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2024-04-07

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精选14篇)

篇1: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篇2: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一标准”.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篇3: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一、阐释《提纲》中的实践观

任何问题的提出, 都不是哲学家们任意杜撰出来的, 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哲学家们对时代发展进行分析并给予解答的最实用的方式。实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早就引起了哲学家们的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 众多的哲学家们并没有科学地解决实践的本质问题。而《提纲》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 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 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从而不仅从整体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唯心主义、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而且还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纲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 马克思就从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出发, 依据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 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从中提出了唯物主义实践观, 从而确立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提出是哲学发展的产物,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在《提纲》中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人们通常以为, 马克思这段话的主旨是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理论性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包含着这层含义, 更涵盖着对传统的哲学研究方式进行了透彻的批判。没有人的实践, 在纯粹思想领域中从事哲学研究, 这样的研究也只是空谈, 哲学的研究方式不应该脱离人的问题, 尤其是人的实践活动来探讨任何理论问题。实践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实践概念的提出才使马克思的思想超越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以前所有的哲学家,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更为科学的哲学理论。

二、诠释实践观的本质含义

第一, 实践是人对自然物改造的、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与观念转换的过程。物质生产是以人自身活动来改造自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和人之间又必然要交换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以此, 马克思就找到了把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与现实性、客观性、物质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实践活动。

第二, 实践是人以具体的“做”的方式把握客体, 异与以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因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即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既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 又能从人的主观活动中分离出来, 物化即外化为感性的客观实在。这表明, 实践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

第三, 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异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实践的自主性表现在, 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 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 从而使物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 达到物被人所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表现在, 它创造出按照自然运动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实践是由人发动同时又是为了人的活动, 它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人变成了人支配物, 由此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

三、把握“实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包含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思维方式的意蕴, 它体现了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精神实质。因而把握实践的基本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 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工具和手段。理解马克思哲学中实践的意蕴, 才能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学说的写作思路和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创立了唯物史观;从对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劳动实践进行分析, 揭示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 使资本主义社会贪婪地追求剩余价值, 剥削工人的秘密暴露出来, 给了资本主义社会致命的一棒, 由此, 建立剩余价值学说。以上两种学说的建立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认为, 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 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具有实践意义。如果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视野出发, 不运用实践思维方式, 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社会规律和人的本质, 所以, 把握实践的内涵不但是我们不断深入解读马克思的需要, 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

从现实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 更离不开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关注的是“改造”, 而不是“解释”, 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以人为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实践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亲身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5.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下卷) .北京:三联书店, 1962.[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下卷) .北京:三联书店, 1962.

篇4: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关键词:实践;社会自由;法治

一、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石,是人类的根本生存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点。马克思在批判和吸收黑格尔和费尔本哈实践观的基础上,创造出科学的实践观,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武器。

(一)批判黑格尔的实践

黑格尔在认识世界时,从意识或思想出发,企图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幻想着去改造现实社会。这种抽象的“绝对精神”就是黑格尔思想的起点,从而他的哲学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

费尔巴哈的实践在根本上没有超越黑格尔思想的束缚,把实践视为抽象人的活动,把实践看成是人满足自己身理需要的利己活动,把人的实践与社会历史隔离,直观的、抽象的认识社会实践。在费尔巴哈的视野里理论实践高于人的社会实践,他认为理论总是闪耀着光辉和力量,最终达到解放人类的目的。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这种贬低人的实践,最终使他的理论陷入形而上诡辩论中不可自拔。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超越

马克思突破了旧哲学的理论缺陷,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使得哲学发生重大的革命,为人类认识社会提供方法论和指南。

思维实践: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不仅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且具有普遍性。在证明理论的客观性的同时,实践把理论变成直接现实,使他成为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实践是沟通“此岸”和“彼岸”的桥梁。

人类思维的实践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实践又能够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推动着人类的认识向前发展,最终实现人类思维的超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社会实践: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认为改变环境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相一致,这是一个革命实践问题。这里的环境,是指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关系,包括一定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是,人不会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的改变。而人是以积极的活动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在实践活动中人也改变者环境。如果具备了实行全面改革的物质因素,并且这种因素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存一切的基础,就会发生革命的震荡。这就是说,社会环境的改变,是靠革命的实践。

人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环境,同时,也是自己受到教育,改变着人本身,改造着人自身的本质。马克思说“无论是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的意识普遍的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都必须是人们普遍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须,不仅是因为没有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肮脏的东西。”

人类本质: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活动的,他总是处在这种或那种社会关系中,而不能以单个人的面目出现。这种社会关系愈到后来愈扩大,也越来越复杂。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形成了生产关系,而且形成了思想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形成阶级关系。人是什么样的,就要把它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做综合考察。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他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以哲学作为指导能动改造世界,合理的處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合理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践,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主题。人在社会生活中更能体现的是我们的社会性,因为在社会实践中的第一件事是生产实践,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变革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改造世界提供现实的力量。

三、马克思实践观对当前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的实践观为我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为我们社会主义实践提供行动的指南。

1.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途径

习近平说“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个人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绝不会走封闭僵化的来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国建社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看一种理论对不对首先就是要看到理论本身是否有可行性,还有就是在实践中的检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推翻旧社会,自己改造社会环境,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一步一步的探索实践,逐步走向改革开放的实践。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用实践的思维去积极的改造世界,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理论的创新,始终保持革命性和批判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实践是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

当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的深水区,我们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要打破利益僵化的藩篱,冲破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阻力。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全社会形成通约性的法制生活方式,积极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我们改革的实践中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增加后劲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积极的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社会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我们走向和谐社会的实践。

4.实践是获得人类解放和自由的重要途径

社会自由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在哪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是获得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而实现人解放的途径就是实践。在阶级社会中,我们要用具体的实践方式,比如是科技方式、革命方式以及变革生产力等具体实践,使得我们通向自由。

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处级阶段,分配方式、社会制度都还不健全,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向前实践,这个阶段的实践还不算太成熟,但是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实践可以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积累经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最终实践目的是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够自由涌动,社会最终会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邢賁思,马列主义选读哲学[M].1989.

[2]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2005.

[3] 周福振.正义、自由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2011

篇5: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梁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于布鲁塞尔的,在第一条中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阐述了实践的观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承认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并且把原子作为物质的本源,是错误的,但它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深化,有其进步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为依据,把世界看成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整体观的否定之否定。唯心主义分为两类: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是我的精神(感觉、观念、情感、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批判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认为他们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也就是说对于旧唯物主义只是直观的反映事物所呈现的面貌,并不知道事物真正的内容。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唯心主义的实践不是从客观物体出发,而是从意识、精神等方面的,因而是不实际的发展了能动的方面。马克思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从实践出发,又批判了唯心主义只是从抽象的方面发展能动的方面,最后马克思指出应该从唯物主义的实践出发去认识事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或者说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的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性。实践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

篇6: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人 科人属人种, 是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 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 念, 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 人被定 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 尤其是能够建立团 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人是极其复杂的 , 复杂到有时连自己都 不能解释自己。到底什么是人的本质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 的产物;中国古代的一些哲学家说:人是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精华;德国古典唯 心主义哲学把人的本质看做是自我意识、精神;黑格尔把人逻辑地理解为自己劳 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费尔巴哈则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他从自然人出发, 把人的本质看做是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 抽象地孤立地谈论个体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 ,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 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即理性、意志和心。凡此 种种,众说纷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以前的旧的哲学进行了批判,提出 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恩格斯在四十多年后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时,以附录的形式把这个文件公诸于世,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称 之为是“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 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的合理内核, 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的经典性表述, 包含着 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 第一,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 更重要 的,人还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所谓 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

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由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人类自 身的区别也主要在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而人的 自然属性又总是受着社会属性的规定与制约, 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因而, 人 的本质也就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 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在自然界, 生物的种类 不计其数, 然而人却做为独一无二的, 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 与其它生物存在本 质的差别,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具有社会性。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的故事, 就是对此最好的例证:狼孩卡马拉刚被发现时, 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吃肉时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手撕开 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经过 7年的教育,她才掌握 45个词,勉强学会说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只有 16岁左 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必须生活在社会 环境之中,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 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 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 脱离了人类 的社会环境, 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人脑又是物 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外界, 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所以,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 一如 “ 狼孩 ” 刚被发现时那样, 有嘴不会说话, 有脑 不会思维, 人和动物也就没区别了。人出生之后一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进行社会 化,学习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培养和习得社会角色等等, 完成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备社会成员素质的 “社会人” 的过 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并非要否定人性中包 含的自然属性因素, 而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性作为与兽性和神性相区别的根本所 在, 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 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 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性, 即生理构造和食欲、性欲等生物本能,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的 本质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 人不仅是自然的 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另外,人 的社会属性虽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 但是, 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 都是经过其社会属性洗礼的, 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

本能与动物的本能是有区别的,例如,人类不仅仅有食欲,还有饮食文化,人类 的性欲也是与两性间的感情相联系的, 并由此产生了家庭。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 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为自然属性注入了社会内容。所以, 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 其社会属性, 而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本质属性, 就会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 然混为一谈。

第二, 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首先, 这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 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 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 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 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 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 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 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其次,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 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物质关系, 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 关系,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 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 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人们所生活于其中 的社会关系式复杂多样的, 主要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等。在诸种社会关系中,生产 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本质;其他 各种社会关系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也从各个不同侧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因而人的 本质也就是以生产关系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结合。“不管个人在主观上 怎样超脱个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由社 会关系决定的,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只有在社会关系中 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 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 人的本质。

第三,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历史地发展变化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 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 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

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 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 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 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 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 而是反对 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 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他主 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马克思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 “我 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 变状态中的人, 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发展过程中的人”。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社会 关系总是具体的, 因而由它们的总和所构成的人的本质也就必然是具体的。同时, 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总是随着社会实践, 首先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的,因此“人的本性”也就是在每个历史时代的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 “整个历 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篇7: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感想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与同年秋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人们公认的标志马克思哲学创立的两部开篇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共11条,言简意赅。虽然费尔巴哈在马克思当时从突破黑格尔哲学为主要目的的过程中具有“桥”的作用。但是对于理论上逐步发展的马克思来说,到1845年春写作《提纲》时,已经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重新审视和批判了。

《提纲》第1条中,马克思敏锐地看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竞是这样,和唯心主义相反,唯物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之时,马克思已经‘穿透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哲学的最边缘,从而使哲学史上的以哲学的方式所探讨的作为“纯理论”的问题被逼到哲学自身的“外部”,一种非哲学的哲学即“实践的去理解”“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之新哲学路向由此被开启出来。

在《提纲》第6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单个的固有的抽象物,人类的本质,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实践观是《提纲》的核心和灵魂,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马克思在实践观点上与旧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分岐,“是同如何看待人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旧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对包括人在内的客观世界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和静观的考察方法。因此,他们把主体与客体、人和自然的关系反之看作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看不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看到主体

和客体以及人与自然,还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此,他们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为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而主要是把它们理解为自然关系,所以,他们把人看作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人、抽象人。人是类存在物,他把“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这种纯粹自然的普遍性即是不变的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仅要从人的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而且还必须从社会关系的历史变化中去考察。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仅仅把它看作一种幻想,他的宗教批判仅仅在于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因而宗教的消灭,不可能仅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就能实现,它“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费尔巴哈揭露宗教是从宗教的自我异化,世界的二重化即上帝的天国世界和人间的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把天国世界归结为世俗基础,还原为现实世界。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即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成了神、上帝,人按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他认为把宗教世界还原为人间世界,他的批判宗教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费尔巴哈的宗教、感情又是和他的人的本质观联结在一起的,并且企图以此创立一种“爱”的新宗教。马克思分析说,“费尔巴哈所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没有揭露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宗教的基础是“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首先应当了解这种矛盾,然后用排除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马克思的分析是紧紧地围绕

着人与社会的联系展开的,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是把宗教还原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宗教感情”是抽象的个人感情,马克思认为新唯物主义的宗教批判,应当把宗教基础归结为社会本身的矛盾;个人是属于一定社会形式的,“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

《提纲》第10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

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一句话,共39个字,被公认为是《提纲》的结论性的一条。在1895年以前,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是描述性的,认为市民社会是由人类个体结成的人群共同体。马克思虽然早就不同意费尔巴哈的孤立的人类个体和把社会的东西归结为个体的东西观点,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但费尔巴哈毕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的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单个抽象人,对马克思还是有影响的。《提纲》正是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超越发展的必然。《提纲》在自己弄清问题,清算自己以往思想的同时,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的唯物主义的人,是单个的人,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人。

参考文献《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0条的传统解说评析

篇8:读《夏洛的网》有感作文700字

这是一个爱与温情的故事,读罢全书,更能激起人们心中的阵阵温情。

是什么让夏洛那么努力的去帮助威尔伯,是它和威尔伯之间的友谊。夏洛的网不仅拯救了威尔伯更拉近了他和小猪威尔伯之间的友谊。

友谊的含义是什么,就是舍生取义,尽力的为朋友着想。现在有些人很会见风使舵,那些人官大,那些钱多,就去跟他们称朋友,为的就是想捞的一点好处。等到这些人家族败落,身无分文时在去向这些所谓的朋友寻求帮助他们一定会把你拒之门外。像这种人,称兄道弟只不过是他们获取钱财的一种手段罢了,这种朋友一点也不可靠。

当然也有一些纯正的友谊装扮着这个大千世界。有这样六位女工,她们原本在一个工厂工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集体辞职了辞职以后她们有聚在一起开了家快餐店,她们一起努力终于把一家普普通通的快餐店,发展成了一家拥全国连锁的的餐饮公司。这不正是友谊的表现嘛?

《夏洛的网》这本书中,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这种友谊让我们感动。来吧,让世间充满友谊,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友谊带来的幸福与美好。

杭州市树人小学5年级 黄笑天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

篇9: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的作文700字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今天,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再一次拜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再一次像作者一样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那一刻,我的内心像从清澈的湖水中回归,感觉从未有过的舒爽。

《钓鱼的启示》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要儿子自觉地把一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的故事。

他们之间的对话像穿越了时空一样,传送到了我的耳朵。“孩子,你得把它敖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听着他们的话语,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尽管,周围一片寂静;尽管,见不到一丝人影,可是这位伟大的父亲。用他平静的话语,似乎是不经意地让孩子放弃了已经钓到的大鲈鱼。作者呢,在经历了内心的煎熬后,终于接受父亲的建议,放归了眼前的大鲈鱼。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许你认为儿子是听了父亲的话,但我却更深刻地感到,那是父亲用他伟大的人格影响了他的儿子。不是吗?对于作者来说,要拒绝一条大鲈鱼的诱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啊!但是,他做到了。在父亲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我看到了作者放归鲈鱼后的那份潇洒。

而我呢——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和朋友到公园玩,在一个写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木牌旁边,为了自己的轻松,我随意地扔掉了一个包装袋,当时朋友说我不注意卫生,我说:“又没人看见,怕什么?”唉,我怎么能那么做呢?难道扔垃圾还要靠人监督?现在想想,我的脸还直发热„„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迪:道德只可能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归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份勇气和力量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篇10: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逃避?躲藏?还是抱头大喊:“上帝啊!我怎么这么倒霉!”相信吧,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安妮――这个不幸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安妮是《绿山墙的安妮》里的主人公,她自幼失去父母,被寄养在孤儿院里,后来被绿山墙的马修、马瑞拉兄妹领养。安妮善于幻想,自尊心强,学习勤奋。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闯祸,也不断地改正错误。最终,她不但得到马瑞拉兄妹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友谊。

安妮自幼丧失父母,满脸的雀斑以及满头的红发一度让她苦恼,是个极其不幸的孩子,可是她不畏惧上帝的安排。上帝给予她一个可怜的身世,可她毫不在意;上帝给予她清苦的生活,可她对于苦难的过去并不怨恨,而从中找到了快乐;上帝给予她曲折的一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她,却在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中步步走向成功!她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和她一样不幸。这些人离我、离我们大家可能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家有一个远方亲戚,他小时候得了脑瘫,大脑受到伤害,以致于身体不受大脑控制,连吃饭也得别人喂,走起路也不大方便。可是,不畏惧上帝安排的他,不做别人眼中的那个行动不便的“残废”,在商厦里开了一个服装店,过起了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

“不畏惧上帝的安排”这句话一点没错,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遇到困难时,也许在世界的另一边也有一个人遇到了和你一样的难题。你也许会选择这一条路,他也许会选择那一条路,得到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上帝也许会给你一个不好的人生起点,但有些人会在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抉择中,为自己开辟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有些人,我想,用“一失足成千古恨”形容他们再确切不过了。

篇11:读《简爱》有感作文700字

走进简爱的童年,我不禁为之感慨。小小年纪,父母就因为染上风寒而在一个月之间相继去世了。一个月之前,她还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个月后,她便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女。

本以为世界上至少还剩下舅舅疼爱自己,可命运再次向她伸出了魔爪。舅舅去世了。她失去了惟一的依靠。表哥对她百般羞辱,舅妈对他冷眼相看。在红房子里,她内心孤独,恐惧,绝望……

或许正是童年的悲惨遭遇练就了她独立。坚强的性格。在洛伍德孤儿院中,面对勃洛克赫斯特先生的不公正的指责,简爱敢于斗争,宁死也要洗清冤屈。但是在哪里不仅仅只有不公正也有温暖。在她一心求死之时,海伦安慰她: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认为你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相信自己是无辜胡,你就不会没有朋友。“一颗真挚的心解除了简爱内心的孤独。在谭波儿小姐的热心帮助下,她雪洗了冤情,消除了她和全校人的隔阂。

后来她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一个冬天的下午,她与罗切斯特先生不期而遇。当时罗切斯特摔伤了腿,她一心想给他帮忙,还仗义地说:”我是绝不会让你独自一人留在这荒僻的小路上的。”冷漠的罗切斯特先生也被她的淳朴善良所打动,甚至觉得在哪儿只有她才有资格和他进行交谈。

对罗切斯特的傲慢无礼,简爱看似温柔却倔强反击;而对罗切斯特的友善,她却给予微笑的回应,就像春节的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面对罗切斯特伪装的算命人,简爱表现得从容。镇定。自尊自爱,最终没有陷入圈套中。

她的从容镇定不仅表现于此,更表现在她替罗切斯特处理一切事宜,送走梅森。当她得知那个狠毒的里德舅妈隐满了自己能得到一笔遗产的秘密时,她说:“我都自愿地完全宽恕你了。”她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啊。即使是将自己折磨得百般痛苦的舅妈,她也可以选择原谅。

然而生活并没有让她过得安稳,当婚礼被打断,罗切斯特的`疯妻子公之于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她热爱的地方,浪迹天涯。她的尊严让她无法接受和一个有妇之夫在一起。但是当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她重新投入了他的怀抱,悉心照顾他,和他心爱的人长相厮守,相伴一生。

合上书,我的眼前仍浮现着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孩,一个善良淳朴的女孩,一个敢于反抗的女孩。一个自尊自爱的女孩。

篇12:读《正义》有感作文700字

今天,我读了朱自清写的散文——《正义》。

文中讲到,正义,其实随处可见,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心中。我想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看到高年级的哥哥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时,心中都难免有对高年级的憎恨!那就是你心中的正义的存在而表现出来的。所以,正义,随处可见。

现在,我深切的感受到朱自清说得那样的对,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要求就是宗旨,自己一点正义感都没有。比如说,没有抵抗力的宝宝最容易铅中毒了,明知如此,还是照样的卖给经验不足的“新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上级的命令、上级的威权、上级的指令把服务员的正义给压住了,也就是说,在服务员的身上找不到正义的影儿。正义,应该成为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梯,而如今……

背后的正义更让人伤心。

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的背后总会受到他人的指责,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哪个人的面前就只有恭敬。朱自清的这个观点我就更赞同了。一个人只要是善良,他(她)就是善良,是险恶就是险恶,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事实都逃不过大家的眼睛。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要勇敢,错了错了!这需要的并不是勇敢并不是自信,而是正义,正义之光永远是对的,所谓自古终来——邪不压正。正义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是人们心中的正义没有被释放的原因。

生活就像一场戏,等自私自利、威权、势力、亲疏、情面等等都演完了,马上就剧终了,我们的正义,还演什么呢?演什么??正义比一切保护动物都要重要。正义,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展示自己。其实,恩,怎么说呢?正义就在我们的心中,只是被自私自利、威权、势力、亲疏、情面给扣住关了起来,关在了黑暗的屋子里,常年不见天日,时间的关系,正义的力量越来越小、越来越渺茫。

正义在哭泣,以前,人类也忽视了它的存在而使剥削主义猖狂,正义没有快快活活的生活过一天,它正在被人们遗忘。不知在多少年以后,人们可否记得是正义帮我们走过了艰苦的日子,正义的影子又在哪里呢?正义,你在哪儿??在哪儿?在哪儿?

篇13:读《匆匆》有感作文700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匆匆》这篇文章中的一句引人深思的话。 主人公朱自清认为自己已经虚度八千多个日子,并且没有做有意义的事,没有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丝痕迹而且感到无比的愧疚。在文章里,朱自清反复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啊,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我们无法得知的结果。既然时间不会倒流,我们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呢?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其实这些话很多人都懂,都知道。可是,真正去实现的、去做的,又有几个呢? 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可我还还几篇作文没写完。妈妈催促我赶紧完成作业,才能安心玩。我总是把头一摆,把手一挥,眼睛一闭,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没关系,不是还有很多天吗?”于是,我就过着一天天毫无意义的日子:天天看着电视,日子从闪着光的银幕前过;和朋友聊天,日子从伶俐的嘴边溜走;去游乐场,日子便从晃动的人影和欢快的笑声中流逝……时间一点一滴地走。一天晚上,我翻看日历,吓了一大跳:后天就要报告了!我这才开始担心起来, 怎么办,还有作文没写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有埋头苦写了。第二天妈妈看见了,劈头盖脸来了一顿的筹码,而且还熬到晚上快1点才完成。谁叫我不好好珍惜时间呢? 时间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他不会考虑你的感受;时间又一个无情的大人,狠狠地夺走你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 ,把一秒当两秒用,把一分钟当两分钟用。别看它少可你一积累起来就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呀!

篇14:读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700字作文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先生用极为平淡的语气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不公。

还记得祥子吗?那个辛勤工作却经历一波三折最终堕落的车夫。他也有过梦想,尽管对富人来说只是个卑微的愿望,他想要一辆车,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祥子年轻力壮,无论刮风下雨,都赶早熬夜地拉车,终于命运垂青了他,他揣着自己辛苦三年的一百块来到车铺,买了那辆刚打好的车。他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他冒险送几个学生去清华时,竟连人带车被大兵给抓走了。在军营中,他受尽屈辱,但终于趁乱逃了出来,还带走了几头骆驼。他把骆驼卖了钱,调理好身子,又继续租车拉包月,希望再次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可他的希望却又再次落空,他被一个侦探骗走了所有的钱,他只好再次回到了人和车厂。虎妞花低价帮他买了一辆车,也许他的生活可以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了,没想到虎妞竟然难产死了。他为了报答虎妞,又卖掉了那辆车,为她办理后事。就这样,他的买车梦再次破灭了。

经历了生活的重重打击,他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有坚定梦想的祥子了。他、吸烟、喝酒,干尽了见利忘义的事,成了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他可以为了一点小利益去出卖朋友,他可以死乞白赖到处借钱。他的意志逐渐消残,他渐渐失去了人格,失去了坚持,失去了尊严。

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怀抱梦想的青年啊!变成现在这样不知进取,一定不是他的初衷。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公的社会中,无论多么坚韧的意志,都会被一天一天地磨灭掉吧。祥子,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人物,他标志着手无寸铁的劳动人民,他们无法与地主阶级抗衡,只能忍耐。他们忍耐着贫穷、疾病、屈辱,却无处倾诉,只因这是一个黑暗的社会,一个不公的社会。

上一篇:单位财务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下一篇:“乡愁乡建乡情乡愿”主题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