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2024-04-14

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用14篇)

篇1: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都吉台小学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纪素质,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以法治教,以法治校,保障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目标

1、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2、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彻底铲除学生中违法乱纪行为。

三、具体措施

1、通过广播、板报等宣传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1)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知识讲座。

(2)组织一次法制教育知识竞赛。

(3)进行一期板报法制宣传栏目。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大地增强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在校园内的发生。

2.利用班会进行案件的品评与讨论。在学生中开展“知法、懂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强,能够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3.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依法治校。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反复讨论,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注重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成立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完善和严格执行师生学法,用法制度,建立以校长室为龙头,以少先队、教导处为主体,以班主任、思品教师为骨干的普法工作队伍,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在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三、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力求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除了组织师生学习相关法律常识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征文评选、演讲比赛、文艺节目及法制宣传月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五、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法制领导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定期召开法制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组织班主任,思品教师、法制专职教师的普法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在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的指导下,由各处室负责人及法制专职教师参与组织编写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以制度、条例指导、规范工作,最终达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目的。

六、法制教育对象及教育内容。

学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当然也包括全体教职员工。教育内容为:小学各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素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中也容纳了很多的教育材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交通法》、《教师法》等。

七、教育步骤及方法。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精细的计划和严密的实施以及规范的过程管理。

1、行为规范教育。

本学期我校法制教育可先从《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背记,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黑板报、校刊、橱窗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午间纪律、集会纪律、两操纪律、放学排队纪律、杜绝花零钱买零食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2、法律常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与之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及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3、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接下来就可以明确地向学生指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知道法律、法规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4、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

要让学生知道自尊、自律、自强的含义。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

5、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是一个判断对错、合法违法等情况的基本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不接受外来的不良影响,进行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必须要通过多方的比较、判断、分析等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都吉台小学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努力做到经常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明行为习惯得到基本养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预防和矫治。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在法制教育中,成立了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抓好法制教育制度的制定、健全和贯彻实施。建立和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等作用,形成法制教育网络。法制副校长和政教主任做好各项具体的安排、组织和教育工作,班主任等其他德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平时,经常性地召开法制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法制小组、教导处、班主任、少先队等各方面,形成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帮助教师确立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的意识,加强帮教转化工作。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建立了帮教转化制度,充分发挥德育骨干队伍的作用,每人切实负起责来,每人都有帮教对象,每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在帮教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定责任。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理解、一份关心、一份爱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

三、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我们加强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注重实效。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特别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见义勇为的观念开始树立。同时,通过家长学校这一有效形式,积极组织对学生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家庭开展各种学法活动,充分发挥好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还先后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宪法》、《刑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已步入法制化轨道,我们要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课堂教育,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

加强了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我们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具体工作主要有:由法

制副校长蔡政为全体师生做法制教育讲座;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橱窗展览;举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法律知识竞赛。开展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让每个学生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两法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学生从听讲课后,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懂得了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

四、开展别具特色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礼仪规范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礼”依然为当今社会所需要,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提倡。为此,我校在抓好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等宣传工具,引导学生都能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早上好”等话语已成为我校学生的普遍口头语,并使同学们都意识到“礼”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都能以诚待人,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养成优良品行。

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和集体主义教育

学校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征文评比、“祖国颂”歌咏会、“革命烈士故事会”等活动。建立健全敬老院社会德育实践基地,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访、探问老人,为老人做实事。向贫困学生献爱心、向雷锋学习、祭扫烈士墓、参观禁毒图片展等各种活动形式和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效地使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以提高工作的实效。

篇2: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1市政府将按照《教育法》三个增长”规定,不时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增加。

2乡镇政府承担相应的办学责任。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农村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新建校舍、教学装备、学校冬季取暖和局部办公经费的资金筹措。

3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根据《 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 政发[ ]9号)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农业税用于教育部分,统一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拨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演讲,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规定,为确保有限的教育经费足额用于教育,对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由乡镇、办事处会同教育局提出教育经费使用计划,由教育局报送市政府主管市长审定后交市长办公会通过,由财政拨付给乡镇、办事处。如中途需要调整计划,改变资金用途,需由乡镇、办事处和教育局、财政局共同提出调整演讲,经市政府主管教育市长审批后,由财政依照调整后的使用项目予以拨付;乡镇、办事处必需依照审批审核后的资金用途使用教育资金,如私自挤占挪用教育资金,除追究相关领导和经办人的责任外,市政府要追回同等额度的资金并上缴国库,用于全市农村教育。

4继续开展部门包校活动,深入实施“扶贫助教”工程。要全面做好省市财政各项扶贫助教资金及省市上级单位对我市扶贫助教的物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要全面落实我市科局包校工作责任制。市相关科局、单位及上级驻 企事业单位至少要包一所农村单薄学校,用3至5年的时间,使所包学校的危房、危厕、危墙得到翻新和改造,教学设备得到添置,办公用品得到及时补充,不时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乡镇、办事处也要组织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开展外乡镇、办事处的包校活动。要开展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辅单位对农村贫困村小的帮扶支援活动,开展城区初中、小学与农村单薄学校的业务对接活动。

5继续发挥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发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集资、捐物、收工出力。

6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增加学校收入,弥补学校教育经费缺乏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积极扶持农村学校勤工俭学活动,对于农村学校利用出租闲置房屋、开办商店、书店、食堂等从事经营活动及利用校办企业和校田地进行生产活动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要在税费缴纳、行业管理上给予倾斜,切实增加农村学校收入,弥补教育经费的缺乏。

7农村学校的校田地收入是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之一。各乡镇、办事处要确保农村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校田地,明确校田地的产权归属,保证不被挤用。

8要切实维护农村学校的资产。对于农村学校因为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撤并学校后所突出的校舍和校田地等资产,一律归属相关学校管理使用;禁止各乡镇、办事处、村以任何理由占用这部分资产,已经被乡镇、办事处、村转让、出租的资产,要在调查核实后收回,并交还给学校,已经出卖的所得资金必需全部用于教育。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

9各乡镇、办事处要以积极的态度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要结合乡镇、办事处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积极筹措布局调整资金。调整后的校舍等资金必需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可以采取创建九年一贯制的乡镇中心学校、一个乡镇的几所中学合并、中心校附近村小向中心校合并、一个村的多所村小合并、相邻的村小合并等形式进行布局调整。有条件的乡镇可以试办寄宿制学校。

三、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学生流失

10要进一步明确“控辍”工作责任。乡镇、办事处对“控辍”工作负主要责任,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控辍”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控辍”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控辍”管理工作,巩固和提高“普九”效果。

11深入开展扶贫助学工程。建立 市扶贫助学基金会,采取各级政府预算拨款、社会赞助、干部职工捐助等形式,筹集扶贫助学基金;助学经费要全部用于贫困学生的学习费用,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因贫困辍学的问题。

12积极开展“一帮一”包扶贫困生活动。全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相关机关干部及热心农村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一对一地帮扶贫困学生,协助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

13继续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坚持“两个输送”办学方向,实行以“三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初中办学新模式。要坚持农村初中既要打实基础教育,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办学方向;要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绿证教育、分流教育和职业教育,让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功能,增强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办事处要加强学生实习实施基地建设,要从基地建设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每个乡镇(含九郊办事处)至少要建好一处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农村学校与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各种类型的实习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四、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4建立机制,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据省政府 政发[ ]9号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对农村地区、遥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政策。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照顾”要求,鼓励教师到遥远、贫困缺编乡镇任教,解决局部遥远农村学校教师“招不进、分不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 实际,向政府提出用人计划。

15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16要强化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抓好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专业对口培训、学历提高培训、新任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校长培训、农村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工作。要从教育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教师培训,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拓宽农村学生的就业渠道

17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坚持实行灵活学制,降低就学费用,实行“订单”培养的办学形式;坚持以学生就业和守业为导向,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养“蓝领大军”绿色通道;要将职业教育向农村教育渗透,把全市农村实践建设成市职教中心的分校,实施职业预备教育,允许农村初三学生提前进入职业教育学习,重点将没有希望升入高中的学生确定为培养对象,对农村学生毕业后就业、守业服务;要优化配置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降低农村职业教育本钱,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坚持实行“双重学籍”管理方法和绿证教育、职业预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级衔接、三级递进、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模式;要建设好 市职教中心,把我市的农村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六、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18要明确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乡镇、办事处要保证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健全完善幼儿园的配套设施,每个乡镇(含九郊办事处)至少要建一所标准的中心园。

七、不时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19要规范对教育的各种检查行为。对农村学校的检查要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进行,各相关部门应在同一时间检查,对教育的检查原则上每年中只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放在规范依法行政上,一般不予罚款;对于依照法律政策必需罚款的要将罚款全部上缴市财政,并用于发展教育。

20要规范各种摊派行为。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不准向学校摊派各种报刊、杂志及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资金摊派任务。

21千方百计缓解农村学校的欠债压力。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筹措资金,用来归还学校因“普九”和维持学校运转所欠债务,防止因债主恶性追讨、法院强制执行、银行直接划拨的事情发生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减轻学校的负担。

22严禁挤占挪用农村学校各项收入资金。农村学校纳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资金,必需全部返还给学校使用,乡镇、办事处不准利用资金管理的便利挤占、挪用学校资金。

23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的整治工作,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篇3: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介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这项计划的设计方案, 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与高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 制定培养方案。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 “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刘桔指出, 要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 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 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 要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国家留学基金将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到海外企业实习。

此外, 为了建立工程教育质量监督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将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 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 以此来培养并评价人才。

“‘卓越’绝不是少数、精英, 而是指高素质、高质量。”刘桔强调:“教育部在确定首批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中, 既选择了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 也遴选了工程教育开展较好的地方院校, 还兼顾了行业背景很强的院校, 就是为了在多个层面探索工程师培养的创新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 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271万人, 研究生47万人, 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篇4: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关键词:双培计划;外培计划

“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是“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两个重要子计划,核心在于不断加强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高校之间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共同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在京中央高校访学培养谓之“双培计划”,市属高校输送学生到海外境外知名大学访学培养则为“外培计划”,这两项计划将是今后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抓手。

实施“双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突出交叉培养的作用。“双培计划”把市属高校的学生送到中央高校学习,这个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有交叉、专业有交叉、资源有交叉。要使学生真正走出学籍所在高校的限制,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学校学习生活,有途径选修更多的优秀课程,有条件利用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把整个北京地区高校作为自己的大校园、大课堂、大训练场,这样才能达到交叉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二是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各高校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发展产业相关专业及时纳入“双培计划”。专业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边界,积极培育新的专业方向和交叉专业点,形成基础稳固、特点突出、交叉融合顺畅的专业发展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实用性,将本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及时纳入课程体系。同时,要根据课程更新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套专业教材、课件等资源的补充和完善。

三是要突出实践创新教育。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手段,不断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生产管理一线实习实践,印证知识、锻炼技能、启发新知。要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通过项目引导、科研实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北京市正在部分高校重点建设“高精尖创新中心”,全力打造高等教育科研创新高地,今后要把“双培计划”的开展与“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教融合、培育英才。

四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市正在根据“双培计划”专业建设需求,重点建设一批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由“双培计划”学生派出的市属高校与接收学生的中央高校共同选派优秀教师联合组建,负责组织访学学生日常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虚拟教研室要推行小班化教学,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积极实现课堂翻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灵活、个性化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选择、学习进度选择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

每个虚拟教研室由开展“双培计划”的双方高校选派本校知名教授、教学名师、骨干力量参加,同时可公开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聘请本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积极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双培计划”工作,每个虚拟教研室至少外聘1名行业专家。各校要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主动担负“双培计划”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职责。虚拟教研室教师队伍要实现动态调整、有序流动、竞争上岗,要不断完善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保证将学校内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及时吸引到教研室中来。另外,要不断完善虚拟教研室内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教师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北京市将设立教学科研专项,支持优秀的虚拟教研室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创新实践。

五是要明确管理责任。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要共同协商学生培养的模式,在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密切合作,保证学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央高校要组织学生“插班”就读和在本校住宿,将学生管理纳入本校体系,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本校环境和文化当中。各高校要根据“双培计划”实施要求和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全新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准确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完善服务体系,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保障。

实施“外培计划”的工作重点

一是要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北京市实施“外培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各高校在选择海外境外合作高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原则,寻找整体实力强或专业水平突出的合作伙伴,宁缺勿滥。目前,北京各高校与海外境外高校都有广泛的合作,形成了很好的基础,但客观地评价起来,市属高校对外合作院校的质量还是有所差别。北京市支持高校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合作,但是入选“外培计划”的必须是海外境外高水平大学,其他层次的国际交流则由学校自主开展。北京市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突破了很多固有限制,就是要支持市属高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世界知名学府去学习交流,强化他们的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国际交流和竞争水平,再回来服务国家和北京的建设,所以高校在外方选择上一定要保证水平。

二是要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外培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北京各高校加强了与海外境外高校在学生培养方案方面的协商,保证输送出去的学生要和对方高校本校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获得同样的教育,参加同样的考试,不能降低培养和考核的标准,也就是俗称的“插班式”培养。国内曾经有一些大学派遣学生出国交流,国外的大学就为他们单独成立一个培训班,编排新的课程,中国学生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甚至平时上课都用中文交流,这种方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外培计划”要坚决避免类似的培训班式的出国培养。今后,北京市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境外知名大学的沟通合作,特别是要严把学生培养方案关,要有力监督学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标准要严、方案要细,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

三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和保障工作。“外培计划”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生在海外境外学习,如何去主动融入校园文化、适应当地生活,如何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何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北京市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正在逐步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外培计划”的各学生派出学校肩负着学生管理的职责,要根据学生派出的地区、学校、专业、规模等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制定科学的预案,全程负责管理和监督,保证“外培计划”的顺利开展。对于那些学习和生活确实不能适应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同意后,仍可回到学籍所在学校学习;学业合格者,可获得学籍所在学校的学历学位。北京市在“外培计划”中给予了学生全面的经费保障,学生在海外境外高校访学期间的学费将以奖学金的方式予以支持,同时提供一次往返旅费;对于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贫困家庭学生,还将给予生活补助。这些政策将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入选“外培计划”的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

(执笔人:刘 霄)

篇5: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中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中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组内培训。

在教研组内进行全员培训。

首先,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必须教师对法制教育要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其法制教育的真正含义及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每月一次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讲座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培训。

二、自学与上网学习

教师通过上网方式或其它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对学科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和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实施。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法制教育的自学。

三、课堂教学渗透

教师通过不断的进行法制教育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式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四、检查评比与总结。

篇6: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一、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全县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学前3年入园率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达到90%以上,残疾学生接受高中教育阶段的机会明显增加。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为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积极为残疾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二)重点任务

全面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制度。健全适龄残疾儿童的统计工作制度。依托现有特教学校继续加强资源中心建设。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全纳教育的宣传和教育。20,在县特教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至每生6000元。在有条件的随班就读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进一步推进县特教学校试点开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全县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根据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到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

提高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不断提高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招生培养能力。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建立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县教育局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每周提供一次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到2016年,在县特教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接收残疾儿童。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选择韩店镇、明集镇两处中心幼儿园开展残疾儿童随班保教试点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初步具备就学能力的残疾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三)构建医教、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档案数据管理平台。县教育局、卫生局、计生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鉴定与指导。县教育局组织成立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聘请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及家长代表,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提出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建议,实施“一人一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康教结合模式,对残疾儿童实施随访、跟踪服务。

积极开展“康教结合”实验工作。县卫生、计生、残联等部门定期派医务人员和专业康复人员到学校指导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工作,县教育局要组织特教师资为在校外接受康复医疗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到,依托现有资源,力争县特教学校创建成省级“康教结合”实验学校(全省30处)。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建设。支持县内有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康教一体”的教育模式。县民政局要与教育、残联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儿童的福利指导,向残疾儿童提供康复、特教服务,提高康教服务的覆盖率。

(四)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提高到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县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每年安排8%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由中央、省、市返还我县的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改善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充实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设备,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2016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8人(含)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积极探索教育和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六)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等特点,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按特教学校编制标准核定编制,及时补充专任教师,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良性发展。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专职教师的特教岗位津贴,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或连续从事特教工作满并在特教岗位上退休的教师,其特殊教育津贴纳入退休费计发基数。加强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到2016年底,全县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接受至少一次国家(或省、市)级培训。

(七)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教材体系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用好新编和改编的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指导特教学校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有效机制,确保每生每月至少参加半天普通学校的活动,促进融合教育。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发展特殊教育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每个残疾学生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各部门、各镇街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自责任,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计划实施。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县教育局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县发改局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县财政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县民政局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县人社局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县卫生局、计生局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县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篇7: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树立爱我祖国,爱我家园的人生观,切实做好环保知识教育工作,现根据上级文件相关要求,组合学校实际,拟定本方案。

一、组建相关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罗茂

职责:统筹安排此项工作,对此项工作负总则。副组长:伍林

职责:在组长的安排下,具体组织相关成员落实此项工作。成员:王鸿生、周燕、王林、及各班班主任。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掌握丰富的环保知识,领悟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三、具体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每学期专门安排环保教育课程,每周每班一节,具体由班主任及地理老师担任,学校统一订购相关的教材,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资料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对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要求与其它学科同等对待。

(二)开好专题宣传大会 每学期集计划中组织全校师生进行1-2次专题宣传大会,会上特邀相关部门给全校师生作专题讲座,由学校领导作动员报告,由学生代表作表态发言,切实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将环保知识溶入各科教学之中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把环保知识深入实际教学之中,让环保教育无处不在,一方面在备课时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随堂教学中要体现出来,教学部门在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要把这项要求作为重点来检查,并把教师在这方面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校团委牵头,组织学生成立环保使者

每学期由校团委牵头,组织学生成立环保使者,具体操作是:每班选出1-2名学生以年级为单位,组成三个环保小组,主要任务是:监督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办环保宣传专刊,对全校学生实施宣传。以他们为龙头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树立我环保,我光荣,通过实践最终成为光荣的环保使者。

(五)组织学生参加环保调研活动

1、每期计划组织学生(每班选1名代表)分级外出到离校不远的地方或相关单位搞调研活动,让学生亲其境调查,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

2、在调查的过程中,由学校带队领导及教师引导学生如实写好调查报告上交学校存档。

3、调查结束后,各班调查员必须回校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宣传,力求达到实效。

(六)切实落实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活动1-2次,活动的形式分演讲比赛及笔试竞赛,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认真考评,如实记录并实行表彰。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将倡导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切实做好环保工作。

篇8: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意见》明确提出, 各地各校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 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要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 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 大力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意见》强调, 师范院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等举措, 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意见》明确要求, 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 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教师培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 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意见》强调, 要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 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 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篇9: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截至2009年8月,遵循国家及省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我省已连续4年顺利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随着2009年特岗计划工作任务的完成,届时我省通过特岗计划充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教师将达2万余名。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使之成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新教师的稳定长效机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做好特岗计划实施的工作总结

请各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掌握各县(市、区)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和特岗教师教育教学状况,注意总结特岗计划实施和特岗教师管理过程中具有各地特色的新做法、新举措,特别注意发掘特岗教师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成功典型,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并填写《特岗计划实施和特岗教师管理情况调查表》,于2009年8月20日前通过纸质文件和电子邮件报送省教育厅人事处。

二、做好聘期届满特岗教师转聘为正式在编教师有关工作

对3年聘期届满的特岗教师,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均有明确规定,即对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本地学校任教的特岗教师,纳入国家正式在编职工管理,由当地负责发放工资。当前,我省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将于2009年9月聘期届满,提早谋划、积极做好其工作安置,意义重大。请各州市、县(市、区)教育局与人事、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云教人〔2009〕44号)要求,在充分尊重聘期届满特岗教师合理意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做好聘期届满特岗教师的就业安置工作。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务请填写《3年聘期届满转聘正式在编教师工作进度表》和《3年聘期届满特岗教师去向情况统计表》,于2009年8月20日前、2009年9月底前,分两次通过纸质文件和电子邮件报送省教育厅人事处。

三、加快推进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

2009年我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已于8月3日在云南省教育网公示。各地要严格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分配2009年度特岗教师招聘指标执行计划的通知》(云教人〔2009〕39号)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安排的通知》(云教人〔2009〕40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工作责任,把握工作进程,加快工作进度,做好后续的面试、体检、聘用、岗前培训、安排上岗、工资兑现等工作,确保本科生招聘比例不低于往年,确保2009年新聘特岗教师于2009年秋季学期准时到岗。请各州市认真填写《2009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进度表》,于2009年8月10日前通过纸质文件和电子邮件报送省教育厅人事处。

省教育厅人事处电子邮箱:jytrsc@126.com。联系电话:0871-5141453;传真:0871-5141255;联系人:吴昌银。

为积极组织实施好我省特岗计划工作,省教育厅将于近期派出调研督查组,赴有关州市进行抽查和调研。

篇10:**村教育扶贫实施工作计划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发展教育是根本,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东湾村着力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两不愁三保障”,就教育扶贫,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类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2019〕2号)》、《关于启动实施援疆资金资助内地普通高校新疆籍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新发改办《2016》1479号)》、《关于印发霍城县援疆资金资助内地普通高校霍城籍学生实施方案的通知霍政办(2018)107号》等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机遇,创新扶贫机制,优化扶贫资源,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充分发挥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东湾村有贫困学生83名。从2020年起,按照定人定向的原则,对全村贫困家庭学生构建到户、到人精准的扶贫工作体系,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从入幼儿园全程追踪到完成高中、中职教育,实行减免学费、补生活费和培训费等政策,对考取和就读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按奖、贷、助、减、补等政策给予多元化资助。

三、主要措施

(一)、精确瞄准扶贫对象

1、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将全村77户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生逐一全面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扶贫对象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其获得有效资助,完成学业。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争取国家政策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为贫困学子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援助。

3、做好雨露计划和援疆助学金申报工作。落实好贫困家庭子女“雨露计划”补贴政策,实施贫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考取内地本科院校学子每人每年补助6000员。

(三)建立健全相应扶贫机制

1、健全定人定向结对帮扶机制。帮扶干部对精准扶贫对象实行“一对一”全覆盖结对帮扶,一帮到底,解决政策以外的扶贫资金,直至学生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

2、建立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机制。积极对接东湾小学、中心学,根据贫困生家庭情况申请免伙食费等费用,减轻贫困家庭子住宿经济负担。

东湾村村委会

篇11:远程教育实施工作计划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严治教,巩固阵地,创新载体,拓展功能的思路,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和创业致富能力,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打造陇州副中心、建设魅力新东风提供坚强保障。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远程教育站点资源的整合升级,实现各类设备、资源的共享共用,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学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知识,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生产生活中新技术、新经验,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三、授课方式

各村全年教学时长不少于50课时。教学形式分室内站点教学和室外现场培训两种。室内教学中主要以视频讲座、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室外教学主要选择产业基地、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

四、教学内容

1、党的政治理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看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县基层党建工作会视频,深入领会精神。持续关注两会节目的学习收看,做好四个全面理论知识和五个发展理念的学习,并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广泛开展讨论交流,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2、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内容。组织观看红色影视片,温故党的历史。组织学习中纪委全会、省市纪委会议、文件精神及换届纪律的学习宣传,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片学习,增强反腐倡廉意识。通过学习,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懂得政治规矩、组织规矩,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引导干部群众追求高尚情操,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

3、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解读视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会议解读、专题讲座等,强化党员党性教育,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政策及适用法律法规有关内容。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做好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学习。尤其是脱贫攻坚的新政策、新措施,助推全面脱贫。同时组织学习《劳动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基层实用法律法规,提升基层群众依法、依规办事和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化建设。

5、农村实用技术。利用远程教育节目库资源和各成员单位的人力技术资源,组织做好小麦、玉米及大棚蔬菜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储存加工技术,核桃、烤烟、苹果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奶山羊、土鸡等畜禽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和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群众致富能力。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建筑设备操作、房屋装饰装修、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培训,利用外出人员返乡之际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常用家电维修及农用机械、非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组织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务工技能,提高就业率。

7、乡风文明和社会道德相关内容。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的教育片及先进事迹,组织收看反邪教宣传教育片,进一步推进反邪教法制教育,弘扬社会正气,教育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维护正义,家家和睦共处、齐心共建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8、安全卫生、人口计生相关内容。结合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开展交通、用电、防火、防汛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做好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积极开展饮食卫生、常见病预防、医疗保健、优生优育、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等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9、传统文化体育、戏曲文娱节目。在完成每月教学任务后,组织收看传统历史、民族文化、乡俗民情、民间艺术、戏曲小品、歌舞等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感染和引导群众组织开展广场舞、戏曲自乐班、农_动会等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10、科普知识及市场信息有关内容。组织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科技动态、与基层生产生活密切的新科技、新发明等的基本科学知识,学习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邪教、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知识,关注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有机食品的鉴别与认证等信息,提升党员干部科学综合素养,培养新型现代化农民。

五、几点要求

1、发布节目预告。各村要结合本村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制定每月教学计划(需张贴上墙),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施教。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期发布节目预告。各村务必于3月25日前将本村20__年远程教育教学计划上报镇政府。

2、加强学习组织。各村根据镇上的教学计划,结合本村实际,建立学习制度,并切实抓好落实。要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村党员干部生产、生活特点,采取集中收看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原则上每月集中收看不少于4次。各村要充分发挥三秦先锋手机APP的优势,继续拓宽推广应用面,确保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加入。同时积极利用手机平台开展学习、组织活动,提升学习参与率,增强学用转化。各站点管理员要积极开展学用需求调研,并按照调查备课预告讲解与收看讨论实践反馈的七步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各村要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积极做好日常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和学习辅导工作,及时组织参学人员签名,并认真记写学习讨论记录。严禁零点击、空放机、严禁突击补记录、盲目造假。

3、建立教学反馈和评估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搞好学习情况检测和信息反馈等工作,切实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教学效果。

篇12:远程教育实施工作计划

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发挥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收视系统在教育教学上作用,实行教学现代化。

二、重点与目标

正视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发挥学校、教师自身优势,以教育部办公厅教基厅[20__]5号和省教育厅教秘基[20__]70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应用质量为重点,把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教学优势、质量优势,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使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效益有新的提升。努力实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工作要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黄山市的远程教育的国检,使远程教育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

三、科研与使用

(一)年度教学计划

1.全体教师应积极参与本校电脑培训,利用“远教”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普及率应达到50以上。

2.每月开展一次资源使用研究活动,每月检查一次“远教”工程在教学中应用情况。

3.专职管理员在每周五前必须将本周资源选择性刻盘,提供教学使用。

4.任课教师每人每周上一节资源使用课。

5.每月组织一资学生收看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节目。

6.利用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和新课程知识,每学期集中学习2-3次以上。

7.组织实施校内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每学期20课时以上(含观看教学实录光盘)

8.骨干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在校本培训中承担培训任务,同时及时完整的接收卫星教育教学资源,平均每周下载量不少于2g。

(二)、切实开展远教月活动。根据县《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切实开展远教月活动。教务处要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突出活动主题,通过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远教月活动,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则心得体会或教学小论文,制作一个颇具特色的教学课件,写一份特色教案,准备一节远教观摩课。远教活动日的观摩课授课老师不再由学校事先安排,全部改为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并提前一天抽签确定,让所有教师都进行准备和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做好远程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全体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探索远程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等参加省、市、县学术作品评比活动,力争我校教师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在各级获奖。远教教研组要突出研究重点,制定可行性强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各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20__-20__学年度远程教育课题的申报中,力争我校有一个县级立项课题。并扎实认真做好业务领导与指导工作,切实参与到远程教育中来。

篇13: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教学”与“研究”皆系大学主要功能, 为避免竞争性计划经费补助引发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 台湾“教育部”自2005年度开始拟定“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以期透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 鼓励大学重视教学, 促进大学教育质量之提升, [2]对台湾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一股革新的动力。

本文旨在探究台湾高等教育“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 首先探讨该计划的内涵与现况, 其次分析当前“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成效与问题, 最后提出“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改进建议。

一、“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内涵

“奖励教学卓越计划”主要基于大学生平均素质降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释、大学经费与员额不足及大学重研究而轻教学的倾向等四项背景因素使然。为改善台湾大学校院的教学质量, 并通过奖励机制引导大学分类发展, 台湾“教育部”实施的“奖励教学卓越计划”被认为是首次以教学为重点的补助方案。[3]

“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08年, 依据“行政院高等教育宏观规划委员会”所提之“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研究项目报告”, 颁订“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进行改善教学制度面的建置工作, 引导大学重视教学并持续协助大学改善教学质量;第二阶段为2009~2011年, 该计划列入“台湾行政院”“爱台十二建设”人才培育方案中, 持续以竞争性经费协助各校进一步落实及强化教学质量;第三阶段自2012年起至今, 依“黄金十年愿景-打造台湾成为东亚高等教育重镇”的理念, 持续推动计划, 培养大学生的未来竞争力。[4]

目前所实施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依据台湾“教育部”于2009年订颁《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及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补助实施要点》, 其内容主要包含“补助各校教学卓越计划经费”及“设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两大重点, 兹分别概述如下。[5]

(一) 补助各校教学卓越计划经费

第一、二期的计划目标为以竞争性经费机制协助大学重视并改进教学质量, 引导大学发展特色、满足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之需求, 成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以学校间的竞争机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第三期目标则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化学用合一, 促进大学务实自我定位与发展特色以打造东亚高等教育重镇, 协助大学深化各项学校特色之教学质量改进措施并持续发展。

为达上述目标, 规划了下列四项执行策略:一是学校制定人才培育目标, 展现多元竞争特色, 培育产业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二是依托优势自我定位打造东亚高等教育重镇, 加强国际化环境建设, 发展特色竞争力, 强化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三是改善课程、持续重视教学制度, 关注专责单位的专业性及永续性、无经费挹注后之教学质量确保与永续、制度及机制面之内化与深化、自我评鉴之规划。四是资源整合分享, 协助高中优质化, 协助未获“奖励教学卓越计划”补助的学校, 典范转移及其他资源共享规划。[6]

(二) 设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计划目标为有效整合与利用区域性教学资源, 鼓励区域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营造优质教学环境, 协助教师专业成长, 调整及改进课程, 提升大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效, 以期高等教育发展能达成均衡化与优质化的目标。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由一所“中心学校”与数所“伙伴学校”共同组成, 以邻近区域之学校整合设立为原则。

为达上述设立目标, 中心学校之任务与功能包含下列10项: (1) 规划教师教学专业成长活动, 提供伙伴学校教师之教学观摩研习及专业成长课程。 (2) 协助伙伴学校建立教师及教学评鉴制度。 (3) 协助伙伴学校进行课程 (学程) 改革、规划及调整。 (4) 整合并规划伙伴学校之通识课程。 (5) 建立伙伴学校间跨校选课之机制及发展跨校学程。 (6) 优质教材之开发及推广, 并将该教材上网公开, 供各校运用。 (7) 发展标准化成就评量工具。 (8) 协助伙伴学校建立教学助理制度及培训教学助理。 (9) 建立伙伴学校间教学资源整合及邻近地区社会相关资源共享机制。 (10) 其他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之相关措施。[7]

总体而言, 通过补助各校“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经费与设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使计划兼具竞争与合作效益。现将两者重点内容汇整成表1-1。

二、“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现况

为有利于了解台湾高等教育“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实际情况, 兹就计划整体面与学校实例两方面分别说明。

(一) 计划整体面

在补助各校“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经费部分, 补助对象大致可分为“一般大学”与“技职校院”两类, 前者业务由“高等教育司”承办, 自2005~2012年补助7次, 获补助学校共48所、达194校次, 总补助金额新台币1, 187, 042万元;后者业务由“技职教育司”承办, 自2006~2012年补助5次, 补助学校共41所、达157校次, 总补助金额为新台币734, 224万。[9]历次补助情形如表2-1所示。

说明:数据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进一步分析该计划补助的金额与补助校数, 一般大学补助金额除2009~2010年较高、2011年较低外, 其余各年大致持平;补助校数于第二年加倍成长, 之后维持在30所左右, 2012年有略增, 具体见图2-1。技职校院的补助金额与补助校数除2008年稍减外, 其余均呈稳定成长, 见图2-2。

至于在设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部分, 目前台湾“教育部”共设立9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分别为“一般大学”类的北一区、北二区、桃竹苗、中区、云嘉南与高高屏6个中心, 以及“技专校院”类的北区、中区与南区3个中心;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专责人力包含中心主任、计划执行主要负责人、会计与网络平台联络人等。

(二) 学校实例

本文谨以获补助次数最多、补助总金额最高、且担任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中心学校”之逢甲大学 (大学校院) 与云林科技大学 (技职校院) 两校为例, 简要说明其执行重点如下。

1. 逢甲大学[10]

逢甲大学的理念愿景是:在“忠勤诚笃”的办学传统下, 以成为“教学卓越、研究重点突破的亚太地区知名大学”为发展愿景。校务发展计划包含优质教学、深耕产业、重点研究、教育营销、快速响应、建全财务及永续校园等七大主轴。

其具体策略与作法主要有两项。一是执行“e三五教学卓越计划”。该计划包含“e环境计划” (深化e-Portfolio应用与促进优化学习) 、“三特色计划” (课程——厚植学生基本能力的通识教育精实、学系——国际接轨之教学品保与国际学院发展、个人——学生职涯历程及就业力精进) 及“五基盘计划” (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导向之双循环课程、师资——教师优质化与教学精进、学习——个别化软能力培育与全程学习关怀、辅导——创造内在激励环境与身心灵深耕、资源——教学与学习资源最适性服务) 。

二是建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其执行重点包含以下八项:发展各校专业优势, 建置跨校特色联盟, 活化校际交流机制, 达成永续发展愿景;协同核心学校, 扩大中心学校专业领域广度;建立多元评鉴管道, 落实持续改善机制;建立教师教学交流平台, 及落实教师教学精进;扩展及深化教学品保机制, 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共同强化学习氛围与就业力培养, 提升学生成就;以国际交流与产学人才合作为发展, 创造e化教学交流平台;以数字平台克服校际时间与空间障碍, 落实资源交流共享, 共创教学卓越。

2. 云林科技大学[11]

云林科技大学的理念愿景是:秉持“诚、敬、恒、新”的校训, 传授科学技术, 研究高深学问, 以培育具知识整合能力、国际竞争优势及人文与科技兼备之高级专业人才, 服务社会, 增进人类福祉。

其具体策略与作法:一是执行“教与学卓越成长计划”。该计划包含“教与学的提升” (教师发展与教学支持——强化教师多元知能与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效能精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与能力、课程强化与厚植学生核心能力——满足产学需求与合乎国际水平) 及“学生能力特色加值” (职场竞争力加值——落实学生职涯辅导与专业证照考照辅导、全人多元教育与生命圆融关怀——深化通识课程与建构全人学习环境、飞扬世界与接轨国际——精进学生语言能力与认同多元文化) 。

二是成立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其执行重点包含以下七项:统合各校经验与力量, 检视伙伴学校于13项教学制度之完备度与具体落实绩效;统筹中区已获教学卓越补助学校, 发挥咨询辅导的角色功能, 分享绩优教学经验;规划整体性的教学资源整合措施, 协助资源共享与典范转移至各伙伴学校;中心学校规划及连结现有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建立共同分享与辅佐的教学系统;融入科技大学评鉴及技职校院认证精神, 推动教卓学校建置前导性的学习成就检核指标与回馈机制;结合伙伴学校的特色前瞻计划, 共同发现技职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因应措施;建构严谨三级计划管考系统, 确保计划的执行进度、具体效益及计划质量。

三、当前“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成效与问题

“奖励教学卓越计划”自2005年实施迄今历经7年之久, 已经产生一些成效, 但也有待解决问题。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为了解教学卓越计划成效, 曾委托王保进、周祝瑛、王辉煌、林淑娟、许玮珊、王保进[12]等人进行研究;此外,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也曾对“奖励教学卓越计划” (第二期) 进行查证。[13]兹将“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成效与问题说明如下。

(一) 成效

自台湾“教育部”颁布执行“奖励教学卓越计划”以来, 受到大学及各界的肯定与支持, 也提高了大学教职员工对教学的重视, 获得经费补助的大学也积极进行教学制度的革新。就整体计划而言, 台湾“教育部”指出其主要成效包含三部分:一是发展教学基本核心指针, 确保大学教学质量;二是建立竞争性经费奖励机制, 刺激公私立大学良性竞争;三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14]

对获补助学校而言, 其主要成效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提高了学校声望

获得“奖励教学卓越计划”, 代表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基本表现符合计划评审标准, 亦即获得台湾“教育部”的肯定, 对于学校声望提升有积极正面的效益。叶连祺研究亦指出, 提升大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大学品牌管理与大学品牌效应, 亦即执行教学卓越计划后, 在品牌管理方面, 社会大众会认为学校注重卓越教学;在品牌效应方面, 学校可吸引更多优秀高中生就读或优秀学生留校继续升学, 或是吸引更多知名教师来校任教、或校友及企业捐助学校, 并提升学校整体声誉。[15]

2. 提升了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质量是该计划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藉由庞大经费与资源的投入, 以及各项措施与机制的建立, 已使各校教学质量有显著改善。而王保进等人研究亦指出, 由于“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倡导, 有关教学资源中心的设置、课程大纲传上网与上网选课、教师成长研习、教学助理制度的落实等均已普遍达成目标, 有效提升了教师素质, 改善了教学质量。[16]

3. 增强了学校凝聚力

获得“奖励教学卓越计划”, 象征着来自外界的肯定与荣誉, 相对使教师与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也会有所提升。而钟昌蕴研究亦指出, “奖励教学卓越计划”从申请到执行的过程中, 需要校长、主管、相关系所单位教职员生的群策群力与沟通协调, 对于学校营造团队合作氛围与士气提升, 具有积极正面效益。[17]

4. 能强化学校竞争力

高等教育面对少子化和国际化的冲击, 各大学必须提升办学绩效, 才有更高的竞争力。获得“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大学整体教学与学习效能有提升的现象, 学校竞争力也随之提高。而江向才、林美智和黄娟娟的实证研究亦发现, 获得“奖励教学卓越计划”补助款的学校, 在大学入学选填志愿时, 学校排名相对提高, 对大学而言可提供办学优良的积极讯息。[18]

(二) 问题

虽然“奖励教学卓越计划”实施以来, 已具显著成效;但本着持续改善与永续发展精神, 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兹列举如下。

一是计划定位不够明确, 不利于执行策略优先级的排定与经费的有效运用。整体计划针对“奖优”与“扶弱”的定位未尽明确, 不利各工作项目优先级之拟定与经费资源的有效配置。再者, 部分计划补助项目如课程大纲上传、教师评鉴与建置毕业生数据库等, 多为大学本应纳入经常性的教学行为。

二是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部分功能与机制重叠, 覆盖全台湾的资源共享平台仍待建置。目前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多已建立教学媒体、开放课程、图书资源等平台或机制, 但功能相似, 造成预算重复编列及经费重复投入现象;且其呈现内容偏重于数据库或讯息公告, 至于学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内隐知识交流分享则显不足。

三是部分学校过度依赖长期持续补助, 致自发性教学卓越绩效仍待订定。部分学校缺乏自主永续经营意识, 不利于教学与课程的持续改善;且部分学校仅依循共同性绩效指标规划, 尚未发展出足以凸显学校特色的绩效指标。

四是计划绩效指标之评估基准多属投入性、过程性指标, 且偏向教师教学与量化资料。计划绩效指标以投入及过程指标居多, 如课程大纲上网率达100%、毕业生数据建置率逐年提升等。至于展现“优质学习”的成果导向则十分有限, 且对于量化数据所代表的内涵论述较为不足。

五是部分学校经费使用不当或有浪费情形, 引发外界质疑声浪。部分学校经费执行结果与原编列预算时常有落差, 或出现运用项目与追求教学卓越目的不符之情形, 或为配合核销期限及经费执行率而快速消化预算, 致使外界产生经费不当使用或资源浪费之不良观感。

六是教学改善及强化学生学习之成效, 仍有其局限性。“奖励教学卓越计划”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进而增进学生学习成效。然而, 实施结果发现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显然“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仍有其局限性。

四、“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的改进建议

针对前述问题, 兹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作为未来计划改进的参考。

第一, 应厘清整体计划特色定位, 以发挥其最大效益。“奖励教学卓越计划”对“奖优”与“扶弱”的定位仍不够明确, 台湾“教育部”宜透过咨询委员会议、各校座谈会及工作圈会议等机制, 凝聚各界共识, 厘清整体计划的特色定位及核心目标, 规划各子计划及工作项目的优先序位, 并区隔与经常性补助的差异, 俾利于计划的聚焦, 以明确发挥具体成果及获致最大效益。

第二, 应全面检视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机制, 研议建立覆盖全台湾的资源整合平台的可行性。区域教学资源中心部分功能与机制的重叠现象, 造成资源投入难以发挥其效益, 台湾“教育部”宜重新检视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机制及中心学校的角色功能, 评估结合云端科技建置覆盖全台湾的资源整合平台的可行性, 并鼓励各校分享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做法, 以促进跨区域资源共享, 扩大资源使用效益。

第三, 辅导各校内化教学改善措施, 自定义追求教学卓越的绩效指标。各校自发性的教学卓越绩效指标尚不够完善, 各校应制定具特色的绩效成果指标, 并通过成果分享或设定教学卓越标杆学习学校, 作为发展目标, 并凝聚学校内部共识, 强化自我评鉴及持续改善的相关措施, 自发性与永续性地追求卓越。

第四, 鼓励各校依优质学习的核心能力, 订定成果导向绩效指针。目前各校计划绩效指标以投入及过程指标居多, 难以展现执行绩效;各校应依据中长期校务发展计划, 订定优质学习之核心能力成果绩效指标, 作为办学指引, 以展现具体教学卓越的成果, 并营造学校特色与品牌。

第五, 妥慎编列经费预算, 并有效运用。各校在申请计划时需事先编列经费预算, 获得补助后即须依申请计划切实执行, 并依规定程序与时限办理相关核销作业。未来各校必须妥慎且详实地编列预算并进行有效控管。再者, 若能在符合相关预算规定之下, 台湾“教育部”给予预算使用一些弹性空间, 将更能符合各校执行计划的实际需要。

第六, 建立自我评估机制与落实管考措施, 确保执行成效。“奖励教学卓越计划”系以教学和学习为主体, 为确保该计划能够发挥改进教师教学及提升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 学校必须强化其管考机制并有效落实。此外, 教育行政机关亦可定期派员访视学校执行成效, 特别是针对教学与学习成效, 倘若政府投入大量资源, 未能展现效益, 则有待检讨。因此, 各校宜落实管考措施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五、结论

追求卓越,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精神。近年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数国家及地区也日益重视优质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典范思潮。值此之际, 藉由奖励教学卓越计划持续地经费挹注与机制建立, 已使大学对教学质量之重视普遍提升;展望未来, 期使大学中之教学功能更加彰显, 进而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 以能为社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人才。

篇14: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计划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基建设施

2009年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下简称澳政府)斥巨资(约147亿澳元)投入“建设教育革命”(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以下简称BER)计划。在今后三年,BER计划将全力资助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为其提供新的设施和相关的基建整修,从而满足21世纪师生们的需求。BER计划的目标为:一是通过迅捷的施工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修缮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学生、家庭以及能够支持、帮助、激发社区学习潜能并使整个社区更趋团结的居民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1] BER计划的构成及资金的投入情况见图1:

其中,“面向21世纪的小学”(Primary Sch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计划总耗资约124亿澳元,主要为澳大利亚的小学、完全12年级学校的小学部以及特殊学校建造图书馆、多功能大厅等新型标志性设施,也可用于更新学校的现有设施。“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Science and Language Centres for 21st Century Secondary Schools)计划共计投入10亿澳元,为澳大利亚的中学建设新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全国学校荣耀计划”(National School Pride Program)面向全国的各类公、私立学校,将投入12.88澳元,以辅助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及维持相关基建项目的运行。

BER计划的实施需要澳政府(主要是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公立教育权威机构(州或地区政府②,主要是州教育部)以及私立教育权威机构(主要是各州和地区的补助金管理机构③)的多方协作。根据BER计划的三个子计划各自所设的资助方法和条件,学校可先拟定一个有关校园建设或修缮项目的提议,公立学校将提议上交给州、地区政府,私立学校则上交给补助金管理机构,最后顺利通过提议评审并获澳政府批准的学校可获得资助。BER计划下设三个子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文所述。

一、BER计划之

“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实施方案

澳政府制定、推行“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全国的小学都能得到一定的资助经费,并利用这些经费建设图书馆、多功能大厅、教室,或修缮、更新现有设施。以全澳的小学为一个整体,该计划将向全澳各小学提供总共三次的资助申请机会:20%的学校将在第一轮申请中符合条件并获得资助;40%的小学将在第二轮申请中合格并得到经费;另外40%的学校将在最后一轮申请中得到该计划的资助。[2]

1. 计划的资助条件

该计划只对提供初等教育的小学(包括小学、完全12年级学校的小学部和特殊学校等)进行资助。只要符合“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所设定的条件,任何一所小学都可获得资助。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所设定的资助条件如下。[3]

第一,如果可能的话,学校应当采取州或地区政府、补助金管理机构之前使用过的模板或配置来设计相关的基建项目。本计划将优先资助能够清晰阐述以下事宜的学校:必须说明该校确有一个已设计完成并待批准、投入施工的基建项目;即便在不使用相关模板的情况下,仍能合理解释如何在计划期限内顺利完成相关建设步骤。

第二,学校一切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在设计绿色建筑与设施时,学校应考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使用率。除非澳政府已对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采取了应对措施,否则,学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隔热、节能太阳能热水、节能照明、节能玻璃、节能取暖和制冷等。

第三,必须同意向所在社区免费(或收取较低费用)开放由该计划资助的图书馆和多功能大厅。学校必须要同意通过一些成本较低的广告(如时事通讯、学校网站、免费社区报纸等)让社区居民知道有哪些设施可供使用。

第四,每所学校在接受该资助的同时,必须维持目前及未来四年对资本拨款项目① 的投入,并由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澳大利亚联邦财政部将对公立学校进行监督;私立学校则由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进行监控。

另外,所有学校都必须同意在该计划规定的启动及完成期限内落实相关举措。

2. 计划的资助额度及其分配

该计划共计投入124亿澳元。同BER计划下设其他计划一样,澳政府先将该计划的经费拨给州和地区,再由州或地区的教育部拨款给符合资助条件的公立学校,最后由补助金管理机构拨款给合格的私立学校。该计划主要依据2009年2月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统计的各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对各学校进行资助额度分配,详见表1。在具体的资助分配过程中,倘若学校所获的资助额度仍在澳政府可管辖的范围内,并与之达成某些变更协议,州、地区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可以在计划性资助金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或提高对这些学校的资助额度。

3. 计划的开展与资助的使用

(1)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见表2)

(2)资助经费的使用

“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资助经费,可用于修建新的建筑或者根据学校拟定的设计提议对相关设施进行修缮。澳政府认为,信息通讯技术可以增强学校部分建筑的功能,因此该计划所拨款项还可投入信息通讯技术的建设。总体来看,“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资助主要用于以下项目的开支(根据优先资助顺序排列):新图书馆的建设;新多功能大厅的建设,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还可以包括户外学习区域的建设;教室的建设,有待澳政府批准的便携式或其他房屋的更换;现有设施的更新。需要提及的是,该计划的资助不能用于以宗教崇拜为首要目的的设施建设或修缮。

二、BER计划之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

计划的实施方案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主要用于资助中学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的建设。此外,学校也可利用该计划的资助来更新与修缮现有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或者语言学习中心,从而创建先进的设施环境。

1. 资助条件

与“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不同,该计划并不是将经费分配给澳大利亚的每一所中学,而是由州或地区的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拨款分配给符合资助条件并在申请竞争中胜出的那些学校。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指出,申请该计划资助的中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4]。

第一,每所学校都必须接受并执行该计划规定的项目起始与完工时间。

第二,如果可能的话,学校应当采取州或地区政府以及补助金管理机构之前使用过的模板或配置来设计相关项目。该计划将优先资助能对以下事宜做出明确阐述的学校:必须说明该校确有一个已设计完成并待批准、投入建设的基建项目;即便在不使用相关模板的情况下,仍能合理解释如何在计划期限内顺利完成相关建设步骤。

第三,所有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学校要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在设计绿色建筑与设施时,学校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除非澳政府已对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采取了应对措施,否则学校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隔热、节能照明等。

第四,除此之外,每所学校都必须维持其目前和未来四年对资本拨款项目的投入。

2. 资助额度与方法

该计划总计投入10亿澳元,以建设澳大利亚中学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正如前文所述,每个州或地区的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对学校提交的申请提议进行评审和选拔,进而筛选出符合计划要求的学校与项目名单,并上交给澳政府以待批准。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将召开一个评估小组会议,并向副总理推荐各校申请的项目,副总理随后将会确定资助名单。该计划将根据学校拟定的建设提议,将经费拨给最终确定资助的学校。澳政府有意通过“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建成500幢左右的相关建筑。[5]

3. 计划的开展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为[6]:2009年3月~5月——州、地区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对学校上交的申请提议进行评估,并初审确定学校与对应项目的名单;2009年3月31日——州、地区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向澳政府提交初审名单;2009年7月——学校开始实施已获批准的项目;2010年6月30日——相关项目完成。

三、BER计划之

“全国学校荣耀计划”的实施方案

“全国学校荣耀计划”将为澳大利亚的每一所学校——包括小学与中学,公立和私立学校——提供资助,主要用于小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修缮项目。该计划将为学校提供2次申请机会:60%的学校将在2008-2009财政年度通过评审并获得资助,剩余40%的学校将在2009-2010财政年度得到资助。

1. 资助额度和方法

该计划共计投入12.88亿澳元,对此,州、地区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分两次支付给学校,其中50%的经费会在项目启动之时支付给学校,剩余的50%将在项目完成之时支付给学校。[7] 澳大利亚所有的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资格申请该资助。同“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一样,该计划也根据每所学校全日制入学人数来分配经费。(见表3)

2. 计划的开展与资助的使用

(1)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见表4)

(2)资助经费的使用

该计划的经费主要用于小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修缮,分配如下:楼房的修缮;固定遮阳建筑物、有蓬户外学习区、运动场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绿色建筑的更新(如水箱等);残疾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们所需的设施。

另外,此项拨款还可用来支付拆除学校现有建筑所需的开销,但不能用于安装、维修空调和暖气,以及任何以宗教崇拜为首要目的的设施建造与维修。

四、启示

对于我国而言,BER计划及其子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首先,同样置身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BER计划的出台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小学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BER计划是陆克文政府自2007年上台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出的一项重磅政策。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时期,澳政府斥资147亿澳币投入BER计划,足见其对中小学基建设施的重视。

其次,澳政府制定与实施BER计划的经验给予我们如下启发:在政策推行之前,制定一个囊括细节的实施方案并对各参与主体的职责作具体规定,这将有利于各方能权责明确、互相协作进而推动政策的落实。除本文所述的BER计划下设各子计划的实施方案外,BER计划指南中还对各参与主体(包括澳政府、州或地区政府、补助金管理机构、学校)的职责与义务作了具体规定。

毋庸置疑,BER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势必将受益于以下已落实的系统化操作与实践:设立清晰的资助目的,规定合理的资助条件,制定科学的资助方法,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资助体系等。

再次,在制定BER计划时,澳政府将私立学校摆在与公立学校平等的资助地位上,体现了其支持和保护私立学校发展的基本态度。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澳政府就已充分认识到私立学校存在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设立资助项目对全国的私立中小学校进行经费援助。我国的私立中小学校同样是基础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力量及促成教育体系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动力,政府应该去鼓励、保护这些学校的发展。我国的私立学校要谋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一样需要政府的经费支持,澳政府资助私立中小学校的实践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去汲取和借鉴。

最后,澳政府在制定一个教育计划的同时,兼顾到通过这个计划的落实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如前所述,澳政府制定BER计划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学校基建设施的建造与修缮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此外,BER计划及其子计划的指南中还规定,学校在实施项目时要把订约与招标的优先权赋予那些能够承诺将保留或增加实习生和学徒人数的企业。[8] 由此可见,通过制定与落实BER计划,澳政府还旨在解决失业问题并积极促成相关行业的就业,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当然,目前BER计划下设的“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全国学校荣耀计划”都只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本文也仅仅是对此进行了简单评述,至于各项计划的实施效果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与研究。

参考文献:

[1][2][3][4][6][7][8]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 [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 2009-2.

[5]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Secondary Schools [EB/OL].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BER Factsheet_ Secondary Schools.pdf.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陈 敏

注:

① 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EB/OL].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2009-2.

② 注:澳大利亚共有6个州和2个自治地区,本文所指的州或地区政府均指澳大利亚的州级政府。

③ 注:补助金管理机构为独立于州级政府而存在的地方私立教育权威管理机构。

① 注:资本拨款项目(Capital Grants Program)是澳政府资助公、私立学校数额较多的一个项目,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要用于改善学校的各类基础设施,尤其是针对那些在教育资源占有上处于劣势的学校。

② 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Primary Schools[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BERFactsheet_PrimarySchools.pdf,2009-2.

①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 [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2009-2.

上一篇:离合器一体化教案下一篇:悼亡三首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