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沙拉”的求职困境:实力比标签更重要

2024-04-29

“留学沙拉”的求职困境:实力比标签更重要(共2篇)

篇1:“留学沙拉”的求职困境:实力比标签更重要

核心提示:爱尔兰国立学院硕士小刘,回国近半年还没找到工作,目前月薪期待值只有元……

9月是国外院校开学比较集中的时间,又一批大连学子将出国镀金。也许,这些满腔热忱追逐“洋文凭”的学子们并不了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那些手持国外大学学位证的“海归”也陷入了就业危机。

海外商科毕业,王姓“海归”在大连某企业应聘,笔试就被淘汰;海外留学两年,找工作处处碰壁,小李打算抹掉留学经历再去求职;爱尔兰国立学院硕士小刘,回国近半年还没找到工作,目前月薪期待值只有2000元……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尴尬?用人单位最青睐哪一类海归?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留学生、留学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对海归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10万欧元换来的“洋文凭”遇尴尬

从爱尔兰国立学院拿回个人力资源硕士的小刘,刚回国时给自己找工作定了两个原则:要去跨国大企业,月薪起码4000元。可参加了近20次面试,依然没有结果。最近一次面试是在一家外企,参加面试的有几十个人。经过几轮考核之后,只剩下7个人,其中有3个和他一样都是“海归”。最后,用人单位以“有工作经验为由”挑中了一个本科生,他再一次落选。

小刘几个留学的朋友也面临同样的尴尬。“有一个朋友回国花了一年时间才找到工作,还有个朋友虽然在一家民企找到工作,可月薪还不到2000元。”小刘告诉记者,他留学总花费在10万欧元左右,本来月薪期待值为4000元以上,如今只要能找一个月薪2000元的工作就满足了。“现在真的很迷茫,企业到底想用什么样的人才?海归身份难道真的难有吸引力了?”

“留学沙拉”市场不认可

在国外留学多年,却因语言不过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样的留学生,负责人接触了好几个。“有一名留学生在爱尔兰就读英语翻译专业,到企业面试时,该同学的翻译得分还没其他国内毕业的学生高。还有一名留学生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去一家日企应聘,在用日语交流时露出了短板,被用人单位拒绝了。”

“我们公司每周都有招聘,但就是不招海归。”我市某货运代理公司高管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也代表了部分用人单位的观点。这位高管表示,公司曾经招过海归入职,没想到水平让人大失所望,在与外国客户谈判时,这些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五六年的海归,连基本的物流术语也说不清楚。而且,这些海归的薪资超过大学毕业生,却远远不及大学毕业生虚心和勤奋。这样的海归,不要也罢。

有人把这些“速成海归”比喻为“留学沙拉”,就像拌沙拉,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这样的学生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负责人表示,很多“海归”只是拿出国留学当成了“镀金”,有的甚至只是短暂的“进修”,这注定了光环是有很大水分的。

高素质海归仍很抢手

而那些综合素质高、货真价实的海归仍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记者了解到,由于对日业务较多,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在招聘时,对有在日本留学经历的应聘者予以优先考虑。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惠普、IBM、埃森哲等这类世界五百强企业。

“海归的就业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海外经历,在语言上有一定优势,另外,我们还看他们的综合素质,即逻辑思维、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沟通意识等。如果是高素质的海归,薪资会比国内学子高出30%至50%。”我市某外企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海归就业难,主要是因为部分海归心气较高,认为有国外留学经历、有“洋文凭”找工作会很轻松,还要求高薪资和高职位,这才让一些用人单位避之不及。

说法

实力比标签更重要

“仅“镀金”出国,肯定行不通。”留学顾问表示,目前就业市场上,重点要找到工作,作为用人单位,员工的留学经历不是最重要的。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在选才时不单看学历、身份“标签”,更要求应聘者具备企业需要的才能。

此外,留学要有职业规划,有的放矢,不能盲目留学。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国内短缺的海归人才才会受欢迎,而那些想靠出国镀金的“投机”分子,很难禁得住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

篇2:“留学沙拉”的求职困境:实力比标签更重要

我是一名99届财经类大专毕业生,现在是一名国家公务员。我的经历告诉我,学历低并不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只要你有实力,并以自己的实力去冲击求职 目标,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非不可能。

我的各门专业课都学得很棒,还参加了法律专业本科段的全国自学考试,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公开发表过一些文章,在校时是学生会干部。因此,我对自己的求职还是很有信心的。1999年春节前夕,我参加了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第一天,当我踏 进人头攒动的会场时,却傻了眼,只见每一个摊位的展板上都写着“要求本科以上 学历”。我第一次觉得我这个专科生是如此没有分量,于是连递简历的勇气都没有 了。第一天无功而返。第二天,我调整了心态,认真打理了一下外表,决心以自己的实力和特长去说 服招聘方,赢得机会。我鼓起勇气去应聘省内一家知名企业集团的会计。好不容易 挤进人堆,递上求职材料,对方一看是专科生,立即把材料递还我,说:“没看见 展板上写的吗?我们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我赶紧说:“您别急,您看我有外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有的本科生也许还赶不上我呢!”趁她一愣的瞬间,我又跟上 说:“您看,我还发表过不少文章,还是学生会干部,法律本科也快修完了……” 她又接过我的应聘材料认真看起来,最后说:“你这小伙子还真够有韧劲的。你留下来吧,呆会儿我们再谈谈。”我终于以一名专科生的身份挤进了这家大企业。是 惟一的一个。后来虽因其他原因没能留在这家企业,但我心里已无怨无悔了。

回到家乡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求职。当时正逢政府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考一 批公务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回到地方,但我的就业压力仍然不小,我们 县平均每年有三四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就业,本科生就有100多人。再说找关系托 人情的人不少,而我什么社会关系也没有。笔试是全省统一进行的,成绩公布后,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可有人说,笔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面试成绩却占60%,你争得过那些“关系户”吗?我不信这个邪,就给县长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督促 有关职能部门公开、客观、公正地搞好这次公务员录用考试,不给说

情拉关系者以 可乘之机。后来事实证明,这次考试是公平、公正的,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我也 凭着自己的实力以笔试、面试双双第一名的成绩跨入了公务员队伍。

在这里,我想对专科生朋友说,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苦恼、自卑,与其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拓展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筹码。毕竟,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学历。

●点评

这几年,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各地就业市场上传来的信息都说 “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需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真的已经不适应 社会需要,要被市场淘汰了吗?从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的经验看,情况并非如此。只 要学校设置的专业对了市场的口味,只要培养的人才确实能在用人单位派上用场,就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就像企业的产品,要想让市场认你,一是要适销对 路,二是要经济实用,三是要质量可靠。如果我们的专科生都能具备这3方面的品质,精明的用人单位自然不会花大价钱去赶“人才高消费”的热闹。

上一篇:及镇党委政府交办下一篇:面层质量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