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

2024-05-21

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共4篇)

篇1: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

附件

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

为保障餐饮场所使用液化气安全,餐饮场所经营者应切实做到: 一查:用气前先查看胶管是否脱落、龟裂,空气中是否有液化气臭味;如有,须中止用气操作并查找原因直至整改到位。

二开:先打开钢瓶阀门通气,再打开灶前开关用气。

三关:用火后关闭灶前开关,并务必在三餐用气后关闭所有钢瓶阀门,防范漏气安全事故发生。

四须:与正规液化气供应单位签订安全供气合同,每次购气后留存购气凭证,购气凭证应当准确记载钢瓶注册登记代码。

五禁:

1.严禁在地下、半地下空间违规使用液化气,严禁超量存放,存瓶总重量超过100 千克(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以上15千克气瓶)时,应当设置专用气瓶间,气瓶间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同一房间内不得同时使用液化气和其他明火,气瓶与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0.5米,放置钢瓶、灶具和用户设备的房间应保持通风良好;

3.严禁使用热源加热、热水浸泡钢瓶,不得倾倒放置或倾倒使用液化气;

4.严禁超期使用减压器、密封圈,减压器正常使用期限为5年,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应当立即更换并记录;钢瓶供应多台液化气灶具的,应采用硬管连接,软管的长度应控制在1.2米—2米之间,且没有接口,软管应当每2年更换一次,若软管出现老化、腐蚀等问题,应当立即更换;软管不得穿越墙壁、窗户和门;

5.严禁自行拆卸、维修液化气钢瓶角阀、减压阀,不得自行处理钢瓶内残液;

6.严禁使用气液相双头液化气钢瓶;

7.严禁使用可重复充装的燃气钢瓶(含灶具与气瓶一体的可充装燃气钢瓶)作为热源。

篇2: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

一、液化气罐只能放在厨房内,并且只能放一个罐。液化气罐远离火源、热源、电气设备、易燃物品。

二、液化气罐不用时不得暴晒、雨淋、水浸、碰撞。严禁卧放、倒放。

三、液化气罐安全使用期限是15年,要及时打压、更换。严禁私自拆卸和维修。

四、使用前要检查阀门、开关、胶管、减压阀、钢瓶是否漏气。检查时可用抹布蘸肥皂水试漏。

五、液化气罐与减压阀连接要紧密,不得错丝、漏气。

六、使用液化气时不得离开人,必须先点火,后开气。用完后先关液化气罐阀门,再关灶具阀门。

七、点火两次不着火,要停两分钟等气散后再点火,中间不得开抽油烟机,以防着火爆炸。

八、使用时不得锅、壶盛水太满,以防溢水灭火,产生毒气中毒和着火爆炸。

九、罐内气不足时不得加热、倒置,严禁罐与罐之间串气、倒气。

十、罐内气体用完后,严禁自己将罐内残夜倒出。

十一、运输液化气罐不得与其它物品混装,必须固定位置,以防因气瓶撞击引发爆炸与火灾。

十二、要及时更换胶管,以防老化漏气,要求一年更换一次;减压阀5年更换一次;密封圈三年更换一次。胶管长度在1.2米至2米之间。罐与灶具距离要0.5米以上。

十三、如发现漏气或闻到气味,应打开门窗通风,同时通知家里人和邻居不要动明火和电气设备开关,不要在室内拨打电话,不要开抽油烟机。

篇3:餐饮场所正确使用液化气须知

1 影响生猪屠宰场消毒效果的原因

1.1 对消毒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部分屠宰场认为生猪进场待宰时间不长, 发生疫病的可能性不大, 每天按制度流程消毒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存在只冲洗不消毒或者仅对部分场所进行选择性消毒的现象。

1.2 消毒前期的清洁工作不到位, 影响消毒效果

屠宰场一般都有消毒制度, 到了消毒时间, 经常见到负责消毒的工人背着一桶消毒液一喷了事的现象, 根本不管前期的清洁工作是否到位, 这是消毒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被消毒物品或场所表面不清洁, 会使不洁有机物及盐类与消毒药结合生成沉淀影响消毒效果。

1.3 不注意药物种类的选择

有的屠宰场只选择烧碱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品种单一, 消毒效果不好;有的屠宰场不注意药物种类的选择, 随意将两种消毒药混合使用, 可能造成相互拮抗, 也会造成消毒效果降低。

1.4 消毒药浓度配比不当

有时屠宰场为图省事仅凭消毒员个人感觉随意配制消毒药, 造成药物浓度时高时低。消毒药浓度增大, 杀菌力增强。但是随着消毒药浓度增大, 对活畜组织器官的毒性也越大。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消毒药效力反而减弱。

1.5 忽视单位面积或体积的用量

屠宰场经常使用消毒药桶进行消毒, 但是一桶配制好的消毒液喷多大面积, 一人一个样, 10m2、100m2都有可能, 没有计算单位面积或体积的用量, 很难保证消毒效果。

1.6 不注意使用方法

比如用漂白粉消毒, 需要10%~20%溶液, 有的职工一上班就配制, 一个班8h, 到下班时进行消毒, 次氯酸易挥发, 降低了有效浓度, 很难保证消毒效果;而有的消毒药的杀菌力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升高, 杀菌力增强。如用烧碱消毒常将溶液加热, 以增强消毒效果。

1.7 忽视消毒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消毒药只有和被消毒物品充分接触, 并且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才能起到消毒效果。但有时药效已经挥发殆尽, 再延长消毒时间也没用。

1.8 消毒范围不全面

消毒范围仅局限于圈舍、生产车间、设备设施等, 未对人员、道路、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

2 提高屠宰场的消毒效果的措施

2.1 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坚持做好每日常规消毒, 彻底杜绝只冲洗不消毒或者仅对部分场所进行选择性消毒的现象, 要全面消毒;同时做好临时消毒工作, 尤其是发现传染源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消毒措施, 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消毒药物, 及时消除传染病发生隐患。

2.2 认真做好消毒前期的清洁工作

消毒前期要做好彻底清洁工作。屠宰场的验收场所、待宰圈、隔离圈、急宰间污染严重, 屠宰间次之, 分割车间冷库相对洁净。消毒前消毒位置需注意的问题: (1) 消毒池位于场区车间各部连接处, 对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意义重大。消毒池中要加草毡子, 防止溶液外溅, 冬季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盐溶液防冻, 消毒池及时补液, 定期更换; (2) 屠宰场的验收场所、待宰圈、隔离圈每天屠宰结束后一定要先进行清扫, 对粪便等排泄物、垫料、食槽残留物进行彻底清理, 用清洁水流进行冲刷, 待积水渗完后再喷洒消毒药; (3) 屠宰车间要先进行污物、废弃物的收集, 做生物发酵或焚烧处理;对油垢要刮擦, 然后用清水冲刷, 然后定期喷洒消毒药; (4) 屠宰检疫检验用刀具要用热水冲刷, 用消毒液浸泡; (5)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岗位前必须更换工作服, 工作服定期经过清洗消毒。

2.3 合理选择消毒药品

选择屠宰场的消毒药品总的原则: (1) 对各个场所的消毒既要考虑消毒效果又要考虑药品的价格, 应选择杀菌能力强、价格低廉、容易得到的消毒药; (2) 消毒药物应性能稳定、不燃烧爆炸、易溶于水、使用方便; (3) 对于屠宰后的胴体和用于食用的副产品的生产和储藏场所选择消毒药品时要考虑无异味、无残留; (4) 在对屠宰场所消毒时要考虑致病性微生物病原特点, 尤其在发生某种疫情时, 有针对性选用适合的消毒药, 即选用对病原体敏感的消毒药; (5) 储备2~3种以上药物 (如烧碱、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百毒杀等) 供交替使用, 以改变药液环境, 降低抗药作用, 提高药液效果。

2.4 正确掌握消毒药的使用浓度、用法、用量和作用时间

各种消毒药都有其最佳的消毒浓度, 浓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消毒效果和造成浪费;要严格依据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使用前应首先计算好被消毒物品及场所单位面积或体积, 根据计算选择适宜的用量;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作用时间使用, 避免作用时间不够或太长。

2.5 消毒范围要全面

篇4:妈妈须知:奶瓶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奶瓶的材质

目前市面上奶瓶使用的材质主要有玻璃和塑料两种。

玻璃奶瓶安全,耐高温,且不易被刮伤、不易藏污垢、易清洗,使用寿命比较长。但是由于瓶身比较重,易碎,对孩子有潜在的危险,而且玻璃奶瓶容易过热,不方便孩子捧着喝奶,所以适合在宝宝需要妈妈拿着奶瓶喂奶的阶段使用。

塑料奶瓶轻便,易携带,且式样多、漂亮,也不容易被摔碎。缺点是容易留有奶垢、反复使用后刻度不清。清洁消毒稍麻烦。塑料奶瓶适合较大宝宝和外出时使用。当宝宝自己能捧着奶瓶喝奶时,推荐使用塑料奶瓶。

★奶瓶的形状

奶瓶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奶瓶,弧形、环形奶瓶。带柄小奶瓶和传统直体奶瓶。

圆形奶瓶适合0~3个月的宝宝使用。这一时期。宝宝吃奶、喝水主要是靠妈妈喂,圆形奶瓶内颈平滑,里面的液体流动顺畅。母乳喂养的宝宝喝水时最好用小号,储存母乳可用大号的。用其他方式喂养的宝宝则应用大号奶瓶喂奶,让宝宝一次吃饱。

弧形、环形奶瓶适合4个月以上的宝宝使用。当宝宝有了强烈的抓握东西的欲望时,弧形奶瓶像一只小哑铃,环形奶瓶是一个长圆的“O”字型,它们都便于宝宝的小手握住,以满足他们自己吃奶的愿望。

带柄小奶瓶适合一岁左右的宝宝使用。这时的宝宝可以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了,但又往往抱不稳。这种类似练习杯的奶瓶就是专为他们准备的,两个可移动的把柄便于宝宝用小手握住,还可以根据姿势调整把柄。

传统直体型奶瓶经济、实用。如果妈妈们考虑到经济以及易清洗等因素的话,这种奶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对有特殊需要的宝宝,也有特别为他们准备的功能性奶瓶。比如,有为针对“兔唇”宝宝、早产儿、病儿设计的奶瓶;方便外出使用的抛弃式奶瓶、扁平身奶瓶等等。

★奶瓶的容量

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奶瓶容量是125毫升、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也有小于100毫升的小奶瓶或者大于300毫升的超大奶瓶。可以根据宝宝的食量和用途来挑选。容量小的奶瓶适合小月龄的宝宝,或是用来喝水或果汁,容量大的奶瓶适合大宝宝,也可以装辅食。

★奶嘴的选择

有了合适的奶瓶,还得配上合适的奶嘴。奶嘴是奶瓶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宝宝会不会接受这个奶瓶。目前市售奶瓶都附有奶嘴,而奶嘴同样具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及功能。

在材质上,奶嘴主要有乳胶的和硅胶的两种。乳胶奶嘴使用天然橡胶制造,富有弹性,很柔软,宝宝吸吮起来的口感更接近于妈妈的乳头。缺点是奶嘴边缘软,旋紧的时候容易脱位,容易渗漏,而且有橡胶特有的气味,有些宝宝可能不喜欢。硅胶奶嘴使用合成橡胶制造,比乳胶硬,但不易老化,抗热,抗腐蚀,无味无臭,虽然没有渗漏的问题,但有的宝宝吸吮时可能会产生排异感。

奶嘴形状分为圆形和大拇指形两种。大拇指形,或者说扁圆形的奶嘴,是根据宝宝吸吮时妈妈乳头被挤压后的形状来设计的,接近乳头的感觉,宝宝的接受度更高。宝宝的吸吮力和吸吮方式各有不同,不同形状的奶嘴孔,奶液的流速也会不同,适合不同的宝宝。

圆孔小号(S号)适合于尚不能控制奶量的新生儿。奶水能够自动流出,宝宝吸吮起来不费力且流量较少。

圆孔中号(M号)适合2~3个月、用S号吸奶费时费力的宝宝。用此奶嘴吸奶和吸妈妈乳房所吸出的奶量及所做的吸吮运动的次数非常接近。

圆孔大号(L号)适合于用以上两种奶嘴喂奶时间较长,喝奶量仍然不足的宝宝。亦可用来喝米糊等辅食。

Y字型孔适合于习惯用奶瓶喝奶的2~3个月以上的宝宝。宝宝可以自我控制吸奶量。Y字型孔奶嘴奶水流量比较稳定。能避免奶嘴凹陷。就算宝宝用力吸吮。吸孔也不会裂大。

十字型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宝宝。可以根据宝宝的吸吮力来控制奶水的流量,不容易漏奶,孔型偏大,也可以用来喝果汁、米粉或其它粗颗粒饮品。

奶瓶的开口不一,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奶嘴。月龄小的孩子应该选择小一点的孔,如果奶孔过大。可能会造成孩子呛奶,月龄大的孩子吸吮的能力有所增强,则可以选择孔大一些的奶瓶。如果想要知道奶孔的大小是否适中,可以在奶瓶里加水,然后把奶瓶倒过来,观察水的流量。一般情况下,大小适中的奶孔,每秒钟约滴2滴,如果呈水流状,则表明奶孔过大。

好的奶嘴外形应该是这样的:吸头形状接近母亲的乳头,中间弧度与乳房相似,空气孔可使奶水流量稳定,吸头与基部距离不过长,基底宽。买奶嘴时要选稍厚的,因为太薄的在开口处容易发生破裂,奶流量过大时会使婴儿发生呛奶。新奶嘴可先煮沸几次使之变软。

★奶瓶与奶嘴的清洁、消毒

每次给宝宝喂完奶以后,一定要把残余的奶液倒掉,及时用清洁剂清洗奶瓶,以免奶渍凝结在瓶身上。要使用有质量信誉保证的奶瓶专用清洁剂和奶瓶刷。把奶瓶内外各个角落清洗干净。特别要注意瓶颈和螺旋处,不能漏掉。清洗奶嘴的时候不用另外使用清洁剂,清洁的时候先把奶嘴翻过来,再用奶嘴刷仔细清洗。靠近奶嘴孔的地方比较薄,要小心以免裂开。洗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奶嘴孔里的奶垢,保证奶嘴上的出奶孔保持通畅。

清洁完的奶瓶和奶嘴,应该进行消毒,每日1~2次,以保证卫生、安全。新买的奶瓶更要经过仔细清洗并且消毒。奶瓶的消毒方式主要分为煮沸式和蒸汽式两种。另外,也可用化学消毒剂、微波炉和消毒柜等消毒。

煮沸式消毒准备一个不锈钢的煮锅,装满冷水,水的深度要完全覆盖奶具。注意:锅必须是消毒奶瓶专用的,最好不要和家里其他烹调食物的锅混用。把奶嘴和奶瓶盖拿下后,先将奶瓶放入锅里,煮沸5~10分钟,再将奶嘴、瓶盖等放入沸水中,盖上锅盖继续煮3~5分钟关火,这是因为奶嘴用橡胶或硅胶制成,耐热时间很短。久了易软化变形,甚至释放有毒物质。水凉了以后,用奶瓶夹取出奶瓶、奶嘴、瓶盖等。放在干净的器皿上倒扣晾干,放置在通风、干净的地方,盖上纱布或盖子。

蒸汽式消毒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电动蒸汽锅,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消毒方法只要遵照说明书来操作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蒸汽锅消毒前,要先把奶瓶、奶嘴、奶瓶盖等物品彻底清洁。

化学消毒剂漫泡法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或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或用TD等有效氯消毒剂按每升水放10克的比例浸泡2~3分钟,浸泡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

上一篇:小班数学《小熊请客》教案下一篇:自由行走的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