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人物对话描写

2024-05-10

作文指导人物对话描写(通用10篇)

篇1:作文指导人物对话描写

吃饭时,我和老妈一边吃一边说话,不经意聊到了她的童年。

我:妈妈,您小时侯都吃什么?

妈:我们那时没有你们现在吃得好,都是吃你外婆在食堂蒸的饭。菜呢?不是拌豆腐,就是蒸茄子,里面一点油都没有,那菜太难吃了。我又挑食,所以每天都是茶泡饭,再加上你外婆自己做的泡菜。

我:那你们那时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妈: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才煮一些肉,可就几块。来客人也买点羊肉,我们只能喝上几口汤,那是最好吃的`了。你婆太太早上喜欢吃豆腐脑,她年纪大了,不方便,我们早上去帮她买豆腐脑,我们还偷吃了几次,还好没有被发现。

今天,吃锝好快。我只好走进房间做作业去,可我一想,我们现在这么幸福,吃的比那时吃锝好,而且每个星期都有肉吃,可成绩却没有那时好呢!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家长们失望!

篇2:作文指导人物对话描写

今天早上,朱老师神秘地告诉我们:“我选几位同学去上课,谁想去,举手啊!”

“我来,我来,我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黄婕雨、张馨月、杨锦渝……来,走吧!”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门口等公共汽车。啊!公共汽车终于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车,会去哪里呢?我们坐在车上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去云中、有的说去外国语、还有说的去初二中。到底去哪里呢?我被弄糊涂了。唉!不管了,看看汽车在哪里停,就知道了。不一会儿,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啊!原来是初二中,我们喜出望外……来到教室,老师让我们休息一会儿。

“叮零零!”“叮零零!”朱老师说了一番开场白,我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们欣赏完了一段短片,老师让我们根据短片练习写人物对话,完成后朱老师随即抽取了几篇范读,恩,写得还真不错,值得我好好学习。今天我学会了写人物对话,真是一次快乐的学习。

篇3: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对话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对话呢?在写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从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对话要写得简练

对话不能繁琐, 应少而精。鲁讯先生曾说:“对话也绝不说到一大篇。”话说多了没有力量, 反而影响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样的意思, 如果用一个大长句子表达, 就不如短句的表达效果好。写人物对话, 还要遵循口语化的要求, 语言简练, 句子短小, 通俗易懂。要敢用省略句, 多用短小句, 善用鲜活的口语词汇。要避免长篇大论, 避免粗俗罗嗦。当然, 也不是对话越少越好, 而是要适当、较为简洁, 要选择准确生动, 富有表现力的对话语言。

二、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

在文章的人物语言前面, 往往有一些词句给了我们启发, 给了我们提示, 帮助我们理解, 这些话就叫做“提示语”。

最常见的对话描写形式有以下四种:

1. 说话人在前:提示语+语言

例: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大声地对我说:“红红赶快做作业。”

2. 说话人在后:语言+提示语。

例:“妈妈我回来了。”我一跑进家门就大声地对妈妈说。

3. 提示语在中间:语言+提示语+语言。

例:“小刚, 赶快做作业, ”妈妈在厨房里说, “马上就要开饭了。

4. 没有提示语:只有语言。

例:“好的, 我马上就做完了。“ (在知道是谁说话的前提下就可以不写说话的人。)

提示语有的提示了动作、语言、表情、神态;有的提示了语调、语速;有的提示了心情等。如果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作文的时候, 认真体会提示语中表达的意思, 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认真思考, 写好提示语, 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细致生动。下面, 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例如, 笋芽说:“是谁在叫我呀?”笋芽揉揉眼睛, 扭动着自己的身子, 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这个提示语就告诉了我们笋芽的动作, 揉眼睛、扭身子、撒娇,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笋芽刚刚从地底下钻出来, 还没有睡醒的样子, 从“撒娇”体会到了她的幸福美好, 知道了她有人疼, 有人爱, 可以向周围的人撒娇表达自己的幸福。而这些, 在第一句中就没有办法体会得到。这就是提示语的作用。

又例如, 竹子妈妈说:“千万别着凉。”竹子妈妈连忙给笋芽穿上厚厚的衣裳, 还不停地说:“千万别着凉。”

这个提示语就让我们从竹子妈妈具体的动作中体会到了她对孩子的关心。再例如, 小林说:“我考试得了70分。”小林看着自己的试卷, 眼眶里泪水直打转, 他带着哭腔说:“我考试得了70分。”

第一句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考了70分, 是难过还是开心我们不知道。第二句告诉了我们小林面对自己的这次试卷成绩难过得眼眶里泪水直打转, 说话的时候都是带着哭腔的, 我们知道了他对自己的考试成绩非常不满意, 非常难过。

从这几个句子当中, 我们体会到写好提示语作用, 那么在我们的作文中, 也要写得具体生动。

三、语言风格显个性

对于不同的人物而言, 由于身份、职业、年龄、兴趣、修养等的不同, 他们说话的内容、用词乃至语气、语调都是各不相同的。老舍说过:对话被视作“人物性格的索引”, 就应该努力地表现人物的个性。

篇4:作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关键词:常见形式;人物语言;对话描写

这里介绍几种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一、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拜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冒号。

二、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

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例如“‘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幸福是什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句号。

三、把一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逗号。

四、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例如: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你看见它往哪去了?”(《找骆驼》)

这种形式的对话,只限于文中有两个人物,而且人物说话时前文要有交代。

五、为了强调语言表现力,说话时配以动作、神情和语气,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

综上所述,作文时适当地使用人物对话描写,文章就会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你不妨一试。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

篇5:描写人物对话的作文

她往昔那头秀发的森林长发,早已像老人一般,变得不是枯黄就是脱落殆尽;她往日那身漂亮的蓝色海洋衣裙,早以被污染得油迹斑斑,一片乌黑;她往日那结实的大气层外套,早以被破坏的千疮百孔;河流——她的血管早已充满砂石和未经处理的废水;她的气味不再芬芳——花心凋谢了,只剩下呛人的浓烟废气……

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地球爆发了,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灾后几天,肉体与灵魂对话。

灵魂:你累了。

肉体: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的力量在这里一点点消逝。

灵魂: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而我又何尝不是,我遭到了巨大的创伤。

肉体:我原以为会等到别人的援救。

灵魂:几天前从角落里传出一点点声音,你以为你可以撑下去,不是吗?

肉体:是这样,我原本以为那些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可是我发现我错了,几天后,我又听不到那种声音了,我好像又被摔了一次,那种痛你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灵魂:不是的,不是这样的,生命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痛苦是我们一起分担的。我们一定要扛下去。

肉体:你不会明白的,这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的突然,几天前大家还在一起笑,而今天却被埋在了下面,我们遭到了巨大的摧残。

灵魂:困难我们不要怕,我们要一起共同渡过难关,我们要热爱生活。

肉体:或许你说的对,我们该搏一搏了,为生命而搏斗。

灵魂:好啊!我们现在终于站在一起了,我们就共同努力吧!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未来会更好。

篇6:作文指导课教案——人物对话描写

一、教学目标:

1、建立“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2、了解提示语在中间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

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三、教学难点:

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今天上午我们要上节作文指导课,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启发:同学们,你们学过这个语段吗?是出自哪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Yè),即鲁迅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

这段话写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对话

老师讲:写好对话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同学们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发现了?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是分段写的。

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如:“那怎么——”三个字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板书:1.分段)

老师启发: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说说。

老师总结: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舒服;第二,老师批改作业,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和别人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二页、三页嘛,这一分段,一页就变成两页了。

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不分段,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分段写与不分段写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板书:2.提示语)

什么叫提示语?语段中表明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就是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这句话就是“提示语”。请同学们找出这个语段的提示语。

★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这个语段中的提示语有哪些变化?

(在前、在中、在后)

老师总结: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提示语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提示语嵌在中间,这就加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个发现,对同学们写对话很有帮助。一定要记住哟。

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了。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看,说一说。

★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冒号;当提示语在内容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句号;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说”的后面是逗号!还有什么发现没有?老师提示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词,如果我把它们去掉,同学们再读读,会有什么感受?

去掉这些词,同学们再读语段

★提示语里每个表示说的词语前面都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问的,或是怎样回答的。也就是说提示语中的修饰词语是对人物的动作或神态的描写。

刚才我们分析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对话描写的特点,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多媒体展示:

对话描写包括:内容

提示语

对话描写形式:

1、提示语+内容

(牵羊式)

2、内容+提示语

(推车式)

3、内容+提示语+内容

(挑担式)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关于对话描写的什么知识?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

老师总结:如果这些你都掌握住了,你就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了。下面同学们讲屏幕上的这些内容再读两遍,把每个字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你把它记熟、记住的时候,你就会写人物对话了。好,开始读。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个字、每一标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仔细听,模仿范文练格式。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老师来测试一下同学们刚才所学掌握的怎么样。

下面老师要说一段对话,老师说完后,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

屏幕显示注意事项:

第一;分段写;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老师读以下内容: 黄老师关切得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老师再提醒:请同学们将这段话写在纸上,注意老师提出的两点要求。

(老师巡视同学们写的情况。)

屏幕展示正确格式,并强调“关切地”的“地”的书写。

(四)再次练习,仔细听,展开想象。

老师启发:有好多事情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

下面老师就再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

请看——(多媒体展示)

年轻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年轻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年轻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年轻男:来劲啦,是吧?

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些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

一定要发挥想象。想象非常重要。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

看屏幕上的要求:

对话描写注意事项:

1、内容分段写

2、提示语位置有变化(前、中、后)

3、提示语有要修饰成分(写表情、写动作)

4、“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

老师巡视指导: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修改)

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同学们修改

老师个别指导

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请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写的对话。

分段了吗?提示语有变化吗?提示语有修饰成分吗?时间、地点交代了吗?

大屏幕展示隗玙璠的对话描写片段:

“嘀嘀”,公交车到站了,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孩子一拥而上。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一位年轻的女士忍受不了拥挤,对他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士愤怒地说,眉毛挑得好高,脸气得通红。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年轻男士火冒三丈,并且又挑衅似的往年轻女士身边靠了靠。

女士脸色更加难看,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哎,你挤着我啦,你!” “来劲啦,是吧?”男士毫不退让,抬起被挤得没处搁放的胳膊,好像要打女士的样子。

“算啦,算啦!年轻人,”一位旁观的老人心平气和地劝他们,“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两个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车上安静下来。

同学们将这个语段大声念一遍,体会体会。

老师启发:

同学们,在表达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运用提示语修辞词语时用词有些重复,多次用到谁谁谁“说”,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窍门,我们可以将说换成别的同义词啊。

同学们说说,“说”的同义词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同义词替换“说”

表示“说”意思的词:道

问 念

劝说

唠叨

嘟囔

请求

反驳

呻吟

吆喝

打招呼

请同学们将以上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老师启发:说前面要有表明说话者动作、神态的词,老师也提供给同学们一些这样的词,请同学们积累下来。

提示动作、情态词

不假思索

脱口而出

得意洋洋

奇怪

纳闷

话音刚落

一本正经

自以为是

半信半疑

疑惑不解

满有把握

羡慕

形影不离

若有所思

眨巴眨巴

神秘地微笑

恍然大悟

老师总结:

同学们要写好对话描写,也要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积累对话描写的写法,积累对话描写的相关词语。

篇7:人物对话描写

一、引言

小朋友在写作文时经常不让人物开口说话,只写大概的经过;即使让人物开口说话,往往也只写一两句,很少有人物之间多个来回的对话。所以总感到事情写不具体,字数写不多,当然更谈不上生动。那就需要变叙述为对话,合理进行对话描写。

二、范文引路

片段(一)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自己开始洗球鞋。在池里接满了水,把球鞋泡在里面。过了几分钟,捞上浸湿的球鞋,准备擦肥皂。可是找不到肥皂,也找不到刷子。急得我一会儿找肥皂,一会儿找刷子,一会儿大声问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一会儿又问妈妈怎么洗鞋带。妈妈说我真烦,说看我洗鞋比她自己洗还吃力。

老师的话:

在这个片段里,小作者把自己想洗鞋却不会洗的经过以及妈妈的态度都写清楚了,这是优点。但是,由于只写了大概的经过,所以人物形象就不够鲜明。如果把这段话改为对话,使说话的内容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效果就会不同。

片段(二)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自己开始洗球鞋。在池子里接满了水,把球鞋泡在里面。过了几分钟,捞上浸湿的球鞋,准备擦肥皂。可是找不到肥皂,也找不到刷子。就高声喊起来:

妈妈,刷子放在哪儿?

在水管上面。 妈妈在厨房里说。

妈妈,肥皂怎么没有?

你没看见在窗台上!

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

你自己想想! 妈妈有点不耐烦了。

妈妈 ,鞋带要解下来洗吗?

唉,真是! 妈妈没好气地嚷道。

我见妈妈没回答我,就盯着她: 妈,你说啊!

哎呀!看你洗一双鞋,比我自己洗十双鞋还累呢! 妈妈恼火地说道, 干脆我来洗得了!

老师的话:

这两种写法,一个生动,一个枯燥;一个具体,一个笼统;一个活泼,一个呆板。 片段二 变叙述为对话,形象逼真地描写了一个不会做事,但想学着做事的小孩子的天真的神情。同时,也把妈妈的态度从耐心到不满再到发火埋怨的变化过程写得一清二楚,我们一读对话,就好像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知道儿子一点也离不开妈妈。如果不用对话,就没有这种效果。

三、老师点拨

了解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效果,那什么时候运用对话呢?

1、根据情节需要,合理安排对话。

【例1】写火灾场面,一个同学这样写:

他赶到那儿,仔细看了看火势,问了在场的一些人,然后转过身喊: 快,快救火呀! 对,大家一起用水浇! 众人响应,纷纷拿起脸盆、水桶

【分析】对话是多余的:在火灾现场,大家都不动手,等着一个人发号召,然后 众人响应 ,这显然不符合现实。这里出现的对话不仅对表现人物没有任何有益作用,反而破坏了叙事的气氛。

【例2】写一个幼儿不懂得扭锁把为自己开门,姐姐用开玩笑的方式教他学习扭锁把。一个同学这样写:

快放我出去!快放我出去! 小弟弟一个人在屋里喊。

弟弟别哭,姐姐帮你。 姐姐先稳住小弟弟,然后蹲下身,嘴对着门缝说: 我喊一二三,你听到 三 就扭锁把儿,好吗?

好。

一二--三! 三 字刚出口,门锁咔嚓一响,姐姐一推门,小弟弟像个陀螺一样翻倒在地上。姐姐大笑起来。

【分析】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姐姐急中生智引导年幼的弟弟开锁,顺势而导,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根据情节发展,选用对话的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明白。

2、运用对话提问、谈感受、表达看法、推进故事情节,或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举例】请看下面一组对话:

爷爷,您为什么老喜欢穿这件衣服呢?

因为这是用纯棉布做的呀。

棉布有什么好,那么硬,那么粗糙,还容易脏。

可爷爷穿在身上,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在棉纺厂工作的车床前。

【分析】既运用对话提出了问题、发展了情节,又通过对话反映了爷爷对工作的感情、对时光的感慨,还交待了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玩玩做做

下面两个场合,哪个更适合用对话表达?请加以想像,然后演一演、评一评。

场合1:拔河比赛中队员之间。

场合2:爸爸又在客厅里吸烟,妈妈很不高兴。

五、想想写写

把下面的内容用对话形式写下来。

篇8:作文指导人物对话描写

那么, 对话教学的选文如何确定? 哪些课文最具对话教学价值? 我首先对苏教版三年级两册教材进行了统计, 发现三年级上册教材中11篇课文带有对话, 三年级下册教材中14篇课文带有对话, 且这些课文涵盖了对话的各种形式。接着我又仔细研读了三年级两册课文中对话描写, 确定了占有一定比重, 具有一定特色的对话形式的课文, 并将这些内容整合, 设计了“学用相融”的对话教学流程, 发展学生指向“人物对话”的言语智能。

一、关注对话形式, 了解对话方法

1.丰满的对话提示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谓对话单元, 该单元三篇课文《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中都有丰富的人物对话, 也涉及了对话的多种形式。其中对话最精彩的, 要数《小稻秧脱险记》了。读读课文, 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话的形式非常丰富, 人物的对话也极富个性, 无论是小稻秧遇险还是脱险, 都是凭借对话展开叙述的, 人物形象也依托对话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为什么对话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呢? 提示语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 带领学生认识提示语。 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描写就叫提示语, 如“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 看了看天说:‘不对呀, 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其中“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 看了看天说”向我们讲清了是谁说的话, 他是怎么说的, 这样的内容就是提示语。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几种简单易行的写提示语的方法:将提示语与动作相结合, 如“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 看了看天说”;将提示语与人物神态相结合, 如 “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将提示语与人物心理相结合, 如“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 感到很奇怪”。 当然, 有的时候提示语也可以同时涵盖动作、神态、心理等内容。

教学中,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发现对话带提示语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内容, 突出人物形象, 让读者更容易联想到对话所描述的场景, 对话更具魅力, 读起来也更加生动。

2.变化的对话形式

我们知道, 提示语的位置决定了对话的形式, 一般来说对话有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以及不用提示语这四种形式。三年级上册11篇带有人物对话的课文中, 前6篇出现了提示语在对话前和在对话后的两种形式。《石头书 》 首次出现了对话中无提示语的形式, 《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则首次出现了提示语在对话中间的形式。 至此, 提示语在对话的不同位置的形式都已经全了。而提示语也不再是“你说”“我说”“他说”, 内容也愈渐丰满, 有动作、神态, 不少提示语部分还带有逗号。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 如将一篇课文中的提示语全部放在对话之前, 再和原文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灵活地运用提示语, 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使文章语句更加连贯, 更加流畅。

至于在怎样的情况下提示语放在对话的哪个位置,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还无须感悟过多。

3.正确的对话标点

提示语在不同的位置, 标点也不一样。 在对话描写的起步阶段, 标点的使用也是一个很重要, 很基础的语文知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中年级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标点使用的规律, 提示语在对话前面时, 提示语后跟冒号和双引号;提示语在对话中间时, 除了人物说话部分要用双引号, 提示语后面则跟逗号;提示语在对话后面时, 提示语结束, 对话就结束了, 所以提示语后面要直接跟句号。学习标点的使用规律, 让孩子们一开始写对话的时候就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 因为课文中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注意了在提示语部分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 还能让提示语或前或中或后的位置变换, 有效地配合人物的语言,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才使得人物的语言如此生动, 人物的形象如此鲜明, 文章也增添了感人的魅力。

二、 触摸对话内核, 提升言语智能

形式只是对话浅表的外显, 在学生初步掌握对话的形式之后, 还需引导学生触摸对话内核, 不光知道人物说了什么, 还要知道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 方能真正体会对话的精妙。

1.让人物说体现自己个性的话

三年级下册中有对话的课文有14篇, 其中对话比较有特色的是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和19课 《放飞蜻蜓》。 这两篇课文中的角色分别是父与子, 陶行知和小朋友, 人物年龄差距大, 因此人物语言的区分除了人物说话时的情态之外, 由于身份年龄的不同, 说话的感觉差异也很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父亲遵守社会规则的威严和儿子的无奈, 陶行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和孩子们的纯朴天真。也可以让学生用替换比较的形式发现如果父亲用孩子的语气说话, 根本体现不出他的威严, 文中的汤姆, 但凡父亲有一点松动, 就不会放掉那条大鲈鱼。 引导孩子明白,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说话是不一样的, 对话不能千人一面, 要让人物说自己的话, 方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2.掌握观点加理由的说理策略

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中鹬和蚌两个相争, 一个威胁, 一个毫不示弱, 相持不下;《争论的故事》中, 兄弟两人一个要煮大雁, 一个要烤大雁, 争论不休。 两者相持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沉浸文本思想内容转移到关注文本语言形式, 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争论的。 通过思考, 学生自然能发现角色在争论的时候不仅有观点, 而且有理由。 鹬威胁蚌的理由是蚌不松开壳儿, 几天没有水, 最终就会干死;蚌威胁鹬的理由是鹬被蚌夹住了嘴, 拔不出来, 最终会饿死。他们对话均有理由有观点。《争论的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也是如此, 弟弟认为大雁就该烤了吃, 理由是烤了吃皮香肉嫩, 味道很美。说理就要既有观点, 又有足够支撑观点的理由才能让别人信服。

3.体会不同句式表达的语气

语气是一种语言学术语, 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因此它一定带有具体的思想感情, 此外, 它还具有具体的声音形式。语气在不同的语种中一般有陈述、疑问、祈使、反问、感叹等。语气存在于一个个有具体语境的语句当中, 语言就是语气的载体, 因此同样一个意思, 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但由于句式不同, 语意轻重上也有差别, 表达效果迥异。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注意句式的变化, 体会不同句式所表达的语气的差异。

像《鹬蚌相争》中的那只鹬, 面对不肯松口的河蚌, 是这样说的“……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 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一个感叹号, 就让威胁的意味顿时浓了许多。如果用“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 你会干死的。 ”就太过温柔了。在《争论的故事》中, 弟弟所说“再好的东西, 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哥哥所说“……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均用了反问句, 质问的语气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换成“再好的东西, 煮着吃就没有什么味道了。”“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味道不好。 ”哪里还有半分争论的感觉。 变换句式, 不仅能表达一定的情感, 还能使语言更有力度, 更有针对性。 因此在陈述、威胁、争论等不同的语境中, 对话的语气发生变化, 应该选用恰当的句式表现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4.关注对话前后的发展变化

很多时候角色的对话并不是一个回合就能结束的, 往往要你来我往多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对话前后不断变化, 使对话不断深入呢?

以《争论的故事》为例, 课文共写了兄弟俩两个回合的争论, 但第一个回合中提示语为 “哥哥说”和 “弟弟说”, 到第二个回合中, 提示语则分别为 “哥哥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道”和“弟弟很不服气”。 提示语部分的变化, 不仅交代了两人对对方第一回合的话语做出的反应, 而且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兄弟俩愈争愈烈的争论 “升级”过程。看来, 在多回合的对话过程中, 除了注意句式之外, 还要注意前后对话的提示语部分, 也能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 这样才能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跟着文中的人物一起进入情境中去。

下面是作者教学《争论的故事》的片段。

… …

师:真不错!同学们,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兄弟俩第二个回合的争论。请同学们自己一边读一边找找看, 在这一回合的争论里面, 有特殊的句子, 你能发现吗?

生: (读文) 我发现了反问句。

师:哪里?

生: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吗?发现的请举手。 来, 我们就先来看看他读的这个反问句好吗? 一起读。

生: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能把这句反问句改成带句号的陈述句吗? 意思不能变哦。

生: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不能有什么好味道。

师:“不能”有点生硬。 谁再试试看。

生: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没有什么好味道。

师:“没有什么好味道”这样说起来更加自然一些, 意思也对。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这样带句号的陈述句, 而要用反问句呢? 先别急着举手, 自己读读两句话, 琢磨琢磨, 看看这两句话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生: (自读体会后交流) 我感觉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一点。

生:他们俩在争吵, 用反问句就感觉他们争吵的语气更强了, 陈述句就感觉不到他们在争吵了。

师:哦, 陈述句说起来比较平淡一些, 是吧? 看来大家都认为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为确定, 语气更为强烈。 我们来读读看是不是这样? 老师读陈述句, 你们读反问句。

(师生合作读句体会)

师:看来反问句还真不少。看, 这里还有一个带感叹号的句子是感叹句。 一起读。

生:皮香肉嫩, 味道多美呀!

师:语气也很强烈。同学们看哦, 哥哥和弟弟争论的时候, 一开始用的是带句号的陈述句。说明哥哥此时的心情是比较平静的。接下来就用了那么多的反问句、感叹句啊。 你感觉他们的争论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他们的争论吵得越来越凶了。

师:争论后面就不要“吵”了。

生:争论得越来越强烈了。

师:争论不能用“强烈”, 要用“激烈”了。争论升级了。此时除了他们说的话里面, 还有哪些地方你能看出来他们的争论是越来越激烈了?

生:还有提示语部分可以看出他们争得很激烈。

师:你说说看。

生:第一回合的提示语就只有“哥哥说”“弟弟说”。第二回合就是“哥哥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道”和“弟弟很不服气”。

师:你有一双慧眼, 很会发现。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回合的提示语。

… …

师: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一个小故事, 我们还学到了一个新本领, 如果我们也要写一段人物间的争论, 该怎么写?

生:可以注意提示语要有变化, 不能总是谁说谁说的。

师:提示语的前后要有变化, 还要注意什么呀? (板书:提示语)

生:说的话里边可以用上一些感叹句和反问句。

师:哦, 用反问句、感叹句来表现强烈的语气。 (板书:句式?! )

生:标点不能用错。

师:嗯, 对话中的标点问题我们上个学期就开始强调了。

… …

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像这样描写人物争论的经过, 如何让人感受到争论“越来越激烈”的感觉?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会明白, 对话的时候, 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会发生变化, 说话的语气也会发生变化, 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人物对话描写时提示语的变化和句式的变化, 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

三、丰富实践策略, 追求学用相融

“学习金字塔” 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金字塔”上部的四种学习方式“听讲”“阅读”“视听”“演示” 是被动学习的方式, 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10%、20%、30%;“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可以达到50%、75%、90%。

“学习金字塔”给我们的提示是:对儿童的教学不仅要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还要注重儿童的学习方式。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亦如此。 所以, 绝对不是将我们从文本中挖掘到的教学点一股脑全灌给学生就是教了。人物对话是一种最典型的言语活动, 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于课文中的人物说了什么, 怎么说的, 还要让学生掌握“我该如何说”, 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获得“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对于人物对话的学习不仅要注意循序渐进, 更要学练结合。 结合这些典型的例文, 针对对话学习的不同阶段, 学用结合, 听说写跟进, 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发展指向人物对话的言语智能。

仿: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早在1924年就提出了儿童语言模仿理论。模仿对于儿童言语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人物对话特色鲜明的课文时, 我总会要求学生仿写相应的对话, 比方说把老师说的话或者把某个同学说的话, 仿照课文对话, 写一句提示语在中间的人物对话, 写一句提示语带动作的人物对话, 或将一个提示语在前面的句子转换成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后面的形式等。在仿写的过程中, 学生能更加熟练地了解对话的不同形式, 逐渐丰富提示语, 正确掌握对话中常用的标点。

论:仿完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和辩论, 商量班队课活动该如何开展, 去看望孤寡老人时每个人的分工情况, 你眼中的马小跳是个怎样的孩子, 鲸鱼究竟是不是鱼, 蝴蝶究竟是益虫还是害虫, 小学生究竟能不能用电脑……引导学生在发表见解的时候态度大方, 语气得当, 论述有观点有理由。 与人商量该如何说, 反驳对话该如何说, 对方无理取闹时又该如何应对。 通过鲜活的言语实践活动, 让学生言语能力和智慧得到增长。

记:一段对话学习之后, 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对话, 剪切 《喜羊羊和灰太狼》《名侦探柯南 》中精彩对话的视频, 只需一两分钟, 播放给学生看, 进行相应的观察指导。视频播放的好处是能一遍遍回放重看, 有助于老师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从一开始的先听人物对话再看人物表现, 到后来熟能生巧之后能边听人物对话边看人物表现。 观察后还需记录, 当然除了对话内容还要注意提示语的内容、形式以及标点的使用。

接着将对人物对话的观察和记录拓展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如同学之间的辩论, 家人餐桌上的谈话, 与父母的主题对话, 公交车上听到的人物对话, 等等。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记录, 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倾听的习惯,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筛:是不是将自己观察的人物对话记录下来就到位了呢?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记录的人物对话与经典对话进行对比, 学生就会发现课本中或者视频中的人物对话主题鲜明, 内容集中, 语言精练, 而生活中的对话随心所欲, 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在这基础上, 引导学生要学会对人物对话内容进行筛选, 选准主题, 砍去废话, 疏通语句, 使得一段人物对话能有序地围绕一个主题来表现。

描:如何使对话更具表现力, 生活中人物说话的时候可能表情动作单调, 语气单一, 能否进行适当描摹, 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 有意识地对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进行描摹, 使得语言更具感染力。

创:当给你一个情境, 能否进行语言的创造, 结合人物身份, 揣摩人物心理, 创造人物语言。如在教学《鹬蚌相争》的时候, 因为鹬蚌是相持不下, 而课文中只写了他们一个回合的对话, 他们相持时又会继续说些什么呢?《争论的故事》中的老人对着争得面红耳赤找他评理的兄弟俩会怎样说服他们呢? 在创编童话故事时, 对于故事中的人物, 你能否用“我”的立场换位思考, 在这样的情境中, “我”会怎么说, “我” 该如何去说服别人。如在编写《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中, 如果你是兔妈妈, 看到小白兔在采有毒的蘑菇, 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会有怎样的表现?该怎么说才能让小白兔第一时间放下毒蘑菇?如果你是小白兔, 正想采摘漂亮的蘑菇, 看到妈妈这么着急地阻止自己, 会有怎样的反应, 会说怎样的话呢? 一旦学生创造的人物对话能合情合理, 流畅有序, 富有感染力, 那么学生也就初步具备了与人对话的言语智能。

相应的课文重新整合, 使得老师在教学中能将人物对话教学不断深入。 仿、论、记、筛、描、创等言语实践策略并不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学用之间也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在整个对话教学环节适宜处均可以练习, 反复练习, 螺旋上升。读练结合, 学用相融, 引导学生进行灵动的人物对话训练, 层层深入, 发展学生言语智能, 让学生善读、会说、能写, 三年级学生的对话也能因此“立”起来。

篇9:借助对话描写,体现人物特点

[原文]

妈妈太狠

四年级上学期期未②考试,我的各科成绩还不错。语文83分、数学85分、英语98分……③

④开完家长会,妈妈一进屋就把我的卷子给扔在了一边,二话没说就狠狠地收拾了我一顿。⑤心想:妈妈,你怎么这么狠啊!但又不敢当面说,只好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向妈妈诉苦。⑥

我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前都要化妆,就把要对妈妈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塞在妈妈的化妆包里,妈妈看完了我写的“求救信”却不知说什么好。⑦

从此以后,妈妈再也没打过我。

①从全文内容来看,用《妈妈太狠了》这个题目不容易被人接受,可改为《妈

妈服输了》或《妈妈,我想对你说》。

②“期未”一词中的“未”应为“末”。

③取得这样的成绩你的表现如何?是高兴,还是沮丧?应写出来。与下文被妈妈“K”的窘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注意上下文的衔接,首先要提到开家长会,然后再过渡到妈妈参加家长会。否则,显得太突然了。

⑤这一情节写得过于概括,应抓住妈妈的动作、表情、语言写具体。把妈妈生气、发火的原因体现出来。

⑥你向妈妈说了些什么?“诉苦”是面对面的一种倾诉,与下文把对妈妈说的话写在纸条上自相矛盾。可将“向妈妈诉苦”改为“给妈妈写了一封‘求救信’”。

⑦具体写一写妈妈的表现。妈妈服输了,你又是怎样向妈妈保证的呢?

哈尔滨市道里区河图小学四(2)班:周天元

[修改文]

妈妈服输了

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不错。语文83分、数学85分、英语89分……在全班还是优等生呢!公布成绩时,我一蹦三尺高,简直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放学一回到家,我就对妈妈说:“明天学校开家长会!”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我没有向妈妈报告成绩。妈妈应了一声就去忙家务了。我心想:等妈妈开完家长会不仅要表扬我,还要给我发大奖呢!我越想越高兴,心里美滋滋的。

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了,还没等我开口,妈妈就把我的卷子给扔在了一边,二话没说把我按在了小床上,一顿“宽心面”(皮带)让我吃了个饱。妈妈一边打我一边说:“你的学习成绩这么差,那么多同学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的名字老师提都没提,那么多的家长,我太没面子……”妈妈的话像连珠炮似的一股脑地喷向了我。这时,我早已泪流满面了,有气无力地说:“妈妈,下次我一定争气,您就饶了我吧……”妈妈并没有放下“武器”,反而“火力”更猛了,嘴里不停地唠叨:“下学期如果再考不好,你就别进这个家门……”我无可奈何,只好向妈妈求饶,连连说:“好———好———”其实,我心里一点也不服妈妈。心想: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吗?你要是再……哎,又有什么用呢?

妈妈,你怎么这么狠啊!但又不敢当面说,只好给妈妈写了一封求救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请您以后别再打我了,我们老师说过:成功只能代表一个人的过去,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将来。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可采取以下方法补救:请您把试卷抄下来让我重考一次;只要把试卷上的错题弄懂,然后改正即可;应多鼓励我们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不应该打骂孩子。

祝妈妈事事如意!

儿子:天元

2003年1月15日

求救信写好了,我便开始实施第二步方案。我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前都要化妆,我把求救信叠成小纸条塞在妈妈的化妆包里。早晨妈妈化妆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看完了我的“求救信”,耐心地说:“天元,你过来一下……” 不知道妈妈又要施行什么手段。我心里很害怕,慢慢地挪到妈妈身边。妈妈笑着说:“这纸条是不是你写的?为什么不当面说?”我吞吞吐吐地说:“是———是———我写的。”我不敢抬头看妈妈,连大气都不敢出,心想:这下死定了。没想到妈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说:“好,今后看你的表现,我接受你的建议,不过……”还没等妈妈说出口,我抢先说:“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兴奋地说:“谢谢妈妈。”

从此以后,妈妈再也没因为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打过我。我也很争气,以前的悲剧也没再重演。

【评析】小作者没有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读者面前亮相是件丑事,并能通过人物对话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有条理,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对话描写从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写起:因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发火责怪我,语气让人无法接受)———我自知理亏(只好妥协,向妈妈求饶)———读完我的求救信(语气平和,锐气消了许多)———自以为战胜妈妈(内心激动兴奋,先前的无精打采的状态早已无影无踪)。通过一系列对话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篇10:人物对话描写经典段落

2、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还是做不出来。忽然一只大手在我头顶上轻轻拍了一下,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袁静,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我抬头一看,是教我们数学的孙老师站在我的旁边。“这道题我总是做不出来。”

3、有一次,王老师看了我们写她的一篇作文,有好些同学都写“他为了第二天用更美的语言,更美的动作来教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常常琢磨到深夜。夜很静了,只有他的房间灯还亮着……”,他指着作文直摇头,对我们说:“你们写的,与我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反。我从不喜欢熬夜,体育老师嘛,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应该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你们这样写,是不是想把我累垮呀?”说完,他狡黠地望着我们。“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我们急得涨红了脸,慌忙分辩着。

4、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赞叹地说道:“这个小伙子画得真好啊!这样的画技没有三年五年是练不出来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活泼的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听到这话,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公园里的清洁工、在旁边茶室里喝茶的人,活泼可爱的孩子都聚集到这里来了。他周围顿时围满了人,这里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你瞧,那个叔叔画得多好呀!”“妈妈,如果我也能橡叔叔这样专心,就可以画好画了。”“这样的画技,真的很少见。”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认真的说道:“小伙子,你画得太好了,把它卖给我行吗?”有一位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友人羡慕地说:“你画得真好,画得好像和活的一样。”一个挎着书包的学生称赞道:“叔叔,你画得真好,能不能教我呢?”青年人没有任何反应。

5、“缴枪不杀,宽待俘虏!”正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二班长的喊声,这口号喊得正是火候,只见一个敌兵伸手抓住了匪军官握枪的手,恳求里带点威胁:“副团长,投降吧!”“对,不打啦!”其他敌兵也跟着嚷起来。那军官的威风全没有了。

6、我惋惜地说。“没事儿,考试又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学懂了知识。我虽然分数不好,可是我已经真正掌握了知识,下次就不会再错了。”“嗨!既然你已经明白了,在原处改一下不就行了,干吗非得让老师重判呀!”

7、我激动地说:“吴伯伯,所有的干部都跟您一样就好 了。”吴局长谦虚地说:“抑制不正之风,每个人都有责任呀!”这位老党员的肺腑之言,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阿明啊,念完大学准备干什么呢?”邻居一 位老爷爷问道。“爷爷,我念的是经济系,等毕业了,我一定回来,和大家一起把咱们村的工业也搞上去。”哥哥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8、我吃过早饭后在家里闲着无聊,便想起我的新朋友白云。对了,上回白云老兄不是给了我一个他家的电话号码吗!趁现在家里没有人,我打个电话去!说罢,我便拿着电话小心翼翼的播起号来。“嘟嘟嘟,喂,这里是天空总电话部,请问,您找谁?我帮您找!”电话打通了,我忙说:“我找白云先生!”“请您等一下。”想到即将和白云对话,我的心里既高兴又激动。白云家的电话接通了,白云问:“请问,你是哪一位,有什么事呢?”我对着话筒回答:“我是你的新朋友呀!”白云听了说:“噢,原来是你呀!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望了望窗外,外面热得让人受不了。我想了想说;“这样吧,给我们下一场倾盆大雨吧!”白云听了连忙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不能作主,我得去问问我师傅老天爷。”

9、我不知哪儿来的力量,大声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不要破坏公共财物!”几个中学生没搭话,都指着我哈哈大笑起来。看着他们眼里露出的轻蔑的目光,我瞪圆了愤怒的眼睛说:“做得不对,谁都可以管!”

上一篇: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下一篇:寒假工协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