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2024-05-13

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共7篇)

篇1: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学习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幼小衔接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第36、3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不宜过深,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形式更开放、创新,多样的教学。这节课我把基调定在游戏中交流,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认识到钱的用途,但对人民币的认识尚浅,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体验1元=10角的兑换进率。

3、通过游戏,塔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1元=10角 学习难点:体会理解进率1元=10角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人民币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到超市里去看一看吧!这里东西可真多呀,我们买东西要用什么呀?

2.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老师带来了一些人民币,大家看一下,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

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这么多人民币,你认识哪一个?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在哪里见过。

2.有的我们在生活中见过,有的却很少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把它们都认得清清楚楚。

3.这张人民币你认识吗?(板书1元)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不愧是我们班的火眼金睛啊!

这1元的人民币是纸做的,叫纸币;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1元,是金属做的,叫做硬币。(跟读)

大家看这张纸币和这枚硬币都是1元。

4.现在1元的人民币已经认识了,其他的人民币你认识吗?

(板书5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知道了这些小窍门,在认识其他的人民币是不是就更快了!

5.谁认识这张?(板书10元)

6.这个你知道吗?(板书20元)

7.人民币的面值越来越大了,你还能准确的认出来吗?(板书50元、100元)

8.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面值是1元、5元、2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他们的单位都是元,还有一种小的单位是角。我们一块来看一下吧!

你认识这枚硬币吗?(板书1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个你知道吗?(板书5角)

9.看一看黑板,我们都认识了那些人民币,一块来读一读吧!

10.小朋友们学的可真认真啊!都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啦!可是他们放得乱七八糟,我们来一块整理一下吧!

11.看!这样摆放是不是更清楚啦!上面是纸币,下面是硬币。其实还有一种整理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已经整理好了:左边以元为单位,右边以角为单位,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以后,我们还会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三、活动巩固

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还把他们进行了整理,真是太了不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些游戏,看看你学的怎么样吧!1.比比谁最快

看谁最先认出大屏幕上的人民币,准备好了吗?注意举手发言。(表扬速度快的,谁能更快?谁能比他快?看他的手举得多好!)2.比比谁会取

大家认得又快又准,真好,那你能从这么多人民币中取出5元吗?谁会取?跟你想的一样吗? 你会取出10元吗? 50元你知道是那张吗? 你能准确的找到100元吗? 3.比比谁会买

大家把人民币认得这么清楚,让我们带着这些人民币去买杯果汁

吧!

① 1杯果汁3元,你要怎么付钱?(生思考)上讲台来拿一拿吧!② 那再来个面包吧!你会怎么支付6元呢?谁有办法?别着急,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四,学习进率

1.老师准备买糖来奖励大家,1颗糖是1角。那2颗糖该怎么付钱呢?

2.如果买5颗糖,要怎么付钱呢?(5个1角是5角,5角是几个1角)3.老师要奖励10个小朋友,每人发1颗糖,那老师要买几颗糖?应该怎样付钱呢? 颗糖可以用1元买,也可以用10个1角来买,你发现了什么? 1元=10角,你知道的可真多呀!都可以做小老师了!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了纸币和硬币,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到底学的怎么样,我们一块来检测一下吧!课本第40页第一题

(强调坐姿、用尺子的好处)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真是太棒了!老师为你们自豪!

七、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

1角

5元

5角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元=10角

篇2: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 更应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 衔接得成功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人才未来的长远发展。随着当代社会对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关注、儿童观转型对儿童个体价值的尊重, 促进儿童顺利实现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与衔接就成为学前界重视研究的课题之一。

幼小衔接, 即儿童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有一个发展的过渡时期, 也称衔接时期。在这个时期, 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共同存在, 互相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 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简而言之,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阶段之间教育上的相互连接, 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几年前, 我园就曾与东北师大附小采取跟班培训、互动交流、家长讲座等形式进行了幼小衔接方面的研究。直至今天, 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 减轻儿童入学负担, 仍一直是我们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一、多方反馈, 聚焦问题

(一) 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

到了大班下学期, 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发生了改变, 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 活动时需要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增强时间及任务意识。然而, 小学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对幼儿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当幼儿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应对这些挑战时, 衔接必然出现问题。因此, 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需求, 更要关注如何帮助他们达到适应入学的发展水平。

(二) 大班家长的焦虑和期待

经调查, 大班家长对幼儿入学过度担忧, 担心孩子入学后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担心小学课业负担重, 希望幼儿园能提前教授识字、算数等知识;担心幼儿因不适应造成心理畏惧, 因缺乏自信心而厌学。因此, 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也是幼小衔接要解决的问题。

(三) 小学教师的情况反馈

通过和小学教师一年的交流, 我们了解到, 幼儿入学不适应的表现主要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自制力差;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 以自我为中心, 接受不了批评;个体之间掌握的知识量差距很大, 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内容远远超出小学一年的课程, 导致上课兴趣不浓, 缺乏学习动力。幼小衔接又将如何面对这一问题。

(四) 来自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国内外就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幼儿入学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缺乏规则和任务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二、深入思考, 明确方向

要实现幼小顺利衔接, 一定要正视两个学段的差异, 并要关注各方反馈的问题和需求。

(一)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 越来越多的社会、教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 关注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既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 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的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入手, 做好“向上”的衔接教育。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 (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 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 (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 。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准备, 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要使幼儿从“表面上的适应”转向“真正喜欢小学生活”, 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二) 坚持创新的课程理念, 做好价值引领、方法研究

幼小衔接除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外, 其实可以适当的开展知识衔接的研究, 思考幼儿发展所需的后续学习经验。国外的一些相关经验发现, 其实学前教育工作者比小学教师更强调学业技能对于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在实践中, 有的幼儿园大班教师开始大量训练幼儿的拼音、数学等学业技能, “小学化”倾向由此产生, 其实这是幼小衔接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在研究课程及方法衔接问题上, 教师一定要明确:学前阶段幼儿的语言方面强调的是理解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数学方面主要强调对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 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均以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体会和理解为主要方式, 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之中。教育重心一定不能放在“知识量的积累”上。正如《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发展是一个整体,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我们应将教育视为为儿童做好适应未来准备的教育, 绝不是早点让孩子学习知识, “拔苗助长”的肤浅教育。我们一定要坚持儿童的立场, 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 遵循学前发展规律, 让幼儿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小学化”的教育倾向一定也必须要彻底摒弃。

(三) 重视儿童对衔接的看法, 发挥其参与主动性

在幼小衔接这一课题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衔接的主体——儿童。儿童的话语权得到尊重, 这越来越被视为儿童人权的一部分。《儿童权利公约》让我们对儿童有了新的看法, 将其视作一个有着与其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的个体和家庭、社会成员。因此, 我们将儿童视为衔接中的重要角色。关注他们对入小学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看法, 关注他们对入小学表现出哪些情感态度, 关注他们对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差异有哪些了解, 关注他们需要成人给予哪些支持和帮助,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才能真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三、亮点实践, 无痕衔接

多年来, 我园形成了以园本主题探究活动为主, 以小组区角活动为辅的“低结构、高空间”整合教育课程模式。突显幼儿终身受益的健康、艺术、社会等多元化的教育特色。逐渐树立起体现尊重的儿童观, 形成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将更加用心的为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编制出一副隐形的翅膀, 送他们去高空翱翔。遵循我园教育理念, 我们敞开班级大门, 让孩子们玩转幼儿园、关注大社会、亲近大自然、牵手小学校,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飞计划》, 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准备。以下是我园开展的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

(一) 以幼儿终身受益为核心的学习适应准备

1. 让幼儿会倾听, 善表达。

倾听与表达是幼儿语言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幼儿入学后会非常需要的一项能力。不会倾听、表达, 就意味着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 不能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也不能更好地和他人交流。从幼儿入园开始我们就将其作为重点培养目标, 到了大班我们更积极的为他们提供倾听与表达的机会。

(1) “小小接线员”活动

幼儿园班级都有室内的电话, 大班教师利用这一契机安排每天一位接线员, 当班级电话铃想起, 接线员就会代替教师接听电话。“喂, 您好!这里是大班, 请问您找哪位?您稍等!”这样的礼貌用语每一位大班幼儿都能脱口而出。幼儿接听电话后会把电话内容向老师传达, 倾听与表达能力自然提升。

(2) “乘着歌声的翅膀——师幼颂歌”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的诵读兴趣, 在大班我们开展了“乘着歌声的翅膀——师幼颂歌”活动, 诗歌、歌曲、舞蹈相互融合, 让幼儿不再觉得朗诵很枯燥, 并愿意参与其中。

(3) “精彩讲出来”活动

大班上学期教师会组织幼儿每周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事情讲出来, 爸爸妈妈帮助记录, 教师将幼儿的作文进行展出, 并将优秀的作品与大家分享。通过这种亲子活动形式, 让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 幼儿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 一些词汇的正确使用自然习得。

2. 让幼儿乐读书, 愿书写

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离不开阅读和书写。阅读可以打开孩子的视野, 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书写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注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加快智力的成熟。大班的幼儿听说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因而教育应该发展他们的“阅读与书写准备”的能力,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为接受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1) 创设阅读空间

班级为幼儿创设图书阅读角, 给幼儿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在图书角投放幼儿感兴趣的图书, 有科幻图书、文学作品、故事绘本等等, 幼儿欣赏、阅读之余还可以相互交流。同时幼儿园也开设阅读室, 为幼儿的高质量阅读提供空间。

(2) “戏剧小舞台”活动

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阅读时的兴趣点, 将其中的角色及内容与幼儿进行交流, 并编排成剧本, 以戏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不断的体会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角色的关系, 并发挥奇思妙想, 学习作品中的丰富词句, 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3) “天天阅读”活动

坚持开展“天天阅读”活动, 每天一名幼儿将自己最近准备的阅读文章读给全班小朋友听。幼儿在挑选文章——认读生字——练习阅读——完整分享的过程中, 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学前阶段的幼儿书写汉字有很大的难度, 他们要渐渐通过汉字、画图、模仿成人的笔画来学习书写, 趣味性的游戏对于提高幼儿的书写能力极为重要。我们尝试通过走迷宫、连点点等游戏练习书写和笔顺, 通过比眼力, 找不同等辨别认知形近的字。通过布置名字墙, 让幼儿学写自己的名字等等。但在这一阶段的书写练习不要过分强调笔顺, 重点要求幼儿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可以采取独立写、分享写、交流写等形式, 让幼儿觉得书写有意义, 能满足他的认知与情感需要。

(4) “我的第一本日记”活动

到了大班下学期, 每个幼儿都拥有一本自己的日记本, 幼儿用拼音把自己喜欢的事情记录下来。幼儿的记录由少到多, 词汇逐渐丰富, 在不断的记录过程中, 幼儿的语言及书写能力不断提高。

(5) “我们的自制图书”

教师在区域中提供画纸或废旧图书, 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画上去、写上去, 或利用剪贴的方式制作成DIY图书, 大家共同完成图书的制作, 并分享图书的内容。

3. 让幼儿玩数学, 会应用

大班家长比较关注的就是幼儿学会了多少加减法。其实孩子上小学一年级, 课程根本不难, 上学期完成的也仅是1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知识性的内容不是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幼儿如何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大班的数学学习注重的是游戏中学习, 生活中运用。

我们通过开展小超市的区域游戏, 让幼儿了解分类, 学会加减的运用, 钱币的换算。所有数学知识的掌握完全采取学习性区域的形式, 利用游戏材料操作学习。并开展“小小神算手”“快言快语”等竞赛活动提高幼儿的计算兴趣和能力。

(二) 以幼儿终身受益为基础的社会适应准备

在社会适应准备方面, 我们确立了24字教育目标:懂规则, 守秩序;善计划, 快执行;学独立, 能自理;会交往, 有自信。

1. 懂规则、守秩序

我们前面提到, 要让幼儿有发言权, 所以我们认为幼儿的规则意识不应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而应成为幼儿自主遵守的行为。到了大班, 教师经常会和幼儿共同讨论活动的规则, 让他们自定规则, 自觉遵守, 这样也有利于入学后保持课堂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规则由师幼共同确立, 幼儿自己设计绘画, 最重要的, 这是幼儿自发的行为, 执行过程中效果会更加明显。

(1) 参观“梦想小学校”活动

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环境, 参加升旗仪式, 与一年级小朋友互赠礼物, 在课堂上一起学习, 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 产生对升入小学的向往, 知道做一名小学生需要遵守的必要规则。

(2) 模拟“学习小课堂”活动

大班下学期每周两次将班级布置成小学课堂的模式, 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与小学一致, 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专心听讲、举手发言。通过“下课十分钟”, 会听下课的铃声, “我是小组长”, 帮助老师为同学服务, “星星闪亮”, 表现积极就能获得奖励等等活动, 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课堂, 将各种规则逐步内化成自律行为。

(3) “我最棒”活动

通过开展“我最棒”活动, 让幼儿找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并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自己, 为入学后的生活打好基础。

2. 善计划, 快执行

很多幼儿入学后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做事没有计划性, 很拖拉。为了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 不拖拉, 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 “笑脸送给我自己”的活动

请家长协助幼儿利用表格和图画的形式制定离园后以及双休日的学习和活动计划, 并用画笑脸的形式进行自我检测, 以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2) “我的时间我做主”活动

到了大班下学期, 我们开展以“我的时间我做主”为主题的活动, 从中幼儿接触到了时间的概念, 并学会了认识日历、认读时间等等。通过“生日我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的计时器”“做个小沙漏”等一系列活动, 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教师让幼儿自带手表, 并有意识的给幼儿安排任务, 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去完成任务, 从而实现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目的。

3. 学独立, 能自理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长包办代替太多, 所以丢三落四的小邋遢随处可见。因此,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 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在大环境上, 幼儿园晨间要求幼儿全部独立入园, 大班幼儿要自己脱衣而且还要将衣物叠整齐放在柜子中, 积极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1) 开展“青菜我会摘”活动, 帮助食堂的叔叔摘青菜, 让他们感受劳动的快乐。

(2) 开展“异龄活动”, 帮助弟弟妹妹穿衣叠被, 感受自己的成长。

(3) 开展“我很能干”活动, 请幼儿担任值日生, 协助老师打扫班级卫生。

(4) 开展“感恩亲人”活动, 请幼儿主动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的小朋友学过弟子规后帮父母洗脚、温床等等, 懂得感恩, 懂得为他人着想。

4. 会交往, 有自信

《指南》中所提到的人际交往, 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概念, 它不单单指与“人”的交往, 还包括幼儿自我的相关内容, 即:帮助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等。我园利用公共区域设置各种角色游戏区域,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交往等技能。

(1) “大社会小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园全面开展的园本特色课程之一, 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大班幼儿参观书店、军营、自然博物馆、蔬菜种植园等场所, 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活动方案以及活动规则, 活动前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起联系和沟通的任务, 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活动的主动性, 增强规则意识。让幼儿从中体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不能依赖成人。

(2) “安全小卫士”活动

担任“安全小卫士”的幼儿早晨七点三十分之前要来园, 鞠躬迎接每一位小朋友, 并要主动询问年龄小或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是否需要帮助, 将他们安全的送到班级。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有了主人翁意识, 愿意为他人服务, 入小学后也会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3) 开展“主题进行时”活动

选取环保或身边的一些大事件为主题, 让大班的幼儿了解、关注时事, 能正确判断是非, 并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及宣传等活动, 培养文明、环保意识, 有爱心、责任心、善良心。

(4) 开展“创意无限插接大赛”活动

活动前幼儿集思广益, 查找资料, 献计献策, 和教师共同完成插接图纸任务。在比赛中, 幼儿按事先分配好的插接任务专心工作。插接是一项考验幼儿耐力的活动, 从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计划、合作、规则、耐心的重要性。

(三) 以幼儿终身受益为根本的生理、心理准备

1. 开设“快乐体能1+1”课程

我园一直坚持的园本体能训练课程, 创新的课程构思旨在优化体育教育内容, 既符合幼儿现有水平, 把奠定幼儿终身体育的基础作为追求的目标, 又将快乐融入其中, 不仅提高运动能力还形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大班我们增加了跳大绳、快速飞绳、花样跳绳、平衡跳跳球、甩甩球以及花样轮滑等特色体能训练内容, 保证幼儿每天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为幼儿能以健康的体魄升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开展“健康小童军”活动

请来解放军, 组织幼儿进行队列与军体拳等训练, 军事化的教育形式, 让幼儿强身健体的同时, 还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3.“毕业前的快乐时光”活动

幼儿毕业前我们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如大型毕业式的演出;为爸爸妈妈、幼儿园以及弟弟妹妹制作礼物;幼儿书法、美术作品展示等等。我园还自己设计并印制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幼儿毕业纪念册, 其中有园长寄语、快乐的幼儿园生活、难忘的精彩时刻、幼儿园好朋友、毕业合影等栏目, 幼儿通过和教师一同制作毕业册, 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即将毕业, 要升入小学, 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四) 以幼儿终身受益为动力的教师专业准备

我园注重大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引导他们更新观念, 创新教育方法, 充分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通过与小学教师举办“座谈会”, 形成教育共识;开设一年级教师“小讲堂”, 规范大班教师的教学技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指南》, 提高教学实效。让幼儿教师进一步了解小学的课表, 对小学数字、书写到拼音的正确教法, 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到语文的基础知识, 从一年级教育教学总目标到学校教育理念都有深刻、明确的认识。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目标和策略, 避免教学的盲目拔高, 同时也避免教学中出现错误, 为科学、合理、目标准确地开展衔接教育做好专业的准备。

(五) 以幼儿终身受益为目标的家园联动准备

多方位、多角度创新家园联动形式, 做好家长工作。

1. 组织家长座谈、咨询活动

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幼儿很难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因此都提前将幼儿送到学校学前班学习。为了帮助家长走出误区, 我们从不同角度组织家长参与培训及座谈等活动。让幼教专家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 掌握最新的幼教信息;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由园长与家长面对面座谈, 纠正家长重视“智育”, 而忽视能力与习惯衔接的错误思想, 将我园学前一年教育观念向家长渗透, 取得家长认可;班级教师与家长个别约谈, 从幼儿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能力发展等方面与家长具体分析, 让家长感受教师对幼儿的重视及了解, 愿意真心配合, 共育幼儿。

2. 定期组织开放活动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放活动, 如:“小博士知识竞赛”“六.一”同乐会、英语艺术节、大班毕业典礼以及主题教学展示活动等等, 向家长展示幼儿发展水平, 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 改进工作。

3. 坚持有效家园互动

将“预飞计划”公布给家长, 让家长提出建议, 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幼儿, 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大班教师还坚持进行新生家访、旧生约访, 跟踪调查, 加强电话联系, 积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篇3: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游戏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所谓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就是一个衔接以及过渡的阶段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小孩子从幼儿园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的这样的一种教育形式的实现,然而,在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之中,对于小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其中包括其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其学业的有效帮助等更多的方面,由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近些年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的治理的力度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有许多的幼儿园他们划清和小学的教育之间的界限,就将幼小衔接课程的的教学的工作停留在纯形式意义化的活动层面之上,对其研究却难以深入化。因此本文就通过幼小衔接课程之中的游戏设计,将其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以及教育的质量得以提升进行探讨分析。

一、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游戏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国家通过对其的重视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对幼小衔接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且将小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进行了提出,其中就包括对于学习的适应以及对于社会的适应的困难的程度。那么面临着这样的困难问题,积极的游戏设计将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意义。

1.游戏设计提升小孩学业水平

对于幼小衔接这样的课程教学而言,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教学作为基础教学而存在,而小学的教学就是对于其基础教学的一个提升,并且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游戏设计应该成为其教学的重要的内容而存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让他们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从而想让他们获得更加多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家长这样普遍的心理是为我们所理解的,但是成绩的好坏只是阶段性的,相对而言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通过勤学苦练而得来,这样的学习可能过于劳累却也可能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应该通过游戏来提升,在游戏的之中对于全新的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下从中获得全新的信息,领悟其中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对游戏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创造以及更改,在原有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也就是对于在之前的游戏之中所积累的经验的一种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游戏之中,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学生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并且将游戏之中遇到的困难得以有效的解决,对其经验进行积累,通过架构自身思维模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业的水平。

2.游戏设计促进小孩入学适应能力

关于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的学生对于社会适应的问题,那是因为小孩子上的幼儿园,是自己人生首次步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因此对于学校之中所存在的规则更是难以适应,并且对于在学校之中所推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存在着接受上的困难,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对于学校的适应能力上面的影响。而对于在学校之中,小孩子们所出现的这样的问题以及现象,所采取的解决的措施以及办法就是说教或者是惩罚,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日常的活动行为就是通过参观小学等这样简单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对于他们成长以及对于事物的正确的认知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实则就是小孩子对于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知的过程,也是其自身获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并且可以从中学得相应的知识获得心理的认可。所以在对幼儿小朋友进行小学的过渡之中,不应该对其枯燥乏味的讲解小学的规章制度,用这样硬性的方式逼迫小学生接受,应该从意识的层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游戏的设计在幼小衔接的课程之中就有着积极的意义产生。通过游戏的过程,孩子们经过自身对于游戏的观察以及对于游戏的理解,就会通过对于游戏的参与获得自身的经验积累,并且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游戏规则,从中探讨出全新的游戏规则,从中增强自身的意识以及对于事物的处理能力,就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以及自身意识的指引,将自身的入学适应的能力增强,在从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通过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成为自身小学生活的主导者。

二、游戏设计下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1.增强教师游戏指导能力

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其中的游戏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其中起到指挥者的作用,从而将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之所以要对其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得以提升,是因为在现在的学校之中,有好多的教师在操作游戏之中出现困难的情况甚至于对于游戏的组织能力相对而言比较的弱,因此和小朋友们交流起来有着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将教师游戏指导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对于学生游戏之中的指导,就需要教师将自身对于小朋友们的敏感度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他们游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的表达等获知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根据小朋友们特点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教师还应该在游戏之中多多吸取小朋友们的思维,他们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年纪,因此可能常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这同时也是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兴趣培养的过程;教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对他们的游戏进行干预,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游戏进程的作用,一切以小朋友的需求为自身的的目标,让他们的记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跳跃等得到发展和进步。

2.提升幼小衔接课程中游戏设计教学的份额

尽管过多的大力推崇和重视幼小衔接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但是在其推广上以及实行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的空白缺失,尤其是在农村这样的地方,他们对于学生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之中,对于游戏活动的设计却是微乎甚微的,为了将教学质量提升,就需要将其份额得以增加:不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的教育教学,对于其中游戏的设计都不能够减少,其课程量应该保持原状,从而在每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游戏教育指引;在其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采取因时而异、因条件和环境而异等更多的游戏形式,从而就可以从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意义上发扬游戏的精神,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将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进行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游戏设计在幼小衔接课程之中的教学,应该正确的认识教育以及游戏的关系,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经验的提升能力,对自身进行积极的发展。幼小衔接也并不是在学生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某一天开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的阶段,体现出他们对于社交的技巧、情感以及能力等更多方面的提升,这样的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实现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的最大化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毅芳,黄瑾.基于游戏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5):6-9.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18-19.

篇4: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一、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游戏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国家通过对其的重视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对幼小衔接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且将小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进行了提出,其中就包括对于学习的适应以及对于社会的适应的困难的程度。那么面临着这样的困难问题,积极的游戏设计将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游戏设计提升小孩学业水平

对于幼小衔接这样的课程教学而言,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教学作为基础教学而存在,而小学的教学就是对于其基础教学的一个提升,并且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游戏设计应该成为其教学的重要的内容而存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让他们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从而想让他们获得更加多的对于知识的积累。家长这样普遍的心理是为我们所理解的,但是成绩的好坏只是阶段性的,相对而言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通过勤学苦练而得来,这样的学习可能过于劳累却也可能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应该通过游戏来提升,在游戏的之中对于全新的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之下从中获得全新的信息,领悟其中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对游戏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创造以及更改,在原有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也就是对于在之前的游戏之中所积累的经验的一种全新的认知。在这样的游戏之中,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学生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自身能力提升的过程,并且将游戏之中遇到的困难得以有效的解决,对其经验进行积累,通过架构自身思维模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业的水平。

2. 游戏设计促进小孩入学适应能力

关于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之中的学生对于社会适应的问题,那是因为小孩子上的幼儿园,是自己人生首次步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因此对于学校之中所存在的规则更是难以适应,并且对于在学校之中所推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存在着接受上的困难,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对于学校的适应能力上面的影响。而对于在学校之中,小孩子们所出现的这样的问题以及现象,所采取的解决的措施以及办法就是说教或者是惩罚,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日常的活动行为就是通过参观小学等这样简单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对于他们成长以及对于事物的正确的认知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实则就是小孩子对于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知的过程,也是其自身获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并且可以从中学得相应的知识获得心理的认可。所以在对幼儿小朋友进行小学的过渡之中,不应该对其枯燥乏味的讲解小学的规章制度,用这样硬性的方式逼迫小学生接受,应该从意识的层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游戏的设计在幼小衔接的课程之中就有着积极的意义产生。通过游戏的过程,孩子们经过自身对于游戏的观察以及对于游戏的理解,就会通过对于游戏的参与获得自身的经验积累,并且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游戏规则,从中探讨出全新的游戏规则,从中增强自身的意识以及对于事物的处理能力,就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以及自身意识的指引,将自身的入学适应的能力增强,在从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通过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成为自身小学生活的主导者。

二、游戏设计下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1. 增强教师游戏指导能力

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其中的游戏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其中起到指挥者的作用,从而将教学的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之所以要对其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得以提升,是因为在现在的学校之中,有好多的教师在操作游戏之中出现困难的情况甚至于对于游戏的组织能力相对而言比较的弱,因此和小朋友们交流起来有着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将教师游戏指导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对于学生游戏之中的指导,就需要教师将自身对于小朋友们的敏感度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他们游戏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的表达等获知小朋友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根据小朋友们特点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教师还应该在游戏之中多多吸取小朋友们的思维,他们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年纪,因此可能常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这同时也是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兴趣培养的过程;教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对他们的游戏进行干预,在其中起到积极的推动游戏进程的作用,一切以小朋友的需求为自身的的目标,让他们的记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跳跃等得到发展和进步。

2. 提升幼小衔接课程中游戏设计教学的份额

尽管过多的大力推崇和重视幼小衔接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但是在其推广上以及实行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的空白缺失,尤其是在农村这样的地方,他们对于学生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之中,对于游戏活动的设计却是微乎甚微的,为了将教学质量提升,就需要将其份额得以增加:不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的教育教学,对于其中游戏的设计都不能够减少,其课程量应该保持原状,从而在每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游戏教育指引;在其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采取因时而异、因条件和环境而异等更多的游戏形式,从而就可以从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意义上发扬游戏的精神,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将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进行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游戏设计在幼小衔接课程之中的教学,应该正确的认识教育以及游戏的关系,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经验的提升能力,对自身进行积极的发展。幼小衔接也并不是在学生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某一天开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的阶段,体现出他们对于社交的技巧、情感以及能力等更多方面的提升,这样的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最终通过游戏设计实现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的最大化质量提升。

摘要:对于幼儿而言,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游戏都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活动形式,但是在幼儿衔接的课程教学之中,游戏的真正价值意义还没能够充分的发掘。所以在幼小衔接的课程教学之中,就应该将游戏积极的融入其中,将幼小衔接之中的教育以及游戏、阶段性以及连续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的方式得以处理,从而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幼小衔接课程的活动份额得以增加,并且将其小学或者是幼儿的教师对于游戏的指导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将着重于探讨在游戏设计之下的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游戏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毅芳,黄瑾.基于游戏的幼小衔接课程教学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5):6-9.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18-19.

篇5: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超重;对策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小衔接,针对儿童发展的过渡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一、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超重现象

1.课程的设置偏重智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小衔接的教育质量成为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课程的设置上重视知识的积累,轻能力培养,教师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这不仅无助于发展幼儿的入学适应,反而会让幼儿产生厌学、怕学的倾向。

2.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幼儿的可接受范围

幼儿园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忽视幼儿可接受的能力,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知识的学习上拼命加码。让儿童过早进行紧张的学习活动,进行灌输性教学,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教学效果,在进入小学后出现以下不良情况:入学感到学习非常轻松,在课上不专心听讲、写作业也非常不认真等现象。

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越来越高,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将小学的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样子排出了课程表,采用小学的课本,提前给幼儿讲授小学的内容,教学活动基本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游戏活动很少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二、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超重的解决策略

1.幼儿园要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作为幼儿园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自己办园的宗旨,要实事求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各个方面的需求,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严于律己,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学习的接受能力,让教师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2.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教学目标,应该从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应当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社会适应性以及稳定的情绪、对各种活动的态度和各种行为习惯。

3.积极开展家园合作与交流

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访谈表、家园互动栏或者是家长会等家园合作的方式,与家长多沟通,引导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做好入学前的家庭准备。告诉家长幼小衔接不是单一知识的储备而是各方面齐头并进的,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小衔接的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总之,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超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员共同的坚持和努力。希望我们在尊重幼儿成长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助幼儿一臂之力,使幼儿顺利步入小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倩倩.浅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

[3]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

篇6:对幼小衔接的思考和实践

一、了解衔接内涵, 找出问题所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 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 它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 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 在发展中求适应”, 围绕“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帮助幼儿实现两个不同阶段的顺利过渡。根据幼儿园对部分幼儿的跟踪调查, 以及家长、教师的反馈, 幼儿园毕业幼儿存在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稍差现象, 没有考试意识、时间意识和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了调整。

二、确定衔接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有效地进行衔接, 为了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和小学教师共同探讨的基础上, 我们根据本园情况确定了幼小衔接活动的三个目标: (1) 从时间上、知识内容的设置上、生活自理及精神上等做好准备, 使幼儿入学前了解学校, 向往小学的生活, 并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 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 做好充分衔接。 (3)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倾听习惯、阅读习惯) 、生活能力 (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 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

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幼儿进行有效衔接

(一)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 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 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满足幼儿运动和游戏的需要, 体现动静交替的原则, 保证自由活动、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多样化的活动体验, 强调准时来园, 调整午睡时间, 增加集体活动次数。

2. 课程安排

(1) 课程内容

大班下学期的班级管理及教学重点紧紧围绕“幼小衔接”:教师可设置相关主题, 展开相应的活动。如通过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 帮助孩子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 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好身心两方面的准备。

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在与小学教师讨论过程中, 小学教师指出幼儿在上小学后学习拼音只有一个月时间, 给学习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在幼儿园下学期增加了拼音的学习,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上学后能扎实学好拼音。

适当增加写字量: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的情况下, 从第二学期开始, 适当增加幼儿数字及简单汉字的书写, 写字期间三位教师对幼儿的写姿、坐姿、握笔姿势进行正确指导。

(2) 课时安排

幼儿园的教学是以游戏和操作为主, 到大班后适当增加集体活动次数, 体现坡度, 在授课时间上做以调整, 活动时间增至35分钟, 鼓励幼儿活动中间作好上课准备, 到大班下学期两节活动连上, 中间休息十分钟, 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

(3) 环境创设

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影响。如创设“我的活动我安排”“天天来园不迟到”“我是值日生”等墙面布置内容, 变全班统一规划安排的环境为个体包干管理的环境等, 使环境成为幼儿自我安排、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园地。此外, 结合日常生活经常给幼儿布置一些小任务, 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强化任务与规则意识。

3. 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幼儿园上学期重点写些数字、简单的笔划和简单的汉字, 下学期增加一定量汉字的书写, 因为孩子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不好的习惯到高年级是很难改正的。所以我们要求写字不要求快, 只要求规范;在常规上的要求, 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 在游戏中, 使幼儿获得知识, 尽量在活动结束后喝水、上厕所, 要求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另外, 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并及时给予鼓励, 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和专注性。

4. 生活能力的重点培养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整理书包, 管理自己的物品, 准时上幼儿园, 自由活动时结伴玩耍, 进而让学生逐渐学会管理自己。

5. 去小学参观

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使孩子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的角色转换, 我们在下学期, 将安排去小学参观一两次, 让孩子近距离地体验小学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幼儿观察小学的教室、操场、厕所位置、校园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等等。这许多的不同, 使孩子们对小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缩短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距离, 从而增强了他们入学的信心。每次的参观活动我们都是提前制定好计划, 让孩子带着好奇, 带着问题去参观, 回来后将参观后的感想在班上进行交流, 让幼儿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四、做好衔接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1. 要求家长在家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 为幼儿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

2. 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

篇7:对幼小衔接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材;出版市场

【作者单位】郑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幼小衔接的定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个阶段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让该年龄段的幼儿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

二、国家教育政策解析

2011年底,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等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照搬使用小学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式,不得以拼音、数学和识字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含学前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对大多数孩子而言,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生活,直接过渡到小学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孩子是个挑战。小学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和完成一定的作业,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刻苦精神。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是孩子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保证。由于各个幼儿园以及各个家庭在早期教育上的差异,有些孩子在注意、观察、理解、逻辑、推理、计算、空间感知觉或者表达等方面相比其他孩子会差一些,因此导致在小学学习活动中表现落后一点。

其次,小学学习内容的要求不同,学习目标更具体化对孩子是个挑战。幼儿园以“玩中学”为主,学多学少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小学以学知识为主,设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学起来没那么轻松。虽然国家严令小学要实现“零起点”教学,但是,目前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不是“零起点”入学就能实现的。在常人看来,小学一至三年级应该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而事实上,从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看,对孩子来说,要学好一至三年级的功课实在不容易。

在此,我们以小学低龄段的主要课程为例做分析。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年级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此外,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进行统计,一年级要认识950个汉字,二年级要认识850个汉字,这当中,有800—1000个汉字要会写。还要求孩子在二年级即可阅读书报,这比以往提前了一年。再看数学。小学一至三年级要认识万以内的数,要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学习小数、分数和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么多内容对一个6—8岁的孩子来说相当可观。最后说英语。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基层地区还未开设英语课,但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已经开始上英语课,一般要求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级水平。具体地说,在“听—做”方面,学生要能听懂老师在课上的英语指令,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在“说—唱”方面,学生要会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情感,要会唱15—20首英文歌,要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最后,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小衔接教育市场的升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小学教材内容是“零起点”入门,但是其中很多内容是与学前班对接的。加之小学对老师的教学进度有严格要求,很多教学内容以复习代教授。例如对汉语拼音的教学,很多小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提供一到一个半月左右(40个课时,6周)连教带练的教学课时安排,甚至很多学校只练不教,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则是需要安排一到两个学期的课时来强化教学。

以上对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都在提醒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无论是在学习习惯方面,还是在学习内容方面都需要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否则很难对接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教育培训市场新机遇

按国家政策的要求,学前班课程正逐步从公立幼儿园退出,而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又不能实现“完美”无缝对接,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直接催生了幼小衔接培训课程。目前,幼小衔接主要在以下几类教育群体中开设。

一是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很多公立幼儿园的学前班课程已经被取消;然而,对大多数私立幼儿园而言,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满足家长的要求,在孩子升入小学前开设学前班类课程,提前帮助儿童了解、熟悉并适应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习惯。

二是教育培训机构。因为优秀教育资源的紧缺,一些名校的小学录取依然需要通过应试环节,这就要求很多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到教育机构接受幼小衔接课程的专门辅导。此外,由于很多公立幼儿园在小学低龄段教学内容上的缺失,迫使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再到教育培训机构中去回补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

三是托管机构。当今社会工作节奏非常快,很多年轻的父母是上班族,由于工作忙碌无法及时接送孩子,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社会托管机构。托管机构不但要满足接送儿童的基本要求,还需要不断提高其品质内容,最佳的植入内容就是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

四、教育市场带动出版细分市场的发展

为了顺利对接孩子的“幼升小”,目前,从专做幼小衔接教育的培训机构到相关专业课程的开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一是全国性规模的连锁教育集团开发的专属校本教材。例如东方金字塔、贝尔安亲等知名机构,其课程和教材体系多为自主研发。

二是地方性的以幼小衔接课程为主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如北京、南京等地的教育理念相对先进和发达,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只以幼小衔接班作为招生方向并且生源火爆,其课程及教材体系也多为自主研发。

三是教育咨询公司布局幼小衔接课程领域。近两年,北京走向未来教育、上海惟乐教育等业内知名的教育咨询公司相继开发了一整套幼小衔接的拼音、识字、数学和学习力教材,并通过课程加盟的形式向外推广发售。

四是一些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公司陆续开发出一系列幼小衔接的课程。如外研社研发的《布奇乐乐园》,包括拼音、识字、数学和学习品质教学科目;湖北亿童文教民营公司研发出以练为主的拼音、识字和数学等产品,主要面向一些私立幼儿园,以满足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要求。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课程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可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细分市场,当前还没有一家垄断性的教材掌控全局,各种势力都在跑马圈地,逐步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

上一篇:享受雨天作文下一篇:春节那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