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读书心得

2024-04-27

张勤读书心得(精选2篇)

篇1:张勤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复兴小学张勤

听魏书生讲座时,他多次提到苏霍姆林斯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想这肯定是本好书。暑假里从图书馆借来此书,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同事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

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2012-8-27

篇2:张勤读书心得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读后感

新城小学

张勤

《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及管理》这本书是“多元智能开发系列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张敏教授撰写。主要从道德和智慧共同发展的角度,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大智慧观,试图把割裂的学校德育与智育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本书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寻原始智慧概念的智德一体性,提出道德智慧本身就是大智慧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有大智慧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高尚的人。第二部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分析了多元智能发展过程中道德智慧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人格智能的提出,本身就暗示着人格健全与智能发展的相互依存,而人格智能的发展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相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学校目标的高度解读多元智能理论。第三部分是从学校德育管理的角度,引进了战略管理的概念。总体上这本书理论性较强,囫囵吞枣的看过一遍,但是书中关于多元智能视角下对德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和德育与智能的关系还是很有启发的,下面就结合具体工作谈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再认识吧。

一、德育到底是什么?

德育到底是什么?现代社会到底还需不需要德育?在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人迷惘了,我也带着这个困惑对此书进行了筛读。当然答案是肯定的——需要,迫切需要。

我们来看看当市场经济促进物质利益比较丰富时所导致的人类道德的滑坡: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使我们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感情的冷漠;青少年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情感越来越脆弱,沉溺于虚拟空间、色情和暴力的孩子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个人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我们每天耳闻目睹甚至痛心疾首,就在我们埋怨、叹息和失望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你是否曾想过我们又作了哪些努力?你是否也卷入了这个大潮,你的道德是否也成为了物质世界的俘虏?德育的本质和德育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给我们搞教育的人吃了一个定心丸,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德育教育工作都是不可替代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也应该是全社会都来关注的问题。

二、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1、告诉孩子正确的财富观。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阐述过:财富是智慧与道德的结合体。财富起源于劳动,技术进步可以促进财富的增长„„这是财富最原始的含义,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货币就是财富,有钱人就是富人是非常片面的。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有学习好了才会挣大钱;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好逸恶劳——因为劳动是粗俗鄙陋的;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花钱如流水——因为钱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抄袭别人的作业,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人云亦云„„我赞成我们学校许多有远见的老师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勤学苦练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因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劳动,当他体尝到收获的喜悦的时候,他就会从内心里发出劳动光荣的观念。无所用心可耻,热爱劳动光荣这是世界上划分人的第一条标准。(苏霍姆林斯基)

2、教会孩子学会选择学会做人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能的缺陷,然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这就说明人生在世,首先是做一个人,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聪明的人。然而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他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负面影响,教科书的权威不可怀疑,考试答案的唯一不容争议,道德标准的单一空洞和抽象„„于是我们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出现了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的趋势,顺从已经成为大人们评价好孩子的标准,要么顺从要么反抗,我们的孩子不会理性的选择自我的发展,因为没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选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低年级孩子告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你曾经头疼过吗?你是如何处理的呢?是不予理睬,还是用教师睿智的慧眼判断谁对谁错?是随便打发了,还是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明令禁止,还是等待随年龄增长后孩子自己淡漠?现在也许你的孩子已经到了中高年级,那么请回想一下:当他们之间出现问题时他们会采用什么方式解决:继续告状?武力解决?人际冷漠?个人憋闷?你是不是还要经常操心?如果经常如此,那么就请大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冷静三分钟,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把选择的方法教给孩子,把做人的方法示范给孩子,让孩子做一个高尚而聪慧的人。

三、那么承认德智一体对德育实践有什么启发意义呢?

1、教育上人人平等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是谁最聪明,而是谁在哪一方面更聪明。人人都是聪明的人,只不过角度不同。大家想象一下,那些平日里在我们眼中的所谓“差生”,也许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是个高手,也许在视觉空间方面是个天才,也许在音乐智能方面富有很大的潜力,也许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个行家里手„„他们将与其他语言智能优秀的孩子一样自信,一样能够高高的挺胸抬头,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同样的成功机会,避免了种族歧视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

2、德育、智能水乳交融

当我们为一些孩子轻生而叹息的时候,当我们为打爹妈娘的现象而怨恨的时候,当我们为马家爵现象而慨叹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对孩子的评价不能只看成绩了,还应该注重品德?你是否想到了孩子的成长不该只有知识,还要有做人?你是否想到了今天在教育上的不经意就可能是明天恶果的根源? 道德是智慧的灵魂,统领并渗透在人生活的全部过程中。没有道德的智慧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道德是空洞的,只有道德与智慧同行,这个世界才会充实而美好。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真的不是课程,而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3、德育教育有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大家还记得学雷锋吧?为什么我们天天喊,雷锋也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呢?那是因为我们把雷锋精神当成知识去记忆了。可见道德与智能虽然是融为一体的,但是道德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手段。道德的形成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久之便形成一个人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动力系统,我认为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德育,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德育渗透。例如现在我们倡导的学科德育渗透、活动育人、体验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4、关注人际交往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我们知道人际交往应该属于心理健康范畴,也就是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是加德纳独具慧眼的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智能,这就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德育和智能是水乳交融的。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课堂上提问与交流,还是小组的合作以及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人际交往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你一定会有所体验,当你通过交流征得别人理解时,当你通过表达赢得同伴的友谊时,当你获得友谊而幸福和快乐时,你一定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缤纷的色彩;不仅如此,你还能够在认识别人的同时认识自己,改变行为,人际交往是自我完善的一面镜子„„人际交往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有人说么,信息时代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只懂得竞争而不会合作的人注定是个失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学校教育的持续性特点,强调学校教育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功能,所以,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不仅仅是点缀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

上一篇:收压岁钱优秀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幼儿园个人业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