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5-21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德兴市泗洲小学

倪立龙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疾飞、一眨眼、逃脱、陡峭、石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1、师述: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

2、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世界,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生活在水边的鸟.它喜欢停在湖边的苇杆上,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她就是----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1、师:和翠鸟打了招呼后,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欣赏这种美丽的鸟.出示自读要求:

⑴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⑵ 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同桌讨论的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

2、自读全文。

3、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词语: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理解“小巧玲珑”)第二次出示词语:疾飞、一眨眼、注视、等待、瞪开、逃脱;继续出示词语:陡峭、石壁

师:仔细观察这三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三、理清顺序。

1、小黑板出示第一自然段,读课文第一段,交流从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部分的特点.4、学生看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四、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

⑴ 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 ⑵ 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3、师:孩子们,世界上那么多翠鸟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钓鱼郎,想知道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下课后,查资料找找吧.五、生字教学

1、出示翠、翁

2、交流两个字的特点,师范写

3、生练写(师巡视,强调写字要时刻注意‘3个一’)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在积累本摘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5、翠鸟

爪子 羽毛 鲜艳 眼睛 嘴

《翠鸟》课后反思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词义变化多端,不乏诗情画意。教学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细细去品味语言美。

我执教《翠鸟》的第一课时,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道“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描写的非常好,非常生动。学生读的入情入境,我在想作者真了不起,写的如此生动,谁读了文章都会喜欢这只可爱的翠鸟的。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本课的文字美,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老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同时学生都能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翠鸟。而老师出示的句子只描写翠鸟羽毛的颜色,句式十分呆板。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

2、指导朗读、背诵: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

篇2:《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行动的词句,引导学生了解翠鸟外形美丽和行动敏捷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四句话和第3自然段中的四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翠鸟外形美丽、行动敏捷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T: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课,课题是? S:翠鸟

T(板书课题)我先来写课题,翠鸟的翠,上下结构,上面是? S:羽

T:是羽毛的羽吗?仔细看,有勾吗? S:没有。

T:对了,这不是一个羽字,下面是没有勾的

T:下面是一个“卒”。认识了翠鸟这两个字,我们再来看一看翠鸟的样子。(PPT出示翠鸟图片)

T:翠鸟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它的颜色十分鲜艳,身材很小巧,叫声清脆,捕鱼本领非常高强,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叼鱼郎。(板书:叼鱼郎)T:看看这只美丽的翠鸟,你们想和它做朋友吗? S:想。

T:相信你们在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一定会更喜欢这种可爱的小鸟。请拿起书本,再次大声、自由地朗读全文,注意生字词,把它读准。

二、学习生词,朗读全文

T:

我们一起来认认这些生词,请自己先轻轻地每个词读两遍。

cuì

yàn

chì hè

chèn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líng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dǎi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T:好的,全班一起,每个生词读两遍。

S集体读生词

T:都读正确了,很棒,xxx小组,你们来试试看,每位同学读一个。S读生词。

T: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这篇课文作者从好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翠鸟这种有趣的小鸟,第一自然段是从什么方面来介绍呢的? S:颜色……

T:只有颜色吗?还写了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S:外表

T:对了,第1自然段,作者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翠鸟的外形(板书1:外形)T:翠鸟又叫座叼鱼郎,关于翠鸟捕鱼的描写,在第几自然段呢? S:

2、3 T:最后两段,老渔翁告诉孩子们,翠鸟的家住在哪里? S:悬崖峭壁

T: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注意朗读的时候要看见两个不一样的标点符号,他们是?

S:问号和感叹号。

T:我们一起,把老渔翁说的话来读一读。S读

T:读得非常棒,所以这篇文章的分段已经很明显了,一起来填一填,第一段(板书1:外形 2、3 捕鱼行动4、5 翠鸟的家)

三、导读第1自然段

T: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苇秆(出示苇秆的图片)苇秆是芦苇的茎,里面是中空的,非常轻,而我们的翠鸟能够停在苇秆上,说明翠鸟也是非常的轻巧和灵活。苇秆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下面是一个韦。苇秆的秆字,注意是禾字旁,和庄稼有关,不是木子旁。(板书:苇秆)

T(出示翠鸟图片):第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 S:外形

T:提示,这一自然段,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试着拿起笔,给这段话分一分,能够分为哪三个方面,分完以后和同桌讨论一下看看意见是否一样。S自学讨论(教师引导)

T(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你和同桌讨论的结果? S:第一句一个方面,2-5句一个方面,第6句一个方面。

T:大家都是这样分的吗?我们来看第一句。第一句里面,有关翠鸟外形的词语是? S:红色的小爪子

T: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翠鸟有一双很漂亮的红色的小爪子,它喜欢停在苇秆上,这时候小爪子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S:抓住苇秆。

T:对了,看看课文下面的插图,你能理解翠鸟是怎么站在又轻又软的苇秆上的了吗? S:能。T: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你觉得需要抓住哪一个词,能够把翠鸟抓住苇秆的样子表现出来? S:抓住……(错误答案)

T:再想一想,翠鸟用小爪子抓这么轻,这么细的苇秆,它要怎么样的抓住? S:紧紧的

T:对了,要紧紧地抓,才能抓住这么那么细那么轻的苇秆,读的时候注意把紧紧的读得略微重一点儿。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翠鸟喜欢…… S读

T:这一段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特点,分别是第一句、2-5句和最后一句,你觉得哪一个方面是重点呢? S:第二个方面

T:再来找一找,第二个方面写的是翠鸟的什么呢? S:颜色

T:作者用了一个词来概括翠鸟颜色的特点,这个词是? S:鲜艳 T:把鲜艳圈出来,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呢?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具体。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翠鸟的颜色的呢?(介绍了翠鸟的哪些部位呢?)S:头上、背上、腹部 T:(板书头上、背上、腹部)拿起笔,把表示翠鸟颜色的词语划下来,再给它们分分类,头上的羽毛什么颜色,背上什么颜色,腹部又是什么颜色 S划线

T: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整理:头上:橄榄绿色,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浅绿色。

腹部:赤褐色。)T(PPT出示整理内容):是不是这样?那我这样来介绍翠鸟好不好?翠鸟的头是橄榄绿色的,上面有翠绿色花纹,背上是浅绿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S:不好,因为……

T: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出示表示头上、背上和腹部的三句话)S读

T:为什么课文里的比较好呢?

(1)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课文里的句子好 T(继续引导):看一看,作者把翠鸟头上橄榄色的羽毛比作了一块? S:头巾

T:身上浅绿色的羽毛看起来像是? S:浅绿色的外衣。T:腹部还有? S:赤褐色的衬衫

T:对了,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方法? S:比喻/拟人

T:比喻:对了,翠鸟的各个部位颜色不同,被作者比喻成了我们人类的衣服。从作者的这些比喻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翠鸟怀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S:喜欢

拟人:仔细看一看,这里有表示人类动作的词语吗? S:没有

T:那么是把翠鸟当作人来写的吗? S:不是

T:那是什么呢? S:比喻

(2)学生说出大概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比较好

S:把翠鸟的羽毛比作了头巾、外衣、衬衫,像一个人一样,所以好

T:对了,原来啊,翠鸟的各个部位颜色不同,被作者比成了我们人类的衣服。这叫做什么修辞方法? S:比喻

T:作者这么一写,你是不是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来翠鸟的外形和颜色了? S:是

T(PPT出示:头上: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头巾、外衣、衬衫,从作者的这些比喻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翠鸟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S:喜爱

T(出示翠鸟图片)好的,我们已经认识了翠鸟的各种颜色,我说一个地方,你们告诉我是什么颜色的好不好?翠鸟的腹部? S:赤褐色 T:背部? S:浅绿色

T:就好像披着一件浅绿色的? S:外衣。

T:对了,不看文字,光看翠鸟的照片,你能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翠鸟的颜色吗? S:翠鸟有着……

T:非常好,翠鸟已经在你的心里留下了印象,你喜欢这种漂亮的小巧的小鸟吗? S:喜欢

T:刚才我们说,翠鸟的颜色作者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S: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T:现在你理解鲜艳的意思了吗? S:颜色多……

T:鲜艳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指颜色鲜明而且美丽,鲜明啊,就是颜色非常亮眼,明亮,看看翠鸟身上漂亮的羽毛,你理解了鲜艳的意思吗? S:理解了。S:翠鸟。

T:对了,翠鸟是一种色彩亮眼而且美丽的鸟,是不是这样?再来看这四句写翠鸟颜色的话,为了突出翠鸟颜色鲜艳的特色,你觉得这几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S读

T:为了突出翠鸟颜色的鲜艳,所以关于翠鸟颜色的词语可以读得重一点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S齐读

T:再看这一句(出示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出能概括这句话意思的一个词语。S:小巧玲珑。

T: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呢?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是小巧玲珑的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巧玲珑大概是什么意思。S:小巧就是翠鸟很小……

T:对了,玲珑呢就是说翠鸟小,但是长得很灵巧很精致,我们一般在夸奖小的东西美丽的时候用精致。所以小巧玲珑的意思就是说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PPT出示解释)这一句还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什么? S:眼睛和嘴

T:分别是怎么写的?

S: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

T:想一想,为什么翠鸟的嘴又尖又长呢? S:捕鱼…… T:对了,我们读最后一句的时候啊,要注意把翠鸟小巧玲珑的机灵劲儿读出来,一起来试一试。S读。

T:好,把整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颜色要强调,最后要轻快灵活,翠鸟喜欢…… S读第一自然段。

四、回顾第一自然段

T: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外形,我们一起来看这张翠鸟的图片(出示翠鸟的图片)你能根据这张图,想一想第1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哪些部位吗? S:嘴、爪子、眼睛……

T: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填上表示翠鸟各个部位颜色的词语,一起来试一试。(PPT出示关于挖去翠鸟身体颜色的填空)S答

T:下面增加难度了,我把文字去掉,谁能根据这张图,来说一说翠鸟的外形呢?我先带着大家说一遍。翠鸟长着一双乌黑透亮的? S:眼睛

T:还有一张又尖又长的? S:嘴。

T:它的头像是戴着一块? S:绿色的头巾 T:绣满了? ……引导说

T:谁能像我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S答

五、学习生字

篇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味语言, 认识草原特点, 感受草原的境界, 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感知草原“境界”

1.师:你们去过草原吗?我没有去过那儿, 但对那儿充满了向往, 最初就是缘于老舍先生写的散文———《草原》。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篇文章, 相信你们读了, 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学生自读课文。

3.请学生谈读后感受, 根据学生的发言, 相机板书关键词, 自然理出课文结构。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标出陈巴尔虎旗的位置, 师生共同介绍陈巴尔虎旗及陈巴尔虎草原。

二、连词缀句, 走近草原“境界”

1.出示生字词, 指导读。

2.提问。

(1) 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不能多写一点:吟、貌;不能少写一点:襟、涩。)

(2) 哪个词不理解?圈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位置。再读读这个句子, 看看是不是懂了。

3.重点词交流。

(1) 渲染:指名读含有该词的句子。先讲文下的注释, 再看图, 着重讲“渲染”效果。 (颜色漫漫渗透开来, 越来越淡, 没有生硬的边界线, 柔美。)

(2) 迂回:让学生联系句子理解“迂回”的意思。课件出示莫日格勒河图片。介绍:流经陈巴尔虎旗的莫日格勒河据说有900多道弯, 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

(3) 襟飘带舞: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 弄清“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带”指的是腰带、头巾。猜一猜, 腰带展开来多宽?多长?介绍: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 宽一米左右, 长可达五米。在重大的日子, 蒙古族男女都穿民族盛装, 配以彩色丝绸腰带。群马疾驰, 所以说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 比喻句:课件出示含有以上三个词语的句子, 指名读。

师: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阅读老舍的文章, 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个比喻句。生动的比喻, 令人对陈巴尔虎草原浮想联翩。

三、研读文本, 品味草原“境界”

(一) 学习第1节:“天”

1.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

(1) 指名读课文第1句话。

(2) 提问:把“这次”放在前面, 还有个逗号, 强调什么呢?

(强调:终于看到了, 满含期盼已久的喜悦, 如愿以偿的欣喜。)

(3) 师:1961年夏天, 老舍等二十多人, 到内蒙古参观访问。那一年, 老舍62岁。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 一个看似普通的逗号, 却饱含着作者的情。这样的句子, 是要慢慢品的。

(4) 指导朗读这句话, 既可以高歌, 也可以低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指名读。

(2) 对比: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可爱, 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 使我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读读这两个句子, 看看文字上有什么区别?

(2) 文字的差别带来了意思上的什么差别?

(3) 文字的差别还带来了感情的差别!老舍此时心中满满的愉快, 渗透在字里行间, 要喷发出来。谁再读一读?

3.小结。散文, 贵在有情。

(二) 学习第1节:“天底下”

1.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1) 借助《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帮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2) 提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 再次写到了草原的辽阔? (强调:全是……也还是……)

2.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学生介绍) 。

(1) 提问:什么叫“茫茫”?谁去过草原, 你能描述一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的景象吗? (三个层次:清晰, 一眼看到远方;不单调, 有不同的颜色, 有草地小丘河流的景, 有马牛羊的趣;有草原人民的情。)

(2) 小结。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3.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读议结合) 。

(1) 体会“绣”。羊与草地和谐, 融为一体。一个“绣”字又让这幅图变得精美。

(2) 体会“流”。草原与蓝天相接, 一直伸向云天深处。远远望去, 会给人流动的感觉。草原有种内在的力量, 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在涌动。

(3) 小结。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说过, 我们写作须找到那最恰当最自然的字, “绣”“流”就是这样的字。

如果说“绣”让老舍笔下的图画精美, 那么“流”则让画面动起来了, 突显出草原的生机与活力。草原赋予天空大地明丽的色彩, 赋予小丘河流柔美的线条, 赋予了马牛羊生命的活力。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四、朗读背诵, 回味草原“境界”

1.听一段马头琴演奏的旋律, 进一步理解草原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对草原的情感。

2.播放音乐, 先请学生先静静地听, 后请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1节。

3.欣赏摄影作品, 通过照片感受草原的美。

4.再请学生和着音乐轻轻地读或者背第1节。

篇4:《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篇5:《翠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2.作者笔下的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翠鸟描写。难点:学习按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黑板 粉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鸟,比如说像孔雀、黄莺、鸳鸯,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种新的鸟,请看大屏幕(出示翠鸟文字)

生:翠鸟(出示课题)书写板书并提示‘翠’的书写要求(翠的羽毛的羽没有勾)简单介绍翠鸟的本领习性。

师:提出问题:那大家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关于文章的什么内容呢 预设:翠鸟长什么样子?翠鸟怎样捕鱼?翠鸟生活在哪儿? 师:点评,让我们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回到课文中吧!

二、初读课文,自读质疑 1.出示自学要求:

(1)标出段落,通读全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可以查字典、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解决不了的用笔标画出来。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翠鸟?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纠正发音)

翠鸟 苇秆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透亮 陡峭 泛着 衬衫 饲养 渔翁 石壁 注视 一眨眼 蹬开 疾飞 锐利 小泡泡 小巧玲珑 3.出示相似字,交流识字方法 衬、衫(“衣”字旁,与衣服有关)腹(加一加的方法或形声字,月+复)对比法记忆:泛--眨、陡--徒、透--绣

总结:大家在记忆的过程中,用到了我们经常见到的形声字识字方法,还有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推算出来了呢,那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朋友要大家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出示PPT)4.出示第三组词语

橄榄色、红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一词总结:鲜艳)问: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文中有规律的词语可进行摘抄。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朋友,相信大家再读课文就不会困难了,现在请你打开书,把刚刚学过的生字带回到课文当中,认真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

5.解决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翠鸟的?)与同学合作学习、总结。学习反馈:外形、行动、住处(学生回答过程中再读课文)(书写板书)

师点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并且整体知道了关于翠鸟的一些知识,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现在,还有一项重要得任务没有完成呢,是什么呀?(写字)

三、指导写字

翠:先观察,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要注意写“翠”时羽字头不要带钩

篇6:《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a.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2位,开双轨火车,擦去拼音,齐读。) 出示:苇秆 小爪 小巧玲珑 腹部 衬衫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 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 ?(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篇7:《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教学目标】

1、理解翠鸟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2、学习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2、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文本,提出问题

(一)提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翠”字,谁能用歌“翠”来组词?

3、从同学们所组的词来看,翠是什么颜色?(绿色)那翠鸟应该是一只什么颜色的鸟?我们快来看看它吧!师:谁能说说你对翠鸟的了解?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炼问题

1、翠鸟的外形?

2、翠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习性?

让我们走进文本,更好的去了解一下作者笔下的翠鸟。

二、走进文本,分析问题

(一)探问题

1、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翠鸟的外形。

过渡语: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我们刚才观察了翠鸟的都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如果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会让人听得更清楚更明白。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段文字?

2、默读第一自然段,(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

(2)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爪子、羽毛、嘴)

(3)谁能说一说读完后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找出翠鸟的外形特点.(指名反馈,集体评议,导出答案)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4)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橄榄绿、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表示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学习比喻句。(运用这些比喻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得更美了,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呢?

(5)夸一夸:这真是一只()的翠鸟。

(6)阅读训练中感悟写法,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按由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先写爪子,再写羽毛,最后写眼睛和嘴。写羽毛又是依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先写头部,再写背部,后写腹部。

(二)辩问题

师: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大家知道是什么?(捕鱼)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画下来,可以做一下批注。

(2)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敏捷)那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师:“贴”字说明了什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师:“注视”“等待”又说明了什么?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这句话描写的小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灵 从那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鱼的谨慎与机灵?

师:是呀,这么机灵的小鱼都逃不过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 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师: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3)指导朗读: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三)解问题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2、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发红?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指什么?

2、文章表达了对翠鸟的什么情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不过没关系。这里有一个沟通你们交流的渠道:那就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者,今天他们的部分成员也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需要这些绿色使者转告给翠鸟吗?

教师小结:多么善良而又真诚的孩子啊,翠鸟们收到你们的话语特别开心,看:他们正在桅杆上看着大家呢!

三、走出文本,解决问题

1、理: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2、明: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学完课文后,说说我们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

3、延:同学们,3月20日是全国爱鸟日,以“我喜欢的鸟”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板书设计:

5翠鸟

外形: 爪子

(红色)羽毛

(漂亮)眼睛

(透亮灵活)

(尖、长)

活动:

等鱼

一动不动

注视

捉鱼

篇8:《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会认6个字, 会写“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 请同学们猜一猜。

出示:解落千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2.指名答。 (板书:风)

3.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是风的。

4.它不仅是一个谜语, 还是一首诗, 诗名就叫《风》。诗人全文没写一个风字, 却句句藏风, 多妙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诗人把风藏在诗句里, 有几位小朋友把风藏在了画里。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

二、识字、写字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句子:

陈丹说:“风, 看不见, 摸不着, 谁也画不出来。”

宋涛想了想……说:“下雨了, 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呼呼地转。

(2) 指名读, 小组读, 男女生赛读。

3.三个句子, 同学们读得真好。课文中是哪几个小朋友在画风?他们的名字中还藏着六个淘气的生字宝宝呢, 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4. 这六个生字中有三个是《百家姓》中常见的姓氏呢, 谁找到了?

5. 我们周围有姓这三个姓的人吗?

6.看看剩下的三个字, 你还在哪些词语里见过它们? (组词) 这里面有一个字笔画特别多, 你怎么记住它?

7.指导书写“丹”字。怎么把这个字写正确呢?教师范写, 学生临写。

三、学文朗读

1. 默读课文 4~8 自然段, 用“_________”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学生交流勾画的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

银赵小艺:

(1) 是谁先画出风来的?

(2) 学生读句子, 教师板画。

(3) 出示句子:“只见她在……旗子在空中飘着。”

(4) 怎样才能读出风的感觉?赵小艺第一个画出风, 她的心情怎样呢?

(5) 思考:赵小艺的画中风藏在哪里?

语句训练: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 , 风藏在里________________。

(6) 赵小艺只画出飘动的旗子吗?

出示句子:“她画了个拿风车……地转。”

风又藏在哪里?谁能读出风车呼呼转的感觉来?

语句训练:风来了, 风把____________吹得_____________ , 风藏在里____________。

银陈丹:

(1) 赵小艺画出了风, 陈丹也会画风了。她又是怎样画风的? (板画)

(2) 出示句子:“说着……弯弯的小树。”

同桌互读, 把“风”读出来。

指名做动作读。

(3) 陈丹也画出了风, 她心情如何? (练读)

(4) 语句训练。 (同上)

银宋涛:

(1) 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 (板画:直直的雨丝)

(2) 看看老师画得好不好?

(3) 出示句子:“宋涛想了想……吹斜了。”

生齐读, 师画斜斜的雨丝。

(4) 指导朗读。

(5) 语句训练。 (同上)

轻声读小诗。

不知不觉间, 我们将课文内容写成了一首小诗。一起读一读, 让风藏在你们的朗读中。

4.小结:让我们带着对小朋友的夸奖读最后一段吧!

5.齐读全文。

四、拓展

1援他们会画风了, 你打算怎样画风?

2援写一写:把你画风的想法写下来吧!

五、总结

上一篇:小学生珍爱生命主题讲话稿_珍爱生命主题讲话稿下一篇:100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