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节日班会教案

2024-05-24

走进传统节日班会教案(精选7篇)

篇1:走进传统节日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时间:6月11日

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 端午节的由、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 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 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 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 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

2.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 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

4. 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 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2)《五月五日》梅 (3)《端午节的怀念》

3. 主持人小结:千百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 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 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篇2:走进传统节日班会教案

2.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先烈们永垂不朽。

二、活动准备:

诗朗诵、讲故事、ppt等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2: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为人民献出生命的,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即将到来,我们将带着对先烈们的怀念开展本次的主题班会,祭奠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先辈!

1.清明节的来源:

(1)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出示相关图片)

(2)交流感受

(3)说说清明节的习俗(结合自身经验)

2.朗诵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出示图片):

①《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②《寒食》(唐 孟云卿)

③《清明》(唐 杜牧)

主持人2: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道路是先辈用鲜血铺成的。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而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东方红,太阳升”,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起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他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这是人间大爱,流芳百世!

3.讲故事,怀先烈:

(1)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先烈的故事

(2)观看烈士的片段

(3)谈谈你此时的的感受

4.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篇3:在班会活动中走进学生的世界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班会活动呢? 要求每位班主任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并开展好每一堂班会课。首先,明确每周班会主题,即向学生说明本次班会目的和意义;其次,明确班会开展方式, 即向学生说明本次班会要采取的方式,做好班会前 必要的准 备工作 ;最后 ,平等对话 ,走进学生 的世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平时在与学生朝夕相处时,多看、多听、多留心,走进并融入学生的世界。

首先,确定班会主题。通常确定班会主题时,或者根据学校安排和需要, 或者根据学生近阶段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确定。例如,开学初有些学生不懂得安排学习时间,经常拖欠作业,因此我开展了一堂“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的主题班会课。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明白学习和玩耍是可以兼顾的,帮助学生走好初中生活的第一步。在后来相处和了解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到学习,出现上课心不在焉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及时开展“论网络的作用”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能把控自己,善于利用,会给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少好处。反之,如果沉迷网络,不懂好好利用,则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伤害,甚至毁掉我们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生活。再如,有的学生不懂得与别的学生和睦相处,经常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开展“宽容待人,友爱互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相处之道,同时感受互助带来的温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主题班会,总能帮助我及时发现问题,让错误思想和行为得到有效纠正,帮助有错误行为的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改正错误。

其次,明确班会开展方式。班会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交流,这才是一堂有成效的班会活动课。因此班会活动中针对不同主题,力求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明辨是非,学会了解和认识自己。让学生进行自我批评有利于学生认真总结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让学生自我反省,全面认识自我,总结自身优点和缺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一个人其实很难全面认识自己, 对自己身上存在 的不足和缺点不一定了解。因此班会课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同学间的互 相批评 ,有利于学 生发现自 身缺点 ,更全面、深 入地了解自己。让朝夕相处的同学指出自身的缺点,是学生认识自身缺点的一种好办法。只有先认识到缺点,勇敢地面对缺点,才能积极改正缺点。但是让学生之间互相批评,有时候学生会不太愿意配合。这时候,老师就要耐心引导学生,不能硬逼学生, 要让学生明白只会对你甜言蜜语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能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缺点的人才是益友。接受同学的批评,改正缺点和不足,是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好机会。最重要的是在学生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之后,一定要让学生针对存在的缺点,制订一个改正缺点的计划,自我批评是手段,改正缺点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有话可说, 在班会活动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班会活动中,班会活动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最后,平等对话,走近学生内心世界。只有采取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学生才会愿意敞开心扉,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只有当教师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

以往班会课上,老师总要费尽心思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但学生往往心不在焉,而且毫不领情。使老师很难开展思想工作,很难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更难以走进学生世界。只有老师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有新的收获。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胸怀,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这样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不再是学生心中高高在上的人,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心灵大门不容易叩开,一旦叩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片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

篇4:让班会走进学生的心

“黄老师,你们班的学生最近的状态很不好呀,下课玩得很开心,上课死气沉沉,就以小吴同学为例吧……”历史老师说道。在第二节课下课时语文老师叫住了我。“什么事情呢?”我问,“我们班有个别同学,像小蔡同学,上课没多久之后就没有精神,直到睡着,我上课都要提醒他好几次,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听了语文老师的话,我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下午的时候我在办公室遇见了地理老师,地理老师又是一阵抱怨。听完地理老师的话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的心震动了。我很想深入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想法,也想让学生了解科任老师眼中的他们。我想是时候做一些事情了。我立即召集了团支书和六位学科代表进行主题为《我眼中的12班》的主题班会的筹备会。让团支书统筹,通过讨论确立几个问题,让六位学科代表和班上几位同学通过录像、录音、书面采访等形式将科任老师眼中的12班详实地记录下来。

……

周三的班会课上,当政治老师《我眼中的12班》的书面采访稿从投影仪中展现出来的时候,学生渐渐放下自己手中的笔,眼睛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一个字;当地理和数学老师的声音从音箱中传出时,学生沉默了,注意聆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当历史老师的视频片段从屏幕播放出来的时候,学生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沉重;当语文课代表念出语文老师《给孩子们的一封信》时,有些学生的眼眶红了,头低下了,思考着……下课的铃声响了,这一次他们不像往常一样一溜烟地冲出教室,而是静静地坐着……

在班会结束后我进行了最后的追踪反馈,我找了部分学生单独聊聊,让他们谈谈如何把在班会中的感悟转化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谈谈对活动的感受,收获些什么?觉得此次班会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类的。从和学生交流当中,我发现这次班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震撼,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采访稿中、录像中、录音中、信中老师的每一字,每一句深深撼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了解到了老师眼中的自己,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的关心。这次班会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大大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从那以后班级的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次班会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过去传统的“一言堂”班会灌输与说教倾向严重,很少关注教育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忽视了学生的“认同感”过程,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没有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成了被动的受教育对象。而班会的实际效果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并且增加了学生对班会的反感,最后班会只能流于形式。其实只要你用心地发现,选好主题,即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及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况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活动,用心地设计,少一些说教,通过营造宽松、启发式的班会环境,让全体学生针对某一些问题去讨论或思考,让他们自己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那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想火花,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主题选好后,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引起学生共鸣为目的,围绕主题精心准备材料,所以这时班会的呈现形式也尤为重要。口头表达必不可少,但是音乐、图片、视频的冲击力更加明显,更能触动学生的心。有了情感体验,触动学生心弦的班会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班会课变得生动鲜活,富有情趣,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终生美好的回忆,起到课堂教学中难以起到的作用。这样的班会能使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同时也因为师生共同参与,消除了师生由于年纪而产生的隔阂,它加深了师生彼此了解,成为密切师生关系的纽带。这样的班会课就会成为学生非常期待的课,会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课。这样的班会课会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篇5:走进清明感受传统班会总结

1、关于议题:

讨论“我最尊敬的英雄人物”

同学们就此议题进行讨论。

由各组代表发言,表述自己组的观点。

由班会主讲人作总结发言

2、班会过程

跟随班会主讲人的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1)观看从网上下载的影片,追忆中国一百年近代史的刀枪剑影,缅怀为中国崛起而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们。

2)阅读主讲人从网上下载的烈士们的感人故事

3)8分钟内个小组讨论最为尊敬的英雄人物

4)由各组代表发言

5)主讲人总结,并呼吁大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宣读“网上祭英烈“活动

3、班会内容总结

烈士们之所以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祖国之爱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生命虽然消逝了,可是,他们认自己的鲜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长江前浪推后浪,烈士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振兴中华地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青年一代的身上。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去建设。

二、4月3日我班有六个小组共二十四人前往烈士陵园扫墓

1、活动过程如下:

1)在班车上,朗读烈士的英雄故事,追忆历史

2)进入烈士陵园后,先进行自由参观

3)半个小时后,在各位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烈士墓前哀悼3分钟

4)在悲壮的乐曲声中,在烈士墓前进献白花,缅怀先烈

5)由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

2、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们前往烈士陵园,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中,有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新中国的英雄,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通过本次活动,加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让他们体会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辛与困难,并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切实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4月9日星期一下午班会中,选出10分最佳的“网上祭英烈“感言体会

1、活动情况如下:

1)阅读评比标准,由个小组长带领各小组评选

2)在组里传阅四个人的留言,选出一份或两份最好的

3)再在班中筛选,最后敲定十份最好的

2、活动总结

在评选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参与本次活动的留言感受,更加感受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辛与困难,进一步弘扬了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加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活动。

四、网上祭英烈活动情况总结

通过本次“网上祭英烈”的活动,对同学们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真正明白没有无数革命先辈的勇于献身,不畏牺牲,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使同学们真正明白要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爱国主义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严于律己、加强综合素质、认真学习造就的爱国的能力。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篇6:走进端午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内容参考)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唱歌:《56个民族是一家》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篇7: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主持稿

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下午好!育才双语小学六(2)班“走近清明 感受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姚宛瑜:

清明节即将来临,这让我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刘至遥:

别光顾着吟诗,你知道清明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吗?

姚宛瑜:

我知道,清明节是纪念家中逝去亲人的日子。

刘至遥:

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姚宛瑜:

嗯——这个还真不知道!

刘至遥:

幸亏我早有准备,请竖起耳朵仔细听! 路人A: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路人B:

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路人A: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路人B: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姚宛瑜:

寒食?是个什么节日?怎么能和清明搅在一起呢?

刘至遥:

别急呀,关于寒食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呢!

姚宛瑜:

什么故事?快说来听听——

刘至遥: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lí jī)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始终找不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为了活命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非常难过,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姚宛瑜:

噢——原来寒食是专门为了纪念介子推啊!真感人!

刘至遥:

是啊,那你知道古人在清明节时都做些什么吗?

姚宛瑜:

这个我知道,每逢寒食,人们从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每到清明,人们就和家人一起去逝去亲人的墓前培土、打扫、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树、献花圈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扫墓。还有的人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者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表示怀念。他们除了祭祖、扫墓外,还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踢蹴鞠、打马球呢!刘至遥:

你说得很对!那在清明时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什么呢?姚宛瑜:

清明那天,我可以和父母一起为逝去的长辈上坟。但一定要注意文明祭扫。如果要点燃纸钱等物,要等火完全燃尽之后,再离开,不要造成火灾隐患。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踏青,欣赏郊外美好的风景。我觉得健康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

刘至遥:

对,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抒发情感的机会,更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机会!只要我们健康幸福地活着,就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纪念。

姚宛瑜:

同学们,让我们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刘至遥:

在美好的时光中走近清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姚宛瑜:

育才双语小学六

(2)班“走近清明 感受传统”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合:

上一篇:四群教育典型亮点材料下一篇:护士党员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