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04-10

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共4篇)

篇1: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第 二十三 期

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21日

青浦区残联召开2009总结表彰会

1月13日,青浦区残联系统2009总结表彰会在上海阳光康复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区残联副理事长苏建明主持,各街镇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专职干部、各专门协会正、副主席及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残联副理事长苏建明宣读了2009街镇残疾人工作考核结果。各街镇残联在2009都充分发挥了“代表、服务、管 理”的职能,每个街镇残联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希望大家在2010年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残疾人工作,推动青浦区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会上,获得一等奖的重固镇残联、朱家角镇残联、香花桥街道残联进行了交流发言。

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衣伟昌在会上对2009的残疾人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0年的残疾人工作进行了布置。进一步肯定了各街镇残联的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同时对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了三点意见: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二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灵活的工作作风;三要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和任务概念。

强基固本促发展,真抓实干给实惠

——重固镇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

在2009年末,重固镇先后两次接受市创建验收组关于“创建示范城”验收和市康复处关于“人人享有康复”达标验收的座谈会。当专家们听到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声时,对重固镇的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重固镇的主要经验是强基固本促发展,真抓实干给实惠。

一、健全机制,建立制度,有序推进残疾人事业

为了强基固本、真抓实干、扎实有序地开展残疾人工作。首先,健全了工作机制,先后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助残社、康复指导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阳光工场、阳光心园、残疾人职业援助基地等一系列工作、服务机构。同时,为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性,还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即:重度注册学员上门走访制度、各类工作服务人员培训制度、每月一次工作例会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镇残联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收到了实效。

二、充实队伍、开展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对助残员队伍、康复指导员、康复员队伍、居家养护志愿者队伍、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工作者队伍、智障人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等教育培训。年内,组织参加区残联开展的助残员应用文写作培训22人,阳光之家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培训3人,阳光之家管理人员培训1人,助残服务社负责人员培训1人,同时,镇残联举办助残员从康复服务知识、职业道德等迎世博知识等培训4期96人次。着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旨在提高对残疾人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关注民生,加强保障,让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

(1)按政策及时办理重残无业人员手续,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年内新增重残无业人员5名,全镇累计重残无业人员120人。其中:农村89人,城镇31人。按时按标准发放好保障金(重残无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分别为农村388元/月和城镇583元/月)。

(2)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认真做好农村残疾人的两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汇总、统计和上报工作,为258名未落实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村残疾人(包括农村重残无业人员)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补贴;为71名农村残疾人的养老保险进行补贴,两项补贴合计69150元,持证残疾人两保参保率达100%,真正落实了农村残疾人的两保问题,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3)春节、元旦、助残日(周)期间,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91人,发放慰问金34700元。

(4)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镇政府实行了对无业残疾人发放每月350元补助,自谋职业给予每月奖励100元的政策,2009年共支付本镇失业、无业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托底补助及鼓励残疾人就业奖励金,两项共计195500元。在2009年新创办了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有14名人员就业。

(5)为33户残疾人家庭子女申报和办理了2009“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助学救助。其中高中4人获得助学资助款6000元,大学29人获得助学资助款73500元(其中有2人父母是双残家庭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500元)。(6)开展就业状况的调查、掌握了底数。调查结果全镇在就业年龄段范围内的残疾人有364人,其中有劳动就业能力的残疾人255名,其中已经就业的残疾人有233人,未就业、无业残疾人22人,重残无业人员109人。根据调查结果2009年新增集中安置残疾人45人,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233人,其中:非正规就业残疾人51人。安置福利企业就业134人、分散安置社会企业就业47人,自主创业1人(私营业主)。

建立机构 营造氛围 促进康复

朱家角镇“阳光心园”规范运作

朱家角镇共有持证残疾人1846人,在册精神残疾人501人,其中持证精神残疾人29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5.71%。近年来,朱家角镇为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建设。

一、强化领导,措施到位,建立社区康复机构

镇党委和政府切实把社区康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计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一是政策落实,确保机构建立。2008年根据市、区残联工作部署,镇开始筹建立“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现名为“阳光心园”),为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协商,加强指导,出资30万元置换了“阳光心园”办公和活动场所,同时投入38万元用于改建、装修和添置设备等。二是经费到位,确保运作正常。朱家角镇“阳光心园”现有注册学员29人,镇政府将康复训练、活动费用均列入镇财政预算,为推动“阳光心园”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专人负责,确保管理有序。首先挑选了一名热爱残疾人事业、工作有责任心、事业性较强的助残员专职负责“阳光心园”的管理工作,同时选聘6名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上岗培训,还聘请了1名资深医生负责学员的服药管理工作。再则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并督促严格遵守,做到每周活动有计划,每日服药和康复活动有记录。

二、广泛宣传、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残疾人事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并把助残扶残纳入基层考核工作内容。一是开展咨询活动。几年来以“精神卫生日”、“助残周”等为契机,在朱家角广场、珠溪园开展咨询活动,通过为民服务项目,政策咨询等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倡导全社会关心精神残疾人。二是开展共建活动。现已有4家单位与“阳光心园”建立了共建关系。“东方绿舟”团委与“阳光心园”结对共建以后,团员青年们经常来开展联谊活动,每年2次带员到“东方绿舟”免费游玩,并安排志愿者全程陪同。三是开展文化助残。组织学员成立了具有朱家角古镇特色的扁鼓队、腰鼓队、筷子舞队等。通过表演活动,一方面扩大了残疾人工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增强学员的自信心、愉悦身心、帮助康复。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开展有效康复训练 几年来,朱家角镇“阳光心园”根据学员的特点,合理地、有针对胜地开展康复训练活动。一是康复形式趣味化。根据学员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活动安排,从“农疗”、“娱疗”、“工疗”入手,使学员既学技艺,又学常识,还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每年2次组织学员外出参观接触社会,还开展亲子活动,加强学员与亲属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二是社区训练常规化。首先坚持正常服药,有效控制病情;其次每日邀请镇精防医生对学员进行评估、心理疏导,每季邀请区精卫中心医生对学员进行评估疏导,做到对有情绪波动的学员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的康复训练,使不少学员的风貌焕然一新。有一位学员发病前是幼儿园的代课教师、活泼外向,但发病后自卑内向,不与外界接触、交流、沟通,还经常发病住院。在“阳光心园”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关心照料下,服药正常了,体质增强了,笑容增加了,与家人更融洽了,还积极参与到“阳光心园”的各项活动之中。虽然家人希望她能重回社会,但她认为“没有阳光心园,就没有重获新生的我”,为此她还协助承担了不少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 攻坚克难 促进就业

——香花桥街道

香花桥街道共有持证残疾人1358名,其中,就业年龄段901名,退休年龄段457人,其中享受农保退休151名,享受镇保退休303名,享受城保退休3名,就学年龄段残疾儿童13名,2009年新增残疾人62名。残联工作是针对残疾群体的一项服务性工作,基层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残疾朋友的心态,影响社会的安定。只有服务好残疾群体,稳定好残疾群体,才能真正让残疾人安心生活,不再感觉生活的重压向政府一再提出要求。因此,2009年,我们街道残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攻坚克难,以稳定残疾群体为中心开展工作。而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是稳定残疾群体最有效的措施。但也是为残疾人服务工作中的难题,许多残疾朋友为求工作到保障科频频吵闹,并纷纷上诉,在企业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园区管委会开始认为征收残保金会影响投资环境,原有福利企业又开始萎缩倒闭,而街道经济又无力承担残疾人工资政府托底保障的费用。2009年区残联领导到街道进行了几次调研和协调,在街道领导的重视下,关于街道征收残保金的征收方案获得了通过。2009年时街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第一年,而第一年的征收就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从3月开始正式启动了街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街道残联克服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济,征收人手少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种种努力,全年预计完成残保金征收150万左右,至年底已到账100多万元。与此同时,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积极发动村支部书记走访村内所属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区福利企业办公室,举办企业法人代表政策宣传会,宣传福利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入到福利企业的队伍,鼓励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促进就业举办了各类残疾人工作培训班,提高残疾人工作于生活的技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009年已完成了区残联年初下达的就业指标数的510%,并已全部完成街道范围内900多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工作。

篇2: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 19 期

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1、张家港市公开招聘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 组织建设

2、市镇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上台阶

3、吴江市残联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

4、昆山市残联和市卫生局联合举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培训班

5、【创业之歌】勇于探索营造美好生活

张家港市公开招聘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残联根据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残疾人组织建设实施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镇、区(开发区)残联组织建设,在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巩固充实残联专职干部的基础上,选配优秀残疾人担任专职委员,提高工作效能,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一是出台文件。为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建立一支稳定、务实、高效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张家港市残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并制定下发了《张家港市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暂行管理办法(张残字„2009‟17号)》,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二是公开招聘。张家港市残联在当地电视台和报纸发布招聘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公告,动员政治素质高、热爱残疾人事业、有较强组织活动能力的优秀残疾人报名参加招聘考试。市残联及镇(区)残联通过对报名残疾人的资格审查,确定19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招聘考试。市残联与人事局联合成立了考试委员会,于6月中旬在市人才中心进行了考试。考试分为计算机考试、笔试和面试。计算机考试主要考考生的文字录入能力,按照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打字的数量质量计算成绩;笔试内容涵盖公共基础知识及残疾人保障法基本知识,采用单选、多选、问答和论述题的题型进行考核;经过考试委

— 2 — 员会严格的面试,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全市共录取了8名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三是签订合同。7月初,经过市残联领导与各镇(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当面协商之后,被聘用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分别与所在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签订了聘用劳动合同书,规定聘用期内年收入25000元。由于聘用专职委员自身也是残疾人,他们对残疾人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刻,上班1个多月来,他们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展现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自身价值和精神风貌。

四是工作考核。为了促进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张家港市残联制定了《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考核办法》。规定对镇(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定期进行德、能、勤、绩、廉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工作由市残联制定考核意见,市、镇(区)两级残联共同组织实施。考核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半年考核一次,重点放在考核,以促进总结工作,发扬成绩,改正不足。最近,每一位残疾人专职委员都写了工作小结,对自己一个月来的工作做了总结分析,对下半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全市基层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张家港市残联)

市 镇 村 三 级 联 动 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上台阶

张家港市残联

尹月庆

瞿秋霞

残联声音微弱、队伍瘦弱、工作薄弱,是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突破这一瓶颈,近几年来,我们努力争取市领导的支持,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按照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牢牢把握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这条主线,采取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办法,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市残联为主导、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残疾人组织机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实现了残疾人组织建设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市级残疾人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是加强市级残联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期召开残疾人代表大会,政府分管市长担任主席团主席,主席团每年召开2次以上会议;市政府建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市残联设立党组,“一正四副”理事长按程序提名任命;市残联现有公务员编制11人,有残疾人干部,基本适应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

二是强化市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张家港市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残人及亲友会、精残人及亲友会等五个专门协会,配备正副主席13名,形成了由市残联统筹协调、五个协会相对独立工

— 4 — 作的格局,做到了市残联有分管理事长、有联系协会工作的干部,协会有牌子,有办公用房,有办公设备,有活动经费,有台帐资料,即“七个有”。协会每年确定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如今年亲友会把“维权、呼吁、反映”作为首要任务,盲人协会把推进“盲道建设和管理”作为突出任务,聋人协会把“抵制非法传销活动”作为活动重点,肢残人协会把“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活跃丰富了残疾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密切了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

三是充分发挥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作用。市残联制定了联系残疾人代表和帮扶困难残疾人的制度,正副理事长每人联系2~3名代表和2名残疾人帮扶对象,残联其他人员联系2名残疾人代表,经常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他们对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残联每年总结部署工作和重大节庆活动,都邀请代表参加,让他们了解和参与有关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今年3至8月,市残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邀请各类残疾人代表80多人(次),参加座谈、征求意见,有效促进了残联的工作。

二、按照“十三有”标准建设镇级残联

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乡镇残联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上接受市(县、区)残联条线的业务指导,对下依托村委会(社区)残协、联络员、康复指导员开展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我们按照“十三有”标准推进乡镇残联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目前,全市8个镇1个园区残联全部达到“十三有”标准。一是有分管镇长。按期召开代表大会,分管镇长担任主席团主席。二是有

— 5 — 残联理事长。由民政办主任担任镇残联理事长,保持残疾人工作的连续性。三是有残联专职干部。民政办明确一名工作人员为残联专职干部,负责残联工作。四是有残疾人专职委员。在镇残联主席团成员中明确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协助残联理事长、专职干部开展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由市残联会同各镇(区)公开招考,经过笔试、面试、考察,择优录用,工资待遇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每人每年2.5万元,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工资按月发放,其它福利待遇由所在镇酌情考虑。镇级残联为残疾人专职委员提供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工资待遇、工作补贴等经费,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残疾人专职委员实行全日制上班工作。五是有残疾人协会。各镇都建立了肢残人、聋人、盲人、智力和精神病人及其亲友综合协会。六是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七是有残联单独对外挂牌。八是有残疾人综合协会单独对外挂牌。九是有助残志愿者服务分队单独对外挂牌。十是有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岗单独对外挂牌。十一是有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服务平台。十二是有一套残联职责、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上墙公示。十三是有一套残疾人信息、残疾人办证、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康复服务、维权文体、基础设施和个性服务等残疾人工作台帐资料。

通过按照“十三有”标准规范运作,有效提高了镇级残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各镇(区)残联急残疾人之所急,为残疾人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想残疾人之所想,为残疾人提供最希望的服务;帮残疾人之所需,为残疾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解残疾人之所难,为残疾人提供最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认同。锦丰镇一名智残

— 6 — 人亲属深情地说,家有一个癌症病人,是有期徒刑,家有一个智残人,是无期徒刑;镇残联是我家的知心人,即使没有什么事,到残联坐一坐、聊一聊,也感到特别亲切、温馨。

三、打造村(社区)残协工作平台

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 一是建好残协组织。村残疾人协会,由村委会(社区)主任兼任主席,明确一名村(社区)定编干部为兼职委员,具体负责残协工作。目前,全市180个行政村、102个社区居委会,已建立残疾人协会276个,占97.87%。同时选聘一名热心残疾人工作的残疾人作为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协助村(社区)残协工作。村(社区)选聘一名康复员。村(社区)康复员是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中从事康复工作的社区医生。村(社区)康复员由镇(区)残联会同镇(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选聘,报市残联备案。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每人每月补贴工资50元,村(社区)康复员为兼职岗位,实行工作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现在全市828名残协成员和康复员工作热情很高,他们经常起早摸黑,不辞辛劳,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主要三条,第一条,明确领导关系。村(社区)残疾人协会是有组织领导、有职责任务、有服务范围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业务上接受镇级残联的指导,并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配合村(社区)做好残疾人工作。尤其是村委会主任担任残疾人协会主席,使领导关系进一步得到明确,有利于残疾人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受到村(社区)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普遍拥护。第二条,明确职责。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主要是起桥梁纽带作用,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

— 7 — 残疾人呼声,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重点,平等参与社区建设。第三条,规范制度。针对残疾人协会成员新、工作经验少、业务不熟练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建章立制抓起,先后制定了协会工作职责,协会委员会议制度、工作计划、康复服务、上门服务、志愿者助残等规章制度,使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开展系列活动。重点是“三开展”、“三必访”、“三重点”。“三开展”是社区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扶贫解困送温暖服务、志愿者助残服务;“三必访”是新搬迁来的残疾人必访,孤身残疾人必访,生活、家庭、工作发生较大变化的残疾人必访;“三重点”是多重残疾的重点帮、一户多残的重点帮、突发事件致重残的重点帮。

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成为其利益的维护人、呼声的代言人、感情的贴心人,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一是残疾人成为活跃残疾人工作的骨干。通过残疾人联系残疾人的便利条件,残疾人的困难与问题,了解得更及时,解决得更快捷。二是残疾人及其亲属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一些常年足不出户的残疾人,在社区残协的帮助下走出家门,踊跃参加协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感情交流,克服了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提高了自强自立意识和平等参与的能力。一些有才艺专长的残疾人也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终身以轮椅为伴的重残人周胜宇悉心研究水粉画,在张家港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市长徐美键亲自为画展揭牌。三是基层残疾人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提高。过去,要摸清残疾人底数比较困难,现在,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残疾人档案,对各类残疾人的状况了解十分清楚。过去对康复站管理比较薄弱,配发的— 8 — 器材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在有专人管理,有协会监督,残疾人康复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四是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环境。在每个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筹备、选举、挂牌等过程中,有效宣传了残疾人保障法,宣传了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现在,社区服务中心都有残疾人工作的窗口,在政务大厅中有位子、有牌子。五是基层残联(协)代表功能得到增强,残联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得到了加强,残疾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四、强化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市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了现在的千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近年来新充实进来的人员,他们工作热情很高,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他们不熟悉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法规,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很难适应面广量大的基层残疾人工作。为此,今年以来,我们市残联党组、理事会下大决心、花大代价,狠抓了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残疾人工作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道德水准。要求全市残联、残协工作者树形象,更加贴近残疾人;优服务,更加方便残疾人;办实事,更加温暖残疾人,努力使自己成为残疾人的好朋友、代言人、维权者,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及时传达给残疾人。塘桥镇残联专职委员钱晓春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培训,使我懂得,残联是为“最穷和最弱”的残疾人操心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要当好盲人的一双眼,帮他们看清生活的希望;当好聋人的一张嘴,替他们说出内心的渴望;当好肢残人的一根拐,帮他们走好人生路。

— 9 — 二是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我们以中央7号文件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为基本教材,按照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概况、组织建设、医疗康复、扶贫解困、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文体宣传、无障碍设施建设、法制维权、社会保障等内容邀请中国残联、中国康复中心和上级残联资深领导、专家、学者来张家港授课。同时,还选派100多名骨干到苏州、南京、北京培训。目前,我市每个残疾人工作者每年都得到培训,时间在20学时以上。

三是加强具体指导。我们每年组织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外出学习考察,帮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思路,让他们感到服务残疾人有作为、有地位;结合实际出台文件,解决残联(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年初下达工作目标任务,半年小结,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让残联(协)工作有目标、优劣有奖惩;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介绍先进经验,推广先进典型,促进残联(协)工作有序、平衡发展。

我们张家港市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残疾人工作出现了“四变”、“二落实”的新局面,即基层残疾人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工作推进变“局部”为“全部”;残疾人工作者变“兼职”为“专职”;为残疾人服务变“间接”为“直接”。各项优惠扶助政策和残疾人工作任务都能比较好地贯彻落实,做到了残疾人享受政策不弱势、享受福利不困难、全面发展无障碍、沐浴到党的阳光、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今年全市又有121名残疾人摆脱了贫困,主动要求退出城乡低保,又有8名盲人不当“算命先生”改做盲人保健按摩师,又有6

21— 10 — 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又有43名听障人可以说话了,又有556人坐着轮椅走出家门了,又为残疾人办理7件法律援助,又为1626名残疾人解决就学、就业、康复、婚姻等困难。

吴江市残联认真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

今年以来,吴江市残联以学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为动力,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残疾人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情接待处理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来信来访,积极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营造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氛围。市残联通过举办千辆轮椅捐赠活动、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残疾人作品展、手语新闻开播等11项大型宣传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关注程度。上半年,市、镇两级残联还分批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共收到竞赛答卷816份。通过这次活动,广泛宣传了残疾人保障法的具体内容,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残疾人保障法的热潮。

二、构建残疾人维权平台。吴江市残联按照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内容、有服务对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能切实发挥作用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残疾人法律助残网络体系,— 11 — 保障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就近、优质的法律服务。市残联在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吴江市残疾人法律服务律师团;10个镇、区(开发区)都建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岗,并全部挂牌运行。

三、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吴江市残联通过进一步落实信访责任制、信访接待制、信访办理制和信访报结制等制度,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如平望镇残疾人吴国章,到市人大信访,反映他的残疾等级认定太低,希望重新核实。市残联接到批转信件后,马上与吴国章联系,告诉他相关的评残标准和规定,并让他重新鉴定,使他的定残等级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到目前为止,吴江市残联已接待、受理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来信5次,来访185次,办理残疾人网络咨询共有6次,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未发生重特大的信访事件。同时,吴江市残联还注意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市残联针对吴江市区部分盲道被占用,影响视力残疾人通行的问题,起草了“关于规范市区盲道管理”的提案给市政协,在市政协督促下,市区盲道占用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一致好评。

(吴江市残联)

昆山市残联和市卫生局联合举办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培训班

8月14日,昆山市残联和市卫生局在嘉顿国际饭店联合举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培训班,全面启动了社区康复指导员、协调员康复业

— 12 — 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活动,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质量和水平。会议对前一阶段康复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实现 “两个创建”目标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各区、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以及55个社区康复示范点的康复指导员、协调员参加了这次培训。苏州市残联、昆山市卫生局、昆山市残联领导应邀出席开班仪式,并讲了话。

昆山市残联理事长胥家兴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昆山市被国务院残工委确定进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候选名单,各地残联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突出重点,狠抓残疾人社区康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坚持典型引路,抓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建设,尤其要做好台帐资料工作。市残联和市卫生局将联合制定社区康复考核意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全市卫生服务建设整体规划,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他要求参训学员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努力掌握残疾人康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履行好职责,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培训班邀请省残联康复专家为学员们讲授了第一堂课,内容包括“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概况、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实施体系、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法与内容、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在社区中的开展以及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

(昆山市残联)

— 13 — 【创业之歌】

勇于探索营造美好生活

苏州市沧浪区南门街道

陆永明

我自幼因病双目失明,从小就憧憬美好的未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了。生活的坎坷,道路的艰辛使我慢慢地懂得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由于残疾,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不幸。

起初,我在一家福利厂工作。可是福利厂不景气,盲人都下岗了。我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摆脱困境,不使自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做一些事情。经人介绍,我做了安利直销,但是,由于当时该产品较贵,与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有差距,很难走进千家万户。接着,我又改行做了电信局安装电话的营销,稍有成绩,但也不足以维系生活。后受本市盲聋学校的聘请,我成为一名代课老师。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我告诫自己:要尽职尽责,让盲童们学到更多的高知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然而,终究未能如愿,我还是离开了钟爱的特教事业,燃起的理想之火就这样被浇灭了。

1996年夏天,我告别了亲人,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寻求一条新的道路。那时正是炎炎夏日,广东的夏天更是酷暑难挡。我在朋友的帮助下,苦练推拿手法。有时,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手也痛得钻心难忍,我却毅然坚持练习。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实践,赢得了客户赞誉。三年后,我又来到大都市上海。我并没有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沾

— 14 — 沾自喜,而是持之有恒,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赢得了大量的客户。

2005年,我回到了故乡,与心爱的人喜结良缘,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我成为一名推拿医生。我一有机会就学习相关知识,在积累的临床经验中不断总结,在手法的操作上力求精益求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病痛。每当治愈了一个病人,我的心里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靠着优质的服务,我赢得了更多的客户,深受客户的好评。

有一分耕耘,定会有一分收获。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不断进取,勇于探索,都能营造美好的生活。

(沧浪区残联)

本期送:中国残联、省残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区政府。

本期发:各市、区残联,各直属单位,各专门协会。

邮箱地址:suzhouchuangjian@163.com

电话号码:0512—65723760

篇3: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沈西残工委发〔2010〕8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完善铁西区康复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现将铁西区康复工作考核细则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27日

沈阳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铁西区康复工作考核细则

(分值和目标要求)街道和社区职责(33分)

1、思想重视,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工作考核目标。成立组织管理网络,建立规章制度,街道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配备康复协调员1名,积极开展工作(7分)

2、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建立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康复活动站、日间照料站、工疗站),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8分)

3、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3分)

4、入户筛查,摸请底数,为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作好工作记录,有需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社区达到100%,村达85%。(10分)

5、为社区内残疾人及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2分)

6、残疾人及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3分)基本要求:

1、康复活动站门前挂“XX社区(村)残疾人康复活动站”标识牌

2、有工作制度,由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管理

3、室内有康复工作示板,内容包括《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家庭康复点一览表》、《康复员职责》、《康复服务内容》

4、配备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可自制),小件器具可租赁

5、有康复普及读物、康复宣传板、康复知识挂图和宣传材料

6、有场地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疗、娱疗、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知识技能培训、工疗、娱疗、心理疏导要挂牌、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7、有场地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日间照料要挂牌,有规章制度)

8、有康复活动、训练记录及其他工作记录

9、档案表卡: ⑴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 ⑵转诊、转介服务档案 ⑶康复资源一览表(4)康复知识普及档案

(5)残疾人辅助器具及康复知识普及读物租借登记表(6)精神病防治康复统一工作表卡

10、人员要求

⑴康复管理员,由街道(乡镇)的残联助理(残联理事长)担任,负责组织管理所辖区域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指导各社区康复管理员和协调员的日常工作,组织辖区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完成上级下达的康复工作任务,协调建立残疾人康复站、活动站等设施,协调、组织辖区内有关部门、人员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康复服及相应支持

⑵社区康复管理员,由社区负责人担当。负责本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协调、组织辖区内有关部门、人员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康复服务,管理、指导康复协调员日常工作,协助康复协调员填写各种表卡档案

⑶社区康复协调员,有社区残联专干担任,负责协调和具体落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会同康复员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掌握残疾人总数,各类残疾人数,有康复需求残疾人数,建立康复服务档案,与残疾人建立密切联系,组织康复技术人员制定残疾人康复计划,与社区康复员建立良好关系,了解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协调、组织辖区内有关部门、人员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康复服务及相应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全面康复转介服务,评估训练效果,作好服务记录

11、应填表卡

⑴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会同康复员填写)⑵转诊、转介服务档案

(3)康复知识普及档案(协助服务人员填写)

(4)残疾人辅助器具及康复知识普及读物租借登记表

(5)精神病防治康复统一工作表卡(协助精神科医生填写)残联职责(32分)

1、制定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关系,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康复服务工作(10分)

2、成立区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3分)

3、配备经济适用、便于社区和家庭使用的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4分)

4、完成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助视器验配、假肢装配、聋儿语训等任务,组织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12分)

5、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康复协调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2分)

6、落实工作经费,并全部用于社区康复相关工作(1分)卫生部门职责(35分)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康复室(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个体诊所),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8分)

2、入户进行残疾筛查、诊断,早期发现各类残疾人,掌握社区内残疾人需求。对需要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建立医疗康复训练档案,如肢体、智力、脑瘫、视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或转介服务档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入户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建立家庭康复点(社区站最少2个;中心站最少4个)。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医疗部门或专门康复机构。(22分)

3、指导精神病人合理用药,精神病人监护率达到95%,组织精神病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2分)

4、为残疾人及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1分)

5、残疾人及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2分)基本要求:

1、康复站(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个体诊所)门前挂“XX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标识牌

2、具有区残联和卫生部门核发的《非赢利性医疗机构营业执照》

3、残疾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有“康复服务”,工作对象有“残疾人”字样。

4、室内墙上有《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康复需求及家庭康复点一览表》、《康复员职责》、《康复服务内容》以及康复知识挂图。

5、配备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可自制),小件器具可租赁。

6、有康复普及读物、康复宣传板、康复知识挂图和宣传材料

7、档案表卡

⑴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 ⑵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⑶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⑷转诊、转介服务档案 ⑸康复资源一览表 ⑹康复服务日志 ⑺康复知识普及档案

⑻残疾人辅助器具及康复知识普及读物租借登记表

8、人员要求

⑴康复指导员,由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全科医生担任。负责指导辖区内各社区康复员的日常工作,为社区康复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解决技术难题。协助街道康复管理员组织辖区内各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和残疾筛查。在街道康复管理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的组织下对残疾人及亲友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对残疾人进行训练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导康复员建立家庭康复点或家庭病床。

应填表卡: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⑵社区康复员,由社区康复站内即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担当。负责会同康复协调员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进行残疾筛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总数,协助社区康复协调员连里康复服务档案。与康复指导员共同对采纳级任进行功能评定。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指导社区康复协调员,组织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为残疾人及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9、应填表卡:

⑴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会同康复协调员填写),⑵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会同康复指导员共同填写)⑶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会同康复指导员共同写)⑷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会同康复指导员共同写)⑸转诊、转介服务档案 ⑹康复资源一览表 ⑺康复服务日志 ⑻康复知识普及档案

篇4: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2008-8-26 8:30:35 来源: 阅读 176 次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届主席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本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在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报告绘就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本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融入大局、开拓创新,以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同奔赴小康社会为重点,紧紧抓住上海举办世界特奥会的契机,完成了一批为残疾人办实事项目,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全面完成了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紧紧抓住上海举办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的契机,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2007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夏季特奥会是世界特奥史上参赛国家、地区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开幕式,并到社区“阳光之家”亲切看望智障学员和残疾人工作者,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重要指示。

全市残联系统齐心协力,同民政、体育等部门密切配合,承担了2005年上海第六届特奥运动会、2006年世界特奥会邀请赛和2007年世界特奥会等赛会中的大量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紧紧抓住特奥会的筹办过程,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市范围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突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难点,相继推出了智障人士“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等市政府实事项目,出台了一批惠及广大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建成了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暨上海市特奥竞赛训练中心)、上海市阳光艺术中心等市级服务设施和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等一批区县级服务设施,使残疾人事业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现新突破

通过与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完成国家下达的重点康复任务的同时,以2012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推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残无业人员养护补贴、重度听障人群人工耳蜗植入补贴、在校听障生免费配发助听器和成年听障人群助听器补贴配发等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康复政策和康复项目,努力满足各个类别、各个年龄段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依托市政府实事,为3500名重残无业人员和2000名残疾儿童分别实施养护服务及康复训练补贴。对郊区农村实行康复政策倾斜,使近5万名农村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拓展服务项目,每年为9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残疾人健康体检人数突破13万,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年康复服务能力达到了43万人次。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拓展了贫困残疾人健康体检和脑瘫训练营项目,市聋儿康复中心加强了对全市聋儿康复中心的辐射和指导,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开展了个性化的适配服务,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38.77万件。

规范康复服务模式,陆续制定了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评价体系、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规范等工作标准,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达标)街镇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

三、严格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在普通学校广泛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工作,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8所,在校学生达9384人,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的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基本普及。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每年有百余名残疾新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在校残疾大学生达到380余人。开办盲人成人保健按摩大专班,残疾人成人高等教育又有新突破。

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免费义务教育,开展“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累计助学64699人次,助学金额8893.61万元,帮助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素质。

以“挖掘潜能,培养技能,发挥才能”为宗旨,依托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区县培训基地,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项目,提高残疾人社会竞争力,每年培训残疾人15000余人次。建立残疾人职业见习基地8所,近千名残疾人参加见习,提高了残疾人的实际就业能力。大力培养残疾人技术能手,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团体金奖,在全国和国际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四、以劳动就业为抓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依托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以安置新生劳动力、缓解就业难点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开拓公益性劳动岗位,开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新途径,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4.6万余人。通过推出“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安置7000余名年龄较大、再就业比较困难的失业、协保和待岗残疾人实现就业。实施“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市政府实事,帮助大批残疾人就业。出台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鼓励社会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的规范管理,盲人保健按摩业有序发展。

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基本形成“参保、续保(补保)、纳保”的框架,初步建立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残疾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保障内容不断丰富,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推进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建设使11701名智障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95名学员实现就业。建立城镇重残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1.92万名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为残疾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展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雪中送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1585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五、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市政府实事项目和全国助残日等大型活动,各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增进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电视台相继开通了《迎着阳光》、《时事传真》、《阳光之窗》等手语栏目,新民晚报开设了《阳光天地》专刊;《灵芝草》杂志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得各方好评。

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促进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创建了集展览、培训、训练于一体的阳光艺术中心,提升残疾人文化艺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各区县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就近设立残疾人活动中心,组建社区团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学习交流等活动。市残联参与摄制的以残疾人为题材的影片《我的哥哥安小天》深受社会好评、《大山深处的保尔》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残疾人体育再创佳绩。在2004年雅典第12届残奥会上获得金牌9枚、银牌5.5枚、铜牌2.5枚,破4项世界记录和1项残奥会记录,实现了上海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残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在第六、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均取得全国各代表团中金牌总分第三、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编创了轮椅操等适合各类残疾人健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参加特奥训练的智障人士增加到5.6万名。

大力推进无障碍建设,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氛围。与市建交委密切合作,认真贯彻2003年市政府1号令,改建公共设施,新建盲道、坡道,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全市3万户残疾人家庭改造了无障碍设施。开展聋人信息无障碍活动,为9483名听力、言语障碍者开通了信息卡服务。成立上海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推广、普及中国手语,构建聋人语言无障碍环境。2005年,上海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开展上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评选表彰活动,持续推进上海市“7259”帮老助残志愿者行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残工委加大了对全市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主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市残联理事会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调研,倾听残疾人的呼声,努力改进工作,实践“三个活跃”和“三个走向”。一批来自各条战线、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到区县残联的领导岗位,加强了区县残联的工作力量。各街道、乡镇均按照“一体化”的模式,全部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和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各居、村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工作小组,配备了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从市到区县、街镇、居村委会的残疾人工作“四级网络”基本形成,残疾人工作得到显著加强。

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和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涌现出了“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等优秀残疾人代表。在创建学习型协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一批新的服务品牌。市盲协组织志愿者为盲人讲电影;市聋协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普及与推广中国手语;市肢协开展读书会和智力助残活动;市智协建立了“家庭支持联络网”,组织“我与特奥同行”家庭论坛系列活动;市精协加大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开展适合精神病人的文化活动。协会工作呈现出生机蓬勃的良好局面。

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残联加大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青年人才锻炼培养制度,举办优秀残疾青年骨干培训班,加强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还通过有选择地进行境内外培训、考察等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持残疾人群体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政策,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残疾人工作,争取社会各方对残疾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以上海市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阵地,组织千余名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相关法律服务。

建立预案在先的化解缓解机制,做好残疾人信访接待工作。重落实、解难点、办实事,切实做好信访和维权维稳工作,维护残疾人群体的总体稳定。

从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出发,为残疾人解决具体问题。做好评残发证管理工作,对残疾人车主适当给予油价补贴,完成盲人免费乘车证换发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残疾人外省市配偶迁沪入户等工作,使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八、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会同市统计局等部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共有各类残疾人94.2万人,占总人口5.29%。这次抽样调查,充分反映了近20年来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间的差距,残疾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以及残疾人事业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服务大局,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按照中国残联“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立足服务,强化应用”的要求,成立了市残联信息中心,初步建成了“一网、一站、一库、二平台”,基本完成了上海市残疾人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覆盖“市-区县-街镇(社区)”的三级网络体系,为残疾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残联对外门户网站,已成为宣传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窗口。残疾人实用信息数据库已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残联系统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提升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九、稳步开展对外交流,增进与各国、各地区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成立了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中心和上海市残疾人台湾事务交流中心,为残疾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渠道,为两岸残疾人友好交往和民间交流架起了便捷的桥梁。共接待境外团组184个、2829人次来访和考察交流。

承办和协办第八届亚太地区蒲公英音乐节、第十七届世聋联亚太地区聋人领袖大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智力残疾人研讨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展现了本市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积极利用外事资源,促成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保健用品用具展览会连续多年在沪举办,引进日本专业机构在沪合作开展培训导盲犬项目。在丹麦、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康复与职业教育专业人士培训基地,认真学习有益经验,提高了本市残疾人工作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水准。

十、充分发挥基金会作用,动员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制度和网络建设,始终围绕“助医、助学、助困”等重点项目,争取企业、团体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共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及实物约1.1亿元,惠及残疾人6万余人次。

市慈善基金会、市红十字会和市老年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了大批康复、培训等帮困助残服务项目,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市还启动了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市政府分别和中国残联及区县政府签署了任务书,组织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为未来几年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

还按照中国残联和市政府要求,认真开展与云南、西藏等六个省区的九个地州的对口支援工作。

五年来,本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政府实事项目相结合,推动残疾人事业超常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网络,实现重心下移,努力为基层残联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及时、便利和就近的各种服务;必须坚持发挥各专门协会和残疾人骨干的主体作用,倾听呼声,反映诉求,团结互助,共建共享。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残疾人工作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与中国残联的工作指导密不可分,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谨代表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和全市94万残疾人及其家属,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残联的领导,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领导,向解放军驻沪部队和武警上海总队的全体指战员,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团体,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本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保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机构缺乏和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残疾人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市政府近两年也将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建成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等内容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后五年里,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充分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市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有利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下,努力把上海建成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为此,建议新一届主席团按照党中央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一、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市政府和中国残联所签署任务书的有关规定,本市2010年要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任务。我们要以此为抓手,创新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思路,创造残疾人事业的工作亮点,破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难题,确保本市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全面提升政府和社会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构建完善残疾人工作体系。根据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就业和社会保障、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教育培训、宣传和文化体育、无障碍和社会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面向基层残疾人的服务业,推进残疾人事业有效、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推动残疾人工作全面开展。围绕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残疾人企业产品纳入政府采购、重残人员托底保障、残疾人住房救助、残疾人交通及家庭无障碍建设、残疾人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残疾儿童及中途致残人员康复、农村残疾人工作等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力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重大突破,努力使本市残疾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紧紧围绕本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训练服务网络,在健康与医疗制度、康复救助制度、福利服务制度三个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构建以先进的康复技术为指导,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相互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制。建立符合上海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层级合理的康复服务网络,形成阳光康复中心等专业康复机构与社会机构良性互动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扶持民办康复机构,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满足残疾人新的康复需求。拓展和夯实康复服务内容,在完成国家任务指标的同时,结合本市特点不断拓展康复服务项目,以满足各类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建立和完善“政策推动、按需服务”的康复服务新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全程性康复服务,使康复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残疾预防,提高康复知识的社会知晓率。

加强直属康复机构能力建设,建立与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评估机制,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为残疾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并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满足残疾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拓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的受益面,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特教课程改革,强化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满足残疾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

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更好地为高等院校和残疾人大学生服务。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继续发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和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力度和层次,努力使更多的残疾青年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完善本市残疾人助学机制,保障残疾学生完成学业。

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促进本市残疾人在全国率先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瞄准本市残疾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奔小康目标,以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落脚点,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完善本市残疾人就业地方性法规政策,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方式、新项目,多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逐步在本市形成适应残疾人特点的具有长效性机制的多层次就业格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认识,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劳动力就业工作大局,适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形成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残疾人特点,大力推进建立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逐步实现郊区县“一个乡镇建立一个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目标,进一步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健全残疾人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残疾人的整体保障水平,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实做好“推保”等实事项目的后续工作。根据残疾人的年龄结构和残疾类别,在社会保险方面逐步拾遗补漏、填平补缺。关注农村残疾人整体保障水平的提高。

五、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体系,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以国家举办2008年残奥会和上海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围绕“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和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不断推出有力度、有影响的专题节目和深度报道,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重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三级残联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网络平台,建设好各级残联的门户网站,扩大信息宣传和交流。

努力办好市第七、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和残疾人文艺汇演,积极参加全国综合性的文化体育赛事。建立选拔和培养优秀残疾人文化体育人才的机制,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利用公共资源,加强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深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发挥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和阳光艺术中心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校园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关注农村残疾人精神生活。办好《灵芝草》杂志。

完善上海志愿者协会助残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巩固已有的服务项目,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扩大志愿者队伍,创造志愿者服务品牌,创优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更全面地规划上海无障碍设施建设,构筑符合上海发展实际、与国际接轨的无障碍环境。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积极拓展无障碍建设领域,推进公共交通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建设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加强残疾人政策法规研究,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域的政策法规,营造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适时修订《上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加强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整合资源,立足基层,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意识。

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各级残联理事会要自觉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科学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的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提高执行理事会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残联机关要加强效能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改变作风,加强学习,认真调研,尽可能把安排的工作任务项目化、实事化,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加强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发挥残疾人骨干作用,进一步选拔优秀的残疾人充实领导班子和残疾人工作队伍。通过开展干部培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残疾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造就一支思维活跃、扎实进取、廉洁自律、适应新时期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的工作者队伍。

加强专门协会工作。各级残联要积极支持专门协会履行“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通过加强指导,积极扶持,促进专门协会建设更加规范,使专门协会在联系和团结残疾人、参与公益活动、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各专门协会要围绕全市残疾人工作总目标,研究、开展工作,加强关注、关心和引导各类民间残疾人组织的交流与研讨,进一步发挥对残疾人事务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更好地实现“三个活跃”的目标。

强化基础,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思路,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配备好镇街、社区两级专、兼职工作人员,严格标准,整体推进,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逐步构建以区县残联为中心、街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助残志愿者机构为依托的基层残疾人网络体系。

加强残疾人国际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残疾人工作调研,重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的后续利用,完成中国残联交办的筹建世博会残疾人馆的任务,抓好特奥陈列馆的筹建工作,完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服务功能,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各项任务,全力打造本市残疾人工作新亮点,全方位展现本市残疾人工作新面貌。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下一篇:电子商务安全-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