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2024-05-04

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时间:第六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注重写作指导,更要重视作文讲评。

篇2: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近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

口语训练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四、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积累谚语,与同学课后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周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周记的格式。

2、周记的一般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怎样选择有意义是事件来写。。

教学手段:

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

2、再搜集整理自己参加活动的资料。

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语文大课堂与口语交际课上,指导了周记的格式,周记所要写的内容,今天我们就试着把自己参加的活动以周记的形式写下来。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

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经历、看法、收获和感受;是不是照抄别人的。

(2)各组通过展示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个人创作,评选最佳

1、学生自由写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周记的格式

周记

篇3: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一、热情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春天生机勃勃, 带给人希望;春天万物苏醒, 使人置身于绿的湖波, 花的海洋……同学们, 当你脱下厚重的冬装, 换上靓丽春装的时候;当冰雪融化、春雨密密的时候;当你放飞心爱的风筝的时候, 你是否注意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变化?你是否感受到了人们喜悦的情怀?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逼真的春之图, 让我们展开这幅图画, 去感受那具体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咏春情怀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 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 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 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 从而沟通彼此的心, 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 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型导语

同学们, 你们能背诵出描绘春色的诗句吗?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 (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每当春回大地时, 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 它们容量有限, 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 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 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 领略大好春光, 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中学生比较钟爱诗歌, 用诗句导入课文, 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 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对课堂气氛的渲染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也帮助学生回忆春天时的美好感受, 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还能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导语自然流畅, 既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 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 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引用名言、激发爱美情怀型导语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 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 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一提到春, 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轻拂、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 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描绘春天, 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 正值如诗年华, 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 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 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奇闻轶事、引人入胜型导语

作者朱自清, 他有4个值得自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 (1) 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 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3) 伟大领袖毛泽东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 他的散文清新秀丽, 他一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就达6篇--《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威尼斯》。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散文《春》, 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春”的美景的。

由于特定的年龄和心理阶段, 初中生活泼好动, 思维敏捷, 对课堂外的事物尤其是文艺知识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一个语文老师如能合理利用课本外的相关知识或奇闻轶事来导入新课, 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产生认知期待, 从而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从上述种种开头的艺术可以看出:艺术的开头, 一般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要较深刻地理解教材;要掌握一般的教育原理和教学原理;要懂得教育心理学、信息论等有关的基础理论;要有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知识。这是设计好的开头的前提。第二、要明确开头的目的性。因为任何艺术, 它只是一种手段,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用。因此, 不管教者设计怎样的开头, 又怎样的变化万千, 它必须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以最有效地达到该教材的教学要求为目的。否则, 或流于形式, 或故弄玄虚, 势必误入歧途。

好的导语, 如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上课伊始石破天惊, 先声夺人, 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 汹涌澎湃, 让学生一听倾心。综

篇4: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语文能力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就是教好书,还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努力提高课程开发技能,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确立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开发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铺路垫石。本人就此次课题,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尝试。

一、让语文学习资源之花绽放在语文学习园地

课外学习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引申和发展,与课堂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殊途同归。既然课外学习资源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1、拓宽课外学习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一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的生活及生存环境,大胆放眼课外,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当地的文化资源,领略本地域的人文优势,熟悉当地的桑梓沿革、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情境。如我们常州向来就享有龙城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我们从大的方面进行了开发,让学生从访东坡公园、荆川公园、淹城遗址、天宁古寺等方面来了解常州的名人名家、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饮食文化、特产文化,如常州的萝卜干、寸金糖、大麻糕、横山桥的百叶以及各种风味小吃,以此为基点来探究吴地的饮食文化,看江南人的灵秀。我校虽是乡村中学,但地处市郊之界,于是我们充分挖掘乡村中学所在地的资源,如横林余巷有冯仲云故居、横山有名山古刹及一些人文景观等。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开发家乡的民俗,开发家乡的风物特产,家乡的美景等资源,如我校就开展了《我爱家乡》、《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总之,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开展语文学习的大乐园,只要我们教师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智慧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学习资源。

2、延伸课内学习情境,让课堂更实效

简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绚丽迷人的自然美,又有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还有含义隽永的艺术美,纵观这次课改新教材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每册书都设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人生,又关注了自然科学,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延伸课内情境,开发课内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习,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记得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是引入课外学习资源,播放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曲《父亲》,创设情境,再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媒体课件,播放“车站为子买橘”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境界中,最后再开发学生资源一联系自身诉亲情,写封信谢亲恩。这一节课中“爱”的主题在学生们的心中激荡,他们的脑海里翻涌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心田里跳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此时延伸课内情境可谓水到渠成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爱”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发学习资源一联系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亲情树》及当今社会亲情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以“爱”为专题开展语文学习,学生们自由组合分工,有的回家拿来照片,并为照片命名《瞧这一家子》,有的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还让父母为自己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写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有的为父母做一件事……,一时间班内形成一股浓浓的合作、交流、探究、感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创意,他们纷纷为自己的成果命题,如《亲情树》、《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一个个感人题目,一篇篇感人的文章,一张张精美的小报,都是学生人格的彰显。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资源、这样的情境满眼皆是,关键是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新课标就明显指出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语文课程资源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想说,语文不缺乏资源,只是缺乏开启资源的钥匙,我想我们教师就是这把开发课程资源的特殊的钥匙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但愿我们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别忘了语文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别忘了运用教材的种种开放性设计。创造性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资源,用我们丰富的知识,细腻的情感去开拓语文课内外的学习园地,让语文学习园地永远花开不败,越开越艳。

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资源的营养液中得以提升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学习,我校已开发并积累了大量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并对各年级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以便各年级在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逐渐完善课程资源。以便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学习资源。以下就节选本人利用学习资源的实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

1、完整的知识框架在“专题学习”资源中构建

“专题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实践,

他打通了听说读写的渠道,实现了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沟通,它在各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中的各种设计,沟通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教材中每册均有两个专题,这是一种创新设计,这种专题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在教学《狼》专题中,我利用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全面科学地了解狼的生活习性、生态地位利用现有的光盘资源,播放了狼的生活片断,了解狼的残酷生存环境,从狼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中,看到了生态的狼利用教材资源,从毕淑敏、蒲松龄的“狼”中,看到了文学的狼,最后让学生整合这些资源,开展了有关“狼”的辩论会,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创造性也大大的提高。又如教学《荷》这个专题。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资源与学校的硬件资源,并下载了中央10套有关《荷》的一个专题节目,将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荷、议荷”这两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在研究性的比较阅读中了解到荷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荷”的专题片,从视觉、听觉方面强化学生对荷的精神价值的领悟;紧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网上所得,开展“议荷”环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荷的名称、各部分的特点、价值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在全面认识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对荷的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然后引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进行文学创作,这样可以避开千人一面的只歌颂荷花的情景,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观,于是在“写荷”的过程中,有人赞荷花、荷叶;也有人赞莲蓬的苦心、雪藕的纯洁;甚至还有人赞荷梗的中通外直、盈举美丽,更有人赞荷梗的刺,说它以自己的刺使清纯的荷花免遭“亵玩”的悲剧;其中还有些同学另辟蹊径,用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荷的功用。称它是净化水质的卫士、营养博士等,在这个专题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只停留在对荷花文学的单方面的理解上了,还从生物、环境等方面挖掘到了荷的精神价值和功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去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实现学生的内在素养的积累与提高。

通过一轮轮资源开发与整合,我校的专题学习资源已经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也更加完整,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丰富的精神境界在“名著阅读”资源中提升

荣格说:“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教育以文化为资源。必然也包含着一种人格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洗礼,展现给学生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们的名著就积淀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也积淀着深沉的文化资源,那里面渗透着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百变人生等包罗万象的知识,教师应该利用“名著阅读”资源,为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心灵的完善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新教材中“名著推荐阅读”的设计,打破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读整本书的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籍,藉此学生不仅可以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还可以初步培养阅读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我在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除了事先让学生通读全书和精彩片段并让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之外,还指导学生深挖学习资源,运用圈点勾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书中《我最喜欢的人》,之后我还组织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开展读书讨论会,让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难,这样不仅可以把阅读落到实处,还可以扩大加深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度,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人格的提升一保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

有位专家曾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过去,我们教育者喜欢用俯视的眼光看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意识到要用“平视的眼光”来与学生交流。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这种“平视”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面对篇幅长,方言俚语又多、语言又诘屈骜牙的情况,在新教材整体感知的第一天,我就引导学生关注“名著推荐阅读”,让学生人手一本,拥有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通读全篇。抓住自己喜欢的片段写心得,深挖教材利用好资源,在正式学习时,我又组织学生精读精彩片段并播放精彩情节给学生看,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读书报告,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文章。如《水浒英雄是真英雄吗?》、《我眼中的宋江》、《“真英雄”之我见》、读《水浒传》有感、《为“女人的悲哀”鸣不平》等,其中有一位同学整合了网上评价与自己的心得,写了一篇《宋江。悲剧》的文章,在文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了宋江的悲剧,他想忠君,结果做了“贼寇”,不忠{想孝父,结果又因做贼寇,无机会孝父,不孝;为招安,为得到朝廷赏识,不惜牺牲众兄弟性命,不仁;为忠君,不惜毒死兄弟李逵,不义,因此。他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之后我还指导他进一步认识宋江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引导他将文章上升到“环境与人”的高度,从而达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还建议大家把文章与书一起保存好,留待几后品尝。为我们下一次的教学开发了学习资源,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这些阅读资源。我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正确作文、做学问、做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这种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他们日后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这种阅读积累,也将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笔十厚的财富,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探索研究的东两还很多。在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扰,诸如学生知识积累的资源开发、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资源的开发。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些阶层太过关注应试教育效应,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一些资源的开发,阻碍实在是太大了,而另一方而是我们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对因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实在是太多了,兼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困扰,我一直希望在实践中获得一些更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学习教学资源探索的可行性论证,以期能大力推进语文学习。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增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体验,希望能与一些也致力于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同仁进行交流,诚恳地盼望各位大家批评指正,以期让这朵新课改的奇葩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开的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笛卡尔《方法论》布鲁姆《掌握学习》

荣格《荣格心里哲学》马斯蒂纳《唯一者及所有物》

篇5: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和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尝试“自学汉字”

1. 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 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 你查字典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 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 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 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 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 指名说。

5. 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 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 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检查、正音。

4. 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6. 指名读。

7. 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 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 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 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一走进“阅读平台”

1. 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 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 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 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 指名检查读,评读。

7. 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 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 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 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 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 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 自由读引导语。

2. 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 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 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 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 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 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 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篇6: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读一读”“我的采集本”和“语文大课堂”,目的是:引导学生读一读,认一认,认识几组多音字,了解多义字;通过说一说、读一读、采集本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爱家乡”展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实用,联系学生实际,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掌握规律,拓展知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汉语词语中多音字的现象。

2引导观察,发现一些汉字多义的现象。

3引导学生读读、背背、说说,积累词语,发展语言。

4举办“我爱家乡”展示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把句子说完整。

难点:举办“我爱家乡”展示会,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家乡风景、古迹、名人、家乡的变化等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本课学习内容:语海畅游、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春天到了,花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可小黑熊种的四盆智慧花却迟迟未开,它很苦恼。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它浇浇水,帮帮小黑熊,让花儿早日开放吗?

二语海畅游

1出示课件:花盆上的(黄、红)花蕾含苞欲放,小黑熊苦恼地坐在花盆旁边,想:“谁帮帮我?”

2给“黄花”浇水(读一读,连一连)。

(1)出示花语:连一连,读一读。

弹tán琴dàn弹弓乐lâ曲yuâ快乐

成cháng长zhǎng长短感juã觉jiào睡觉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些字在不同的词语环境中读音不同。)

(3)再出示几组词,让学生练读:

好事好学首都都是担心担子

(4)学生们读准字音,黄花美丽地绽放了,小黑熊露出了笑脸。

3给“红花”浇水(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词语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前方——前面

方队——方形的队伍

方法——办法

(2)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课件相机把“方”字变成红色,让学生注意该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

(3)再让学生观察“张口、开张、张望”这组词,了解“张”字有不同的意思。

(4)举例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字有多个意思。

(5)老师小结:同学们,大家发现了有些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第二朵花儿悄悄地开了,小黑熊笑得咧开了嘴。

三走进语林中给“树林”浇水(读一读)

教师:聪明的小朋友用知识与智慧帮小黑熊把花儿浇开了,可是山上还有一片可爱的小树,你们有信心浇灌它们吗?

1学生自由读儿歌《爷爷的日子》,不会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把儿歌读准确读流利。

2小组内轮读,各评选一名最好的,参加全班汇报朗读。3说说读懂了什么,老师相机指导理解“所有、瘦了、胖了、老了、依然”等词语的意思。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我的采集本

(1)读小女孩采集的有关“笑”的词语,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词语。

(2)说说自己也搜集到哪些类似的词语。

(3)小结:我们要多留心搜集词语。

五总结拓展

1总结收获。

2提出课外学习活动要求。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你喜欢你的家乡吗?

2你们的家乡一定会有很多优美的风景,出名的特产、古迹,有名的人物,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二展示交流

1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四人小组交流。

(1)提出说话要求和听话要求:

说话要求:①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②语言通顺明白,表达清楚。

③把家乡的资料介绍清楚。

听话要求:认真倾听,不走神,不交头接耳,有不懂的问题可提问。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老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家乡介绍具体:如位置、名胜、特产等。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发言。全班同学评价,评选最佳选手。

3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三拓展交际

播放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四总结展示

篇7:四下语文园地五的课件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难点: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 下面请大家再看看文中的三幅插图【课件出示:三幅插图】,说说这三幅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件出示】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我们称它们为文物。 除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文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我们观看一些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课件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有哪些感受? (我对那些破坏长城周围环境的人感到气愤;我仿佛听到了长城在哭泣;我感到很痛心,如果秦始皇看到这情景,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的。)

2、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课件出示:课题】

3、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二、展示 学习成果

1、自主选择,小组内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2、全班交流展示 ,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还可以提出疑问。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课件出示: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课件出示:世界遗产标志】。什么是世界遗产?【课件出示】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四、总结: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即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利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篇8: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一个现代教育者,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升学就业, 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语文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 它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悠久的历史文明、弘扬崇高的精神品质、塑造伟大的人格魅力。语文这门学科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审美情趣的有机整合,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人文情怀的教育, 不仅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精神, 更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人文素养, 追求人格的完善与高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仅具有可行性, 而且具有必要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曾经有过一次让我心灵震撼的经历。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前, 我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特大海啸和核泄漏事故”这一事件作为导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 那一幕幕满目疮痍、遍地狼藉的景象会让学生感到震惊, 一定会对遭受灾难的日本人民表示同情。但令我感到害怕的是:当时整个课堂都骚动起来, 议论说笑声充斥了教室, 当然我还看到一些人眼里的恐惧……看着眼前这群异常兴奋的孩子, 我原本沉重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了。我不禁在想, 在损失如此惨重的自然灾害面前,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反应?显而易见, 学生是出于一种狭隘的民族感情, 对于日本大地震表现出了幸灾乐祸的态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暴露出我们对学生在人文情怀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面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缺失, 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语文课应该加强人文情怀的教育。

我觉得, 要培养出有人文情怀的学生, 首先, 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人, 具有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意识, 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把“培养人, 塑造人的心灵”作为教育的目标,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 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一个缺失了人文情怀的教师, 他的教育教学行为必定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 将“升学率”作为目标, 急功近利, 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运用他的智慧去培养人、塑造人, 也就更谈不上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

语文老师还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挖掘教材内涵, 合理使用素材, 选择适当的手段, 将人文情怀的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般的作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情怀的教育?

首先, 备课是首要环节。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教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时代局限性, 联系现实生活, 挖掘教材中最具人文情怀的内容。比如说在教授《孔乙己》时, 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把悲剧的根源归罪于封建社会,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如果要让学生领悟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这篇小说呢?孔乙己是个悲剧性人物, 他的悲剧不只是体现在科举制度上, 还体现在他身边的人对待他的冷漠态度上。那些短衣帮们, 他们对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帮助, 有的只是嘲笑与奚落, 殊不知他们自己其实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一样贫苦一样可悲。由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面对弱者应该怀有恻隐之心、怜悯之意, 关爱他人, 承担责任。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 个性有别, 思想认识也有差异,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这也是教师在备课中落实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

其次,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意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渗透人文情怀的教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巧妙地导入, 可以营造特定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聚焦学生的情感指向。因此, 导入环节也是渗透人文情怀教育的有利时机。在讲授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材中《热爱生命》一课时, 一位老师引用《论语·乡党》中的这则小故事作为导入:“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 (通“否”) , 问马。”马房烧了, 孔子退朝回家, 问道:“人伤了吗?” (回答说:) “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教师以这则小故事导入, 贴合课文内容, 又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的精神的思考, 达到了人文情怀教育的效果。

第三, 教师的提问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也渗透着人文情怀的教育。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师生的问答, 不仅是技巧的展现, 也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由于师生在知识与阅历上的差异, 面对老师的提问, 学生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是离标准答案差别太大, 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 本是常见的情况。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却出现这样的反应:有的会嘲笑———“你这是乱猜的”, 有的会批评———“你是怎么听课的!”, 有的则不加理会, 不予置评, 转而提问其他学生。我们的老师可能没想到, 教师的这种态度, 会引发其他学生对答错同学的嘲笑, 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因为害怕答错被取笑而拒绝再次回答问题, 并可能会因此自尊心受挫而变得不自信, 有失落感, 这块心理阴影无疑会影响到他的语文学习甚至为人处世的态度。如果在这个时候, 我们的老师能顺水推舟地引导, 按着他的思路设计一个更容易理解和回答的问题, 情况肯定大不一样。显然, 这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对教师的人文情怀培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 作业作文的批改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一方有效的平台, 也为渗透人文情怀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我班上有位男生, 聪明活泼, 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叛逆心理,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他写的作文《我想对爸爸说》写得很不错, 表达流畅, 语言优美, 感情细腻, 尤其是写到他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时被爸爸突然把电视给关了那段特别生动, 也让我隐隐感觉到他跟爸爸的关系有些紧张, 于是我在评语中肯定了他细腻的文笔、丰富的内心情感, 也借此机会提到他在另一篇关于爸爸的作文中写到的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希望他能与父亲敞开心扉, 加强交流, 换位思考, 相互理解, 鼓励他做一个懂礼貌, 守纪律, 努力学习的好孩子。发作文时我注意观察他, 只见他很安静地看着。另一方面, 我给他妈妈打电话说明了情况, 要家长注意引导和配合。一段时间过去了, 我们发觉他慢慢有变化了, 不迟到、按时交作业、认真听课, 跟爸爸的关系也好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便没有教育文明。”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蹲下身来与孩子对话的人, 往往能博得孩子的好感;居高临下、让孩子仰望的人, 往往让孩子敬而远之。”我相信, 心平气和、能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平等交流更胜于严厉的批评说教。

另外, 课后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渗透人文情怀的教育。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训练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比如说, 创设和利用教育契机, 开展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古诗文朗诵会、经典作品鉴赏、演讲比赛、辩论会、国学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开设充满人文情怀色彩的校本课程, 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 既能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的文化, 又能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情感与理性的提升。

篇9:让语文个性化教学“百花齐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基础教育当前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是语文教育中对于人文性的体现,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语文课程应当通过以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染与熏陶来使学生的和谐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并且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从而使其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得以逐步地形成,而因为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进行加强与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促进是万不可松懈的重要工作。

一、何谓语文个性化教育

所谓个性,指的是人所具备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在个体上的统一,而与大众化相对的个性化,通常用来指具有个体化特性的服务与需求,与此同时,个性化的存在本身亦是为创新所提供的一片土壤,社会只有存在创新才能得以进步与发展。因此,个性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将个性化作为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以满足,并使学生的个体人格得以健康发展的良好教学活动,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主义,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进行有机的结合,这也为学生与教师对于个性化特点的具备提出了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以人为本的基础理念下紧贴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喜好以个性化发展为宗旨,对教学方式进行具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予以重视,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有效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的培养,进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且乐于思考,让思维之花得以绽放,使“重理论轻实践”以及“高分低能”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得以有效地避免。

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因素

首先是关于教师的主导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的个性化,作为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应做到在观念上使自身的态度得以端正,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报以尊重态度,将学生的身形个性化发展作为教学宗旨,做好个性化的教学准备,唯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使个性化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得以紧扣[1]。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善教与有创造性的教,要使自身的独特教学风格得以形成,将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个性化教学得以体现,教师要通过将自身的教学才智进行充分发挥来使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得以实现,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

其次是关于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自然也是个性化教学的主体,而小学阶段的教学是使学生得以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与使其优秀品格得以良好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于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创新进行采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于世间的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且天性活泼好动,对自己所不懂的知识会充分地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得以发挥,而后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与不断地创新,直至对事物的本身得以充分而详尽的了解。

三、如何使语文个性化教学“百花齐放”

(一)使教师的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地提升

首先,教师要对于生活化教学予以重视,语文的教学观念认为生活即是教材,在语文学习中生活的外延与学习的外延是相等的,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与指定教材的教学,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对语言文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而参与实践、走进生活进而使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做到贴近生活并融入生活。

(二)使学生的学习策略得以有效地提升

首先,学生应将自身的学习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教师都有所惧怕,其中一小学生为最,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惧怕心理使其在对于问题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之时也不敢多做表达,这样的师生之间所存在的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管制与被管制的不平等关系[2]。因此,在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应将以往的教师高高在上而学生被动接受的不平等师生关系进行彻底的转变,建立平等而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得以充分表达其内心的真实感受,使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得以有效的发展。其次,学生应当将自身的学习手段与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使情境学习与自主学习得以有效的促进,应将机械性的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应该针对自身的个性实施个性化的学习,创新是使民族得以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小学生又正值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使其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使其自主学习与自主选择能力得以培养方可使语文个性化教学“百花齐放”的壮丽景象得以更快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不仅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能使其人格的发展与品格的塑造得以健全,因此,若想使语文个性化教学百花齐放,就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师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与学生学习方式,从而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得以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篇10: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主要安排了六项训练内容,包括认识同音字、改写被字句、读读背背、阅读、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练习观察与习作等,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说话和习作等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多音字,培养辨识同音字的能力。

2.通过语句训练,学习多种句式表达一个意思。

3.通过读读背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4.通过阅读训练,了解我国葡萄沟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使学生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爱国之情。

5.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说话、写话训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小红花。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去一个百花园中玩一玩,你们想去吗?(出示课件“语文百花园”。)百花园中的知识可丰富了,我们分成四小组游百花园,分别是“蜜蜂”组、“蝴蝶”组、“小鸟”组和“蜻蜓”组。今天看看哪一组的收获大。(出示一些红纸花。)比比哪一组得到的红花多。

二、第一站“汉字真有趣”

1.小组合作学习同音字。

①读词语,说说每组词语中哪些字读音相同。

②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这些字的。

③说说这些字读音相同,意思有什么不同。

④你还能给这些同音字组词吗?

2.改写句子。

①读例句,说说例子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异同。

②尝试把“大风刮断了树枝”改为被字句。

③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④用开火车的形式,分别为每小组出示五个不同的句子,让每组学生改被字句,给优秀的小组贴上红花。

⑤小组讨论:改写被字句要注意什么?

3.师小结。

三、第二站“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诗句的意思。

3.自由读读背背,边读边背边感悟。

4.讨论:读了这些诗句,你想到了什么?

5.同桌互相背诵,能背的举起手来,哪组举手的多奖给红花一朵。

四、总结收获

五、作业

1.课外积累认识多音字。

2.把本次学的古诗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内容:“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部分)。

一、导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物产丰富,景色迷人,请大家到新疆吐鲁番去看看。

2.观看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

二、阅读理解短文《葡萄沟》

1.自由读短文。

2.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好地方?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4.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并积累下来。

三、学习“语文大课堂”

1.设置情境,出示课件。(分别是校园、田野、社区等景色。)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

3.我们怎样才能使这些地方永远保持整洁和美丽?我们怎样当好绿色小卫士?

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要求:态度要自然大方;语言要热情、有礼貌;语句通顺连贯。

5.在情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1)组成小组,大家商量一下在什么地方开展环保行动。

(2)小组内共同讨论如何当绿色小卫士。

(3)小组中评出优秀的绿色小卫士,给他戴上“优秀小卫士”的头饰。

6.选出每组的“优秀小卫士”在班中发言,谈谈自己参加绿色行动的经过和体会。

7.总结收获。

四、课外作业

课外做一些环保的实际工作。

第三课时

内容:“语文大课堂”习作部分。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谈了如何当绿色小卫士。回忆一下,在这次“绿色行动”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设置情境,引导说话

1.屏幕显示:校园里,美丽的小花坛里鲜花盛开,树木青翠挺拔,草坪绿油油的。有几位同学在打扫校园,有两位同学在浇花,还有一位高年级同学对一位小同学说着什么。

2.启发说话。

(1)这是什么时候?

(2)这是什么地方?

(3)这些同学叫什么名字?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

3.分小组交流:说说在校园里的“绿色行动”同学们做什么,说什么。

4.选代表说说校园“绿色行动”的情景。

5.师生评议,所选的代表说得怎样,如何修改补充。

6.引导学生观察社区、公园的图画,展开“绿色行动”的情境说话。

三、指导写作

1.思考:你准备按什么顺序写观察到的情景?

2.小组探讨写作顺序。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讨论结果: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情景写下来,我们怎样说就怎样写。

4.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辅导。

四、教师总结

在“绿色环保行动”中,同学们真聪明,在为我们这个美丽的大家庭做了不少好事的同时,还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大家再继续修改补充,习作一定会更精彩。

五、作业

继续写作,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

内容:讲评习作。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写的习作都挺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评一评。

二、讲评习作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读一遍。

2.用开火车的形式把自己的习作题目说出来。

3.选代表把习作投影出来,全班边读边评边改。

4.分小组互评、互改习作。

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

三、抄写成文

篇11:语文百花园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体会其用法并懂得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

2.通过评价本单元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位人物,加强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理解和体会。

3.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通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正确运用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

2.通过评价本单元的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围绕诚信说心里话,加深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体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习作懂得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写法。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5.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完成“词语和句子”。

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要求。

2.自由朗读两个句子,弄懂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1)“如果……就……”是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如果”表假设,用在前一个分句,“就”用在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或提出疑问。

(2)“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和让步的关联词,“即使”表示假设和让步,先承认假定的情况,再转如正意。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进行填空练习,学习运用,加深理解。

(1)(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如果)你不遵守诺言,(就)会推动别人对你的信任。

4.用“如果……就……、即使……也……”各说一句话。

二、完成“拓展与交流”。

1.启发谈话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几位可敬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刘东东;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语文老师;信守诺言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勤劳、诚实、纯朴的小女孩;用特别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库伯;诚实守信的林海燕等。

明确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1)读一读宁宁的日记,想一想宁宁是怎样评价丹尼斯的爸爸的?

(2)本单元课文中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他们吗?

3.组织交流。

(1)小组交流。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生评议,全班交流。

4.完成“积少成多”。

1.小组朗读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交流自己读了这些句子后的体会。

3.熟读成诵。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5.把这四句名言警句认真地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我们被文中主人公诚信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你有过“承诺了别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完成”的经历吗?你听说过有关诚信的故事吗?你对讲诚信有什么看法呢?让我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二、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要求。

1.读一读“活动建议”,想一想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口语交际要讲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这次活动要讲的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讲诚信或不进诚信的故事。

三、确定内容,小组交流。

1.回忆自己经历或听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故事。想一想哪件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故事。讲的时候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还可以适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3.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展开讨论。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1.出示课件,明确评价要点:

(1)发言是否观点明确,有实例,表达是否连贯。

(2)故事是否真实,能否准确地说明观点。

(3)评价、补充或反驳他人发言时要有礼貌,并恰当使用文明用语。

2.每小组派出代表讲一讲之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启发谈话。

诚信乃做人之本。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吗?你有过失信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们选择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朗读本次习作提示,帮助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学生知道本次习作主要写:

1.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事;

2.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完成答应了别人的事;

3.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做到的事。

4.三、走进“习作讨论平台”确定习作内容,打开习作思路,安排习作步骤。

1.你想选择哪件事来描述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2.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

3.在写遇到困难和想办法解决困难这部分时,应该写得具体些,并把你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四、説“诚信“,评说议写。

1.説一件与“诚信“有关的事。

2.小组交流。

3.选代表説。

4.按上面要求评一评,议一议,指导学生把事情説具体。

五、想一想写作提纲,拟好题目,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师生评改。

一、学生继续习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点拨。

二、展示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评一评。(读评2至3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写清楚写完整。

2.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3.是否把自己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三、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行自我修改。

引导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考虑老师提出的要求及同学提出的建议。

上一篇:电子口岸制卡须知下一篇:组织部简介及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