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用字规范制度

2024-04-18

用语用字规范制度(精选8篇)

篇1:用语用字规范制度

xxx规范用语用字制度

一、本联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以及公文办理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全联工作人员在办公、会议、接待、面对社会公开讲话等活动时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领导干部应带头推广普通话。

三、单位公务中公文、印章用字;名称牌、标志牌用字;日常公示文字用字等应当清晰、准确且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字,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

四、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均应达到规定等级以上。

五、本联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检查全联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2:用语用字规范制度

语言文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重要性更为明显。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在现阶段更应发扬光大,达到口头语言表达标准、流畅、优美,文字书写正确、规范、端正。

为此我们要求全校师生发扬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实现校园用字规范化,使语言文字工作成为我校工作的一大特色。

一、力求语言表达标准化

1.加强并改进汉语拼音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方面的积极作用。

2.要求师生必须在课内课外教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我校的校园用语。在学好母语的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生活英语口语的训练,为培养下一世纪的竞争人材打好语言基础。

3.“双推”教学要分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各科教学都要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这项工作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卓有成效。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推”竞争和“双语”表演,分级定期进行评比。组织好普通话课外兴趣小组。每期最少举行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或讲故事比赛。

二、要求文字书写规范化

1.教学板书用字和学生作业用字都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规范、行款规范。

2.低年级作业用铅笔书写,中年部逐步过渡到用钢笔书写,高年部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3.上好写字指导课,要教学生学会写钢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

4.要求学生学习写毛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

5.教师要起示范作用,各科作业批语的字要写得规范工整。6.学校的一切标语、挂牌和所印刷的各种资料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7.语文科组定期组织规范文字书写比赛,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促进我校文字规范化工作。

篇3:报纸用语用字的失误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社会用语,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语用

报纸作为社会用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而社会用语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龚千炎 (1992) 指出:“社会用语充分地反映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城市的精神面貌。社会用语是社会各个方面的语言运用特点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公民教养等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不是一个自足的封闭式静态系统, 而是一个向外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 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 社会用语更显示出其开放、多变的特征。一些人为寻求语言的“新”“奇”“特”而不顾用语规范滥造词语, 使“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社会用语规范”指的是社会用语必须遵循公众、至少是一类群体所共同认可的语法、语义、语用上的一般规律。规范的社会用语不仅是文明社会的象征, 又可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总结社会用语规律, 指导人们正确、规范、文明地运用社会语言,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报纸中用语用字的失误

浙江工商大学语言文字协会的同学和老师 (以下由我们代替) 对某些报纸的用语用字进行了监测。报纸中用语用字的失误一般集中在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语用这三个方面。

(一) 错字别字随处见, 规范用字须加强

1. 形近而讹

《处州晚报》2009年4月27日19版《俄罗斯男子火山上跳伞》中“因为火山连续不断喷发出炙热的蒸汽”。“蒸气”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以下略) 中释为:“液体或固体 (如水、汞、苯、典) 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汽”仅指水蒸气。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火山喷发物的化学成分很复杂, 水蒸气只属于其中的少部分。所以, 例句中的“蒸汽”应改为“蒸气”。《金华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14版《欧洲男乒领军人物波尔因伤退出世乒赛》中“与均衡守在上下半区的其他六名队友成犄角之势”。《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犄角之势”。“掎角之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例句中的“犄角之势”当改为“掎角之势”。

2. 对于字义、词义理解不准而造成使用上的错误

“必须”与“必需”的使用常会出现错误。“必须”是副词, “必需”是动词。《金华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15版“上周体坛之声”栏目中“网管中心坦然面对, 认为这是必需付出的代价”。例句中需要的是副词“必须”而非“必需”。《钱江晚报》2009年4月27日C2版《陈光标:慈善让我无畏》中“已成为人生的必须”。“必须”应改为“必需”。再如《处州晚报》2009年4月27日24版《沈傲君将与某国外交官男友5月在北京完婚》中“自称‘拼命三郎’的沈傲君说, 以前自己工作太忙无暇顾忌个人问题”。例句中“顾忌”当为“顾及”。出乎我们意料的是, 报纸中频繁出现“的、地、得”错误用例。《湖州晚报》2009年4月28日F02《南太湖滨湖新区中央商住区》中“将国人心目中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院落情结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句中后一个“的”当为“得”。

3. 机械性错误

这一类错误在整个错别字中所占比例较大, 其中包括了同音字的讹误情况, 还有一些属于纯粹的机械性错误。前者如《钱江晚报》2009年4月28日A16版《如此促销百姓质疑》中“购成了不正当竞争”。“购”应为“构”。后者如:《金华晚报》4月27日第13版“生活资讯”板块中“胜煌牌技”提到“址址:义乌宾王市场”。很明显, 例句中“址址”为“地址”的讹误;《湖州晚报》2009年4月28日F06版《滨湖新区:你拿什么吸引我》中“温泉高尔夫等休闲度假项目的相断落成……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亲近太湖、品位太湖”。例句中“断”当为“继”, “位”当为“味”。

(二) 标点符号胡乱用, 《用法》识记要加强

标点符号误用在报纸中经常可见。下面仅举最常见的几类错误论述:

1. 标题中标点符号使用混乱

国家语委文字应用管理司的专家在1999年全国党报质量评比前的采编、校检培训会上介绍了关于报纸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概括专家们的意见, 我们一般认为在大标题中不应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表示一些强烈感叹或者疑问语气, 可在句末使用感叹号或者问号。我们监测对象就存在许多大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 错例详见检测报告, 此处不赘。

2. 逗号、句号使用混乱

《标点符号用法》中明确指出: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如果逗号与句号使用混乱, 会造成该完结的地方没有符号标识, 而不该结束的地方却被强行点断, 使得文义不通, 产生阅读障碍。《钱江晚报》2009年4月28日C1版《周末, 杭城酒店一房难求》中“现在, 这景象却变了……一房难求, ”。例句到“一房难求”这里已经表达了一个完整内容, 当用句号点断, 应为:“现在, 这景象却变了……一房难求。”《金华晚报》2009年4月27日16版《楚河汉界谁称王》之《规则之争和为贵》中“中国自古有‘和为贵’的说法, 而象棋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 有人说……”一句中, 到“精粹”已经表义完整, 其后应用句号。

3. 顿号使用不规范

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这些并列词语合起来做同一成分, 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并列词语之间如有了“和”“与”“及”等连词, 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金华晚报》2009年4月28日第2版《“五一”旅游市场可望价格稳增》中“离‘五一’节还有几天时间, 市区各个旅游机构、风景区的路线、票价纷纷打折吸引顾客。”句中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同版中《“消防教室”对市民开放》:“观看消防器材、消防车辆、体验消防生活、学习消防知识。”句中的“观看”“体验”“学习”为并列谓语, 所以句中第二个顿号、第三个顿号应改为逗号。《处州晚报》2009年4月28日第8版《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组来莲都检查指导》中“指导组一行又走访参观了碧湖通济堰, 大港头古街区、油画展览馆、画坊……”。该句中的“碧湖通济堰”“大港头古街区”“油画展览馆”“画舫”均为并列的宾语, 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4. 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搭配混乱

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正确搭配使用一直是我们学习研究的重点,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错误。以下略举一二:《绍兴晚报》2009年4月28日, 第12版《我们给“鲁迅”做造型》中“大伙不约而同地说:‘像像’。……他向来访的记者说:‘是化妆师使我对角色的把握有了更大的信心’。”该句中的两个句号都应该放在引号内。《温州晚报》2009年4月28第3版《市民体味沉重一夜》中“我们是应该‘直面…历史重演。’”该句属于间接引用, 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此外, 还有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 如:冒号的使用, 问号的使用, 书名号的使用等。《舟山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3版《舟山网举办首届网络爱情招聘会》中“岛上就两多:一是铁多, 二是男人多, ”。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 也就是说, 冒号要管到句末, 不能只管到句中。例句中“男人多”后面应该是句号。《钱江晚报》2009年4月27日B0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这不但配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应加书名号, 而非引号。《宁波晚报》2009年4月27日A11《“中国妈妈”为什么成了贬义词?》中“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吗, ”, 此句是有疑而问, 句末当用问号。同天A12《推荐大学生去的十大旅游地》中“云南是多少人的梦乡?”此句是无疑而问, 表示感慨之义, 句末的问号当改为感叹号。

(三) 语法语用问题多, 使用规则能帮忙

语法语用的失误也是我们所常见的问题。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 搭配不当

《金华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1版《林政:村民给了我最高的礼遇》中“由于天气阴冷和潮湿, 10天过去了”。在该句中天气与潮湿的搭配明显错误, 应在潮湿前加“空气”。同文中“给村民都设计了牲畜用房、牲畜粪便和污水集中处理。房前屋后……”。该句中“设计”的对象应该是“装置”而非“集中处理”, 当补出中心词。同天第3版《“村官”旁听“‘村官’腐败案”》中“这些工程普遍涉及数额较大, 动则成百上千万, 巨大的利益对村干部能否抵御防止利用工程建设进行腐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涉及”的对象当为“资金”, 缺少适当宾语。《处州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2版《松阳第一次解放》中“1948年7月21日, 国民党诸暨县长祝更生走马上任松阳县长。”“走马上任”义即“官吏就职”, 其后不应再加宾语。

2. 主动被动分不清

《处州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5版《三井村民请专辑“品茶”》中“据《遂昌县志》记载, 白云上的三井毛峰茶是历史名茶, 明朝初年列为御用贡品”, “茶”应是被列为“贡品”, 属被动关系, 当在句中添加被动词。

3. 随意使用网络用语

《钱江晚报》2009年4月28日A4版《太子湾免费开放后首场草坪婚礼花了1万元》中“很西式很山寨”“荷包指数”为不规范网络用语。同天A8版《“牛狗配”, 有多少幸福样本》中“96068热线晒幸福”, “晒”为不规范网络用语。同天D2《左蓝沈傲君5月结婚》中“最后把你PS上去”, “PS”为不规范网络用语。

4. 任意缩略词语

《处州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4版《现在来苏宁, 实惠没法比》中“届时预交顾客购买彩电、空调、音响、冰洗、油灶消”, “冰洗”似乎为“冰箱、洗衣机”的缩略形式, 乱用缩略会造成语义不明。《金华晚报》2009年4月27日第2版《林政:村民给了我最高的礼遇》中“春节后, 林政马上回到了青川, 如今里坪农房重建范点都已基本成型, 其中一部分在5·12地震周年前要乔迁新居”。该句中“范点”表义不明, 应为“示范点”, 词语缩略不当就会造成语义不明。

5. 感情色彩错误

《钱江晚报》2009年4月27日A12《姚明这道疤痕拜谁所赐?》中“疤痕的始作俑者该是开拓者的几大内线肉棒”。“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是贬义词,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与内容均不相符。

综上, 我们从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语用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报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亟需规范和改正。

二、建议

许嘉璐先生曾指出“新闻出版是超时空的人际交流工具, 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在社会上通行, 它与全民教育相配合, 对全社会的引导力是很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 自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成为我们规范社会用语用字的指导。对于报纸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以求教于方家。

(一) 使用规范字, 告别错别字

笔者认为错别字的问题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知识, 在创作时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为用语用字标准, 在交稿排版时详细检查, 大部分的错别字是可以避免的。

(二)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虽小, 但它所涉及的问题却很大。不同的标点会让人得出不同的结论。规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 也是一个城市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标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以《标点符号用法》为使用标准, 错误也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的。

(三) 语法语用有规则, 新词新语谨慎用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从小就学习汉语的语法语用规则。虽然社会用语的本质属性是动态的, 开放的,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 但我们并不能以此为理由允许各种语法语用错误的出现。在第二部分中, 我们所举的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主动与被动分辨不清等问题都是可以在创作过程中避免的。如:《钱江晚报》2009年4月27日C2《陈光标:慈善让我无畏》中“我总是试图穿越他那方正的面容、温和的表情”。“穿越表情”这种搭配虽然会一瞬间让人感到很新颖, 但只要我们想到“穿越”一般搭配“沙漠”“边境”等有时空感的实体事物时, 我们就会知道这种搭配并不符合语用规则。

在当今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并且张扬个性的时代, 很多人喜欢新造词语, 随意搭配词语, 像白瓜 (白痴傻瓜) 、蛋白质 (笨蛋, 白痴, 神经质) 、很巴黎、很宝贝等等。网络上更有许多使用数字、英文、混用谐音的网络词汇, 并因其简单直接的表义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像88、gf、3C、3G、好in等。《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指出“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新闻报道除需要外, 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我们在报刊等公共出版物中 (除特殊版面需要外) 也不提倡使用网络语汇, 建议使用规范的汉语词汇。

荀子早在《正名》篇中就提出:“名无固宜, 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许嘉璐《关于语言文字若干问题的思考》:“约定俗成是基础, 因为它来自使用语言文字的千千万万人, 是一种习惯, 制定和推广规范是归纳性行为:从社会习惯里择优而推而广之。如果自上而下的运动不理睬自下而上的运动, 制定的规范将是无效的;反之, 社会的习惯要靠规范的制定和推广加以引导, 无序的运动将给约定俗成者 (社会及其成员) 造成不便, 而这‘不便’才是促进社会规范的最大动力。”这正可以作为我们对于社会用字用语新造语汇的态度。但我们也要注意“语言工作者不能以从俗为借口, 轻而易举地被同化, 甚至打起白旗投降”。

三、结语

罗常培、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上作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标准的建立不能违背语言本身的规律。但是建立与不建立一定的标准, 采取或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推广这个标准, 这是完全由人们做主, 完全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规范化工作中, 语言学家不是无能为力, 而是能起很大的作用。”以现在的社会用语现状来看, 这种约定俗成所起的作用较大, 而自觉的规范的意识所起的作用较小。因此, 社会用语的规范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新闻工作者在其中肩负着最为重要的表率作用。我们要把向社会宣传和推广使用规范语言文字, 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并以身作则还给城市一片“干净”“和谐”的“天空”。蓝卡佳把这类纠正语言文字的缺点叫做“消极规范”, 把发现和介绍新的好的语言现象叫做“积极规范”。他指出消极规范主要看到了语言使用的负面的部分。其实语言使用中还有许多新的好的部分, 对此, 我们应该大胆吸收, 以便丰富我们的语言。

综上所述, 我们应当尊重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充分认识和谐的语言生活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通用文字法》为标准, 努力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所有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肯定会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嘉璐.关于语言文字若干问题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 1998年, 第4期.

[2]罗维明.关于社会用语规范的理性思考.广州大学学报, 2007年5月.

[3]蓝卡佳.社会用语的规范与特点.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

篇4:多措并举规范学生用语用字

一、规范教师用语用字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一种标准、典范和楷模,尤其是小学生,老师的行为举止、言语腔调往往成为影响他们思想品行形成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文字的书写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此,作为教师,要强化规范用语的意识,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包括每一句口头的表达,每一个手势的演示,以及每一节粉笔的板书,每一本作业的批阅,都要力求规范,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规范课堂用语用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表现为听说读写、用语用字。学生参与教学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师生言语用字规范化是有效参与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听、读、想、说、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要安装新课标要求,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听、读,从口头和书面作品中内化的知识,经过说、写的规范化训练,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运用时,外化为语文能力。

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工具所承载和表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形式比作“刀”,把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比作“刃”,不重视语言文字这个“刀”,“刃”也就不存在了。思想内容在一段言语、一篇文章中的地位固然是重要的,但忽视语言文字的品味,就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师生、生生课堂交往、合作探究时,如果使用方言土语和一些违反语法、逻辑的病句,就难免会产生言语隔膜,妨碍感情、经验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开发。而教材中的每个字音不是每个教师、学生都能念准,每个字形并非每个师生都会规范书写的。况且,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远远大于教材。生活中每个人为表情达意组织起来的句子、语段、篇章,难免有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师生、生生之间又有经验和认识水平诸方面的差异,个体言语用字不规范在群体交往、合作探究时会产生隔阂,妨碍交互沟通。课堂上经过反复训练、品味、辨析,取其精粹,丢弃糟粕,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规范化能力的提高。

言语用字是否合乎规范,关系到课堂教学时效的高低。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及其系统性都是从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方面来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量约为3500个,若要顺利阅读文艺作品或学术性文章须识5000字。要不念错字音,能认清字形“规规矩矩地写”,不写错写别,会理解字义不用错,必须考究和遵守语义关联和组合的手段、语汇搭配的规则等,不违反语法和逻辑。积累词语的数量至少是识字量的十倍,乃至几十倍,要靠在听说读写中潜心体会词语的性质功能、感情色彩,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

三、规范学生课外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过调查:语文水平较高的一些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学好语文的经验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授课时间。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影、话剧等等所谓新闻媒体上的语言,孩子们喜爱看的一些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上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反之,学校里的语文授课时间再加几倍也教不好。”这些“大语文”观阐明了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突出了各种媒体“规范”、“优美”的用语用字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听到和看见的有些言语用字却不够规范。闲暇时,漫步于大街小巷,就能发现处处都是语文,但细心一看,街头的店名、标语、匾额都不太统一,有的是简体字,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冷僻字,有的甚至是错别字……各种各样,参差不齐。在校园里,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用语用字现象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微信等网络交流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用语用字不规范现象不断加剧,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要通过“好书推荐”“读书沙龙”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甄别,学会有选择的阅读。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

日常生活中看到不规范的用字不要模仿,口头言语中有不合乎规范的字音要摈弃,书面作品有错别字要能识别。要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口头和笔头以及文学作品中,特别是现在的网络用语中都有违反语法或逻辑的现象,要有批评的学习。在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中,在师生日常交往和社会交往时,不规范的言语用字都有碍思想感情的交流、经验知识的传播。师生之间应平等而友善地指正,互相学习,互勉共进,以能者为师,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形成一个有意识规范用语用字环境的浓厚氛围。

用语用字力求规范化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捍卫祖国的文字规范性、纯洁性,是每一个公民在文化上享有的最基本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作为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迎积极倡导使用文明、规范的文字交流,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和优美的校园文化影响下产生一种规范的力量,一种内聚力,一种良好的行为风尚,达到“修己善群”的和谐境界。

作者简介:

篇5:用语用字规范制度

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灿烂的民族文化,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既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说好普通话,写好、用好规范字,切实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以尽快实现其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制度,确保规范用语在校园的推广使用,使全校师生在说普通话、讲规范用语方面有规矩可依;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校园用语制度

1、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教师所教课程均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2、学校集体活动、会议、公务等均使用普通话。

3、教师与教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讲普通话。

4、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学校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评聘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校园用字制度

1、要求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

2、要求教师教案、板书、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学校牌匾、印章、公文、标语、指示牌、板报、校报、宣传材料、网站用字,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3、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教学需要除外)(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用字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作文、书法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

5、净化环境,规范校园内用字。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全面检查学校的公文材料、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标语、宣传栏等用字是否规范,全面检查各班教室、教师课上(板书)、课下(备课)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确保校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校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字的规范审核把关。

4、把普通话口语课纳入教学计划,固定任课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着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明:“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具体是指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任教师须达到二级乙等。

娄底幼儿师范学校语言工作委员会

二○一七年八月九月

娄底幼儿师范学校

2017年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为目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核心,以市语委、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我校全体师生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的意识和水平为目的,扎实做好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努力提高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水平,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要求:

做好校园普通话推广工作;做好汉字规范化推广工作;抓好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抓好我校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争创市级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网络。

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的职能,继续完善、明确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和评比。积极执行《娄底幼儿师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办法》。

各部门工作人员要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公务用语用字的法律意识,使普通话、规范汉字成为主要公务用字和主要工作用语。学校要坚持普通话、规范汉字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汉字简化的方向,使教学、校园语言,校园用字实现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省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二)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大力宣传普通话和规范字在提高人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氛围,使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字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1、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集会、讲座、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宣传周活动,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规范字工作融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宣传周的周二利用班会动员,向全校师生分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内设置宣传牌、宣传条幅。

3、在校园网上设置语言文字栏目,及时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和其他语言文字法规。

4、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绘制宣传画报,对正确规范和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宣传。

(三)活动推进、全员参与

学校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为推广普通话和推广规范字的主阵地,由点到面,全面展开,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学校将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迎评活动,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自觉性,共同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1、组织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2、围绕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3、有计划、有组织的收看普通话电视节目。

4、积极带动家庭及社会推普的步伐,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家里与父母、亲戚说普通话,把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带到校外。

5、努力搞好“推普周”活动,以“推普周”的示范效应带动推普工作的开展,营造“人人讲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的氛围。

6、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整体水平。

7、在教师当中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通过“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来检查教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并以此鼓励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语言文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表率。

8、把“演讲”、“诗文朗读”、“书法”、“大合唱”、“节目主持人”、“口头作文”、作为社团活动中的重要比赛项目,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9、在起始年级明确提出规范用字的要求,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并将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兴趣.10、聘请“规范用字督查员”,组建成查纠不规范字小组,对学校的整体规范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用字不规范现象及时更正。

11、评选绿色作业班,评选标准是:学生错别字少,教师批改作业规范,用字无差错。

12、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学校标准化语言教学。

(四)严格考核,确保质量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使语言文字工作不仅有专人负责,而且组织严密,措施得力,为语言文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坚持语言文字工作例会制度,传达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3、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是否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教学用字是否规范,并把普通话教学和书写规范字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一项条件。

4、通过口试面试,随机抽测等方式,保证学生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普遍意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作是培养综合素质、体现文化修养、增强竞争优势、谋求个人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必备本领,让学生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5、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监督的职能,建立和完善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工作管理机制。各部门要将语言文字达标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

娄底幼儿师范学校语言工作委员会

篇6:规范校园用语用字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法》,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以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推动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主要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提高校园用语用字规范意识;

三、搭建平台,完善措施,深化语言文字工作成效;

四、融入教学,融入生活,形成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

学校从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了校长挂帅,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为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负责人,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专班,专班成员各有分工,职责明确,形成全校上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为确保管理到位,学校制订了《汉川高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并多次召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布置相关工作,检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

迎评前,工作小组对照《孝感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及评分依据》,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自纠,坚决杜绝语言文字规范死角。

二、强化意识,营造氛围,提高校园用语用字规范意识。

学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设立了固定宣传栏,固定宣传标语,在学校楼道、会议室、多功能教室等公共场所及所有教师办公室设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警示标语和永久性宣传站牌。设置了宣传橱窗专栏,电子屏幕宣传栏,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利用黑板报阵地定期出语言文字专刊,深入宣传。通过营造浓厚的氛围,增强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并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与校园环境相互映衬,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

三、搭建平台,完善措施,深化语言文字工作成效。

一是搭建常规教学检查平台。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为一月一次的教师备教改检查的重要内容,并组织优秀教案评比,举办优秀教案展览,激发了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积极性,促进了广大教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二是搭建竞赛展示平台,以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为契机,激发青年教师平时注意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基本功的训练,把竞赛作为他们展示教学基本功的舞台,调动了他们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激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三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在推普周中,组织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宣讲语言文字法规和相关知识;通过举行学生写作比赛,规范汉字书写比赛、自编自演历史课本剧等活动,增强了学生自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应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融入教学,融入生活,形成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利用拥有3个普通话省级测试员的独特优势,把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到目前为止,有209名教职工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中11名教师达到壹级乙等水平,85名教师达到二级甲等水平,113名教师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教职工普通话水平达标率为98%。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目标之一,督导落实;其他学科的教学也立足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学校还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课下交流,与父母交流用普通话,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让普通话规范字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这样,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用语用字水平,也发挥了学校在规范用语用字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

篇7: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要求及措施

一、教师备课时书写用字要求: 所有备课笔记、教学案例等用字符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 体、二简字或错别字。

二、教师上课板书及教学用语要求:

1、板书用字符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2、教学时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三、教师课外辅导时板书及教学用语要求:

1、辅导用字符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2、课后辅导时必须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四、教师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要求:批改作业、书写评语时用字 符合要求,不得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五、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工作用语和交流材料要求:教师参加教研活 动室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所用文字材料用字符合要求,不得书写 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说明: “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具体是指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任教师须达 到二级乙等。

六、具体要求几措施:

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校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词的 规范审核把关。

篇8:用语用字规范制度

关键词:吉林省电视媒体,用字用语失范,解决策略

电视节目用字用语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 同时也是大众话语的范本, 对于受众的话语认知、普通话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本文以吉林电视台 (包括旗下吉视卫视等频道) 为调查范围, 以节目中的用字用语为研究对象, 分析考察其失范现象及原因, 为解决电视节目用字用语失范现象建言。

1 吉林省电视媒体用字用语失范现象考察

吉林省电视传媒失范现象, 主要体现在语音要素误读、词语和语法误用以及文字使用不规范等方面。

1.1 语音要素误读

以声像传播为主要方式的吉视传媒在语音要素方面存在着误读和用方音代

是因为有“失实”的存在。“今失实之事多, 华虚之语众”。这是王充对汉代文章提出的严肃评批。其实, “失实”之事不仅屡代不绝, 而且更有甚者则成为政治流氓文人借以杀士的屠刀, 深为贤达所不齿。特别是新闻失实, 更是殃及社会, 为患于民的洪水猛兽。

鲁迅对新闻失实就深恶痛绝, 他指出, 新闻失实的痼疾有三, 一是夸大事实;二是凭空想象;三是捏造谣言。

1931年7月, 上海《社会日报》登载署名“密探”的《惊人的重要新闻》一文, 造谣说“鲁迅被捕”。一时谣言轰起, 有的报纸接着报道说鲁迅被捕是因为“红军领袖”之故。还有的报道干脆说鲁迅“已经刑讯”。鲁迅的许多朋友和亲属听到这惊人的消息后, 纷纷写信询问实情, 鲁迅不得不一封接一封地回信解释。他说:“那是新闻记者的创替规范音等现象。如: (1) 将“氛围”误读为“fènwéi” (吉林卫视《新闻参考》解说2010-12-2) ; (2) 将“飞来横祸”误读为“fēiláihénghuò” (吉视都市《爱看今晚》解说2010-12-6) ; (3) “这八块钱到现在也没还上” (吉视都市《说实在的》解说2012-3-10) 中将“没”读作方言音“mèi”。

此外, 还存在着用调值普遍偏低、儿化现象过多等现象。在个别直播节目中, 话语衔接受阻, “嗯、啊、那么、然后”等表停顿和衔接的语气词使用过于频繁, 超出了表达需要。

1.2 词语的误用

词语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语义模糊, 表述不清, 搭配失误等现象。如:

作了, 这种创作是常有的”。“文人一摇笔, 用力甚微, 而于我之害甚大。老母饮泣, 挚友惊心”。他还引用历史典故说:“三告投杼, 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 无疾而死”, “在中国, 却确是谣言也足以害人的。”鲁迅把谣言比作“杀人不见血的武器。”并深切指出, 造谣者绝无好下场:“谣言世家的子弟, 是以谣言杀人, 也以谣言被杀的”。

历史的经验证明, 新闻的硬伤就是“失实”。一条好的新闻报道可以挽救一个人, 一个群体,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和地区;一条失实的新闻报道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一个群体, 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也会毁灭编辑、记者本人和他所在的新闻机关。

伟人曾说过, 革命总要先造成舆论, 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 (1) “……是他唯一的两张照片” (吉林卫视《新一天》解说2011-2-23) “唯一”与后面的“两张”不匹配。 (2) “旁听的村民已经到达两百多位了” (吉林教育《方圆之间》解说2012-2-11) 中“到达”后面主要接处所名词。

1.3 语法方面

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也最为复杂。如: (1) “一些使用明火的已经被停止营业了” (吉林都市守望都市解说2011-12-8) “被”字句主要动词要具有处置义, “停止”不符合这一基本要求。 (2) “因为喜欢这份职业, 让她多了一份忍耐和坚守” (吉林教育《招考就业大咨询》2012-2-14) 中“让”取消了“她”的主语地位, 致使本句主

也是这样;干革命要靠两杆子, 一个是枪杆子, 一个是笔杆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崇实是记者的生命, 可以说, 这都是从笔杆子战争的长期搏斗中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真理。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 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 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靠实事求是吃饭, 靠科学吃饭。”因此, 无产阶级新闻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崇实”的理念和追求, 不停顿地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向一切“失实”的报道, “失实”的行为发起进攻。网络时代, 更当如此。因为, 新闻生命的本身就是无数先贤、志士、仁人一再强调并为之付出巨大的心血甚至生命而创造出来的“崇实”精神。

(宝鸡电视台, 陕西宝鸡721000) 语缺失。 (3) “大家对小刘的遭遇表示了关心和支持” (吉视都市《守望都市》解说2011-11-23) “关心和支持”的对象不是“小刘的遭遇”, 语义和结构搭配上均不成立。

在我们为期两年的调研中, 语法成分的残缺或多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词类使用有误、虚词使用不当、句式杂糅等句法失误现象屡见不鲜。

1.4 文字方面

文字方面存在较多的误写现象。如: (1) “他就座在我旁边” (吉视都市《守望都市》字幕2011-9-13) 的“座”应为“坐”。 (2) “i love you, 中国, i love you” (吉林都市《扯大剧》字幕2012-2-12) , 英语“i”作主语, 位于句首, 指称“我”时应使用大写形式。

此外, 在我们的调查中,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混用现象也比较突出。如: (3) “我现在十分的后悔” (吉林都市守望都市字幕2011-10-19) 中“的”应作“地”。 (4) “惊喜来的太快了” (吉视教育非常故事汇字幕2012-2-8) 中“的”应作“得”。

2 基于吉林省电视媒体语言失范现象的思考

2.1 原因分析

通过对失范现象的考察与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处理任务繁重、不可逆的播出程序、与普通话有别的方言背景、个别节目“本土化”的制作路线, 是其存在的客观原因, 但这些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更不应成为媒体语言失范的借口与依据。导致吉林省电视媒体出现的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更主要的是主观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吉林省电视台记者、主持人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良莠不齐, 个别媒体工作者语音面貌欠佳、语文功底较差、语言素质有待提高, 这一点在某些直播节目和娱乐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失范现象频现, 既是语文功底、职业素养问题, 更是文化责任和职业道德问题。很多失范现象并非无法避免, 如果在筹稿、校对和播出的环节中, 以高度的责任心面对工作, 那么至少像“座在我旁边”这类的低级错误会大量减少。

此外, 监察管理机制商不健全, 语言文字法规的贯彻执行主要依靠语言使用者的自律;社会关注不足, 对于媒体失范现象抱宽容甚至放纵态度等等, 也是导致吉林省电视媒体用字用语的不规范现象频现的重要原因。

2.2 应对策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电视传媒用字用语失范现象, 应当内外结合, 双管齐下。对内, 要增强思想教育、法律意识, 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于外, 要加强制度建设、监察管理, 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语言运用氛围。

2.2.1 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当前媒体职责的缺失现象与重建工作应当引起相关部分甚至是全社会的关心与重视, 首先就是要加强吉林省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法律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核等形式, 在领导层及一线基层, 树立起电视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并将这种意识落实到日常实际工作中去, 以高度的敬业精神面对每一份稿件, 每一期节目。

2.2.2 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通过学习《简化字总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国标标点符号用法》等规范标准, 明确常见易误读的词语、易写错的汉字、易用错的语法规则, 在工作中自觉地使用规范字词。另外, 要建立媒体工作人员的终身学习机制, 客观上促进媒体从业人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时刻反省提高。

2.2.3 建立健全相关监察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 落实到位

媒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采、编、校、播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责任到人, 落实到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要求主持人、播音员持证上岗;完善监察机制, 必要时可以结合适当的奖惩机制, 促使从业人员“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

2.2.4 全民关注, 全民参与,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消除吉林电视媒体用字用语不规范现象, 也需要全民关注和社会监督。来自社会有识之士、专家学者、语言研究者的多方面的关注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文明氛围, 促进吉林省电视媒体健康发展。可以借鉴报纸和网络媒体“我要纠错”等措施, 搭建观众互动平台, 接受民众的监督与反馈。

3 结语

媒体的传播效果既包含当下的, 也包含着长远的。传媒工作者应当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在制作精良节目的同时, 肩负起占领舆论重地、传播先进文化、引导语言规范的神圣使命, 在工作中自觉运用传播学规律和语言规律加强自身建设, 与全社会言语活动参与者一道, 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张颂, 李晓华.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6.

[4]周殿龙.社会用字不规范问题探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无损检测岗位职责下一篇:《社戏》教案设计思路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