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复习总结资料

2024-05-05

军理复习总结资料(通用6篇)

篇1:军理复习总结资料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国古代国防: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形成了“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武尚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思想。3.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5.国防法的基本特征:(1)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2)完善了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3)确立了我国国防的职能任务

(4)贯彻了新时期战略方针(5)正确处理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6)对国防建设作了前瞻性的规定 6.我国的兵役制度:(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2)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7.一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2)按军官待遇入伍(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8.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9.人民防空法方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10.公民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1.公民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12.我国国防体制的基本特征: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13.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P30)14.国防建设成就:(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15.新世纪新阶段国防政策基本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6.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第二章 军事思想

1.《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概括为“道、天、地、将、法”

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揭示了“知己知彼”的战争认识方法;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3.西方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马汉-----《海权论》

4.毛爷爷军事思想:毛爷爷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的科学义涵:(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集体智慧的结晶(4)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毛爷爷军事思想主要内容(P75)6.小平军事思想主要内容(P77)

7.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8.涛哥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P83)重点:(2)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努力建设一直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9)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1.

篇2:军理复习总结资料

1.名词解释

2.简答

3.论述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章(课后思考题后8道)

1.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 3.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4.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5.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6.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7.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8.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中国周边安全,重点第二节

威胁要素; 转化对策。

4.学习小结(认识,收获,自我评价)

名词解释

Sunday, June 15, 2014 16:41

消极防御:P91

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亦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积极防御:P90

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人民战争:P73

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侦察监视技术:P152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制导技术:P172

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50%)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国际战略格局:P255

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力量:P255

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国际行为主体:P255

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力、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国防:P327

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武装力量动员:P372

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人民防空动员:P374

(有的国家称为民防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

Sunday, June 15, 2014 16:42 军事科学的任务:P2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

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主要种类:P156 

无线电侦察技术 

照相侦察技术 

雷达侦察技术 

传感器侦察技术

其他侦察技术(战场窃听、战场电视、炮位声测)

主要种类:P172 

自主式制导

寻的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

遥控制导(有线、无线、波束)

复合制导

国防历史的启示:P340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3

42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国防动员的意义:P368 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国防动员的原则:P379

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论述

Sunday, June 15, 2014 16:42

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 a.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

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

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毛泽东在其军事思想中也充分肯定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合理命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真理。在理论上,他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其次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与政治又有差

别性;最后,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2)战争与经济: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因而

也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与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

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战争规模的大小,以及战争时间的长短等,都依赖于国家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特别是现代条

件下的战争,经济实力有更大的意义,进行战争,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可 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

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 一是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

二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1)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是从研究战争规律入手的。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

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 10 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

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战争规律与其他事情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及可知性,决定战争规

律是可以认识的。“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研究和

指导战争方法论的核心,就是探索和运用战争规律。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战争的某些征兆、端倪、现象去探寻潜藏于内部的本质即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指导,多打胜仗。

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1)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

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有处理好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指导战争。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

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它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都具有 的共同本质,是在任何战争中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 争所特有的规律。它是对某一具体战争特殊本质的抽象,其规律的内容因具体战争情况的不同

而不同,因而也只在具体的战争中起作用。

(2)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着眼特点和着眼发展是统一的,战争的特点是在其

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没有发展,没有变化,就谈不上特点,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 的规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战争这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抓住其特殊 的本质。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

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

(1)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战争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二者的

关系表现在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决定局部的任务和行动;全局的主动或被动从根

本上决定局部的主动或被动、全局的胜负最终决定着局部的胜负。只有全局在胸,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妥善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把战争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相互

协调的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沉重打击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2)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

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局部虽然为全局所支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以自己 的运动及效果影响全局的发展,局部对全局是有反作用的,特别是关键性局部,对全局的胜负

会产生决定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两点把握关节: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去把握关节;二是要从实际

出发去把握关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充分准备(前提)、后发制人(战略指导原则)、攻防结合(有效方法)、持久胜敌(必由之路)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一、威胁的要素:实力(客观要素)、企图(主观要素)、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

三、威胁的转化: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淡化激化。

淡化:对付威胁的实际的军事准备,和平的愿望,外交斡旋,争取他国有效的支持,利用矛盾瓦解敌人,采取经济手段制约敌方。类型转化。

学习小结

Sunday, June 15, 2014 17:21

认识,收获,自我评价

第一章 军事科学概论

Monday, June 9, 2014 11:20 AM

军事科学的任务:P2

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

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

Monday, June 9, 2014 7:21 PM

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同:谋利;异:政治包含制约战争)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

一是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

二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 a.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

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

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毛泽东在其军事思想中也充分肯定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合理命题,并在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上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真理。在理论上,他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其次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与政治又有差

别性;最后,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2)战争与经济:

战争是经济的竞赛。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因而

也是战争的基础。战争与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本质联系。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

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实践证明,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战略战术,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战争规模的大小,以及战争时间的长短等,都依赖于国家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特别是现代条

件下的战争,经济实力有更大的意义,进行战争,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可

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增加经济力量,在经济的竞赛中力争主动。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

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为什么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1)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是从研究战争规律入手的。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

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支配 10 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

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战争规律与其他事情的规律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战争规律的客观性及可知性,决定战争规

律是可以认识的。“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研究和

指导战争方法论的核心,就是探索和运用战争规律。人们完全可以透过战争的某些征兆、端倪、现象去探寻潜藏于内部的本质即规律性,进而给战争以正确指导,多打胜仗。

为什么必须着眼特点和发展

(1)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

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只有处理好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指导战争。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

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它是古今中外一切战争都具有 的共同本质,是在任何战争中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

争所特有的规律。它是对某一具体战争特殊本质的抽象,其规律的内容因具体战争情况的不同

而不同,因而也只在具体的战争中起作用。

(2)认识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着眼特点和着眼发展是统一的,战争的特点是在其

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没有发展,没有变化,就谈不上特点,因此要想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 的规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战争这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抓住其特殊 的本质。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为什么必须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有着整体与部分、全局与

局部之分,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驾驭战争,是战争指导最高层次的制胜之道。

(1)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战争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二者的

关系表现在全局决定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决定局部的任务和行动;全局的主动或被动从根

本上决定局部的主动或被动、全局的胜负最终决定着局部的胜负。只有全局在胸,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妥善照顾战争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把战争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相互

协调的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沉重打击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2)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

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局部虽然为全局所支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以自己 的运动及效果影响全局的发展,局部对全局是有反作用的,特别是关键性局部,对全局的胜负

会产生决定决定性的影响。要从两点把握关节: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去把握关节;二是要从实际

出发去把握关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P74 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最后,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

兵民是胜利之本(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最后,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力量;最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0 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

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

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

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消极防御:P91

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积极防御:P90

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攻势防御、决战防御)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基本精神:充分准备(前提)、后发制人(战略指导原则)、攻防结合(有效方法)、持久胜敌(必由之路)

人民战争:P73

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

第六章 侦察监视技术 Monday, June 9, 2014 7:21 PM

侦察监视技术:P152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种类:P156 

无线电侦察技术 

照相侦察技术 

雷达侦察技术 

传感器侦察技术

其他侦察技术(战场窃听、战场电视、炮位声测)

第七章 精确制导武器

Monday, June 9, 2014 7:22 PM

制导技术:P172

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50%)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主要种类:P172 

自助式制导

寻的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

遥控制导(有线、无线、波束)

复合制导

第十二章 国际战略格局

Monday, June 9, 2014 7:22 PM

国际战略格局:P255

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力量:P255

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行为主体:P255

亦称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力、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

第十三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Monday, June 9, 2014 7:23 PM

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一、威胁的要素:实力(客观要素)、企图(主观要素)、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

三、威胁的转化:威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淡化激化。

淡化:对付威胁的实际的军事准备,和平的愿望,外交斡旋,争取他国有效的支持,利用矛盾瓦解敌人,采取经济手段制约敌方。类型转化。

第十五章 国防概述

Tuesday, June 10, 2014 10:38

国防历史的启示:P340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3

42现代国防的概念内涵更丰富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国防:P327

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第十七章 国防动员

Tuesday, June 10, 2014 10:40

国防动员的意义:P368

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国防动员的原则:P379

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武装力量动员:P372 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P374

篇3:军理复习总结资料

供学生模仿, 培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式,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例题的讲授方式

2.1 讲授例题 (依赖复习资料, 照本宣科)

一般模式:读题 (老师或学生) 或看题 (学生) ;分析题设情景建立物理模型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根据模型分析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应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 。

2.2 用例题讲授 (用复习资料复习)

(1) 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熟悉例题, 明确例题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 如果过难, 就应该设法简化题设条件, 一般学生怕含弹簧的题, 碰上这样的题就发憷。我们可以把题中的“弹簧”先假设为“绳子”,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过度为“橡皮筋”。如果学生够好, 也可以把绳变为弹簧或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后面练习题中的同类型的题 (如果难的例题, 应先适当简化) ;最后安排学生课后做下节课要学习的例题。 (2) 上例题课的一般模式对于平行班, 让学生关上书独立完成例题。a.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好,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型的练习题 (或简化后的练习题) , 如果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做好, 便可以学习第二个例题了;如果只有部分学生能做好, 先不评讲而是习“任务”。

“用例题讲授”的好处是: (1) 便于因材施教。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在老师面前独立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然后在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和启发下正确完成解答, 最后学生在独立正确完成跟踪训练的过程中, 既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也提高了能力, 还获得了成就感, 增强了复习的信心。 (2) 复习的针对性强, 问题暴露充分, 启发、矫正及时, 真正能做到“学一得一”。 (3) 通过“变式” (主要的物理情景不变, 而适当改变某些条件) 训练, 既充分发挥了典型例题的作用, 又使学生提高了理解、把握处理细微变化以及突破“思维定式”的能力;通过“变式”训练, 使“举一翻一”、“举一翻二”、甚至是“举一翻三”也成为可能, 学生由原来的听到“方法”变为学到“方法”, 高考考不好都难。 (4) 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例题复习课, 是从如何提高学生独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设计课, 而不是盲目的、单纯的从为了完成复习计划和任务去设计课, 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的是:a.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造成学生听得懂做不对;b.复习的针对性差, 不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容易偏离或脱离教师的预设复习轨道, 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产生更多的差生和厌倦物理学科的学生;c.教师整节课忙于讲解, 无法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也没有机会充分暴露出不足之处, 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启发和矫正。D.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高考效果差也是不言而喻的了。E.备课相对较忙, 所用时间多, 更适合具有“工作狂”的教师。

3 如何有针对性的使用例题

篇4:如何正确使用高三数学复习资料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资料;高考

学生进入高三,数学学习压力加大,数学复习资料也名目繁多,而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复习资料,以达到强化知识查漏补缺的目标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把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相结合,打好基础

在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把使用复习资料和《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熟悉研读考试大纲,了解不同考点的重要程度,把大纲里面的内容都搞明白。以大纲为导向,覆盖式学习,确保运用的复习资料涵盖到大纲中的每一个考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夯实学习基础。

二、把复习资料和错题本相结合,提升能力

错题本是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易错或知识网缺陷的部分知识点的集合,是学生在平时学习或考试中知识网缺陷的查漏补缺,是每个高三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在这里,学生在数学复习中,要把复习资料和自己的错题本相结合,把错题本上易错的、搞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题型在复习资料中进行重复的训练和总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果,从而攻克各自的难题,提升学生的数学

能力。

三、把专题复习资料和历年高考真题相结合,攻克难题

在数学二轮复习中,学生应注重把二轮专项复习资料和历年的高考真题相结合,对每套真题中同一类型题目的错误点进行总结的同时,运用好专项复习资料中专项训练的总结部分。把此种易错类型集中强化训练,运用专项复习资料不断训练该种题型的不同考查角度,了解这种题型的考点的不同考查方面是否都掌握牢固,不断查漏补缺,分析总结,以达到对这种题型的难点突破。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应该运用专题训练时期,进行不同的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题目选择上有所侧重,同时,学生也应该有选择地对复习资料的题目进行删减。而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应重点进行夯实基础和一部分的能力提升训练,放弃一部分较难的题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收获最大限度的回报。

综上所述,在高三数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上,要注重基礎,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并勤于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做题能力,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谢平.继承 改革 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课程复习课[J].发展,2010(04).

篇5:军理复习完整加强版

一 毛泽东战争思想

一、毛泽东战争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

理论体系。

二.

毛泽东战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1921.7—1935.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遵义会议

二、⑴接受马列关于暴力革命学说 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⑶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2)毛军事思想的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1935.1—1945.8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

利(标志:遵义会议)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1945.8—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思想得到丰富。抗美援朝战争:增添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防斗争中:继续得到

发展。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

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国防建设理论

五.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和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

旨。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

(一)(二)

(三)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 瓦解敌军

七.什么是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八.人民战争的精神实质如何表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地方武装、民兵与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

装斗争相结合的人民战争。九. 灵活用兵的五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灵活用兵五原则: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

十.三湾改编的基本措施。

支部建在连上。

二 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

一.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一)是当代马列主义军事理论。

(二)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a)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

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线】以军队与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为主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1)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世界战争趋势改变)

a)b)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但仍然存在着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2)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a)军队建设是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的。

b)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3)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部队。

(4)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5)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6)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五.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以现代化为中心包括哪些方面?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以现代化为中心,包括

(一)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

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的科学的体制编制。

(二)1.2.3.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是价钱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四)

大力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发展现代化军事理论。

六.江泽民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线】以“打得赢,不变质”为主线,强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七.江泽民“五句话”的总要求是什么?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八. 胡锦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九. 试论如何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1)树立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观念。(2)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高层领导管理机构与协调体制权威性

国防战略布局的完善与国家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布局调整相结合

国防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长期规划)

(3)健全法规政策,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入法制轨道。

(相应的法规政策和军民通用的技术标准)

第二部分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什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

段?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初步形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前清时期。

二.《孙子兵法》的影响有哪些?

(一)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其研究和应用。

《孙子兵法》在国外久负盛名。

(二)(三)《孙子兵法》在许多社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一)(二)

(三)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运筹帷幄、庙算制胜;奇变虚实、诡道

制胜;全争全破、不战而胜

(四)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五)五德兼备、选材人能。

(六)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四.什么是庙算?

庙算就是战前对战争物质的科学推断和对战争行为的科学决策。

五.《武经七书》包括哪些兵书?

《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六.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是什么?

《孙子兵法》 七.古人对兵书的分类。

汉任宏把兵书分为四类: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术(技巧)。

八.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哪几个谋略制胜的思想?

(一)“庙算”制胜

(二)诡道取胜

(三)不战而屈人之兵

九.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十三篇(【战争观与战争思想】计、作战、谋攻、【精华部分】形、势、虚实、【具体操作】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情报】用间)

第三部分 国防法规

一. 国防的定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

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什么是国防法规,国防法规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含义: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

对的稳定性;

特殊特征: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司法使用的优越性,处罚

措施的严厉性。

三.中国国防法规由哪些层次和门类构成?

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法规: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或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

规章:军事规章——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 军事行政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军委有关总部联合制定: 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四.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力有哪些?

国防义务: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协

助军事活动、依法服兵役。

国防权利: 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建议权)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制止权、检举权)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的权利。(补偿权)五.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

1998年兵役法规定: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六.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一)a)b)c)

(二)服现役 应征服现役 报考军事院校 应招为国防生 服预备役

a)b)c)

(三)经过兵役登记服预备役 参加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编入预备役部队服预备役 参加学生军事训练。

七.高校学生的军训的要求有哪些?

(一)严格要求,勇于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

a)b)c)

(二)环境艰苦。任务艰苦。生活艰苦。

严格要求,勇于磨练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a)b)

要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准则。

(三)严格要求,勇于磨练自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纪律是人民群众认识军队的“晴雨表”。

(四)严格要求,勇于磨练奋发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八.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意义有哪些?(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役力量的战略措施。(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九.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

觉履行国防义务。

第三部分 中国国防与战略环境

一 国际战略环境

一、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影响到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是各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查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

对国际事物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

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三、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多级与单级的斗争是当今国际斗争的主要矛盾;

(三)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非传统安全正在成为新的国际安全隐患。

四、现在世界所面临的都有哪些危机?

(一)(二)

(三)(四)

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战争危机。世界面临着军备竞赛的升级。

(五)核危机威胁着人类。

五、新安全观的内容。主权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

六、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国际局势总体状况:总体:缓和,稳定,和平;局部,战争,紧张,动荡。

原因:缓和:

一、大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关系。

二、世界和平力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三、核武器的强大毁灭力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动荡: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

七、如何认识当前世界局部战争和动荡的原因?

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是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二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新中国建立以来参加了哪几场局部战争?

(一)(二)

(三)(四)抗美援朝战争。

先后三批入朝,历时两年零九个月。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

1969年3月2日—17日。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珍宝岛保卫战。

对越自卫还击战。

(五)a)

南海保卫战(敌方为越南海军)1983年

西沙之战。南沙之战。

b)1988年3月14日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1.缓和是主流:

原因(1)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建立了多变的区域合作机制(4)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2.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

十六大报告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近年来我国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

策目标)

3.我国海洋国土面积多少?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300万平方千米,由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海。

4.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1)日与我的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2)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3)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4)加强对我国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

5.印度的军事趋向:

(一)以我为敌,确立“攻势”防御的战略思想。

(二)加强边界战场的建设,实施重兵部署。

(三)加强对华核威慑。6.美国对中国的对策。

美国视中国为未来挑战其霸权的主要对手,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发展。

经济上遏制。政治上演变。军事上包围。

7.试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状况:(1)面临一大隐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2)面临两大结症:

a)b)

中印边界问题

南沙形势独特: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国际形势告诉我们,缓和并非天下太平,世界依然动荡多变。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既是国家的安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即是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巩固国家安全的根本措施。发展需要和平,和平又有赖于发展。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更有利于促进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而和平愈是持久。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

全面发展就愈快。

三、如何塑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全体系

(1)灵活利用政治经济手段稳定地缘关系。

(2)加快推进军事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

(3)周边安全斗争的重点实现“从陆到海”的转变,21世纪重点应对周边海洋危机与争端。从国家安全全局实行整体海洋战略,避免局部危机升级。

(4)适应军事与安全危机爆发的新规律,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应急危机处理机

制。

(5)睦邻之道无他,重在自强。

三 中国武装力量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体制是什么?由哪些要素组成?

1、定义: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

2、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

民兵。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三、中国武装力量诸要素所担负的使命是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解放军由哪些军种组成?他们诞生于何时?

陆1927年8月1日、海1949年4月23日、空1949年11月11日、二炮1966年7

月1日

五、解放军各军种分别由哪些主要兵种组成?

1、陆军:

1)编成:以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为主

2)任务:抵抗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

社会稳定。

2、海军:

1)定义: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2)编成:以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及

其他专业勤务部队为主

3)使命:防御外敌海上入侵, 收复敌占岛屿, 保卫我国领海主权, 维护祖国统一和

海洋权益

4)任务:

(一)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

(二)消灭地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

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抗登陆作战

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三)(四)

(五)(六)保障我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

调查安全。

3、空军:

1)定义: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遂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

2)编成:以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及其他专业勤务部

队为主。

3)使命: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海陆作战,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4)任务:(1)国土防空

(2)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3)协同陆、海军作战。(4)实施空降作战。(5)实施空中威胁。(6)实施空中运输。

(7)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察。

4、第二炮兵: 二炮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

1)定义:人民解放军地地导弹部队

2)编程: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组成,按导弹基地(相当于军)、旅、营编成

3)使命:

一、威慑,即平时遏制敌国可能对我国发动核战争和局部入侵,打破敌核讹诈,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

争。

二、实战,即在我国遭到核袭击时,根据需要,对敌实施坚决、及时、有效的核反击,打击敌国战略目标;发挥战役战术常规导弹的突袭

作用,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4)任务:打击敌海、空进攻力量。

打击敌重要交通枢纽。打击敌重要经济目标。打击敌政治,经济中心。打击敌军的首脑指挥中心。打击敌重兵集团。配合其他军种实施常规导弹突击。

四 美国军事情况

一、美国的武装力量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

二、美在2004年《国防军事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什么战略目标?其中“战胜”的内容指什么? 保护、防范、战胜

战胜:在威胁征兆出现前,就要运用本国及盟友的整体力量,决定性地打击威胁源头,而且确保战后形势的稳定。

三、美空军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那些措施? 战略目标:全球参与。措施:(1)推行航空航天远征部队模式(2)加强空中与空间力量的结合(3)不断提高远程打击能力

四、美强调以能力为基础,对部队实行转型性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1)部队编组一体化(2)作战部队小(轻)型化、多能化(3)陆军部队将全部实现数字化(4)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一体化(5)研制和发展新型武器

装备系统,保持技术优势

五 世界军事局势

一.什么是世界军事形势?

世界军事形势是关于当前整个世界的军事与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是整个国际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制定国防安全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二.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一)(二)

(三)高度国际化。恐怖手段不断升级。范围和目标日趋扩大。

三.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加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二)

(三)(四)

进一步提升美台军事合作的层次。加强关岛的前沿基地的作用。在东南亚建立新的军事基地。加强驻韩美军的武器装备。

四.什么是太空战,它的发展阶段分为哪些?

太空战是运用或针对太空军事力量实施进攻和防御的作战行动。

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支援陆战

(二)天战

(三)从太空打击敌对国家。

五.什么是网络战?

通过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网络信息流的方法,对敌方重要网络设施破坏。

六.当今世界军事形势如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第四部分 现代军事技术

一 核、化、生武器及防护

一.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些?

(一)(二)

(三)(四)

(五)光辐射 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 核电磁脉冲 放射性沾染

二.化学、生物武器按毒害作用各分几类?

化学毒剂的分类:

(一)神经性毒剂:沙林、塔崩、梭曼、维埃克斯。

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 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

失能性毒剂:毕兹

(二)(三)

(四)(五)

(六)窒息性毒剂:光气、双光气

刺激性毒剂:亚当氏气、苯氯乙酮、西阿尔、西埃斯

生物战剂分: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毒素、真菌战剂

三.遇到有毒气体怎么办?

(一)阻止毒气吸入,戴面具或口罩,浸渍碱水的毛巾。

(二)(三)

像侧风方向撤离。对症治疗。

四.为什么国际公约难以消除化学武器的威胁?

(一)(二)

(三)公约难以制止化学武器的使用。公约难以制止化学武器的发展。公约难以按计划销毁化学武器。

二 航天技术

一.什么是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二.什么是军用卫星?

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卫星的统称。

三.军用卫星包括哪几种类型?

(一)(二)

(三)(四)

(五)军事侦察卫星。军事通讯卫星。导航卫星。军事测地卫星。军事气象卫星。

四.军事侦察卫星包括哪几种类型?

(一)(二)

(三)(四)

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

五.军用侦查卫星的作战用途有哪些?

(一)(二)

(三)(四)

(五)侦查战略目标 准确测图 侦查武器质量 侦查部队部署 侦查战场情报

六、载人航天系统包括什么?

(一)(二)

(三)(四)

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七.我国的航天技术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我国目前有八大航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卫星回收技术,高能运载火箭,航天遥感,数字卫星通信,载人航天,静止卫

星射,卫星检测,一箭多星

三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什么是高技术?

在最新科学成就举出上综合开发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二、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

技术的总称。

三、军事高技术的七个特点是什么?

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速度。

【补充】生物、信息、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航天、先进防御、高技术

2003.11.15 神舟五号 杨利伟 2005.10.12 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2008.9.25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07.10.24 嫦娥一号探测卫星

四 高技术战争

一.什么是高技术战争? 高技术战争是指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高技术战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二)

(三)高技术战争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产物。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军事斗争的需求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因。三.高技术战争有哪些特点?

(一)(二)

(三)战争的可控性强。战场空间广阔。系统对抗突出。

(四)(五)

(六)作战方式多样化。指挥控制自动化。战争消耗巨大。

四.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二)

(三)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五.为什么说战争消耗巨大?

(一)武器装备研制、采购、维修费用高。

人员的培训费增加。战场消耗巨大。

(二)(三)

六.高技术武器装备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二)

(三)(四)

毁伤效能剧增。突防能力增强。侦查监视能力扩展。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机动能力提高。

信息化

(五)(六)

五 信息战与新军事革命

一. 新军事变革的含义是什么?

是军事技术进步、军事思想革新和编制体制改革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导致军队作战能力提高几个数量级的重大变革.人类战争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军队由机械化建设到信息化建设。

二.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变革的编制体制,即从机械化战争

过渡到信息化战争的革命。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武器装备智能化。军队人员知识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后勤保障集约化。

三. 如何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1)更新观念:认清这场军事变革的世界性和时代性,认清对我国国家

安全的影响。

(2)根据信息时代战争的原则,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机械化与信息化协同建设,相互促进。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才是应对现代战争的根本策略。

(4)创造出信息战时代的“杀手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四.信息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通过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的主动权,争夺信息资源,破坏敌方信息传输,为遏制或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 电子对抗

一.什么是电子战?主要内容有哪些? 电子战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二.什么是电子侦察?

电子侦察是利用电子侦察设备搜索截获识别和跟踪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从中获取敌方电子设备的各种技术和技术参数

等情报信息。三.什么是电子进攻? 电子进攻是为破坏或阻止敌方有效使用其电子设备或系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和行动。

电子进攻主要包括电子干扰和电子摧毁两大手段。

四.什么是电子防御?

电子防御是防止己方辐射的电磁破以及战术参数被敌方截获消除或削弱地方电子干扰对己方电子设备的有害影响。避免遭受敌方摧毁和破坏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和行动。

五.电子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各是什么内容?

(一)a)b)c)

(二)a)

无线电通信对抗 通讯对抗侦察 通信干扰 通信电子防御 雷达对抗

雷达的侦察、干扰、伪装、欺骗和摧毁

(三)a)b)c)d)e)

光电对抗

光电侦察与反侦察。光电干扰与反干扰。光电制导与反制导。光电隐身与反隐身。光电摧毁与反摧毁。

水声对抗。声纳对抗。

(四)附录 军事事件时间表

四大海战:

一江山岛1954-11 八六海战1965-8-6 对越西沙1974-1 对越南沙1988-3-14 原子弹1964-10-16 氢弹1967-6-17

1997年3月14日<国防法> 1998年12月29日<兵役法> 2001年4月28日<国防教育法>

国防日:

中国国防日 9月第3个周六 美国国防日 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俄罗斯国防日 6月22日(希特勒入侵)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部分各自的建军日期: 1927年8月1日 陆军建军/南昌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

1949年4月23日 海军建军 1949年11月11日 空军建军(这个好记~)

1966年7月1日 二炮建军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953年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

珍宝岛战役1969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979

西沙之战 1983 南沙之战 1988(与越南海军)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 持续时间42天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6月10日

美空袭南斯拉夫的日期,持续时间:1999年3月24日 78天

1999年5月7日(南斯拉夫时间)/5月8日(北京时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轰炸了我国驻南使馆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4月15日

军事高技术方面的成就: 2002年9月 龙芯1号 2005年4月11日 安全芯片 2005年5月18日 龙芯二号

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 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9月25日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

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1959年(材料上1959,1960都有„不过应

该是1959年10月7日)我国领海 300万平方公里

篇6:军理总结

第一节 国防教育与国防法规的基本概念

一、国防教育的基本概念

国防教育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与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文化的社会活动。

(一)近代国防教育

孙中山1921年在《建国方略》一书的续篇《国家建设》中提出了“国防建设”的概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教育

1.建国初期: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中心的国防教育

50年代中后期:以宣传第一部《兵役法》和反侵略战争为中心的国防教育(1955年7月30日)

2.60.70年代:结合边境冲突、捍卫领土完整,开展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国防教育 3.80年代中期至2000年:1985年1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根据《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的规定,在全国开展了以学生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国防教育。4.2001年至今:

2001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意见的通知》,简称国办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

2006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原《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正和调整,使国防教育从大众化提升到专门的课程教育直至学科教育。

二、国防法规的概念

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和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一)国防法规的主要任务

调整和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把国防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国家战略总目标的实现。

(二)现行我国国防法规的分层(略)

(三)宪法中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规定 1954年9月20日颁布 1975、1978、1982、1988、1993、1999、2004年先后修订。

2004年修订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二节 《兵役法》简介

一、兵役法的概念、核心与目的 概念: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

律。

核心:确定国家总的兵役制度和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目的: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和

四化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制度沿革 1.建国初期:志愿兵役制

2.1955年7月30日:第一部《兵役法》,义务兵役制

3.1978年3月7日:修改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4.1984年5月31日:以义务兵为主体,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

相结合的兵役制度。5.1998年12月29日: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三、我国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

(一)把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民兵组成。

(三)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制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军训的办法。

(四)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做出了重要补充。

(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新的军衔制。(两大类:军官军衔;士兵军衔)

四、我国兵役法的特点及优越性

(一)特点:“两结合”

(二)优越性:

有利于部队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五、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一)服现役或预备役

(二)参加民兵组织

(三)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第三节 《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简介

一、《国防法》简介 依据《宪法》和我国法律建设的需要于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共12章70条。

(一)规定了国防法适用范围

凡是国家为国防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均适用本法。

(二)确定了国防的地位、性质和原则 地位: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性质: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

原则: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对国防活动实行统一领导,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

建设协调发展

(三)规定了国家机关的国防职能

(四)确定了武装力量的组成、性质、任务和建设方针、原则

(五)规定了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六)规定了军人的义务和权益

(七)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二、《国防教育法》简介

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制定。

(一)出台的时间和意义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并颁布实施。共6章38条。

是我国第一步全民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法律。它是为实行我国国情和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而制定的。

(二)确定国家设置国防教育日 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

(三)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 “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第二章 国防概述

第一节 国防的概念

1.“国防”最早出自《后汉书 孔融传》 2.国防的经典涵义:守边疆、护版图 3.国防的基本概念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第二节 国防的主体

全民国防

第三节 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制止侵略和颠覆

第四节 国防的目的

一、捍卫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二、保卫国家统一

三、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内水、领海)、领空。

我国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万8千海里;

海邻8个:朝韩日越马菲文印尼 海洋争端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岛屿主权回归难度加大: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

(二)传统管辖海域不断被蚕食

(三)海洋资源流失日趋严重

四、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对国家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状态的一种界定

第五节 国防的类型和特征

一、国防的类型:

(一)扩张型 实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自卫型 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

(三)联盟型 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

(四)中立型 坚持和平中立

二、国防的特征

(一)现代国防的内涵更丰富

(二)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三)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四)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更紧密

第六节 国防精神

一、国防精神的概念

国防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公民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二、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与“两弹一星”精神

国防精神包含的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三章 国防建设与动员

第一节 国防建设的内涵

一、国防建设及国家安全的内涵

(一)国防建设的定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二)国防安全的内涵

“总体安全观”: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以及核安全。

二、国防建设的内容

(一)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按其职能和性质,大体可分为军队、后备军队、武装警察和群众武装四种基本成分,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帅。

(二)人力动员准备

(三)战场准备

(四)战略物资准备

(五)国防事业建设

(六)国防科学技术研究

(七)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第二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历程

一、恢复阶段(1949-1953)

(一)继续向全国进军

(二)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全面建设阶段(1954-1965)

(一)拉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序幕(1)军队建设总方针:建设我军成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2)50年代压缩军队规模(3)调整军区设置

(4)1957年调整军队领导体制

(5)1955年实行三大制度:义务兵役制;干部薪金制;军衔制

(二)建立国防科研和工业体系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三)出色完成作战任务——1958年“炮击金门”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三、曲折发展阶段(1966-1976)

(一)制定了新的军事发展战略方针

(二)国防和军事实力增强

(三)北反南击捍卫国家主权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 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

四、现代化建设阶段(1977-)

(一)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二)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对越进行自卫还击,保卫国家安全

(四)提出新时期国防战略方针

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三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一、建立和完善了武装力量体制

(一)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49年10月)

(二)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1954年9月)

(三)党和国家共同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1982年12月)

二、铸造了一直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

三、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

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

第四节 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的概念、要素及类别

(一)国防动员的定义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主权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二)国防动员的要素

动员的主体:通常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的对象:人力、物力、财力

动员的目的: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为战争服务 动员的手段:法制措施、行政命令、教育宣传等 动员的实质: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势力

(三)动员的类别

按规模:总动员(全面、持续、彻底)

局部动员(有限性、不稳定性)按方式:公开动员、秘密动员 按时间:初期动员、持续动员

按性质:战略进攻动员、战略防御动员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一)政治动员

(二)武装力量动员

(三)国民经济动员

(四)人民防空动员(CAAD:建设防空设施;组织隐蔽疏散;消除空袭的后果)

(五)交通运输动员

三、国防动员的意义

(一)增强国防实力

(二)增强国防威慑力

(三)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四)提高应急能力

四、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一)动员的准备

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 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物质基础  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基础  健全完善动员体制,打牢组织基础

(二)动员的实施

进行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落实动员计划。

第四章 国际战略环境

一、影响国家实力的客观因素

① 地理环境; ② 人口数量; ③ 自然资源; ④ 科学技术水平; ⑤ 军事力量; ⑥ 软实力因素。

二、国家战略环境的概念

国家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

三、国际战略格局概念

国际战略格局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架构。

四、我国与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① 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② 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现实的威胁 ③ 朝鲜半岛僵局难打破

④ 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 ⑤ 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五、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不安宁

①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② 能源产地的争夺; ③ 扩散与反扩散的矛盾; ④ 新军事变革的较量;

⑤ 国际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 ⑥ 经济领域内的各种矛盾。

六、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印度与巴基斯坦 以色列 朝鲜

第五章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 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领土观念 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陆地边境线:2.2万km

陆邻国: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蒙朝(陆邻14个) 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争议面积150万)

海岸线:1万8千公里

海邻国:越;马;文;印尼;菲;日;韩;朝(海邻8个)

 我国海洋包括:内水(12)领海(12)毗邻区(176)专属经济区

第二节 我国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与俄罗斯 大国关系的典范 与东盟

与巴基斯坦 全面合作 伙伴关系 与阿富汗 与东北亚国

第三节 我国与周边国家已解决的边界问题 1.中俄边界问题

边界线:4300公里,分东西两段

1999年12月9日,《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 黑瞎子岛,阿巴该图洲渚 2.中越陆地边界 3.中越北部湾划界

2004年6月30日,我国第一条海上边界线正式产生

第四节 美国的综合性威胁

一、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主要表现在:

① 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② 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 ③ 插手干涉台湾问题

第五节 日本的潜在现实威胁

一、日本对我国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 矛盾体现: a.历史问题 b.军事发展问题 c.国土争端问题 d.台湾问题

第六章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对于战争、军队、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研究军事思想的意义

旨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是军事家和名将益智增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1.典型战例:逐鹿之战 鸣条之战 牧野之战 2.车战

3.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4.以重礼信、轻诡诈为主的战争指导思想 5.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成熟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典型战例:长勺之战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2.铁器出现,生产力发展,战争频繁,规模扩大 3.车战转向兵车为主,骑兵、水兵出现

4.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孙膑兵法》《六韬》《司马法》

5.军队的组织制度形式初步完善,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战略战术的原理趋于系统

6.主张慎战、备战、反对穷兵黩武;

追求以全省为目的的战略思想;

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7.作战指导原则上由仁义用兵向用兵以诈转变;

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泓之战)

对“军礼”传统的突破,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由重 “偏战”的“堂堂之战”演变为“出奇设伏”。

以“诡诈”为特色的战争指导观念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秦朝到五代时期(缓慢发展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

1.典型战例:楚汉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虎牢之战

2.随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战争观和国防观上出现变化 3.各兵种在战争中的地位发生新的变化,南水北骑,骑兵成为决定力量,出现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配合作战

4.兵家的地位开始下降,兵书著录呈递减趋势,军事思想缓慢发展,主要是由官方主持队兵书进行整理和校释

5.兵书:《三略》《李卫公问对》

第五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

宋朝到清朝前期(体系化时期)公元960-1840 1.典型战例:襄樊之战 灭元之战 抗倭战争 萨尔浒之战平定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

2.火器逐渐使用,出现炮军,军队编制趋向于步、骑、炮、工、锱诸兵种合成军队,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

3.出现新的外来威胁,以辽、金、满清为代表的东北半游牧民族,及来自海上的威胁(国防观)

4.武学的兴起与武举的推行,武学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

宋代 第一部官颁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 中国第一部大型军事类书《武经总要》 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

5.北宋前期,儒学的兴盛,最终确立了对兵学的统领地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第六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及缺陷 主要特点

(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固有的缺陷

(一)偏重谋略,轻视技术

(二)消极防御,不思进取

(三)关注政治,忽视经济

(四)重视道义,轻视功利

第七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确立:中共七大 1945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概念的确立:1958年中央军委发文确立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本质特征:创新性 实践性 代表性 重要性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1921-1935)

主要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解决三个问题: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

中共早期领导三大战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二、形成阶段(1935年1月-1945年8月)

主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三、发展阶段(1945年8月以后) 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

 提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 提出现代条件下进行反侵略战争的理论原则。

第三节 十大军事原则(略)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军事辩证法 1.认识战争 2.战争规律

二、人民战争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谋求自身解放,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基本内容:

① 坚持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 ② 发动群众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 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④ 多种斗争形式密切配合 ⑤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宗旨: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三、人民军队建军理论(略)

①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 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 ③ 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

④ 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⑤ 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①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② 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 ③ 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④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⑤ 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第八章 航天技术

第一节 航天技术的概念

一、航天技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二、航天技术与航空技术的区别 航天技术:100-120km 航空技术:飞机无人机25km以内

亚太空 25km-100km 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帕特尼卡1号)其他发射卫星的国家:美法日中

三、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四、TMD 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NMD 国家导弹防御体系

第二节 航天技术的应用

一、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 气象云图 太空蔬菜

二、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照相侦察KH-11;电子侦察;导航预警;海洋监视;核爆探测)2.通信 3.导航

目前世界上的导航系统: GPS(美国)

格洛纳斯(俄罗斯)伽利略(欧洲)北斗二号(中国)

第三节 航天技术的组成

一、航天运输系统

运载火箭:“土星5号” 航天飞机:“挑战者”

二、航天器系统

三、航天测控系统

对处于飞行状态的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的专用系统。

第四节 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

一、重大成就

1.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 2.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3.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 4.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

5.2013年12月24日 “玉兔”着陆

二、存在差距

① 航天器寿命短、功能弱; ② 发射数量少;

③ 一些空间项目还是空白。

三、发展前景

① 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② “嫦娥”探月工程

③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④ 高分辨率对地测系统工程 ⑤ 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

第九章 伪装与隐身技术

第一节 伪装技术概述

一、概念

伪装技术是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

二、分类

运用范围:战略 战役 战术

指导思想:遮蔽 融合 示假 规避

第二节 伪装技术措施

(一)天然伪装

(二)迷彩伪装

(三)植物伪装

(四)人工遮障伪装

(五)烟幕伪装

(六)假目标伪装

(七)灯光与音响伪装

第三节 隐身技术概述

一、隐身技术概念(又称“低可探测技术”)

隐身技术是指在一定探测环境中控制、降低各种武器装备的特征信号,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难以被发现、识别和攻击的技术。

二、发展过程

(1)探索阶段(二战以来至1970年)U-2 SR-71(2)发展阶段(1970-1990)F-117(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机)(3)应用阶段(1990至今)B-2 F-22 F-35

三、基本技术

(一)隐身外形技术:防雷达探测;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二)隐身结构技术:

a.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b.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c.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d.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e.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三)隐身材料技术

第四节 隐身技术手段

一、分类

光电侦察——可见光隐身技术 红外侦察——红外隐身技术 雷达侦察——雷达隐身技术 电子侦察——电子隐身技术 声波侦察——声波隐身技术

二、雷达隐身技术(目标雷达散射面积与雷达探测距离呈正比)基本原理:目标使雷达波反射到其他方向或将雷达波直接吸收掉,目标就不容易被发现。设计目标:尽大量是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最小,同时对战术技术性能不够造成太大影响。

方法:将雷达波吸收或散射掉

第十章 侦察监视技术

第一节 概念、基础知识

一、概念

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二、基础知识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波->微波->无线电波(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波普特性 大气窗口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类

一、影响因素

(一)目标的特征信息

(二)地形、地物

(三)气象条件

二、分类

(一)按探测方式:主动;被动

(二)平台活动空域:地面侦察;水面侦察;空中侦察;航天侦察 航天 航空:100km分界线

第三节 实现技术手段

一、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

是指利用光源在目标和背景上的反射或目标背景本身辐射电磁波的差异来 探测、识别、跟踪、瞄准的技术。军事上的应用:

(一)远距离光学探测

(二)多光谱探测

(三)激光探测

(四)微光夜视探测

二、红外侦察监视技术

三、雷达侦察监视技术 常规侦察雷达:(1)战场侦察雷达(2)警戒雷达(3)超视距雷达(4)侧视雷达(5)相控阵雷达 优点:

 发射功率大,探测距离远  工作波长长,能全天候使用  测位精度高,能自动搜索与跟踪 缺点:易受电磁波干扰

四、电子侦察监视技术

五、声波侦察监视技术

第四节 特点与影响

一、特点

① 空间上的立体化 ② 速度上的实时化 ③ 手段上的综合化 ④ 侦察与攻击的一体化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扩大了作战空间(2)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3)增强了指挥时效性和质量(4)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第十一章 精确制导技术

第一节 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精确制导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是才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特点:高精度;高效能;高技术;射程远;威力大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制导方式(按控制信号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一)自主式制导

(二)遥控式制导

(三)波束制导

(四)自动寻的制导

第三节 导弹武器

一、导弹的定义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其战斗部打击目标的一种现代武器。

二、导弹发展概况

三、导弹武器的分类

(一)按作战使命分类

(二)按飞行弹道特点分类

(三)按射程分类

近程导弹:射程<1000公里 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 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 洲际导弹:射程>8000

第四节 精确制导弹药

一、末制导弹药

(一)制导炸弹

(二)制导炮弹

二、末敏弹药

第十二章 新概念武器 第一节 新概念武器及激光简介

一、新概念武器简介

(一)新概念武器定义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

(二)特征

强调创新性;作战效能大;符合时代性;高度探索性

二、激光简介

(一)激光的概念

激光是利用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来激励物质,使其发生受激辐射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

(二)特点:

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第二节 激光的应用

(一)激光测距与激光雷达

(二)激光制导

(三)激光通信 特点:

 信息容量大,传输路线多  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 保密性好

 设备轻便、费用经济

(四)激光武器 特点:

 速度快,命中精度高  不产生后坐

 威力大,不易受电磁波干扰  没有污染,效费比高

第三节 微波、粒子束及动能武器 第四节 其他新概念武器

第十三章 夜视技术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夜视,就是夜间观察

二、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三、夜视器材的概念及类别

(一)夜视器材的概念

狭义:人眼夜间观察的助视器。

广义:能将非可视目标转化为可被人或技术装备感知的信息传感装置。

(二)夜视器材的类别(1)根据夜视器材所敏感的光波波段:

热辐射成像;近红外光及可见光成像;紫外光成像

(2)根据夜视器材是否需要人工照明光源:被动式成像;主动式成像(3)根据图像转换与增强原理:

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热成像仪;激光成像雷达;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第二节 夜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夜视技术的技术基础

一、夜视光源

(一)人工光源、人造光源

(二)夜天光

(三)热辐射

二、夜间观察效果与三个参量有关:(1)视角(2)亮度(3)对比度

第四节 主要夜视仪器的介绍

一、基本结构

主动式红外仪通常由红外探照灯、红外光学系统、红外变像管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第十四章 军事气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气象

气象是指风、云、雷电、雨、雪、冰雹、冷、热、干湿、阴、晴、霾、雾等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二、气象学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运动的各种无力、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军事气象学

研究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武器和技术装备使用的影响,如何对军队实施气象保障,以及把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应用于军事的科学称为军事气象学。第二节 气象知识简介

一、大气的组成

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外层

三、主要气象要素

(一)气温

(二)湿度

(三)气压

(四)风

(五)云

(六)能见度

(七)霾

(八)雾

第三节 气象武器与气象战争及其作用

气象武器就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气象战是利用气象武器达到某种作战目的的军事运动。军事上气象武器的作用:

 为已有的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 为对方的军事行动制造困难;  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为武器。

第十五章 电子对抗技术

第一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概念

一、电子对抗技术的概念

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也称电子战。其主要包括侦察对抗、干扰对抗等。

二、电子对抗的特点

(一)枪炮未打,电子先行

(二)打击要害,瘫痪神经

(三)攻防兼备,形态完整

(四)软硬兼施,手段齐全

第二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电子对抗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

一、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形式

(一)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反侦察

(二)雷达侦察与反侦察

(三)光电侦察

(四)其他电子侦察形式

第四节 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获取军事情报

(二)破坏敌方作战指挥

(三)保卫重要目标

(四)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第十六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

一、含义 新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时代)形态由工业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军事变革,是军事领域系统的全面的变革,一般包含三个要素:即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形成体系。

(二)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

(三)作战方法的历史演变。

(四)军队结构的空前变革。

(五)指挥控制领域的鼎新。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防攻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系统。

二、基本作战形式  制信息权争夺战  指挥中枢瘫痪战  战争结构破坏战  战争潜力削弱战  电脑网络攻击战

三、信息化战争的现状

(一)战场透明化

(二)作战反应实时化

(三)实施打击精确化

(四)作战体系一体化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一)战争动因更趋复杂

(二)战争概念的内涵扩大

(三)战争目的更加有限

(四)战争力量趋于信息化、智能化

(五)战争模式将趋于体系化、精确化

(六)战争持续时间短

(七)战争毁伤破坏性小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二)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上一篇:酒驾摩托车警示语下一篇:暑假家长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