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

2024-05-13

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共14篇)

篇1: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

小时侯过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我们都要包粽子。

我们先把糯米放在水桶里面泡一天,然后到市场去买棕叶,回来之后把棕叶放在桶里泡着。

我们会亲自去竹林找几棵竹叶,竹叶长得像扇子,绿色的。带回家,我们把竹叶的上端一根一根地撕开,先用水泡一下,再晾干。到时候用来捆粽子。我们在山上还要找上等的竹叶。在找竹叶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好的,我也是为了能过一个充实的端午节。我们一边找竹叶一边玩,非常开心。

准备好这些材料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先用一根长凳子,把它立起来。然后把竹叶的一端挂在上面。接着将事先泡在水里的棕叶清洗干净,糯米出水,用筛子滤干水。

我们用一种良好的心情来包粽子。先找两张或三张粽叶,用双手卷一下,像个漏斗,下面要封死,不能漏米,然后我们就往里面放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往下压一压,把上面的棕叶盖住糯米,用竹叶把他捆紧,一个粽子就包成了。我的妈妈边包粽子还嘱咐着:“女儿呀,记得不要漏米!”

接着我们包第二个粽子,重复上面的步骤。我们一边包粽子一边讲故事:屈原爱国投江自杀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为了爱国,人们过端午节包粽子,扔到江里给鱼虾吃,这样鱼虾就不吃屈原了。我想:为什么屈原那么重要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爱他呀?。。。。。。总是想不完,于是又包起粽子来,我是个动作麻利的人,包起粽子来是一个接一个,但是妈妈比赛总比不过。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想:妈妈那种速度我肯定可以做到的。

不一会儿粽子就包完了,我们把竹叶从凳子上取下来,一看,原先像扇子的一棵竹叶上捆了几十个粽子。锅里的水烧开了,我们把整提粽子都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拿起来,我们用剪刀一个一个剪下来,沾白糖吃。

亲自包的粽子特别好吃,我感觉屈原的故事说明了很深的道理,屈原爱国,人们吃粽子,人们喜欢屈原。

八年级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四)

今天,是端午节。但是对于吃货而言,这,是粽子节。对于我们港校小学来说,是快乐大游园!游园活动很多,我先跟大家分享两次包粽子的活动吧!

先说包“真粽子”!我们班准备了红枣,八宝米,粽叶,草绳来包粽子。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

别看粽子结构简单,可它也是内有乾坤的!我们班的几个高手上去想挑战它,可最终也以露馅、掉线、崩线、散架等情况而失败告终。我呢,其实包之前,就查过该怎么包粽子。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该如何包好粽子的秘籍吧!

包之前,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把米给泡发,如果有豆子的话,则要泡更久。粽叶以及草绳也要提前泡好。包的时候,先要把粽叶完成漏斗形,添上米。作文Www.ZuoWEn8.Com/再把上面的一部分粽叶给翻下来盖住“漏斗”里的米,最后用草绳把粽子给捆紧。

这样,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就紧紧的,不容易崩开。如果是紧紧的话,蒸出来的粽子就香香的,软软的。啊,浸透着我劳动的粽子一定会格外的香甜的!那就让我慢慢地等它蒸熟吧!

再说包“纸粽子”!你一定没听说过吧!美术罗敏老师为我们准备好了香袋、卡纸、红绳。把卡纸折成粽子样,填上干艾叶,挂上红绳,纸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们班一位高人,竟然把百元大钞放在了香囊内。结果他上楼梯时,钱一下子就飘出来了——盒子烂了!我们蜂拥而上,假装想拿钱。艾叶像雨一样洒下来,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好一阵“香雨”啊!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篇2: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

每当我咬上一口粽子,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就会不由的从心中窜出来,令我觉得昏昏沉沉,无论看到什么都觉得恶心,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将胃中的食物一下子全给倒出来。就算我怎么嚼,都难以下咽,心中像塞了一团棉花死劲的令我吃一样往嘴里怎么塞也塞不下去。

我不爱吃粽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则是因为我家的包的粽子与其他粽子不同,我家的粽子是用大米以及甜酒代替原先的糯米,其中也没有腊肉或其它馅,在吃时,现准备一碗糖边吃边蘸。口感除了一股浓浓的甜味儿别无它味。

6月8日痛苦的端午节又来了,一大早起来北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我爬起来裹着被子,慢慢向床下蠕动。这时,只见妈妈提着一大包的东西走进家门。

我迷惑不解的问:“喂——妈妈,你——拿的是什么?”寒风侵袭着我,冻得我直哆嗦。

妈妈走到我的跟前,将袋子在我头顶转了一圈,说:“说想知道吗?”我点了点头。

“那就是——,我就不告诉你。”说罢,有举着那袋子回到了厨房。

我有些不耐烦了,大声嚷嚷着:“到底——是什么?”

“什么!听不见,声音太小了。”妈妈故意卖关子。

“爱说不说,随你的便,不听拉倒。”

“好啦,我说了啊,你听着粽子,香甜可……”

“别说了,我恶心。”我捂着嘴支支吾吾地说,我才不管什么寒风北风的,直奔厕所,大泄一番,将胃里的东西通通倒出来 :我倒掉了食物我吐口水,吐了口水然后呕胃液……

“怎么过敏?看来这新鲜甜美的的糯米粽子只好让其闲置了,哎——。”妈妈无奈的长叹一声。

“啊——糯米的不是妈妈做的大米粽子,那我爱吃。哈——啊——欠——。”我擤了擤鼻涕说:“真不爽,刚起床就别北风给冻感冒了。”

妈妈瞟了我一眼,冷淡的说:“怎么还怀疑我的手艺,嫌我做的粽子不好吃?”

……

早餐,香喷喷的粽子端上来时,我边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在口中,黏黏的粽子不是的在嘴里散发出一连串的咸味,鲜美的汤汁从中溢出,犹如波涛一般在口中翻滚,又好像秋千一样在其中摇荡。腊肉更是爽口,腊肉看起来腻腻的。可一放到嘴里味道却截然不同,软嫩的腊肉在嘴中滑而不腻。咸咸的粽子配上软嫩的腊肉令人一个子叫好,两个字叫美味,三个字还想吃。

这个端午节并非是痛苦的,而是快乐而又美好的。

端午节吃粽子的五年级作文 五

今天中午妈妈下班回到家,说:“今天是端午节,待会儿吃粽子。”说着从食品袋里掏出几只粽子。我迫不及待开始观察起粽子来,它既不像方形,也不像圆形。它共有4个棱角,4条边,4个三角形面。粽子身披翠绿的外衣,身体上缠着一条洁白的丝线。妈妈把粽子煮熟后苇叶变成了墨绿色,散发出阵阵的清香。剥开墨绿色的外衣,只见洁白如玉的米团上镶嵌着一颗又大又黄的蜜枣。黄、白、绿三种颜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美丽。我忍不住轻轻咬上一口馅,真是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好吃极了。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味,又是营养丰富的馈赠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爱吃。

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外观漂亮、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而且还包含着对一位伟大诗人的怀念。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怀王对屈原的爱国主张不予采纳,还听信别人对屈原的栽赃陷害,导致屈原被流放到南方。最后楚国被占领,满怀忧愤的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人们崇敬他、怀念他,纷纷将米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江中,作为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后来这一天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啦。

篇3: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

巨型南粤粽代表:芦兜粽、裹蒸粽

南粤派的粽子,以中山芦兜粽和肇庆裹蒸粽名气最响。以大闻名的芦兜粽在外形上已大不同于其他粽子,圆筒状粗如手臂,芦兜粽的形象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善于利用当地食材的中山人将当地一种生长旺盛的植物——芦兜用来包裹粽子,它具有祛热消滞、祛风散瘀等功效,蒸熟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别样的滋味从青色的芦兜叶中渐渐渗入糯米中,滋味无穷。蛋黄、咸肉、豆沙,这些是南粤粽的特征之一。肇庆的裹蒸粽,用当地特有的冬叶包裹而成,里面多以糯米、剥皮绿豆、猪肉、冬菇、腊肠、咸蛋为料。蒸裹蒸粽的方法也有所讲究,过去人们常用柴火烧火,用猛火烧水将其蒸熟。待腾腾热气慢慢渗透其中,馅料随之变得松软柔滑,浓香四溢。

甜酥闽南粽代表:碱水粽

在闽南的肉粽、豆粽、碱水粽中,数碱水粽最具风味。粘性十足,松软柔滑,偏甜的口味搭配酥软的口感,让不少偏爱甜食的食客们都为之垂涎。最为特别的是碱水粽的吃法可以有多种变化,最能发挥其特色的吃法是冰镇后,加上蜂蜜搭配着吃。

为了吃得更健康,烧柚子皮取碱做的碱水粽子则是人们做碱水粽的新方法。用晾干的柚子皮放在火上烧,再取灰放入水中融化,再用纱布过滤出碱水,过滤多次后制成可用的碱水,之后将其浸泡糯米,待糯米变成金黄色后,便可用作包粽子,金黄色带着淡淡柚子香的碱水粽就可以蒸熟后入餐桌了。

不黏腻的客家粽代表:灰水粽

客家的灰水粽是客家人端午节的特色美食,它用豆苗灰炮制而成。做法和碱水粽有异曲同工之妙。客家人制作出豆苗灰水之后,将糯米浸泡其中,直至米水成为黄黑色,然后过滤取水,不加任何佐料,用尖竹叶包好,再用麻线缠紧,煮至米粒融合成一体,灰水粽子就这样做成了。蜂蜜和糖水成为客家人吃灰水粽子最常用的蘸料,相比咸香绵密而富有粘性的肉粽而言,灰水粽吃起来更为香甜爽口,少了几分粘腻感。类似这样的粽子,也是客家人用于祭祀的祭品之

卤味飘香的台湾粽代表:卤肉粽

对台湾卤肉饭颇有好感的人们或许对台湾卤肉粽的接受度也不低。将腌制过的卤肉藏入糯米之中,咬开粽子,里面渗透出浓郁的卤肉香气,别具个性。香菇、干板栗、干虾仁则是增添惊喜的搭配品,有它们的衬托,卤肉粽则变得更为矜贵而颇富内涵。

胜瓜炒粽

如果嫌煎粽的味道显得颇为单调,不妨尝试与其他食材搭配,让粽子的味道更具变化。咸香的肉粽不妨与爽口的胜瓜相搭,除了口味互补之外,色彩上也添色不少。

海鲜蒸粽

篇4:端午的粽子

故乡端午节的习俗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用艾草、菖蒲、蒜头连梗子扎成一束挂在门上或窗上,蒜头及布制香袋挂在床柱上,就是辟邪的意思。小孩子调皮,总喜欢把蒜头等从一束中抽出来,剥剥外面的皮也是好的,但往往会被家中的大人们斥责放回去。小时听长辈们说以前家家门上还要贴“钟馗像”或“端午符”,但近年来我们那也少有人贴了。午时,人们会在村头、房屋,甚至猪圈等处放熏烟,俗称“做蚊烟”。“驱五毒”,即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还有“食五黄”,即食黄鳝、黄鱼、黄泥蛋、黄瓜、黄酒。黄泥蛋这名字听起来很有趣,其实就是高邮的咸鸭蛋,这鸭蛋是很有名气的,曾出现在汪曾祺的文章中。你轻轻敲去“空头”,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你再轻轻用筷子拨开洁白柔软的蛋白,就能看到通红的蛋黄,一层层的,流着油,让人垂涎欲滴。有的人家还会让大人给小孩抹雄黄酒,一般在鼻梁筋或额骨上点一点,也有写个“王”字的,用以解毒辟邪。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小孩们是不在意这些枝枝节节的,被大人们拉着,乖乖抹了雄黄酒后,便又跑到外面去撒野了。

我们家乡还有“划龙舟”的习俗。一到龙舟赛时,人们就聚集在江边,数十条彩色的龙舟也整齐地码在岸边了。只听一声令下,擂鼓声起,呐喊声震天响,仿佛要掀起整条江。有一位文人写道:“竞渡何年顿改观,水滨罢市鼓钲欢。浪飞兰桨银为泻,日晖朱旗火几攒。”描写的就是赛龙舟的场面。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掌声和喝彩声。幼童们急切地想看到比赛场景,便央求大人要“骑高高”,坐在大人肩上看,好不得意快活,一派热闹喜庆的场景。

说到划龙舟,就不得不提我们家乡嘉兴的粽子了。相传渔夫们在打捞屈原真身时,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就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经历时间厚重的汁水,便凝成了独特的琥珀——粽子。

嘉兴粽子的种类繁多,除鲜肉粽以外,还有猪油细沙粽、蜜枣粽、八宝粽、排骨粽、蛋黄粽等,在全国独享“粽子大王”的称号。嘉兴粽子味道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让人爱不释口。与其他地区的粽子不同的是,它是立体长方枕头形且四角交叉,让人赏心悦目。有趣的是,家乡的南湖菱美名远扬,它和别处的菱的不同之处也在于角。一般来说菱都有角,故称“菱角”,然而嘉兴的南湖菱却是圆角的,其皮色翠绿,两端圆滑,大概是应了家乡小家碧玉的气质。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桃花柳絮,而粽子也不免沾染上了这份温婉。把箬叶叠出一个角,在其中填上淋过酱油的上等白糯,摆上精制的方形腿肉或是蛋黄等馅料,再填上白糯,一共折好四个角,缠上彩丝以区别不同的口味。把粽子在开水中烧煮,等到水咕噜咕噜地闷声歌唱,你便揭开锅,水汽升腾,伴随而来的清香让你的整个魂儿都精神抖擞。你轻轻捞上一个粽子,待你缓缓解开细绳抖开粽叶,便又闻到一股不同的气味,是更淡的箬叶的香。你再取上一双筷子,从中间夹开,便可看见内里的馅了,或是有着横纹的透着焦香的肉,或是甜腻的蜜枣,或是流着油的蛋黄……你先别着急,用筷子夹切边缘,要同时夹到馅料和糯米才最好,用嘴吹几口气,然后轻轻放入口中,糯米和箬叶混着馅料的香味便在舌尖蔓延开来,让整个口腔都回味无穷。

袅袅的炊烟在乡间的上空升腾,向晚的细风中仿佛掺杂着流水的声音,瓦房泥墙前的青青田埂上粉蝶翩跹,木窗外晚风轻拂树影婆娑……再配上粽子的清香,这幅画面上独有的江南气息让任何人都招架不住。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儿时的我对端午节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吃粽子。清晨起床,顾不上叠好被子,把脚塞进鞋子中,便火急火燎地往楼下灶头跑。在灶旁守着的奶奶便会乐呵呵地揭开锅,替我捞上粽子解开绳。我便急不可耐地把粽子捧在手中,先咬去头上的两个尖尖角,猛吹几口气再往下咬,热气萦绕在齿间,有种痒痒的感觉。大人们在旁边叫“不要急,当心烫”,而我是不会在意的,非要让它烫着舌头才肯停一下,龇牙咧嘴地吹气。吃完粽子后,还要把粽叶上的糯米也咬得干干净净,那上面的糯米带着叶的清香,会在口中转悠好久。吃干净了,再把粽叶扔到要烧的柴草堆中,乐此不疲地反复搓洗指尖上残留的糯米粒,而香味却一直黏在指甲上不会散去。

邻里间也会互相赠送粽子,这家裹肉粽,那家裹蜜枣粽,还有一家裹蛋黄粽,邻里间互相上门拜访一下,一阵欢声笑语过后,桌上便多了各式各样的粽子。这样的粽子吃在嘴里也格外香甜,透亮的糯米黏合着邻里间的关怀。

这大概就是文化习俗得以绵延的源泉吧,能从一家人的和和美美延伸到千万家人的团团圆圆。

篇5:小学三年级端午节包粽子作文

下午放学一回到家,我就看见妈妈把许多江米,黑米,还有红枣都泡在水里,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你泡这么多米干嘛呀?”妈妈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要包粽子。”“我可以帮忙吗?”妈妈说:“当然没问题。”“可是我不会包呀,这可怎么办?”妈妈说:“没关系,让爸爸来教你吧。”于是爸和我洗过手之后,就准备开始包了。

首先,爸爸拿起一片粽叶折成三角的样子,然后里面放些米、枣,还有葡萄干,再然后把叶子顺着三角的方向包紧,最后用线缠结实,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爸爸一边跟我解说一边操作,我觉得差不多了,就拿起粽叶学爸爸的样子开始包,左弄右弄就是不像样子,还得爸爸帮忙才勉强做成一个,哎,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啊!

一家齐下手,很快一盆粽子就包完了,半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格外香甜哎!

篇6:端午比赛包粽子三年级作文

阴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还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有一个叫屈原的楚国人,因为爱国的理想不可以实现,便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投江日——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是人们在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妈妈亲切地问我:“宝贝,要不今年我们亲自动手包粽子吧!”“好呀,好呀!”妈妈的话音刚落,我眼睛一亮,便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了一些粽叶、糯米、红枣和红豆等材料,准备回家包粽子。

我和妈妈在网上查了半天的包粽子资料,终于知道了该怎么包粽子才好吃。于是,我们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

我们先将红豆煮熟,捣成碎泥,将红豆变成了红豆沙。然后将糯米泡在水里备用。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首先拿出两片粽叶,接着将粽叶重叠在一起,卷成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糯米和捣碎的红豆沙舀入这个小三角形里面,然后再拿出一片粽叶,将没有封口的那一面个封住,最后再找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刚刚包的.粽子给绑起来,再系上一个疙瘩,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的粽子宝宝就做好啦!看着很简单呀。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对妈妈说:“妈妈,要不我们比赛包粽子吧!”“好呀,正好,让你练练包粽子。”“1个小时,看谁包得快。”“好!”

比赛开始了,妈妈按下计时器,我和妈妈快速地抱起粽子来。

过了30分钟,妈妈已经报了4个粽子了,再看看我这边,连一个粽子也没有包好。我失望极了。我想:这粽叶怎么这么的不听我的话呀,包粽子看着简单,包起来太难了。我要是能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我变出10个粽子,这样我就会赢过妈妈了

我默默地看着身旁的妈妈,只见妈妈不慌不忙,专心致志地包着粽子。我心想:为什么粽叶在妈妈的手里就像乖巧的小女孩。可是,在我这边却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呢?

但是,我并不灰心,我手忙脚乱,用上全身力气,汗水都流到地上了。终于,我包出来了一个奇形怪状的粽子。说它是粽子,又不像粽子的样子。说它不是粽子,可是他就是一个粽子。

时间过得真快,1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妈妈开始数自己包了多少个粽子。“1,2,3……9,10,10个粽子!”妈妈大声喊道。

我呢,在旁边小声地数着。其实,我根本就不用数,就知道自己包了几个粽子。因为,我只包了1小粽子。

当妈妈看着我的粽子,“噗”的一声笑了。我才不管妈妈呢!我双手托起我包的粽子,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的粽子!漂亮吧!”妈妈看到我一脸傲娇的表情,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用说了,妈妈赢了,只见她嘴角微微往上扬,眼睛都快迷成一条缝了。我呢,兴奋地抱着自己包的粽子,站在旁边,心想:不知道我的粽子熟了后是什么样子呢?

篇7: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浓浓的亲子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时间:8:00---11:00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一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5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篇8:做粽子作文一年级精选

每年过年前,外婆都会包粽子,因为外婆知道我们爱吃粽子呀。外婆会包甜粽和肉粽。甜粽子里面放的是蜜枣,外婆每次在粽叶子里放了一些米之后,我就会把一颗蜜枣放进去。包完甜粽子,外婆就包肉粽了。

包完粽子,外婆就开始煮粽子,很快的,整个房间里都是粽子的香味了。外婆煮好粽子后,总会剥一个粽子给我尝尝。我觉得外婆包的粽子真好吃呀!

篇9:一年级作文端午节的粽子

早上,我准备了五花肉,腊肠,冬菇,糯米,绳子和粽叶,便开始包起粽子来。我先把两片粽叶平放在手中,再将手弯弯一勾,粽叶就成了一艘“小船”。我将一勺子枧水浸过的糯米和“”绿豆均 匀地倒入“小船”内,在中间间挖了个洞,放什么材料好呢?我夹了一块肥肥的五花肉,两根腊肠,一个冬菇,嘻嘻,都是我的最爱!我又将一勺子糯米盖住了材料。接下来就帮粽子穿上“绿衣裳”了 。我先把粽叶左右都折向中间,然后上下两边往下折,再用绳子在粽子中间绑了一结,两边也绑了一结,妈妈说我就像在绑螃蟹一样——五花大绑!

粽子包好了,我和妈妈就拿到锅里蒸。妈妈说:“要先用武火蒸一小时,再用文火蒸两小时,就大功告成了!”一小时过去了,粽子的香味已经飘入我的鼻子里了,真想马上吃一口,哈哈!

等呀,等呀,两个小时终于过去了,粽子新鲜出炉了!我馋得直流口水了,狠不得马上把粽子塞进口里。

篇10:端午节的粽子作文[推荐]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米粒洒在江河里,但是米粒很快就被鱼儿吃完了。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粽叶把米粒包住扔下河,鱼儿以为是粽叶就游开了。从此粽子就流传下来了。

下面我来告诉你们做粽子吧!先要准备糯米、红枣、粽叶和肉。糯米要浸泡一个晚上,肉要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粽叶要洗干净。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包了,把粽叶打开,在中央放一些糯米,再放一小块肉和一个枣子,还可以放几粒豆子,再用绳子把它捆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做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它放进锅子里蒸一个小时,就可以了。蒸出来的粽子有点绿色,闻起来很香,真叫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甜甜的,有点粘口。

篇11: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奶奶采了一些大点的粽叶,回到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大枣、米和白糖拿出来,然后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再把材料一点一点地放进粽叶卷中,再卷几下,盖住材料,用线扎起来。‘‘一个粽子包好喽!”我手舞足蹈。二十多分钟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到锅里,开始煮粽子了。中午时,屋子里早已飘满了粽子香。我被这粽子的浓香引进了厨房,拉着奶奶的手:“奶奶, 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粽子。”奶奶笑着讲道:“好,好,好,待会儿第一个给你吃。”

中午,桌子摆了好多菜,还有一大笼粽子。我飞快地跑到桌前,拿起粽子,把线解开,然后再把粽叶剥开,看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忍不住地几口就把粽子吞了。“奶奶,你包得真好吃!”我给奶奶翘起了大拇指。大家见了哈哈大笑。大家坐在椅子上吃饭了,大人们不时把酒杯一碰,“干杯”;小孩们喝着饮料,砰砰砰磕着咸蛋……

午饭过后,可不是睡午觉的时候,应该去采一种不知名的草,采草干什么?哈!奶奶把草儿洗干净,放在锅里煮呀!煮烂了,把草儿和水舀进盆里,奶奶会把水调得不烫也不冷,我把衣服脱了,“扑通”一声,跳到盆里。我沐浴着草水的香气,舒服极了。奶奶拿着毛巾在我的身上擦了又擦,最后拿着干毛巾把我身上的水擦干。我穿好衣服,这时,奶奶又拿来五颜六色的毛线,把毛线系在我的脚脖和手腕上。奶奶喃喃地说道:“这线保佑你平平安安,长大买汽车,去美国,身体健康,开开心心。”之后,我跑出家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炫耀自己脚脖和手腕上的毛线。

篇12:端午节粽子的作文300字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热闹,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粽子情结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在柔情的六月初,端午节终于到来了。

街道上、集市里,处处都是吆喝着的小贩和热热闹闹的人群,他们和飘着粽子香的城镇,构成了一道端午的风景线。

打小,我就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每到端午节,外婆就会亲自下厨,为从远方赶回来的儿女做美味的粽子。今年也不例外,远在重庆的舅舅一家和妈妈一家一大早就匆匆地赶回了外婆家。

几天前,外婆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糯米、肉馅、苇叶等,为的就是能够让难得一见的儿女吃上美味的粽子。数张苇叶被外婆一张张洗干净,用沸水煮软后,整齐地晾在一旁。而用来包粽子的糯米是由外婆亲自栽种的,按外婆的话说:“自家的糯米才够香,比起外面卖的那些不知好了多少倍。”

包粽子前,外婆一个人就包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从不用别人插手。不一会儿,外婆的老屋里便弥漫着粽子馅料的诱人香味。

粽子的味道

我最爱吃妈妈包的粽子了,软软的,甜甜的,很好吃。“么……真好吃!实在太好吃了,妈妈的手艺又有长进了!再来一个!”听到这话,你一定知道我在吃东西吧,吃什么呢?当然是吃老妈做的粽子咯!

老妈做的粽子别提多香了,种类也繁多,有:红豆沙棕。肉粽。红枣棕……我最喜欢吃的当然是最好吃,最有味道的:肉粽!你那味道可真叫个香。

轻轻一咬,丝滑的肉汁在你的嘴里来来去去,回味无穷,一点也不腻,再咬一口,只见那黏米裹着的半块咸肉,还有半块呢?当然是在你的嘴里,悄悄的,慢慢的融化。对了,我猜你肯定不知道我那天吃到多少为止吧!我吃饱为止。减肥计划又泡汤了!

你们还知道有关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习俗够多吧!

包粽子

再过几天端午节就要到了,而端午节包粽子吃可成了必不可免的习俗,这不,一向只是吃粽子的我,今天也学了一下包粽子。

奶奶一大清早就去菜场买回了肉和粽叶,再把早已浸泡好的糯米拿出来,奶奶便开始包粽子了。

看着奶奶包粽子,我觉得非常简单,也忍不住想去露上一手。奶奶先包了一个示范给我看,还没等奶奶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张粽叶,但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无奈地把粽叶递给了奶奶,奶奶一看我也就明白了,她又教我粽叶怎么拿我是听一半忘一半,不管了,我先拿着奶奶给我弄好的粽叶,在里面放了适当的酱过的糯米,从盆子里拿了一块肉塞在中间,再在上面放一层糯米,“奶奶,怎么包起来呀?”我疑惑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有点不耐烦了,不过我确实有点笨,到现在还没学会。“看着我包一遍!”于是我又试着包了一下,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的确太难了,简直比学习还难。我屈服了,看来包粽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呀!

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到了,我很开心。因为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尔还能划划龙舟。

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滩捡贝壳、去池塘钓鱼、去公园看花......

尤其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包粽子,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妈妈呢,包了四十只粽子;爷爷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爱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

妈妈说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我包的粽子是最可爱的。

篇13:描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

妈妈拿出泡在水里的粽叶,还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们两个准备“操作”了。首先妈妈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骤:选料,选择好合适的粽叶;把糯米放在折叠好的粽叶里,包好;把五花肉放进有糯米的粽子里;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来包粽子还有学问呢。

妈妈开始包了,她神色严肃,十分细心。一层又一层,一道又一道,两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练地上下翻飞,这不,不一会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显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妈妈这个包粽子的好手,已经包了几十个粽子了,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的进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妈妈有说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认真操练着,可是这粽子似乎看我是个孩子,非闹点小脾气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个粽子都没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说:“哎呀,就你,还想把我给驯服。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可“不服气”了,这小小的粽子就能难倒我吗,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妈妈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带着些虚荣心努力的学着。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茅塞顿开,真棒!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手中的这个小粽子,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贵,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往锅里加了许多的水,然后开始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就好了,此时家里到处都弥漫着棕子的香味,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篇14:描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

为了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奶奶早早准备好了包粽子的各种材料。只见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洗干净,从盆里拿出两片泡好的深绿色芦苇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形,再把雪白的糯米放在里面,放上几个红彤彤的小枣,上面又盖上些糯米,又用芦苇叶把糯米裹起来,用绳子扎紧。就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原来包粽子就这么容易呀,真想试一试。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你想学包粽子吗?那就动手试试呗!”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卷芦苇叶,再放糯米、红枣,接着包起芦苇叶,用绳子一系,谁知米都从旁边漏出来了。唉!原来包粽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奶奶微笑着说:“别太着急了,先掌握方法。”

奶奶告诉我:“芦苇叶要折紧,糯米不要放太多。”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试着去包,果真包出来的粽子有点儿像样了,可还是有米漏出来。我没有泄气,继续找方法,一个接一个地包,终于包出漂亮完美的粽子了。我发现包粽子时,圆锥形要卷的小一点儿,芦苇叶两头要压得多一点儿,糯米压紧,绳子扎得要快,这样就能包出漂亮的粽子了。我摸索到包粽子的窍门,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上一篇:生产技术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红白喜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