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月假作业答案

2024-04-13

十月月假作业答案(精选3篇)

篇1:十月月假作业答案

应用写作综合练习题(第三单元 事务文书)

一、填空:

1、事务文书的两大特征是和。

2、事务文书因为应用范围广和使用频率高而又被称为。

3、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5、简报还有其他一些名称,如:、内部参考、、情况交流等等。

6、编写简报要求做到选材精当、事实准确、编写及时和内容简明扼要。

8、调查报告的主要作用是:、、总结经验,揭示规律。

11、搞好调查是写好调查报告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

12、计划是一个统称,不同的计划有不同的名称,如、规划、方案、安排、、意见、设想等等。

13、计划的主要作用是它具有预见性、指导性和。

14、从标题《广东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看,这是一个(文种)。

15、总结与计划不同,计划是的,而总结是的,计划写于行动之前,而总结则在行动之后。

18、总结一般是用人称来写的。

20、常用“恭候光临”、“敬请莅临指导”等作结语。

22、感激性、表扬性和激励性都是信的特点。

23、感谢信的正文内容有陈述、评论性质,歌颂品德和等。

24、慰问信按内容分主要有、安抚慰问和节日慰问三类。

26、自荐性、真实性和语言,是求职信的特点。

二、判断:

1、狭义的事务文书是公务文书的一大类别。

2、与公文相比较,事务文书没有固定的格式。

3、解决问题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事务文书不必讲求时效性。

4、简报是机关向上反映情况的一种定期报告。

5、简报还有简讯、内部参考、情况反映、情况交流等其他一些名称。

6、简报的密级可按需要而定,印在报名的左上方。

7、每一期的简报都一定要加上编者按语或内容提要。

8、简报所反映的情况可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不得虚假。

9、调查报告的主要作用是反映问题,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和提出建议。

10、情况调查报告侧重于对情况来龙去脉作出调查和报告,或对某种社会现状作定量定性的分析。

11、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不仅要揭露问题,还要分析其原因及危害。

15、工作要点、工作意见等也属于计划。

16、计划可供对照执行,具有督促检查和约束执行的功能。

17、为体现计划的严密性,计划内容一是一,二是二,不可留有余地。

18、计划的正文内容要写明“做什么”、“怎么做”和“何时完成”。

19、计划是前瞻性的,而总结是回顾性的。

20、总结不能采用新闻式标题。

22、总结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所以在语言运用方面应当表现出作者自己的风格特点。

23、请柬就是内容简单,形式设计较美观讲究的请帖;而邀请函的内容则相对详细,但形式则与一般书信不同。

25、个人请柬应一人一柬,夫妻也不可合写一柬。

27、感谢信可以张贴、散发、广播和登报。

28、感谢信把对方的行为公之于众,目的是表扬对方并希望对方的行为能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29、感谢信的称谓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

30、感谢信的最后一定要有表示决心向对方学习的内容。

31、节日慰问信是在重大的节日到来之前鼓励作出了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32、慰问信的特点是具有针对性、鼓动性、感情性和可读性。

33、有些慰问信是没有标题的。

34、安抚性的慰问信只需安抚劝勉并表示同情而不必说鼓励的话。

35、写求职信时最重要的是自我推荐,不必担心有自吹自擂之嫌,同时不能过于卑躬。写求职信时可以明确提出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但不要过分,在客气礼貌的前提下表明自己的愿望。

36、求职信的开头即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兴趣的话,也许就成功了一半。

三、单选:

l、事务文书不必写明主送机关,但是,写作对象

A 不必明确B 可为任意

C 十分明确D 可有可无

2、简报的意思是

A 简单报道B 简要报道

C 简化报道D 简明报告

4、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也称。

A 揭露性调查报告B 评述性调查报告

C 总结性调查报告D 基础性调查报告

6、下列不属于直接调查的方法是

A 开会B 问卷C 电话采访D 查阅图书

7、在得到调查材料之后,对调查材料进行梳理、分析、究、概括,作出调查结论,这就是写调查报告的阶段。

A“调查”B“研究”C“执笔”D“报告”

8、调查报告通常采用是叙述事实的。

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

C 第三人称D任何人称

9、《马路边上的“护花使者”》是一篇的题目。

A 表扬信B计划C 调查报告D感谢信

11、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是指。

A“做什么”B“怎么做”

C“何时完成”D“为什么要做”

12、总结通常采用是来写的。

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

C 第三人称D 任何人称

15、感谢信通常不可以

A 张贴B 散发C 广播D登报

16、是一种以感谢、表扬、和讲事实为主要特点的信函。

A 慰问信B感谢信C表扬D嘉奖令

17、常用“此致,敬礼”、“特表感谢”、“特此鸣谢”等致敬语的是

A 求职信B感谢信C 倡议书D慰问信

18、以针对性、鼓动性、感情性和亲切性为主要特点的信函是。

A 求职信B 感谢信C 倡议书D慰问信

19、求职信最能体现真实性的一个方面是。

A 求职的强烈愿望B 自荐内容真实客观

C 自己的缺点不加掩饰D 如实反映家庭情况

20、写求职信的用语要讲求。

A 礼貌得体B 谦逊卑躬

C 严肃庄重D 感情强烈。

篇2:布置作业是否给学生留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感觉安全、不受威胁、被信任、愉悦、能较快得到反馈、有成就感、与环境交往互动(与老师、同学、书本、现实)的情境中学得最快、最好。学生是学知识的,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就是在不断犯各种错误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各种能力。这就如同体育训练一样,失误、错误、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经过科学训练不断重复,竞技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但现实中有的老师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一次性就做得很完美:不准对答案、不准抄作业,否则就罚做作业多少遍。但说是说,做是做,学生作业错误怎么可能免得掉,一遍遍枯燥的惩罚让学生身心疲惫,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争胜心一点点消磨怠尽,厌学、抄作业、对抗……随之出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

将学生书上的答案撕掉,本身就在戒备学生、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学生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是在给老师念书,做作业是在完成任务,“老师是警察我是小偷”,我和老师永远是对立的,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让我对答案我偏对,我还抄作业,看你把我怎样。威胁、惩罚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本来主动学习新知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得安全感、成就感、认同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一旦威胁、惩罚,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目的性就变味了。本来认为学习新知识是快乐的,现在却怕它,并且越怕出错越要错,害怕受惩罚、谨小慎微,哪还敢标新立异、突破常规、发展创新能力呢?把快乐的学习当成惩罚学生的工具更让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将答案留给学生,这样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每完成一道题或几道题,再看答案,马上就能得到反馈,做对了就能增加信心,享受到物质生活中不能享受到的快乐,认为自己很不错;做错了会马上反思、改正,能较快获得知识,增强学力,得到知识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随之得到发展,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若是答案有误,更是学生研究的好素材,至少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自信心。为什么学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会马上得到反馈,会获得成就感、自我认同感。但如果把参考答案撕掉,只靠老师批改作业则通常需要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得到反馈信息,学生不知自己作业的对错,甚至做题的方向,好像在黑暗中摸索,这实际上延迟、减弱了学生的学习。

我曾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发现该班学生普遍基础差、厌学,每次考试总在全级倒数一、二名。后经过分析,我决定首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作业布置少而精,兼顾优中差各个层次学生,并且留参考答案及提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不再感觉作业是负担,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他们通常先看书复习然后做作业,做完了就对答案,做不完就看书、或讨论、或看提示、或问老师、问同学。从答案也可发现思路、更正错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还通过其他措施,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老师为主导,师生平等交流等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全过程,结果效果非常显著。从每次考试就可见一斑,本班的及格率、优生率、班平成绩各项指标一跃为全级一、二名,学生们受到成绩的鼓舞,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更有信心。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讨论、看书、自我更正、自我评价,向老师同学求助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所以效果才会这么好。而有的老师不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互相交流,实际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通常做事都需要同伴,参考别人的作业也是互相学习,抄作业只要抄懂了也会学到知识。现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名校布置作业,甚至考试都给学生留答案或提示,也是这一思路的有力佐证。这样做还会减轻师生的负担。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做作业总会有人偷懒,抄袭总会出现。发现了不要简单的惩罚,而要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如果是基础差未学懂则要帮助他们补习,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作业偶尔不给答案也可从另一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觉性,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的能力。

篇3: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4.2.1 1. C 2. D 3. (1) 周长为17 cm或19 cm. (2) 10和7或8和11.

4. ∠C=90°. 5. (1) 略. (2) 当α=150°,即∠BOC=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 当α为125°或110°或140°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4.2.2 1. 提示:证△ABF≌△DCE,得AF=DE,∠AFB=∠DEC,故OF=OE.

2. (1) 略. (2) S筝形ABCD = AC·BO+AC·DO=AC·BD=×6×4=12.

3. 答案不唯一,如添条件∠A=∠B,得到△PAD≌△PBC.证明略.

§4.2.3 1. B 2. D 3. (1) ∠ABD=30°. (2) ∠APB=135°. 4. OE是△DEF的角平分线.理由略.

§4.3.1 1. A 2. C 3. 8 4. 12 5. 125°

§4.3.2 1. B 2. C 3. 25° 4. (1)答案不唯一,如△AEH与△DFH. (2) OE=OF,证明略.

§4.3.3 1. D 2. 平行四边形(答案不唯一) 3. AB∥CD 4. n-1

5. (1) 提示:证△AEF≌△DEB. (2) 四边形ADCF是矩形.证明略.

上一篇:吊顶神器 吊顶射钉王使用常见问题下一篇:寓言故事《骄傲的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