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2024-05-07

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共8篇)

篇1: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广播稿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乙:感谢你们的如期守侯,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

甲:我是主持人()。

甲:你知道上周六是什么日子吗?

乙:当然知道,上周六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甲:是的,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京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2014年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乙:今年的12月13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甲: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

乙:77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古城。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甲:如今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的城市上空都会有警报声在回荡,它是在提醒我们牢记历史,毋忘国耻!

乙:今天的广播就让我们通过这些歌曲去缅怀历史吧!首先请听—— 《歌唱二小放牛郎》,这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乡亲,放牛郎王二小献出了年仅13岁的生命。

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放完!

甲: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的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拉到宿迁,有300多公里长;他们的血的总重量超过1200吨,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2500节火车车厢的悲惨和耻辱,在今天,一个和更多个的中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与思考

乙:是什么样的疯狂,才能让日本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梦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

甲:日本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带到上海。”

乙: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为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领该城后,只剩500人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为一工业中心,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

甲:同学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3亿多中国人在长达近15年的时间里蒙受深重灾难和刻骨耻辱,伤亡了近3500万军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而日军的伤亡仅为130万。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

乙: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记忆会渐渐遗忘。一个又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了。在今天有些国人心中,七十七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而又遥远,人性在兽性的践踏下苦苦的呻吟,也仿佛在和平的歌舞声中依稀起来。

甲: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面对外来侵略从不屈服。乙:下面请听——《红星闪闪》(放音乐《红星闪闪》放完!)

甲:曾经,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出来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乙: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还参拜着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甲: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平静而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生前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强盗,死后却被作为日本的英雄而受到供奉和首相年年参拜!

乙:不能忘记上一代所受到的屈辱以及屈辱下的坚强!我们真的真的应该牢记历史。

播放《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合: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甲: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篇二: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b:同学们,老师们,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

a:12月13日,75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古城。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b: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的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拉到杭州,有300多公里长;他们的血的总重量超过1200吨,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2500节火车车厢的悲惨和耻辱,在今天,一个和更多个的中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与思考?

a:是什么样的疯狂,才能让日本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梦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b:日本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带到上海。”

a: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为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领该城后,只剩500人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为一工业中心,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

b:同学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3亿多中国人在长达近15年的时间里蒙受深重灾难和刻骨耻辱,伤亡了近3500万军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而日军的伤亡仅为130万人。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a: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记忆会渐渐遗忘。一个又一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了。在今天有些国人心中,七十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而又遥远,人性在兽性的践踏下苦苦的呻吟,也仿佛在和平的歌舞声中依稀起来。

b:去年七月,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出来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a: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还参拜着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b: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a: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平静而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生前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强盗,死后却被作为日本的英雄而受到供奉和首相年年参拜!b:不能忘记上一代所受到的屈辱以及屈辱下的坚强!我们真的真的应该牢记历史。a、b: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b: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a:再见!篇三:201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红领巾广播稿 201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红领巾广播稿

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女:常周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准时见面了。我是五一中队的主持人()。

男:我是五一中队的主持人()。

女:同学们,老师们,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一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

男:77年前的12月13日,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女: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排到杭州,有300多公里长;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2500节火车车厢的悲惨和耻辱,在今天,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与思考?

男:是什么样的疯狂,才能让日本军队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

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恶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

女:日本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据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把他们带到上海。”

男: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被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领该城后,只剩下500人了。”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

女:同学们,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3亿多中国人在长达近15年的时间里蒙受着深重的灾难和刻骨的耻辱,伤亡了近3500万军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

男: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因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正式认错道歉。日本的政要们还参拜着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公然篡改历史;日本的右翼势力居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宪法》,谋求政治和军事的扩张!

男: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要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女: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平静而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生前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的强盗,死后却被作为日本的英雄而受到供奉!

男: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女: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谨以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主题曲寄托我们的哀思。

男: 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编辑:丁亚军

2014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红领巾广播稿(2)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a:南通中心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你见面了!

b:本期的节目由我们为大家主持,我是主持人***。a:我是主持人***。

b:我们这期红领巾广播为大家准备的栏目有《历史上的今天》和《你点我播》。a:同学们,老师们,12月13日,一个灿烂的好天气。阳光、欢笑、即将来到的新年都让我们无比快乐。

b:今天是色彩斑斓的美丽的一天。然而今天,却也是一个让时间都为之凝固的日子。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12月13日,75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古城。也就是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a:如今每年的12月13日,很多城市上空都会有警报声在回荡,它是在提醒我们牢记历史,毋忘国耻!

b:今天的广播就让我们通过歌曲去缅怀历史吧!首先请听——《歌唱二小放牛郎》,这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乡亲,放牛郎王二小献出了年仅13岁的生命。(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放完!)

a: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面对外来侵略从不屈服。下面请听——《保卫黄河》(放音乐《保卫黄河》放完!)

b:30万人!这数字让人几乎无法相信。3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据估算,假若南京大屠中遇难的中国人的手拉着手,队伍可以从南京拉到杭州,有300多公里长;他们的血的总重量超过1200吨,尸体可装满2500节以上的火车车厢。

篇2: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广播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我们今天的广播有点沉重,因为这是一段令全中国人民都会感到伤痛的难过的历史——南京大屠杀。

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目的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12月13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30多万中华同胞丧命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顿时,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这,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79周年了。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痛定思 龙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景致极美,需攀顶峰

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不灭的灵魂。

篇3: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一、主要设计构思: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震撼人类心灵,在国际上有深刻政治意义和历史教训的悲怆事件。

纪念馆设计应把握住这一历史主题——承载悲愤、祈求和平,并要处理好与城市及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与旧馆相协调,从而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营造从战争—屠杀—抗争—和平的精神场所。

1、突出遗址主题

扩建后的纪念馆整体是一个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立的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类型的纪念建筑中,其遗址部分应该是重点突出的主题和参观序列的高潮所在。在这个项目中,原有纪念馆院落中发掘出的“万人坑”遗址应该成为参观序列的高潮和重点。

2、尊重原有纪念馆建筑

首先在建筑尺度上,由于原有建筑属于小尺度的建筑体量,新建部分特地采用了“体量消隐,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大体量的建筑空间埋于地下,与原有建筑取得协调。其次在流线设计上将原有建筑与新建部分整体串联起来,使原有建筑成为参观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在空间序列上,设计中用一条中轴线将新老建筑中的若干主要体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秩序的统一。另外还注意了建筑空间意境同原有建筑空间意境有机衔接,和而不同,形成统一中有变化的整体空间意境。

3、场所精神的营造

我们认为,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在本项目所处的这块基地之中,惨绝人寰的杀戮、无辜遇难者的悲愤、深埋于地下的累累白骨构成了场所精神最突出的内容。“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设计之中,我们采用围墙、砂石、枯树、水影、烛光等特有的建筑元素和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色彩控制,努力寻找适宜的形式来对这一特殊的场所精神加以恰如其分地表达。

4、积极应对周边环境。

在现场考察时,我们就意识到现场基地周边的高楼大厦、广告牌、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等都将会对扩建工程的内部空间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在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这些影响,一方面积极同城市规划部门配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介入到周边的城市环境改造工作之中。

二、总体布局

该馆总体构思将基地划分为东侧纪念馆新馆及纪念广场、中部原有纪念馆扩建部分和西侧纪念公园三大部分,分别与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对应组合。“断刀”,“灾难之庭”、“和平公园”三个主题的场所空间塑造一气呵成。纪念广场与新建纪念馆形成了总体空间序列的“序曲”与“铺垫”,重组的纪念馆遗址现场与冥思厅是所有章节之中的“高潮”。作为尾声,“和平公园”完成了整个建筑空间序列的布局。

纪念馆新馆用地地形狭长,状如长刀。在设计中以“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掩埋在大地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寓正义战胜邪恶,象征着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战胜侵略者。灾难之庭是在原有纪念馆基础上翻新扩建而成,院中的砾石与枯树象征死亡,而触目惊心的万人坑遗址更唤醒人们对曾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悲惨历史的记忆。和平公园以大型水池和绿化环境塑造宁静美好的和平生活氛围,并以“和平女神”纪念碑做为尾声,表达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祈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三、纪念馆新馆

新建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6 723m2,建筑总高度18m。为避免新建部分对原有纪念馆产生压迫感,设计上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新建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屋顶为倾斜的纪念广场。新馆共有三层,设计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功能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场。地下一层以及首层平面主要是展览陈列厅。内部空间运用倾斜的墙体、缓坡的地面、穿插的桥及空间节点设计,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非常态空间,表达出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场所精神。纪念馆新馆的整个建筑体量是一个斜插入地面的三角形体块,造型简洁、有力,其端部倾斜向下,犹如“折断的军刀”。新馆的立面处理简洁大气,南立面长度达到180m以上,立面最高点18m,东端配以“家破人亡”主题雕塑,以大尺度和特殊的形式给人带来震撼的心理感觉。外墙采用干挂石材,通过对于石材纹理和单元尺寸的变化来形成富有沧桑感的立面质感,表现纪念馆深沉凝重的独特气质。

四、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位于新馆与原有纪念馆之间,是人流进入整个纪念馆区所经历的的第一个空间。设计上沿续了原有纪念馆“灾难之庭”的空间意境,以无生命特质的砂石铺装广场,并将这一意境一直沿续到以粗石铺装的新建纪念馆屋顶之上,令人感受到“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纪念广场上保留了原有的十字架等纪念性构筑物,并增设了大型雕塑“冤魂的呐喊”点出主题。为防止周边地区车水马龙的市井气息影响到纪念馆的空间环境,营造特定的场所精神,在纪念广场附近设计了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体,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形成凝思空间。同时借以表达“围城”、“屠城”这一主题,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可逃避的绝望心情。

五、万人坑、祭祀庭院、冥思厅

万人坑位于园区的中部,是整个院区的核心空间之一。重新设计的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外观简洁,室内空间丰富,充分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关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空间。沙石地面、锈蚀钢桥与昏暗的灯光相结合,表达了遇难现场的历史感。

在“万人坑”纪念馆与冥思厅之间设置“祭奠庭院”,重新组织营造告慰亡灵的祭祀空间与场所。院两侧的碑林和坚硬的石子铺地形成肃穆的氛围,庭院之中设置长明的火炬台,表达人们对战争冤魂的哀思。

冥思厅作为对大屠杀史实参观过程的结尾,使沉痛的情感得以升华。冥思厅的室内空间有意设计得非常黑暗,参观者在行进过程中将手中的浮动蜡烛装置点燃,放在室内的水池之中。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磨光花岗岩墙面让漂浮于水面上的烛光互相影射,无限延伸。冥思厅尽端的石墙之上,题写着纪念的诗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的哀思之情。

六、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位于整个园区西部,整个空间氛围以表达和平的美好为主题。设计中在基地南边与城市人行道交接处以填土方式堆起一个草坡,草坡自东向西缓缓下降,在接近公园纪念雕塑水池边与地面相平。在绿色草坡上有规律地布置条石,人们可以沿着缓坡轻松走上草坡顶部,实现和平公园的活动、休闲等功能。和平公园中部是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塑像。塑像的倒影掩映在池水中,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馆藏交流区

馆藏交流区位于和平公园的西北侧,总建筑面积为6 641m2。长200m高8m的巨型纪念墙将馆藏交流区建筑物与和平公园隔开,减少建筑物对和平公园的影响。建筑采用了单元式的设计手法,功能用房和辅助服务空间交替出现,形成韵律,建筑的造型强调整体感和雕塑感,采用大虚大实的对比,暗合城墙的韵味,与整个馆区的其他建筑风格近似,气质内敛。

篇4: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日本还在广岛和长崎搞了一个日本原爆(原子弹爆炸)纪念馆,长年宣传日本国民也是战争受害者,全然忘记了原子弹的投掷是因为当时日本法西斯顽抗到底。

我国的国家公祭日,是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掩盖与揭露的交锋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了南京,随即对南京手无寸铁的民众以及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加上抢劫、强奸和纵火,持续了6周,累积30万国人罹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从日军亮出屠刀的那一刻,掩盖屠杀的阴谋就开始了。日军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切断,禁止一切人员出入南京,以堵截所有消息。而攻占南京第二天,日本各大媒体就开始连篇累牍刊登日本随军记者采访到的“南京地区日中亲善”,包括中国妇女“欢迎”日军的照片。

实际上,这些照片大部分经过加工,比如用刺刀逼迫中国妇女“表演欢迎”,后期加工时将刺刀部分剪裁掉,就成了一张“日中亲善照”。值得一提的是,日军随军记者,或出于嗜血的癫狂,或出于仅存的良知,也拍摄了当时南京的一些屠杀照片。而这些鲜血满地的照片,则被日军审查机关全部扣押,编入“不许可发表”序列,禁止这些罪证见诸天日。

但是疯狂的掩盖,迎来的只能是奋力的揭露。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5位外国记者德丁、斯蒂尔等,耳闻目睹了日军大量的屠杀,在他们千方百计逃离南京后,他们关于日军“有计划的恐怖屠杀南京人民”的报道,已经登上了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以及《芝加哥每日新闻》等世界各大媒体。而当时国内的《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也发布了大量揭露日军在南京野蛮暴行的报道。1938年1月至5月,中共《新华日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揭露新闻就有10余篇。这些报道,加上当时在南京的各国外国侨民的血泪日记(如郭歧的《陷都血泪录》、李克痕的《沦京五月记》以及近年出版的《拉贝日记》等)成了南京大屠杀第一批血证。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中国政府与民众都开始了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调查,其中南京各团体成立的“南京调查敌人罪行委员会”,累积搜集到日军29支部队在南京犯下的包括屠杀、伤害、奸淫等295882次罪行。与此同时,1946年随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立,盟国检察官们开始将包括松井石根在内的一批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日本战犯列入被告名单。1946年6月,包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尚德义、伍长福等,以及南京大屠杀目击者贝德思(美国教授)、费奇(美国传教士)等在内的一批证人飞往东京,直接参加东京审判。

当庭,松井石根狡辩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南京只是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而且自己对此毫不知情。而法庭立即出具了1937年12月底松井石根约请美国记者阿本德出面,帮日军平息“南京大屠杀谣言”的笔录证据,将其驳斥得哑口无言。

正义可能迟到,但是绝不缺席。日军攻占南京后,两个刽子手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他们在南京期间比赛谁先杀满100人,1937年12月13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原本是炫耀日军多么“勇武”。结果1946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们无意中看到了这张旧报纸,两个杀人魔王在8年后被紧急逮捕并遣送中国,接受正义的制裁。

狡辩与铁证的持续战斗

关于南京大屠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最后的判决书中给与了充分的认定,并且将屠杀的罪行责任归咎于日军。但是,由于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清算不彻底,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对这些战犯进行“招魂”。松井石根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决之后,日本一家火葬场的负责人飞天美善,竟然潜入火葬场将7人骨灰偷走,在爱知县建立了一座所谓的“殉国7士墓”。关于南京大屠杀,他们冥顽不灵,坚持说是南京大屠杀是谣言,或者是编造,包括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等人都出版论文来否认南京大屠杀。1982年,在右翼势力的推动下,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时,把南京大屠杀一节中“中国牺牲者人数”“国际舆论的谴责”等相关段落删除,引发中国方面强烈批评。近年来,日本右翼更加肆无忌惮,2012年,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宣称“没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的亲信、日本放松协会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公然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

日本右翼的疯狂狡辩也遭到日本国内的严厉反驳,1984年,以洞富雄教授为首的一些学者成立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先后出版了《南京事件》《南京大屠杀资料集》等书,对右翼分子的言行予以驳斥。一些有良知的、没有丧失理智的日本政治家如鸠山由纪夫等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并为日军暴行道歉。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们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从建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到组织编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为维护历史真实与日本右翼针锋相对。

(责编:石磐)

篇5: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文/陈而东

2005年12月13日,星期二

尖锐的警报骤然响起,此时的你在做什么?在工作还是在家中,在上学还是在路上?

一个让人想起就要落泪的日子;

是这个城市最深的痛,是市民心中难平的疤痕;

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落后之辱。

警报响起,我们不忘死难同胞的屈辱,但请不要停下行进的脚步;

最深的痛埋在心底,最努力的现在把握最美好的未来。引自《新浪网》

下面是我一个学生的文章,贴在这儿,是希望我们大家也都能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因为正如鲁迅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忘却的救主”已经降临。

纪 念

60年,足以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嗟叹伤感的古稀老人;

60年,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却如沧海一粟。

“68年了,让过去的都遗忘了吧!”中国人说道。

“才60年,仿佛就如昨日之耻,永刻心头!”日本人高喊。

中国,一个以怀拥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自居的大国,却无法将68年前的国耻刻在历史长卷之中。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太过辉煌绚烂,以至于一个小小的南京屠杀事件变得微不足道,不足以铭记于历史了吗?难道是因为九洲沃土滋养了太多优秀的炎黄子孙,以至于36万人的死可以一笔勾销了吗?难道是因为中华民族太过包容与内敛,以至于日本人的铁骑践踏可以被理解为一时冲动了吗?

日本,一个具有狭隘的岛国意识的小国,却将一段60年前的耻辱铭刻在耻辱柱之上,时时用以警醒后人。有人说,大和民族的狭隘思想与极端的复仇心理导致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的畸形。但果真如此吗?不可否认,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令人唾弃、遭人鄙视,但广岛纪念大会却是日本人心中一面真实的镜子。每当他们心中迷茫、不知方向时,照一照它,心中便会明畅许多,顿时明白了本民族的奋斗目标。

说到底,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纪念?我们又要纪念什么?纪念活动的意义绝不仅在于组织民众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一项仪式,以此达到所谓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精神的重塑。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气节与骨气,蕴含其中的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发展的动力。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重新屹立于民族之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以史为镜,铭记民族之耻,我们才能汲取无穷的动力。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纪念活动,而是文化积淀的迸发;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历史的长嗟短吁,而是改写历史的信念;我们需要的更不是向日本的学习,而是屹立于巅峰、向下俯瞰的豁达!

60年前,日本没有遗忘历史,而是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篇6:纪念南京大屠杀诗歌

《带血的屠刀》

(许方勇)

硝烟散尽,十字架静静伫立,把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沉沉背负。

三根立柱中,横倒的人字,在抽象的五环下,无言地诉说着一场灭绝人性的浩劫……

铁证如山!

图片、胶片,橇开封存的岁月,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在炮火中一览无余。

屠刀挥舞,恶魔淫笑,令人发指的暴行,裹着血雨腥风扑面涌来,殷红的江河仿佛就在眼前……

累累白骨,定格了刀枪下的无助和抗争,让所有的讲解变得分外苍白!

悲愤倾盆而泻,心灵再度震颤,历史的警钟

在这里一遍遍叩响。

倒下去的人们呵,在鲜花翠柏中安息吧!

当和平鸽掠着蓝天轻盈飞翔的时候,当高楼大厦簇拥着时尚展示繁华的时候,当万家灯火在流淌的爱意中睡去的时候,作为军人,我们会睁大警惕的眼睛 ……

《南京,我们没有忘记》

一根带着锯齿的长鞭

一鞭就划伤了亿万中国同胞七十三年

面对纪念馆里的冤魂

我如何写,我该先从哪里着手入笔?

从南京内外所有填满尸体的沟渠?

还是从长江一夜间荡满的鲜血?

从上千人上万人被机枪扫射与活埋吗?

还是从一个月内全城两万起奸?

从日寇刺刀上还连着母亲肚子里脐带的婴儿?

还是从疯狂屠夫的杀人比赛开始?

时隔七十三年

我们重新翻开这本史册

那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滔天血债

是三十万具白骨的磷光催着我们

激荡着长江的涛声

由远而近

排山倒海般地碾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我的祖国!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这个让中国人痛得揪魂的日子

在隆隆的坦克声中

屠刀和兽x

把南京铺天盖地变成一座

鬼神共泣的人间地狱

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

在地狱里用支离的碎骨

擂响血的控诉

中国人的尸体!

瞬间,用一座山的姿态横亘南京

泪在流,血在沸腾

一群死不瞑目的冤魂

一起天怒:

不,决不能再沉默

在被鲜血染红的长江的咆哮中

觉醒的苦难人

正以万钧雷霆的雄风

站起来了,站起来了,那共同的呼声

挟带着被践踏之后的一股熊熊烈火

在镰刀斧头带领下的中国军民

冲进了隆隆的炮声中——

树立起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自信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七十三年啊,我们忘记了吗?

当年长江那血红的怒吼声,我们没有忘记

当年日寇杀人后的狞笑声,我们没有忘记

不论是七十三年后的今天

还是再过七十三年后的明天

由一盘散沙聚集起来的中国人

再也不是路边芥草

任由侵略者践踏一寸国土

但是,在庆幸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过去的同时

东海日渐的波涛在提醒着我们

军国主义的幽灵

正用阴冷的目光在说:

篇7:纪念南京大屠杀诗词

《七律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感言 (今韵)》

龙鸣虎啸恨无休,地泣天哭泪涌流。

民众无辜遭屠戮,倭贼残暴骂千秋。

雨华台染同胞血,燕子矶遗冤鬼头。

教训极深长记取,富国强军习韜谋。

《带血的屠刀》

硝烟散尽,

十字架静静伫立,

把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沉沉背负。

三根立柱中,

横倒的人字,

在抽象的五环下,

无言地诉说着一场灭绝人性的浩劫……

铁证如山!

图片 、胶片,

橇开封存的岁月,

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在炮火中一览无余。

屠刀挥舞,恶魔淫笑,

令人发指的暴行,

裹着血雨腥风扑面涌来,

殷红的江河仿佛就在眼前……

累累白骨,

定格了刀枪下的无助和抗争,

让所有的讲解变得分外苍白!

悲愤倾盆而泻,

心灵再度震颤,

历史的警钟

在这里一遍遍叩响。

倒下去的人们呵,

在鲜花翠柏中安息吧!

当和平鸽掠着蓝天轻盈飞翔的时候,

当高楼大厦簇拥着时尚展示繁华的时候,

当万家灯火在流淌的爱意中睡去的时候,

作为军人,

我们会睁大警惕的眼睛 ……

篇8:纪念南京大屠杀广播稿

关键词:南京,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中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而旅游纪念品又是旅游业十分重要的经济来源,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的百分之五十的收入都来自于旅游纪念品, 所以旅游纪念品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但是南京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成为旅游产业的痛点所在。

一、南京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现状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1]千百年来, 秦淮河一直哺育这这座古城。身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遍布着各种文化古迹, 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 明清时代的繁华依然能够呈现在游客的眼前;中山陵依山而建, 结构严整, 依然能够成为游客的首选之地;此外还有石象路、灵谷寺、明代朱元璋的陵墓 (明孝陵) 、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 引人遐思无限。南京的一些旅游纪念品也都是声名远扬, 例如著名特产南京木雕色泽沉稳、形神具备、别具一格;南京金箔, 技术先进、工艺精湛、堪称中华一绝;南京雨花石, 形态奇特、手感柔和, 色彩斑斓, 并其天然玛瑙石的身份, 成为南京的又一大特产。虽然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底蕴, 但是南京的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层面, 新兴的旅游纪念品难以推出。

目前, 在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上, 仍旧以云锦、雨花石和盐水鸭等纪念品为主打, 新品的推出比较乏力。外地的旅游者在南京旅游时很难找到当地的纪念品, 并且旧的旅游纪念品在创新、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突破。此外, 各个旅游景点的特色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中的相关问题也日渐凸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造型雷同、缺乏创意

旅游纪念品雷同, 同质化现象严重, 许多旅游纪念品不能够体现景点的地域文化。产品的造型缺乏创意, 千篇一律, 甚至不同景点处也是相同的纪念品, 具有金陵特色纪念品的少之又少。最不容乐观的是, 在旅游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文物, 书画, 玉器等低劣的纪念品, 这样的商品不仅使旅游者失去购买的兴趣, 同时也制约了整个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

2. 粗制滥造、质量低劣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是游客从旅游地带回来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2]因此, 旅游纪念品必须具备高良的品质。可如今在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 真正具有高品质的旅游纪念品并不多, 大部分旅游纪念品都有粗制滥造、品质低劣的现象。更严重的是, 有的营业商以次冲好, 以假乱真, 这不仅使游客对购物缺乏安全感, 而且又对景区形象造成恶性影响。

3. 缺乏规模、经营无序

目前, 南京还没有形成一定经营规模的旅游纪念品研发与制作企业, 销售基本上是属于个体经营, 缺乏整体的管理, 品牌意识比较薄弱。而且, 旅游纪念品销售又多以景区的小摊位、市区小门面为主, 缺乏一定规模的购物市场、旅游购物商店、特色旅游商品街区和旅游文化商品专柜等, 购物环境、销售服务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而且, 相关部门对旅游纪念品的经营更是缺乏有效地管理, 致使一些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宰客、欺客现象严重, 消费者投诉无门, 纠纷不断。

4.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纪念品设计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 南京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资源。比如文化标志类资源就有棋院、夫子庙、青楼、贡楼等;古迹类资源有朝天宫、中华门、玄武湖、中山陵、明城墙等;风景名胜类资源有将军山、珍珠泉、栖霞山、紫禁山、汤山等。但通过调研来看, 目前旅游者来到南京游玩后, 除了买一些特色商品如雨花石、云锦、桂花鸭等, 很难再找到其他能够体现南京特色的产品, 及具有高度纪念意义和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3]因此, 在旅游纪念品上如何将金陵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 如何利用、开发好南京宝贵的历史、自然、文化旅游财富, 是目前南京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南京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需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南京更需要积极开发与整合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南京景区的文化特性, 发掘地方特色, 增强南京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意义。

1. 改变设计形式, 产品系列化

古都南京有着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现代文化, 这些都为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 很少有系列化的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师们可以就某一内容或者载体, 衍生出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文化产品, 同时可以从产品的材质、造型、颜色出发, 开发出一系列的旅游特色产品, 来迎合旅游者的审美价值观。

2. 加大产品的宣传, 扩大产品的知名度

产品的知名度, 一直是旅游纪念品销售的一条重要的流通渠道。品质优良、做工精细, 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往往是游客的首选对象, 大力宣传旅游文化产品, 不仅能够让旅游者认识南京的旅游产品, 了解南京的旅游产品, 而且能够扩大南京旅游产品的销售面与力度。

3. 改善旅游者的购物环境

目前, 南京旅游景点大多存在着地摊式的销售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 只会给游客留下商品档次较低的印象。因此,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纪念品购物环境。其次, 我们需改善销售者的销售服务。[4]在销售时, 许多销售者对那些不愿购买的旅游者爱理不理或是强拉硬拽, 而对那些想要购买的旅游者, 又过度热情或是抬高价格, 这样不仅会挫伤消费者的积极性, 还会使旅游者对景区产生一些消极印象。

4. 加强对销售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纪念品的质量, 协调市场旅游纪念品的价格和销售风气, 防止一些不法销售者出售低档劣质产品, 从而降低游客对此类旅游产品的认知度, 损害当地的旅游城市的文化形象。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往往能创造出使游客感觉到安全, 高水平, 高质量的感觉。所以政府机构应当加大管理的力度, 对那些不法商人和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处以重罚, 以此确保南京旅游市场良好的运行发展。

近年来, 南京旅游商品机构为提高南京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比赛来吸引各地的设计力量来参与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其中不缺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如“2012南京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金陵造物”系列》深得评委们的称赞, 其中“玄武壶”的茶具系列设计, 分别以“堤桥”为提手, 使桥在水面投下倒影的意境跃然于壶上。而“玄武壶”谐音“玄武湖”, 这又为南京的景点宣传做了间接贡献。大赛的另一件获奖作品《总统府门楼U盘匙扣系列》, 该作品设计精巧, 做工精细, 深得专家和市民的喜爱。其中历史景点与生活用品的结合, 又为南京旅游纪念品表现形式的拓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结语

综观国外, 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不以自己旅游纪念品的质量、文化创意、市场管理, 以及文化特色等作为吸引游客的最有力招牌。如法国设计师, 他们会在纪念品上强调景点文化, 将地方文化特色作为旅游纪念品发展的永恒主题, 并对纪念品的设计、创新和制作等进行综合考虑, 使之成为他们赢得消费者市场的关键所在。因此, 面对南京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 一方面我们必须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的设计经验, 努力挖掘本地文化特色, 在保证产品质量, 价值和工艺的基础上, 巧妙地映射出南京旅游景点的文化艺术内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使设计师、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共同应对目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 并将发现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特色, 作为未来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峻峰, 石高俊.论南京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和创新策略[J].江苏商论, 2003 (1)

[2]于炜, 潘登, 季禾, 倪瑜.浅析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第29卷第1期.2013年2月.

[3]李峻峰.石高俊.论南京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和创新策略《江苏商论》2003年01期.

上一篇:语法专项系列之二名 词下一篇:老年公寓实习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