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2024-05-09

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精选5篇)

篇1: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广元市卫生局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市医疗卫生人员死亡11人,受损医疗机构1239个,受损房屋面积894784m²,经济损失92670万元;受损医疗设备11041台(件),价值12164万元;药品器械损失2567万元;其他基础设施及财产损失403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共111439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区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一、重建规划

全市卫生灾后重建规划以极重灾区青川县、剑阁县为重点,市直属、四县三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期规划调整后项目850个,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03个(拉动内需2个),村卫生室547个(拉动内需35个)。规划总投资22.63亿元,建筑总面积884670平方米。

二、项目进展

截止目前,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850

-1-

个,开工率100%,竣工849个,竣工率99.9%。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竣工303个,竣工率100%;村卫生室已竣工547个,竣工率100%;拉动内需项目竣工37个,竣工率100%。全市已落实各类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08600万元,占总规划的92.1%,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3500万元,占规划的92%;村卫生室4763.2万元,占规划的100%;拉动内需374万元,占规划的100%。

其中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2个项目,规划建设面积220834平方米,总投资64976万元,现已竣工6个(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职工医学院、市中心血站、水电五局医院);正在建设中的6个(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执法支队、市紧急救援中心)

市中心医院新建业务用房47323平方米,购置设备21台件,总投资20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154万元,捐赠资金7000万元,到位率74%,土建部分中标1139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和设备采购。

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业务用房63636平方米,购置设备5台件,总投资110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900万元,中海油资金8758万元,到位率88%,维修部分中标275万元,中海油项目全额,目前中海油项目已竣工,维修加固部分已竣工决算。

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16125平方米,总投资5500

-2-

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5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530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23856平方米,购设备26台件,总投资394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8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558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中医院拉动内需新建外科大楼10000平方米,购置设备40台件,总投资3148万元,资金来源:拉动内需资金1250万元,地方债券1485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448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竣工决算;第二期新建住院制剂综合楼15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000万元,到位率67%,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市妇幼保健院购置设备60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4475.3平方米,总投资5633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633万元,捐赠资金4000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手术室装修、设备采购及环境绿化、污水处理等。

市疾控中心购置设备91台件,维修设备6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8709.84平方米,总投资4725万元;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购置设备55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总投资1409万元;市紧急救援中心购置设备41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252平方米,总投资689万元。上述四个单位统一建设,-3-

资金来源:中央资金7013万元,红十字会捐赠资金40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47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实验室装修、设备采购、信息平台建设等。

市中心血站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296平方米,总投资49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290万元,到位率59%,土建部分中标124万元,目前已竣工决算。

广元职工医学院新建业务用房10858平方米,总投资316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169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2338万元,目前已进入竣工决算。

水电五局中心医院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303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0万元,到位率40%,目前已完成维修加固和设备采购。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建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注重当前与长远,标准与实际,重点与一般。农村卫生与城市卫生、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国家医改与区域卫生规划,标准建设与能力提升,地方人文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在总的项目中,农村占96%,市级占4%,估算投资中,农村占71%,市级占29%;建设规模,农村占75%,市本级占25%;规划床位数中,农村占70%,市级占30%。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项

-4-

目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适用,得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抢抓机遇,争取资金。规划调整后,重建需资金226300万元,而中央只安排了75400万元,占规划的33.4%,缺口达150000万元。卫生系统发挥抗震救灾精神争取资金,以真心、真情、实绩感动援建者,争取到援捐建资金115400万元,加上单位自筹部分,使到位资金达到92%以上。

(三)、突出重点,力求突破。一是突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重点,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上求突破;二是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重点,在能力建设上求突破;三是突出医疗、卫生流程合理、科学、便民为重点,在标准化建设上求突破;四是突出夯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在提升上求突破;五是突出建筑结构设防为重点,在建筑风格上求突破;六是突出统筹规划布局为重点,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

(四)、落实措施,强化监督。一是将重建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二是实行领导包片,办事人员包项目跟踪督导,三是定期通报项目进展,以通报促进展,四是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五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六是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严把八个关:即项目选址关;工程设计关;工程招标关;施工质量关;用材用料关;资金使用关;竣工验收关;廉政纪律关。

四、存在的问题

-5-

(一)、存在资金缺口:全市规划资金226300万元,已落实资金208600万元,有约17700万元的缺口。

(二)、个别项目存在低价中标、清单漏项、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价格调整及材料的变化,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些难度,要求项目单位按照合法程序进行申报和变更。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督导,在保证灾后重建项目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二是加强已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结算及审计工作。三是根据国家、省的安排,做好项目单位的设备采购,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培训。保证房屋、设备的充分利用,达到房屋、技术、人才、设备、管理五配套。

四是加强项目单位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业务及管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能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人民。

-6-

篇2: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一、灾后重建基本情况:

(一)灾后重建资金落实情况。到目前为止,列入灾后重建规划75个单位建设项目中,已落实重那一世小说网 http://建资金52624.47万元,(中央资金25183万元,国债资金1280万元[含拉动内需国债项目392万元],河南援建资金2284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3290万元,自筹26.47万元)。68个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建设资金575万元。

(二)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卫生系统列入灾后重建规划75个单位103个建设项目中,项目已竣工的30个,已开工建设51个,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22个。上述项目中,河南援建资金的项目共计38个,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拉动内需国债项目由绵阳市统一采购配发。落实资金的68个村卫生站重建中,项目已竣工的29个,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39个。

二、主要做法:我局在抓好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中,坚持“用好援建资金,依法科学重建”原则,落实“九项措施”,忠实履行职责,扎实推进灾后重建。

(一)健全组织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市卫生局机关、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从上至下,相继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实施。为确保重建项目的有力推进,加强项目实施和监督,我们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专人,充实重建队伍,(二)加强政策学习:灾后重建是一项任务重、政策性强的工作,市卫生局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织并要求全市卫生系统在重建工作中要加强政策学习,领会重建精神,坚持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高质完成任务,确保不走弯路。

(三)实行工期倒排:各项目单位将整个建设任务合理分配到每月,并编制倒排工期表,经项目业主签字同意后报局项目办。该表是督查各单位重建工作进度、年终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为确保按期完成重建任务,我们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2009年目标考核,建立局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度,设立《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进度栏》,把项目工作进度及时直观地反映出来。

(四)领导联系包片: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市卫生局建立了局领导分片联系医疗卫生单位灾后重建工作机制,落实五个责任片区,督查结果报局重建办汇总,并形成督查报告报相关部门和局党委。

(五)召开项目例会: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例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添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六)落实逗硬考核:为确保按期完成重建任务,我们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2009年目标考核,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周报告、月汇总制度,同时对各项目单位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按月逗硬实施考核,严格落实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对重建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实时廉政监督: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程序多,在重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市卫生局纪委在各个环节中,严格实行纪律监查,防止在重建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发生。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加快”的同时,我们努力做到“廉洁重建、阳光重建”,确保灾后重建“一身清”。

(八)派驻业主代表: 在重建项目逐步进入施工阶段,我们聘请有资质的项目质量监督人员,做为项目业主代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进行现场监督。

(九)加强质量监督:加强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施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杜绝安全隐患,切实发挥援建资金最大效益,是灾后重建的核心。我们坚持“用好重建资金,依法科学重建”原则,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把“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贯穿质量监督管理全过程。认真处理好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严格遵循建设程序。

三、存在问题、困难:

(一)中标单位及代理机构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一些代理机构及投标单位在中标后,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致使项目推进缓慢。主要表现一是代理机构服务滞后。例如:新安、三合卫生院新建项目代理机构——四川建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后在业主几次通知下都不能按时到场商定代理事项。二是个别施工单位中标项目较多,实力较弱。比如四川金峰建筑有限公司在**中标项目就有8、9家之多,导致不能按时履行投标承诺,致使工期延误。

(二)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多,手续较为繁杂。一是项目要真正开工建设,需经过规划、可研、立项、审批、资金落实、选址、征地、环评、勘测、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而每办理一道程序的手续都较为繁杂,不是卫生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这一点尤其是在需新征地的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二是卫生建设项目专业性强,流程及功能要求较为复杂,设计周期较普通建筑要长,且每个项目的初设方案还需报上级卫生建设项目专家组进行功能评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三是重建项目的资金较大,大都超过了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比选的限额,需公开招标。按照招投标法,整过公开招标过程至少需35天。因此,办理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的时间一般超过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三分之一。

(三)资金落实时间不一,项目资金不能全市统筹。我市卫生系统虽然在2008年7月份就按照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和建设指导意见做了全市所有卫生项目的重建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但重建资金的安排、到那一世小说网 http://位时间都没有一个具体计划,致使项目单位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底气不足,延误开工时间。因项目业主不一(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主为当地乡镇政府),河南援建资金和捐建资金不能在全市调剂、统筹使用。

(四)项目管理体制运转不够协调。一是由于项目业主不同,出现多头管理现象。二是部份捐赠项目捐赠方对建设的程序和标准要求不一。比如由香港红会捐建的雁门中心卫生院、枫顺乡卫生院等由于该会领导变更,致使前后要求不一,出现项目设计变更频繁等问题。三是项目推进中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在项目推进中各主管部门都按照自己职责进行管理,不能高效地协调配合。

(五)已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难以达到调整后的新抗震设防要求。200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新要求,将七度设防提高为八度设防,将直接增加约200元/平方米建设成本,且修改原设计方案需要一定的时间。(六)服从政府大局,个别项目推进整体较慢。由于规划选址调整,一些项目在计划推进中不能如期进行,前期初设等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中原爱心医院按照市政府节约用地要求,我们已请设计院在不影响现在有建筑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选址几经调整,项目仍处于选址阶段,前期所做的初步设计方案也因此需要重新进行。

(七)农村卫生院职工周转房未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内容。农村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需要提供基本生活、值班等条件,才能留住人才,故建设职工周转房确有必要。

四、下步打算:百年大计,质量为先。在继续抓好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把“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贯穿质量监督管理全过程。认真处理好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严格遵循建设程序。在项目招投标上,继续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法订立规范合同;在建设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采取“领导包片联系、召开项目例会、实行工期倒排、派驻业主代表”等措施,实时进行监督管理;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要求,设立专门、规范的基本建设财务账目,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按照批准建设内容使用资金,确保援建资金专款专用;在安全管理上,严格落实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各项规定,做到机械设备完全受控,施工现场工完场清,材料堆放分类标识,易燃易爆专人管理;在纪律监管上,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局纪委在各个环节中,继续实行全程实行监督,坚决做到“廉洁重建、阳光重建”,确保灾后重建“一身清”。灾后重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将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科学重建贯穿到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和优良的建设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篇3: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本刊讯雅安联通加大灾后投资力度, 持续开展灾后惠民工作使得雅安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持续稳定的推进。

网络重建规划包括传输网、无线网、宽带接入、大客户接入、通信局房、营业厅及办公用房, 总计需投入资金11297.84万元。目前, 传输网中, 已完成芦山-宝兴、宝兴盐井、盐井-大川、太平-隆兴4个方向的光缆路由修复重建, 在个别次生灾害频繁的峡谷地带, 已重新选择了安全路由, 避开危险地段。已在芦山、天全、宝兴三个重灾县共计新建基站16个, 新建光缆56皮长公里。持续开展灾后惠民服务工作, 成立临时党支部帮扶点, 以村支书、村长或村能人为对口帮扶联系人, 在芦山县青龙村、隆兴村、仁家村, 宝兴县新宝村、新光村, 天全县新场乡等重点行政村开展“联通村”建设, 落实整村赈灾机捐赠活动, 共计捐赠赈灾机4000余部。

篇4: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绵阳:

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省,以及内江、南充、达州、资阳市的倾情援建下,绵阳市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不移、坚韧不拔、感恩奋进,“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灾后重建的奇迹和加快发展的奇迹。绵阳,已经从悲壮走向新生。

一是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绵阳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重建工作,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7314个、总投资2267.3亿元,已完工6839个、完工率93.5%,完成投资2115.7亿元、占总投资的93.3%,964个对口援建项目除辽宁省追加项目外已全部完工。举世瞩目的北川新县城已建成入住,新北川中学投入使用,北川老县城遗址保护、地震纪念馆建设和唐家山堰塞湖后期治理进展顺利,安县晓坝、平武南坝、江油青莲等10个重建重点集镇形成基本功能。今年9月底前,绵阳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二是灾区民生极大改善。绵阳市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优先重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全市118.3万户农村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全部完成,6.3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已完成6.2万户,751所学校重建完成732所,381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完成350个。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治理灾毁林地140.8万亩,复垦灾毁耕地84万亩,27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225处。加大扶贫帮困和扩大就业力度,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联系帮扶群众31.5万人,2.2万名“三孤”人员救助措施逐一得到落实,31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应保尽保”,全市19228户因灾失地农民全面实现有房住、有地种、有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农村转移就业128万人。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民生极大改善、群众得实惠最多的过程。

三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绵阳市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882个工业重建项目完工861个,1182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工1124个,764个水利重建项目完工719个。特别是抓住对口援建和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新上了总投资160多亿元的一批大项目,引进了世界500强艾默生和中国重汽、辽宁华晨等一批大企业。4个对口援建工业园签约入园企业72户、协议引资97.3亿元。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投入141.6亿元重建道路6945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等4条快速铁路、绵遂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市到县5条快速通道全部建成,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9个。加快实施农耕区“全域灌溉”,武都水库下闸蓄水,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大规模投入使绵阳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济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制高点上。

四是重建监管严格有效。绵阳市把加强重建项目资金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坚持阳光重建、廉洁重建,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度,全面推行招投标电子化,使项目招投标“时间缩短、程序不减、提速不越轨”,确保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安排纪检监察、审计和检察机关全程介入,实行

每投必审、每投必查、旁站监理、跟踪审计。组建10个分片包干组和4个项目资金检查组,组织3700余人次驻县、定点、定项目开展检查。派出922个审计组,审减工程造价7.9亿元。灾后重建至今,所有重建工程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现重大腐败现象。

成都:

成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全市特别是毗邻震中的都江堰、彭州等远郊市县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共有4307人遇难,28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84亿元。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援建省市无私援助下,成都市不仅胜利完成了抢险救灾和发挥全省抗震救灾基地、通道、窗口作用的繁重任务,而且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一是城乡住房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共有67万户城乡住房毁损。三年来,成都市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首要任务,按照产业发展性、建筑风貌和形态多样性、环境相融性、基础设施共享性“四性”原则和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采取原址重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自愿搬迁异地安置等多种重建方式,高质量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农村和城镇所有受损房屋2008年和2009年分别全面完成维修加固,所有被毁房屋今年已全面重建完工并顺利分配到户,全市灾区共完成城乡住房重建4.3万套和13.7万套,入住率分别达90.3%、97.1%。重建后的23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既安全美观又配套完善、既体现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灾区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根本性提升。

二是公共设施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1086所学校、451个医疗卫生机构受损。三年来,成都市把公共设施重建摆在灾后重建优先位置,统筹规划设施布局,优先安排重建资金,规范建设标准,严格质量监管,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2009年9月1日前,所有受损学校全部完成维修加固,所有被毁中小学校共169所全部完成重建,18万灾区中小学生全部搬进永久性校舍,每年生均公用经费还增加了250元,建成后的学校成为灾区最坚固、最漂亮的建筑。截至3月底,232个卫生重建项目、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4个派出所顺利竣工。现在的灾区,镇镇都有标准化的学校、公立医院、敬老院、污水处理厂、派出所、文化站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上档升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基础设施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共有3312公里公路、135座桥梁损毁。三年来,成都市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高标准规划,大手笔投入,集中力量攻坚,加快恢复灾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截至3月底,灾区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重建基本完成,280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1833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所有受损道路和损毁桥梁全面修复,投资130亿元的灾后重建第一个重大交通重建项目成灌快铁于2010年5月建成投运,投资30亿元的成彭快铁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四是产业恢复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灾区三次产业均遭受重大损失,仅旅游业损失就达300亿元以上。三年来,成都市把产业重建作为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

力的重要途径,将产业恢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特色制造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截至3月底,397个工业重建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10亿元;14个旅游重建项目完工,完成投资25.7亿元;79个农业重建项目完工,完成投资34亿元。随着产业恢复发展,灾区就业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只要有意愿48小时就能实现就业。目前,成都市县经济全面恢复并远超震前水平,实现再生性跨越,灾区正成为生态农业、绿色经济聚集区和示范区。

五是生态恢复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作为生态屏障的龙门山带森林大片损毁。三年来,成都市把生态重建作为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结合地质灾害治理,综合运用人工修复、自然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大力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植被修复工程等项目。截至3月底,18个生态恢复项目完成投资9.1亿元,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5.2万亩、大熊猫栖息地39.1万亩,灾区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景观等加快恢复,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重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六是精神家园重建方面。“5.12”地震中,成都市灾区群众遭受不同程度心理创伤。三年来,成都市把精神家园重建作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建设美好新家园重要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文明活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幸福家园。截至3月底,累计开展心理抚慰27.2万人次,组织“重建家园?文化相伴”活动300余场,灾区城乡环境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迁,展示出奋发有为、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在繁重的灾后重建中,成都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测评前三位。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3148个灾后重建项目完工2956个,完成投资831.8亿元,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灾后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三年来,成都克服了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5,分别比三年前提升1位和2位;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并成功引进德国大众、德州仪器、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89家。去年被《福布斯》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的第一名。

德阳:

面对“5.12”特大地震的空前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只争朝夕,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去年9月底前,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85%,圆满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今年3月底,全市5489个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开工5487个,竣工5128个,竣工率93.4%;完成总投资1452.8亿元,占92.6%。经过8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曾经山河破碎的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城乡住房大变化。德阳市把安居放在首位,注重科学选址、风貌塑造和设施配套,实施了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规划了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33.38万户重建农房全部竣工并搬进了新居,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妥善处理城镇住房重建产权关系,切实解决国企和困难户贷款难题,全市6.85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成。

各类设施大提升。竣工学校577所、医疗卫生机构162个,重建学校、医院、文化等民生性基础设施质量可靠、功能齐备,布局优化,硬件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全市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实现根本性改善。除绵茂公路外所有交通重建项目全部完成,德阳综合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完成113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灌区工程和农村饮水工程,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超过震前水平。

城镇建设大跨越。实施147个城镇体系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03.4亿元,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城镇建成面积达147.6平方公里,比震前增加42.9平方公里。德阳市区建成了一批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5个县城实施了新区和副中心建设,“川流不息”汉旺新镇、“江南水乡”孝德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完成重建,展露出新姿,实现了城镇功能整体跨越。

三次产业大发展。坚持重建与提升相结合,在重建中实现产业升级。建成一批沼气池、繁育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竣工1078个工业重建项目,新增工业园区建成面积36.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整体超过震前水平。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德阳确定为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建成一批商贸区、物流园区和旅游区,提升了服务业发展层次。

生态环境大改善。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恢复灾区林草植被,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逐步恢复灾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完成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了“8.13”清平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

精神家园大重建。开展灾区心理卫生干预、咨询和诊疗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帮助灾区群众重树生活的信心。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精神,加快“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凝聚起建设德阳的智慧和力量。

广元:

一、广元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元市全面实施国家批准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市纳入国家重建规划项目6305个全部开工,完工93.28%;完成投资1134.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2.76%。截止目前,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城乡住房重建全部完成。68.5万户(其中农房48.7万户、城镇19.8万套)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于2009年5月12日前全面完成;19.96万户农房、4.54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工,灾区群众居住环境比灾前明显改善。二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跨越发展。3450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工93.3%,1200多座学校、医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拔地而起,175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工90.29%,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综合次级交通枢纽加速形成。三是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重建基本完成。全市农村重建项目即将全面完工,城镇道路、桥梁和其它

市政设施实现恢复重建,城镇化率三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青川县城重建克服了国家规划延迟批复8个月等特殊困难,也将于今年9月底前如期完成县城重建任务。四是产业与生态重建接近尾声。2423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工97.85%,完成森林植被恢复125.7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震后广元更加美丽。五是对口援建基本完成。757个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完工,38个港、澳援建项目加快建设,与援建省市长效合作机制正在形成。

灾后三年重建,广元不仅完成“原地起立”,而且实现“发展起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总量比2007年增长52.3%,年均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7年的4倍,当年投资额是灾前23年投资的总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增长2.5倍,主要经济指标创建市26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党政军民无私援助、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元人民感恩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更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党和祖国无比伟大,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二、广元灾后重建的主要特点

广元是集盆周山区、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地区,人均财力在全省6个重灾市州中最低,市城区受灾程度在重灾市州中最为严重。在三年灾后重建中,广元市结合实际,主要突出了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第一,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眼群众疾苦、立足群众期盼,用最短时间全面恢复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电视等群众最急需的民生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100余万;把农房重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高度重视灾后群众失业解困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大力开展灾后棚户区改造,强力推进“三个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2010年位居全省第一;强化灾区群众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向前推进了二十年以上,灾区群众十分满意。

第二,坚持低碳重建,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特色路径。广元市在地震灾区率先提出了低碳重建的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广元灾后重建全过程。在灾后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建成了一批节能示范小区。大力推广穿斗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建成了“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木门窗”的川北特色民居。震后三年新建沼气池12.7万口、发展民用天然气6.2万户,全市农村沼气化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53.2%。率先在中国西部成立首个碳交所,在四川地区最先对外售出碳汇指标,在广元成功举办“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2010年荣获“中国十大低碳贡献城市”和“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

第三,坚持着眼长远,产业重建极大提升造血功能。坚持产业重建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强灾后发展后劲。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三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9个。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三年工业园区新增面积51.8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1倍。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年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1个,苍溪猕猴桃等广元“七绝”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年增长1.7倍。

第四,坚持物质和精神重建“两手抓”,文化重建特色鲜明。在抗震救灾和三年灾后重建中,广元市始终注重传承伟大的红军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尚,形成的“有脚有手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两幅体现灾区人民敢于亮剑、不胜不休、顽强斗志的标语得到家宝总理肯定。强化精神家园重建,快速建成的广元红星公园、东河口地震遗址纪念地等16个项目正激励着广元人民团结拼搏奋勇向前。三年建成4A级旅游景区8个,名列全省第二,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基本形成,重建后的剑门关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近3000万元。创造了以“马口样本”为代表的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推广。

第五,坚持管理创新,应急、防灾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加快应急、防灾体系建设,全市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无毒害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一等奖。

三、未来广元充满蓬勃生机

三年灾后重建即将完成,广元下一步将怎么办?一是着眼灾区经济振兴,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灾后发展振兴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等三大规划,广元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快。二是着眼重建项目后期管理。在过去三年重建中,全市项目资金管理是安全的,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下一步,广元市将继续强化灾后重建项目的后期监管与审计,并努力维护好、管理好和运营好各类重建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功效。三是着眼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旅游集散地和新型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阿坝州:

三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撼动世界,震中所在地阿坝州全域受灾,经济损失超过1800亿元,灾情惨重,史无前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通过1000多个日夜的超常奋战,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脱胎换骨的崭新阿坝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第一,坚持科学、优质、阳光重建,如期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2876个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2533个,完成投资668.22亿元;到9月底,所有项目将全部完成。第二,坚持优先推进民生工程,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灾区13万户重建住房高效完成,5万户牧民定居建设将在今年提前全部竣工,全州70万群众入住新居。206所学校、189个医疗卫生机构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优质重建,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面提高。第三,坚持硬件提升和环境治理相结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汶川映秀、水磨、茂县坪头、牟托、理县桃坪、甘堡等一大批灾后重建精品亮点,得到各界广泛赞誉。通过以点连线带面,全域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呈现一派安居乐业景象。第四,坚持强攻重大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大幅改善。境内19段国省干道1535公里道路上档升级,6500多公里农村公路全面提升,都映高速、成兰铁路、红原机场、汶马高速等重大工程或已建成,或正加紧推进;能源、通讯保障能力超过震前;水利、生态等重建项目顺利实施。以“畅通阿坝”为标志,跨越发展的新平台构建成型。第五,坚持在重建中调整结构,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大力充实拓展“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工业迈上集

中集约发展轨道,铝、锂、硅、晶体新材料、电子磁材、盐化工六大优势产业强势兴起,循环经济初成框架;新增4个国家4A级景区,新推出100个精品旅游村寨,阿坝旅游更具魅力,可进入性大幅提高。三年来,在灾后重建的强力助推下,在国家加快藏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支撑下,阿坝州经济超常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震前的103亿上升到130多亿;与“十五”末相比,城乡群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成倍翻番、大幅增长。

雅安:

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雅安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化悲痛为力量,化灾难为机遇,民生为先、质量为重,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努力实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更高起点的发展”。

去年9月,雅安市提前顺利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位居全省重灾市州前列。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强化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力求重建工作优质、高效、安全。到2011年3月底,雅安全市开工灾后重建项目2,354个,开工率99%;完工项目2,146个,完工率90.3%;累计完成投资241.1亿元,投资完成率88.5%。除港澳援助及世行、亚行贷款等不可控项目外,其余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将在今年5月12日前全部开工,并力争在今年9月底全部竣工。

一是受灾群众住房条件极大改善。雅安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城乡住房重建放在恢复重建的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受灾群众户户有房住。震后半年,雅安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共维修农房144,443户;震后一年,31,382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31,596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震后两年,3,647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二是整体异地迁建城镇初具规模。汉源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两个整体异地重建县城之一。两年多来,雅安市市委、市政府立足既是灾区、库区又是民族地区的实际,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完成了汉源县城整体异地重建的艰巨任务。目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住房、办公用房和公建用房200万平方米,近3万人顺利搬迁入住。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明显提高。以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规划重建的389所学校已竣工360所,竣工率达到92.6%,全市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向前推进十年以上。规划的171个医疗机构已竣工143个,其可控项目竣工率达到99%,已完成投资6.6亿元,占规划投资的97%。文广系统灾后重建项目竣工率达到95.5%。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规划重建的6条国省干道有5条完工,累计完成投资9.96亿元;水利设施项目竣工率达到98%,完成投资5.6亿元,改造农村电网各类线路1,533千米。

四是产业恢复重建不断优化升级。把灾后重建规划的实施,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合理布局结合起来,把骨干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加快恢复自身有基础的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在重建中提升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把灾后恢复重建和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灾后重建项目实现集中发展。全市规划重建的93个工业项目已竣工91个,竣工率达到97.9%;规划的45.6亿元总投资已完成45.4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

99.6%。农业重建项目完工率89%,投资完成率99.6%。加快旅游产业恢复重建,市内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篇5: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2年8月20日)

自进入汛期以来,农口各局迅速成立防洪救灾领导小组,制定防洪救灾预案并一直保持临战状态。7月31日至8月4日暴雨成灾后,各防洪救灾小组立即组织人员下乡验灾,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县农业自救组成立后第二日,组长彭树香立即组织召开了农业自救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会议决定4位组长分包农、林、水、畜4个小组,按照“逐户调查、逐村统计、逐乡上报”的原则,进一步做好灾情统计,准确掌握灾情,迅速拿出救灾方案,积极组织救灾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一、全县农业受灾情况

经过各小组进一步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11.6万亩,水毁或绝收1.19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倒塌141栋,近200栋水淹变形,食用菌棚倒塌59栋,小部分食用菌棚水淹变形;林果受灾总面积4.11万亩,其中,苗圃0.4万亩,果树1.5万亩,林木

2.2万亩;畜牧养殖场受灾428个,圈舍倒塌损毁1.9万平米,畜禽死亡16.8万只(头),饲料损失520吨。水利方面,局部损毁的塘坝有22座,局部损毁的水库有2座,水毁堤防367公里,水毁渠道2公里,水毁机井581眼,水毁水池水窖785个,水毁扬水站77处,水毁涵洞25个,水毁水源井54眼饮水管路7.65万米。这次灾害给全县农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其中 1

设施农业损失2000万元。

二、各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一)种植业

1、组织推广、土肥、种子、植保、蔬菜等技术人员30余名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分类指导,与生产基地、规模大户、重灾户等“一对一”结对,手把手进行指导培训,加快恢复生产。目前,组织农民进行灾后应对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00余份。150栋水淹日光温室完成排水,修复日光温室20栋,正在抢修中的80个。修复倒塌食用菌大棚70个,240万棒水泡菌棒已做清理并重新栽植,目前出菇良好。36万袋腐烂感染菌棒已做深埋处理。

2、及时调配农资,从张家口调进荞麦种两万公斤,及时发放到23个乡镇310个行政村,补种被冲毁大田2000亩。补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面积1.1万亩,另外,申请省农业厅拨付2万元用于购买蔬菜种子,近日即可发放到菜农手中。

3、农工委、农业局、农投公司、农行组成“灾后重建服务”小组,分别到祖山镇、双山子镇、三星口乡、木头凳镇、大巫岚镇、朱杖子乡等灾情较重的蔬菜、食用菌基地,协议协调农行贷款1810万元,同时与中国民生银行秦皇岛分行密切合作,为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基地协调贷款,达成贷款意向近亿元,组建“农工贸农业产业化联合协会”,解决灾后重建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二)林果业

1、针对全县在水灾中出现的个别陡坡果树根系裸露等问题,积极组织广大果农开展生产自救,进行培土修复,新栽果树做好扶正工作,保证成活。截至目前,果园修复完成9770亩,占受灾面积15031亩的64.9%。为最大限度减小果树损失,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32次,培训果农4000多人次,重点培训果树管理、病虫害灾后防治等内容。

2、邀请省林业厅林政资源处魏处长来我县指导救灾。魏处长先后到肖营子镇、青龙镇、朱杖子乡、双山子镇、茨榆山乡等5个乡镇10个行政村指导救灾,并当即表态:倒伏的杨树砍伐不占采伐限额指标,对于在灾后死亡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只要林农需要采伐,就给采伐指标,增加青龙的林木采伐限额。同时,在明年林业项目资金安排方面,权衡全省情况予以考虑。

3、扎实做好河道清理工作。组织召开全县林业站长工作会议,在扎实做好灾后重建等项工作的同时,做好河道清理,保证行洪,避免更大灾害发生。

4、提前做好水毁林地补助规划。对于水毁的杨树林等地块符合造林要求的纳入今秋明春造林绿化补助工程。我县每年三北工程造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每亩补助标准300元,对于今秋明春造林工程的安排,将重点倾斜水灾受损严重区,力争将林业经济和生态损失降到最低。今年林木受灾面积达到2.2万亩亩,计划初步预留造林补助工程5000亩,合补助款15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如果不足,将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异地造林、公益林补植补造等项目弥补,保证今秋明春林业生产恢复重建工作100%

满足林农的政策帮扶要求。

(三)畜牧业

1、根据实际情况,目前重点加强疫情监测、消毒灭源、实施补免等疫情防控工作。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全县14个动物防疫站和41个兽医站技术人员,走村入场(户),临场临圈,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截至目前,所调查规模养殖场106个(其中猪场38个,牛场2个,羊场16个,蛋鸡场26个、肉鸡养殖场24个),散养户410个,还未发现疫情。同时开展灾后大消毒和动物免疫查漏补缺工作,现已投入疫苗、消毒药、器械的采购及监测经费26 万元。储备消毒药品120件,已发放86件,消毒畜禽养殖场(户)127个,26.5万平方米;补免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点动物疫病1.8万头(只)。

2、加强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监督和指导养殖场(户)及时按照规定处置死亡畜禽。已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65480头(只)。

(四)水务

1、派遣技术骨干到重点乡镇、村,进一步摸清水利水毁工程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技术指导,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制定生产自救实施方案。

2、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反映灾情,争取资金补助,弥补水利历史欠账。

3、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恢复机井11眼,修复24个村25处饮水管道4450米。抢险救灾中调拨铅丝15吨,沙袋30万条,小高抽5套,水泵11台套,电缆线100米,柴油机2台。

4、做好青龙河等流域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受行洪影响,尖山子、厂房子等水库蓄水淹没区域受灾面积新增100亩。针对库区周边遭受水库回水严重影响的尖山子等三村受灾情况,向省水利厅等部门寻求资金帮扶,力争使村民土地受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二是深入青龙河及起河等三条支流,投入资金5.3万元,动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对双山子、平方子段拦洪大坝受损段进行加固,对库区17户房屋受淹、受损承包户逐一指导房屋加固。现已投入资金8.1万元,为17户承包户35人建起了临时用房,受淹户得到妥善安置,生产自救已全部展开。三是指导库区承包户清淤、排水、扶正倒地林木、林地320亩,受损林木砍伐手续正在核实拟办中,补植调查也同步进行。四是对进出库区的5条冲毁路段进行抢修。目前,金浅、碱厂两条9公里道路已全部修复,清理山体滑坡土石方8000立方米,齐巨口、大岭、黄木厂三条主要路口已打出便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灾后生产自救的技术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涉及面广,综合技术性强,农口各部门要继续派出精兵强将和技术骨干,深入重灾乡镇,积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让灾区农民掌握生产自救中的关键措施和关键技术。

(二)加强物资筹措。灾后生产自救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继续发挥各类种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经纪

人的作用,及时组织、调运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物资,确保灾后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

(三)继续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环境消毒,紧急开展疫病综合防治,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消除疫情隐患。

(四)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开展。八月底前,与农行共同召集各设施农业重灾企业和生产大户对接会,集中审议贷款审批事项,保证灾后重建资金尽早落实到位;广泛与其它金融部门联系,积极推进与民生银行、农发行的合作。八月末完成与民生银行联合组建的“农工贸农业产业化联合协会”的前期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积极推进与农发行的合作,协调贷款、推介项目,确保更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信贷支持。另外,由于这次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巨大,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无法维持,一些基地大棚全部被毁,农民维持生命的产业被破坏,情绪非常不稳,恳请县委、县政府再增加支农资金500万元,确保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尽快恢复。

上一篇:乡镇冬季火灾防控方案下一篇:传承非遗,守望精神家园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