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2024-05-22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共12篇)

篇1: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2007年08月23日)责编: 管理员

来源:

闽建房[2007]18号

各设区市房管局、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严格依法查处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规范全省商品房销售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预售许可而非法预售或变相预售行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严禁以放号、内部认购、内部认筹、内部登记、办理“VIP卡”等形式收取定金、诚意金、会员费等任何预订款性质费用。无论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本通知下发之日前以各种形式收取定金、诚意金、会员费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立即整改,停止违规行为,并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15日内将向购房人收取的所有各种费用退还,并向所在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报告清退整改情况;逾期不整改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依法立案进行查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要从严查处,直至取消开发企业资质,并向社会曝光,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二、严禁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必须在10日内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开盘售房,逾期未开盘售房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收回《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可售的房源,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无故拒售,一经发现有拒售行为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通过媒体、网站等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跟踪管理,对达到预售条件而未申请办理预售许可的,要采取措施督促开发企业及时办理,制止囤积房源的行为。

三、严禁期房转让。落实购房实名制,严禁将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要及时、全面、准确地将商品房基本情况、销售进度、权利状况等预(销)售信息在网上备案系统和销售现场进行公示。对期房转让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同时通过媒体、网站等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

四、实行明码标价预(销)售商品房。严禁以任何形式发布不实价格,炒作房价。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商品房销售地点醒目位置,公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以楼盘表形式及时如实公布每套商品房面积、售价及已售或未盘的销售状态。委托房地产中介机构代理销售商品房的,要在销售地点醒目位置同时公示销售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及与开发企业订立的委托书。

五、加强房地产广告发布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广告发布单位要对房地产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必要的审查,杜绝虚假广告和其他违法违规广告。对有房地产虚假广告内容的,要及时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严肃查处。

六、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房时,开发企业应要求购房业主按照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的规定,提供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个人在境内学习或工作时间超过一年、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以及个人购房用途均为自用或自住的有效证明文件;开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将商品房预(销)售给不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和个人。

七、加强商品房项目销售监管。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对本地在售或现售商品房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或暴露出的管理薄弱环节,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整改,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要加强对商品房预(销)售活动的动态监管,抓紧建立健全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即时备案系统和房地产交易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预售许可证时应当如实准确填报项目情况及楼盘表,同时应确定公建配套施工进度和项目竣工交付时间,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时,应现场勘察有关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商品房预(销)售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福建省建设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篇2: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潍建预管字[2011]2号

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属各开发区建设局、有关县市房产管理机构,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商品房销售代理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商品房预售管理,规范商品房预售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1号文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5号)、《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潍政发〔2011〕16号)及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通知如下:

一、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管理

(一)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条件。

1、严格审查预售项目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达总投资额25%以上的证明材料。

2、严格把握开发项目形象进度。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形象进度为:多层(6层及以下)商品房建筑主体应达到地上2层以上;小高层(7层至11层)商品房建筑主体应达到地上3层以上;高层(12层及以上)商品房建筑主体不低于地面以上结构层数四分之一。

3、明确项目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商品房预售方案已经提交当地预售管理部门备案。

4、预售商品房项目及其土地使用权未设定他项权利且未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查封、扣押。

(二)明确预售许可的最小规模。商品房项目一般应以同期取得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载明的范围为单位申办预售许可,申请预售许可的最小规模为栋,不得分层、分单元申请预售许可。政府控制房需在政府解控后单独办理预售许可证。

(三)规范预售许可变更。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的在售商品房项目,如因规划、设计等发生变更使申请预售许可时的相关内容和预售方案发生变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持预售变更申请表,及时到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预售许可变更手续。

二、实行商品房预售方案管理制度

实行商品房预售方案管理制度。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时,应当按照诚信、合法、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商品房预售方案,明确上市预售进度,按照方案预售商品房。预售方案应提交预售管理部门审核备案。预售方案不符合规定的,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度安排,预售房屋套数,面积预测及分摊情况,公共部分和公共设施的具体范围,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项目总体预售计划与销售方式,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分期申请商品房预售的项目,前一期申请预售许可时的预售方案不落实的必须进行整改,整改期内暂不受理后一期商品房预售申请。预售方案中主要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

三、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建立和完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商品房预售资金必须专项用于购买项目开发建设必需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支付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款、法定税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和违规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

(一)建立预售款监管重点资金额度确定制度。重点监管资金总额由监管项目的工程建设费用总额(含建筑安装工程、区内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加20%

不可预见费组成。工程建设费用由各县市区监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确认的商品房建设工程单位综合造价乘以监管项目的测绘建筑面积核定。入账资金超过重点监管资金总额后,超出部分为一般监管资金,可用于支付该项目批准预售之前预售人用于本项目建设垫付款项。开发企业应根据监管项目的施工形象进度计划和经备案的施工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编制监管项目建设各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包括预售后用款计划、预售前支出明细表),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作为申请拨付预售款的依据。

(二)建立账户余额最低监管制度。严格控制开发企业预售款监管账户余额,在日常拨付业务中,监管项目具备竣工交付使用条件前,监管账户内的资金余额原则上不低于重点监管资金总额的10%,确保开发企业留有足够资金用于后续工程建设。

(三)建立监管项目预告警示制度。加强监管项目的日常巡查,建立监管项目月查制度,监管部门每月必须到监管项目查看工程进度,填写《项目现场勘查情况记录表》,记录勘查项目形象进度情况,建好项目形象进度档案(照片、录像材料)。建立完善监管企业信誉档案,对工程项目无正当理由停工半月以上或存在清欠上访等行为的即列入监控重点,进行预告警示,情节严重的停止办理预售业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及时向社会公示。

(四)建立预售款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各县市区(开发区)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划分具体抓好预售款监管工作。要成立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预售款监管工作,做到监管主体清晰,监管程序科学,监管责任明确,按照监管权限,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监管企业、监管银行、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义务,确保预售款监管工作安全有序。

四、加强商品房预售行为管理

(一)加强售楼场所信息公示。健全商品房信息公开机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售楼场所公示以下内容: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经营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预售方案、代理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情况、《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商品房明码标价情况、商品房销控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前期物业服务情况、建筑节能信息以及商品房销售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信息。预售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及房源信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等向社会公开。

(二)加强预售房源管理。开发企业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严格按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批准的用途和范围以及备案价格,明码标价一次性对外销售,不得以各种借口分批、分次销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开发企业和商品房承销机构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任何形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不得参加任何展销活动。

(三)加强房地产销售代理和销售人员管理。采取代销方式预售商品房的,商品房承销机构须在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商品房承销机构应当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显要位置公示。商品房承销机构和执业人员不得炒卖房号,不得在代理过程中赚取差价,不得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违规交易,不得发布虚假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采取内部认购、雇人排队等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加强商品房销售人员管理,实行商品房销售人员持证上岗和挂牌服务制度。商

品房销售人员在销售服务时,应佩戴统一注册编号的胸牌,实行亮牌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四)规范房地产广告宣传。开发企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不得发布任何形式预售广告。开发企业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要在显要位置标注预售许可证号。违反国家有关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移交工商部门依法查处。

(五)加强商品房预售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商品房预售项目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预售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在建项目的销售情况、施工进度、预售款收存使用情况、售楼处公示情况以及销售人员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不按本通知规定按期开盘销售商品房、不按规定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未按规定签订合同以及未履行合同备案义务、未将全部预售资金纳入监管或将预售资金挪作他用、售楼处未按规定公示相关内容、销售人员没有持证挂牌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预售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在媒体公开曝光,记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撤销其预售许可,直至吊销开发企业资质。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3: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负起责任, 加大查处力度, 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今后, 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 并严格按照预售方案申报价格, 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二是要求对已经取得预售许可, 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外公开销售或未将全部准售房源对外公开销售, 以及故意采取畸高价格销售或通过签订虚假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等方式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行为, 进行严肃查处。三是明确了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各种违禁行为, 包括炒卖房号, 在代理过程中赚取差价, 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违规交易, 发布虚假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 采取内部认购、雇人排队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等。四是要求各地健全房地产信息公开机制。政府要及时准确地将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及房源信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则要在销售现场明示预售许可情况、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等信息。五是明确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商品住房现售管理办法, 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售商品住房。

《通知》要求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一是要求各地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管理, 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和工程形象进度要求, 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 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二是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住房预售方案销售商品住房。预售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度安排、预售房屋套数、面积预测及分摊情况、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的具体范围、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等。预售方案中主要内容发生变更的, 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三是要求各地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 明确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 确保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四是明确商品住房要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 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

《通知》强调要加强预售商品住房交付和质量管理。强化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机制, 鼓励各地推行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金制度。

《通知》要求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各地要通过房地产信息网络公开等措施,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尤其对退房率高、价格异常以及消费者投诉集中的项目, 要重点核查。积极拓展房地产信用档案功能和覆盖面, 信用档案作为考核企业资质的依据。

篇4: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一、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广播电视广告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广告内容的正确导向,认真履行对广告的依法审查职责,坚决抵制虚假违法广告,坚决抵制内容低俗的不良广告,严格依法经营和播出广告。

二、规范影视剧中间插播广告行为。电视台在影视剧中间插播广告时,必须严格遵守总局61号令规定:非黄金时间每集(以45分钟计)中可以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黄金时间(19:00至21:00)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插播广告时,应当对广告时长进行提示。同时要做到:(1)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之前插播任何广告;(2)在非黄金时间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15分钟、黄金时间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25分钟后,方可依据61号令规定插播商业广告;(3)播出片尾畫面以及演职人员表等内容时,禁止播出任何形式的广告。

三、规范新闻节目中插播广告行为。新闻节目中插播广告时,应当安排在不同版块之间的自然间歇段内,不得在整点新闻的整点之后,以及新闻内容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字幕前插播广告。时政新闻类节目不得以企业或者产品名称等冠名。不得使用新闻报道及其素材,或以新闻采访形式作商业广告。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得为商业广告作形象代言。

四、清理违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根据《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和居家购物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09〕71号)和《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审查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广发〔2010〕21号),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必须严格审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投放企业资质,必须严格审查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内容。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投放的短片广告,或者内容违反规定的短片广告,一律不得播出。对违规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的播出机构,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查处。对在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投放虚假违法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的企业,总局将通报全系统禁止接受其投放的任何广告。

五、整顿虚假违法健康资讯广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严格审验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健康资讯广告的资质、证明等法定材料。要严格把握健康资讯广告的内容导向和格调,坚决禁止播出涉性广告。要规范健康资讯广告形式,不得以健康资讯专题节目形式变相发布广告。健康资讯专题节目应当侧重介绍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等科学知识,不得含有宣传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广告内容,不得以患者和医生、药师、专家等名义作证明。

六、坚决禁止在转播节目时插播各类广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播台(站)、发射台(站)和有线电视网络机构,在转播传送节目时,必须保证被转播节目的完整性,不得以游动字幕、叠加字幕、挂角广告、贴片广告等任何形式插播广告;不得以自行组织的商业广告替换被转播节目中的正常广告。

七、严格按规定要求播出公益广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切实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认真执行每套节目每日黄金时段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全天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总量3%的规定。因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况,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要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指定时段播出特定内容的公益广告,各播出机构必须按要求播出。

篇5: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一、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房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许可条件和程序,把好商品房预售许可关,不符合预售条件的,坚决不予办理预售许可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时应把项目开盘销售时间、每套商品房的销售价格作为商品房预售方案的必备内容进行申报。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不得预售商品房,不得以内部认购、内部登记、排队选号等形式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等变相预售商品房。

二、严禁捂盘惜售。商品房项目自取得预售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必须将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房屋全部对外销售,不得无故拒售和分期销售,严禁捂盘惜售。对严重违反规定,不按申报预售许可所提交的预售方案确定的开盘时间对外销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管理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

三、实行商品房销售价格网上公示制度。建立商品房网上价格申报系统,对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将通过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系统对外公示每套住房的销售价格。公示后,价格如有变动应通过价格申报系统进行调整,项目售楼部的销售报价应与网上公示价格相一致。

四、提高房源信息透明度。加大推进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的力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通过成都市房产管理局商品房网上签约系统与购房者签订《商品房认购书》,认购书签订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将自动锁定为“订购”状态,7日内买卖双方应及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否则,系统将自动转为“可售”房源状态。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售公示为“可售”房源状态的房屋。对系统多次出现“订购”、“拟订合同”状态的房屋但又未及时转为“已签合同”的楼盘,房产管理部门有权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说明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可暂停办理其商品房网上签约、合同登记备案等房地产交易手续。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销售现场建立房源动态销售信息,及时公示“可售”、“订购”、“拟订合同”、“已签合同”等每套房屋的销售动态信息,销售现场的动态销售信息应与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所公示的房源信息相一致。

五、加强商品房买卖合同与合同备案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应统一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自填项及补充条款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不得设定侵害购房者合法权益的霸王条款。

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签约备案后,原则上不予办理注销合同备案手续。对因合同书写或微机录入有误以及其它原因确需更正而又不更改购房合同主体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双方提出申请,经房产管理部门核实后予以改正;对因特殊原因退房需办理注销合同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双方须提交商品房销售合同、交款凭证、退房协议、银行退款资金凭证(现金、转帐支票复印件、转帐支票进帐单以及银行对帐单)等资料,经房产管理部门核实后,方可办理注销合同备案手续。

六、加强房地产广告的监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不得发布有关房地产项目名称、面积、价格、用途、位置、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商品房预售广告。对违法违规发布房地产广告行为的,由房产管理部门抄告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查处。

七、完善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各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行业认定标准,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良记录定期公布,并列入房地产行业信用档案。对房地产行业诚信度较差的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篇6: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闽建房[2007]23号

各设区市房管局、建设局、规划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商品房交易中建筑面积争议问题时有发生。为保护商品房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绘成果异议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各地认真遵照执行。

一、要高度重视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绘成果争议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绘成果异议,对于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保障商品房买卖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各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要结合贯彻实施《物权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具体的建筑面积测绘成果纠纷防范、投诉受理、调查处理机制;要设立投诉电话、投诉窗口,确定具体职能机构负责投诉受理及异议处理。

二、要规范商品房预售建筑面积预算和竣工后建筑面积实测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产测绘单位,对拟预售的商品房预售面积进行预算。房产测绘单位应当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和国家、地方相关规定对商品房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共有分摊建筑面积进行计算,列明计入分摊计算建筑面积的共有部位,并出具分套(单元)建筑面积预算表。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分套(单元)建筑面积预算表等商品房建筑面积预算资料,作为商品房预售方案内容的组成部分,提交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商品房经规划条件核实和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产测绘单位对商品房进行实地测绘。房产测绘单位应当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和国家、地方相关规定测算商品房建筑面积,列明计入分摊计算建筑面积的共有部位,并将商品房分套(单元)建筑面积测算表作为房产测绘成果的组成部分提交委托人。各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权属登记机构(以下简称登记机构)应当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核实意见,按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房产测绘单位提供的测绘成果进行审核,依法确定房屋权属登记建筑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初始预登记后,应当及时向买受人提供房产测绘单位出具的商品房分套(单元)建筑面积测算表。

三、要进一步规范处理商品房权属登记前建筑面积异议。在商品房权属初始预登记后、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前,商品房买受人对所购商品房的建筑面积有异议的,可向房屋所在地登记机构反映,登记机构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一)复核。对房产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算建筑面积有异议的,商品房买受人(以下简称异议人)可向当地登记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说明申请复核的理由和依据,并提交身份证明、房屋建筑面积测算表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等材料。

登记机构在收到复核申请后,应当责成房产测绘单位针对异议人反映问题进行复核,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机构书面报告复核结果。登记机构对房产测绘单位的复核结果进行审核,原测算建筑面积无误或者误差在本通知规定精度等级范围内的,维持原测绘成果;原测算建筑面积误差超过本通知规定精度等级范围的,应当责成原房产测绘单位更正相应测绘成果,并将结果抄送委托测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登记机构对房产测绘单位更正后的测绘成果进行审核,并按规定更正初始预登记的相应记载内容。

登记机构应当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向异议人书面答复复核意见。必要时可召集房产测绘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异议人针对商品房建筑面积异议问题进行沟通,向异议人解释说明有关法规政策、房产测量规范等建筑面积测绘计算依据。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全省商品房建筑面积测量精度等级按以下要求执行:设区城市不低于二级,其他市、县不低于三级。

(二)复测。异议人对登记机构的复核意见仍不接受的,可自行委托不低于原测绘单位资质等级的其他房产测绘单位进行复测。登记机构应当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成立鉴定小组,对原测算建筑面积和复测建筑面积的测算依据与方法、原测与复测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等方面进行鉴定,提出鉴定意见。登记机构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复测建筑面积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时,原测算建筑面积与复测建筑面积的误差在本通知规定精度等级范围内的,维持原测算建筑面积;原测算建筑面积与复测建筑面积的误差超出本通知规定精度等级范围的,以复测建筑面积为准。登记机构应当将对复测建筑面积和原测算建筑面积的鉴定审核意见书面告知异议人。

四、要规范商品房权属登记后建筑面积争议的处理。对于登记机构房屋权属登记簿或者已核发的房屋所有权证上记载建筑面积有异议的,异议人可依法申请更正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及时责成原房产测绘单位进行复核,并向登记机构书面报送复核结果。登记机构经审核,对于有证据证明所登记的建筑面积确有错误的,应当对登记簿和房屋所有权证的相应记载予以更正。异议人对登记机构作出的更正登记决定仍有异议的,可通过法律途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房产测绘单位对其完成的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绘成果质量负责;对于因房产测绘单位的测绘成果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五、要加强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房产测绘单位提供的房产测绘成果经审核质量不合格的,登记机构不予采用,并责令整改;一年内房产测绘单位提供的测绘成果两次被认定为质量不合格的,登记机构可责令其限期半年整改,整改期间不予采用其提供的测绘成果。对房产测绘单位在房屋建筑面积测算中不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或者弄虚作假、欺骗房屋权利人,以及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违规行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并作为不良记录记入其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同时抄送当地测绘主管部门依法对其房产测绘资格予以降级或者取消。

各地登记机构要加强对房产测绘单位的房产测绘成果审核工作,建立健全房产测绘单位测绘成果质量考核机制和信用档案,对房产测绘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建筑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等方面严格审核把关。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在商品房建筑面积审核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本通知自2008年3月1日起执行,适用于2008年3月1日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项目。

福建省建设厅

篇7: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发布单位:福建人民政府 时间:2011-11-1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港口岸线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港口规划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应严格遵守港口规划,新、改、扩建港口项目必须符合港口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港口规划。禁止在港口规划区外建设港口设施,确需建设的,应当先按规定修订港口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二、有序开发利用岸线。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有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的原则,2011年12月31日前将全省规划港区分为重点开发、适度开发、预留开发三类,并确保全省保留的自然岸线比例不低于70%。

“十二五”期间,对于重点开发的规划港区,要鼓励加快建设发展步伐,规划、建设规模可以按预测吞吐量的1.5倍适度超前;对于适度开发的规划港区,要根据临港产业和市场需求适度发展,规划、建设规模不应超过预测吞吐量的1.1倍;对于预留开发的规划港区,以保护为主,未经批准禁止开发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三类港区划分办法并定期对上述三类港区的开发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鼓励开发公共码头。鼓励、吸引具有码头建设、管理和经营经验的大型港口经营企业来我省投资建设公共码头。投资建设5万吨级以上大型集装箱公共码头、15万吨级以上大型公共散货码头的,项目申请人必须是有实力的大型港口经营企业;项目申请人(或其企业股东合计)自有资金或注册资本金应不低于项目预计总投资的35%。除公共码头无法满足企业运输需要且自有货物吞吐量超过拟申请建设的码头吞吐能力70%外,不得批准建设项目配套码头。

四、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在港口规划区域内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之前应按规定申请项目预审;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不得与投资人签署项目建设协议,相关部门不得出具选址意见、用地用海预审意见等审批、核准文件。对不符合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预审。

取得港口建设项目预审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应当向发展改革部门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和港口岸线使用申请。

五、加强项目行业审查。港口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分工的规定,报请省交通运输厅或港口所在地港口管理局组织行业审查。

对符合港口规划并对我省港口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港口建设项目,要主动对接,提供优质服务,缩短审查时限,最长不得超过20日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对不符合港口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出具行业审查意见。

六、实施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按照《福建省港口条例》的授权开征港口岸线使用费。涉及港口岸线使用费的征收对象、征收标准、使用管理等具体事项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并提请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为鼓励和加快我省港口的建设发展步伐,对重点开发港区内符合港口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可以按规定减征、免征或缓征港口岸线使用费;对适度开发港区内的港口建设项目,按全额征收港口岸线使用费。

七、规范岸线转让行为。对已建成的港口设施的港口岸线使用权,鼓励企业通过依法转让,提升港口岸线的使用效益;对已开发尚未建成的港口设施的港口岸线使用权,在符合港口规划的前提下,经原审批机关同意,企业可以采取拍卖、招标等公开竞价方式一并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对未开发的港口岸线使用权,严禁使用权人擅自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有偿转让后改变使用功能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所减征、免征的港口岸线使用费或撤销缓征港口岸线使用费。

八、加强岸线使用监督。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岸线使用工作的监督管理,不符合港口规划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以及擅自违规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对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未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投资建设的,违反规定逾期未投资建设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之日起2年内进行开发建设。重点开发港区内符合港口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以上未按期开工建设的,全额征收港口岸线使用费。

九、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篇8: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一、加强商业预付卡的发票管理

(一)加强发票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文件相关规定,实施“机具开票,逐笔开具;有奖发票,鼓励索票;查询辨伪,防堵假票;票表比对,以票控税”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普通发票的日常管理,有效遏止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行为的蔓延,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积极推广使用网络开票系统开具发票。努力扩大网络发票试点范围,逐步实行网络发票制度,及时掌握开票单位和个人的发票领用存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把运用信息技术监控发票管理各环节,作为从制度上堵塞发票管理漏洞的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发票管理长效机制。

(三)加强对商业预付卡发票开具情况的监督,严格要求发卡人和销货方如实开具发票,一旦发现开具虚假发M的情况,要依法对开票方进行处理,确保商业预付卡发票开具的真实性。

二、严格购卡单位税前扣除凭证的审核管理

(一)坚决依法查处商业预付卡购卡单位在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等行为,加强税前扣除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虚假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对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管是否开具发票,均不得予以税前扣除。

(二)加强商业预付卡购卡单位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审核企业税前扣除的费用是否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发现费用扣除数额异常的,要通过约谈等方式予以核实。

三、强化对商业预付卡发购卡企业的税收稽查

(一)结合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加强对商业预付卡发卡单位和购卡单位的税务检查,将商业预付卡发卡单位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开具假发票i虚假发票的行为、购卡单位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和使用虚假发票的行为列人重点检查项目,依法查处各类涉税违法行为。

(二)进一步核查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虚假发票,凡虚假发票,一律不得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办理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

四、加强监督、防治腐败

各地税务机关要抓紧落实工作要求,力卩强与人民银行、监察、商务等部门的配合,对商业预付卡的发行、销售、使用过程中涉税事项进行监督,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对涉及偷漏税款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严禁为违法行为开绿灯;同时,严禁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任何形式的商业预付卡,凡收受商业预付卡又不按规定及时上交的,以收受同等数额的现金论处,对涉嫌受贿的,依法严肃查处,从源头上防止利用商业预付卡偷漏税款、行贿受贿等行为。

篇9: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一、加强对境外影视剧引进立项和审批管理

(一)总局每年分兩次受理各引进单位的立项申请。受理时间为每年1月和7月的1日至10日。各引进单位在立项申请时,应认真填写《引进剧立项规划申报表》,并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初审后报总局审批。

(二)立项通过的境外影视剧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总局报审,按规定提交引进合同(中外文)、版权证明(中外文)、供片机构资质证明等材料,认真填写《引进境外影视剧申请表》,并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初审后报总局审批。

(三)为提高引进节目质量,扩大高清节目源,应优先引进高清版本的境外影视剧;引进境外影视剧的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0集以内。

(四)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认真履行初审的管理职责,严格把握导向和格调,从立项环节开始加强对题材和内容的审查,不得引进涉案题材和含有暴力低俗内容的境外影视剧。

(五)境外影视剧列入立项规划后因故不能报审或报审后内容未能通过的,可在规定时间内更换同一产地、同一题材的节目一次。

二、加强引进剧续约后再次发行的审批管理

(一)经总局批准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在《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过期后,由具有引进资格的单位重新与版权方签署引进合同和版权授权书,经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总局批准,方可再次发行。

(二)申报续约后再次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应按规定提交引进合同(中外文)、版权证明(中外文)、供片机构的资质证明等材料,认真填写《续约引进境外影视剧申请表》,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批。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对内容重新进行审查,并出具内容审查同意书,报总局审批。

(三)总局根据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上报的续约引进申请和内容审查意见,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集中审批。对批准再次发行的境外影视剧,重新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三、加强引进剧播出管理

(一)各级播出机构要严格按照总局规定,在播出境外影视剧时认真审核相关手续和批准文件,并在片头标明发行许可证编号。

(二)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各级电视台申报并获得总局批准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必须在本台首播,首播之后才可以再次发行在其他电视频道播出。

(四)各电视频道不得以栏目短剧或介绍境外影视剧的形式变相完整播出未经广电总局审批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每期栏目中插播境外影视剧的时长不得超过3分钟,累计使用境外影视剧片段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介绍境外影视剧的资讯类栏目,使用境外影视剧片段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五)进一步加强境外影视剧播出国别比例的管理,避免个别电视频道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播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境外影视剧。

(六)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电视频道播出境外影视剧的监管,加大对违规频道的处罚力度。如发现违规情况,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对违规播出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完成后180日内再次出现违规播出行为的机构下发《违规处理决定书》,同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由总局下发《违规处理决定书》,并予以全国通报批评。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广发社字〔1995〕547号)和《关于加强地方电视台重播境外电视剧管理的通知》(广发社字〔1999〕489号)同时废止。

篇10: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03〕507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财政局:

福建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150号令)和省政府《福建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22号令)的规定,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基本走上正轨。但是在征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出现了一些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不相符合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现就有关问题予以明确。

一、必须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主体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征收。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征收工作,财政部门对征收工作进行监督。目前,全省大部分县(市、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征收,但是也有少部分县(市、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不是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有的由其他部门负责征收。有的甚至借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搭车收费等,严重扰乱了征管秩序。对此,必须明确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具体征收主体,今后凡是由其他部门从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必须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委托。

二、必须按规定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票据

各级征收部门应严格按国务院150号令及其配套法规规定,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时使用专用票据,对有银行帐户的采矿权人,必须使用统一印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缴款书”,由采矿权人按月或季申报,经征收机关确认后,采矿权人直接就地缴入金库;对未开设帐户的采矿权人,征收部门实行自收汇缴必须使用由财政部监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自收汇缴专用收

据”,严禁使用其他任何票据,征收部门实行自收汇缴的,一般应在当日缴入国库,特殊情况的应在三天内缴入国库。征收部门未使用专用票据收费的,采矿权人有权拒缴。

同时各级征收部门必须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票据管理办法》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票据的管理,专用票据由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向省国土资源厅领取,所属县市区再向市局领取。各级征收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专用票据的领取、保管、缴销和日常管理。对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收据领用,实行缴旧领新,每年1月份对上一使用的票据进行缴销。年底前各级征收部门要对历年来使用的专用票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并逐级缴销。

三、必须加大征收力度,保证矿产资源补偿费足额征收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150号令和省政府22号令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大征收力度,对采矿权人据实计征。要建立采矿权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台帐制度,对能够采用台帐审核计征的采矿权人,不得采用包干收费。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的干扰,以及采矿权人瞒报漏报,做到应征尽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采取“一个窗口”收费及其他部门收费的监督检查,保证矿产资源补偿费能够足额分流入库。

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保护项目和征管部门经费补助。各级财政应安排必要的征管经费,保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严禁设立矿产资源补偿费过渡户

为保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及时、全额、就地缴入金库,年底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设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过渡户和财政部门设立的有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财政专户或过渡户一律取消,余额全部缴入国库,并严禁新设立过渡户,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全部缴入国库。

五、必须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各级征收部门要坚持财务管理的全面覆盖,做到全过程的核算与监管,要按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核算规定建帐进行会计核算,对征费少无法单独设帐的单位,也必须按矿产资源补偿费核算规定设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各级征管部门要按月对辖区内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编制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情况报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六、调整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审批程序

从2004年开始,当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减免实行年初申报,年终审批,按当年先入库、第二年抵扣应缴数的办法执行。即每年1月底前,采矿权人提出本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申请,并经县(市、区)、设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当年12月底前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采矿权人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减免审批,减缴额超过50%的转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减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抵扣第二年应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批文,应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备案。

七、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的监督检查

各级征收部门必须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从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的人员在具体的征收工作中必须向采矿权人公布收费文件。上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监督检查。一是检查征收部门是否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二是检查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否被截留、坐支、挪用;三是检查是否有假借矿产资源补偿费之名实行乱收费。对不依法征收、管理、使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行为,对有关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对触犯刑法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进行查处。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 建 省 财 政 厅

篇11: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闽建建[2011]16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05-11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房管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规划局: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含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下同)工程质量安全,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现就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

保障性住房是民生、民心工程,是为民办实事项目,其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2011年全省保障性住房责任目标共计25.01万套(户)。工程建设任务重、规模大、投资多、时间紧,监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务必站在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

二、严格基本建设程序

(一)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承发包管理。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所在地监管机构要加强对项目承发包的监管和指导。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做好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发包工作。要择优选择资质等级高、市场信誉好、技术管理水平高、工程质量安全有保证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代建等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和费用,防止最低价中标或不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

(二)加强规划设计审批。规划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楼房间距、建筑朝向、户型布局等进行审查,充分考虑商业配套、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交站点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配套齐全、适宜居住、便捷出行、方便居民生活。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住宅对采光、隔声、节能、通风和公共卫生等要求,体现“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等特点,确保在规定的套型面积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设计质量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和设计深度要求。

(三)严格施工图审查。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含勘察文件)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突出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抗震设防、主要使用功能、消防安全等关键内容技术审查,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的,及时予以纠正,排除质量安全隐患。

(四)严格施工许可管理。对不依法委托建设监理、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工程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当前是继续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期,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办理效率,缩短审批时限,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

(五)严格竣工验收。保障性住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试行办法》以及《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DBJ/T13-119-2010)等有关规定,组织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分户验收,已经聘前期物业管理企业的工程,物业企业应当派人参加分户验收。分户验收应当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确保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以检查工程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为主。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项目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要检查有关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对质量分户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抽取一定数量房间,核查分户验收的真实性。对竣工验收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或工程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存在明显缺陷的,要责令整改;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应按规定,及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和城建档案移交工作。

三、进一步健全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要建立“业主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牢固树立质量是前提、安全是保证、造价是核心的理念。

(一)强化业主(建设单位)责任落实。建设单位是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所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全面责任。要选派综合素质高的业主代表,全面负责协调施工现场各方建设主体的活动,定期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督促施工现场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现场管理,并及时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要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功能标准、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盲目倒排时间,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取消建筑节能、降低质量标准。对管理力量薄弱的建设单位,应当实行项目代建制,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

(二)落实“一岗双责”。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管理资源,健全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监管机制,将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监管服务重点,纳入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范围,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监督人员,加强工程业务指导,加大巡查检查频次,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根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情况,制定专项监督方案,督促参建各方主体认真履职。对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理。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致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追究参建单位、法人代表和参建个人的责任。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发现有转包和违法分包、挂靠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清除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市场。

(三)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信用档案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期间,建设单位要在施工现场的显著部位,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名称、主要责任人姓名和工程基本情况挂牌公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要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工程质量各方责任主体名称及主要责任人姓名,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落实。各地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完善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信用档案,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信访投诉集中经核查确实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列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并与招投标、各类保证金等挂钩,确保只有诚信企业才能参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

四、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1、落实施工单位的责任。保障性住房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负总责,严禁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企业、项目领导现场带班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配备,认真实施《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要结合工程实际,落实设计图纸会审中确认的保证施工质量的设计交底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积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要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满足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要强化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防控管理,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审核合格的方案组织施工,杜绝群死群伤事故。

2、强化工程现场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根据保障性住房工程规模,配备满足要求的、专业设置合理的监理人员,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要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文件、监理合同,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多种形式,及时到位进行监理。严格审查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签字认可;对发现有质量安全隐患的,应书面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要求立即停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3、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参建各方要严把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进场检验和质量控制,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要建立现场材料送检台账,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严禁不合格建筑材料在保障性住房工程中使用。

4、严格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检测管理的规定、标准和规范,严格检测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通过建设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试验数据和检测报告,自觉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管,遏制虚假检测报告出现。

五、强化措施,构建长效机制

(一)实施优质优价。保障性住房工程要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确保100%达标,并积极创建优质工程,提高工程质量精细度、用户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度。建设单位要贯彻落实《福建省创建省优质工程暂行管理办法》(闽建建„2007‟2号)等文件,落实优质优价等政策。对于创优工程,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创优要求,并在合同条款中体现,招标控制价应按规定计取相应的优质工程增加费。评标时应将优质工程增加费作为不可竞争费用(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招标控制价公布的金额)。施工企业必须落实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从项目开工就要制定创优计划,按有关标准规范认真组织施工,创出精品工程。

(二)加强监督机构及队伍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管任务艰巨,对于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经费得不到保障的地区,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协调解决监督工作正常开展所必需的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保证监督机构具备执法监督和监督检测能力,加强对涉及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试件等进行监督抽样检测,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三)开展保障性住房评优活动。开展保障性住房优秀设计评选,评出一批经济适用、平面布局合理、户型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的优秀设计。开展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评选活动,对具有一定建设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评选一批选址科学、设计合理、配套完善、质量优良、环境宜居的示范项目。通过样板引路,引导各方主体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定。

(四)建立和完善回访保修制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保障性住房回访保修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响应时限和应急保修机制,及时处理住户质量投诉,减少或避免质量纠纷。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督促参建主体及时履行质量保修责任,定期对保障性住房的回访保修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建设、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回访保修的,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及时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篇12: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1-04-05 【生效日期】2001-04-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建设厅发出

关于开展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规范管理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建立良好的物业管理秩序,根据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试行办法》和闽建房〔2001〕10号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加强全省物业管理企业才资质规范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清理整顿和规范物业管理关系到物业管理行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二、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统一按建设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试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除对外别市资质标准实行限期到位外,各地均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认真审核,并按核准程序核发建设部印制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物业管理。在清理中对不符合资质标准且管理不规范、社会信誉差的企业不予核定资质。

三、三、物业管理资质审批实行分级管理。一级资质由省建设厅审核后报建设部审批。

二、三级资质由设区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建设厅审批。厦门市的三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暂由厦门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审批,报省建设厅备案。对目前达不到三级资质标准的物业管理企业和新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其资质核定为临时资质等级,由设区的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发证,并报省建设厅备案。临时资质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资质年检时间为每年3~5月份,具体年检办法另行规定。

临时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资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申请办理转正手续。

四、四、申报物业管理企业一、二级资质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中应含有经济、土建、水电、财务等专业人员;申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三级的,具有职称的人员中应含有土建、水电、财务专业人员。

申请临时资质物业管理企业的条件:

1、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

2、福州、厦门两市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其它市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4人,具有职称的人员训应含有土建、水电、财务专业人员,总经理取得建设部统一印制的物业管理企业岗位证书,30%以上的部门经理、管理员取得从业人员的岗位证书;

3、有具体委托的物业管理项目及合同(新设立的物业管理企业除外);

4、具有比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五、物业管理企业申报资质时,除按建设部规定必须提交的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等级报告;

2、新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需提交所在地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已有资质的企业提交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3、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已持有各级物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的,还应提交原《资质证书》正、副本。

六、六、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规范和清理整顿工作自4月10日至6月30日止,申报二、三级资质的于5月30日前报省建设厅审定。

今后在申报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时,按《福建省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第九条:应向物价部门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的规定执行。

(注:《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申请表》略)

福建省建设厅

二00一年四月五日

上一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教案下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