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2024-04-25

《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通用8篇)

篇1:《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逛逛动物园》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逛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和运用序数。

2.喜欢动物,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个挂牌、1~16的数字卡若干套、椅子16把(分成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4,颜色和数字与幼儿的挂牌保持一致)。

活动过程:

一、乘汽车(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每人胸口挂着颜色和数字不同的挂牌,代表“车票”。)师:看一看,停车场的汽车是怎么样的?;.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四辆不同颜色的汽车)师:让我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数字,在不同颜色的汽车上寻找相应的座位。

(分析:由于中班幼儿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这一环节还无法将“车票”上的颜色和数字与“汽车”的颜色、“座位”上的数字之间建立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停车场的平面图,帮助幼儿在观察和互动中初步感知序数的概念。)师:开始检票了。(让幼儿将座位上的数字揭下后贴于车票上,并放入检票箱里)师:我们一起给汽车编序号吧。红色的汽车是第1号车,那黄色的是第几号车,第3号车是什么颜色的……(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再次巩固关于序数的概念)二.、逛逛动物园师: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逛动物园吧!(快速播放PPT,幼儿观察看到的动物)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第几个出现的。

(分析: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回忆看到了哪些动物,同时用PPT加以验证。)师:(再次播放PPT)这次你们还看到了谁?它又是第几个出现的?

师:小汽车又要开了,这次会看到谁呢?这一排小鸡都一样吗?第几只小鸡和其他小鸡不一样?

(分析:教师通过PPT同时呈现许多动物,并让幼儿找出不同的动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幼儿,而是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分组看动物师:动物园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去昆虫馆、水族馆和百兽园(出示三个地方的图示牌),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搬着小椅子在图示牌子前面排队。

师:现在变成几辆汽车了?你们的座位也发生变化了,现在你坐在这辆车的第几个座位呢?

(分析:分组之后,幼儿发现汽车已经从4辆变成了3辆,他们的座位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数数的方法,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数起,按照次序,数一数“我是第几个”。)师:大家都已经数好了,那我们给汽车座位重新贴上新座位号吧。

师:大家前后看看,还可以看看旁边的汽车,座位号是否都贴对了。

(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对前面已经形成的序数概念再次进行验证和运用,有的幼儿还是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多提供几套数字卡,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发现问题,或者让出错的幼儿自己再从头数一遍,数数自己是第几个。)教学反思: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们将本次活动与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联系起来,创设了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逛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并设计了“乘汽车”“找座位号”“分小组”等活动环节,让幼儿始终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序数的概念。

整个活动我们紧扣活动目标展开,让幼儿在“乘汽车找座位”中感知序数,在“逛逛动物园”时理解序数,在“给汽车座位贴新座位号”时运用序数,整个活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还非常注重“同中求异”,如在验证座位号时,我们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红色汽车的第1个位子上坐着的是谁?黄色汽车上第3个位子上是谁?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给予幼儿不同的思考角度,使他们能不断地观察、比较和讨论,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个互动环节,如讨论在动物园中看到动物的出现顺序,幼儿之间相互验证座位号等,这些互动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且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序数的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选材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

整个活动都围绕着动物展开,针对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导入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导入的环节中,孩子们先看清楚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后,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然后通过举数字卡片的小游戏来验证自己数的数量是否正确,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幼儿的操作材料缺乏适宜性。

首先,人手一份数字卡片在第一环节操作好后,没有适合的位置摆放。孩子们纷纷将卡片推至桌子中间,导致成套卡片混乱,当进行第四环节前,孩子们还需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卡片,使整个活动现场出现争抢、混乱的现象。

改进措施:

将1——10数字卡片采用插排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幼儿,这样幼儿在使用好卡片后,将10个数字从小到大插好,这样就会出现活动争抢混乱的现象,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其次,操作比较环节中动物园图片不便于现场观察比较。因为活动中只有一张大动物园图呈现在黑板上,当孩子们要操作“比一比”记录表时,需要时不时的观察动物园图片中不同动物的数量,这样的材料从活动现场来看是不便捷的。

改进措施:

将动物园图片成列在比一比记录表的下面做成一份操作材料,这样孩子们在上面记录比较动物多少的时候,可以直接参照下方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同时,也便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手口一致数数得出总数后进行比较。

2、讲评环节,追求操作结果。

在每位孩子操作好记录表后,我追求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看到有不正确的地方就一句话带过“这张好像不对了,哪里不对了。为什么?”随后,就急匆匆地进行了小结。

改进措施:

让幼儿发现问题,然后一起解决,说明理由。并且,多请几名正确的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来激发他们的思考,真正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逛逛动物园》含反思这篇文章共7186字。

篇2:《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寓教于乐,让幼儿真正的体验的数学的趣味性,结合本月中我们开展了“在动物园”的主题,幼儿对各种动物可爱的形态很感兴趣,抓住了幼儿兴趣点,将本次活动中原本枯燥乏味的序数与主题活动相联系,创设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情景:逛动物园,设计了“乘汽车”、“找座位”、“看动物”、“分小组”等活动环节,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初步感知和运用序数的概念。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在乘汽车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将颜色与汽车编号配对,感知序数;在第二环节中在逛逛动物园的游戏中通过与课件的互动引导幼儿判别并积累不同方位的序数经验;在第三环节的游戏中继续巩固序数经验。

活动目标:

1、在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1到10和运用序数。

2、喜欢动物,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乘汽车——在游戏中引导将颜色与汽车配对,初步感知“第几”的序数概念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每人胸口挂着颜色和数字不同的挂牌,代表“车票”。)

1、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汽车去动物园!看看自己的车票,找一找哪一辆车哪一个座位是你的。(有四辆不同颜色的汽车)

2、 上车后我们要开始检票了,看一看你的座位号和椅子上的数字一样吗?(让幼儿将座位上的数字揭下来后贴于车票上,并放入检票箱)

3、 我们一起给汽车编序号吧。红色的汽车是一号车,那么黄色的车是第几号车?第三号车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车是几号车?

4、 第一号车的朋友在哪里?你是第一号车的第几个座位?

5、 第二号车的朋友在哪里?你是第二号车的第几个座位?你的好朋友坐在三号车的第几个座位?

二、逛逛动物园——在课件中进一步感知空间、时间先后顺序的序数概念

1、 我们出发去动物园啦!

2、 动物园到了,动物园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第几个出现的?(快速播放ppt,帮助幼儿一起回忆看到了哪些动物,同时用ppt加以验证)

3、 小汽车又要开了,这次会看到谁呢?这一排小鸡都一样吗?第几只小鸡和其他小鸡不一样?

4、 从左边开始数不一样的小鸡是第几只?从右边开始数又变成了第几只?

5、 我们也来学学小鸡排队吧!(前后排)

6、 自己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第几号小鸡?

7、 一号小鸡在哪里?三号小鸡在哪里?

小结:原来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数出来的序数就会不一样!

三、分组看动物——拓展幼儿“第几第几”的数序经验

篇3:《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一、中班低结构分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低结构活动就是指活动中教师提供的学具、玩具等各种素材都是独立的、可拆分的, 可以供他人自由选择使用。中班的低结构分类活动中要求环境与材料要体现中班分类活动的目标, 同时要反映幼儿中班当前的兴趣点和探索点。让中班幼儿自主的探索, 是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主的活动, 教师处于低控制状态。针对影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因素的分析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梳理并实践验证以下指导策略。

1. 关注——丰富经验, 形成概念。

经验的丰富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教师应抓住每个可以丰富幼儿经验的细节与机会。《纲要》指出:“4~5岁的幼儿活动好动, 能积极地运用感官。”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一个因素, 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这是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前提准备。如:在即将离园时, 可经常帮助引导幼儿指认各种事物的名称及功能, 让幼儿说说与生活相关事物的名称, 总结出其特点, 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出其功能。例如教师可指着一张闹钟的图片, 引导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并与幼儿积极交流。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帮助幼儿了解:“闹钟是用来叫我们起床的, 跟家里挂在墙上的挂钟和我们手上戴的手表不同, 但都是告诉我们时间用的。”通过这样的经验积累, 幼儿了解到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物品的总体“类概念”及在这一类所属的物品中各种物品的不同特征, 为观察分析分类材料中的不同特征奠定基础。

2. 引发——仔细观察, 暗示启发。

引发观察的引导策略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 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 使之获得具体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教育策略。《纲要》指出:“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 能积极地运用感官。”引发观察的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实物, 了解实物的不同特征, 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在低结构活动中使用这样的引导策略对幼儿关注分类材料 (或具体实物) 中的不同特征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幼儿细致观察经验的积累, 也可以逐步提高其分类能力。如:在《小花伞》活动中, 幼儿对不同种类的花伞特征的观察停留于表面, 对花纹、伞柄的形状等特征还没有发现。教师可通过引导观察, 运用暗示启发的方法, 将观察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分辨各种雨伞细微的不同特征,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更关注事物的细微特征的观察习惯。

3. 比较——对比异同, 关注特征。

比较分析的引导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对多种物体找出异同点, 并通过比较分析、判断和思考, 比较精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的教育策略。在比较分析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间的不同点与相似点, 以便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与分析。比较、分析是幼儿形成分类标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是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这种引导策略的使用, 对于事物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活泼好动, 愿意积极动用感官的中班幼儿而言是适宜的。在活动中当幼儿对分类的标准有些迷茫时, 可先引导幼儿了解一个事物的所有特征, 通过与他物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特征, 最终确定分类标准。如:在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分发夹》中, 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不同形状、颜色、材质、大小等特征不同的发夹, 而材料的教育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双因子的特征进行分类。我通过引导幼儿比较分析、对比异同, 使其关注了材料的特征, 逐渐掌握了分类的方法, 积累了分类的经验。

二、中班高结构分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所谓的高结构数学分类活动是指那些“指向鲜明, 有具体教育目标, 活动内容有严密的流程, 教师作为组织者、协调者, 控制整个数学活动走向和流程的活动”。高结构分类活动是一种生命力强盛的教育形式, 可促使幼儿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增强, 同时也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促进幼儿综合发展。针对高结构集体活动的特点、幼儿分类能力的影响要素等, 我们发现较适合运用以下指导策略。

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关注特征。

《纲要》指出:我们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从而“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中班的数学分类活动也不例外,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热点或是幼儿感兴趣的情境, 引导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适宜的情景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励幼儿参与活动, 尤其是比较内向的幼儿。同时有趣的情境可引导幼儿将自己变成情境中的一个角色, 努力地“完成任务”或热心帮忙。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心理有暗示的作用, 这同时对关注分类材料的特征也有一定的促动作用。如:在中班分类活动《小兔的冷饮店》中, 我首先为幼儿创设了参加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进入。接着向他们出示了满头大汗的小兔子图片及请求将这些冷饮帮忙分在两个冰箱里的录音。孩子们为了帮助兔子老板解决“难题”, 在观察不同的冰淇淋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各种冰淇淋的特征。借助情境的创设, 赋予幼儿在情景中的角色, 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并积极主动地关注材料的特征。

2.互动讨论——激励分享, 确定标准。

互动讨论是指通过幼儿、教师及师幼之间的多种互动, 在老师的激励与启发下大胆交流乐意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新探索, 在同伴互助、教师指导下引发对材料特征的关注。4~5岁的幼儿善于积极动用感官,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每个幼儿的分类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这也影响着幼儿对材料分类标准的思考与理解。教师可为幼儿创造轻松的讨论环境, 引导他们间通过生生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当幼儿对分类的标准思考的有些偏差时会影响整个分类活动的进程, 而通过三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达到互助弥补, 通过建议、提示和部分介入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加速和推动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进程, 在互动中达到积累分类经验的目的。如:在中班分类活动《分小猪》中, 有的幼儿对于小猪的细节特征还是忽视的;有的幼儿对按照某一特征的是和否的命名存在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并没有立即给予幼儿正确的分类标准指导, 而是借助周围能力较强的幼儿善于观察与分析的优势通过讨论让他们能对小猪的不同特征产生共鸣, 对分类标准有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互助讨论策略使教师在活动中更自然地因势利导, 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分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记录整理——提炼梳理, 归类标准。

记录整理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记录的表格 (或其他的方式) , 让幼儿借助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 运用一定表征方法加以描绘和记述。数学与一般的社会和自然学习是不同的, 它并非建立在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抽象之上, 而是一种抽象之上的抽象。4~5岁的幼儿只是相对前阶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中班幼儿的学习活动时间为20~25分钟, 所以在短时间让幼儿将新习得的经验进行内化还存在着一定难度, 更何况幼儿的分类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高结构的集体分类活动中我们一般采用表格记录的策略, 引导幼儿自主将分类方法用简单的表征符号和数字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帮助为幼儿确定分类的标准, 并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及对分类材料的记录能力。

4. 分享交流——理解内化, 验证结果。

幼儿数学学习和探究总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和归纳提升的。对于幼儿来说, 新的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对环境材料的感知和体验, 也离不开幼儿间的交流与分享。中班的分类活动中分享与交流是整个一个集体共同学习和反馈的环节。幼儿在分类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既依赖于教师的支持与引导, 又离不开同伴的互助。交流分享式指导策略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对认知冲突的思考, 同时使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交流、模仿与互动学习。在同伴间相互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间通过积极互动与交流, 将整个活动中所出现的不同的分类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 以提高幼儿在本次分类活动中的分类能力, 为日后其他分类能力的发展积累经验。

经过一阶段初步的探索, 我们对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也将梳理出来的指导策略在分类活动中积极地进行验证使用。随着实践的深入, 更多有效的指导策略等待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发现。

摘要:幼儿分类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儿童的分类能力与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直接的关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在组织幼儿分类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架者”和“提携者”, 所以对指导策略的运用都会对幼儿的分类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本研究实践中, 针对中班数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分类能力的因素, 梳理验证低结构、高结构活动中促进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 从而使教师优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提高过程中的指导和分析能力, 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类能力,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友庆, 阴国恩.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2]高荣生, 付佑全.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四川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4.

篇4:《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教师把数字1放到第一节车厢上)

师:(教师把数字2放到第二节车厢上)谁在这一节车厢上?

幼:小猫。

师:从左往右看,小兔是第几节车厢?

幼:第三节(教师把数字3放到第三节车厢上)

以此类推,把所有的数字都贴到车厢上。

2、小动物排排队

师:(火车音乐停止)小动物们经过1个小时的火车终于来到运动会现场,都跃跃欲试,想要一展风采。随着运动会进行曲的结束,运动会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举重比赛,老虎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小动物都使出浑身本领,把自己面前的东西举起来。

师: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结果出来了!从左往右看,谁是第一名?

幼:大象。

师:从左往右看,谁是第七名?

幼:小猫。

师:从左往右看,谁是第三名?

幼:小马。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眼睛都雪亮雪亮的。现在,第二场短跑比赛开始了,老虎裁判员一声枪响,只见所有的小动物“嗖”的一下窜了出去。

师:结果出来了,小朋友快瞪大眼睛看,从右往左,谁是第一名?

幼:小兔。

师:从右往左,谁是第七名?

幼:大象。

(以此类推,用动作,声音等方式提问所有小动物的名次)

3、小动物回家

师:一天的比赛渐渐的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拿着各自的`奖牌回到了家里,准备睡觉。看看,从下往上,你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那从上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还住在那一层吗?现在又住在第几层了?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回答不对的幼儿)

师:月亮婆婆出来了,小动物比了一天的赛都累了,慢慢的睡了过去,现在,我们也要去休息一下。(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4、5的实际意义;通过点数,让幼儿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整节课用故事贯穿:有认识数字、点数、按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把整个班的学习气氛都带动起来了,并且都掌握了。

篇5:《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会排出5以内自然数列,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

2、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确定物体排列顺序。

3、培养完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按要求操作的良好习惯。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教具:火车图片、火车音乐,1~5数字卡两套,动物贴饰:小兔、小猪、熊、青蛙、猫各两套(其中一套小动物身上编上1~5序号),楼房挂图(窗户立体设计可开合)。

学具:操作卡(树、苹果、蛋糕图形各一排,每排数量均为5),蜡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动物坐火车

1、伴随火车开动的音乐,出示火车图片,提问:什么开来了?火车有几节?(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火车节数)谁来用数字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头,从左到右贴数字卡。

2、今天小动物们要坐火车回家去,火车就要开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该上哪节车厢,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出示小兔图片)小兔的车票上有数字几?它应该上第几节车厢呢?(请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送小猪、熊、青蛙、猫上火车。音乐起火车开动,收好图片。)

二、游戏:小动物住哪里

1、小动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看看它们住的房子有几层呢?(出示房子挂图)谁来用数字表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楼呢?引导幼儿从下到上贴数字卡。

2、每层楼住着谁呢?老师依次打开窗户,幼儿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上。

3、我们请小动物下楼来玩好吗?我们先到第几层楼请谁?“屈,老师.教,案,网”又到第几层楼请谁?幼儿说出序数词,依次请所有动物下楼。

4、老师将小动物排成一排,请幼儿说出:谁排第一、第二?交换小动物位置,再说说各个动物排第几。

三、图卡操作请幼儿取出操作卡,老师逐一提出要求:请给第三棵树涂色,请给第一、第四个苹果涂色,请给第二、第五块蛋糕涂色。老师巡回检查。

教学反思:

活动前由幼儿自己选出喜欢的小动物和准备好小礼物,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对序数游戏很感兴趣,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在中班的序数教学中大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在初步认识序数的时候,整齐的排列、习惯性的排列,都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序数的关系。而这个活动用了三种序数形式,幼儿都能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即使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大部分幼儿也能很快地知道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序数”这个概念。

篇6: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1、学习数字6的认识,知道6的数量。

中班的小朋友对数字的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数量的认知还比较……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数数的经验和重叠的方法,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20页,请……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

(2)认识数字6-10,学习按一定方法摆放某一物体……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秩序。

2.在游戏中积累3、4的分合。

此ppt多媒体课件总共19页,请往下拉点击……

目标:

1、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能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此ppt多媒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理解表格上符号与空间的对应关系。

2.学习将形状、颜色和区域位置进行二次对应。

此ppt……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学……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篇7:《逛逛动物园》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1. 幼儿游戏性表现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高结构特点

现在大部分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高结构化的特征, 所谓的高结构化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就是以教学为主, 对教学目标的特化、儿童的接受以及教师的灌输进行了强调, 其目标就是想让儿童将知识和技能掌握住。而现在大部分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都要求幼儿对某个数学技能进行掌握、对某个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在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师主要对幼儿是否已经将教学活动的内容掌握住进行考察。因此在高结构的课堂当中, 幼儿必须对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予以充分的关注, 同时还要努力地进行操作和练习, 这样才能够将技能和知识掌握住。幼儿的游戏性表现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主要体现为表情专注积极, 而认知自发性的表现则较少的出现[1]。

2. 幼儿游戏性表现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高控制特点

由于幼儿具有较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同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吸引, 因此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针对幼儿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高控制的特点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也就是继续控制以及时间控制。

2.1 时间控制。

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通常会持续二十分钟左右, 教师需要在这二十分钟的有限的时间内将总结评价、操作练习、讲解演示以及导入等各个教学环节完成, 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全体幼儿有所收获, 因此必须要对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分配。在这样的节奏下。很难使幼儿对材料进行充分以及自由的操作, 幼儿往往只能快速的针对教师的讲解内容作出反应,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掌握练习及模仿, 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游戏性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当中更多地体现出表情专注积极。

2.2 秩序控制。

要想保证幼儿的有效学习, 就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秩序控制, 但是高度的控制差就会使幼儿出现缩手缩脚的现象。除此之外, 教师为了能够对秩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不鼓励, 在大部分情况下视之为破坏秩序, 这样就使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较少的表现出社会自发性。

3. 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的缺失

3.1 对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少关注。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具备学习数学的潜力, 但是这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于这种潜力当中。相关的研究表明, 在非正式数学知识和经验方面, 三四岁左右的幼儿就会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比如, 相对于五六岁的幼儿而言, 一些三四岁幼儿的数学概念往往比较高, 而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个性差异也会逐渐的加大。在书面符号表征能力、基数能力以及数数能力等各方面, 幼儿都具有显著的差异。在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基本上要求所有的幼儿在同样的时间内对同样的内容进行学习, 而对幼儿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却具有较少的关注。很少有教师会对差异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实施, 一些幼儿可以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轻松的解决掉, 而另外一些幼儿则无法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 这样就很少会将认知自发性表现出来。

3.2 对幼儿认知风格的差异较少关注。

可以采用多纬度的方式针对幼儿的认知风格进行分析,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维度就是场依存性以及场独立性。大量的研究表明, 相对于场依存性的幼儿而言, 在概念和问题等很多方面场独立性幼儿都具有更加好的表现, 而且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很多研究表明。社交互动在数学课当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且社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正是社交活动能够使场独立性儿童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由于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 所以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的关注幼儿的认知风格差异, 这样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当中一些幼儿都没有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最终使幼儿的游戏表现受到极大的影响。

4. 幼儿数学学习中“操作练习”的作用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的中班数学活动当中都存在着“操作练习”的环节, 在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教师也对材料的差异化、适宜性以及丰富性予以了充分的注意。教师在讲解演示新知识之后, 就会开始“操作练习”的环节,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幼儿对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模仿, 从而展开强化极限训练, 使幼儿能够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然而这种操作基本上都属于验证性操作方式的性质, 几乎没有出现创作性操作以及探索性操作, 这样就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忽视了, 同时也忽视了幼儿的内在的逻辑能力, 最终导致幼儿数学学习中“操作练习”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结语

要想使中班数学集体活动教学活动当中存在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师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本次研究当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将科学的幼儿数学学习观以及数学知识观树立起来, 从而将低控制、高结构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营造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幼儿学习的个性化以及差异进行充分的关注, 最终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幼儿园中班设计数学活动方案

1、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体,并能圈出来。

2、学习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数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1、箭头方向牌

2、黄色球4个,红色球1个

3、数字卡1-5大小个一个

4、三角形4个,圆形1个5红苹果4个,绿苹果1个6情景动物图片5个学具:

1、(三角形图片4个,圆形图片1个)幼儿每人一套2、水彩笔每人一支3、幼儿用书每人一本活动过程:

一、出示球,学习找不同的物体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球,看,喜欢吗?(请几个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

2、请幼儿观察球有什么颜色?

二、出示苹果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方式,找不同物体

1、师:小朋友真棒,我还想考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

2、谁知道不同颜色的苹果排在第几?(幼儿讨论)

3、师:我刚才发现有些小朋友数得时候有的从左边数过来,有的从右边数过来,这样就不大规范了,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出示箭头方向牌,告诉幼儿数物体时从箭头指示的方向数过来)这样既方便又正确。

4、师根据幼儿说的数序,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送上数字卡,并请幼儿不同的苹果排第几的数字圈起来。

5、表扬幼儿的聪明。

三、出示三角形图片,学习从箭头方向数过的方法,确认物体的排列数序

1、图上有什么图形?都是一样吗?

2、不同的是什么?从箭头方向数过来,它排在第几?

3、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4、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尝试练习。

5、检查评析,表扬幼儿。

四、游戏:排排队

1、师叫五个小朋友出来,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请幼儿观察,有几个小朋友(按箭头的方向数过来)。

3、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排队的幼儿送数字卡。

4请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几?

上一篇:煤矿致辞稿下一篇:八年级上学期作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