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2024-05-04

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精选11篇)

篇1: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现在的我们随着现代文化日益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地遗忘正在了。那流星陨落了还可以用美丽的光芒划破星空;那乐曲结束了还可以用优美的旋律振奋人心;那树叶飘落了还可以用美丽的舞姿滋润土地;而我们呢?还记得什么传统文化呢?我的记忆也在慢慢流逝,但只有对联使我永生难忘。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随着各国文化的发展,对联还传入了国外的许多国家,对联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写对联还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声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是我小时候在爷爷家时爷爷给我讲的,从这以后我对对联就有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意。

那次我在家无聊,我不经开始读对联了,我还从书中收集了许多对联如:万事如意展宏图,心想事成兴伟业。一年好运随春来,四季彩云滚滚来。

还记得那一次,我还是4岁时,过春节了,妈妈和爸爸带我来到一个充满文艺气氛的小镇,那天小镇上的村民家家户户无不张灯结彩,每户都在自己家的门前贴上了一幅幅喜气洋洋的对联,十分热闹。而在我11岁时我再次恳请妈妈带我去那次春节时带我去过的小镇上,我还想更深入了解他们的春联文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春节贴春联的?在这种引诱下我特别想去那个小镇,让小镇上的人一一解答我的疑问。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中妈妈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再次来到了这个小镇我的心情显得格外开心,但是我和妈妈已经从好几家房屋前走过了,始终没有看见有贴春联的房子。这一现象让原本开心的我一下子伤心了起来。我心想:不过才过了几年的时间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难道春联文化消失了?难道春节贴春联已经被人们遗忘了?我带着种种疑问来到了妈妈跟前,我把我的疑问告诉了妈妈。但妈妈却告诉我不要管别人是否还记得传统文化只有做好自己,让自己的不要遗忘就好!

这次虽然没能在那里对春联文化展开深入的了解,但这也使我对春联的情意越来越深。

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这种文化如果没有被人去传承去了解,这些文化就更不会源远流长了,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篇2: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正在消逝的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朝代都有着不可抹去的文化,他们就是古国文化中的一颗颗星星,在茫茫黑夜中散发着独特的光亮。

每一个纯正刚劲的方块字里都藏着一份文化,拼写成一个文化渊源流长的大中国,它们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文化味儿。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文化,只是模模糊糊的。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文化就是在每一个节日里都要做相应的祭祀活动,这,大概就是文化吧!”虽然我不清楚什么是文化,但我知道这一定是个很宝贵的东西,绝不是大街上随意修改的小广告,也不是电视上颠覆传统的娱乐节目。文化,一定很神秘。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在过年的时候便也知道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在记忆中的过年并不像现在这样索然无味,那时候的过年可就太有趣了,虽说离过年还有很长一短时间,即便是这样,大人们却在十几号就开始准备了,打扫屋子,准备腊肉,祭灶神等等,一切显得那么急促,不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也都只是过眼云烟,转瞬间便也烟消云散了,因为什么都没有过年重要。

而现在的过年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不可能一如既往了。宁静而致远,但现在,我们的心都被一种东西给覆盖,明亮的眼睛也被遮住了,甚至忘了——我们是中华人民是一名诞生于中国的新时代宠儿,我们应该铭记中华文化,把它们原封不动,甚至移开浮躁的心,把自己的纯洁心灵写进文化写进思想写进人们的心。在电视上看见了时装周,里面的衣服早已颠覆了传统,变得不伦不类,我认为时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实用美观的方法使它变得更完美,但绝非把原本就很好的东西,变成奇怪的展示,这只是一种侮辱!在国外,随粗可见——“中国人禁止吸烟”“中国人禁止吐痰”……诸如此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文化,早已销声匿迹。我们五千年的古国竟沦落如此?是!现在我们的科技早已非常发达了,但是我们精神文化却早已不知去往何处?

再回首,中国已不再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泱泱大国,而是如今的脏乱差,几千年的古国文化,去哪儿了呢?

如果我们依旧不把文化素养放在第一位,那么中国人只能用泪水洗净心灵洗净眼睛,用忏悔来忘却文化的消逝。

篇3:正在消逝的春联文化作文

一、品牌设计的价值

在21世纪, 我们对品牌设计这个词语并不陌生, 像耐克、肯德基、麦当劳、海尔……这些品牌应该是家喻户晓的, 那么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是如何成长的, 它又如何引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早期的品牌设计注重品牌形象的重复性, 意在强化消费者的印像, 并不断地对消费者的意识进行冲击, 最终达到购买的意愿。中期的品牌设计注重了人性的发展, 关爱、亲和、温婉的营销手段, 让消费者安心、贴心、暖心。今天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 单一品牌已经无法实现对消费者的刺激, 全新的销售模式和载体的出现, 也加速了品牌的全新改革, 醒目、个性、简洁成为了新时期的代言词。

1. 品牌设计的意义

品牌, 顾名思义——商品的价值与商标的价值。商品价值即商品本身的价值与价格。商标的价值是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价值。一个好的商品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商标设计它也是失败, 一个好的商标设计没有一个良好的商品它也是失败的, 因此, 商品与商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不能把品牌的价值完全归功与一个优秀的设计, 也不能将一个品牌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商品的优良。而良好的商标设计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情感支撑, 对商品的销售是极其有利的。而一个失败的商标设计也会无形中加强消费者的抵触心理, 因此, 我们要努力的将商品与商标合二为一。

2. 品牌设计的价值

所有这一切, 我们无疑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我们的品牌, 一个品牌它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 也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品格与修养, 当代社会, 无数的跨国集团崛地而起, 无数的各种粉丝狂野的追求着他们心中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代表着优雅、魅力、品格、地位, 甚至权威的品牌, 这个中的价值就是企业所要达到的最大的目的化与价值体现。每一幅图标都是一个故事, 都是一个人生, 都是一个社会, 就像我们所熟识的“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一样, 每个品牌的生命背后都有它一个不朽的传奇。这个传奇在五花八门的新兴媒体中如何更好的传达, 是每一个企业都要努力研究的。

3. 品牌设计与新时代的融合

智能手机如一夜春笋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绽放盛开,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局, 品牌标志如何迎接这巨大的变迁?早期的媒体形式以招贴、报纸、广播为主要的推介手段, 这个时期的品牌设计要求品名朗朗上口, 标志清晰醒目容易印刷、执行。中期在电视媒介的冲击下, 立体的、空间的标志应运而生, 来寻求在视觉动感时代的变迁, 今天的智能手机, 界面缩小了, 只有方寸之间, 可信息量大得惊人, 一个小小的手机, 囊括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那么标志设计在这样一个微缩的空间框架中, 如何能够继续置入到受众内心?如何能过目不忘?苹果手机最先提出了——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其实, 扁平化设计早在Window的界面中就已经开始尝试出现了, Window力图将界面的所有标志都简洁、统一、和谐, 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装饰与修饰, 来突出主题。而扁平化的理念是苹果手机界面推广的, 苹果手机界面在i OS7系统升级时, 高调的推出了与众不同的 (相对于i OS6系统) 设计风格, 并将这种设计风格不断的扩大化。

二、扁平化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扁平化设计不是新时代的产物, 它早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是我们没有对它进行过多的修饰,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包豪斯设计, 就已经看出人们随着时代的变迁, 快节奏的生活而开始力求对身边的事物的概括化。扁平化设计英文名为“flatdesign”, 这个概念是由2008年的Google提出。Win8系统率先将这种扁平化应用到了, 苹果i OS7迅速的将它推到了设计的顶峰。

1. 扁平化设计的起源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扁平化的设计?是因为,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历经着时代的强烈的冲击, 就从widow的界面说起, 我们每个人都历经过显示器分辨率的变化, 960×740, 1024×600, 1280×800……这些变化注定了我们的标志设计要想在当前的分辨率中完美地体现, 就要精简那些装饰性的纹样。

扁平化的概念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放弃一切装饰效果, 诸如透视, 纹理, 渐变等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一概不用。所有的元素的边界都干净利落, 没有任何羽化、渐变。尤其在手机上, 更少的按钮和选项使得界面干净整齐, 使用起来格外简洁。可以更加简单直接的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 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减少认知障碍就是扁平化设计的初衷, 没有修饰, 没有歧义, 没有悬念。

2. 扁平化设计的发展

随着这种理念的推出, window率先将它的界面进行了设计, 如图4window界面, 去掉了不必要的装饰, 将功能提到了第一位, 之后苹果公司将i OS7系统进行了改革, 并将扁平化的概念置入到了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 它为企业如何打造今天的品牌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扁平化设计也有它自身的缺陷, 如苍白、简单、冷漠、机械等, 在这个高度繁荣的紧张社会, 扁平化设计给人一种冰冷的视觉表现, 缺乏热情与温暖。但它也是现今社会的必然产物, 人们在紧张繁琐的一天中, 吸收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 这个简洁的设计, 就可以在疲惫的生活中以冷静的姿态悄悄的进入受众的内心深处。

三、扁平化设计在品牌设计应用中的体现

那我们如何利用当代扁平化设计的趋势来为品牌服务?如何让品牌在这众多的媒体中游刃有余?企业如何来面对这崭新的市场变迁?

1. 扁平化设计在品牌设计中的体现

日本著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设计的优衣库, 极简的设计无修饰界面的组合, 无疑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像原研哉的无印良品一样, 给人以扁平化的设计理念, 却成为当下流行的必备元素。与此同时国内的各大企业都开始纷纷加入到这个扁平化的年代, 淘宝、京东商城、微信等各大网络新兴企业都以扁平化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 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成为当下的领军企业。

扁平化设计是一种极其简约的代名词, 为了更好的在微经济平台中展现良好的企业的形象, 由于受到页面大小的限制, 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而应运而生的, 那企业在品牌设计中就要遵循它的独有特征, 无修饰、亮白、无阴影、无立体等, 最大程度的捕捉受众的视线。智能手机的出现, 就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名称——UI设计, 早期, 设计者以为真实的模拟事物的三维效果就是UI的设计理念, 而今天, 我们才明白, 如何在忙乱的生活中让人们有效的接受你的设计其实是需要简单、醒目、清晰的, 而不是繁琐的再现。因此, 无修饰风格成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新潮。

2. 扁平化设计给品牌带来的全新营销体验与影响

经济的空前繁荣, 带来了原始市场的巨大压力, 繁忙的生活, 拥挤的街道, 强大的雾霾, 都成为我们当代生活的必然经历, 也成就了微经济的迅速的发展, 企业如何抛弃早期的设计理念而投入到微经济的现实中, 就是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形象, 让它能够更能适应微经济的传播渠道, 而不再是以往的街市效应, 而是直观的虚拟表象, 大多数的受众由于繁忙的工作, 忙碌的生活, 已经无法将时间放在逛商城上了, 因此, 微营销就悄然升起, 而一个简单、易懂、直接、醒目的APP设计就成为了新的营销重点, 纵观今天的淘宝, 简洁的橘色加醒目的白色“淘”字样, 已经深入人心, 京东的红色也是分外的醒目, 人们在小小的手机空间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购买渠道, 再看看微经济的销售量, 从天天忙碌的快递接单, 我们就可以看到微经济的发展有多么的迅猛, 政府的扶持、群众的接受, 已经将微经济推到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地步。无修饰设计就成为现代人接受新事物的一个起点, 因此, 扁平化设计势必带来一轮新的设计革命。除了APP的扁平化设计, 界面中的扁平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简洁时尚、大方的手机界面, 也是备受受众的喜爱, 也是目前的时尚潮流。也无疑给企业一个全新的营销空间。

四、结论

篇4:“正在消逝的文化”

LOST CULTURES IN VIDEO

七月,一起来回顾“正在消逝的文化”全国影像大赛每周视频人气大奖。虽然参与者来自东西南北,但参与的热情都无一例外:每周俱增。

第一周

51部视频作品

高居榜首的是5092票的《即将消失的东北文化》,以热门电视剧《闯关东》的情节穿插讲述,向大众展示东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导演邢岩,是来自吉林长春的拍客,现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镜头和热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第二周

66部视频作品

《走进“天吊国”—洞庭湖里的原始族》以460515票、《实拍尘封百年历史陕西村的东干人》以2793票分别获得本周人气奖。

《走进天吊国》

导演黎建新,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第29届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组织的08奥运文化活动影像大赛中,获业余组最佳作品奖;新浪网首届播客大赛组织机构作品组优秀奖等。

《实拍尘封百年历史陕西村的东干人》

导演张建军,来自陕西西安。2006年至今于中国传媒大学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2008年陕西村纪录片在新浪网络获得最佳纪录片导演奖。

第三周

74部视频作品

《震惊世界的客家土楼》刷新本周人气大奖。

导演柏德成。新浪网视频福建省的拍客。负责厦门市集美民生民活工会及公益新闻宣传工作。酷爱用镜头说话,记录事情,再现宝贵的画面。十五年来一直拍摄制作视频。

第四周

86部视频作品

本周人气大奖当属《傩戏人家》。作品真实记录了傩戏传承人家的一段生活片断。

导演刘科,来自湖南沅陵。就职于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摄影作品《湘西沅陵土家丧葬文化》获第六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提名奖。

篇5:正在消逝的汉字作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时伤怀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的情感便伴随着文字的消逝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舍身忘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似海一般的包容,博大的胸襟啊!这比比皆是的豪情壮志,这处处能见的诗情画意,无不是因为汉字才得以传承,这古人思想的精髓,伟大的文化艺术无不是因为汉字才得以让今人略睹其风采。

甲骨文,那深沉又充满古风的文字。金文,那铭刻于青铜器上厚重而庄严的文字,正如司母戊方鼎那般沉重。篆书,古朴而不失灵动。而楷书的方正规范,也仿佛启示着我们做人因正直端正。行书,以他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与灵动而著称。还有那挥笔泼墨而成的草书,字里行间无不刻出一份潇洒……这都是汉字,一种灵活而多变的文字,也真是拿正在消逝的汉字。就像那晶莹的冰在热浪的吹袭下消逝,化作一股清流,付之东去。蓦然回首,见它自身后流去。弯下腰,掬起一捧清泉,只望它短短的停留,却见它从指缝流逝,汇入江河。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只能在一旁来回踱步,往返彳亍。

女娲造人,仓颉造字,唐人赋诗,宋人赋词,先辈以他们的智慧留下种种结晶。可如今。唐人的诗,宋人的词,又有几人能赋得,只是习得它的皮毛罢了,又有人能了解它精神的核心呢?只是依葫芦画瓢罢了,而汉字也在渐渐消逝,它的.内在文化又有何人能懂,提笔忘字,已变作普遍。难道之后灭亡的就是我们人类了吗?又或是人内在的精神丧失,化作一具行尸走肉。

汉字啊,你的精神,难道就要在此消逝于历史的长流中吗?你可知我真想化作那激湍中的石柱,将消逝于眼前的你留住啊!

篇6:六年级作文正在消逝的雪

扫雪是天经地义的,是责任,是义务。

今天石家庄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早起来发现外面已经雪了,到处一片白皑皑。

雪还在飘,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雪是个很美妙的东西。在民间更把雪当成一种征兆,预示着来年柳絮一般,美丽极了。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等等……

踏着积雪,飞翔着思绪来到了校园,哇,老师同学都在扫雪,我赶紧投入其中,个个干得热火朝天,等扫完雪进教师,手套已经湿淋淋林得。虽然如此,同学们个个洋溢着快乐的神情……想像着放学后我们在院里堆雪人、打雪仗的情节高兴的心都随着雪花飞了起来,真的.很感谢这场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篇7:那些正在消逝的回忆作文800字

童年给我印象最深,最愉快的记忆就是和爸爸一起去野外的山边去散步。我家住在农村,有一大片稻田,我和爸爸就经常沿着山边的小路去散步了。

每当到夏天傍晚的时候,我们吃完了晚饭,我和爸爸为了躲避隔壁家孩子的喧闹声,就会拿着扇子去散步了。记得那时我还小,好像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我总是边走边找些野花和小草之类的玩。而爸爸会边走便给我讲故事,像《小燕子学本领》,《狼来了》这些故事,知道现在我还记忆如新,因为那时候我还小,总感觉什么都很新鲜,路边的小花,小草都不知道怎么区别,然后我就问爸爸,爸爸就一一告诉我,什么“车轮草”,“刺草”等等,我就非常的爱听。

每当我和爸爸说笑正起劲的`时候,忽然,凶恶的蚊子们却从阴暗的角落里成群结队的蹿出来,它们就在空中结成一团,仿佛在商量着什么,而我却感觉它们好像在谋划今晚的一次“大屠杀”,于是我就拿着扇子使劲地扇它们,刚扇跑了这边的,那边的却又来了一大群,好不容易扇走了,前面又有一大群在等我和爸爸,我就这样东一扇,西一扇,扇得,跑得,累得是满头大汗,而我现在回想起那时,还真是有点可笑。

这里,到了春天,本事最美的季节了,小河的冰早已就融化了,大地穿着碧绿的“裙子”,耕地插秧的季节来了,我和爸爸仍是每天吃完晚饭就出去散步了。我和爸爸在散步的过程中,我还抓了许多蜻蜓,在凯旋的路上,爸爸给我讲了许多道理,比如说:“昆虫也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爱护它们,保护他们。他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重任。”于是我好像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连忙就将那些蜻蜓放回了大自然,我想,我们是有家园的,那些昆虫肯定也是有家的,我就把它们放走了,爸爸就对着我笑咪咪地说:“这样做才是好孩子。”然后我和爸爸就回了家。

这条小道是我童年时的一块乐土,我和爸爸就在这条小道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里的一切我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留恋,而现在小道没有了,稻田消失了,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一幢幢高楼,虽然那些熟悉的事物都消失了,但我和爸爸在那里的欢笑我还记得,那些笑声还留在我的记忆中,埋藏在记忆最深处。

篇8:正在消逝的乡村记忆

在乡间,草堆随处可见,和杨柳桑榆一起,把娇小的乡村装点得朴素而动人。

菜籽闹了,麦子收了,稻谷掼了,玉米掰了,田净场空时,家家便忙着堆草堆了。屋山头、堤坝边、庭院里都是堆草堆的理想场所。麥秸和高粱有股甜津津的气息,和着月季与栀子的清香,弥漫在初夏的空气里,令人如啜一盅醴泉。堆草颇讲究,须有经验者操持,多为老者。一捆捆麦秸稻草散乱于地,女人用桑木杈叉住一捆,往上一甩,男人蹲在上面稳稳地接住,这样一层层叠起来,然后覆盖草帘,揪去牵挂的碎草,勒上长草绳,一篇“杰作”就诞生了。草堆外形呈“人”字或“介”字,里面仿佛藏着庄稼人的富足和企盼,要不,人人看到它都有一脸喜气呢?

草堆可是宝呢,农家生活哪一天离开过它呢?盖草房时,可用麦秸苫顶,住在里面冬暖夏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缕缕炊烟撩开乡村的早晨,鸡鸣犬吠,竹影轻舟,水桩码头传来媳妇们咯咯的笑声和有节奏的棒槌声。黄昏时分,牧歌飘渺,茅檐顶上便升腾起袅袅炊烟,一种疏旷清隽、温柔甜美的感觉溢满心胸。

年少的我们常常爬上草堆再滑下来,弄得一身邋遢相。有时从草堆里还能端出鸟窝或逮到刺猬、野鸡什么的,引得他人好生歆羡。腊月里,我们都蹲在草堆下晒太阳。嘴里衔着一根稻秸,眯缝着眼,吸溜着鼻子,不知不觉,寒冷的冬天就过去了。

燠热的夏日,我家的大黑狗总是伏在草堆下耷拉着长舌头。几只老母鸡在草堆上扒拉着,找食吃,或蜷缩着躲在草堆根的背阴处歇凉。有时我们会意外地捡到几只鸡蛋,喜滋滋地跑回家“邀功领赏”。几只山羊总在草堆旁嚼着干草,不时咪咪地招呼着远处的同伴……

有一幅法国油画常令我怦然心动。画题《垛草》,是朱尔斯•巴斯蒂安•勒帕热的经典之作。画面上坐着一个眼神呆滞的妇人,她的男人睡在其身后,脸上盖着一顶大草帽,背后是开阔的草场,天空飘满金色的飞虫。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乡下秋收时的情景,总会想起我那胼手胝足、躬耕陇亩的父老乡亲,我总是热泪潸潸。

草堆维系着乡民的生活。它们如静默的老牛,如亘古的金字塔,总是谦和地站在村庄边缘,透着恬淡与平和,默默地伫立,守望着宁谧的村庄。

炊烟

身居乡村,远离都市的浮躁和喧嚣,凝望那缕缕淡青色的炊烟娉娉婷婷地升起,心里常常吟咏台湾庄奴的那首《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想起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那时农村虽说贫穷,但水乡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炊烟把这幅画点缀得空灵而高古。瞧!乡村的黄昏,一丝一缕的炊烟从高高低低远远近近黑黑黢黢的烟囱里冒出,袅袅娜娜,萦萦绕绕,再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再现唐诗“柴门寂寂黍饭馨,山村烟火春雨晴”的美妙意境。看到炊烟,心中便涌起一种温暖激动的情绪,粳米萝卜饭的香味飘出来了,大麦糁粥端上来了,清炒螺蛳和咸菜炖小鱼的味道令人心弛神往。那缕缕炊烟慰藉了我们饥馑而多舛的童年生活。

乡村是一位水灵灵的村妇,炊烟则是其飘逸的秀发。股股炊烟如一个个忸怩含笑的窈窕女子,又如一位吮吸乳汁的孩子,迟迟不肯掉头离去。炊烟又是乡间的植物,如槐树如杨柳,根须深深地系在故乡灰褐色的泥土里。炊烟撩开乡村小河一般漫长的寂寞,苦楝树满披夕晖,如点燃的蜡烛。夕阳如一枚熟透的橘子,像一声萦绕在碧空里悠长的雁鸣,像一袭妙不可言的梦。这样的景致,总令人泪眼婆娑,这样的炊烟可以穿越乡村和田野,可以穿越身体和灵魂。

炊烟的地方是家的地方,炊烟的方向是家的方向。炊烟长长的,如村姑的秀发,如逶逦的鲁汀河水,如青草覆盖的乡间小路,如煤油灯下母亲绵长的缝衣线。炊烟令田间劳作的父老乡亲使尽最后的力气挖完最后一垅地或插完最后一趟秧或割完最后一趟麦,然后乐呵呵地回家,把幸福掩藏在温馨倍至的篱笆门里。

乡村的炊烟维系着我们的快乐。每逢庄上放露天电影或唱土戏时,我们总是兴奋得彻夜难眠。到了开演那一天呀,庄上像过年一样沸腾起来,鸡飞狗跳牛羊叫,而晚炊却早早就升起来了。整个村庄里弥漫着一股噼噼啪啪燃烧柴禾的清香。像《小花》、《洪湖赤卫队》这样的电影以及《秦香莲》、《珍珠塔》这样的戏剧,我们早已烂熟于心。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传统的生死道义和侠肝义胆。我和恋人第一次相约便在深秋时节、芦花纷扬的圩堤上,远处残阳如血,炊烟袅娜升腾,似我飞扬的思绪,我们相偎的身影凝固成一幅经典的油画。

乡村的炊烟也寄托着乡亲们的美好企盼。大集体时,苏中农村每年冬季都要杀年猪。队里的大肥猪被泡在热气腾腾的潲桶里,几个壮汉忙着翻腾、刮毛,最后按人头分肉。整个杀猪场上人声鼎沸、烟气缭绕,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十冬腊月,庄上炸米花的、熬炒米糖的、炒花生的,烟雾弥漫,把吉祥的乡村煽得热情而火爆。

现在,农村的草堆远不如以前那样壮观了,家家都用上了煤气和炭炉,很少再闻到特有的炊烟味了。但村里的老婆婆老爷爷们还是喜欢蹲在土灶前,一把把地添烧着麦秸和豆秆,灶膛里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皱纹纵横、写满沧桑的脸庞。炊烟的变化也正昭示着农村的发展、乡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炊烟像一首无字的歌、一段无弦的琴,回响在过去贫穷而深情的岁月里。多少年后,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还会看到那袅袅升腾、柔肠百结的炊烟吗?

煤油灯

我所栖息的苏中平原有黝黑的泥浪、袅娜的炊烟、甜腻的乡音、苍莽的苇荡,更有那穿越灵魂和生命的煤油灯。它摇曳着昏黄的灯光,站在古朴的岁月里,如一首哀怨深沉的歌,总在宁谧的夜晚,萦纡在我的心头。

我的童年生活伴随着饥馑和艰辛。那胡萝卜、紫云英、大麦糁子、苋菜蕻和红山芋是我们奢侈的食物,物质的匮乏使我们整天通庄转悠蹿玩。跳房子、打陆砖、躲躲擒擒和长扁豆这些古朴的游戏被我们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我们男孩儿还有一手绝活——做煤油灯。先找来废弃的药瓶子和牙膏壳,制作灯身和灯头,而后用旧报纸捻成柱状做灯芯,再用薄铅皮拧成灯把儿,做成的煤油灯朴素小巧,大人们啧啧称赞哩!夕阳西沉,夜色浸润,爸妈拖着疲惫的双腿从自留地里回来,看见儿子做的新灯,禁不住抿嘴笑了。待天黑定了,便小心翼翼地划着火柴,点亮油灯,呵——还真亮!灯光映红了母亲写满沧桑的脸,也照亮了简陋而温馨的茅草屋。

春天的夜晚,远处传来零星飘渺的犬吠声,我和妹妹伏在油灯下做功课、看小人书。当老师的爸爸也就着油灯备课、改作业。他有时蹙眉沉思,有时提笔疾书,那份睿智和勤勉使我深深钦羡。妹妹很认真地折着纸青蛙、纸鸽子,我贪婪地翻看着《杨业归宋》、《血溅津门》、《武林志》等连环画,心头的懵懂和阴霾被一点点照亮。

在煤油灯下,我看腻了小人书,就去啃父亲书柜里的大部头,像《西游记》、《水浒传》、《林海雪原》这些书都被我翻烂了。爷爷有时还会边搓草绳边给我讲薛仁贵、岳飞的故事,我听得如痴如醉。我经常在伙伴们面前神侃,令他们羡慕不已,这满足了我年少时的虚荣心。我在油灯下受到了民间文学的熏陶,养成了敏感多思、内向自省的品性。

深秋的夜晚,从苦楝枝桠的隙罅间望去,月儿如盘如钵如碾,莹莹汪汪如一盅醴泉。草屋低矮的屋檐下漏出几点昏黄的灯光。我们围在狭小的桑树桌旁,扒着香喷喷的胡萝卜饭,嚼着咸滋滋的炖菜帮子,其乐融融。

朔风呼啸的冬夜,我和妹妹钻进温暖的被窝,而妈妈仍在桑木桌边纳鞋底。灯光下,母亲的身影被投射在斑驳的泥墙上,那自额至颈所构成的侧面曲线令人联想起古希腊的雕像。她一手握着硬邦邦的棉鞋底,一手用穿针拉着长长的棉线,随着“哧溜哧溜”的声响,鞋底便多了一个个针脚儿。在寂静的冬夜,那吱吱声极富韵律,仿佛是低吟的一首儿歌,伴着晃悠悠的摇篮让你沉沉入睡;仿佛是毕剥作响的一炉旺火,让你驱除寒气,感受到母亲胸膛的温暖。

一进腊月门,爸妈时常在橘黄的煤油灯光下躬着腰择捆新拔的大蒜大葱,半夜忍着刺骨的寒冷装船挖棹或踏三轮车到城上卖。有时还开船出远门,到江都到郭村到鹽城,都要七八天才回来,等得我们心焦。那昏黄的灯光、光秃的枝丫、寥落的星子不啻是一幅古朴凝重、内涵蕴藉的油画。

时光如水般轻轻流过,煤油灯渐渐被马灯、罩灯代替了,现在是新颖别致的壁灯、吊灯、吸顶灯、节能灯等,令人目不暇接。而煤油灯却如母亲羞赧的首饰匣子,沉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尽管时过境迁,人事代谢,那盏煤油灯却依然闪烁在我的心灵深处,给我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光明……

罾簖

水乡河网纵横,绿树成阴。水乡居民,即使不以捕鱼为业,也极少花钱买鱼吃,多半是自家用罾簖取鱼来吃。

家乡的大小伙们,能不用任何工具,脱光了衣服纵身跳进河里,钻进深水,赤手抓上老大个儿的黑鱼、鲶鱼来,因为这两种鱼是潜伏在河泥里的。孩儿们用长竹竿缚上一块四方形纱布网,里面系几个面团,专捞成群结队的畅鱼。用细竹竿长线吊住一条公鱼,在前面拉着沿岸走去,后面就会跟上十多尾雌鱼来追它,结果做了求欢的牺牲品。有时会黏到好多虾,于是边说着“先吃头,后吃尾,吃下去会游水”,边一口吞下去。

临河人家用罾扳鱼。网的四周系在两根交叉的竹竿上,交叉处在一根粗竹竿的顶端,另一端搁在岸边,不用人守着。过一会儿,家里人就出去扳一次,见网里有跳跃着的鱼,便用小网兜抄上来,养在河边的竹篓里。也有小“漏什子”,多半是二三寸长的小鲫鱼或更小的罗汉鱼,只能晒干炖着吃,或蒸熟了用黄酱拌着吃。冬天的水咸菜冻小鱼,麻辣辣的,极爽口……

碰上大鱼落网,扳上来时泼剌剌地挣扎,人们就大声欢呼,手忙脚乱地把网扳到岸上放平,再扑上去抱住,那往往是头二斤重的鲤或青鲲,这可就轰动全村了,成为被邻人乡里涎羡的好运道了。

下簖的人家往往用很多木棍或竹竿钉在水里做桩,桩附近的水底就是鱼簖了。鱼簖一节节的很多,每一节都像一个小圆桶,入口都有倒刺,鱼虾游进去了,休想再游出来。簖里有时也有鱼饵。夜里竹竿上吊着一盏马灯,波光粼粼。到了蟹肥菊黄的季节,一个早上能倒好几斤螃蟹,拎到菜场上格外引人注目。下簖的人家都有一条小船,长竹篙一撑,小船在水皮上快捷地滑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纹……

水乡的早晨天刚亮就有人沿巷高喊:“卖鱼卖龙虾哎——”人们花几块钱就能买到几斤活蹦乱跳或大或小的杂鱼和龙虾,回家煮上两盘,吃得有滋有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乡的罾簖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欢欣,带来了生活的富足……

露天电影

也许是强烈的怀旧意识,抑或是其本身所含蕴的乡土文化氛围,我对露天电影始终怀有一份特别的情愫,我也因此坚守了年少时许多美好的时光……

那时候,乡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贫瘠而单调。除了过春节唱凤凰外,在寻常的日子里,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放露天电影。

放电影多在农闲时节,田里的农活松泛些,勤劳的庄稼人有了养养神的机会。哪村放电影,我们早几天就知道了,于是就云里雾里地焦盼。到了这一天,太阳还没落山,我们就胡乱扒几口饭,约上伙伴,踏着苍茫的暮色出发了。我们的步行速度不亚于急行军,但有时也会把鞋子跑丢掉!

轮到本村放电影,小村便沸腾了,村头巷尾,人们争相传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小学校是放电影的场地。靠河沿撑起两根粗长的毛竹,扯上一张洁白的幕布,挂上一个方喇叭即成。四乡八邻的村民一放下夜饭碗,便扛起长凳,急忙忙来了。

电影场上烟气弥漫,人声鼎沸,甚是热闹。落座在放映机镜头前的孩子,乘放映员调试焦距,一刻不停的朝光束里探头探脑,小脑袋被夸张得硕大无比地投射在银幕上,激起人们一阵笑骂。

孩子们有的站在幕布下仰直了脖子看天上的流星;有的溜到幕布后打电筒、射皮弓;有的猴子似的蹲在树上或草垛上;还有的在人缝里乱钻,相互追逐打逗。谈恋爱的坐在暗处喁喁低语、卿卿我我。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往往起劲地在姑娘们聚集的地方外围挤来挤去,借以散释青春时代过剩的激情和精力,讨来一声声清脆的骂声,又惊愣又歆羡,继而捏着鼻子快活地模仿和起哄……

我们喜欢看战斗片,如《平原枪声》、《地道战》、《小花》、《战上海》等等,至今记忆犹新。长辈们爱看戏曲片,如《珍珠塔》、《红楼梦》、《秦香莲》等,他们看得如痴如醉,那份专注劲儿很令人纳闷。

人们从露天电影中学到了传统的生死道义、处世哲学、异方殊俗和原始的悲欢激情,满足了崇拜英雄的愉悦。星光月色、清风流水、蛙鼓虫鸣……给露天电影造成了一种神秘浪漫的气氛,我们无羁无绊,身处其中,如饮醇醪。

篇9:我正在消逝的美丽村庄

从小镇一路走近村庄,远远望去,百来户人家挤挤挨挨的堆在一座山坡下,一些两三层的楼房突兀而立,代替了从前房前屋后的树木。那些我小时候熟识的树木啊,都不知道何年何日何时消失了,它们是不是已经化成炉灶的烟火,或者阿婆安坐的小凳,或者阿叔阿伯手里的犁耙?

我还记得我们屋后的几棵龙眼树和香樟树,我曾经和弯弯姐坐在枝桠上聊天,曾经躲在密密的枝叶间偷偷听厨房里母亲的话语,听听她是不是还在唠叨我,是不是还在为我闯的祸怒气未消,是不是已经心平气和,然后我可以若无其事的回家了。我还记得小玲的外婆门前的苦楝树,春天来的时候,开满了淡紫如烟的小花,有一种淡然的香气。外婆在树下生起火堆,我们放学了就在树下烤红薯和香芋,母亲一面和外婆聊天,一面把我的脚抱在怀里,仔细的挑出一根已经被我的肌肉层层包裹起来的老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扎进去的了,已经不痛,只是觉得硌脚。还有阿梅家的几棵李子树,初夏,青青的李子泛黄了,孩子们都爬到树上帮他们家摘李子,摘完以后,都可以分享一些酸酸甜甜的果实。还有,隔一条村道对面的李家,后园有几棵高大的沙梨树,春天开满洁白的花朵,是我最喜爱的花之一,我可知道雨后梨花是多么美丽。夏天,在一阵暴风雨过后,早早起床,总能在围墙外边捡到几个被风吹落的果子。那些沙梨皮薄肉细多汁,非常可口,至今我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沙梨,遇到的都是蠢笨粗糙的品种,再也没有兴趣品尝。尽管孩子们对李家的梨很垂涎,但走过他们墙根下都有些战战兢兢,总是一溜烟跑过去,因为干干瘦瘦驼背的李家老头可能躲在某个角落阴沉的窥视。曾经有嘴馋的男孩爬进去偷果,被李家老头抓住,用指甲掐破了耳垂,所以,李家老头在孩子们的眼里简直就是恶魔。还有,还有,村北那几棵被老藤纠结的高大木棉,藤上结满了拳头大的果子,捏在手里软软的,一掰就能分两半,里面有紫红色的瓤,微甜稍涩。我们一群男孩女孩抓着那些藤蔓爬到树上,摘了藤果互相攻击,风吹过,荡在藤上的我们就轻轻摇摆起来,总有人发出尖叫。不拘那家大人看到,总会被斥骂,然而这样的刺激和快乐,我们乐此不疲。

渐渐走近村庄,村道两边那一片平坦的地,从前种满了各种菜,如今全都种满了甘蔗,长长的叶子落了厚厚的红色尘土。广西是全国主要的产糖大省之一,我们县里,就有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的三个糖厂,种菜自然远没有种甘蔗容易来钱,只能给网上无聊的白领们种去了。小时候菜地的种.种乐趣自然也都不能为今天的孩子们领略。各家的菜地基本都集中于此,所以孩子们放学了总是相约去摘菜,为一家人的晚餐准备菜肴。冬天总是下着迷蒙的雨雾,农闲的田野很安静,只有几头牛在静静的吃草。远处的山林和村庄象蒙着一层轻纱,又像淡墨中国山水画。细雨初晴,走到田野上,松软的泥土,碧绿的菜畦,紫色的豌豆花,一蓬蓬青青的荠菜,菜叶上亮晶晶的雨滴,都让人心生喜悦。天空中偶尔飞过一两只鸟,啾啾的鸣着,好像商量着要去哪里。疏疏的竹篱间,肥厚的白菜叶下,几只小小的绿鸟儿探头探脑,跳上跳下的娇声啼着,好像是想和我们亲近,却又不敢靠近。让人满心爱怜。我们摘着菜,比着谁家的菜最好,吱吱喳喳的说着话,摘了快要炸荚的豌豆,挖出胖胖的红薯,到小河边洗了菜,就在河边拣了枯枝煨红薯和豌豆。有时候我们拔了洁白的萝卜,洗洗干净就啃起来,清甜中带着辛辣,我常常啃两口就受不住,随手扔了。现如今村里已经没有多少人有菜园,基本都有摩托车,到四公里外的镇上买菜也不是很难,从前我们村可是镇里有名的菜篮子基地啊。

村前的晒场,最开始是生产队的,四个队每个队一块,每一块有四个篮球场那么大。夏秋两季,晒满了稻谷,花生,玉米,黄豆。我和妹妹曾经打着赤脚从晒得滚烫的场边走过,只为了偷偷用脚趾头夹带几颗花生。等到傍晚谷物收进场边的仓库,晒场就变成孩子们游戏的场地。跳房子,木头人,官兵抓贼,乌龟护蛋,丢沙包,丢手绢,都是简单不花钱的游戏,孩子们跳啊,叫啊,笑啊,一个个脸红扑扑的,汗流浃背,快乐无比。秋天仓库后边堆起高高的稻草垛,留着给过冬的牛群吃。孩子们爬上稻草垛,飞快的滑下来,争先恐后,打打闹闹,或者在上面蹦高;有安静的女孩子坐在顶上一边扯出稻草,一边编着草鞋,扫把,小篮子。有一年不知道是谁,在一个草垛的底部打通了一个隧道,我们坐在里面看书聊天,做游戏,外面寒风刺骨,里面却很暖和。有一天我们几个伙伴商量着晚上一起到这个隧道里睡觉,夜里父母没有给出去,心里有点失信的忐忑,第二天一问,其实谁都没去。后来有大人发现了,就拿荆棘封住了两边的入口,再也不能去玩了。想想还真是危险,如果我们在里面,几十吨的草垛坍塌下来,我们小命可能就没了。但孩子们往往都不会觉得危险的存在,只是享受单纯的快乐。后来晒场分给了各家。夏秋的傍晚,家家户户从田里收来一捆捆稻谷,在晒场上抖散铺开,撵着牛拉着石轱辘打谷,一场往往要劳作四五个钟头。吱扭吱扭的碾子的响声,大人吆喝牛的声音,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声音,人们絮絮的谈话声,交织一起,很是热闹,月朗星稀,萤火流逝,远处的田野山川静默无言,天地间有一种无可言说的大美。

现在收割的时候,有了打谷机,家家户户都可以在自己楼顶晒谷物,孩子们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早就遗忘了我们那些曾经的游戏,晒场已经荒废了,堆满了腐败的禾草和牲畜的粪便,淤积层层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晒场的水泥地面都几乎看不到,一派荒芜寂寞。

因为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然而却没有人规划的弄好排水系统,各自排出自己的厨房和院子就了事,结果,污水都流到村道上了,加上摩托车、机耕车、小汽车、大货车、牛车等等各种大小轮子一碾,道路变得泥泞肮脏,坑坑洼洼,路况及其不好,若是雨天走路真有点让人无从下脚。小时候虽然是土路,倒还干净平坦,而且生产队每年都会组织大伙修路,如今村委会仍存,却无人管事了吧。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面煮晚饭,一面就在这路边和邻居的孩子们玩一种类似于打棒球的游戏,只不过用小木棍代替球,大木棍一挥,小木棍在夕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飞出好远,孩子们的欢笑声也跟着彩霞飞走了。经常有人因此把饭煮焦了,吃饭时总会被大人数落,但第二天小伙伴一喊,父母的责骂又忘掉了。

村后的山坡,原先长满了松树,密密麻麻,远远看去,是一个睡美人。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和弯弯姐从镇上的学校回家,走在路上,远远看到我们村后的山坡,我说那是个平卧着的美人的侧身。弯弯姐说像是像了,可是胸前的隆起是什么。我诧异的看看已经初三的弯弯姐,心里直骂她是笨猪,连美女的胸部都看不出来!但当时的我却不好意思说明,只好翻翻白眼说,那是盖着的棉被啊!松林下面,桃金娘、栀子、芦苇、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学名的灌木,密密的挤在一起。四季俱有各种鲜美的野果。这个山林,是我们农家孩子的美丽花园,蕴藏无尽宝藏,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和美味啊!多年后的今天,我独自到已经被开垦成甘蔗林的山坡上散步,踩着细雨初晴后松软的泥土,穿过一片片密密甘蔗林,看看甘蔗地里幸存的一两棵松树,望望山坡下的小小村子,天空飞过一两只小鸟,唧唧的叫声,显得格外的寂寥。阵阵松涛依然在耳边,我们在沟壑里滑滑梯的笑闹声,采野果的雀跃心情似乎一伸手还能在时空隧道中抓出一把,远在人鱼公主故乡的玲,失散多年的燕,慧,娟,你们在异乡的都市里,在疲惫的工作之余,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会不会突然停住脚步,倾听来之无忧年代的松涛声?

村子的北边,原先有个几百亩的大荷塘。夏天的时候,荷叶亭亭净植,青翠如盖,一池的红莲如火焰,烧灼了我少女善感的心。清早起来,微风过处,阵阵稻香荷香,老远都能闻到。傍晚时分,经常有很多白鹭从稻田里飞回荷塘,在绿叶红花中翔集。有时候站在荷塘边,突然风生水起,呼啦啦的雨声喧嚣一片,等到惊惶的逃避回家,跑着跑着,才发现其实不过是一阵疏疏落落的太阳雨,是千万雨滴击打荷叶的声音造成了假象。女子采莲,一直觉得是荷塘中最美的景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钿红袖水中央,清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古人的诗词,逗引得我整日在荷塘边流连,但我们的荷塘没有船,我也不会游泳,所以,我无法采莲,这真是很遗憾的事。荷塘一直是我最眷恋的家乡小景,外出多年,心心念念不忘,每次回家必去探访。母亲知道我的痴处,有一年特意告诉我,荷塘没有了,村里承包给人养鱼,认为荷叶会妨碍育鱼,全都割掉了。我惆怅许久,以后只能向梦中追寻了。现在的小孩子,永远也不能了解到在不太远的过去,村子里还有这么美的景致。

顺步走到村西的小河边,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偶尔一两声鸟鸣,还有对岸的茳芏和红蓼丛中,不知名的水鸟凫水的声音。站在河坝上,下游的河段有点枯竭消瘦,绿绿的河水里飘满洗衣粉的空袋子和各种塑料袋,还有破衣烂鞋等各种垃圾。这个河坝,以往夏天发大水的时候,上游的水急速奔流到此,就轰隆隆的义无反顾往下跳,很有气势的一条瀑布,每次远远听到轰然的水声,总会加紧脚步跑过来。小男孩们脱得滑溜溜的,喊叫着顺着瀑布跳进下面的深潭里,兴奋的在水里沉浮。女孩子就挽起裤腿,小心翼翼的横涉水坝。水深经常都会没了我们的膝盖,整条河的冲击力是很强的,河坝有青苔,很滑,我们又不会游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瀑布冲到河底去,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那么不怕死。大人们不管是看到男孩还是女孩在河里玩,照例是会责骂的。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孩走到河坝中间,一个老师看到了,就着急的喊我们回来,我们怕老师,反而继续往前向对岸走去,老师肯定气坏了。秋天的时候,河水清澈明净,粉粉的红蓼开满了河川,像一段落霞。我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容易被美丽的东西诱惑,曾经独自划着竹排向对岸的红蓼丛漫朔,不会游泳,也没划过竹排,小心翼翼的保持平衡,也感觉不到危险,只为了更近的看一下这些小小的花儿。最欢喜的,还是春天野蔷薇开的时候。在吹面不寒的春风里,雾气氤氲的小河边,蔷薇一簇一簇的开了,伸展着柔长的腰肢,俯向河面,自恋的在水中照个镜子,粉嘟嘟,香喷喷,巧笑嫣然。飘落的花瓣下,鱼儿蹀躞,它们簌拥着这些粉红的小船漂走了。女孩子们在课间总会溜到河边采蔷薇花,所有女孩的头上,都插着野蔷薇,粉色的花,粉色的笑脸,粉色的时光。很感谢那时的老师,任由我们插着这些花上课,没有批评我们这样会影响学习;感谢那时的男孩子,没有嘲笑我们臭美。蔷薇花变成我最爱的花,已是多年不能一见,每年的春天花期一到,我总是异常的思念它们,不论身处何方,我似乎都能闻到它那种独特的香气。听母亲说,野蔷薇在家乡,现在也不怎么多了,河边的那些花儿,竟已变成水中花。

我蹲在河边对着河水发了一会呆,河水和我皆静默无言。脚下的草地上,挂满一颗颗硕大晶莹的水珠,那是昨夜的雨水,是往昔的岁月蔓延而来悄凝的冷泪。我想找个人说说这况味,想了半天,儿时伙伴,却只有妹妹还能联系了。

篇10:什么正在消逝

很想知道一直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绿色和平是什么态度,但接下来的几天内,没有在主流媒体听到绿色和平对这一事件的表态。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了一个多月,在《新京报》中看到了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的一篇评论,说的就是转基因水稻将危及中国野生水稻及生物多样性。心里不禁松了口气,总算有人为转基因水稻发出声音了。

今天,2010年1月19日,乘公交时在报亭买了喜欢看的《环球时报》,在国际论坛中看到原贵州省政协委员徐宗涛写的《警惕转基因绑架粮食安全》,仔细看了看,觉得心中一紧,“某些利益集团一心为国外公司卖种子赚‘大钱’,置国家粮食安全与脑后”。

不禁着急起来,上网输入关键词:转基因水稻,了解到转基因水稻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由全称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部门颁发。这一过程十分隐秘: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这个消息时,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混杂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连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都没发觉。

也发现了蒋高明的态度,“作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发放前的最终环节,该委员会的作用不容小视,而这个证书则是转基因作物上市前最难突破的关口,如果有谁能担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请求公布这些专家的名单。”

也看到了绿色和平为此事做的努力,“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曾花费很多时间来搜索这个委员会的信息。最终,他们只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网上找到一篇新闻,透露该校的五名研究人员被聘为第三届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更看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态度,中国水稻研究的权威袁隆平表示,他本人的学生也参与了水稻转基因的研究。不过,不久前,袁隆平公开表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他的理由是,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

“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袁隆平说。

有人在为利益而挖空心思,甚至动起了关乎民生的重要食物——水稻的心思,但也有人为了保护中国本土水稻而费尽心力,因为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离不开中国本土野生稻种。但中国的野生稻正逐渐消逝,品种在减少。

早稻,就是众多正在消逝的中国野生稻种之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在西双版纳各民族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先后种植的品种有二十多个,其中有很多品种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是稻种改良优秀的材料。随着农耕技术的改进,水稻田在西双版纳得到大面积推广;而且由于橡胶等经济作物在西双版纳的广泛种植,旱稻在农户收入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其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品种越来越少,一些优良的早稻品种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支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施的“基诺族旱稻保护项目”,希望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巴卡小寨居民开展相关的样方调查和农户抽样调查,进行户级水平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整理出西双版纳基诺族农户早稻种子系统组织的原则和特点,探讨本地区早稻品种的就地保护方法,改变近年来产生的认为“种植传统品种为落后”的观念。

稻子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农业作物,历史悠长,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江南北,因种稻而生的地方文化丰富而多彩。袁隆平正是在中国本土稻种基础之上进行的杂交科学试验,才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大难题。袁隆平的助手肖劲华等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利用分子技术从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的来自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发现了能使杂交稻产量分别提高18.26%和17.07%的两个遗传位点,再次印证了野生稻在杂交稻研究中的宝贵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野生的稻种,就没有如今的高产杂交水稻,但另一方面,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也使得野生水稻由于产量低逐渐退出农业生产,只在偏远的地区还有地方在继续种植。

高产的杂交水稻由于大面积的种植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是转基因水稻利益集团窥视的真正动因。一旦转基因水稻在中国进入商业化种植,影响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野生水稻,还会影响到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很多文化传统,如果连水稻这一关乎中国百姓身家性命的也要被工业化,被转基因,我们还能为自己曾经是中华民族留下什么证据呢?

篇11:当清代老宅正在消逝

每天晚饭后,79岁的马在荣都会到自家门口的小道上散步。马在荣说,这已经是他几十年来保持不变的一个生活模式了。云南省建水县的清代老宅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而这里的老人们也似乎一直留驻在过去的时光里。

西门大板井犹如建水城的眼睛,默默注视着古城的历史兴衰,记录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岁月。因为有众多水井相伴,古城保存了古老而传统的“市井”生活。这口水井孕育了一代代建水人,并不是说村里面没有自来水,而是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用这口水井的水,许多老人每天都会习惯性的来这里打水、洗菜。

今年80岁的沈邵恒在自家的石缸前面,他是大院的第三代人。古时候,每户院内都会有一个大石缸用来装生活用水,沈家仅天井就有12个。当年,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整个院落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如今,院内从几十家人到只住了七家人,许多门都锁了好几年。

沈邵恒从小就生活在院子里。他曾在县政府当过秘书,正准备修订家谱。“当年老太公把沈家大院分给了八个儿子,并立下规矩:把最好的房子分给小儿子。我的父亲是小儿子,我也是小儿子。” 沈邵恒说,“希望把自己经历过的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曾经这样生活过。”

建水县临安镇朱家花园,游客穿着清朝服饰体验清代的文化生活。朱家花园位于古城的翰林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精品景点。

由于老宅院归于多家,是买、是卖、是合并,背景复杂,产权难清,一旦大家意识到了老院子的存在价值,里面的每一块砖瓦、每一道门窗,便都贴上了财产的标签,纠缠不清。在修建古城中,目前仍然还有许多没有“谈拢”的问题。

两只假鱼儿在盆里“游动”着。老院内现在还有很多以前留下来的东西,这些生活设施如今仍然被使用着。

随着时代的变迁,建水县朝阳楼下已经成为老人们活动的中心。朝阳楼又叫建水东门城楼,这里是建水县城的标志,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比天安门建成还早28年。

上一篇:鄂西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选矿工艺实验研究下一篇:KM 谈判与解决冲突(哈佛商业评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