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2024-04-26

教研组小课题研究(精选6篇)

篇1: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教研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1-02-16 11:18 来源:未知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课题:八年级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法方训练及探究

实施时间:历时一年3个月,一个年级八个班,根据班级不同特点由课题研究小组特定实施计划,并由英语组备课小组具体实施。参加人员及组织机构:

八年级:郑国华(组长)吕颖刘秀峰刘欣

从二00九年四月,八年级八个班同时进行,由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备课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每两周辅导一次,同时备课小组必须作好备课准备,并让学生作好笔记,收集材料,根据课任老师的援课内容由浅入深,根据自己年级的特点,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并由课任教师认真作好辅导全过程的记录。要求从口语入手,由词连句,由句组段,整理成合乎情理的文章,也可以由看图会话,分析材料,条件作文和非条件作文以及各种应用文为主,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逐步渗透写用能力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口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不同潜质,不同历史背景的学生都有所发展,都有所收获。也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奠定基础。

实施课程研究的背景: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推素质教育,真正本着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入手,且在课堂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等形式,渗透作文教学,由简单入手,由浅入深,面向全体,切实改变学生会写而不会说,会说而不会写,用汉语进行思维的局面。使哑吧英语彻底远离我校学生,本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老师的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以及学生的口语学习和写作学习进行追踪研究。

从在这种背景下,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始终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兴趣入手,关爱学生,了解学性,理解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研究教材,讨究课改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逐步通过研究推动英语学科,新的教学意识和思路,为进一步推动课改,着力改变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差这一局面,真正把校本教研推向深入和向科研型发展而努力。

实施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把书面表达在口语中渗透的方法,让同学们潜移默化的训练了写作及复习了旧知识并为口语测试、中考作文以及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2、通过研究,促使了同课头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完善了课堂教学步骤,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在学生中能够以点带面,以优带差,全面发展,为稳步提高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而逐步深化发展。实施课题研究的形式:

1、主阵地是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逐步渗透口语和写作训练,为有效提高学以致用,和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2每个班级每周集中一次的专项训练,和辅导,且教师认真备好教案,学生要求每人有一个书面表达专项练习本,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各种类型的练习和积累。

3、每周小组的成员要及时讨论研究进程过程的得与失,并在教案后写出反思。

4、周四课题组集体计论研究过程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5、每位教师可以利用每天上课2-3分钟让学生Freetack加强口语训练,巩固课文知识,为写作打基础。

6、教师尽力示范、引导,再过渡到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以优带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7、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书面表达本,把每一周课堂上的会话全记载下来,在周末整理成章。

8、在教室里英语解处张贴每周专题范文,让所有学生借鉴,取长补短,稳步提高写作能力。

9、学期末备课组研究组写出文字性的书面总结。

10、针对本学期的研究过程,写出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并针对以上的工作来计划下学期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课题研究过程的中训练类型:

1、给词组句

2、语句排序

3、看图讲故事并根据内容连接成完整的话语

4、给条件作文

5、分析材料,探讨话题

6、应用文训练(信件、便条、请假条、各种规则、电子邮件、医药说明、各种须知,征求意见等)

篇2: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政史地组

小课题:如何提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部分学生的现状:开小差,上课就睡觉、下课就精神,听不进去;还有刚上课时如何组织教学(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课堂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如何达到教学目标,还有课堂纪律的维持,突发状况的处理等;学生参差不齐,分层教学是否对学生更公平,如何高效分层,且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上课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教什么,怎么教。

产生问题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

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组内共同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等影视资料,直观的教学工具等组织教学。

2、巧设巧引激发兴趣。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课内活动激发兴趣。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4、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观察实物,听别人讲解,兴趣就更浓了。

改进措施:(教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反思:

篇3: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关键词:小课题,大文章,分层培训,学科教研

【引子】

浙江教育出版社责任编辑舒晴老师来电:“谢老师, 你好!我是出版社的舒晴老师。上次你执教的《难忘的校园生活》一课让我印象很深。你的课设计得很实在, 教态自然, 语言优美。不知你能否上来拍一节课堂实录, 成为我们品德教学的示范课。”……莫大的惊喜让我——一位农村教师对“分层培训”的好处坚信不疑, 并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可谓是“蓦然回首, 那成长秘方, 就在分层培训处”。所谓分层培训, 是指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 根据教师个人的学历水平、工作年限、教育理论素养、职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等的差异, 将教师分成多个层次, 再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训组织方式。

【场景一:课前研讨十分热烈】

3月17日, 品德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组长发送的短信:请核心组成员认真研读《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二单元《难忘的校园生活》一课, 科学地分析教材, 准确地把握目标, 于3月25日下午在“教学沙龙”中进行交流。请积极准备!

活动那日, 大伙儿早早聚在会议室, 迎接这场大讨论, 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全副武装”, “严阵以待”。

☆交流摘录:

李 (校品德组组长) :这一课运用了大量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照片, 巧妙利用好这些素材, 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令人难忘。

任 (年长教师) :请大家记住:本课的关键词是——感谢母校。

邬 (青年教师) :课文中的五个块面, 我感觉编者的设计是从个人到班级, 到学校, 还是有递进层的。

江 (市教坛新秀) :“成长记录”出示的是牧扬同学的在校园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我们发现这些第一次也是同学们最难忘的, 最想回忆的;“展示台”又让同学们回忆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这两个块面可以进行整合。

谢 (市骨干教师) :课文照片中展示的都是快乐的、美好的、有趣的画面:领奖、参加各类比赛、社会实践活动、上电脑课等。学生只记得受表扬、受奖励的, 却忘了反面的, 如:做错事挨批、失误导致失败等, 而这些事情往往是孩子们印象最深, 也是对他们成长影响较大的难忘之事。所以我认为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裁剪素材, 扩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外资料。

……

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过后, 一片广阔的天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从一开始不知怎么处理教材到后来的巧妙设计;从一开始的“模糊”上课到后来的熟练驾驭课堂;从一开始的担心学生到后来的充分信任学生;这一切的转变源于我们品德组的分层分析这个模式。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我们意识到要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首先要做到“教前研”。在每堂课前, 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以及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设计的精致, 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沙龙中, 我们让适应性教师与老教师、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一起探讨、一起对话、一起反思, 共同分享成果。这种分层式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把握新教材新教法,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少一些迷茫, 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认识、感悟和深化, 促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场景二: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同课同构异教, 这对我们品德组的老师来说, 是一个新鲜的尝试。两位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有着明显差距的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 将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引发怎样的思考?对此大家充满期待。为了扩大“教师分层培训”的参与面, 真正将教研活动的作用辐射到一线教学中, 我们将兼任品德学科的其他教师也邀请了过来。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束后, 参与活动的老师大呼过瘾。

☆教学环节之——难忘的一次

校园生活中, 难忘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晶莹而美丽, 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故事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根据教学设计, 两位老师都要带领同学们去深入体会校园生活中的难忘故事。

邬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张漂亮的心形“难忘卡”, 人手一份。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校园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谈谈当时的感受, 然后详细记录在卡片上。小组讨论很热烈, 从同学们兴奋的表情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正在回忆中经历难忘与快乐。当学生填写完卡片后, 邬老师组织了集体交流。部分同学的卡片通过实物投影进行了展示, 并由该名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述。起初, 学生们认真旁听, 在3个学生介绍完之后, 逐渐有学生开起了小差, 搞起了个人活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渐消失。

谢老师的教学使听课老师不仅认识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为骨干教师, 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力和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同样的四人小组交流, 同样的上台展示汇报……第二个学生上台汇报的是难忘的入队仪式。让我们没想到的是, 谢老师竟然就在课堂里又隆重举行了一次入队仪式:在鲜红的队旗下, 全体队员在中队长的带领下, 重温了入队誓词, 再次聆听了激动人心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随后, 谢老师进行的随机采访, 让同学们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 仿佛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的一刻就在昨天。

课后, 邬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对这个环节的教学啧啧称赞。谢老师说, 这样安排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要避免课堂的平铺直叙, 不能上成“校园生活口头报告会”。我们是要引领孩子重温、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难忘, 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合适的载体让学生进行深刻深入的体会。二就是所谓“合适的载体”。选择入队仪式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因为入队仪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 而且对他们来说是具有不一般意义的一件事。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 老师们感触深刻。她们表示, 这样“身临其境”的学习, 收获非常大。同课同构却不同教, 这其中折射出的内容非常值得品味, 通过真实的对比, 我们的“重点意识”不断增强。

【“分层”的启示】

“分层培训”是我校正在尝试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方式。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小学科, 在一线教学中面对很多的尴尬。教师资源的不足、不专, 培训时间的缺乏, 培训方式的单一低效,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品德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关键在于教师资源。如何通过少而精的教研活动, 高效率地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并积极提升师资的素质, 是我校品德学科组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问题。随着“教师分层培训”研究课题的实施, 我们大胆地将这种新的培训方式融入品德学科教研活动之中, 利用现有骨干教师的力量, 最大程度、最快速度地提高年轻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学能力。实践证明, 这种新方法给我们三种启示:弹性、引领、捷径。

1.定性兼附弹性。新课程实施以来, 学习《新课标》一直是全体老师的重要任务。每次教研活动, 老师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在“分层培训”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分别对核心组、基础组的老师都提出明确的“定性”要求。但又不拘泥于此, 鼓励核心组教师积极开展学科理论实践的研究, 不断实践创新教学;鼓励基础组教师学习模仿核心组教师的做法, 扎实开展常规课教学。这种“定性兼赋弹性”的目标设定, 使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有了各自进步的方向, 既合理又人性化。

2.积淀兼附引领。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年轻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 间接接收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 在接收新理念的量上, 新老教师是相同的。但学习之后的实践效果不尽相同, 与“经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使骨干教师自身成为一个“仓库”, 里边存储了许多与学生有关、与教学有关的事实素材, 对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帮助作用。而这“经验”, 并不是靠理论学习能够获得的, 必须来自实践和时间的积淀。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可以大大帮助年轻老师加快经验的累积, 加快成长的进程。

年轻老师参加教研活动, 特别是要执教研讨课的时候, 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评课者或是言语委婉, 或是所提意见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导, 有较大的随意性, 缺少实践性。年轻老师在评课者的评说中, 或许能感受到一时的意会, 但常常在回归课堂后仍然不知所措。骨干教师现身说法就不同了。同样的教学环节, 不同的教学调控, 不同的教学应答, 不同的教学效果, 年轻教师可以看得十分真切, 再加上理论上的点评指导, 年轻教师们觉得这样的收获更加“有形有神”, 骨干教师的引领实实在在。

3.持久兼附捷径。由于给不同层次的老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了合理的目标, 老师的自主提升意识增强。青年教师在“分层培训”中受益匪浅。与骨干教师“同课同构异教”, 成了青年教师争抢的“香饽饽”。他们在这种培训方式中能更加直接、更加全面地发现不足, 进行学习改正, 获得很好的效果。而为了提高自身的培训效果, 青年教师十分重视“训外之功”, 自主学习、自主提高意识被充分激发, 更加注重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 常与骨干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篇4: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关键词 创新教研 小课题研究 5W2H

中小学教师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随着教师教研引发的广泛关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但教研方式和评价方式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引导教师教研突破瓶颈、引向纵深,成为研究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聚焦阐述创新教研的价值和推进策略。

一、教师教研存在的问题及超越

1.问题:教师教研的系统性缺失

当下对于教师教研的研究一片繁荣,“校本教研”、“联片研修”和“工作坊”等多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教研方式层出不穷,众多形式的教研互为补充,力求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方式的不断探索创新才使教师教研不至沦为教育改革中的“时尚新装”,而是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拓宽教研渠道的同时,我们更要寻求教师教研的深化之路,这要求我们对惯常的思路进行反思。

本质上来说,教师教研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规律、技术、策略及教学全过程的调查、观察、实验、系统思辨、比较分析,以及其他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所有内容”[1]。这意味着,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宏观课题,也要有从小处着眼的微型课题;既要涉及教学全过程,也要注重课题的纵向延伸。现实教研活动常将教研互动定得过于宏观,忽视了教师教研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2.超越:创新教研方式的兴起

创新教研是超越当前教师教研系统性的缺失,聚焦实际教学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创生。“创新教研”并非科学术语,而是对当前教研工作的要求和期待。它不仅以正式的教研活动形式存在,还可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然而总体说来,创新教研在我国并未能得到全面推广,但一些地方已经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进行教研的创新。如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发现,占全班总数三分之一左右的“中等作文”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从而确立了为“中等作文”寻找讲评策略的小课题研究。该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学生、行动研究和经验筛选的方法,并与语文组其他老师合作分析了中等作文的共性与不足,分享了讲评“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并制定了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来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2]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上述例子不难概括出创新教研相较于普通教研方式的典型特征:内容更务实、气氛更活跃、参与更广泛、学研更深入。

二、创新教研的主要价值

1.破除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倦怠情绪,提升其教育研究能力

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存在倦怠情绪,原因如下:第一,教研活动选题与方案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无暇参与其中;第二,教研活动充斥着自上而下外推式的行政色彩,“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三,“弥补缺陷”式的教研方式忽视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仅能起到“输血”作用,却未发挥“造血”功能;第四,对于具体学科来讲,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单一讲授为主,缺乏形式推新;经验介绍为主,缺乏系统设计;主题组织泛化,缺乏行为跟进”等问题,难以适应教师分层、持续的专业发展要求。

究其根本,教师的倦怠情绪来自于当前教研活动“宏大”、“外推”、“割裂”的取向。相比之下,创新教研视角微观,它始于教学问题的发现,终于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只须面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创新教研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既不显庞杂,亦可应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凸显其有效性。可以说,创新教研能够消解学科教师无暇参与教研活动的困局,打开教师因理论水平不足而产生抗拒教研活动的“心结”,能让教师在短时间的收效中体会教学科研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不断增强其教学科研的主动性。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积淀理论素养,进而为进行“大规模”教育科研奠定基础。

2.密切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凸显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虽然许多老师都知道将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但许多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归根结底源于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了教师各方面的考评,因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成绩的提升远比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重要。教师没有在短时间内充分享受到教育理论带来的直接益处,自然会“架空”理论。易言之,正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疏离甚至脱节,大大挫伤了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将教研革新的视线投向小课题引领下创新教研方式,情况则会大为改善。创新教研既可以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匠心独具的“补缺”,也可以消除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倦怠,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教育理论中的知识点延伸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创新教研弥合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的鸿沟,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乃至促成二者融为一体。在探究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破解之道时,教师也在不断厘清问题背后的教学规律,持续为教育实践注入理性元素,使常识性实践接受理性的批判,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教研方式的革新,自觉自愿地进行更大范围的教研活动。

3.完善教学活动体系,增强学科教师的反思意识

美国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归纳为“成长=经验+反思”,足见个人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70%的教师并未将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才会反思[3]。教师反思活动的缺乏势必会阻滞其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向创新教研的转向,鼓励教师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也要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吸取经验和教训。此时,教师兼具了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亲历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将直觉层面的教学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内化为无意识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理清、调整自己的理念,最终形成可以灵活面对复杂教学问题的教学思想。随着教学思想境界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创新教研的推进策略

创新教研具有多重必要性,同时,创新教研所必须的理念、内容与工具使创新教研改革的落实成为可能。

1.观念引领:树立明确的教研意识

观念的革新要求作为创新教研主体的学科教师树立明确的研究意识,这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也需要学校领导观念的与时俱进。

创新教研的主体是学科教师。现有的教研活动多由教研室整体规划,再交由教师执行。而在创新教研的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成为探究的主体。因此,革新教研观念的首要任务是要求教师转变“自己仅为执行者”的被动观念。教师应该善于、敏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开展相应的行动研究。当然,在当前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自行完成观念更新,树立主动进行教研的意识。绝大部分教师观念的改变依然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

教师观念更新的外在力量主要来源于学校领导的调度,这要求学校领导拓宽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能只见宏观课题不见微观课题,深刻体悟创新教研的重要价值。由此,在全校乃至全地区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教研活动,渐次勾勒一幅完整的创新教研共同愿景。这样不但可以为宏观的教研提供思路及实践,还能针对性地凸显创新教研的价值,并为其提供具体的开发思路与资源。随着创新教研活动氛围的创生,大部分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身的观念,成为创新教研开发的自觉自为的主体。

2.内容基础: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

作为对以往教研活动的超越,创新教研的新之之处在于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为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教师在短时期内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4]。它形成一股热潮,迅速拉近了教师与科研的距离,在科研方法的普及、教改突破口的探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小课题研究涵盖了形成研究方案、回归教学实践、持续教学反思三个循环往复的环节。

研究方案的形成即明确研究问题—设计研究蓝图—进行学术论证的过程。小课题研究的视角小,但范围广,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状况与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设计和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主题。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具体情况,学科教师都可以且应当进行小课题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施以影响。问题聚焦之后,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预先假设。该步骤要求教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有经验的同行交流完成。改进问题的途径或有多种,但要择关键而从之,并形成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研究框架的形成,是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教师进行文献阅读和相关访谈,了解问题的研究进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规划涵盖“研究步骤—研究进度—研究方法”的系统框架。

回归教学实践即研究蓝图的实施过程。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大大改善了“教”、“研”分离状态。教学过程一改单一的知识传授行为,教师以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进入教学场域。在研究假设形成的改进策略的干预下,教师观察学生的实然反应与应然假设的异同。在“实战”状态下,或强化干预或改进策略,以达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持续教学反思不是一个独立的步骤,而应贯穿于小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被赋予了现实的意义,又在教师的不断反思中增添了个性色彩。教师在对行动进行反思、对反思进行反思的往复过程中逐渐形成无意识的教学哲学,成为专家型教师。

3.制度支撑:“5W2H”绩效评价与平台建设

研而不评则浅,为使以学科教师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研保证科学规范性和持久活力,应引入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以保障创新教研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在此,在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系统化分析方法——“5W”基础上,拓展为创新教研“5W2H”分析方法,从七个维度、四个层次对创新教研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表1)。这种创新教研评价分析进入路径在于:对现行教研活动进行七个维度的全面反思检评,如果教研活动对于七个问题的解释度较高,表明该教研活动是可取的。如果七个维度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该方面仍有改进余地。如果某一维度的论证有独创性,则代表可以扩大该层面的效用。

最后,学校应积极创建“创新教研成果共享资源库”,为教师分享交流提供制度平台。应定期举办“创新小课题研究交流会”,使教师有机会展示小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经验与教训等,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创新教研交流会”可邀请校外专家学者的参与,使教师进行教研并从公众的意见中得以启发。教研方式也由“私下琢磨”转变为“公开探究”。以“交流会”为基础,逐步建成“创新教研共享共建资源库”,将优秀创新教研案例汇编造册,分类管理,一方面便于查找、更新与补充,另一方面更好地积累创新教研的宝贵经验,实现创新教研更大范围的推广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聂劲松,邹飞雁.中国百年教研制度审视[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韦芳.在微型课题研究中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3] 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3).

篇5:校本教研备选小课题一览表

英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 高中英语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立体式课堂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教师学习群体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策略的策略

开展英语短剧表演对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 原声电影欣赏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训练的效率 如何突破英语定语教学的难点

用多媒体CAI技术优化英语的听说训练 优化英语课的导入法 英语构词法教学的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英语听写训练的效率 如何处理英语课后练习

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录音教学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克服英语学习的高分低能

“近体原则”在英语课文话题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六要素” 高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英语语法集中复习教学的尝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心二意”教英语

英语课,让学生说“I like” 浅谈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

浅谈如何适应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之教法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改新教法

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语文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试谈信息时代高中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激活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与“激”情作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近体诗八首》网络教学课后记

化整为零——快快乐乐学拼音法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小语自辅教学中的课堂模式

浮华洗净始见真——有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真、实、趣”三境界

让高中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高中语文课四课型教学法初探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

构建科学、有效、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机制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模糊理论在创新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眼中的中学语文课——由一节中学语文课说开去

别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语文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提高中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多给表现机会培养语文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编演课本剧”在中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中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高中人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小说鉴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文学言语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数学:

1.数学课题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3.中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

4.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5.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 6.中学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7.学生“数学日记”操作策略研究 8.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9.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 10.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1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1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整合

13.“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14.重点中学校本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5.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探究 16.新增数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17.试论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18.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数学计算教学

19.“想、做、试、议、读”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21.浅谈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22.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思维发展

2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24.探数学课改之路,求数学课改真谛

25.优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26.现代计算机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27.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28.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9.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30.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31.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2.让家庭作业活起来——如何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3.亦喜亦忧CAI——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式

34.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

35.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7.试论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38.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9.让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目前数学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对策

40.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41.教师的责任——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

42.关于高中数学CAI的几点思考

43.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44.设疑的作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45.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46.实施有轨尝试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物理:

1.重视物理课本中章节导语的教学 2.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3.怎样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4.加强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浅议 5.高中物理“自学、实验探索教学法”初探 6.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8.浅谈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9.高中物理新课改中的系统教学法 10.优化物理教学途径——实验教学法

11.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2.自信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法 14.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

15.怎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物理教学 16.就培养物理优秀学生谈一点教学法 17.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

1.着意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化学教学

抓好化学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谈化学教师备课中要妥善处理的六种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教学 向45分钟要效率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初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教学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浅谈优化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

浅谈暗示教学法原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思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良好情感氛围的创建 化学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化学实验是研究型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化学之魅 迷在实验 源于生活 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生物:

1.2.3.4.5.6.7.8.9.10.11.12.13.14.15.巧教生物学妙用简笔画教学点滴

生物实验教学中“度”与“导”的艺术 指导学生做好生物学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生物教学的尝试 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中学生物学“点、网”式整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思考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

创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演示教学法在生物学科中的作用和应用

知识结构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观、思、探、读、讲、练”的探讨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浅谈生物课教学导入十一法

在生物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刍议

刍议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初探

反思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生物愉快教学法初探

高中生物三环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关于生物愉快教学法的探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用两条腿走路,教法学法并举

谈高中生物课堂结课艺术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情境

新课标、新意识、新教法——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步教学法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

在生物学中建构概念图教学的策略研究

利用三整合教学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小议类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

“知识解构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空间的艺术

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浅论

丰富的开课艺术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尝试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生物学科的导入新课方法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几种设疑方法

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八法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新课改给我的体验与反思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学

生物课堂要充分把握“四让” 高中生物探究型实验刍议

设疑启发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设疑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

1.2.3.4.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

育人为本:高中历史习题教法新探

试论高中历史导学式结构教学法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高中历史“新五步教学法”初探

略论“问题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中学青年历史教师:美丽的哀愁本不属于您

浅谈“竞赛法”在历史课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导入法初探

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图片资源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浅谈快乐历史教学法

运用发现法改革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学案教学法”

对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

浅谈中学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

高中历史课堂“交互式”教学法初探

场景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提问技巧

“导学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力的开发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探究式历史教学法,构建理想课堂

地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地理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思考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地理高考题有“嚼”味

海洋人类的资源宝库

地理实验区教学总结报告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新编高中《地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从会考试题特点看怎样提高地理会考的及格率与优秀率

案例、问题、情境引入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新法初探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悬念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诗词佳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地理新教材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与教师职业的悟性

“无意注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渗透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4.25.26.27.28.29.浅谈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

教学实例: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何成为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对高中学生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中学德育要夯实做人的基础

让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飘扬

提高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水准的若干建议

政治教学中激趣艺术的探索及其意义

谈德育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

德育评估贵在认真操作

结合本地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收尾艺术探求

高中政治课快乐教学“三法”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实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探究教学方法,激发政治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跨科出趣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情”教学法

浅谈高中法律课教学方法新探

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优化政治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时事政治课教学方法优化探微 时事政治课教学方法优化探微

浅谈高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讨论法初探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辩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愉快教学法之“四要”

综合:

1.重点中学“师生关系困惑”问题的校本研究 2.家校通对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 调皮学生的心理分析 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 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多元对话 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 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

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中不会提问的原因分析

重点中学“三位一体”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放一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在群体反思环境下的新教师发展的研究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提高中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提高中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 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 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的研究

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系列问题的调查研究

新课程下班级交往互动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怎样解决课时目标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课堂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课堂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怎样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怎样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练习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教师讲授的必要性是什么 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 教师怎样回应学生的质疑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怎样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教师即时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的技巧是什么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 学生之间怎样展开有序讨论 学生应该怎样做课堂记录 学生应该怎样纠正错题

篇6:教研组小课题研究

中学历史

115、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研究

116、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的研究 117、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研究

118、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的研究 119、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 120、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的研究

12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媒体使用的研究

12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2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研究 124、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突破重点的研究

125、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2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研究

127、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28、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研究

129、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 130、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力训练的研究

131、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研究 132、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133、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问题设计的研究 134、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135、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上一篇:外贸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四舍五入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