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2024-04-27

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共8篇)

篇1: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借助各种学习途径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它是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进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实现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知识的实践与探究?

一、激发兴翅,让学生乐于探索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1、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彻底将过去课堂教学“全班学习”的形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自我总结”的“立体组合形式”。在这种组合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形式。学习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和实验课题的需要,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目的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渗透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等活动,比如口诀操玩游戏记口诀,拆字比赛、单字比赛、词组比赛、成语比赛、成语接龙、短句比赛、限时输入短文比赛等趣味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学生分组交流时,要引导所有的学生自由表达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既能提高学生拆字能力、识码能力、快速取码能力和打字速度,又能帮助学生止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学习纵横输人法的过程中通过“看打”、“选打”、“想打”的训练,学生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记下了短文中好的句子和词语,丰富了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忆力和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OK

2、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应时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把纵横输人法培训学习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四结合原则(把生字的结构教学与取码原则结合起来,把学生生字认识量与“看打”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用词造句能力与同语接龙游戏“选打”结合起来,把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与“想打”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发现生字结构与取码的规律,不断总结词语或成语的打字技巧,让学生在“想打”训练中多用词语和成语,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用词量,从而提高学生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从小就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成功和快乐,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想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乐于自主学习的心理。在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注重学生

大脑的开发,不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单调的,固定的让学生练习,而是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想打”作文时,就会发现运用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不光可以打词组和成语,有的五字词和短句都能打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成就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已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因此,在每学一篇课文时,应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教师再结合纵横信息数字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它必须有目标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可根据本课课后教学提示去发现问题,也可以将所有问题列举出来,然后进行筛选,选择那些主要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的发现问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是不分巨细的有疑必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抓重要的本质的问题。

1、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买际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明确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倡“勤学好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使学生由不问、羞十问到敢问,并最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低年级语文时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再由小组同学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高年级时可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通过“看打’‘、“选打”、“想打”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由小组共同提出解决不了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探讨,这里个人独立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集体研究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实现知识互补互动的信息处理网,有利于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全面探究。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视通万里的网络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等,都是学习语文的绝好载体因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奠定浓厚的文化底蕴,是阅读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义的思想内容,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的作业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使情感得到升华。

1、开放教材。

语文教学是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人手,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对此,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少,加上拼音不熟练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这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纵横数字信息输人法进行查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阅读信息的能力。

2、开放课堂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对查阅信息的理解进人了课堂,这些增强了学生课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以大量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以“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作为前提,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全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师教与生学相互沟通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语文是开放的,容易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语文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这给识字量少,拼音不熟练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时同样可以借助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查找资料、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同句等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纵横信息数字化知识,将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尝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识字、理解等学习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潜能的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篇2: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和声学》属于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与组织体系,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抽象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钢琴与黑板是教师的主要用具,讲授制是主要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课时数限制、学生人数多,无法进行有效面对面修改,学生的作业均为理论性作业,纸上谈兵。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弹奏,部分学生对和声学知识一知半解,种种因素加大了《和声学》的教学难度。

(二)教学模式比较空洞

受到学科本位制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比如说,教师只是将和声例题在讲台上讲解,不与实际弹奏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印象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违背,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多声部音乐接受能力,更无法提高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

(三)忽略学情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分析。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斟酌、分析和声教学内容,没有向学生阐述和声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缺乏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鉴于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现代化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专业中现代化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将多媒体系统以及midi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具体的直观教学材料,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制谱软件

encore是美国公司开发的一款制谱软件,该软件具有非常显著的、生动的显示乐谱功能。在和声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将实际音响与和声谱例直观、同步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说,对于某具体和弦的连接,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和弦的基本写作规律,一边利用midi键盘将其各种形态弹奏出来。将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停的旋律、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因素的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们在听到《和声学》音响的同时,可以形象地看到具体的乐谱显示,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积极主动地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枯燥、抽象的和声学理论知识积极转化成听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形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二)《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软件

(三)《和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声软件

tonica是一种专门的和声软件,其专有的练习题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书面练习题以及课堂上的和声学例题,充分利用tonica软件的自动配合声学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不同和声之间的技术差异。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作业通过midi形式导入到tonica中,进行技术性的和声作业改题。现阶段,大部分音乐专业仍然采用大班制教学方式,通过tonica进行和声改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改革。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声弹奏与键盘指导

三、结语

篇3: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教学手段的转变, 逐渐打破了常规,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学习的途径更具多样性。我国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尤其在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节资、省时、便捷等特点, 建立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声乐微格教室等实行部分课程的集体授课形式, 可以大大缓解我国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这种做法已经深受人们的欢迎和认可。

高师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音乐专业的理论教学与普通的文化课程类似, 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带动了音乐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 教学手段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 且为高师音乐教育提供了个性化、交互式的学习模式。也促进了音乐教学软件不断得到更新、研制和开发, 使在教学环节要“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所带来的崭新知识的传播方式, 以及丰富的信息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下面笔者就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音乐各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一、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学科中声乐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 虽然可以直观性的观赏演唱者的表演, 但是它的教学和演唱却是抽象化的。例如, 声乐教师在教唱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声音要立起来、位置要高或低、音色要亮一点”等等此类的用语, 这些都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目标。

再者,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 一般采用的是教师教唱或听磁带方式, 对于普通学生会感到抽象和难以掌握演唱的方法, 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很被动, 因为学生无法听到自己演唱的声音, 所以很难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 学生在学习每首乐曲的同时, 能够反复听唱可以较容易的区分乐曲的速度、音色、乐器、力度以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还可以分析在声乐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进行波形分析, 这样就能使声音看得见, 可以更直观的使学生接受接下来教师对其的针对性指导。由此可见,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生可从视、听、想等各方面综合的熟悉作品, 使声乐的教学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想象及演唱能力。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对于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一直深受教学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学成效一直不明显。因为传统的视唱练耳课通常以钢琴为音色主体对学生进行训练, 但是这样的练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的需求。所以, 高校将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 是目前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手段之一。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环节是单一的教师教与学生的学, 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将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彻底改变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 解放了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对于钢琴的过度依赖。有了多媒体的辅助, 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运用电脑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的音色、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通过电脑对视唱谱、或练耳的相关内容进行编辑录入, 此系统可以令其自动播放, 实际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这样, 可以避免了教师在视唱训练时要不停反复伴奏范唱的辛劳。多媒体的辅助可以任意逐音、逐小节、逐句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熟练程度任意播放, 且在多媒体中还可随机变化速度、音色和音调。另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overture等打谱软件制作好视唱练习的音乐伴奏, 还可加入一些除钢琴之外的特别音色,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特点和伴奏风格。这种视听给学生会带来的新的冲击力, 可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

实践证明,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不但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而且使枯燥、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更直观和活泼生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热情和积极性, 较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只要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数字化的相应功能, 在教学的同时即可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

三、在数码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数码钢琴课在高校教学中是以集体的形式授课的。它由国外传入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高校中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数码钢琴课的集体授课形式, 改变了传统上普遍实行一对一钢琴个别授课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内容一般是由基本技术练习、小练习曲、乐曲三大部分构成, 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弹奏技巧的训练。而近些年引入的数码钢琴课, 它是一种多样化课堂演奏的形式, 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键盘综合应用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综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数码钢琴集体课注重弹奏技术的同时, 可以促使学生尽快掌握24个大小调及不同的伴奏音型特点, 拓宽教学范围, 增强实用性。教师可以事先通过数字化音乐制作系统, 制作新曲目的乐谱, 并在乐谱上标记出该乐曲的重点和难点, 突出弹奏的要领, 这样学生在练习和弹奏中可以与老师制作的正确弹奏法进行对比, 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现有的数码教师中均配有摄像设备, 教师范弹的过程中, 可将示范过程拍摄下来, 然后可以再放慢镜头给学生, 让学生与自己的弹奏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照教师在课件中所提示的内容能独立、准确地弹奏

面向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和声教学

段红霞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是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与较高音乐文化素养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和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它是所有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种音乐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因此, 面向基础音乐教育应是高师和声教学的本质和核心。

一、高师和声课教学目前困境

近几年来, 随着高师和声课程的全面改革, 过去照搬音乐院校理论作曲专业的和声教学模式, 已经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 由于高师和声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盛行, 教师教的辛苦, 学生学得很累。由于传统四部和声连接中繁琐的禁忌较多, 导致学生顾此失彼, 知识难以得到巩固, 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声课程, 收效甚微。真可谓是“一学就会、一看书就懵、一做题就错”, 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 修完和声课程却不能为一首歌曲配置合理的钢琴即兴伴奏, 因此, 和声教学也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师和声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师和声教学, 笔者对在校和已毕业的高师音教学生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目前高师和声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欠缺

高师和声课通常被认为是以知识性和基础技能为主的课程, 因此,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比较盛行, 死记硬背、公式化做题一直是学生“应付”和声课的主要手段。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突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并没有关注音乐的审美属性。这主要是和声课长期以来忽视了课程中的艺术审美因素, 造成高师和声教学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艺术性的范畴, 远离了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其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比较欠缺的, 往往难以胜任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如:学生从和声课

出新乐曲, 并及时纠正错误。在授课中, 教师还可指定个别学生进行演奏, 老师可以当场进行典型范例分析, 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数码钢琴课的授课形式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钢琴课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有效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避免了一些重复教学的环节, 节省了教学的时间, 缓解了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

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 在高师音乐中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而且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和生动, 极大地开阔了受教育者的音乐视野, 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 随着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数字化工具的广泛推广应用, 这一切必将使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变化, 也为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而这一切, 对于深化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实现高师音乐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水平, 都有着及其重要上学到了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在钢琴课上学到了弹奏方法等。由于在教学上理论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的脱节, 导致毕业后的学生到中小学任教时, 面对短小的儿童歌曲从编配到伴奏, 束手无策。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课外活动的综合指导能力较差, 不能够完全适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 即和声教学内容脱离基础教育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

三、面向基础音乐教育的和声教学改革对策

1.运用“图式法”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和声教学中, 四部和声的写作练习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和声学习中应该掌握的要点, 而“四部和声写作”也历来是和声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 教师应剔除那些缺乏实际运用意义的复杂的声部写作要求, 重点突出和弦连接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图示法”教学手段将难点“化难为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声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讲授正三和弦的旋律连接时, 教师可运用“图式法”帮助学生寻找连接规律。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五度关系和弦平稳旋律连接, 要求低音四度进行, 上三声部与低音构成平稳的反向进行。二度关系的和弦平稳旋律连接, 要求低音二度进行, 上三声部与低音构成平稳的反向进行。

通过图式, 学生对和弦平稳的旋律连接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初级和声的书面练习题做起来不再感觉困难, 书面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再如:学习七和弦的连续模进时, 可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寻找连接规律。三度关系的两个七和弦 (下属七—导七) 有三个共同音, 四五度的七和弦 (下属七—属七) 有两个共同音, 在连

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必须尽快更新教育观念, 熟练掌握数字化工具为高师教育服务, 不断更新知识, 使得教学环节更为多样化, 形式更为灵活化, 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服务。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数字化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手段, 逐渐在我国音乐教学中被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冲击和替代着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 特别是在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尤为凸显, 本文就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手段,高师,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剑琴.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音乐教学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张新民, 李国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国际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0, (3) .

[3]朱顺兵.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9) .

篇4: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手段 声乐教学 利与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也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声乐课教学中。但数字化教学手段是否在声乐教学中只有益而无不利呢?根据我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我认为不是的,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它在声乐教学中的利与弊。声乐教学是教师遵循歌唱艺术规律,在传授学生歌唱的基本要素、知识的同时,在歌唱发声基本训练中帮助学生解决呼吸、吐字、发声、共鸣等演唱技能,使学生在演唱中更准确地、完整地表现歌曲。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就是用当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DVMIDI、MP5、手机等一些可以录音及视听的音响设备应用于声乐教学。

一、利

1.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是旋律与语言的结合。通过数字化的视听手段,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节奏、音准,并较快地认识、对比学习与基本掌握歌曲中的咬字、吐字。

2.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教学中其它学科教学,无论是歌唱发声知识还是发声训练都比较抽象。每周一次的声乐课,不能加强学生对发声状态与感觉的记忆巩固,有了数字化的网上邹文琴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视频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课上发声的状态及感觉与网上老师的教学进行对比,并与教师沟通,加速学生对发生概念及发声训练中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唱素质。数字化声乐教学可以利用网上视频,更全面地给学生提供许多歌唱名家的发声训练、歌曲演唱,更多地观摩学习别人的歌曲演唱,使学生能更好地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唱素质。

4.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拓展。数字化声乐教学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有意趣,有利于声乐教学进行拓展。①、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凭记忆去复习、练习,很容易遗忘、丢失上课时发声、吐字的感觉。把上课的感觉通过声卡、DV、MP5等手段录下复制给学生,增强学生课堂发声感觉及演唱的记忆再认识与巩固,加强课堂教学延续性。学生可借此回忆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复习,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处理。②、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演绎作品的风格。在以往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启发、讲解作品的风格与表达,学生在具体演唱时每一遍的表达也不尽相同,好的与差的的也无法再现,而使用数字化声乐教学,则可借助录音、录像使学生对自己的演唱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参照观摩歌曲原唱或著名歌唱家的演绎,对照学生的演唱进行讲解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分析、理解、演绎作品。

二、弊

1.对于一对一的小课还较容易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而对于小组课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不同、声音类别也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理解和接受发声状态的感觉也不同,如果完全依赖数字化声乐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发声感觉进程缓慢,无法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而传统教学则可通过教师敏锐的听觉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教学,训练出不同特色的学生的最好音色。

2.影响教学的整体观。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铸造学生自身的乐器的工作,而这工作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安排,更细致的工作又是在发生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在学生不同的阶段要进行不同地训练,并针对学生每节课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纠正。而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用于发声训练,会或多或少地干扰学生的听觉,破坏学生对声音概念的认识,因为学生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录制的自己声音是有区别的,因为自己发出的声音离自己的耳膜是最近的,自己听着自己的声音很大、很亮,而录下的自己的声音由于是用外耳膜听,距离远,听到的声音就小,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辨别,往往会发生错误,影响教学的整体观。

3.不能完全依赖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进行声乐教学,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新歌时不去掌握熟悉谱子,而是反复跟录音学习,如果下载的录音对也就罢了,如果不对,跟着唱错成了习惯,该就会很难了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4.听赏名家的演唱后,一味的有意识的模仿,会破坏学生自身声音特色的挖掘。著名歌唱家栾峰先生说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歌唱者的声音是相同的,每个人都要正确界定自己的声部,演唱适合自己声部的曲目。”他还诙谐地打比方说:“如果你到意大利,你会被各种漂亮的皮鞋所吸引,但当你真正购买的时候,你会按照自己脚的尺寸购买最适合你的皮鞋。”没有两个人的声音是一样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凸显自己的特色。

所以,运用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教学既有利,也有弊。只可以用于教学辅助,不能完全依赖,应是扬其长避其短。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教学,凭借教师良好的听觉去帮助学生认识、调整、铸造自身乐器,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们不是去一味地跟风,而是良性地分析,有效地利用,现实地针对。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白燕.音乐的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4]薛良著.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篇5:浅谈教学手段的数字信号论文

1衔接相关课程,优选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推导多,因此学习过程就变的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不只是需要对授课内容有一个更精心的选择和安排,还需要重点的讲授该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关键的结论和物理涵义,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多以实例形象讲解,而不是只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另外,还需要注意课程各知识点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各个专业之间所存在的交叉和渗透。如,“信号与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先修课程,该课程中大量存在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内容。那么,在制定数字信号处理课的教学内容时,即要避免与“信号与系统”课内容的大量重复,又要避免课程的不完整,那么可以压缩与“信号与系统”相重复的内容。可以先简单的复习一下第一章离散信号与系统理论,然后再讨论数字信号处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系统化,还需要铺垫好后续课程[2]。例如:“帕塞瓦尔定理”与能量守恒原理相呼应,并且是现代信号处理中功率谱估计的基础;线性系统中有一重要运算方式—“卷积”,而“自相关/互相关”是雷达信号处理中信号分离的基础;“离散Fourier变换(DFT)”则是时频信号分析或窄带信号分析的基础。这些内容的良好掌握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发散性的思维,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能力。因此,加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优选课程的相关内容,兼顾学生之前的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课程安排,做好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提高学习的效率。

2结合实际问题使教学手段形象化

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课中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手段的形象化,可以使学生更感性和直观地体会概念、公式及其原理的意义,更全面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形象化主要分为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含义学习数学公式。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许多概念是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其推导过程也比较复杂,涉及数学符号多,学生容易仅针对符号来推导符号,容易忘记数学符号和公式背后的含义[3]。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用口语表述数学公式,而且要着重理解公式所表示的物理含义,促进学生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开展学习。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仿真软件展示结论或结果。MATLAB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常用的教学仿真软件,配有功能非常全面的ToolBox,能轻松完成数字信号的分析和复杂处理,如:可以设计滤波器并进行统计分析、显示DFT结果的幅度谱、计算离散卷积等,也可以形成教学所用的多媒体素材。还可用MATLAB仿真某些抽象的公式和概念[4,5],利用图形形象化的说明这些定理和概念,既生动形象,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此外,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其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结合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课题,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按小组划分,通过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完成一个实际题目,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培养工程思维,加强实验教学

工科院校的学生即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应不断加强,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工程的能力。应根据信号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关联性,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和编排,既兼顾到前课程—“信号与系统”中各实验间的联系,还要为后续课程—“DSP原理与应用”打下基础,即将本科四年的课程学习看成一个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作为其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存在,应达到加深之前知识的理解和铺垫后续将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基于此,把初步了解和学习DSP的软件环境CCS(CodeComposerStudio)加入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仿真实验中,并将实验课程划分成两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和进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常见离散型号的产生和实现实验、FFT算法的应用实验、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验、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验等,使用工具主要为Matlab编程环境,主要目的是重现课本上的概念、定理等,加深学生理解,为后续的进阶性实验奠定基础;进阶性实验主要是面向工程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设计型实验,如:CodeComposerStu-dio的入门实验、音频信号发生实验、特定波形的信号产生实验等,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注意结合常见错误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仅起到指引解决问题方向的作用,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篇6: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文章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听觉训练中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和声听记等项目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步骤,并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多声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提出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期能给艺术类院校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声部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 数字化教学 视唱练耳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圭多在意大利开设了歌唱训练,被后人认为是视唱练耳的雏形。18世纪以来,意大利和法国出版了许多视唱练耳的教材,视唱练耳进而成为一门训练读谱和唱谱能力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在法语中写作“solfège”,被解释为“用于训练听觉和音乐素质的教学”。①由此可见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将会影响到其他各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伴随着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后,要想成为各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是在专业训练的精度和广度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深度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上仍有较大的距离,而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正是弥补上述缺陷的一条捷径。

多声部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中听觉训练的高级阶

段,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音与音组的听记,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的听记,单声部旋律的听记等听觉训练的基础课程,并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等相关能力后,方可进行多声部听觉的技术训练。一、二声部旋律听觉训练

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性进行,也有作为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并在时间的维度上不间断地延伸、发展。西方哲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它呈现出对比、统一、和谐、均衡等美学法则,它自身就展现出一种自足的形式美。二声部旋律听记使音乐变得多彩而活跃起来,二声部旋律听记分和声性二声部与复调性二声部的旋律听记。

1.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是以和声音程的基础训练作为前置条件的,有了对大小二度、三度、六度、七度以及纯四、五、八度和声音程的听记基础,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觉的训练将会顺利进行。首先要学生明确单行谱与大谱表中音符的符干与休止符的记谱法,在单行谱中记写两个声部时,上声部音符的符干朝上,下声部符干朝下;在高低音谱表(大谱表)中是同理的;当遇到两个声部进行到同一个音时,则两声部共用这个音符,符干上下写。(谱例1)

和声性二声部旋律的听记是二声部听记的基础,这类练习最重要的是各类音程的连接。在此之前学习的和声音程都

是单个的孤立音程,而现在不仅要听单个音程的音响,更重要的是倾听它们在连接过程中形成的连续出现的声音的进行趋势。听记时要抓住各个音程在行进过程中的度数变化,并认真分辨出顺序出现的各类音程的不同音色。

训练时可以从大小

三、大小六度音程入手,这类音程音响效果比较协和,无论唱听都较容易掌握。(谱例2)

然后再加入纯四、五、八度音程,最后再掺入不协和的大小

二、大小七度音程进行综合听辨。(谱例3)

为了进一步掌握二声部听觉练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提出听记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供学生参考。如可以用分组练习法,即同桌同学分成上下两个声部进行分声部演唱;也可以用弹奏练习法,即有钢琴基础的同学分声部弹奏,手弹一个声部,嘴唱另一个声部,然后两声部互换;还可以用乐器结合法,即请演奏独奏乐器的同学两人组成一组,演奏上声部或下声部同时进行的旋律,倾听合奏的音响效果,并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这些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领。

2.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

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相对复杂一些,它的两个旋律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紧密配合出现,营造出更加立体化的音响效果,两条旋律相结合时产生的音程以及它们的序进体现了

一定的和声语言。(谱例4)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复调性二声部中的两个旋律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旋律按照对位法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应适时地进行一些理论的讲解,如复调二声部又分为对比式复调和模仿式复调两种基本类型,两种类型的听记都要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通常听记的复调性二声部旋律都不是很长,音程运用的一般规律也是以协和音程为主,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住总体的调性。有了这些听记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听记复调性二声部旋律时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针对学生情况,训练初期的和声性二声部旋律听记时,应有目的地自编一些音程的连接。当自编的和声性二声部比较巩固时,可以采用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写的《二声部视唱教程》。复调性二声部旋律听记可以选用巴赫作品为主线,再加入其他作品作为辅助练习。二、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1.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

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建立在三和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是朝着四声部训练又迈进的一步,也是确立多声部听觉思维的基础与关键。一般情况下,在二声部旋律听记训练成熟后,学生的内心已建立起了对两个声部的和声音响效果的感知能力,就可以进行密集排列式和弦连接的训练了。

在训练初期,教师要反复强调熟练掌握三和弦的性质以及结构的重要意义。对于性质记忆,可采用将每种三和弦的色彩与心理感受紧密联系的方法,如感知大

三、大

六、大四六和弦音色明亮,小

三、小

六、小四六和弦则音色暗淡,增三和弦的音响扩张、音色过于鲜艳,减三和弦的音响收缩、音色更加灰暗等特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各类和弦结构进行反复记忆直至书写熟练为止。三声部和声音响比二声部和声音响更加丰富和完整,训练中期则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和声基础,能分辨出典型的和弦序进式。三和弦的连续序进通常按照一定的和声进展逻辑进行,这个逻辑的和声功能表现为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回到稳定的倾向(t-s-d-t);训练后期,教师尝试在以上的功能进行中再加入三类七和弦,一般是sii7、d7、dvii7以及它们的转位,这样便构成完整的以三和弦为主的和弦连接。(谱例5)

2.开放排列式和弦连接

除了密集排列形成的和弦连接以外,还可以将三和弦以开放排列的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为了熟悉三和弦或七和弦开放排列后的音响色彩。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低音,此音具有揭示和弦功能的作用。有了它再听出旋律音,最后填写内声部,这样,根据和弦的性质即可以判断出正确的和弦排列。这种练习可以为顺利进入和声性四声部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听音训练的一个难点,是视唱练耳听觉训练的高级阶段。和声成为多声部音乐各声部间互相结合和联系的纽带,它从纵向方面把各声部中的音按一定规律组成和弦,又从横向方面把各个和弦按一定规律联系起来构成和声进行,从而使多声部音乐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也是纵向听觉与横向听觉的综合体现。

四声部书写用大谱表,每个声部的名称由高到底依次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低音声部(也叫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或称两个外声部与两个内声部)。四个声部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高音部是主要旋律,低音部揭示和声功能,两个内声部充实和声并使之丰满。(谱例6)

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构写四声部和声,包括四个声部记谱的正确书写规则、重复音原则、构写和弦的两个排列法和三种旋律位置,即用开放与密集排列法写出根音、三音、五音的旋律位置。以下谱例是c大调中主、下属、属三个正三和弦,用两种排列法以及三种旋律位置构成的四声部和声排列。(谱例7)

接着,要求学生按照以上写法,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中进

行构写练习,书写熟练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模唱与构唱练习。实际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每四人一组,四个声部练熟后还可以互相调换声部。此外,教师要布置弹奏四声部和声进行的作业,使学生对于主、属、下属三个正三和弦的和声排列的音响能有较清楚的认知,做到判断和声功能与听觉同步进行。这样,当熟悉三个正三和弦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入副三和弦的练习。

掌握这些和声基本技巧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四个声部的作用,以便在听写过程中分清主次并找到规律。经过这种写、唱、弹结合的反复训练,最后就可以练习听记完整的和声连接了。如可以试着先记出低音声部,确定功能;再从低音往上模唱和弦原型,确认和弦级数;然后记出高音声部;最后填写内声部。同时,训练中要求学生逐渐熟悉和声进行的功能走向,对每一种有代表性的和声进行要谙熟于心,还要在各个大小调中进行多次听觉训练。(谱例8)

在听记过程中要求学生戒除急躁心理,可以先听单个的和声功能,慢慢增加进入和声组,直到最后能够完整记下一条六至八小节的和声进行。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尽量采用和声听记训练同实际音乐作品紧密结合的方法,可按程度布置一些四声部的合唱曲目让学生练习,使其体验四个声部之间主与次、高与低、强与弱的区别,增强对音色的感知能力,把和声听觉训练渗透到实际音乐生活当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多声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 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过程中, 钢琴作为重要的载体承担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它的缺点是音色单一,这种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需求。中美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于2007年5月在北京举行,该艺术周的宗旨即“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会议特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joan panetti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金平博士、美国密苏里堪萨斯音乐学院教授mary jo lorek博士以及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授reiko fueting博士和戎纳博士进行了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考试系统研讨的讲座。由此看来,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和知识共享,是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的变革趋势。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以电脑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辅助听觉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中国戏曲学院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电钢琴多媒体教室,在这个现代化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大量音响信息,利用各类应用软件,使多声部听觉训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上不仅对音乐基本属性即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方面进行基本训练,还通过

对实际音乐作品的深度视听分析使原有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院还利用提前制作好的多声部听觉练习,演示多声部作品和声音型从简单到复杂、和声功能从平稳到紧张再恢复平静的发展过程,以及和声织体逐渐变化后在听觉上产生的不同感受等,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声部听觉训练。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视唱练耳课作为院级重点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制作了各种电子课件,大量的中外多声部作品可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只要上网轻轻一点,就可以轻松进行复习、预习,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五、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综述

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是提高视唱练耳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课中,教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课堂讲授。在课堂上围绕多声部听觉训练技术要点的讲授是最基础和最根本的,课堂讲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专业有别、侧重不同的基本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有所取舍和侧重,既达到全面细致地掌握多声部听觉训练各个技能要素,又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掌握教学内容。

2.启发讨论。在视唱练耳课听觉训练的教学环节中,多年以来,多声部听觉训练不仅是令学生感到棘手的一个训练项目,也是令教师担忧的一个课题。为了改变这种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声部听觉训练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如旋律二声部听记方法探讨,又如以四声部合唱方式带动四声部听记训练,使学生通过讨论,克服心理上对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恐惧感,培养分析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互动教学。在学习多声部听觉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要把自己常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教师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教师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4.实践操作。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实际听觉之间的距离。如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类打谱软件,将教学用多声部听觉训练的谱例、学生书写的多声部听觉练习的习题直接投放到讲台的大屏幕上,并在上面进行修改、视听和比较,这样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和扩展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5.课外作业。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扩充知识

广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在网上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有目的的辅导。课外作业的安排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要求,活跃了学习气氛,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结语

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早已被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其中,多声部听觉训练又是听觉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现代音乐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写道:“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巧妙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因此,多声部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听出各个声部中音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切入点,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音乐作品,使学生能不断深入地了解、感受音乐,直至能真正体会出音乐的美,最终达到提高个人音乐素质的目标。

注释:

①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720.参考文献:

篇7:和声学与和声风格的辩证关系论文

“和声学”对于了解和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儿。从学习音乐的那一刻,可以说我们就和“和声学”发生了或多或少的联系。初学音乐时,我们并没有专门学习“和声学”这一门学科,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接触到“和声学”这一学科的内容,比如:基础乐理中的音程、和弦、调式等;钢琴中谱中柱式和分解和弦、和弦进行等;声乐中的合唱与伴奏等等。只是我们没有把“和声学”这个词单独提出来而已。然而,当我们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突然学习“和声学”这一门学科,猛然有种陌生感和距离感。其实不然,它只是作为了“一门学科”提出来而已。如果我们把和声学的知识放在我们的声乐、钢琴、伴奏等表演性、技巧性学科中来,它并不陌生和苦涩,而是服务于这些技能的。对于这些“所谓的纯技能”而言,可以说它是一门重要理论性学科。

然而,说它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只是相对而言,当我们深入到“和声学”这一学科中,发现简单的“理论”二字概括不了整门学科的,它不仅仅是读读背背的事儿,它还需要方法、技能。比如:举一个“为旋律配和声”简单的例子,每个人配出来的结果在和声进行允许的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从钢琴上视奏一遍,每一个结果在听觉上给人的感觉却有所不同。所以,针对学科本身而言,它又是一门技术性学科。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和声学”呢?“和声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认为,和声学是研究一切和声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狭义上主要指功能和声,即在多声部音乐中,研究和弦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的学科。狭义上的和声学也是我们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学,其中“和声风格分析”中的“和声(学)”就是狭义上的和声学。

二、和声风格

当“和声”与“风格”放在一起时,“风格”即成了和声研究的目的。“风格”属于美学范畴,一般认为,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

在理解“和声风格”之前,我们先举一个大家皆知的文学上的例子:宋朝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气吞山河的气势,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宋朝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柳永写的《雨霖铃》,被尊为婉约派的`代表。豪放的苏词与婉约的柳词的不同特色,这特色就是风格。因此可以说,和声风格就是作曲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和声特点和鲜明的个性。小到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大到各个时代的和声风格等都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和声风格的差异呢?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从客观方面来说,风格的差异要受到时代风尚、时代精神的影响,要受到民族传统、欣赏者要求的影响,也要受到外来作品的影响等等;从

主观方面来说,作曲家的和声技术、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知识修养等,都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两者的辩证关系

通过以上对“和声学”和“和声风格”的分析,在此笔者认为:和声学是和声风格的技术基础,和声风格是和声学的理论延伸。

为什么说“和声学”是“和声风格”的技术基础呢?我们知道影响“和声风格”的因素很多,而在众多的因素中,和声材料、和声技法就成了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并且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从古典时期以三和弦为主的和声语汇,发展到后期浪漫派却多以九和弦为主的和声语汇,和弦的选用给色彩的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再如,在浪漫派作品中所多见的半音线条的横向进行,不但影响了和弦纵向结构的稳定,最终有可能影响到和声的功能联系的变化等。所以让一个没有接触过和声学的人去分析和声风格恐怕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理解“和声风格”是“和声学”的理论延伸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和声风格”四个字,简单的“和声”加上了“风格”二字,意义就不同了,“和声”(狭义上)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和声风格”所涉及的面却广泛多了。因为进行和声风格分析时,要注意它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一要研究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所以它和“历史学(音乐史学)”有关,比如:分析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的民族乐派以及后期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时,分析者一定要注意尽量排除原有习惯性功能性思维在主观上造成的思维定势,排除某些理论“框框”的误导,一切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分析作品和声语汇及手法的内在联系;二要研究作曲家生活的地域背景,所以和“地理学”有关,比如: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音乐风格;三要研究作品创作时代的美学思潮以及当时人们(欣赏者或接受者)的接受情况,所以和“美学”以及“接受美学”有关,比如: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盛行等等客观因素。

主观方面,一更要研究作曲家本身性格、修养和兴趣特点,所以和“人文学”有关,比如: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文如其人”,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布封也说“风格即人”就是这个意思;二要研究作曲家运用和声技法、和声材料,所以与“和声学”有关等等主观因素。

所以,经过以上多角度的辨析,可知“和声风格”的研究内容要宽泛得多,可以说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和声风格分析要求我们分析和声风格时,要努力树立整体的、联系的(各个相关学科)、运动的观点,克服局限于个别的、孤立的(仅从音乐或和声学方面)、静止的看问题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张寅, 吴春艳. “和声”词义的历史辨析[J]. 兵团教育学学报, ,(3).

[2] [苏]斯波索宾, 等著. 和声学教程[M]. 陈敏, 译.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

篇8:和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段应用论文

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如何通过教学管理、制定相应计划,鼓励老师尽快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乐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很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领导的重视是关键

教学手段数字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促进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现代化,推动其教学改革的关键。当学校领导具备有先进、科学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改革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就会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上予以考虑,在学科专业发展中作出安排,在教学整体计划中体现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更新、添置,对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培训,制定应用数字化教学的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做到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善于跟学校领导沟通,获得领导的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在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重视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代化进程。

二、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法规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国家对教育做了大量的投入,当今,普通本科大学的教学设备都已经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硬件设备以已具备的情况下,实施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其教学管理法规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现高校数字化教学手段推广和应用的必须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部门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出整体规划,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对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如对音乐学专业音乐史、音乐欣赏等音乐理论课中要求用TTP进行辅助教学,在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课中要求使用SONAR6音乐制作软件或Sibelius打谱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另外,在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方案中,除了要求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以外,还要负责指导学生制作授课课件,教会学生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在教学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明确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专业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才能把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根据学科实际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当今,数字化应用技术已经是一个普通大学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数字化应用技术除了可应用于辅助教学以外,也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业务进修、日常生活等领域,并将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最重的作用。做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教学管理法规和教育部有关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面向教师举办各不同层次、各种类型培训班,满足教师们数字化应用技术需求。

1. 音乐学专业常用的数字化教学手段

音乐学专业可应用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多媒体(multimedia)即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加上若干应用软件把文本、音频、视频、图体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地交流、结合使用。多媒体一般应用于普通的音乐理论课程,如乐理、音乐史、音乐欣赏、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等。 (2) 、数字化音乐制作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主控(电脑)部份、声音储备设备(专业声卡、硬件音源、软件音源、鼓机等)信息转换设备(MIDI)键盘和其它MIDI控制器录音设备(调音台录音话筒、音频转换接口、录音硬件、录音软件等)。数字音乐制作系统可应用于电脑音乐制作、和声、复调和配器等课程。

2. 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首先,要提高老师们充分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先进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主动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把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每位教师的内在需求。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授课需要,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各种软件应用技术培训班。通常以学习某一通用软件为基础,待熟练掌握后,再学习各个性化软件。如先学习微软公司的Offico系统,学会制作一般的授课课件(TTP)后,再学习其他的电脑音乐制作(SONAR6和Cbase等)、视频编辑(Sony Vegas)、图片处理(Picasa)等专业软件,根据某些课程的特殊需要,比如动画制作软件、录音技术软件、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等。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能同时精通多方面学科、熟悉制作全过程技术一般安排在高级班学习。

四、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应用水平

结合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水平,是在高师音乐教师们的数字化教学水平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有两个层面:一是老师们在课程授课中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二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在教学实习和艺术实践时,也负责教会学生应用数字教学手段,并把实习学生能否掌握数字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考核内容之一,确保数字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只能在教师的授课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在学科教学计划中明确各门课程该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检查,才能达到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预期目的。同时,在学生的教学实习计划中明确要求学生到实习单位授课时,必须要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指导实习的老师必须担负起指导(本专业课程)课件制作任务,并鼓励学生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的课外文艺活动中,应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制作音乐,创编音乐、舞蹈节目等。这样,通过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学,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育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益,促进数字化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五、开展应用数字教学手段竞赛,营造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教育良好氛围

在教学实际中,有相当部份老师不愿意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主要原因是嫌麻烦,嫌多费心机。因为,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首先在备课时得准备相当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材料,还得把材料进行剪接,进行课件的制作,有时还得应用到多个专业软件配合使用才能够完成课件制作,这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此外,上课前教学设备的检查、调试,下课后设备的清理、收拾,平时设备的维护,都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鼓励教师的真正用较多的精力投入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给予鼓励,如举办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竞赛活动、数字化教学经验交流会等,营造一种人人争取真正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良好教学氛围。在举办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竞赛活动时,最好能设计较宽的获奖面,并重奖优胜者,设计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内(一个学期或一两个月)开展活动,评价则采取专家的随堂听课和学生无记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且学生评价的比例不低于50%,使得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逐步演变为一种常态,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让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无论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有多先进、其功能多强大,都是以服务教学为宗旨,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应用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如运用恰当,则起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如运用不当,则背离初衷弄巧成拙。特别在音乐学专业的一些专业技术课,比如声乐、钢琴、舞蹈课等。由于这些专业技术课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者必须根据教学对象不同个体的不同生理条件、存在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数字化教学手段仍无法代替以示范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此外,也要注意预防数字化教学手段简单化的倾向,笔者曾见过某老师整节音乐欣赏课都在用电脑鼠标点击着自己制作的课件播放,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一步,而且课件内容基本都是课本内容的重复,更没有跟学生有什么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为避免该现象,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等方式解决。因此,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设备,避免滥用或简单化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高师音乐专业的应用和普及,需从教学管理的源头抓起,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环节作出系统安排,鼓励教师们尽可能应用好数字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省时、高效的便利,推进和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达到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的目的。

摘要:当今人类已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 数字化应用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高校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作曲理论课和音乐理论课在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方面, 有着独到便利和优势, 理应走在其他学科教育的前列, 得到更多的普及和更好的应用。本文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 对高师音乐学专业如何很好地推广、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 促进音乐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手段,音乐学专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平.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建设之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6)

上一篇:读书真好作文150字下一篇: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一期)建设项目环评第二次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