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结构调整汇报

2024-05-06

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结构调整汇报(精选2篇)

篇1: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结构调整汇报

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结构调整汇报

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http://)是由中国和平(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沁水县国资局、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润新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以沁水县永红煤矿、永安煤矿、侯村煤矿和嘉峰煤炭集运站为主体改制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12月26日注册成立,地处闻名世界的沁水煤田腹地,主要从事煤炭开采、销售、洗选加工、铁路运输等业务,所产原煤以优质的化工煤为主,具有较强的产品特色和资源优势,是化工工业的基础性原材料。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现有生产能力240万吨,铁路发运能力200万吨,固定资产4.11亿元,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销售总额4亿元,是一个集产加运销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根据国家“关小改中建大”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自99年起,三矿依据市场变化,以科技为先导,进行了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分别新建了永安煤矿接替井工程和永红、侯村洗煤厂工程。永安接替井工程引进先进设备装备矿井,采用轻型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建成了“一井一面,高产高效”的矿井。侯村洗煤厂、永红洗煤厂选用国内同行业先进重介分选工艺和设备,耐磨浓缩旋流器、逆流式磁选机、耐磨节能渣浆泵振动脱介筛、高能耐磨厚筛等高新设备,对煤炭深加 1

工和提高公司经营效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偿试。

永安接替井工程:矿区位于沁水县端氏镇端氏村东北部,矿井工业场地距端氏镇1Km,井田面积为9.4Km,地质储量11054万吨,3煤可采储量4052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是市“2316”规划项目之一,也是沁水县“十五”重点建设工程,经晋市计能投字(2002)314号文批准,于2001年8月份开工建设,现主副井已揭透煤层。该项目截止目前完成投资2443.2万元,开拓巷道500m,排矸1.8万m,联合建筑完成一层基础投资168万元,200m的高山水池已交付使用,主风机、绞车已到货并安装,绞车房风机房土建工程完工、完成工业场地5万m的挖、填方、完成变电站扩容。现正在进行主要大巷及硐室的开拓、采区布置和地面生产系统的土建工程、地面供电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施工及设备安装。

侯村煤矿洗煤厂工程:侯村煤矿位于沁水县郑村镇侯村村南,是90年省计委以晋计基燃字(90)第192号文件批准新建矿井,井田面积6.4004km,可采储量6038万吨,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经二期扩建后已形成9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侯村煤矿洗煤厂是市煤炭局以晋市煤规字(2001)第089号文通过批复,批准规模为60万吨/年,于2001年开工建设,现仍在建设中,该项目是我县“十一”大重点工程之一,2333#

2同时又是我市重点调产项目之一。该项目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900万元,其中:项目设计、监理、地质勘探及房屋拆迁等费用112.4万元,开挖土石方123.4m,完成投资143.2万元,回填土石方109000m,完成投资75.1万元,护坡锚喷1940m,完成投资127万元,完成挡土墙2097.5m,完成投资81.38万元,建筑工程投资1220.58万元,设备定购104台,已到货103台,设备定货已完成投资891.8万元,安装工程目前已完成468.2万元,洗煤厂目前已完成准备车间、主厂房、压滤车间的全部土建工程及全部设备安装,沬煤1号转载站、沬煤2号转截站、块煤3号转载站、中煤仓及矸石仓、清水池及泵房、浓缩仓及循环水池原煤卸料及受煤坑已完成了全部土建工程,钢结构通廊已基本完工,包括消防工程在内洗煤厂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结束,并开始联合试运转。

永红煤矿洗煤厂工程:永红煤矿位于沁水县加丰镇加丰村南,矿井井田面积8.5km,地质储量10161万吨,可采储量7112万吨,矿井原设计能力为21万吨/年,经二期改扩建,现实际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年。

永红煤矿洗煤厂工程项目是由晋城市计委以晋市计燃字(1995)第265号文批复立项的煤炭深加工重点项目,设计规模60万吨/年,一期工程主要为筛分及转运系统工程,二期工程主要是洗选和煤泥水处理及装车系统。该项目一期配2233

3套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95.7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085.9万元,设备购安209.8万元,该工程项目土建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现在正在设备考察及购安过程中,现正在进行跳汰洗选及煤泥水处理系统工程。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三矿还分别就建大进行了多项工程改造,并加大了市场研发力度,同时对安全和环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改,采用国内先进的湿式除尘器,进行洒水降尘,煤泥水处理采用压滤机进行处理,矸石处理进行复埋造田,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运营健康稳步发展。至2002年底,公司的销售收入36749万元,税金9679万元,利润13639万元,其中:永红煤矿销售收入达17083万元,上交税金5399万元,分别比99年的2753万元和555万元绝对值增加14330万元和4844万元;永安煤矿销售收入达7626万元,上交税金1984万元,分别比99年的2803万元和370万元绝对值增加4823万元和1614万元;侯村煤矿销售收入达12040万元,上交税金2296万元,分别比99年的2853万元和538万元绝对值增加7387万元和1758万元。

沁和公司将奉行“诚信、合作、学习、务实”的经营理念,按照“产业规模化、队伍职业化、管理现代化、资本社会化”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开放的观念,开放的组织结构,一方面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借助先进的金融创新工具,吸纳和整合煤炭产业资源,在国

内及海外市场拓展出一条服务煤炭产业的资本通道;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进行制度创新,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引进ERP、CRM等系统,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掘效率,完善安全保障,降低经营成本,紧紧围绕煤炭主业开展业务,力争在三年内达到生产能力600万吨,产值10.2亿,利税总额4.5亿,利润总额3.6亿,净利润2.4亿;五年内达到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使沁和煤业成为一个产值超10亿元的上市企业,并逐步涉足煤化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

沁和公司将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进取的精神,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管理,与时俱进,成就沁和百年伟业,真诚回报社会。

2003年4月10日

篇2:晋城沁和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结构调整汇报

从诞生之日起,晋城就以资源型经济为基础,靠小冶炼、小矿山、小煤矿、小机械、小化肥“五小工业”起步,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煤挖完了怎么办,“五小企业”关闭之后怎么办,资源开发带来环境污染怎么办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萦绕在决策者们的脑海里,摆上了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

进入新世纪后,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立了争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步伐的决定、意见、方案,在经济结构调整、宽裕型小康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均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前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6.71亿元,同比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完成16.64亿元,同比增长41.14%。

进入新世纪的晋城正以全新的姿态、坚实的步履,向经济强市、园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昂首挺进。

八大产业争奇斗艳

经济结构调整,最大的难点是选择什么环节、以什么办法来推进,也就是切入点在哪里。

晋城市从支持产品做起,确立了以“三加一新”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壮大潜力产品为切入点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选择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产品和项目,形成了“2316”规划的总体方案,力争在“十五”期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2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个战略带动性工业项目、1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6个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以产品结构调整牵引产业结构调整,牢固确立煤炭、电力、化肥、冶铸、建材、丝麻、饮品、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带动软环境的整体改善,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围绕这一总体部署,三年多来,坚持动态管理,2002年全市共实施结构调整项目65个,总投资76.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4亿元,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53个。一批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导入,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主导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形成了具有晋城特色的工业产品结构,涌现出了大麻面料、离心铸管、稀土合金、新型墙体材料、精密铸造、无烟煤炼焦、大颗粒尿素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培育了一大批强乡、强村、强企业,八大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基本实现。按现价计算,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1.31亿元,较1999年增长76.02%,三年平均增速为20.74%;销售收入111.09亿元,较1999年增长74.51%,三年平均增速为20.39%;利润9.24亿元,较1999年增长2.85倍,三年平均增速为56.73%;上缴税金11.97亿元,较1999年增长1.09倍,三年平均增速为27.91%。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又博得了“满堂彩”:到2003年6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2.05亿元、62.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39%、32.67%。

2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不仅带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晋城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突破口,按照思想放开、政府放手、干部放胆、群众放心的“四放”思路,坚持在市场主体地位、市场准入领域、市场资源配置上“三个一视同仁”,不断创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规模、档次、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领域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全市资产1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375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93家。2002年全市安排的53项技改项目中,有19项是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兴高焦化、泫氏铸业、九州玻璃等5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取得自营进出口资格。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已跳出单纯依赖煤铁资源发展的圈子,将经营触角伸向了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了由传统的家庭式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自觉性。2002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52.5亿元,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0.5%,同比增长15.9%。

改革创新优化环境

对于一个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城市,创新就意味着财富。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晋城市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演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

一是技术创新。2003年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54项,总投资28.3亿元,同比增长1.43倍,逐步把经济增长转向了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绿洲大麻纺织有限公司 改变了大麻不可机纺的历史,在大麻纺织的工业化实践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兴高焦化有限公司致力于无烟煤捣固炼焦技术研究,开创了无烟煤炼焦的“神话”,产品经专家鉴定后,认为是“冶铸行业最希望得到的难能可贵的理想产品”。

二是体制创新。国有困难企业的改革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乡镇企业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加大了改制力度,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实施公司制改造。全市国企改制面达到87%,乡企改制面达到98%。特别是重点调产项目已全部完成改制,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高平泫氏铸业公司董事长朱文斌联合5个民营企业家筹资建设球墨铸管工程。煤气化公司董事长贾根柱个人入股100万元。实践证明,这一做法真正使企业家与企业的发展“连心连肉连骨头”,增强了企业的内在活力,为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金融创新。三年来,市级共统筹4.3亿元资金用于调产项目,各县(市、区)也都根据各自财力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省、市配套和各自调产项目的资金到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采取财政贴息入股方式,逐步滚动发展。市、县两级多次召开银企协调会,促使银企合作,为优势企业争取贷款牵线搭桥。仅2002年3月召开的“2316”规划项目银企洽谈暨产品展销会,就签订银企合作意向53份,涉及金额达26亿元。

四是环境创新。在强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从解放思想入手,立足双赢,注重实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着力塑造出了“大晋城”的观念:凡在晋城这块土地上的企业,不论是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外资企业,都视同晋城的企业;凡到晋城投资创业的客商,不论是哪种所有制,都是晋城的纳税人;凡关心和支持晋城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要真诚相待,热烈欢迎。同时,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分期分批取消、下放、转移审批事项四百余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城市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稳步推进。硬、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带来了良好的开放效应。山东鲁能集团已同晋城市达成合作 协议,投资600亿元的煤电冶化项目即将落户这里。

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 的关系。

上一篇:世界七大奇迹哲理故事下一篇:中药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