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都去哪儿啦作文

2024-04-24

童年都去哪儿啦作文(精选5篇)

篇1:童年都去哪儿啦作文

轻柔优美的钢琴曲萦绕在耳边,清雅动听的男声与朴素的歌词,像一把心灵的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回忆如潮水般涌出,那些快乐的、悲伤的记忆一一涌现,像连续播放的幻灯片一样,铺展在眼前。眼泪瞬间奔涌而出,心里有许多话想要表达,但面对空白的纸张,却又无从下笔,无数感慨只能凝结成一句话: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人说,时间像一江春水,不管你在不在意,它都会流走,当时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是现在,我却懂得了它背后的那层深深的无奈。 我有时会恨时间,恨它如此无情,悄无声息地从我身边带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给我留下了那么多的遗憾。同时我又感叹,生命在时间面前的弱小卑微,以及对时间流逝时深深的无力感。 当偶然间不经意的一瞥,忽然发现身边的事物都变了样子:爸爸依旧是那个风趣睿智的男人,依然会在我迷茫时细心开导,依然会陪着我谈笑风生,讨论历史发展,人文伦理。但是,爸爸变了,他的头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的浓密,身材也不再挺拔,也不再有当年的俊朗与意气风发了; 早上妈妈依然会温柔地叫我起床,细心地将我的衣服在电暖上烘热,会记得在牛奶燕麦粥中放一勺糖。但她也变了,妈妈的身材不复当年的飘逸,头上的白发也遮不住了,眼角的鱼尾纹又深了几许。 而我呢?我也变了,我的目光不再被动画、玩具所吸引,而转向军事政治了,偎依在我怀中的不再是雪白的毛绒熊,而是厚厚的练习册,当改变悄然来临,我忽然意识到,回不去了,时间走了,也带走了我的童真与无忧无虑,我开始有了烦恼,开始害怕失去,时光像水,我想抓住它,它却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太渺小了,我知道我无法阻止与挽留,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让自己与自己所爱的人,充实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篇2:童年都去哪儿啦作文

在校园里,有时间旅行后留下的“纪念”。为校园“站岗”的那棵大树,不再是那么矮小,瘦弱,它变得高大,粗壮,大风吹过来,树干毫不动摇,笔直地站在那里。我上课时,认真听讲,结果一眨眼功夫,40分钟就过去了,下课铃响了,休息了一小会儿之后,又上课了,同学们又拿好书在课桌上趴着,等待老师来上课……

在家里,也有时间飘过的痕迹。在墙上,贴着我八岁时写的毛笔字,每当我看见这两幅皱皱巴巴的毛笔字时,就不禁想起了八岁时的生活,那时的快乐和欢笑都去哪儿了?难道时间就不能慢一点儿吗?我的写作业专用书桌下面,堆满了破旧不堪的钢琴书,还有打印出来已经“遍体鳞伤”的谱子,这都是我学钢琴的纪念。我从六岁开始学钢琴,现在已经十岁了,学了四年了,每当我看见这些书和谱子,就不禁想起了六岁时的生活,那时的快乐和欢笑都去哪儿了?难道时间就不能慢一点儿吗?在我以前的玩具架最下面那层,存放着我上幼儿园时的奖状,一些小试卷,以及那时画的画,做的手工,全部用一个文件夹装着呢!一看到这些东西,就忍不住想起了在幼儿园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那时的快乐和欢笑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时间总要拼命地和我们赛跑呢?为什么总要和我们一起,给我们开玩笑呢?

篇3:农民工都去哪儿啦

招工难用工难两难并存

2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由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的课题报告《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指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表现。从总量上看,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众、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居多,就业的总量压力并未减轻,但其表现形式也会更多地融于就业结构性矛盾之中。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就业的主要矛盾。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二是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更进一步加剧。三是2001—2012年的12年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比重持续下降。由此酿成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就业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哪些因素导致的?首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升级换代。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问题。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由于科技进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其次,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一些中西部省份在省内务工人员的比例不断攀升,而到省外务工则下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将进一步减缓,农村转移劳动力无限供给进入尾声。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是谁分流了千万计的农民工

农民工在我国一直就是干粗、重、脏、累工种的代名词,说到底是干那些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们身上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劳动技能和观念上,而且体现在精神和知识层面上,成为促使分流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工在家门口打工了。打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潮起潮落近30年,形成了世界上独特“候鸟式”民工潮。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工资报酬差距越来越小,家门口的企业对农民工越来越有吸引力。安徽皖北某村陈姓夫妇在南京一家民营企业打工3年,俩人每月收入6000多元,但两个孩子留给老人照看,父母身体不好要人照料,小孩和老人让他牵肠挂肚,人虽在外心老在家,他最怕接到家里电话。去年底家乡有3个企业招工,父亲打电话说村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回家上班了。小陈回家到企业看了看,仍做机修工,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从家里到厂里上班只有5里多路,于是夫妻俩决定回家就业,老婆在另家服装厂上班,每月2000元左右。半年后办理养老、医保、失业等社保手续,夫妻俩心里很踏实。

二、成为金融危机牺牲品后选择好企业了。金融危机不是农民工引爆的,但我国农民工却成为它的牺牲品。无论是外贸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为了渡过难关,为了逃避债务,纷纷裁减、解雇农民工,甚至减薪欠薪趁机克扣辛苦钱,沿海地区爆发数起民工讨薪群聚事件。危机给了农民工深刻教训与防范意识,一些合同、协议在危机面前无可奈何,“大难来临”各自飞;企业与民工只是雇与被雇的关系,一点儿保障都没有。农民工成了许多加工出口企业的牺牲品,他们以后自然会选择信誉好的企业,抛弃信誉差的企业。

三、部分农民工实现了打工到创业的转变。一些有知识、头脑活的农民工,从多年的打工中学会了一技之长或熟知专业技术以及市场门路,这些技能向他们提供了回乡创业的契机。四川省永达鞋厂,就是叫张永贞的女工在广东东莞某鞋企等打工18年后回乡创办的,福利跟东莞一样,招收回乡熟练农民工180多人。四川爻民儿鞋业公司,也是打工民工回乡自主创办起来的。据统计分析,全国像这样先打工后创业办公司的大约占到25%左右。在家乡办厂占有地利人和,对本乡本土农民工很有吸引力,更容易招收外出打工回乡的熟练工就业。

四、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环境美的地方去了。过去老一辈农民工,由于文化低缺少技能,多数没有就业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就业, 选择那些城里没人肯干的活儿。现在,他们的子女成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文化有追求有思想有技能,更有自主选择就业意识。他们不愿像父辈那样任人摆布地工作生活,因此,他们对工资高、福利好的企业情有独钟,如果再加上环境美更具吸引力。几位在苏北某民营企业打工的新生代,感到工资低,又没有办保险,今年初他们毅然选择到苏州就业,上长日班,每周可休息一天,工资翻两倍,福利也不错,游玩的好地方也多。近几年,企业招工也打出“环境牌”“福利牌”“待遇牌”,就是因变而变的招工策略。

五、由打工的权宜之计转向稳定就业。这一点过去许多人没有认识到,总以“有退路”为由而岐视农民工,迫使许多农民工既不敢丢下土地,又不敢轻易进城,外出打工成了富余农民的权宜之计和无奈的选择。只要家乡稍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机会,多数农民就不会选择外出打工。四川省返乡农民工有400万,该省金堂县竹塘镇返乡6万人,只有1万人外出。天津海滨新区企业前去招工开出月工资2500元,基本没人报名。当地建筑工地拖砖头80元一天,砌墙技工每月6000元,收入不比在外少,还好看家守户,照顾妻儿老小,不愿舍近求远。

六、城市壁垒难留农民工的心。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虽有松动,但未彻底破除,一些大中城市已有“准市民”、“新市民”等新政,都不是城乡一体、市农一性的无壁垒政策。广州、上海及江苏等地城市推出农民转市民户口,不仅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少之又少,而且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不肯进城,更何况今年这个厂明年那个公司的流动性农民工呢?转户口不如给待遇,其中最重要的市民待遇包括各种保险,同城同酬同待遇,为愿意留在城市就业或创业的农民工们解除后顾之忧。否则,一潮过去一潮过来的农民工只能像“候鸟”一样,把城里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地方,不会把它当成自己的家,更不会有归宿感。“负福利”不解决,难留民工心。新一代农民工更关注个人发展空间,更在意受人尊重和关心员工的企业,留住民工心才是留人根本、招工之道。

七、区域发展战略留住农民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以及广西沿海、天津新区、长江经济带、欧亚大陆桥头堡等重点区域战略实施,再加上国家大批巨资民生基础设施投入项目、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就地分流和分散性消化农民工成为就业新趋势,四川、安徽、河南、江西、云南、湖南、湖北等许多打工大省输出劳力正呈逐年下降态势。打工不去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也不错,收入不比沿海地区差,有的还高于沿海地区。农民工就业渠道、途径、选择更多了,就业形式更加灵活。

八、惠农政策使农民回家有奔头。据调查,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对人地矛盾不突出、人均占有耕地两亩以上的农村,对35岁以上农民工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尝尽了外出打工的酸甜苦辣,凡是经济好转的就不愿再外出漂泊;80%的农民工认为在外是暂时的,家乡才是自己的归宿。苏北兴圩村正常有260多人打工,今年初只有不到100人外出。没外出的农民工中1/3承包别人丢下的土地,一般都有三四十亩,不仅形成小规模效益,而且国家良种补贴等各项补贴就有万元左右;1/4从事三产服务业,还有的自己单干,年纯收入都在三万元左右,不仅参加农保,而且还比打工自由,家里家外好照应。

再不加快转型将无工可招

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2001年0.71:1,2010年—2012年为1.04:1;同样,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供求缺口明显加大,2003年1.5:1以上,2010年—2012年则为2:1以上。二、三产业用人需求变化与优化产业结构背道而驰,2001年到2012年第二产业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15.5%;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比重,2012年比2001年却下降了15.4%。同时,还出现了青年就业难进一步加剧矛盾,大学生占新生劳动力仅为50%。一句话,工人少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接近极限。据社科院的测算,2011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

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规模很大,就业吸收能力不断增强。供给在减少,需求在增加,用工怎能不荒?以前供过于求,老乡进城打工,得找活儿,现在供不应求,可以挑活儿了。一位应聘操作工的90后与招聘经理的对话可从中读出新的信息:“多少钱一个月?”“130—140块钱一天,干得好的话一个月可以拿4000元左右。”“包吃住吗?”“全包。”“一天工作多长时间?”“12个小时。”“12个小时?太长了。”这位安徽蚌埠的小伙说,他去年就在一家电子厂做操作工,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4000元,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很没意思,谈个恋爱逛个公园都没时间,一直想找个8小时上班的活,工资低点都没关系,每周能有一天休息,好自主安排生活。一对在南京打了3年工的小夫妻的求职目的,更是给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了个醒。这对小夫妻来自贵州,一直在江宁统宝光电打工。男的是一条生产线的领班,每月工资5000元;女的每月也有4000元收入。但小夫妻俩今年不想再继续在这家企业做下去了。“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上班要穿防护服,干长了伤身体。”妻子说,她想在南京找个销售类工作,锻炼两年后回贵州老家开个店。

对此,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博士周睿表示,相对于父辈,已经成为就业主力军的90后农民工不用为生计发愁,更加重视自身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维权意识也更强。如今,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传统输出地的薪酬差距空间在不断缩小,南京、苏州等地一线操作工一个月拿三四千元,在宿迁、淮安等地工人工资最多也就少个三四百元,但务工人员就近打工省去了吃住成本,还可以照顾到家人。如果大城市的企业还是想靠工人的不断加班加点来赚取低端劳动附加值,招工只会越来越难。

面对用工荒,有许多企业未雨绸缪,调整招工和用工结构,把过去以外省市劳务人员为主变成以本地工为主,增强用工稳定性;把昼夜对班倒改为三班制,缩短工作时间;把单一外出招工变为网上招工和劳务市场招工相结合,提高开放性和灵活性。过去单靠压榨廉价劳动力获得利润的企业,要么退出,要么转移,要么升级。用工荒还将反向刺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升级、教育与培训的扩大,有利于形成新的人口红利。

人还是那些人,人才高地不再是一处独“高”,人才洼地也不再是永远的“洼”,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新一代工人成长的选择。农民工去哪儿?不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由企业说了算,而是工人们有了自己更多、更好的选择权,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篇4:高考作文预测:素质都去哪儿啦

素质低劣往往表现为品行的低端.材料中视频中的女子,虽穿着时髦,行为却与打扮极不相符.不仅在地铁内吃泡椒凤爪还将骨头仍在车厢地上.乘客与其理论,她还不服.如此恶劣行径,实在令人发指.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素质如此低劣之人何以担当人师?何以为人师表?放眼当下社会,行为如此之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违背了和谐社会这一科学理念,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为人所不齿.由此观之,国民素质实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

素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品质.素质高的人,内心是纯净的,品行也是端庄高尚的;相反素质低的人,内心是肮脏的,品性也一定会是低劣的.高素质的人总是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乐观面对一切生活中的困难;而低素质的人如遇到不如意,往往会怨天尤人,自甘堕落,自暴自弃.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有一次,周总理乘坐的车将一位正在骑自行车的人撞到了,周总理见状立即下车赔不是,不仅如此,还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亲自带撞到的`那个人去医院做了检查,直到确认那人身体无碍后,又为他买了新的衣服后才离开.一国总理正是以他的高素质和良好的品性,高尚的人格,打动了亿万百姓的心,使自己为世人敬仰的人.

个人素质更可映射出社会的风气.在当下,人人嘴里都呼唤着和谐社会,但我们离真正的和谐社会还很遥远.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某些环境中仍在盛行,大行其道.作为公民,我们不仅应当端正自己的行为,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还应与社会中的种种不良风气抗争到底;用于批评这类现行,让它无地自容,没有市场.相关部门,应当大力选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做为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学习新加坡等国家,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尽忠职守,让有这种不和谐行为的人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列入黑名单进行惩戒.目前,我们也看到了相关部门已出台了类似惩戒制度,正在实施.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期不远,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将会越来越完美.

篇5:时间都去哪儿啦

印在脑海中的老家没有小院竹篱,却是春水秋月,已是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仿佛还是初时模样,只是经历风雨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仓促的时间里,有些曾经的人和事,都被缓慢的遗忘了,可是许多年前,那些黛瓦青墙下的故事,恍如昨天。

记忆中,外婆清坐于竹椅上,左手拿着刚糊好的布鞋底,右手紧捏着绣花针,一针一线认真的来回穿梭着,外公忙于田间,母亲下班回来的路上遥远处就呼喊我和弟弟的名字,父亲也去忙于他的工作了。而我,拿只小板凳端坐于外婆跟前认真的看着她手中来回走动的针尖……这一切以为是星移物换的岁月,老去了那么一点点沧桑,可是外公却已过世了!或许一直生活在外地,脑海中他依然还在,一直以为不会离开的故人,却在我们远赴异乡的行途中,已渐渐杳无音讯了。那种割情断爱的苦痛,今世再怕亲尝。那个在旧厅前嬉戏玩耍的`小女孩,也已提前老去。再也寻不回纯净的当年。多么希望时光且住,不言离别。

生如寄,缥缈若萍,万物山河不曾转换容颜,是我们在仓促老去。有很多的曾经来不及回忆,很多的故事来不及叙说,以及那么多的人,来不及好好的遗忘。其实,我们都是天涯的游子,奔波于浮生乱世,不知成败,不知归程。与其费尽一生争夺输赢,不如安心做一株萍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我时常觉得人生的幸福不过就是我此时的模样:外婆长寿,父母健在,弟弟三口之家幸福安康,我的孩子身心健康,我有家有爱!复夫何求?幸福,并不缥缈,在于心的感受!回首半生,我是幸福的!

上一篇:茄子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论文下一篇:关于模具、数控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