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22-09-11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土地利用状况, 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 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鉴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性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较以往的详查和更新调查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时间上都有较大的不同, 本文重点就第二次土地调查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质量控制问题阐述个人观点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特点

我国土地调查工作从时间上大体可以分为1985至1996的第一轮土地调查 (以下简称详查) 、1996年至2007年更新调查和2007年至2010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三个阶段, 部分省市没有经历或部分完成第二个阶段。从使用的技术角度来说, 更新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都是采用先进的GIS技术进行扫描矢量化或屏幕矢量化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较详查技术上有很大的提升。国务院主持的第二次土地调查较以往的详查和更新调查在政策和技术上都具有较大的不同和自身的特点, 具体特点如下。

1.1 工作依据不同

首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以国务院2008年2月颁布的《土地调查条例》为法律依据展开工作的, 《土地调查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的, 这是二次调查同详查和更新调查最大的不同。《土地调查条例》将土地调查从日常的国土地籍工作提升为一项全国性的基础工作。

再次由国务院主持编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将以往仅适用于农村土地调查的行业土地分类标准扩展为城乡一体化的国家级分类标准。该标准统一了农业、林业、海洋等多行业数据分类, 解决了多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土地调查数据将成为多行业的基础调查数据。

其次数据库标准依据也不同, 本次调查依据的是《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16-2007) 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 1015-2007) 这两个数据库标准。

最后数据库建库管理软件需经过国家统一测评, 完善了国家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解决了以往更新调查因使用建库软件不同, 数据兼容性差, 省市、国家级数据库建立难度大的问题, 另外还统一了报表汇总方法、统一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核查软件对县市级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核, 为保证数据库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1.2 工作内容不同

以往详查和更新调查仅针对农村土地调查部分工作, 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的内容。工作范围有较大的变化, 工作的复杂程度随之提升。

1.3 时间进度不同

详查和更新调查分别历时10年和7年完成, 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从2007年开始3年内完成, 全国二次调查的工作大多数2007下半年才正式开始而广东省是2008年下半年才收到国家影像。从时间上来说这次调查较以往的调查更为紧迫, 这就要求无论技术上还是工作组织上都要有更大的力度的支撑。

鉴于以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特点, 实际工作中遇到诸多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控制难题, 下面结合二次调查的特点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2 相关问题分析

2.1 图件、数据和实地三者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正在应用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数据库图及实地三者存在不一致的问趣.特别是耕地, 第一次土地调查后由于受历史的影响, 各地把部分耕地作为其它地类上报, 使上报耕地数比实际耕地数少。近年来随着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 个别县市相关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补贴, 按一定比例调大了耕地数, 使上报耕地数比实际耕地数大, 另外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大力发展经济, 各地不同程度地占用耕地及其他农用地,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各地耕地数目与实地有较大的差异。

第二次土地调查投入大、难度大, 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等特征, 为了达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的一致, 保证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凋查成果, 不仅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而且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查成果质量管理措施, 防止各种人为的干扰, 决不容许弄虚作假或擅自修改土地调查成果。

2.2 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相衔接的问题

目前已经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工作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年一次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次土地调查是全部放弃已有的数据库成果进行全面普查, 还是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年度变更的基础上进行变更次调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进行普查, 不仅使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死库, 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土地调查经费, 延长土地调查时间。根本不划算, 得不偿失.但如果进行变更调查, 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年度更新的数据库进行并轨, 不仅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 而且还能减少土地调查经费、缩短土地调查刚间, 同时在土地调查时制定的上图标准细则还要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相一致, 以便进行充分衔接。

2.3 数据库建库技术规程与数据库软件不协调的问题

全国很多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软件主要使用的是武汉中地公司生产的MAPGIS软件,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笔者发现该软件与国图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规程在某些方面不协调, 导致数据库验收时总是达不到部里颁布标准, 同时数据库软件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如数据冗余大、软件系统性能较低、决策支持弱、数据为静态而不能动态地反映现状变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及时解决, 势必影响到土地调查成果的验收和成果的应用, 因而必须加快M A P G I S软件的深度开发, 不断完善各项功能。

2.4 专项调查问题

为完成本次土地调查的任务,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建议在调查的内容上适当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专项调查内容。省级土地部门可以制定一些重大专项调查专题和一般专项调查专题, 各县域土地调查可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 (资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选择适合的专项调查专题。

3 提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具体措施

3.1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由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范围大, 调查项目多, 涉及面广, 承担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不尽相同, 所以要确保提供的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和高质量、高效率, 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

首先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通知精神, 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 按照“国家整体控制, 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形式组织实施。由国家统一购置航空、航天遥感资料, 统一制作调查基础图件, 地方政府负责组织专业队伍, 在国家提供的基础图件基础上深入实地细化调查总体方案下, 各承担调查的作业单位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精心组织, 严格施工, 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是要制定方案, 统一技术标准,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 根据本地的土地利用特点, 制定符合当前和未来国土资源管理需要, 便于信息交换及各使用单位的信息共享, 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技术标准, 以现代化调查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 高质量、高水平、快捷迅速地完成工作。强化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质量检查, 以确保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成果质量。

3.2 利用3 S等高新技术.全面提高第二次土地调查科技含量

根据国务院 (国发[2006]38号) 文的精神, 此次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 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逐地块调查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 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 市、县4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外, 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这些调查内容的规定, 给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近年来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特别是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集成, 构成了对空间数据实时进行采集、更新、分析、处理及为各种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决策的强大技术体系, 其中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博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 它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包括了各种地理要素) , 可提供研究区域的人文与自然要素相交织的景观实体影像, 同时又是一种空间信息, 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提供了较高精度的定位、定量数据。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 又可将RS+GPS所获取的浩如烟悔的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 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因此, 3S技术集成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强有力的技术工具,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 要积极研究、引进、推广国土资源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方法体系, 解决多参数、多目标的综合调查资料集成及表达方法, 改变传统调查成果以纸质图表为主, 描述自然现象的形式, 充分运用3S高新技术, 在已掌握的国土资源信息的基础上, 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信息数据, 实施数字国土工程, 实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和为社会服务的广泛性, 全面提高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高科技含量。

3.3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提高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土地资源调查越来越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77年开始, 美国用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每5年进行1次国家资源清查 (National Resource Laventory, .NRL) 的制度, 并曾在1977、1982、1987、1992、1997年分别进行了清查, 至2000年后开始每年清查。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已分别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还建立了监测系统。发展到今天, 调查程度越来越高, 调查内容更加广泛, 为政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相关资源状况、变化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在政府制定政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当前, 国外普遍采用GPS、RS、GIS及三维分析可视化等高新技术, 呈现出科技含量高、信息量大的特色。

在中国, 虽然调查方法、手段及成果表现形式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但是, 在一些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的省市, 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一批科技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研发的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及相关叠置、人机对话遥感解释和地理信息制图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总之, 国内外在土地资源调查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要相互交流、努力探索和积极借鉴这些成熟的方法和技术, 努力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高科技含量, 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国土资源调查成果。

4 项目底图生产质量控制工作的路线与流程研究

4.1 过程监理

(1) 过程监理方法。

综合采用样品检查和现场考察形式, 监理生产单位的行为和产品质量与技术规定、设计书的符合性。

样品检查:生产单位应根据工作区数据源、地形类别、技术方法等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样品生产, 监理单位抽取检查。其中采用航空遥感影像生产的工作区应针对不同航摄比例尺 (或GSD) 选取反映不同地形类别的至少一个加密分区。而采用航天遥感数据生产的工作区应选取不同分辨率、反映不同地形类别的至少两景相邻影像。

现场考察:监理单位适时赴生产单位现场考察和质询生产技术条件、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手段。

(2) 过程监理内容。

技术条件符合性检查:主要检查监理生产单位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等内容与技术设计书的一致性以及监理生产单位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性。

DOM生产关键环节检查:主要根据DOM生产的技术流程, 检查DOM生产基础资料、像控测量、控制点实测、空三加密、DEM生产、DOM生产、影像处理、工程管理文件、控制点影像库、元数据文件等。

4.2 成果预检

4.2.1 基本方法

成果预检工作中采用先抽检后全检的方法, 首先根据抽检和抽检的质量评定对批成果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 将批成果不合格的产品返回生产单位处理, 而批成果合格的产品由预检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4.2.2 预检流程和质量评定 (见图1)

4.2.3 预检内容

对影响成果质量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查, 包括对成果完整性、成果数据组织、分幅编号与数学基础、平面精度、接边精度、影像质量与色彩模式、整饰质量、元数据文件与附件、控制点成果等进行检查, 其中外业检测其检测点坐标采用GPS技术进行测定, 观测方法可选择DGPS, PPP以及RTK等作业方法。

5 结语

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多, 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调查是世界各国进行土地调查的主要手段。相信新一轮的全国土地调查在正确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果。与此同时, 新的技术衍生新的质量控制方法, 必须出台一系列新技术支撑基础上的质量检查及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基于参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项目的工作体会, 研究探讨了新一轮土地调查中出现的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 同时, 笔者基于长期的3S专业知识的积累, 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给出了项目底图生产质量的控方法, 全文是笔者工作体会基础上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利民, 曹艳萍, 何安国.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三点建议[J].中国土地, 2007 (9) .

[2] 杨利民, 曹艳萍, 何安国.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几点建议[J].国土资源导刊, 2007 (5) .

[3] 谢文伟, 李凤英.浅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与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之比较[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5) .

上一篇:高职院校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下一篇: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