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4-05-14

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篇1: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我县是山区县,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建设的发展,对我市山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小水电发展却遇到种种困难和障碍:小水电上网价偏低、、小水电站造价越来越高、电站经营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使小水电发展遭遇瓶颈,严重挫伤发展小水电的积极性。

一、我县小水电发展情况

目前我县小水电管理体制主要有国有、集体、民营、联营管理体制等形式,新建的电站大多是以民营、联营及私营为主。

二、小水电发展遇到的问题

1、小水电上网价偏低

当前小水电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小水电上网价偏低。我县小水电现行上网价仍执行2002年以前当地政府所制定的小水电上网价,销售电价已经上调三次,而小水电上网价却一直没有得到调整。当前我县小水电平均上网价为0.365元/千瓦时、据我县水利局测算出的小水电发电成本一般达0.43元/千瓦时,这样小水电的上网价连成本价也远未达到,此外,小水电上网价与小火电厂上网价相比也是比较悬殊的水电和火电上网价相差过大,严重违背商品同质同价的原则,过低的上网价严重制约小水电站的发展,威胁着小水电站的生存,也挫伤了兴办小水电站的积极性。

2、新建电站造价不断高涨,老电站缺乏改造资金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物价指数也不断提高。钢材、水泥等建设小水电站所必需的原材料价格也不断高涨,致使小水电站造价越来越高。造价高的另一个因素是征地难度越来越大,农民要价越来越高。此外,新建水电站需要审批的部门过多、办理程序烦琐,手续费用较高(约占工程造价的15%-20%)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造价过高,小水电站建设成本增大的原因,电站初期投入成本高,还贷期长,将导致电站经营困难,甚至亏本。

老电站缺乏资金改造和设备更新也是当前小水电站遇到的一个难题。现有的水电站有很多是70-80年代建成的,技术落后,设备普遍老化,需要更换设备,改造线路。

三、意见和建议

1、希望小水电站上网电价得到调整。:“鉴于省政府即将调整小水电的有关政策,对小水电的有关规定另行下发。”但相关规定至今一直没有下发。而我县的小水电上网价则一直维持2002年以前当地政府所定的上网价。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平衡用电结构,近年来,省三次调整销售电价,而小水电运行成本逐年增加,开发和经营日益困难,上网价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调整。

当前小水电上网电价过低的现状既与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环保能源的政策不相符,又与小水电当前发展的现状不相符。所以建议我县物价局对小水电上网电价以电站生产成本为基础,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尽快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上网价。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大电网与小水电互送电量分别予以互抵。”的有关规定。以切实解决小水电上网电价过低而吸网电价过高,电价严重倒挂的不合理现象。体现同质同价的原则。

2、制定加快对小水电站发展、建设的优惠政策

建议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注当前小水电站发展存在的种种困难,制定加快发展小水电站的优惠政策。

(1)在办理手续上给予新报建小水电站以更多便利。当前报建小水电站需要审批的部门过多、办理程序烦琐,所需时间过长、手续费用占造价的比例也较高,占15%-20%。希望上级部门能制定优惠政策缩短报批办理时间、降低办理手续费用,给予小水电站以更多优惠。

(2)严格落实省级补助小水电发展资金。省政府实行对小水电发展补助资金,实施以来对山区发展小水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有不少地方,反映这一专项资金未能认真落到实处,希望上级部门严格落实补助资金的专款专用,严肃查处地方任何截留、挪用等行为,以扶助山区小水电的发展。

篇2: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何浩波指导教师:程庆武

学校名称:习水县三岔河中学

摘要:小水电的发展情况,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三岔河小水电问题对策

我乡地处山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建设的发展,对我乡山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小水电发展却遇到种种困难和障碍:小水电上网价偏低、小水电站造价越来越高、电站经营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使小水电发展遭遇瓶颈,严重挫伤发展小水电的积极性。

一、我乡小水电发展情况

目前我乡小水电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体、民营、联营管理体制等形式,新建的电站大多是以民营、联营及私营为主。

二、小水电发展遇到的问题

1、小水电上网价偏低,当前小水电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小水电上网价偏低。我乡小水电现行上网价仍执行2002年以前当地政府所制定的小水电上网价,销售电价已经上调三次,而小水电上网价却一直没有得到调整。当前我县小水电平均上网价为0.365 元/千瓦时、据我县水利局测算出的小水电发电成本一般达 0.43元/千瓦时,这样小水电的上网价连成本价也远未达到,此外,小水电上网价与习水火电厂上网价相比也是比较悬殊的,水电和火电上网价相差过大,严重违背商品同质同价的原则,过低的上网价严重制约小水电站的发展,威胁着小水电站的生存,也挫伤了兴办小水电站的积极性。

2、新建电站造价不断高涨,老电站缺乏改造资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物价指数也不断提高。钢材、水泥 等建设小水电站所必需的原材料价格也不断高涨,致使小水电站造价越来越高。造价高的另一个因素是征地难度越来越大,农民要价越来越高。此外,新建水电站需要审批的部门过多、办理程序烦琐,手续费用较高(约占工程造价的 15%-20%)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造价过高,小水电站建设成本增大的原因,电站初期投入成本高,还贷期长,将导致电站经营困难,甚至亏本。老电站缺乏资金改造和设备更新也是当前小水电站遇到的一个难题。

3、现有的水电站有很多是70-80年代建成的,技术落后,设备普遍老化,需要更换设备,改造线路。一是采用引水式开发的水电站没有考虑下泄生态流量,造成枯水期河流局部河段减水或脱水;一些电站在施工过程中,因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一些电站业主在征地拆迁和补偿、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与农民争利,甚至侵害农民利益。三是一些水电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违反基建程序,违规建设;上世纪建设的大量老旧电站能效低下,设备设施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三、意见和建议

1、希望小水电站上网电价得到调整。“鉴于省政府即将调整小水电的有关政策,对小水电的有关规定另行下发。”但相关规定至今一直没有下发。而我乡的小水电上网价则一直维持2002年以前当地政府所定的上网价。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平衡用电结构,近年来,省三次调整销售电价,而小水电运行成本逐年增加,开发和经营日益困难,上网价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调整。当前小水电上网电价过低的现状既与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环保能源的政策不相符,又与小水电当前发展的现状不相符。所以建议我县物价局对小水电上网电价以电站生产成本为基础,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尽快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上网价。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大电网与小 水电互送电量分别予以互

抵。”的有关规定。以切实解决小水电上网电价过低而吸网电价过高,电价严重倒挂的不合理现象。体现同质同价的原则。

2、制定加快对小水电站发展、建设的优惠政策 建议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注当前小水电站发展存在的种种困难,制定加快发展小水电站的优惠政策。(1)在办理手续上给予新报建小水电站以更多便利。当前报建小水电站需要审批的部门过多、办理程序烦琐,所需时间过长、手续费用占造价的比例也较高,占15%-20%。希望上级部门能制定优惠政策缩短报批办理时间、降低办理手续费用,给予小水电站以更多优惠。(2)严格落实省级补助小水电发展资金。省政府实行对小水电发展补助资金,实施以来对山区发展小水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有不少地方,反映这一专项资金未能认真落到实处,希望上级部门严格落实补助资金的专款专用,严肃查处地方任何截留、挪用等行为,以扶助山区小水电的发展。

3、这就要求我们客观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以科学的理念、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保障小水电可持续发展。

4、我们建议始终坚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农村水电的方针,从源头上加强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协调好发电与防洪、供水、灌溉、生态和环境保护等的关系,明确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

篇3: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1 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调整

一是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发展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等机械设备, 延长产业链, 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 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 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 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 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2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 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 在我们北方玉米和大豆主产区要主攻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 农机化要向提高农产品品质方向发展, 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其次, 要发展区域特色机械化, 重点发展牧草收割、青贮机械, 积极适我县发展畜牧业的迫切需要。

3 加强法规建设, 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 明确了农机部门在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执法地位, 下一步是如何找准位置, 确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 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 真正做到:吃透条款、落实责任、完善制度、规范执法。农机管理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 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 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4 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篇4: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取得的实效

1.发展现状

200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上简称农机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同年,国家对购置农业机械实施补帖政策。县人民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及时制定有关政策,采取多方面措施,努力开创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新局面,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明显实效。截止2004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2.9万千瓦,其中拥有各型拖拉机13248台49423千瓦,农用水泵289台,联合收割机236台7784千瓦,水稻插秧机3台,机动喷雾机4826台1061千瓦,机动脱粒机1862台7075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261台2486千瓦,农副产品加工作业机械2629台,农用运输车725辆26307千瓦,饲料粉碎机139台。农机机械拥有量由2000年的11.6万千瓦提高到12.9万千瓦,累计增长13.5%;农业机械原值19256万元,比2000年增中705万元,累计增长3.8%;2004年拥有农机从业人员748人,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54户,农机维修网点82个。2004年完成机耕170.5亩,机耕作业面积242万亩作业亩,机械收获140万亩,农机运输作业8268万吨公里,2004年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5781万元,利润达到573万元。

2.农机化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1)宣传发动工作效果明显。县人民政府及农机局在《农机促进法》颁布后,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标语、印发资料、开展培训、接受咨询、传递信息、落实责任等方式,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达到预期效果,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有了更深地理解,在认识上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

(2)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截止2004年底,农业机械拥有量在2000年基础上增长13.5%,农机产值增长3.8%。大、中、小各型农业机械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全县农机从业人员、专业大户增长迅速,年机耕面积、收播面积、秋整地面积、运输总量等增幅较大,耕种、收播和运输等机械化程度达到70.5%,已位于全市中上水平。

(3)农机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职责明确,服务到位。全县有7个乡镇农机管理站,有专业管理人才25人,全县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正常,服务网点建设,各类服务已深入乡村和农户,农机从业户达到54户、人员达到748人,广大农机用户和农民群众满意度较高。

(4)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推广新型农机和新型技术,农村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县农机局自2004年以来先后组织各乡镇农机技术员进行科技赶场和新型农机现场展示、演示会,积极推广、运用新机械和新技术,使我县近些年农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仅2004年农机购机补贴金额80万元,充分调动农机大户的购机积极性。

二、对今后农机发展的思考

在调查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全县农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一部份干部和群众对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认识不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作为商品,完全由商家和农民自主决定自由发展。

2.全县乡镇农机管理运行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乡镇农机因体制原因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因为原农机站的撤消,队伍也极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的管理发展和服务。

3.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县境内无农机新机具示范演示基地,不能有效地将引进的先进性农机具及时向广大群众示范、演示,影响了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进度。

4.农机专业人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一批先进的、新型的农业机械须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操作和运用,才能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5.乡村机耕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配套农业机械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所履行的安全职责与所承担的安全责任不一致,制约了农机安全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机促进法》,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机促进法》有更深的理解,知法用法,努力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向前发展。

2.切实搞好我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科学设置县、乡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将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人员工资和工作运转经费,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基层队伍稳定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导和推广步伐,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对设备老化的要进行更新和改造,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抓住新农村建设和惠民政策的契机,继续坚持“村民自筹、投工建设为主,政府以奖代补为辅”的原则,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快乡村机耕道的建设步伐。

5.大力发展小型和微型农业机械。由单一的粮食作物机械化向农、林、牧、副、渔等全方位转化,由小型农业机械向大中型农业机械集约化转化。在生产环节和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在机械收割等农机运用方面有较大的推进。

篇5: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资源丰富,山区面积398万亩,地貌以山区丘岗为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各项事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发展仍然滞后。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997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做山水文章,找特色门路”的战略发展思路,意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培育新的支柱财源。最近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作了许多相关调查,现就我县发展小水电的优势与着力解决的问题作一初探。

一、我县发展小水电的优势

我县发展小水电从六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对我县小水电发展的优势认识不足,电力市场外销的僵局未打破,投入机制问题未解决好,致使我县小水电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况。其实,我县小水电发展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我县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这首先得益于我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县岭东林区群山逶迤,林海浩潮,森林覆盖率达90%,该片境内松杉林立,活立木蓄积量达586万立方米,自古就有“杉木之都”的雅名。全县总面积48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58万亩,占总面积的73.8%,是我国南方重点产材县和全省重点林区县。而与我县接近的小水电发展特别好的乳源县,全县森林面积只有14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6.6%,活立木蓄积量也只有480万立方米。我县近几年来,积极实施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对潇水之源的冯河两岸,1861省道和207国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岩裸地全面规划实施封山育林,基本上消灭了荒山,并划定了9.9万亩水源林和13万亩自然保护区。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森林的休养生息提供了条件,我县的水能资源也将不断丰富,为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富民强县”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基础。

在水能资源方面。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控制流域面积3809k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6.517万kw,技术可开发量为41.014万,全县开发198处电源点,总装机容量26.14万kw,目前全县小水电开发占总量的37%,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二)独具一格的政策优势。

目前国家为提高农村用电质量,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拓展农村电力、电器市场而进行的农网改造和建设,为我县小水电开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财政注入国债资本金560万元,银行政策性贷款2240万元,共计2800万元的资金为我县建成骨干网络提供了条件,同时,我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这给我县小水电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给我们的政策,完全可以使小水电开发取得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县为小水电的开发和建设也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我县投资。97年出台江发[1997]22号文件,2000年又出台江政发[2000]11号文件。文件中规定“谁投资谁受益”,在税费方面给予充分优惠,如从1997年起,凡联办、合办、自办的水电站,自投产之日起,所得税免征7年,减半征收3年,新建小水电,自投产之日起,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水资源费免征5年,减半征收3年。这样的优惠政策,在其他县都是少有的。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为我县近几年引进小水电开发资金上亿元,装机增加了2.3万千瓦。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县毗邻两广,距广州市30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尤其是水能资源丰富的码市镇与广东粤北接壤,又是全省25个边贸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的瞄准沿海大市场,开发永州大产业,建设广东大郊区战略,我县则努力建成广东近郊区。这是实现内陆省份落后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优势互补的接轨。沿海发展需要内陆省份支持,而内陆省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也离不开高速发展的广东市场。广东城市化程度高,资源有限,特别是他们经济高速发展要求具有可靠的物资后方。我县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开发水电资源的广阔前景。况且,目前已架好了从码市到广东清远的一条110kv的“黄金输电通道”,还有从贝江至连州的一条110kv输电线路,为我县的水电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电力市场。

篇6:对我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实践课题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教育层次

教 学 点

时间

对我县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各国发展的历史证明,房地产业发展是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领域之一。据统计,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县内共投入房地产开发资金8.43亿元,开发用地契税入库1944万元。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2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入库税收700万元。200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入库税收2335万元。近几年来,仙居县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住房总量每年以约7.5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人均居住面积24.24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平方米。投资性购房比重占7.22%,自住比重占92.78%,市场投机成分较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近年来,我县住房建设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增长态势。

一、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商品房需求的预测

仙居是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县市,商品流通旺盛,仙居全县目前人口约46.5万人,县城人口约8万人,但城市建设面貌一直较差。20世纪后期建造的“地到天”式排屋及三、五十年代建造的老城区仍然是居民主要居住模式,其老房屋多数处于空置状态,配套设施较完善的住宅小区将近2003年才起步。

1989年仙居县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至今已发展有14家,其中三级开发资质3家,肆级开发资质11家,县外4家三级企业(有项目)在本县开发。目前,已出让开发用地37.9万平方米,在建项目18个,核准开发量计建筑面积69.2万平方米,固定从业人数200多人,年开发商品房能力约15万平方米。近4年内(2004年—2007年)商品房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适应住房更新的需求

目前,仙居县城有近2.5万户家庭购买了房改房、商品房或自建房。随着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关于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措施的落实,近5年内,仙居会形成“改善居住条件”的热潮。如果有10%居民户入市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梯度消费,按平均每户购房150平方米计算,将形成近37.5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需求量。

(二)、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仙居县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568元。财政收入3.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0.8亿元,城镇化水平将由2004年的33.6%增长为2007年的40.8%,县城人口将由2003年的7.8万余人增长为2007年的11万人,累计增加3.2万余人,按40%的新增长人口购买住宅,以人均40平方米计算,新增商品房需求量近52万平方米。

(三)、适应房地产投资的需求

现阶段,仙居的房地产价格较之周边县市尚属偏低,升值空间较大,随着高速路建设开通,如促销得当,预计有一部分外地及本地家庭将参与房地产投资。如果有500户家庭进行投资,平均每户购房150平方米,将形成7.5万平方米的需求量。

综上所述,五年内估计会形成97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需求量,平均每年开发销售约20万平方米才能基本满足需求。按商品房均价3000元/平方米计算,销售收入可达到5.82亿,建筑安装工程0.97亿(以每平方米造价500元计算),每年将带来5000万左右的税收。

二、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土地市场逐渐走向规范,但土地增量供应控制不严,用地供给缺乏规划

仙居县开发用地真正运行规范是近两年的事,过去没有按照城市发展方向的要求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及房地产发展规划。前几年推出大小房地产开发项目18项,绝大多数地块面积过小形不成开发规模,相应的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提高不了房地产开发档次,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品位。政府应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出让土地,谋求土地效益最大化。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档次的生活需求日趋强烈,利用仙居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和一流的配套设施,引导消费潮流。

(二)、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负债率偏高

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整体来看,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行业发展时间短、远没有完成优胜劣汰的过程。仙居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规模小性化和产业集中度不足情况。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开发建设,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且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偏高、风险大、内部管理差、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日渐规范的市场,中小企业要想取得发展的突破,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到。

(三)、房价增长快,对民众心理预期影响大

市民中70%以上认为商品房房价高,50%以上认为房价太高无法接受。仙居属欠发达县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急剧升温,购销两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商品房价格从2002年均价1200元/平方米,2007年均价增长到3000元/平方米,房价整整翻了二番。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八条”、“新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等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政策,但宏观调控政策对正在潜在发展的仙居影响不大,2005、2006年房价虽有趋于平稳之势,但到了06年底,商品住宅均价达到2900元/平方米。从门2005年新出让成交的土地看,楼面地价每平方米已达到1000多元,建成后房价又会如何可想而知。

(四)、物业管理较为薄弱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及其专业发展历史较短等因素,专业建设存在着与行业实践相脱离的许多问题。仙居物管企业只有2家,从业人员及服务管理水准较低。

调查显示,对小区物业管理表示不满的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小区保安队伍的管理差”,随后依次是“收费后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业主与物业公司缺乏良好互动”,选择以上三项的人均超过三成。“公用水电的分摊”和“公共物业的收益及使用不透明”以及“公共物业产权不明确”等也是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选择的人在20%-30%之间。

三、发展房地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谋求长远发展

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管理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树立市场观念、进取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效率观念,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学习借鉴一切好的经验和方法,按照建设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以发展适应广大市民需要的住宅建设为主,重点发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适当发展中高档住宅,重视老年人住宅的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政策,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根据需求预测,仙居县目前在房产供地年在200亩(可建20至25万平方米)为宜,政府应认真执行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严格控制供地总量,加强对利用荒地等进行投资建设的管理。

(三)、在房地产市场管理方面,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稳定商品住房价格

一是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要求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大套型住房按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二是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要求各地政府明确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并作出具体空间布局、项目用地和建设进度安排,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供应政策,调整供应结构

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房产,如公寓、酒店、度假村、城市中心、娱乐中心、休闲中心等,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休闲房产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

(五)、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并购整和资源

目前仙居县房地产企业已发展到18家(外地4家),而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却寥寥无几。县城两个大的开发项目都由外地公司开发。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只有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有品牌房产的开发商才能占据市场。在扶持重点房地产企业的同时,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走联合之路,以集团化的优势来参与竞争,互补性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势非常明显,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篇7: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我县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物流企业21家,多数是以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业务以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从事大型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企业为主,对我县来说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尤其是现代物流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一定雏形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张庄木材。张庄乡现有从事木材加工厂家760户,在经营过程中他们除利用本地资源外一般从河北、山东、新乡等地进原木,加工成板皮后销往外地。在进货和销售过程中,都是企业自己组织自己的人力、车辆,实行独自经营。

2、范县稻米。我县有稻米加工企业20余家,各自都是分散经营,去年经过入股整合为6家,并且这6家又经过资金、设备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一家荣合利稻米加工有限公司,实行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向外销售,年产值达到8600多万元。

3、高码头羽绒。高码头乡从事羽绒加工的企业共13家,都是从外地如东北、天津、河北购进原毛,然后加工成半成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在购销过程中信息都不能互联,基本上独自经营。

4、王楼乡华祥物流有限公司。占地220亩,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已基本为半停产状态。投资XX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共建成大型原油贮油罐两座,可贮原油6000立方米,年运输量达100万吨以上。

5、白衣柳东货运大市场。XX年建成,占地46亩,仓储面积达3000平方米,仓储量7千余吨,主要外运货物有大豆、玉米、小麦、面粉、废旧钢材等,内运货物有化肥、复合肥、煤炭、木材等,辐射台前、南乐、清丰等周边8个县区。该货场年吞吐量3万余吨,营业额达6000万元。

6、白衣祥云复合肥物资配送中心。该中心投资1300万元,占地48.6亩,建成562米的火车专用线一条,高标准仓库4400平方米,可容货物1.2万吨。每月运输量达170个车皮、1万余吨,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5万吨。

7、濮城君恒集团——军恒化工有限公司。去年开始建设,占地200亩。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多元,货运仓储面积为1XX平方米,可容货物3万余吨。

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具有雏形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调查了解到,我县这20余家从事运输、装卸搬运、储存等物流企业都没有集装箱式运输。全县营运性车辆85%的在个体运输户中,组织化程度低,并且多数是以配货站的形式存在,而多数配货站又以短途运输和简单装卸、仓储为主要经营方式;其中年运输或仓储能力超3000吨的仅4家,无1家资产超5000万元的企业和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

二是物流效率低,社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共计拥有载货车辆10182台,吨位5770吨,这些车辆真正用在物流企业的还不到15%,且隶属不同的系统,有的是企业内部组成的运输公司,有的是邮政、交通系统,有的是个体私营户。业务以整车配送和零担快运相结合,布局比较分散,资源相对不集中,形不成合力,车辆利用率较低。

三是运作层次低、成本高。我县物流企业主要从事运输、储存等粗放式、单一的经营活动,多数为“车队+货场”,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运作阶段,流动独立、单向,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基本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真正具备物流活动六大要素(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为一体的企业没有,第三方物流几近空白,层次较低,物流成本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物流企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仍属于传统物流阶段,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离现代物流的要求及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1、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从目前状况上讲,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负责人对物流概念模糊,经营观念淡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运输、仓储和搬运,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车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营。如羽绒业、木材业都是自发的组织购销活动,基本上都不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物流基础设施和硬件薄弱。我县的物流企业运输条件除了公路初具发展雏形外,还没有高速公路,铁路运输设施还不配套,其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内在质量差,缺乏具有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条件,如华祥物流公司、军恒化工有限公司在车辆、场地、仓储等配套设施方面,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相对较少,功能单一,运作效率低;物流的硬件技术,如包装、装卸、运输、储运、流通加工等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场站建设以及服务于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3、用于物流流通的货源不足。由于基础条件差,总量小,特别是我县工业集中区战略正在实施阶段,没有形成企业集群效应和产品链式延伸,现有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货源有限,大宗货物少,制约了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4、政策性支持欠缺。目前我县基本上没有物流企业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现在亟待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支持和规范物流业的发展。

5、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在我县还是空白,目前,我县从事物流企业的人员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其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中高级物流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县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

三、几点建议

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要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引导等措施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的物流资源,转变为现代物流企业;同时,要求企业有物流效益总成本观念,加强物流成本核算,把物流业务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大物流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使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技术和效益。通过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货物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使我县物流企业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中发展壮大,在行业范围内树立起大购大销的现代物流理念。

2、完善和构建物流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平台。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积极引导县内物流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推进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共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发挥濮台铁路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路中小批量货物中短途运输优势,加快货物综合流转速度,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二是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体系,整合各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实行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储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一是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从整体上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尤其是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二是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剥离业务和资产,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采取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

篇8: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组织监管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化程度不高, 总体实力较弱

从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来看, 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 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 产销衔接不够紧密, 重盈利轻服务, 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1.2 目的不纯, 偏离创社宗旨

如此快速发展,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受国家的政策扶持刺激。有的农民不明白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真正意义, 扭曲了发展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 更好地发挥家庭承包的潜力, 促使农民走向市场, 增加收入, 致富奔小康的目的。一些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 或者是为销售产品, 获得更大销售收入, 这种合作社, 徒具法律形式, 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的章程进行运作, 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真正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合而不作, 成为“空壳合作社”1.3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内部控制制度

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制度和规范的会计账簿, 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单, 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表现为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入账普遍、缺少经办人审批人签字、收款不开统一收据、收入不及时入账等。甚至有的合作社连会计都是虚的。在会计核算方面, 绝大多数合作社不能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设置内部科目, 不能准确恰当的反映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这些都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1.4 外联市场不够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农民、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处于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地位, 对合作社的成立和活动开展大力支持, 多数农民也表现了强烈的入社愿望。但合作社在外联市场的力度上显得不足, 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企业支撑等方面。由于市场功能弱化, 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 难以获得突破。

1.5 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建设亟待完善

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 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 会员权利、义务不明, 组织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已进行工商注册登记, 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 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

2 建议

2.1 加强学习培训

政府相关部门应把合作社的活动开展纳入指导的监督范围, 以学习培训活动为抓手, 强化组织功能, 主动联系, 按需送课, 逐步建立常规动态的学习培训制度, 切实提高合作社社员的基本素质。

2.2 规范会计工作流程,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强化监督机制

首先, 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实行钱、账、物分管, 建立健全的经手、签收、审批程序, 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金资产。其次, 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 要及时加以完善。

2.3 加强组织监管

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就农村合作社的活动开展、责任和财务做以培训, 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管力度, 让合作社步入规范化运作程序。其次, 应建立年度考核制度, 采取暗访、座谈、评议档案资料等多种形式, 对合作社一年的活动开展、效益产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及时整改不良现象。

2.4 强化科技特色, 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旺盛生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对接科研院所, 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拓展新市场。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合作社, 要注重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产业链条, 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深加工农产品发展, 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使专业合作社更加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左永刚, 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n].财会信报, 2006-12-4.

篇9: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永嘉县;小水电;水利蜗杆发电

一、永嘉县小水电发展现状浅析

永嘉县气候为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虽然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全年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740.8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全年的3~10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以上,也是永嘉县发生洪涝灾害的高峰期。在夏季雨量最大,为发电主要时间段,发电机可以满负荷运转用于发电,但是夏季时间较短降水虽然很多但多数无法集中。其他季节雨水虽然总体较为可观。

二、制约小水电效益的因素

(一)设备年久失修,缺乏保养,出力少

通过我们的走访观察,水电站工作人员大多不是技术人员,只是定期开关水轮机保持发电而已。因此对于日常保养等基本不懂,加上年代久远气候潮湿,大部分水电站水轮机生锈腐蚀甚至仅能保证开关勉强好用,更不用说全开发电了。

(二)调节性能差,弃水多,无法保证全力发电

从与水利局谢主任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永嘉全县电站共有102座,其中有15座无任何调节库容,有21座属日调节电站,年调节及多年调节电站仅有金溪、北溪两座。全县调节库容10671万立方米。丰水期弃水多,枯水期水量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几年,谷期限网限电,水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电效益低。

(三)发电利用小时数少,闲置容量多

除了走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水电站之外,我们还电话采访了七个水电站的工作人员,结合水利局谢站长的介绍,我们得出永嘉全县现有装机多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仅2312h。其中龙益电站2759h,兴发电站2595h,吊坑电站2183h,茗岙一级电站1922h,全年发电时间仅占五分之一。由于设备利用小时数低,故闲置容量较多,极大地减少了水电站的效益。

三、水利蜗杆发电机开发与利用分析

(一)实用性分析

据悉,浙江的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有大有小,陆地面积为10.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1%,能够为小水电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再以温州市永嘉县为例,低山与丘陵的地势无疑为小水电的开发提供地理条件,楠溪江流域、小子溪等各大水库为小水电的开发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基础,因此,在浙江尤其是浙南一带,小水电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仅温州市永嘉县而言,全县水电站密布于山林达百余所,预计截至2020年,水电开发总量占据能源总量的54%,为整个城市大幅度缓解了供电了压力。

(二)解决方案分析

目前,采用凌峰公司的新型水利蜗杆发电机的地区较少,未在全国各地引起示范及宣传效应。如要在浙江推广,赵建达先生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应当”,其分别是“应当开展浙江试点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应当提供便捷的安装与调试服务”、“应当解决产品运输、调试、安装产生的费用问题”。

(三)宣传分析

在我们团队此次的走访过程中,杭州当地政府尤其是小水电专业委员会对水利蜗杆发电机十分关注。他建议我们可采取学术论文报告、亚太地区小水电学术讲座及《小水电》双学刊等途径为凌峰公司的产品作更多技术性、功能性的全面介绍,在与更多小水电行业专家交流的同时,起到宣传与推广的效益。

四、蜗杆水利发电机的市场推广

(一)通过“主导营销”模式,来打开市场

与亚太小水电专业委员会进行合作,在一年两次的小水电委员会的培训班上,进行资料发放。以及派专员对培训班的学院进行蜗杆发电机的相关培训。主导蜗杆发电机的地位,吸引客户源。

(二)和政府合作,建立蜗杆发电机的绿色能源示范区。

我们已经联系了多家政府,如永嘉县水利局、永嘉县电业部门、温州市水利局和防汛办等单位,并表明了来意。我们希望能够由政府牵头,找投资方投资,建立示范区。这样可以在短時间内把涡杆发电机的优势全部展示给全国人民,让他们了解蜗杆发电机,认识到这是未来水电能源的发展趋势,值得在这方面的投资。

(三)增设蜗杆水利发电机代替小水电增容扩效政策

由于一部分小水电的原设计装机容量偏小,而水库调节能力又差,自小水电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汛期都要大量弃水。在我们此次调查的永嘉县小子溪水库时,管理员告诉我们,每年汛期弃水问题严重,实际上在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无法供给足够的电量。除去传统的小水电增容扩效之外,新型蜗杆水利发电机能够辅助小水电的增容建设,利用多个蜗杆水利发电站共同利用水资源,从而提升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水之源团队此次调查的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长源村实际上存在诸多此类问题,相比较传统的进行小水电增容扩效方式而言,在小流域增设蜗杆水利发电机实际上具有成本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节能环保更显著等优点。当然,具体的配置措施将根据配置的地理环境来设计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紧跟市场动脉,争取政策优惠,虽说目前私营小型发电站没有政策优惠。但在大方向上政策会关怀到小水电站的。这是一个趋势。蜗杆水利发电机,便是增容扩效的第一选择。无疑会带动客户源,以及吸引到一批新的客户。

参考文献:

[1]陈雷.加强农村水能开发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全国农村水电会议,2009.

篇10: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尤其重要,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收入高低。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围绕如何壮大我县村集体经济这一主题,从5月份至9月份,深入到XX镇、X镇、XX镇部分村组进行专题调查,学习考察了脱贫攻坚、秀美乡村建设、空心村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重点工作,查阅了有关资料,并与相关村组、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作了认真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XX是农业县,农村人口比重相对较高,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尤其是2018年以来,全县大力实施“三年攻坚计划”,从财政投入、配套措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形成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的扶持体系,基本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一)用活政策助力增收

我县加大制度创新,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一是加大财力支持。科学合理地整合涉农资金,县里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加大人力支持。运用县直驻村帮扶队、乡镇包村干部、农村第一书记等力量,大力开展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带项目下村,促产业兴村,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三是加大措施配套。全面挖掘土地、金融、财税等部门的优农惠农政策,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方面出台了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措施。

(二)建设秀美乡村增收

大力开展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秀美乡村建设,既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积极汇聚乡贤风采,引领乡风文明,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XX镇XX村XX组,以“花卉苗木为主题特色”,规划“三横两纵一步道”,通过累计拆旧4500平方米、改水改厕23户等方式,实现了电网、广电网络、通讯网络“三网进村”和道路硬化、住宅美化、河道净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六化”,整个村庄变得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三)理顺土地资源增收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集体土地是农村实现集体收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县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推动土地整合流转,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加速土地连片流转、增值提效,并对流转面积在150亩以上且全部集中连片,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给予所在村每亩30元的一次性奖励,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如XX镇XX村,2017年争取上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近600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合资成立天勤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大户、吸纳散户、帮扶贫困户”为目标,采取用土地入股形式,流转粮田近3千亩,吸纳社员30余户,从事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并对合作社老百姓的粮食进行保底收购,增强合作社老百姓种粮热情。

(四)开发集体资产增收

农村集体资产也是村集体创收的重要来源。对于不适宜耕种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以及闲置的场地、厂房、学校、设施设备等集体资产,部分村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运作,将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XXXXX村,村支书率先租赁荒山种起了11亩“试验田”,随着“试验田”的壮大,村民们纷纷承包起荒山,种起了果园。如今的华林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果业村”,全村盘活荒山种植椪柑、脐橙1500多亩,几乎户户是果农。2013年,村里还清了债务,此后又通过大力发展果业、养殖业、林木苗木等村集体经济,现在年收入达15万元左右。

(五)发展特色产业增收

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这些“明星村”,在村级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建设或者推动重点工作上作出了成绩,带动形成了一大批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农家乐、茶叶、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如XX镇XX村,成立“XX县乡情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XX有限公司合作,建立“XX”电商扶贫蔬菜基地,保障年均3000元收入的70个扶贫就业岗位,保障村集体年均收益4.9万元。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较为缓慢,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还明显偏弱,在新形势下急需进一步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稳定固定的收入来源

一是收益渠道单一。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主要是仓库、厂房、闲置校舍、门面等出租和山林、水塘等发包的收入。这两者相对来说属于依靠自然资源或资产取得的“死收入,难以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甚至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没有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或与致富能手合股联手经营等方式,把潜在资源用好用活。二是发展环境限制。凡临近县区、集镇和工业园区的村,受益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信息优势、经营理念等主客观条件,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而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一般都是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主要靠上级划拨的办公经费维持运转。三是缺“第一桶金”。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缺乏启动资金,只能望洋兴叹。

(二)村级集体支出持续增加

一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需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此外,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现在各种会议也较多,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各项开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二是公益福利事业支出比重加大。在统筹城乡、加快秀美乡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自己投入的资金也越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或收入较少,配套资金不能全部解决容易形成债务。三是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秀美乡村建设后,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上级的项目资金只能完成秀美乡村主体工程建设,有时也会因资金不到位造成缺口,没有专项的管理经费,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

(三)缺少积极肯干的发展人才

一是大部分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留在农村的人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这种情况在贫困、偏远山区尤为明显,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带头人,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村干部常规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大,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特别是近几年来,县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三是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对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模糊,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但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还有少数干部群众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奉献和开拓精神,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自身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搞集体经济只会富了村干部,对村“两委”缺乏信任,对发展集体经济不关心、不支持。这些错误的认识,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欠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在结对帮扶方面,往往容易出现重视农户个体、忽视村级集体的情况,逢年过节对老党员、贫困户搞搞慰问,送点物资,送点钱;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认识不足,只重视“输血”而忽略了村集体“造血”功能的建立完善。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村集体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村级人才库、农村电商等平台打造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二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少数村对集体资产处置缺乏长远观念和规范意识,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会议记录、管理台账等资料不完整。甚至有的债权早已成为死账(如移民、死亡、迁移、人老无力偿还等),但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形成一批空债权;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债权的清收上,力度较小,措施不力,导致大量的应收集体债权收不上来。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机制手段单一,口头喊得多、行动落实少,有关规定又过于笼统,定性多定量少,考核指标往往不够量化,目标激励效果打折扣。另外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障制度参照企业职工标准办理,由于乡镇财力有限,部分村干部还存在养老难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补齐思想短板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培育优秀的党支部书记。群雁要靠头雁领,一个村只有建立起一个好的党支部,才可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要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提高党支部领导服务发展的能力。二是树立权威,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生态。村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在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层面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要虚心接受农村社会各类群体对党组织的监督与批评。村级党组织要主动同一切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划清界限并进行批判和清理, 坚决遏制地痞村霸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干扰和破坏, 树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中的良好组织形象,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三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增加农村群众的获得感。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具体的决策和实践中要切实关注民生问题, 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给农民之所需”, 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各种利益, 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牢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二)拓宽发展路径

坚持因地制宜,在农村产业发展上不搞“一刀切”,从实际出发,坚特“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创新实践多种发展方式。一是资源开发型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带动型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项目,积极创办社会服务组织,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进入市场。三是土地经营型模式。利用空心村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士地流转,在充分体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盘活土地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四是资产运营型模式。通过盘活现有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本增值。有条件的村可以异地建厂房、建仓储设施,采取出租或入股的形式来发展集体经济,降低投资风险。

(三)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推广扶贫专项资金和其它资金入股经营主体的做法,在尊重贫困村和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将财政扶贫到户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经营主体,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各自持有的股份比例,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二是探索集体资产上市的管理制度,建立集体资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运作。三是建立实践性较强的村集体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机制,类似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在确定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进行规模化流转土地,再进行上市招商引资,如流转1000亩水田,只能用于生态有机稻的种植,流转1000亩山地,只能用于有机茶的种植或猕猴桃种植等,主要根据我县产业发展方向而定。四是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绩效化的激励机制,在集体资产保本的情况下,政策可以放宽一些,步子可以迈大一些。

(四)优化人才保障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就地培养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快鼓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懂经营、懂市场的人才通过下派、挂职、兼职等多种形式前往农村发挥作用,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同时建立科研机构与农业产业基地的联系机制。三是设立村干部待遇基金,为了确保村干部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建议财政每年以新增财力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村干部待遇、村干部转移支付基金,专门用于解决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力争村干部实现劳有所得,退有所安,老有所养。

(五)规范“三资”管理

上一篇:《制作动画——移动的太阳》教学反思下一篇:2015年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