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2024-05-07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精选8篇)

篇1: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法律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此,笔者对现有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谈一些粗浅看法,是与大家商榷。

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现

存的几种模式

在现阶段,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检察机关的作法亦不一,总的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而存在。

1、大预防机制。所谓大预防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通过向党委汇报,由党委的牵头,形成一个以同级党委首脑为组长(主任),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检察长为副组长(副主任),若干同级政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跨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这种大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会,原创:http:///一年定期开几次“预防职务犯罪协调会”,然后检察机关以此为名向有关部门送发几份“情况通报”,对这种大预防机制有关“经验”将其总结为“依靠党委领导,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参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上下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

2、协会预防机制。所谓协会预防机制是检察机关参照俱乐部会员制而建立起的一种预防职务。通常作法是由检察机关组织设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有的还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由检察机关的有关领导人担任协会主任,而后重点地在当地的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发展会员,按成员的身份不同,相应划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协会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定期召开由各会员参加的协会会议;二是编写由各会员撰稿的协会会刊,刊登一些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有关的经验将此形式称之为“通过经验交流、检务公开、法律释义、预防动态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反馈预防动态,交流预防情况,从而形成职务犯罪预防群防群治的有效网络。”

3、同步预防机制。有些地方将这种预防职务犯罪也称为“项目预防机制”,但实质内容是一样。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同步预防,目的是要超前地将有关职务犯罪的发案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实际作法是举办一些反映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等内容的图版宣传;上几堂法制讲座课;印发一本《工程建筑领导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手册》;签订一份《检企廉政共建协议书》;总结一份经验教训材料。与工程承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重大工程同步预防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方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程中易发犯罪的重要环节,签订了“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明确同步跟踪预防的廉政责任,以确保建成“重点工程优质,干部廉洁优秀”的双优工程。

二、当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承担、应如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相应地创造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指示精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各级人民检察院将原下设在反贪部门内的有关职务犯罪机构单列为预防厅。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有责任结合办案,发现和堵塞机制、制度上的漏洞,减少犯罪的机会,建立机制防线,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应该说,检察机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形式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根据各级检察机关有关职务犯罪侦办的统计数量来看,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涉案人员的行政级别,亦呈上升趋势;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金额,从万元、百万元、千万元到亿元,纪录屡被刷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级检察机关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使有关职务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小。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当前检察机关主持或参予的形式百样的种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问题一:片面理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统一、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击,其次才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从总体上来讲,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才能真

正做到扼制、减少职务犯罪,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当检察机关将自己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从“主力军”降格为“一支重要力量”、当“严格执法、狠抓办案”不再成为我们执法的基本方针时,也就注定了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片面理解。单纯想靠发一个、两个《预防职务犯罪决定》来达到减少、消灭腐败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行为。要知道,预防犯罪工作是一个

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是反腐败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检察机关是不能单独肩负此担的。

问题二: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形式主义严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预防机制,也不管这种预防机制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实质上我们的工作仍然只是零敲碎打,不呈系统性,或者说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大家都是在做表面应付工作,炮制一些所谓的“职务犯罪预防经验”,很少有深入地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性工作。当然,这与目前检察机关内部普遍存在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参差不齐,装备简陋,不适应预防工作的要求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原创:http:///所以,目前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工作内容不外乎仅限于次数有限的“会议”、“简报”、“法制课”、“展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将预防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混淆开来,实际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惩防并举,建立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本身就是一种寻租的现象,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寻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环境改变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缺陷,改变了寻利和寻租的相对价格,这也是职务犯罪大量存在的原因。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它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这是治本之术。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要违法犯罪,无一例外都要收到法律应有的制裁。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最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就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寻租人的经济成本,使其成本期望值大于收益期望值,进而使之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寻租行为。实践表明,一个事实的教育力,远远超过上一百节法制课,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预防部门力量,使预防工作专业化。主动出击,在案前、案中、案后展开有效预防,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行业、重大项目进行流程、制度、实施上的跟踪监督。预防犯罪固然有发现和打击犯罪的任务,但其初始和最终目的是从源头控制犯罪、减少和消灭犯罪。从而建立健全市场诚信制度,预防和打击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共创和谐社会。

篇2: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关于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 陈建彬

摘要

一直以来,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业务工作之一,各级检察机关也相应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从整体上来讲,检察机关 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如何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进行检讨。一

在现阶段,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检察机关的作法亦不一,总的来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而存在。1.大预防机制。

所谓大预防机制,主要是检察机关通过游说同级党委,通过同级党委的牵头,形成一个以同级党委首脑为组长(主任),纪委书记、人大副主任、检察长为副组长(副主任),若干同级政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跨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

这种大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会,一年定期开几次“预防职务犯罪协调会”,然后检察机关以此为名 向有关部门送发几份“情况通报”,对这种大预防机制有关“经验”将其总结为“依靠党委领导,形成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参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上下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2.协会预防机制。

所谓职务预防机制是检察机关参照俱乐部会员制而建立起的一种预防职务。

通常作法是由检察机关组织设立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协会”(有的还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由检察机关的有关领导人担任协会主任,而后重点地在当地的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发展会员,按成员的身份不同,相应划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

协会预防机制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定期召开由各会员参加的协会会议;

二是编写由各会员撰稿的协会会刊,刊登一些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宣传一些法律常识。有关的经验将此形式称之为“通过经验交流、检务公开、法律释义、预防动态等栏目,宣传法律法规,反馈预防动态,交流预防情况,从而形成职务犯罪预防群防群治的有效网络。” 3. 同步预防机制。

有些地方将这种预防职务犯罪也称为“项目预防机制”,但实质内容是一样。主要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同步预防,目的是要超前地将有关职务犯罪的发案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实际作法是举办一些反映查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等内容的图版宣传; 上几堂法制讲座课;印发一本《工程建筑领导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手册》;签 订一份《检企廉政共建协议书》;总结一份经验教训材料。

与工程承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重大工程同步预防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各方负责人参加的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程中易发犯罪的重要环节,签订了“廉政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明确同步跟踪预防的廉政责任,以确保建成“重点工程优质,干部廉洁优秀”的双优工程。二

上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在法律并未明确检察机关是否承担、应如何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级检察机关创造性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相应地创造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党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指示精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上检察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确定了 2

在金融证券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为了说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原下设在反贪总局内的有关职务犯罪机构升格为预防厅。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认为“设立职务犯罪预防厅,有利于反贪部门集中办案,也有利于预防职务犯罪的系统研究和开展”。

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有责任结合办案,发现和堵塞机制、制度上的漏洞,减少犯罪的机会,建立机制防线,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应该说,检察机关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形式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实践中目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却并是明显。

根据各级检察机关有关职务犯罪侦办的统计数量来看,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涉案人员的行政级别,亦呈上升趋势;有关职务犯罪的涉案金额,从万元、百万元、千万元到亿元,纪录屡被刷新。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各级检察机关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预防职务犯罪,使有关职务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金额越来越小。为此,我们有必要检讨一下当前检察机关主持或参予的形式百样的种种预防职务犯罪机制。

问题一:片面理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缺乏统一、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预防职务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打击,其次才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工作。

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从总体上来讲,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扼制、减少职务犯罪,这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所在。

当检察机关将自己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从“主力军”降格为“一支重要力量”、当“严格执法、狠抓办案”不再成为我们执法的基本方针时,也就注定了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片面理解。

单纯想靠发一个、两个《预防职务犯罪决定》,人为提高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行政级别来达到减少、消灭腐败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行为。

要知道,预防犯罪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是反腐败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检察机关是不能单独肩负此担的。

问题二: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形式主义严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预防机制,也不管这种预防机制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实质上我们的工作仍然只是零敲碎打,不呈系统性,或者说仅仅是蜻蜓点水式,大家都是在做表面应付工作,炮制一些所谓的“职务犯罪预防经验”,很少有深入地去开展一些有益的建设性工作。

当然,这与目前检察机关内部普遍存在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且素质较差,不适应预防工作的要求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①所以,目前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工作内容不外乎仅限于次数有限的“会议”、“简报”、“法制课”、“展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将预防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混淆开来,实际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三

我们始终认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应是在充实反贪办案力量的基础上,多办案、办好案,在此前提下,正确认识职务犯罪预防的含义,找到检察机关在此中的位置,发挥检察机关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党的十五大所提出来的反腐败工作方针,真正做到将检察机关的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统一纳入到党委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去。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本身就是一种寻租的现象,寻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大量制度租金存在。经济人从生产性的寻利转向非生产性的寻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其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环境改变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缺陷,改变了寻利和寻租的相对价格,这也是职务犯罪大量存在的原因。

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它加大寻租的成本,减少寻租的收益,使寻租的净收益小于寻利的净收益,从而把经济人的寻租行为引导和转变为寻利行为,这是治本之术。在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检察机关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将有限的力量充实到反贪、法纪和起诉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

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认为对于检察机关来讲,最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办法就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职务犯罪案件,加大寻租人的经济成本,使其成本期望值大于收益期望值,进而使之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寻租行为。

实践表明,在一个单位内查办一宗职务犯罪案件,其所起到的威慑力和教育力,远远超过你在这个单位上一百节法制课,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当前各级检察机关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挖空心思地去提高有关内设预防机构的行政级别上,也不要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地去扩充预防工作人员的数量上,而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办案实践部门,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各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是错误地定位。2.要在多办案、办好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一些有益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检察机关要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整套的预防制度和措施,把检察廉政共建、法制宣传、案前制约、案后监督等预防措施配套完善,检察机关既要结合办案主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又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参加党委、政府、人大等有关部门组织的职务犯罪社会预防活动。

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切实抓好系统预防工作。

同时,检察干警要增强预防职务犯罪意识,通过个案和类案的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导致职务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疏导工作,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注释:

篇3: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有效途径

预防职务犯罪,是新世纪检察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这一指示既是新时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发展检察事业,拓展检察业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分析职务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地开展预防犯罪工作提出见解。

1 职务犯罪的形势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1)犯罪主体、客体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股份制、联合体增多,使职务犯罪侵犯的客体也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同时,随着承包、租赁、股份、联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经营模式的出现和涉及公务的人员身份逐步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得职务犯罪主体范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犯罪动机以挥霍型和营利型为主,犯罪金额增大,携带赃款外逃者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等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而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客观存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明显扩大,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犯罪分子的金钱欲望,犯罪的动机也由满足生活需要向挥霍型和营利型转化。犯罪所得多用于吃喝嫖赌等生活挥霍,以及出国旅游和经商营利。挥霍和营利没有止境,犯罪则愈加贪婪,涉案款项数额愈大。

(3)窝案增多。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官办经济实体进入市场权钱交易,出现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交错并存的状况;其次是窝案、串案增多,犯罪形式由个体犯罪向群众犯罪发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类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

(4)权力寻租愈趋严重。犯罪主体多数分布在掌管项目、指标、资金等实权单位及监督部门。一些官员攀爬到一定位置后,为了翻本、营利,千方百计将手中权力出租;而商家为得到更大的利润,也千方百计地寻求靠山,经济运行中贿赂和经济行为结合在一起,成为生产、流通过程得以完成的必要“润滑剂”。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过去多是求方向供方行贿的顺向行为,现在则出现供方向求方行贿的逆向行为,以及供求双方相互行贿的双向行为。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5)犯罪人员的高智商使得犯罪手段日趋隐蔽。犯罪人员利用自身知识,钻现行政策的空子,或是巧立名目,甚至不留字据,其交换环节手法之高明不输谍战片,这给职务犯罪披上了合法和隐秘的外衣。例如,有的犯罪分子与个体商家内外勾结,互相利用,向商家提供紧缺商品,为其非法经营大开绿灯,从中索贿受贿;有的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或合伙经营,坐地分赃,或接受财物时让其家属出面,自己有意避开,案发后尽量撇清关系;有的事先订立攻守同盟,设好路障,以防不测;还有的犯罪分子则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等。

(6)职务犯罪“两极化”,即行贿、受贿公开化、广泛化,贪污、渎职深度隐藏化、秘密化。现阶段,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贿赂心理,并且已固定为心理定势,外化为行为习惯。人们普遍感觉到要办成一件事情,离开了送礼行贿就寸步难行。日常生活中听闻某某人腐败的,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大骂不已;轮到自己则是心安理得,甚至趋之若鹜。

2 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

(2)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多。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窝案和串案表明,共同的利益使一些腐败分子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他们为了更大的个人利益,有组织地滥用职权、贪污受贿。

(3)职务犯罪严重蔓延。在掌握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权力的部门,由于其职务的特殊性,一些官员世界观、价值观偏移,利用手中权力牟利;一些官员政治立场不坚定,意志力不强,被人情世故、糖衣炮弹、金钱美女套下水,腐败犯罪发生在所难免。随着社会变革和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腐败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4)企业已成为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权钱交易是企业腐败现象增多的推手。

3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在关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常用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打击犯罪介入预防。检察机关依法担负着侦查、起诉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通过打击而介入预防最为顺理成章,也最具权威性。实践中,通过打击职务犯罪,发现和总结有关行业存在的隐患,通过检察建议帮助其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是检察机关最早起用和采用最多的一种途径。但是,通过打击介入预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职务犯罪发生在前,预防犯罪发生在后,这种打击后的再预防是否符合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初衷?有人认为,打击犯罪应该是对预防犯罪的必要补充,而不应是主要手段和方法。而更多人认为,预防对象是一种宽泛的范畴,预防途径也应多样化,既要靠检察建议进行预防,同时打击职务犯罪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预防。不论何种说法有理,通过打击犯罪介入预防的实效性都是不可否认的,实践中应当把它作为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来运用。

(2)通过普法宣传介入预防。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职务犯罪现象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频繁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行业,对预防职务犯罪的要求日益迫切。但是,仅依靠各行业人员自觉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是远远不够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一支以法律武装起来的优秀检察官队伍,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理应成为普法宣传的主力军。而通过深入有关行业或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或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警示教育公职人员,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又一条有效途经。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普法宣传效果不明显,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此,检察机关应当正确对待,应当着眼于长远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把这种潜移默化的手段运用好。

篇4: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具有天然的法律监督属性。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宪法定位出发,牢牢把握法律监督这个根本,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际来进行。否则既可能超越职权,又可能事与愿违,收不到预期效果。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落实党中央、高检院要求,进一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关键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法律监督之间的关系,在深化认识、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工夫,以推动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的开展。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检察机关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犯罪已成为改革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新形势新时期迫切需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密切关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职务犯罪的新动向,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界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期望很高,迫切需要检察机关拓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社会管理格局,结合执法办案,从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为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职能不仅包括打击犯罪,还包括通过履行检察职责,加强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犯罪。为此,查处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预防职务犯罪也是检察机关的法定义务。在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做好预防工作,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理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能定位和特点

职能定位事关发展方向,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具有天然的法律监督属性。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宪法定位出发,牢牢把握法律监督这个根本,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际来进行。否则既可能超越职权,又可能事与愿违,收不到预期效果。

在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一方面,检察机关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党政以及专门预防机构组织的预防活动,共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与政府其他部门相比,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职责义务性预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又不同于其他检察业务职能,有其独特的法律监督特点和工作规律。

一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诉讼方式的法律监督。

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是法定的诉讼方式,并且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诉讼方式来实现权力制衡的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既不是法定的诉讼方式,也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它是在诉讼程序之外,通过非诉讼方式来实现的一种职责义务性法律监督。

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对非既然状态下职务犯罪实施的法律监督。

高检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实行“惩治于既然、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说,查处职务犯罪是对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行为实施的既然性的事后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是一种结合既然教训对可能发生或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领域、行业或单位实施的未然性的事前法律监督。

三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对非特定对象和具体行为实施的法律监督。

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有特定对象和具体的违法行为,也就是说,既针对具体的人,也针对具体的事,是一种相对具体的个体性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预防工作不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和具体行为,它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群体性法律监督。

四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诉讼程序性的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主要体现在“三大诉讼法”之中,且直接介入诉讼程序,或在诉讼程序中进行,或启动相关诉讼程序,其法律监督职能具有鲜明的诉讼程序性制约的特点;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它不介入任何诉讼程序,既不是诉讼中的程序制约,也不启动任何诉讼程序,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中唯一的非诉讼程序性法律监督方式。

五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强制性但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监督。

由于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是以诉讼方式或在诉讼程序中进行的,法律赋予了不同的监督手段和措施,且这些手段和措施均具有国家强制力;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监督方式和措施不具有强制力。但因其实施主体是國家法律监督机关,对预防对象而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手段和措施又有一定的约束力,而这种约束力在检察权威的影响下有很强的监督作用。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监督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做好预防工作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是更加需要主动性。

职务犯罪的未然状态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我们必须树立主动意识,增强捕捉信息的敏感性,坚持执法办案与预防犯罪相结合,注重从个案预防向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转变,着力解决发生职务犯罪的制度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

二是更加需要积极探索。

权力制约制度、机制不尽完善既是惩防体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也为探索预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更需要我们用发展眼光、创新思维、改革办法来对待预防工作,鼓励探索,倡导创新,认真研究和完善预防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预防工作水平。

三是更加需要突出重点。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参与面广,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方面,必须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加强预防工作。当前,尤其要把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经济发展、损害民生民利、破坏公平正义等领域和部位作为预防重点。

四是更加需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

目前实行的个案预防、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以及预防宣传、警示教育、预防调查、犯罪分析、预防咨询、检察建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预防年度报告等措施,相比其他法律监督手段更具灵活性、多样性。我们要统筹兼顾,综合运用,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规律,明确路径,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努力提高预防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纳入社会预防大格局中。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优势,积极向党委汇报工作,推进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共同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的形成。根据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适应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针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及时调整预防重点,增强预防工作实效。在工作中,检察机关既要按照职责和分工,积极开展预防工作,为党委治理腐败当好参谋;也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共同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依法进行。

牢牢把握预防工作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和特点,明确职权界限和工作程序,结合执法办案,依法运用预防手段,防止脱离法定职能或者超越法律权限搞预防。严格限定预防对象,既要防止随意扩大预防范围,也要防止预防缺位。认真落实年度预防报告制度,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工作创新要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法律监督要求,符合检察改革精神,不能盲目创新,更不能违反司法工作规律和检察工作规律搞创新。认真研究完善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着力解决预防工作与侦查工作制度衔接不顺、办案信息不畅、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努力实现执法办案与预防犯罪协调推进、同步发展。

三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严格纪律。

立足检察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在开展工作中,不能偏离职权、超越权限,不能损害法律尊严和检察形象,不能干预行政机关正常管理活动,不能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行为,不能利用职权谋取单位或者个人私利。对发生在预防部门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查处,对违法违纪检察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

编辑:刘雁君nina_lyj@yahoo.com.cn

篇5: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职务犯罪是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部门,预防职务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检察机关亦在全力以赴开展此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检

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有的认为职务犯罪预防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果不大,不像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立竿见影。同时,目前衡量检察

机关工作业绩,主要还是看办案这个“硬指标”,预防工作仅仅是一种“软任务”,没有被摆上重要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二是存在着办案和预防“两张皮”现象。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预防脱离打击的“两张皮”现象。这种把打防割裂开来,顾此失彼的做法有悖于检察机关专门设置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初衷。个别同志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出现了预防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倾向。

三是虽然设置了预防机构,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开展预防工作,但从近几年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人员少、专业单

一、法律专门人才少等现状,懂的有关部门和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是微平其微,造成开展预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 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

二、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设想

首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央的提法都是“反对腐败”,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了“防止”一词,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变化,即把反腐重点转移到“打”与“防”并重。****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

治理,持之以恒,最基本的要*教育、*法制”。这一论述阐明了预防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需要我们用系统方法,从宏观着眼,在微观入手,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治为本。从某种意义上看,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远比对腐败现象的惩治更艰难的多,复杂的多,意义更重大。要明确思路,以“强化廉政教育,坚固思想防线,使其不想贪;完善制约机制,建立制度防线,使其不能贪;加大打击力度,强化专政防线,使其不敢贪”为目标,构筑“三不”立体屏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务实”与“求规”,关键是要把预防工作的决策、措施和机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用实劲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特点,从而推动预防职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

对策和措施;二是要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加强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典型个案、重点部门和行业、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的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四是要大胆开拓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实践中必然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要在预防理论、预防机制、预防措施上坚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其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关键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自我,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文化、精神和技术成果,在载体、手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努力实现创新。进一步深化

篇6: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探究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 作者 俞洪庆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检察机关在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的同时,结合检察职能,按照“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专门预防和系统预防、检察机关预防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方式略呈管见。

一、建议党委牵头,实现网络预防。

由于产生职务犯罪原因的多方面,决定了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在整个预防职务犯罪的系统工程中检察机关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各级检察机关要主动争取党委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视,通过党委牵头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网络非常必要。其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向党委提出当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建议党委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并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科)负责处理指导(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

在各部门、厂矿、乡镇聘请纪委书记或党委书记担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络员,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网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进行信息交流,推广预防经验,走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道路,共同推进预防工作的深入。

二、促成专项立法,实行依法预防。

2001年8月1日,经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提请,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项法规。此后全国有的地方已制定了类似的地方性法规。

例如,今年7月26日,浙江省嘉兴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议》,8月1日结束的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这些地方性的法规的出台,标志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经迈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为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法律依据。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由检察机关提请,人大常委会制定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法规,实行依法预防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预防工作的层次,拓展预防工作的领域,值得推广应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在全国各地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职务犯罪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专职预防。

预防职务犯罪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检察机关内部应设有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2000年8月,经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独立的职务犯罪预防专门机构——职务犯罪预防厅后,各地检察机关成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但是,还有一些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由反贪局兼顾,或由控申科带管,或由办公室捎带,没有设立专门的预防职务犯罪机构。这样,势必影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

因此,在各级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中应统一独立设置预防职务犯罪处(科)。承担统一组织、协调、掌握检察机关内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运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开展预防警示宣传、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与预防社会网络组织的联系;收集、研究和利用预防职务犯罪的信息;开展预防理论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计划、检查预防工作,总结推广经验,树立表彰先进,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等职责。

四、严惩职务犯罪,以达警示预防。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结合检察职能进行,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 2

主要的工作方式。

这是缘于检察机关担负着惩治职务犯罪的特殊使命,而预防职务犯罪是惩治职能自然延伸。因此,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和预防是检察机关执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对职务犯罪的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

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威严、震慑、警示作用,惩一儆百,预防职务犯罪的再次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继续蔓延。

从这个角度上讲,打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方式。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只预防不打击,则会出现防不胜防,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只有与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优势,才能够发现诱发职务犯罪的各种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只有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这是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已达成的共识。

五、克服就案办案,开展个案预防

虽然人们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预防职务犯罪的实践过程中,仍有只打击、不预防,打防脱节的状况。坚持在办案过程中做好“六个一”,开展个案预防,是检察机关利用职能优势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这“六个一”即是每查办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一是责成犯罪嫌疑人写一份触及灵魂的悔过书,这悔过书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别人看了便受了一次深动的警示教育;

二是到发案单位召开一次座谈会,分析发生职务犯罪的原因,商量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三是通过办案,发现发案单位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一项口头或书面的检察建议; 四是根据所办案件的实际情况,对案发单位的有关人员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课; 五是根据案发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督促案发单位制定一项整改措施;六是在案件办结以后,为落实检察建议、整改措施等对案发单位进行一次回访,进一步落实案发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六、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前瞻预防

根据本地区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查分析新形势下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当地有影响有震动的窝案串案、大案要案,要组织人员深入案发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与主管部门和发案单位共同研究分析,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研究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落实监督等前瞻性的预防对策,做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

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提出完善立法、制度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例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投诉中心,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推进法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改革,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

同时,深入调查分析行业职务犯罪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党委、政府提出“专项治理”的建议。例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专题调查报告《关于我省建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腐败的发展动向及抑制策略》、《我省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情况及预防对策》等,为做好浙江省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签订廉政协议,进行专项预防。

建设领域是职务犯罪的多发区,为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对一些投资大,工期长,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点工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配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招标、物资采购、施工、工程验收等职务犯罪多发环节,实施同步监督。具体地说:

一是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处(科)作为监督方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促进建设工程市场公平竞争和规范交易。

二是由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处(科)作为监督方参加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协议》,明确双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守《工程项目建设廉政管理若干规定》,在施工期内,适时召开座谈会,定期了解、监督廉政协议的执行情况。

工程竣工验收时,执行廉政协议的情况作为一个内容进行验收。至今,有许多地方以这种专项预防的方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八、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教预防。

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一种常用方式,是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培养廉政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形式多种多样,只有深入持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效果明显,就必须利用检察机关办案的优势。广泛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所取得的成绩,造成声势,形成威慑效应。深刻揭露职务犯罪危害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深入剖析犯罪分子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提高广大国家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其宣传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常用的方式有:将所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通过新闻媒介(广播、电台、报纸等)进行公开宣传;

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成果展览会进行宣传;将本地区查办的大案要案制作成电视,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廉政教育片;

编辑《预防职务犯罪通讯》之类的内部刊物,专门宣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观反贪展览、教育警示基地、收看职务犯罪人员的忏悔录像等,以达到警示作用;

配合有关单位开展普法教育,实行检务公开,宣传查办职务犯罪法律、法规和程序,解释罪与非罪界限;介绍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展示预防工作的成绩等等。

篇7: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增加,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多种惠农政策,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涉农职务犯罪也随之逐渐增多,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分通过对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等进行分析,结合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就如何监督、预防、解决涉农职务犯罪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检察机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增加,涉农职务犯罪逐年上升,不仅严重侵犯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更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起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面对涉农犯罪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涉农检察工作成为检察机关主动顺应新形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涉农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分析

1、犯罪类型多样化

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的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涉农职务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等经济型案件中,其中以征地补偿款、果树青苗补偿款及移民资金款居多,犯罪趋向职务化、权力化,主要表现在领导集体胡花乱支,集体贪占,数额分散等,犯罪手段由侵占型向搜权型转化,这表明了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的滋生及蔓延。涉农职务犯罪中挪用、贪污、受贿案件占很大比例,且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基层干部犯罪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农村基层事务的管理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涉及的金钱物质财富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基层干部涉农职务犯罪也越来越多,从涉农职务犯罪的主体来看,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镇、村一级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居多,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立案侦查的涉农职务犯罪中,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占到43%,人数为4968人,其中包括村党支部书记1739人,村委会主任1111人,3l一40岁更是涉农案件的高发年龄段,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基层领导干部涉农职务犯罪迅速增长。

3、犯罪手段多样化

从涉农职务犯罪的作案手段来看主要表现为利用小金库犯罪,多为虚报冒领、截留侵吞、索贿受贿、捞取回扣等。一种是将上级拨付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放划入该村村民经营的副食店、理发店、商店等账户中使用,制造财务混乱,在判决时避重就轻,借口资金周转不开,使司法检察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和检查陷入困境。一种是村集体公益项目,各个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员,大多组织自己的亲信施工队,全权负责管理采购、施工的费用,形同村长一人承包项目,争取差价,项目收支混乱。还有一种是在上报给上级的表上套改申请表,应付检查吃差价,最终冒领了大部分补偿款。

二、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涉农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经笔者调查研究后,总结为以下几点:

1、法律方面立法不清,执法不严

我国在对涉农犯罪方面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刑法对其不具有威慑力,让部分腐败分子有空可钻。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对涉农职务犯罪行为的定性存在争议,常表现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管辖不清,这造成执法机关在对涉农犯罪进行打击时乏力。

2、社会方面制度不全,监督欠缺

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的健全。一是农村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农村基层组织的会计人员文化程度并不高,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和财务的混乱,于是为贪污腐败留下了缝隙。二是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不当。我国实行的是农村村民委员会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这易造成选举大会的暗箱操作,为涉农犯罪埋下隐患。三是监督机制缺乏。村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村民大会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根本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村务公开倡导了好些年,但实际村务并未真正公开,有的村“犹抱琵琶半遮面”,避重就轻地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有的则遇到问题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力。

3、犯罪主体素质较低,观念淡薄

农村基层的领导干部为涉农犯罪主体的主要部分,其少数为选聘的大学生,而大部分来自当地村民,因此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基层领导干部尤其是村一级干部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法制法纪观念淡薄,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价值观扭曲,公仆意识淡化,有贪占心理,少数村干部为官动机不纯,认为在位时就要多捞钱,而有些则在长期清平的生活后突然接触到巨额资金,于是心理不平衡而萌生了贪污腐败的念头,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检察机关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治病要对症下药,预防涉农犯罪也要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各个击破,检察机关需对涉农犯罪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改进基层检察工作,积极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拉出去、请进来,普法宣传结对子

针对当前基层干部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通过反面教育、现场警示教育、集中培训、个别谈话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针对农民群众,则要展示反腐败斗争成果,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农村法制宣传和反腐败斗争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反腐意识。也可以把检察干警任命为挂村检察员,负责组织进行行普法宣传教育,并参与有教育意义的检察活动,深入农村基层全面掌握各种农村矛盾,监督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预防各种职务犯罪,或把农村干部特约为特邀检察员,让其既当检察院的学员也当农村社会基层的教员,做群众生活的贴心人、行使权利的主心骨。这种拉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既监督了又服务了,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震慑了犯罪凝聚了民心,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筑法律威慑防线

检察机关在预防涉农犯罪中要始终遵循“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基层中的贪污腐化问题一方面要认真调查,掌握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规律巧查案,扩充查办的案源。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无论涉案金额大小、涉案人员职务大小,都需一视同仁,延伸侦查触角,逐一排查,例如先查耕地补偿款、再查

村集体所有的荒地补偿款,深挖窝案串案,通过严厉打击,努力构筑法律威慑防线,并要注意把查办案件与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向群众公开查案结果,维护当地稳定发展的大局。

3、立足法律、探索规律,不断完善监督长效

贪污腐败的实质是职权的滥用,只有建立严密、科学、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治理涉农腐败,因此检察机关需结合当地检查工作实际,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单位密切配合,建立一套联系紧密、运转高效、信息反馈灵敏的早期预警监督体系,完善检察机关与农村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的信息渠道,完善村财务监督制度,对社会矛盾纠纷、执法执纪、村务财务财务进行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排查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公开制度,使权力真正处于专门机关和社会的双重监督之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

总之,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涉农和民生领域一样,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任务,要从根本上扼制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作为检察机关,只有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家预防职务犯罪“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做到使涉农公职人员主观上“不想为”,客观上“不敢为”,制度设置上“不能为”,打防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少或消除涉农职务犯罪的目的,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来庭 吴昊.浅议新时期涉农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32.[2] 谢小丽.村官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民商法,2010.[3] 吴芳敏 刘朔含.基层检察院涉农职务犯罪预防[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5.[4] 黎更生.关于涉农职务犯罪预防的几点思考[J].当代检察官,2011,8.一)【政策性请示】

×××化工厂关于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两个具体问题的请示

省劳动厅: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几年来,我厂由于认真贯彻了按劳分配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率成倍地增长,乃至几倍的增长。

为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现就两项劳资政策问题请示如下:

一、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为全厂职工晋升工资。其中,1990

年4月30日在册职工每人晋升一级,凡班(组)长和车间先进生产(工作)者及其以上领导和先进人物再依次晋升一级;全厂技术突击组成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组长每人浮动两级工资。

二、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一次性为全厂职工每人增发奖金平均100元,具体金额按劳动出勤率和完成定额计算。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化工厂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日

【简析】:

(1)”拟用”用得好,工厂“拟用”这笔资金给职工晋升工资和发奖金,先行请示,这是请示的关键一环。执行得好。

(2)注意政策的请示,政策问题是个原则性问题,凡把握不准时,都应及时请示,以便工作主动。

(二)【嘉奖性请示】

省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嘉奖刘××的请示

省总工会:

篇8: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几点反思

一、严厉打击, 让有权之人“不敢腐”

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 检察机关应将其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 严格贯彻落实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政策, 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一) 牢牢抓住重点

检察机关要把查办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犯罪案件, 国家工作人员因参与走私护私等犯罪活动而构成的贪污贿赂、徇私枉法犯罪案件, 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 特别是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只有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才能壮大声威, 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1)

(二) 加大力度查处大案要案

严厉打击职务犯罪, 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分子, 标志着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也必将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这样不仅能震慑一些思想上有腐败苗头的人, 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 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而且能增强人民群众与腐败行为作斗争的信心。所以, 在反腐败斗争中, 检察机关必须把查处大案要案放在突出位置上, 集中精力, 排除干扰, 一查到底。不但如此, 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彰显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三) 坚持“从重从严”惩治犯罪

检察机关要始终把案件质量视为办案工作的第一生命线, 敢于亮剑, 稳、准、0狠地打击职务犯罪活动, 通过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 追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从而达到威慑、矫正、引导和警示的预防价值, 实现对职务犯罪的特殊预防。

二、强化监督, 让有权之人“不能腐”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指出:“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可见, 权力天然具有腐败的基因和滥用的倾向。因此,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为权力设定适当的权限和范围。

(一) 加强立法监督

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在国家机关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目前而言, 由于人大组织建设不力, 立法监督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可以探索在人大常委会中设立专门的权力监督主管机构, 并建立专职办公室及其人员, 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并落实工作,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

(二) 加强司法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不但要敢于监督, 还要善于监督, 依法监督。各级检察机关应立足检察职能, 通过预防调查、检察建议、专项预防等方式把尚未形成气候的权力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 加强行政监督

应当说, 行政监督是职务犯罪中比较容易发挥效力的一种监督方式, 因此应该尽力协调好监察、审计、纪检各方的监督职责, 引导行政监督在现有规范性文件内有效运转, 不断扩大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的查处面, 秉持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 不让任何人从腐败中得到好处。

(四) 加强社会监督

全媒体时代, 舆论的作用不容小觑, 特别是互联网的舆论监督成为揭露和防止腐败的利器。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 现如今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令群众满意, 可一旦引起媒体关注、报道, 就会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甚至有些腐败行为, 群众多次举报无果, 任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但只要有媒体的介入, 便会立刻引起高度的重视, 迅速、有效地将其查办。 (3)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公开、快捷、便捷的优势, 营造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强大舆论氛围, 增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影响力、号召力、震慑力。同时, 让人民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参与监督, 构建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有机结合的惩治腐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监督机制。

三、源头治理, 让有权之人“不愿腐”

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专业性很强, 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检察机关应立足检察职能, 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探索建立职务犯罪惩防体系, 努力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

(一) 培育廉洁文化, 建立常态教育机制

古人云“物必自腐, 而后虫生”, 职务犯罪的发生就是以思想的蜕变为先导的。因此要想预防腐败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 要大力培育廉洁文化, 建立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体系, 对抗消极、腐朽、没落文化的负面影响。一要重塑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 使民族文化中崇尚为官清廉、廉洁为本的政治抱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可或缺的人文素养, 避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文化的影响。二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 争取使其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经受住权力、美色、利益的诱惑和考验, 净化灵魂, 彻底铲除职务犯罪的土壤, 从根本上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三要加强法制教育, 防止国家公职人员思想上的腐化堕落。要建立常态教育机制,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对公职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使公职人员切实做到“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

(二) 注重预防宣传, 加强案例警示作用

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和信仰在职务犯罪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增强国家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关键。我们要始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先进思想武装国家公职人员的头脑, 使他们带头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当前, 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国家公职人员开展预防宣传。有的借用各种新式媒体, 如网页、手机报, 或采用群众参与度极高的微博、微信方式予以宣传教育;有的还专门成立了以党组成员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 结合具体案件的侦查、起诉、审理, 阐明职务犯罪的危害, 宣传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提高公众与职务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将法律意识与廉政信仰深深刻入国家公职人员心中, 使其从典型案例中受到教育, 吸取教训。

(三) 加强正面引导, 营造廉政社会氛围

廉政社会氛围是廉政建设的土壤, 只有全社会廉政, 才能真正杜绝职务犯罪。在全媒体时代, 要注重职务犯罪预防的宣传, 加强对舆论的正面引导, 做到“全媒体倡廉, 全社会反腐”, 做到廉政信息“处处可见”、廉政话题“人人参与”, 为职务犯罪预防营造良好的廉政社会氛围。 (4) 当前各种新媒体发展迅速, 要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 将检察机关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相关法律规定等公之于众, 不断扩大社会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认知度, 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黄海鸥.检察机关如何发挥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8.

[2]王霑.试论现阶段职务犯罪预防之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2, 3.

上一篇:幼儿园个人工作计划计划下一篇:应届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