒道,但在经济转型、全球化的今天,浮躁充斥着整个社会,校园也不例外,早已不是一片净土。所以,这也是从上到下要进行师德教育的重要原因。

做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需要关心时不会淡然漠视,更不会动辄体罚侮辱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师的漠视容易导致学生自卑,影响到他们一生,教师的体罚侮辱更会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健全。给孩子一点呵护,一点鼓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很好的事吗?

总之,通过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研究

通过这次教师继续培训学习我认为教育一个优秀教师除了具有学习精神、实践精神之外,还要有反思精神。这种反思能促使教师与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继续探究的动力。学习、研究、反思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动精神。教师的专业态度、自我发展的意识,也都离不开这种主动精神,这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先将网络研修总结如下:

这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网络研修中,我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以后的随时研修中,我还会认真的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

网络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篇5:小学语文教学研修日志

推荐人:张巧月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五、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动中去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在课堂上,我们花不少时间分析课文,讲解词语,练做习题,学生们也认认真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可依然有不少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不了。我想,这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应该单单是教出来,而应是“读”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人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以启示:阅读,尤其是在宽松的课外时间里,进行大量的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我想,应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正确引导方向,让学生多读,从而达到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的效果。

一、激发阅读激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可转化为可贵的自觉性。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有一次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为什么太阳早上会从东边升起晚上又从西边落下等问题。当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时,我“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际推荐读物

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因此必须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推荐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调动起来。

二、传授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

我们都知道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么,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一)把语文课本作为例子,教会学生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语文课本中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古诗、童话、寓言怎样理解,都要传授方法给学生,为课内和课外“铺路搭桥”,才能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方法,课外阅读时才游刃有余。

(二)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多数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既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在教给读书方法时,我着重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要求学生先把两个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成功后增加到四个字,直到一次能看多个字,快速跳读,一目十行,这就是浏览。略读是要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以绕过去,长句可以抓主干,生字难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可以跳过去,当然,这不等于走马观花,而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而精读,就是细细品位文章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真正读熟读透。任何一本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字不漏地阅读。要先看前言、目录、后记等,然后抓关键词句,抓线索,拨冗去繁,提纲契领,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多种读书方法穿插运用,效果较好。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所以在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记主要内容,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巧铺阅读之路,让学生多读

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巧铺路,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学生博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因此,我认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具有示范性,它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科学实用的读物。教师在教授教材时,应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全面辐射,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其次,必须重视第二课堂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如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接触大量的书籍,使阅读面越拓越宽。

篇6:研修日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占秋华

近段时光我透过网上研修学习,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很多,也认识到了自我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能够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资料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我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用心实践新课改,新目标,新理论,铺设好自我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下方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理解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语文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齐玩,一齐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最后,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用心性长时光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社会好处,看到语文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资料的好处和重要性,还能够透过生活实例,明白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体验语文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好处,对探求语文知识产生了乐趣。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期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语文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语文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务必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

篇7: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探讨

首先,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说心里话。

课标规定:“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体现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点和真切体验。”初中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青春的伤怀,有花季少年的悸动……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难以显现出个性的光彩,文笔往往苍白无力,叙事往往千篇一律,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我布置的一篇作文《成长的感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写考试考不好,受到挫折后,刻苦努力,终于赶上了,感悟到成长需要受挫,真正是“千人一面”啊。这难道是他们的心里话?这难道就是他们对成长的感悟?我相信,绝大部分学生放弃了说真话。所以我认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把生活中那些感觉幸福的、悲伤的、愤怒的、尴尬的个人体验转化为语言,让学生充分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展示学生心灵韵律的作文,也就是写出学生的心里话。所以,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心里话,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笔下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细节描写教学训练。

在记叙文写作中,描写必不可少。在作文评价当中,那些“简单叙述事件,无生动细致的描写”的作文往往因为“内容不充实”而得分不高。虽然我们在教学中都会告诉学生细节描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理论上学生也都懂,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都表示不懂得用,或者用的效果不佳。所以,进行有效的细节描写训练非常有必要。我会专门拿出几堂课进行细节描写训练,以神态描写训练课为例,我在课前先让学生积累一些经典神态描写的片段。如《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几个片段,让他们先感受一下经典的魅力。在课堂上,我首先告诉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不同环境的人,神态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因为外界环境的变换,他本人的神态也会发生微妙变化。我们要善于观察,抓住人物神态的微妙变化,把它“放大放慢”了写。同时适当提醒同学,神态描写要注意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结合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片段描写(主要以神态描写为主,结合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构造人物性格),如小红钥匙丢了、小兰没赶上公交车等,要求学生在描写中生活化,凸显人物性格,有创新。最后在作业布置这项,我让学生就绝望、思索、专注、严肃、害羞、灰心、失望这七种不同的神态各写一个片段。在不断的训练中,厚积自博发,学生慢慢地就能掌握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

再次,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育学生“文不厌改”,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怎么培养呢?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把记叙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描写修辞等多种方法,再把这些方法迁移到修改作文中。具体到课堂教学,我是分成四步:第一步,让学生明确,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主题明确、感情真挚、段落编排合理、注意语句通顺、描写修辞合理运用等。第二步,老师可以展示一篇范文,学生根据这篇范文进行集体讨论修改,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应做到怎么评,怎么改。第三步,学生进行自改。然后把自改的结果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就很好地做到信息反馈。最主要的是学生在互评互议中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第四步,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再进行最后的修改。这样有规律的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学生知道怎么改作文,那怎么写出好作文他们也就慢慢地清楚了,写作能力自然得到很好的提升。

最后,记叙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所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非常必要。首先,让学生积累材料。让学生养成简单记事的习惯,把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或者看到,或者听到那些真人真事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要归类,如感动、尴尬、励志、勇气等。这些事件将成为未来作文中很好的材料,因为内容真实而且丰富,真实才能真正打动人。其次,让学生积累语言。很多学生写作文,一提笔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语言太贫乏。让学生养成摘抄好句好断的习惯,摘抄的句子要分门别类。如关于夏天黄昏环境描写片段、关于眼神的描写片段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语言会慢慢丰富起来,写作也会越来越自信。

参考文献

[1]卜青峰.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2]张铁锁.浅论新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

篇8: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的研修日志2doc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有兴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

得了知识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下一篇:十大财经人物的获奖感言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