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2024-04-19

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共20篇)

篇1: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日期 活动名称 果核的秘密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各种果核,了解果核的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果核的兴趣。 环境创设 1.苹果、葡萄、柿子、桂圆的核;这些果核的图片。

2.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认识。 重点与

难点 认识各种果核,了解果核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小朋友最近也一定吃了不少好吃的水果,请你们来说说,你们都吃了哪些水果?(幼儿交流)

2.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你们吃过的这么多水果中哪些是有核的?那有没有没核的?

二、猜一猜

1.这几天,我也吃了很多水果,我还把它们的果核宝宝带来了。[出示苹果、葡萄、柿子、桂圆的核,混在一起]。

2.可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水果妈 妈了,那怎么办呀?

3.噢,那你们来帮助它们认一认这些都是谁的宝宝。请幼儿来猜并验证结果。

4.依次出示苹果——葡萄——柿子——桂圆,那你怎么知道它是它的宝宝呀,又不能看到?(果核是长在哪里的?在果子中间的)切开果子看一看。

三、说一说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果核宝宝,那这些果核都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2、你觉得它们长的怎么样:像什么?

3、这些不同的果核都有用吗?(是种子,能长出小树苗,明年又可以结许多果子。)

4、那我等一会儿把它们放在植物角里,请你们照料一下。 价值分析:

这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一个梳理,并为下面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通过这一过程幼儿对果核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运用了配对寻找,并当场验证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中认识了四种不同的果核。而且运用直观、具体形象的方式让幼儿加深印象(切开果子)。

通过比较说说进行比较,提高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这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一个检验,并以此来推动幼儿对果核做进一步的观察。 反思与调整:

篇2: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1、在探索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重点:在探索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活动难点: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着鞋子和一只脚穿着袜子跳舞呢?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不好?

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你们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鞋子再次跳舞,会有什么感觉?(不滑了)

2、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师:为什么有了花纹就不会滑了呢?

3、教师小结:原来,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我们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摔跤,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鞋子,我们分别来观察一下他们的鞋底花纹,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1、分成三小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师幼共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3、教师小结: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原来,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我们在跑步、爬山的时候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而且花纹只是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就只适合我们走走路,不宜做剧烈的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的轮子会有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这么多的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3)、为什么这个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呢?它有什么用?

篇3:中班数学活动:美妙的石榴花托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 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 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 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 可以做上记号, 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 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 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 相互检查, 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 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 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 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 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 幼儿操作, 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 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 幼儿相互展示, 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 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 幼儿操作, 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 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 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 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 讲述正确后, 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 (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 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 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 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 同伴间彼此交流, 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 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 幼儿依次讲述, 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 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 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 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 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 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 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 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 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 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 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 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 提出讲述要求, 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 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 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 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 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 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 探讨记录的方法, 但教师缺乏较好的评价总结, 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 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 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 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 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 有的进行分类操作, 有的进行记录统计, 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 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 面对幼儿的回答, 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 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 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 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 提炼探索的价值。

篇4:大班数学活动:数字的秘密

无论是幼儿还是成人,都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本次活动我让孩子们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享每个人的看法,交流对数学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他们独立思考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因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将数学活动生活化,鼓励孩子们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身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和合作,创设可供选择的有意义的数学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动”和“做”。

活动目标:

1.理解数字和箭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表达。

2.学会看数字牌,能按其中的规律进行游戏。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牌、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选数牌、听口令排序

1.请每个孩子选一个数字牌坐到座位上,看看自己拿到的是数字几,说一说。

师:请你从小到大依次轮流来报名,第一个是几(教师提醒)。师问: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你们能从大到小轮流来报数吗?

二、看箭头来排序

师:接下来还有更难的任务呢,数字排排队。不过这一次不是老师告诉你们,而是要用你们的眼睛看看数字牌上有什么?

2.箭头是什么意思?

3.总结:原来这个箭头表示的意思是从9开始,比9大的数字。

三、看标记玩排序游戏

1.幼儿第一次游戏。

交代游戏规则一:把小椅子固定,请符合条件的数字牌坐到对面的椅子上,强调第一个数字坐在固定的第一张椅子上。

规则二:大屏幕滚动停止后的数字牌才是我们游戏的数字牌。

规则三: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结束,游戏结束。

玩法:老师滚动大屏幕,停止后,音乐开始,幼儿开始游戏。根据数字牌的提示(从几开始,比几大或小),幼儿判断自己胸前的数字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根据数字牌的箭头方向判断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提示第一张做好标记的小椅子是开始的数字。音乐结束,幼儿停止找椅子。

集体交流:你为什么上来?这个数字牌是什么意思?看,大屏幕会告诉我们到底是哪些数字上来。怎么坐就能让我们检查时又方便又快。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按照顺序坐好会让我们一眼就能发现谁对谁错。

2.幼儿第二次游戏。

游戏时提出新的要求:数字一定要按顺序排才算赢。

师:大屏幕滚起来。

幼儿游戏,师幼共同验证

师:你为什么上来?你为什么不上来?你是怎样又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总结:找位子时可以看看自己旁边小朋友的数字;也从第一张椅子数数,找到自己的位子。

3.幼儿第三次游戏。用刚才的方法又快又对地找到自己的位子。

4.交换数字牌,第四次游戏。

四、提升难度,结束活动

1.变换箭头方向游戏。

师:还想玩吗?接下来大屏幕不转动了,仔细看一看下面的数字牌有什么不一样的信息(5箭头向左)。

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评价,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次玩箭头向左的游戏。

2.同时出示两个数字,鼓励幼儿活动后继续挑战。出示箭头向右的数字牌6和箭头向左的数字牌10。

孩子们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还想挑战更复杂的数字牌吗?我们下次再来玩。

篇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死海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3、激发幼儿对自然之谜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物质准备:熟鸡蛋每人一个,糖、盐、味精、水杯每人两个,PPT《死海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播放幻灯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水吗?幼:喜欢。

师: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会怎样?幼:沉下去。

师:可是,有一件怪事,老师昨天还发现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还躺在海面上看报纸呢,你们看(播放PPT)

师: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幼:因为他有游泳衣、游泳圈、游泳裤。

师:是这样吗?可是没看到游泳圈啊,游泳衣也是很普通的,这个秘密等会我们一起来揭晓。那么,哪些东西放到水里可以沉下去?

幼:锁、石头、钥匙、硬币。

师:哪些东西放到水里可以浮上来?

幼:树叶、泡沫、空的塑料瓶。

二:教师实验:魔术“鸡蛋浮起来”

师:那么,鸡蛋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

幼:沉下去。

师:你们看,我要变魔术了!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这是我的魔术粉,(师往杯子里加魔术粉,慢慢搅拌,直至鸡蛋浮起来)

师:鸡蛋有了什么变化。

幼:浮起来了!

师:我这里有盐、糖、味精,我的魔术粉就是它们三个好朋友中的其中一个,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三:幼儿实验

师:我为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味精,告诉我,是什么?

幼:味精!

师:我为二组的小朋友准备了糖,告诉我,是什么呀?

幼:糖!

师:我为三组的小朋友准备了盐,三组的是什么?

幼:盐!

师:请小朋友把鸡蛋放进水里,加进桌上的魔术粉,轻轻搅拌。

(老师指导,桌上有水的用毛巾擦一擦)

师:请小朋友放下搅拌棒,把椅子转向老师。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幼:没有。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味精。

师:看来,我的魔术粉不是它。

师:二组的小朋友,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幼:没有。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糖。

师:哦,那我的魔术粉也不是它。

师:第三组的小朋友,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幼:浮起来了。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盐。

师:真开心呀,我的魔术粉就是它。

师:什么能让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呀?

幼:盐。

师: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师:小朋友,你们想让你们的鸡蛋也浮起来吗?

幼:想!

师:好,我帮你们把魔术粉全换成盐。

请你们把水杯放到盆子里,去换一杯清水。

师:都换好了吗?幼:换好了。

师:下面就要靠你们自己来做实验了,看看谁的鸡蛋最先浮起来。

师: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幼:浮起来了。

师:原来呀,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我们还发现盐放得多,鸡蛋就浮起来的快,盐放得越少就浮起来的越慢。

四:播放PPT,揭开死海的秘密

师:那么,在很多盐的水里,人能浮起来吗?

幼:能。

师:他们浮起来的秘密是什么呢?

幼:放盐了。

师:盐在哪里呢?

幼:盐在水里。

师: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

师:死海为什么会有这些奇迹之处呢,死海之所以能让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师:死海不沉吸引了好多游客来观看,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了死海的秘密,那么,死海是不是所有沉下去的东西都能浮起来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大自然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把杯子放回原地,以后再做实验好吗,好了,我们一起来品尝鸡蛋吧!(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篇6: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公共汽车上不同的数字、标记和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照片(含有数字、标记、设施等)

2、PPT(救生锤、灭火器的图片);录像(842路发生火灾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互相交流调查表

这两天我们小朋友都去调查了公共汽车上的秘密,你把你调查的内容和同伴说说。

二、交流分享

现在请你说说你发现公共汽车上有哪些秘密?

辅助提问:公共汽车车头上的数字表示什么?你还看到公共汽车上有哪些数字?(教师根据幼儿说的以照片形式归纳整理)

小结:公共汽车上有许多的数字、标记和设施,它们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三、拓展经验

1、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了解逃生锤和灭火器的用处)

2、请你们看段录像,发生了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办?

3、在公共汽车上还会发生哪些事情?你会想什么办法解决?

小结: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的时候,如果碰到突发事情一定要想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推荐理由:本节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两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融入了整个活动中,让孩子知道在公共汽车上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其实幼儿对乘公共汽车的经验还是很少的,他们对公共汽车的外观能认识,但是对公共汽车上的一些可以保护我们自身安全的设施、标记不是很清楚,如逃生锤、灭火器、扶手等设施;禁止吸烟、禁止手扶的标志等,通过活动中的讨论让幼儿懂得这些设施和标记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为人们所用,保护人们的安全。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篇7: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3.背景音乐《不倒翁》。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3.(出示图谱1)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倒翁。

好,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不倒呢?不倒翁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呢?(教师打开不倒翁,看看里头的奥秘。)

教师做实验:拿出不倒翁底部的东西,猜猜看没有东西的不倒翁现在会怎么样?会站着还是倒下?(同意它站起来的举手,同意它倒下的举手。)

(出示图谱2、3)小结:不倒翁的底部一定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身体里面要有物品,这样它才不会倒。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是不是底部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装了东西就可以了呢,就可以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呢?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的橡皮泥来代替它身体里面的物品,后面桌子上放着很多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底下都是圆圆滑滑的,等一下请你们来当一个发明家,四个人一组,然后自己选一样材料来试一试制作不倒翁。听明白了吗?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在旁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疑问2 师:为什么这个不倒翁成功了,这个不倒翁没有成功呢?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师:好,现在我们试试看,请幼儿上来验证,推推不倒翁。试验成功,小结: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要牢牢的粘住。疑问3 师: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出示图谱4、5)

四.幼儿再次进行操作不倒翁 师:想不想再来做一次不倒翁?现在知道怎么做了吗?橡皮泥要怎么样粘?(牢牢的粘住)粘在哪里?(不倒翁的底部。)师:好,自己去动手去再做一次吧。

(幼儿再次操作时,教师在旁观察,已经操作好的幼儿提醒他去试一试是否成功,没有成功的再试一次。)五.检验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师:这是谁做的?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打开看一看。(橡皮泥放的地方有的多,有的少。)

师:这个不倒翁个子很大哦。我们来试试看它能不能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打开看一看吧。(橡皮泥太少了,多加一点橡皮泥。)

师:刚才这个小的为什么站不直呢?也是橡皮泥太少了。

出示图谱6,小结:大不倒翁需要的橡皮泥多一些,小的不倒翁需要橡皮泥少一些。

六.结束部分

教师对照不倒翁制作原理的图谱和幼儿共同总结。

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它的底部要圆圆的,滑滑的。它的里面要有物品。然后橡皮泥或者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大的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多一些,小的不倒翁里面橡皮泥少一些。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把制作不倒翁的正确方法告诉你的弟弟或者妹妹,让他们也来做一个不倒翁。好吗?

现在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不倒翁,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但是要记住,不能倒下哦。

篇8:数学活动:郊游 中班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形式、操作材料的适当改变能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此, 我们设计了以带幼儿去春游为主线的数学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 真正感知8以内的数量和按数量多少排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8以内的数量, 尝试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 能仔细观察, 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量为1~8的实物卡两套;小羊头饰;智慧棒。

学具准备:第一组:数量为1~8的水果卡片6套;第二组:瓢虫排序材料6套;第三组:数字接龙材料6套。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听《郊游》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景色可美了, 今天我们一起去郊游, 好吗?

2.集体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排序。

(1) 师:我们排好队就可以出发啦!你们看, 这儿有什么呀? (红、黄、绿旗子各一面) 请小朋友看看手上贴的是什么颜色标记?请你站到相同颜色的旗子后面, 开始!

(2) 请小朋友数一数, 你的卡片上有几个点子?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知自己卡片上点子的数量说说你是哪个队的几号队员。 (按序排队)

(3) 请小朋友看手上的点子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

3.设置情境, 帮助小羊。

(1) 师:小羊, 你为什么哭呀?

小羊:大灰狼给我出了一道排队的题目, 说如果我不会做就来吃掉我, 你们能帮助我吗?

(2) 展示操作单, 集体帮助小羊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面有哪些水果?它们是怎样排的?一个菠萝后面跟几个水果呢?为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并给水果排队)

(3) 和小羊道别, 继续前进。

4.来到智慧屋。

师:咦, 那儿有一所智慧屋,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智慧姐姐接待小朋友, 介绍小组活动名称及要求:

第一组:给水果宝宝排队 (先看红旗插在盒子的哪里, 然后按数量的多少给水果宝宝排队。)

第二组:给瓢虫宝宝排队 (先看看瓢虫身上分别有几个点子, 然后从五角星开始按顺序给瓢虫宝宝排队。)

第三组:给数字宝宝排队 (先看好火车头的位置, 然后在车厢上按数字大小的顺序排队。)

(2) 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棒, 在智慧屋里玩了三种排队的游戏, 很多小朋友都是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的。小朋友想一想, 除了这样排, 我们还可以怎么排呢?如果你想到其他的好方法再来告诉我们大家, 好吗?

(4) 智慧姐姐送礼物。

篇9:中班数学活动:大熊的储藏室

《大熊的储藏室》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分类知识融人到绘本故事中。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因此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主要以绘本情节为主线,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概括出食物的外部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尝试概括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故事PPT、日常物品分类PPT、颜色标记、大小标记。

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凉了,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画面一至四: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师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

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故事画面五、六,概括颜色特征,认识颜色标记

1.师提问:大熊他怎么分的呢?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黄、红、绿三种、

2.认识颜色标记:大熊按食物的颜色来分,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梨子、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大熊按颜色分,好像有一个错了,谁来把错误找出来?大熊按照颜色分类。可是这个方法好像不太合适。储藏室放不下。

四、播放故事画面七、八:概括大小特征、认识大小标记

1.师提问: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认识大小标记: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

3.游戏“找错误”:这回大熊分对了吗?请你把错误的找出来!大熊按大小分类,可是储藏室的空间好像还是不够!

五、操作活动:帮大熊按颜色、大小特征给食物分类

师:大熊按颜色分,按大小分,都遇到了困难,那我们来帮帮大熊吧!

1.交代要求:桌子上有许多大熊带来的食物,请你把大熊的食物既按颜色又按大小来分一分。

3.示范操作(集体与个别),根据操作纸上的标记进行分类。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标记进行分类。

5.讲评: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六、继续阅读故事,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师:小朋友真能干,根据食物的颜色、大小两个特征帮大熊把食物进行分类,可是故事里的小猴子还有另一种方法来帮大熊分食物呢,你们想知道吗'

1.阅读故事后提问:小猴子用了什么方法?第一次是按什么分的?第二次呢?

2.小结:小猴子第一次是按食物的种类,第二次是按食物的大小来分的,这是一种二次分类法,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七、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观看PPT,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篇10: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主题总目标:

1.获取光与色的有关经验,了解光和色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主题内容:

学习活动:

一、多彩的颜色

1.七彩的风

2.兔香蕉兔青草兔萝卜

3.耳朵上的绿星

4.鲜花送妈妈

5.颜色大风吹

二、会变的颜色

1.绿色的`世界

2.亲亲绿色

3.我想……

4.蓝宝宝黄宝宝

5.颜色变变变

三、光宝宝和颜色做游戏

1.奇妙的七色光

2.调皮的七色光

3.多彩的泡泡

4.七彩光和果娃娃

5.光线宝宝该回家了

运动活动:自抛自接球小兔找家摘苹果大型运动器械

游戏活动:

语言区:1.自制各色颜色小书2.有关颜色的图画书

美工区:1.提供各色纸供幼儿折纸2.提供油泥土,工具,供幼儿塑型。

益智区:1.提供色彩丰富的拼图2.各色建构玩具供幼儿自由配色,造型。

探索区:1.彩色陀螺,万花筒。

篇11: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篇12: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 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篇13:中班数学活动:小管家

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点名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小脑袋凑在我身边, 睁着大大的眼睛问我:“老师, 你怎么在每个小朋友后面都画竖线啊?”在我统计班内卫生用品的时候, 身后也总跟着几个“小尾巴”, 指着我手中的表格不停地问这问那, 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对数和量的初步认识, 本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 意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 提高计数能力, 初步建构对物体的类概念。

活动目标

1.体验统计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激发对统计学习的兴趣。

2.初步学会分类统计, 提高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统计物品数量的多少, 并使用表格分类记录。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摆放丰富的物品;请家长协助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和窗, 并记录下来;班内物品统计表格一张;统计表 (1) 一份, 统计表 (2) 每人两份, 铅笔每人一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使用统计表格进行数量统计。

难点:准确地填写统计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记录结果, 引发学习兴趣

幼儿一起分享在家记录的门和窗的数量。提问:你家的门和窗有多少?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

教师:除了你记录的方法外, 有没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来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统计的方法

1. 师生共同探讨, 完成表格 (1) 。

(1) 请幼儿观察表格并讨论:你们有什么方法把大家记录的物品数量放在一起, 一看就明白呢?

(2)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

统计步骤和方法:先将要统计的物体用文字或标记在表格上记录;然后通过计数查出每种物体的数量;最后将相应数字填写在物体对应的表格内。

教师对记录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

2. 观察比较, 了解统计的好处。

出示班内物品统计表格, 请幼儿观察比较。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小结: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快、更简单, 让人一看就明白。

3. 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尝试对两种物品进行统计。

(1) 统计表 (2) 每人一张, 请幼儿观察统计表并相互交流。

教师:表格中有什么物品需要统计?我们应该怎样去统计?怎样记录? (分别提问)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统计表格。

教师:我们在记录前应先观察表格里的物品, 然后拿着铅笔和统计表到统计区统计物品。

4. 幼儿再次对班内物品进行统计, 巩固练习统计的方法。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幼儿完成统计表格中的内容。

(2) 请幼儿自由选择统计内容, 填到表格中并进行统计, 教师巡回指导。

(3) 幼儿互相检验统计结果, 完成统计表格。

三、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1) 鼓励结果正确的幼儿。

(2) 评价统计过程中认真、细心的幼儿, 让他们了解, 只有认真、细心, 统计结果才会正确有效。

活动延伸

篇14: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幼儿园数学教育注重的是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中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观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而区域活动正具有这种优势。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度大,可以自选活动材料,自定活动方式,自找活动伙伴,自主更换活动内容。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而活动区域的设置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年龄特征,是实现中班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

二、研究实践概述

区域活动的程序通常包括:材料准备、进区计划、进区活动、交流总结等环节。如何在这些环节中融合数学教育,让区域活动既能保持着区域活动的特点,又能完成一个数学教育内容的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尝试:

(一)区域准备环节中整合数学领域的内容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中班幼儿对区域活动很感兴趣,但有时时间久了会不满足于操作旧的区域材料,因此常出现争抢新添材料的现象。因此,本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精神,我抓住“更换和增添区域材料”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自主地加入到准备、摆设区域材料的活动中来,融合进“生活中的分类统计”数学内容,让准备活动也成为幼儿学习的一个内容,从而使幼儿获得运用数学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经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

(二)进区计划制定中有效融合数学领域内容

在进区计划中包含着数量和数量间关系的内容,我们科学地运用这一环节,加强幼儿对数量的感知。以往的进区计划都是在前一天的离园活动时间完成,对中班幼儿来说往往是无效和盲目的,因为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为计划而计划,第二天计划就有可能改变。有时计划只是各自画符号,也没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注重进区计划的有效性,让它也成为数学活动的一个部分。我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一个进区磁铁卡,上面标有各自的号数;利用黑板白色的一面,先粘贴上各区的缩小区标,在每个区标下都标上相应的各区规定人数,幼儿做计划是在吃完点心后分批做的(将自己的进区磁铁粘贴在喜欢去的区域图标下),不会产生拥挤现象;在粘贴磁性号数时,幼儿就要点数或目测进区的人数与规定人数是否有冲突。进区规定人数由开始用简单的圆点表示,让幼儿一一对应粘贴并比较多少,到后来用数字表示,让幼儿在点数过程中掌握对数量的认知。幼儿在看数字做计划时特别认真点数,生怕做错,可见这一环节的数学融合地很有效。再就是集中观察环节,让幼儿都看着计划板一起来当检查员,重点开展数量的多少、一样多的检查,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灵活性。

(三)活动过程中数学领域内容的有机渗透

活动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地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支持与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前半部分要求幼儿先完成本周教师有计划安排的必学内容,然后再让幼儿按自己意愿在本区域选择其他的“自学活动”,教师通过直接与幼儿互动或进行材料的调控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通过观察活动情况,掌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每周一区域活动时都有一个介绍新内容和必学内容的时间,教师会较详细地讲解要求,使幼儿活动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活动的设计既要体现区域本身的特点又要实现数学领域的目标。

(四)交流总结中提升对数学领域内容的认知

交流总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此时,不仅要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还要本着渗透教育目的的动机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总结。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开展集体交流总结活动,特别注重对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让幼儿将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记录、作品和语言等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实践研究中的几点感受

(一)数学领域与区域活动的融合要强调有效。区域中含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本次主要针对数学学习方面进行了特别的研究,它与区域活动能非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要充分挖掘区域中蕴藏着的数学内容。

篇15: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发现画面中花园的秘密,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用多种感官感知散文所表现出的大自然的诗意美,乐意亲近大自然。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画面中花园的秘密,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观察画面,依据画面线索想象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

活动准备

1.前带幼儿去花园里散步,让幼儿观察花园里的动植物

2.香水的假花一枝。

3.用书第1册封二、第1页。

4.挂图(《亮眼找秘密》)。

5.音乐CD(柔和的音乐,风声、虫鸣声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我想去花园。

1.倾听教师讲述,理解对话内容。

——丁丁家的花园又大又漂亮,小伙伴们可想去玩啦,可是丁丁说:要能找出花园里的秘密才可以进去做游戏。(教师讲述,幼儿倾听后回答。)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丁丁怎么说?

2.教师小结:丁丁家的花园里到底有什么秘密?我们一 起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在寻找花园里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时,先引导幼儿去猜测、去想象,给幼儿更为广阔的空间。再呈现图片,引导幼儿尝试从图片中寻找答案,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彼此分享观察的经验和感受。)

二、我来找秘密。

1.用眼睛寻找画面中看得见的东西。

——猜一猜,花园里会有什么?(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在丁丁家的花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挂图。)

2.猪猜花园里有哪些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除了你刚才看到的。

花园里还有别的东西吗?

3.观察挂图,发现泥土中的秘密。

——你看到泥士中有什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尝试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讲述。)

——除了图上的东西,还会有什么藏在泥土里?

4.教师小结:原来花园里还有很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要翻开土地才能发现。

5.观察挂图,发现画面中隐藏的小动物。

——草丛里有一些小动物在跟我们捉迷藏,都有谁?为什么我们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它们?

6.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受花园里看不到的东西。

——丁丁家的花园里藏着好多秘密,用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要是把眼睛闭上,你还能找到什么吗?我们闭上眼睛,找找花园里还会有什么。(播放虫鸣声的音频,拿出喷了香水的假花悄悄地从幼儿跟前走过。)

——你找到了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7.教师小结:花园里没有看到的东西又被我们用鼻子闻到、用耳朵听到了。

(设计意图:活动中音频、PPT等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可解决活动的难点:透过画面想象看不到的东西。)

三、花园的秘密,1.完整欣赏散文诗,说说最喜欢的诗句,再次感受散文诗美的意境。

——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

2.跟着教师朗诵诗歌,完整欣赏散文诗。

3.教师小结: 花园多美呀!只要我们用眼睛多看、用耳朵多听、用鼻子多闻、用手脚多触摸,就能发现更多的花园秘密。

(设计意图:最后环节使用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让幼儿体验阅读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反思: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给幼儿探索的材料和机会,激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发现。通过总结和知道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充分了解幼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环境,教态要好,有强烈的应变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对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在任何场合都能把一节课上好。

篇16:中班数学活动:色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

经过对的“=”、“≠”初步学习,幼儿基本对这两种数学符号有所认识,而计算课比较枯燥无味,有什么方法让幼儿上好一堂有趣的计算课呢?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以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让幼儿接触形象直观的昆虫卡片及其趣味组合中,获得有关数的等量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逐渐与抽象的概念和关系建立起自然联系,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奇妙的想象中,进入美丽的数学世界。

活动目标

1、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观念。

2、根据符号的变换,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并初步学会读等式或不等式。

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及合作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符号“=”、“≠”,昆虫操作卡、数字卡片、青蛙图片、篓子、笔若干。

2、布置“池塘”、“草丛”的场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青蛙跳荷叶,复习“=”、“≠”。

1、师:今天天气真好啊,小青蛙们,我们一起出去游玩吧!看,这里有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玩个跳荷叶的游戏好吗?要根据荷叶上的数字和符号来跳。

2、幼儿游戏“跳荷叶”。

3、师: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为什么?(幼儿讲述)

二、游戏:为青蛙妈妈捕食,进一步理解“=”、“≠”的涵义。

1、第一次捕食。

(1)师:青蛙妈妈生病了,不能捕食了,要请小青蛙们帮忙。医生说,青蛙妈妈可不能乱吃食物,要根据青蛙妈妈旁边的数字的符号吃。小青蛙们,赶快到草丛里去捕食送给青蛙妈妈吧!

(2)幼儿操作。

(3)师:你刚才是怎样为青蛙妈妈送食物的?为什么?你能读一读吗?

小结:等号,送和前面数量一样多的食物,不等号,送和前面数量不一样多的.食物。

2、第二次捕食。

(1)师:青蛙妈妈吃了小青蛙们送的食物,病好多了,可医生说,今天妈妈吃的食物和昨天的不一样了。看,是什么地方变了?谁想到了好办法?请小青蛙们拿着送给妈妈的食物到草丛里去想想办法。

(2)幼儿操作。

(3)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青蛙妈妈能吃你送的食物的?你能读一读吗?

小结:有的用添上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有的用去掉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

三、共同庆祝,体现喜悦之情。

篇17:中班数学活动:美丽的花朵

.认识 11 - 15 的数字和数量。

.正确点数 11-15,并说出总数。

.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活动准备

.11-15 数字卡。

.10 朵红色的纸花、5 朵黄色的纸花。

.5 张图,分别画有 11、12、13、14、15 个物品或者图案,如 11 只蝴蝶或者 11 个苹果。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然后出示 10 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 在 10 朵红色纸花旁,放一朵黄色纸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 10 朵花,再加 1 朵就是 11 朵花,出示11 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依此类推。

3. 请幼儿顺序排列 11-15 的数字卡。

4. 分别出示物品图,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卡放在图的旁边(可以不按照顺序出示)。

5. 请幼儿将 5 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6.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 11、12、13、14、15 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 颗串珠、13 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评价

.能认读数字11-15。

.能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篇18:中班数学活动:游乐城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2.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 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 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动画课件:旅游车, 号牌为12345;开汽车的音乐;红绿灯倒计时10~1;电梯上行, 楼层显示1~10;电梯下行, 楼层显示10~6、6~1;6楼奖品区;若干辆没有车牌号的车停在停车场。

2.分别标有1~10数字的红色和黑色车票, 标有1~10数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桩、草地等, 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直接导入, 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 吴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城玩, 高兴吗?

二、观察车牌号、车票, 感知、学习顺数

师:这是我们要乘坐的旅游车, 车牌号是多少?

师:坐车要凭票, 吴老师早就准备好了车票, 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号码。

出示1~10红色车票, 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小结:刚才我们是从小的数开始数,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 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顺数。

出示1~10黑色车票, 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提问: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什么? (顺数)

幼儿上车, 入座。

三、旅途中遇红灯, 感知、学习倒数

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模仿开汽车。

第一次遇红灯。

师:前面有红绿灯, 现在是什么灯亮?红灯亮了能过去吗?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亮, 停一停。显示器上还有数字计时, 一起来看看、数数 (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

小结:刚才我们从大的数开始数, 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少1, 这种从大到小的数数方法叫倒数。

师:绿灯亮了, 我们继续向前行 (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继续模仿开汽车) 。

第二次遇红灯。

师:前面又有一个红绿灯, 是什么灯亮?能过去吗?还要等多久?我们一起来倒数 (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

师:绿灯亮了, 我们再继续向前行。

四、玩游乐城, 进一步练习顺数和倒数

1.乘电梯上楼, 练习1~10顺数。

师:游乐城到了。先上10楼的游乐城玩吧!怎样才能更快上到10楼呢?

幼儿模仿坐电梯, 教师提醒幼儿站稳、扶好, 电梯要上行了。同时, 引导幼儿观察电梯的楼层显示, 并数数1~10。

师:10楼到了, 我们安全地下电梯去玩喽!

2.在走走、跳跳、钻钻、爬爬中, 幼儿练习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1) 引导幼儿完整地观察场地, 练习顺数和倒数。

师:游乐城有这么多好玩的, 都编了号码, 看!这是山洞, 上面的号码是多少? (1~10) 这是跳圈, 号码是多少? (10~1) 这是……

(2)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玩, 进一步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玩, 但要注意安全, 互相谦让哦!玩的时候看看你从哪个数开始, 经过了哪些数。去选择你们喜欢的东西玩玩、数数吧!

(3) 交流玩法。

师:游乐城休息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到休息区休息一会儿。

师:玩得开心吗?刚才你玩了什么?从哪个数开始的?经过了哪些数?

(4) 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选择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师:除了从1~10顺数和从10~1倒数这两种玩法, 我们还可以从哪个数开始玩?你们自由选择玩吧, 不过请记住, 这次玩的要求是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幼儿再次到休息区休息, 教师小结。

3.乘电梯下楼, 练习10~6的倒数。

(1) 播放课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今天是游乐城10周年庆典, 6楼正在进行“有奖问答”活动,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师:孩子们, 6楼还有“有奖问答”活动呢!我们赶快坐电梯到6楼去。大家扶好、站稳, 电梯下行了 (倒数10~6) 。

(2) 扩展经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孩子们坐下, “有奖问答”就要开始了。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幼儿先讨论再回答, 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4.乘电梯下楼, 练习6~1倒数。

师:时间不早了, 我们该坐电梯下楼回家了 (倒数6~1) 。

五、设计车牌号, 进一步练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的顺数或倒数

师:这里有很多车, 都没有车牌号, 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设计车牌号, 号码必须是顺数的5个数或倒数的5个数。你想设计什么号码?自己先想想, 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1.发下操作板, 幼儿设计车牌号。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车牌号说给同伴听。

篇19:中班数学活动:儿童乐园

春天来了,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孩子们外出活动的机会也多了,儿童乐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本次活动就以游儿童乐园为主线,结合他们的游玩经历:排队、买票、游玩等过程巧妙设计,展开活动,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序数,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2.学看数字、方向卡,找出对应的位置。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音乐《和快乐在一起》、《铃儿响叮当》、《清晨》。

2.场景布置:过山车、小火车、小甲虫、观光车,圈与幼儿人数相同。

3.1—6数字卡,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白板课件导入,认识新朋友

评:活动以6个可爱的小动物(小兔、小羊、小猪、小牛、小狗、小老鼠)出场,教师与幼儿逐一认识小动物,为下面寻找小动物埋下伏笔。

(二)观察卖票窗口,买票入园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

评:活动以小动物去“儿童乐园”这一情节起因,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在第几个窗口买票,并介绍自己数的方法。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的方向卡和数字,幼儿初步了解了方向卡的意义。

(三)观察情境挂图,寻找小动物

1.观察画面,寻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和小动物。

2.幼儿操作练习:将小动物的位置找出来。

3.幼儿介绍记录纸,说说自己找的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出示相应的数字、方向卡。

5.幼儿验证自己的操作结果。

6.教师总结:顺着箭头方向数,我们都找到了小动物们排队的位置。

评:活动从“买票”到“游玩”情节顺利开展,教师请幼儿寻找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其中采用先集体后个别最后自主寻找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白板课件将小动物的位置清晰地用数字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其中幼儿对“小火车”上小兔子的位置发生了分歧,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最终幼儿得出一致的结果:看火车头在哪边,就从哪边开始数。

(四)幼儿游戏体验,进园玩一玩

1.介绍游乐设施。

2.介绍游戏规则:找与门票一样颜色的地方玩,排队时看好箭头的方向和身上的数字,站对应的位置。

3.幼儿看箭头排队游玩。

评:游戏创设的环境已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教师介绍了游戏规则后,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角色了。虽然游戏中有个别幼儿找不到位置,但通过集体调整和个别提醒,幼儿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随着富有激情的音乐声响起,幼儿也在儿童乐园快乐地游玩起来。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1-6的序数辨识。

活动点评:

1.情境创设真实有效。

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儿童乐园”这个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境,将1—6的序数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买票”、“找动物朋友”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序数,后面的“乘车”游戏,更是进一步地巩固了幼儿对序数的理解,并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情境游戏中,整个活动以“游儿童乐园”这个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孩子们玩得非常快乐。从中,我们发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模拟情境紧密结合是十分有效的。

2.重视幼儿自主探究。

篇20: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夹子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上一篇:在形式主义方面下一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