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总结整理

2024-05-07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整理(精选6篇)

篇1:毛概复习资料总结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经验、观点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正确看待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开创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他的第二个历史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在政治领域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是在经济建设中争于求成或是急于跨越;

3、毛泽东的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两种错误倾向:肯定一切的教条主义;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5、必须将毛泽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的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针,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石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五、四个全面的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

四个全面依据: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六、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5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盟军。

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2)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而且有自身的特殊优点;

A、三重压迫和剥削——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无退路),B、分布集中——团结与组织,C、出身农民——便于和农民联盟。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3、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的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军队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创造了前提。

七、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议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章

一、社会主义改造要点

路线和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法:

1)农业: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的,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的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经历了由大到小、由低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1)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今后的一 切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和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是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

(4)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能将“改造”和“改革”对立起来,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并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要矛盾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基本路径和根本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理论上的意义)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上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依据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技是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及其实践;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坚持新发展理念

全面、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步的进一步具体化: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2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九大之后把2020年之后的奋斗目标具体为两个阶段)

六、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七、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九、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途径: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篇2:毛概复习资料总结整理

《毛概》计群力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 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 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 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概 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 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 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 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 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产生的两大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第次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 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 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 彻底地革命性.2)分布集中,有利于无 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 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3)它 的成员中大部分出身于农民,和农民有着 天然的联系,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 亲密的联盟,共同战斗。17.新民主主义 的基本纲领?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专政的新民 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没收封建 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 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 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8.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五点内容?1)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2)红色政权首 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这为根据地的 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 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 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 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党的 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且 要达到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 苦奋斗。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 义?(超越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持而不能离开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 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 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

发展的要求。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内容,是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 现社会主义现在花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 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3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 的伟大历史转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2)坚持“引出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全球化

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 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 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 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 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发展的新境界.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对中国 社会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主要内容(内涵)?中国共产 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1)指导思想 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国建设小康社 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 大理论武器。8.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原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 新世纪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现 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 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9.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 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 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 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协调可持续。4)科 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 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 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方针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1。实事求是思想 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的指出:党的 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 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 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 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实践基础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 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 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13.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和科学概念? 【1993年提出】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一文中.14.新民主主义革命对

像?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15。新民主主义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的主力军。16.无产阶级具有什么特点和优点?1)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产

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 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19新民主主义的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设2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 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 个体农业.手工业核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 翼)<总路线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 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能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 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 的唯一经济基础.>21。党提出过度时期 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体实现的可能 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 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 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 大农民具有走互助俄合作道路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 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 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

义义过渡.2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原则?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 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 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 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 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原则?1)用和平购买的方法改造资 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国 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 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 劳动者.2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 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2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一方面 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手段和目的。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2)强调消除两 极分化,突出了最终到共同富裕。26.社 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 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 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 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 一步深化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标上。2)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27.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 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总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 著名论断。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 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 求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 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 理,是适应时代的需求。28.党的十三 大(1987-10)党的十六大:我国正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 达到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 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 四项基本原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旗帜鲜明地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 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 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 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32.“三步走”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 展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在化。33。改革开放是决定 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978年十 一届三中全会)34.改革开放:1)是党在 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 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 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 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 新经济体制2)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 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 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

以照搬。3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毛泽东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本质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 矛盾。36.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断?1)判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相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 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了解决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改革。3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 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改革在农村拉 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的一步是废除人民 公社制度,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 革是重点。38.判断改革成败得失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的指 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 得失成败的标准。39.中国的问题,压倒 一切的是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40.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 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 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 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 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总要结 合点。4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

篇3:浅析施工资料的整理

施工资料包括: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物资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验收资料及质量评定资料等等。

2 工程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1) 填写的施工资料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程, 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等依据。2) 施工资料必须反映工程施工中的实际情况, 具有永久或长期保存价值和可追溯性。3) 施工项目部要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资料整理提供支持;资料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不得弄虚作假。4) 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试验单上必须有计量认证和见证取样专用章。5) 施工资料应与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 并应按专业分类, 应做到项目完整, 内容真实, 碳素笔填写, 签证齐全, 结论明确, 无未了事项。6) 施工资料必须使用原件, 确有特殊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 应在复印件或抄件上加盖公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处。7) 总承包单位负责有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资料的汇总和归档, 分包单位负责其承包范围内的施工资料收集和整理。

3 施工阶段资料的整理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 首先在开工前要正确地划分出单位工程的数量, 然后以单位工程为基本单位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独立组卷。施工阶段每个单位工程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 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下面逐一叙述。

3.1 施工管理方面的资料

包括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设计交底;图纸自审、会审记录以及施工织设计。施工前除熟悉、审查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外, 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如地形、水文资料、气象资料进行调查, 还要对技术经济条件, 如工地可利用场地、当地可利用材料、交通运输能力、水电源、地方工业、生活供应等进行调查。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是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打好基础。调查研究获得的原始资料, 必须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地分析整理, 以便编制出切实可行的、经济的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施工。材料代用单等、有关测量资料 (定位测量资料、竣工复测资料、沉降观测资料等) 。这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对比较容易, 故不详述。

3.2 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

包括质量检查资料和质量评定资料。

3.2.1 质量检查资料的整理

1) 地基验槽记录。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 现场工程实物检查记录, 重点部位、节点质量检查记录。4) 质量事故处理结果及最终质量检查记录。

3.2.2 质量评定资料的整理

在正确地划分出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的基础上, 弄清质量评定的程序和组织, 评定的顺序是: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即一个分项工程完成后, 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工长、班组长、班组质量员、专业质量检查员核定。分部工程检验评定是由施工队一级的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 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 (地基与基础和主体分部工程, 应由企业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组织核定) 。一个单位工程完成后, 由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如主任工程师) 组织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到现场检验评定。评定结束后。送交当地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核定质量等级。

质量评定资料的最后整理归档顺序.则跟评定顺序正好相反, 如下:

单位工程:

1) 质量综合评定表;2) 观感质量评定表,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3)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x个分部工程) ;4) 第1个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x个分项工程) 。

评定顺序:

1) 第1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2) 第2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必表……;n) 第n1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x) 第x个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nx个分项工程)

1) 第1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2) 第2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nx) 第nx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3.3 材料合格证及检验资料

这部分资料属于质量保证资料。是质量评定和核定的重要理论依据。而这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是旋工企业的薄弱环节, 问题最多, 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注意这部分资料的积累、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 材料合格证与试验报告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并应签章到位。建筑工程中水泥、钢筋、砂、石等材料复检报告与材料出厂报告单、混凝土或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报告与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或砂浆配合比通知单与水泥、砂、石的复检报告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整理这部分资料时应反映出以下这些关系:

1) 材料的复检报告应标明材料合格证的编号。如:水泥, 钢筋的检验报告中应标明水泥钢筋出厂试验报告单的编号, 且材料数量、规格要一致, 不能前后矛盾。2) 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中, 除详细填写强度等级、试压时间、代表数量、强度代表值、评定结论外, 还应在试验报告单中标明配合比的编号, 使试块强度、试验报告与配合比通知单取得有机联系。3)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通知单中除详细填写每立方米混凝土或砂浆所必须的水泥、砂、石重量、规格外, 还应注明所用水泥、砂、石复检报告的编号。4) 资料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合格证上标明时间早于复检的时间, 水泥、砂、石复检的时间应早于配合比通知单签发的时间,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通知单签发的时间应早于相应试块强度试验的时间。5) 数量关系应是:a.所用材料总量应等于设计图纸、工程联系单、签证单上总量。b.每一份材料试验报告单上材料代表数量相加之和应等于所用材料总量。c.混凝土或砂浆配合比设计的总量应等于所在部位图纸或工程联系单要求的总量。d.复检报告中。水泥、砂、石材料甩量及规格应与相应配合比设计材料用量及规格相吻合, 不能自相矛盾。e.混凝土、砂浆强度试验报告中。混凝土或砂浆代表数量之和应等于配合比设计的总量。

4 结语

施工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一项严谨、细致而繁杂的技术工作。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真正做到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工程实物进度同步, 既重视工程实物的进度、质量, 也重视资料收集、整理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篇4:快速整理资料目录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

无论是Microsoft Word还是WPS文字,都提供了文章目录自动生成功能,利用该功能,我们可以在瞬间完成目录的生成操作,并且可以通过Crtl与点击鼠标左键直接跳转至该目录指向的章节。由于Microsoft Word和WPS的操作类似,下面以Word 2010为例,讲述操作方法。

假设文章中的标题格式为:

第一节……大标题(一级)

1.1……小标题(二级)

1.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

第N节……大标题(一级)

n.1……小标题(二级)

n.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指定各级标题,如果你在编辑文档各级标题时,并没有按照样式来设置这些标题,而是使用了普通的正文方式,那么,在使用Word自动生成标题前,就得要为其指定各级标题。按下Ctrl键不放同时配合鼠标左键,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开始”标签,在“样式”工具栏中,点击“标题1”,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即被设置成标题样式。用同样的方法,设置二级标题与三级标题。

自动生成目录,定位光标到文章第一页的首行第一个字符左侧(目录应在文章的前面),在Word主界面中切换到“引用”标签。在“目录”工具栏中,单击“目录”下方的下拉箭头,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打开“目录”对话框。切换到“目录”标签,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文档目录即可自动生成。

资料目录快速生成

假设我们平时将所有资料都保存在“F:文档”目录中,而该目录中同时又包含若干文件夹、子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可能包含若干个文件(如音频、视频文件、可执行程序、文档、图片等等所有类型)。想将其中所有的文件以树形目录的形式清晰地罗列,方便提供给好友查看,或将生成的资料目录打印出来保存以便日后查找,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怎样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获得详尽的树形目录呢?其实很简单。

打开记事本,在其中输入以下语句(如图2):

TREE /F >树形目录自动获取.txt

篇5:北京理工大学毛概总结资料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两个基本点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刘少奇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是“经济竞争”而非“政治斗争”,这个区分,极其重要、必要;

 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主要的矛盾。

 一九五三年六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

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和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经济起着领导作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并存,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决定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准确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 过渡时期总路线直接的理论根据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来自马克思的“剥夺‘剥夺者’”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与政策根据还来自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革命转变的思想;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 人民政权的巩固为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标创造了历史的条件与前提。

 从1953年起,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把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就是农业的合作化。

 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党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即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过渡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第一,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顺利实现对资本家生产资料的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把私有制企业改造成为公有制企业的过程中,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的方法即说服教育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教训:

在过渡的目标上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实际是把重点放在所有制的改造上面;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把过渡的时间估计过短

“倘若按照原来测算和确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精细地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情况可能要比提前完成好得多。”(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总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标志着中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建立。

第二,标志着在中国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革命导师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章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正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表述几经变化定型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还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 毛泽东后来以阶级矛盾取代了一切。

 限于历史的局限性,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认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不足。

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上,偏重于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在生产关系问题上又偏重于解决所有制问题;在所有制问题上又重点关注公有化程度。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包含两层含义:

(红字)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绝不能动摇,更不能倒退;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实际

 中共十五大曾经从九个方面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历史任务(见教材第98页)

 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的概括【重点】   

     生产力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旧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及贫困人口问题

“三农”及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问题

扩大人民民主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问题

统筹社会发展、内外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与物质基础决定的;

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现阶段的中国仍然带有初级阶段的显著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总体判断,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矛盾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三位,但人均总量徘徊在世界第一百位左右。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第七章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邓小平把改革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 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就其解放生产力的作用,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

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就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而言。

就改革的内容来说,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就改革的目的来说,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就改革的意义来说,改革可以使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就是设计改革方案必须从问题出发,必须从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出发。需要深化改革的领域:

第一是在经济领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是在社会生活领域,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一系列问题; 

  

 

     

 第三是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持续支持发展的问题;

第四是过去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第二个方面是要解决中国当前利益格局复杂,国际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怎么治理国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的问题

深化改革的重点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

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张,突破了各个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而向“世界历史”转变

民族国家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运动;

“世界历史” 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

社会主义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能存在。

对外开放

全方位:即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多层次:根据地区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

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而实现两个新目标: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定位。

开放型经济是从世界角度出发,与中国以外的要素进行相互、双向、多维度的交流,也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开放型经济体现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性,体现国际规则的透明性、全球治理的公平性,因而更加包容、互利共赢,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第八章

 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主要通过经济计划,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主要通过市场,市场在

  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通行的是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运行主要依靠商品经济本身的机制。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经济主体活动的极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其最大弊端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计划经济的特点:

1、经济决策中央化

2、资源配置指令化

3、经济活动计划化

同时,计划经济的某些巨大优势,是其它经济手段难以企及的计划经济的弊端:

1、政企不分;

2、否定价值规律;

3、所有制结构单一;

4、严重的平均主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第一阶段(1978—1983): 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开始突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观念

第二阶段(1984-1987):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

1987年,进一步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同年,邓小平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指计划为主)

第三阶段(1987-1992):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打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划分社会主和资本主义标准的禁锢。

中共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独立的市场主体 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前认为是“基础作用”)

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

完备的市场经济法规

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体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增强活力。

围绕公有制主体地位建立的市场体系及其规则,能否保证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是一个

 

  

   

 问题。

第二、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体系:

现代社会关于市场的概念不仅包括一般商品市场,还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即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构成市场体系。

第三、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是弥补“市场失灵”,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性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决定的

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必须以存在相互竞争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为前提,而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要求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公有制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

公有制是实现我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并不意味着所有领域和所有地区都是这样 我国的公有制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或集体所有部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大体有如下类型:

股份制:通过发行股票、按股集资、联合经营的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与合作制特性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

混合所有制:股本来自不同的所有制单位,以至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农村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

是因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反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其特点是:

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按劳分配以实现的价值进行; 以货币形式支付;

只能在同一企业内实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

——扩大基层直接民主,是推动国家直接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扩大基层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阶段性特点主要有两个: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

建设生态文明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篇6:毛概各项会议整理

1、《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5年党的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7年党的八大

1、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把实行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 系统提出和阐述初级阶段理论;

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

3、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

4、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6、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992南方谈话

1、明确提出了关于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2、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准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7年党的十五大

1、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4、制定了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做出新的概括;

6、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2002年党的十六大

1、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

3、强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1、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1、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2、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班

1、胡锦涛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1、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2、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

1、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和谐社会阐述;

2、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7年党的十七大

1、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从8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概括;

3、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4、进一步丰富了党在社会主义基本阶段的基本纲领;

5、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6、明确提出要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8、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0、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1、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

1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012年党的十八大

1、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毛概复习资料总结整理】相关文章: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稿05-15

毛概复习笔记总结05-06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总结01-20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04-28

毛概复习资料完成05-10

毛概复习资料最终版05-28

毛概重点复习05-26

毛概复习范围04-15

毛概复习提纲04-15

毛概实事资料05-03

上一篇:数学表格式教研计划下一篇:大学生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