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2024-05-03

现代通信原理重点(共8篇)

篇1: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第1章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定义

2.信息及其度量:信息量及平均信息量的定义,给定信源,会计算信源的平均信息量及总的信息量。

3.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各自的性能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会计算码元速率,信息速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算误码率和误信率。

第2章

1.狭义平稳和广义平稳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平稳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理解独立的概念。

3.窄带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正交分量,包络及相位的统计特性。

第3章

1.理想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理解幅度-频率失真和相位频率失真的概念。

2.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理解信道的数学模型中乘性干扰与加性干扰的概念。

4.香农公式的定义以及由香农公式得到的重要结论

第4章

1.掌握线性调制系统(AM,DSB,SSB,VSB)的调制与解调原理,理解制度增益的概念,会计算输入信噪比和输出信噪比。

2.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原理,会计算FM信号的带宽和调制指数。

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选择题)

第5章

1.给定信源,能编出AMI和HDB3码,并画出波形。

2.无码间串扰的时域和频域条件,奈奎斯特速率,奈奎斯特带宽的定义。

3.掌握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方法(包括单极性信号和双极性信号分析)

第6章

1.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的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重点掌握低通抽样定理。

2.掌握13折线A律编码方法

第7章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2ASK,2FSK,2PSK,2DPSK)2ASK又称作OOK.,给定信源会画出几种信号的波形图。理解相对码的概念,给出绝对码能求出相对码。理解2PSK的相位模糊问题。

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篇2: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实验教案

杨 斌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及传输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非归零码等基带信号的产生原理及其波形的特点。

2.掌握AMI码、HDB3码、双相码的编码规则。3.掌握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4.学会设计简单的时分多路信号传输系统。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

2.改变码序列,比较其单极性码,AMI码,HDB3码波形,并验证是否符合其编码规则。3.观察HDB3编码中的四连零检测、补V、加B补奇、单/双极性变换的波形,并验证是否符合编码规则。

4.观察并比较单、双极性码(非归零、归零)、时钟信号、时序信号及双相码的波形和相位特点。

5.分析电路,设计实验方案,产生100%占空比的AMI码,比较100%占空比AMI码与50%占空比AMI码的功率谱。(选作)6.分析电路,设计实验方案,产生不同码速率的信息。(选作)7.尝试用信源电路的组合,产生其它码型。(选作)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有关基带信号及时分复用的内容。2.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书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

3.熟悉有关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方法以及两模块框图的信号流程和设计原理。4.对于选作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四、实验仪器:、两路3A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2、双踪示波器

一台

3、频率计

一台

4、数字信源模块

一块

5、HDB3编译码模块

一块

6、频谱仪

一台(选做)2

五、基本实验参考实验步骤: 1.熟悉信源模块的工作原理。

2.调整直流电源输出分别为+12V,-12V。3.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波形。

(1)接通电源

用示波器观察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P10的256kHZ时钟和T20的单极性归零码并观察其波形。

(2)用U21产生X1110010(X为任意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U22、U23、U24产生任意信息代码,并观察本实验中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以及NRZ码的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P19~P21,P22,P23各点的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AMI码与单极性归零码的关系。(5)观察T1、T2、T3、T4四路时序信号的相位关系。(6)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与双相码的波形关系。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各点波形(用座标纸绘),并分析波形与理论是否相符。2.比较不同信码中的AMI码与HDB3码波形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什么是时序信号,比较各时序信号的相位关系,并分析时序信号在信号合路时的作用。

实验二

HDB3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HDB3编、译码的工作原理的理解。2. 了解HDB3编码与译码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过程。3. 了解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时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HDB3编码器中的四连零检测、补V、加B补奇、单/双极性变换以及

HDB3码的波形,并验证是否符合编码规则。2. 观察HDB3译码器中的双/单极性变换、V码检测及扣V扣B后的译码波形以及时钟提取电路输出的位同步信号波形。3. 手动加入误码时,观察解码输入和检错显示。4. 当输入信码为外加伪随机信码时,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输入信码和HDB3码的功率频谱。(选做)5. 设计实验方案,观察与比较100%占空比HDB3码与50%占空比HDB3码的功率谱。(选做)

三、预习及预习报告要求: 1. 预习本实验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2. 对于选作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四、实验仪器:、两路3A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2、双踪示波器

一台

3、频率计

一台

4、数字调制模块

一块

5、数字解调模块

一块

6、频谱仪

一台(选做)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观察和记录各点波形(用座标纸绘),要求绘出32位码的完整波形,并分析波形与理论上的是否相符。

2.若把对应的AMI码送入HDB3译码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道理。3.本实验的误码检测电路只能检测哪类误码差错,为什么? 4.对本实验有何体会,有何改进意见?

实验三 数字调制与解调

2FSK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信号的产生过程及电路的实现方法。

2、了解非相干解调器过零检测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实现方法。

3、了解相干解调器锁相解调法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相位不连续2FSK信号的频谱特性,了解频偏△f=(f1-f2)/2不同时,传输2FSK信号所需带宽的情况与2ASK信号带宽进行比较。

2、了解2FSK(相位不连续)调制,非相干、相干解调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观察2FSK调制,非相干、相干解调各点波形。

4、了解畸变信道模拟电路的原理,畸变信号送入过零检测电路与锁相解调电路,会产生如何结果。(选作)5、2FSK信号保持f1=1024KHz.改变f2使f2-f1=3fs时,改变f2使f2-f1=2fs时解调器解调效果。(选作)

6、改变f1、f2的频率大小,观察不同调制指数下的调制解调效果。(选作)

7、利用实验模块的电路,设计出其它解调方法,并自行验证。(选作)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有关2FSK调制与解调的理论。

2、复习模拟锁相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书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

1、对于选作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四、实验仪器:、两路3A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2、双踪示波器

一台

3、频率计

一台

4、数字调制模块

一块

5、数字解调模块

一块

7、频谱仪

一台(选做)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数字调制器、过零检测器、锁相解调器观察输出波形画出,并给以必要的 说 明。

2、画图时将波形的相位关系正确表示出来,若波形之间产生相位差说明原因。

3、通过实验说明各种解调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本实验有何收获,请提出改进意见。

2PSK、2DPSK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2PSK、2DPSK的调制原理及电路的实现方法;

2、掌握绝对码、相对码相互变换方法;

3、了解2PSK调制与解调存在的相位含糊问题;

4、了解2PSK、2DPSK的相干解调原理及电路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2PSK、2DPSK调制器信号波形与绝对码比较是否符合调制规律;

2、用示波器观察2PSK、2DPSK信号频谱;

3、用示波器观察2PSK、2DPSK信号解调器信号波形;

4、观察相位含糊所产生的后果;

5、观测绝/相、相/绝变换的规律,设计出另一种定义的绝/相、相/绝变换电路,并测试。(选作)

6、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信道带宽下调制解调的性能。(选作)

7、利用各种实验模块的电路,自行组合出差分非相干解调的实验。(选作)

8、加入噪声后,设计实验方案测试误码情况。(选作)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有关2PSK、2DPSK的调制与解调的理论。

2、复习绝/相、相/绝变换的原理。

3、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书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

4、对于选作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四、实验仪器

1、两路3A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2、频率计一台

3、双踪示波器一台

4、数字调制模块一块

5、数字解调模块一块

6、频谱仪一台

7、连接线若干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2DPSK调制器、相干解调器详细方框图。

2、根据实验测试记录依次画绝对码为11101100时2DPSK调制器、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并作必要说明。

实验四 P CM 基带通话系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将所做过的独立实验内容综合运用,组成两个采用PCM的2人可通话的基带传输系统。

2、了解独立实验模块在系统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改变独立实验模块的参数,直观感受对系统的影响。

3、掌握独立实验模块之间正确的连接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掌握独立实验模块之间正确的连接方法。

2、连接不用时域均衡器的PCM两人通话的基带传输系统。

3、连接使用时域均衡器的PCM两人通话的基带传输系统。(选作)

4、设计实验方案,用其它线路码进行基带传输系统。(选作)

注意:以上实验信号的流程是单向的。要实现2人通话,将耳机交叉后。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前面相关各章节的理论。

2、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书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

3、对于选作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及测试步骤。

四、实验仪器

1、两路3A直流电源一台

2、频率计一台

3、示波器一台

4、数字信源模块、数字调制模块、载波、时钟提取模块、数字解调模块、帧同步提取模块、终端模块、PCM编译码模块各一块。

5、连接线若干

五、实验原理

1、不使用时域均衡器模块的基带传输系统:

该系统传输的HDB3码是理想码,即不产生畸变、也不需采取均衡措施。基带传输系统发端:包括PCM编码器、HDB3编码器、复接器等。这些电路都以数字信源模块的时钟相位作为基准,因此PCM编码器所需的时钟、帧同步信号、主时钟都是由信源模块提供。其信号流程图如下:

基带传输系统收端:包括HDB3译码器、时钟提取电路、帧同步提取模块、终端模块,这些电路都是后面模块以前面模块的时钟相位作为基准。因此,PCM译码器需要外时钟、外帧同步信号。而主时钟可根据集成电路的要求,采用异步时钟。我们采用PCM模块自身的主时钟2048KHz。其信号流程如下图:

2、使用时域均衡器的基带传输系统:

该系统所传输的HDB 3码产生畸变。这是模拟传输线传输中的由于时延、衰减等等造成的信码畸变。在收端必须采用均衡的办法加以弥补。其信号流程如下图:

基带传输系统发端时相同的,收端则增加了时域均衡器。在时域均衡器内有信码畸变电路,它应该属于传输线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时钟提取电路,它真实的反映了收端时钟的产生过程。在收端同样是后面的模块以前面模块的时钟相位为基准。

使用时域均衡器模块的基带传输系统实验,应该复习时域均衡器模块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当信码畸变电路固定后,正确调整可变系数求和电路,使得眼图波形张开最大。改变时钟延时使其处于最佳取样时刻,否则会产生大量误码使信号中断。

六、实验步骤

1、连接好整个系统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2、连接不使用时域均衡器的基带传输系统

3、采用数等衬言源模块、时域均衡器模块,复习正确调试时域均衡器的方法

4、连接使用时域均衡器的基带传输系统

七、实验报告

1、画出发端、收端关键波形,且绘出相位关系

2、画出可通话2DPSK方框原理图

篇3: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现代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是学员将来从事军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知识储备。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模式中, 通信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发挥着巨大作用, 它是保障军队指挥的基本手段, 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要素之一。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数学公式推导多, 在教学过程中, 学员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实验作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可以达到使通信原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目的。现代通信原理实验课程以全面提升学员通信素养为根本, 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 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研作风为核心, 依托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室建设为保障, 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内容改革

1. 充足教学体系, 优化课程结构。

基于实验箱的实体实验, 是通信原理实验的传统形式。实体实验课程以信息传输为核心, 主要学习通信系统主要部件工作原理, 重点研究部件各种理论实现的可行性, 比较其性能的优劣, 但不讨论具体实现电路。

实体实验相比较于抽样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加形象具体, 对学员充分理解通信系统各个层面、各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体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在实际电路上得出实际信号, 高度近似实际通信工程测试, 因此实体实验能够培养学员对实际通信电路及信号的认识, 熟悉经典通信电路的设计与组成。另外, 实体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加快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换速度。示波器等通信仪器仪表常作为必备的辅助工具被应用到通信原理实体实验中,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员掌握这类仪器仪表的使用, 为在通信系统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打好基础。目前的实体实验项目中, 多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类实验为主, 实验的设计性差, 抑制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实体通信原理实验箱由于方便观察波形, 多用于调制解调等原理, 而编解码、同步等过程不易体现。另外, 实体实验受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和实验设备的限制, 不利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开展。仿真实验的引入, 很好地弥补实体实验的缺陷, 极大地提高实验的设计性和创新性, 增长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现通信基础理论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但是, 仿真实验教学的引入, 并不代表要抛弃或减少实体实验。因为实体实验得到的是真实的信号波形, 是参数设置及多种外界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只有实体实验才能反映通信原理的实战性和工程性。

因此, 在实际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 采用基于实验箱的实体实验与基于软件开发平台的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手段, 充实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将多种类型的实验平台进行整合, 使实验内容合理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

2. 增加实验学时, 合理设定比例。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为8个学时, 《通信原理》实验为6个学时, 要通过短短几个学时锻炼学员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通信系统分析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增加实验学时, 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满足学员的自主实验要求, 同时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维护, 实验室规范制定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依据培养学员通信系统分析能力的基本目标和通信系统设计能力的根本目标,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室应以实体实验项目为基础, 重点建设仿真实验项目。我室已有的TLS-T301型通信原理实训平台可完成实体实验20项, 包括基础知识实验、模拟信号数字化实验、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数字频带传输实验、同步技术实验及综合设计实验六大类, 开设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频带传输、数字基带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及扩频通信原理等基于System View平台的仿真实验, 共计34项。与同水平高等院校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相比, 我室开设实验项目数目多、内容丰富。在常用通信理论实验基础上, 开设新型通信技术实验, 有助于提高学员兴趣, 扩展视野。

3. 配合装备需要, 研讨热门技术。

作为军队院校课程, 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应适应指挥装备教学的需要, 突出军味。例如, 某型炮兵射击指挥系统中的有线通信方式采用2FSK和2PSK两种, 通过实验加强这两种数字调制方式的理解, 有利于后续指挥装备课程的学习。其次减少过于简单和应用较少的通信技术类的实验项目, 加强通信技术热门研究方向类的实验, 例如基于移动通信中应用的主流技术CDMA码分多址的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卫星信道的QAM传输系统设计以及基于IEEE802.16d物理层采用的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等。同时对这方面实验的侧重也有利于学校教学水平与科技力量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改革

1. 从按部就班到自主实验。

目前实验教学多是“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 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都清楚地写在实验指导书上, 学员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在实训平台上接线、测试, 遇到问题翻一下注意事项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了。在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改革中, 必须逐渐摒弃这种做法, 只把“实验题目”发给学生, 从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过程的实现到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 全过程都是学员自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才能真正锻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拓视野,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2. 从“固定”实验到实战竞赛。

利用开放性设计实验室, 吸收学员参加科研和实验改革, 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求知欲强、实验兴趣浓、动手能力强的学员, 教员应鼓励他们做自己爱好的项目或组成团队参加具体的课题或项目的研究。利用开放性实验室, 鼓励学员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械电子设计大赛等实战竞赛, 使学员真正参与实战较量, 通过比赛中的讨论交流, 不仅可以锻炼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思路、学习新知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3. 从实验结果到过程分析。

在实验分析总结报告中, 大部分学员注重答案的“准确性”, 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推导出实验要求的信号波形或数值, 否认实验结果的突发性和多因素性。教员在评定分数时, 应该改变根据理论推导得出的“理想状态”作为标准的模式, 转为注重实验结论的分析, 从注重“是什么”转变为分析“为什么”的思维方式, 将学员课上表现力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学员进行实验分析时,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分组进行讨论, 或者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学习新知识, 这样有助于培养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从完成实验到问题思考。

在完成要求实验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实验思考题可以帮助学员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增量调制实验中, 理论上要求编码器和译码器的时钟保持一致, 译码器输出信号波形才与编码器输入模拟信号一致。如果同步改变发码时钟和收码时钟频率, 对译码器输出波形会有什么影响呢?看到这个问题, 学员的回答往往是输出波形失真, 怎样失真却不得而解。只有通过实验, 从实验结果中总结规律才会发现:当收码时钟频率是发码时钟频率的整数倍或因数时, 译码输出波形在变化趋势上与编码输入模拟信号是一致的, 只是幅度相应的增大或减小, 而收码时钟频率远小于发码时钟频率时, 译码输出波形才会产生严重失真, 这与增量调制的原理有关。通过思考题不仅帮助学员回忆增量调制的编译码原理, 还激发了学员动手和思考能力,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四、实验条件和环境的改善

1.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理论授课的教学手段丰富, 多数教室都配备投影仪、计算机、扩音器、网络等现代化软硬辅教设施, 而专业课实验室往往是教学手段缺失, 教员讲解实验只能通过黑板板书、挂图等传统形式进行展示, 不利于学员产生生动直观的印象。在实验室改革中, 应增加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施,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便各种实验原理的示图、流程展示, 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回顾, 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理解。增加网络教学使学员在课堂上就可完成仿真实验报告并上交, 方便教员与学员探讨交流。为实现网络实验教学, 需对实验室配置教学网络, 采用一对多的布局, 一方面方便教员检查学员实验进展情况, 利于学员与教员的交流, 另一方面防止学员剽窃他人实验报告。

2. 购置先进仪器设备。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流的实验室必须依托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在教育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购置为学科多层次、多方向共享的研究平台。欲购进的程控交换实验平台可以同时满足本科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和研究生通信课程的教学要求, 另外该平台二次开发的功能可为拓展兴趣、深入研究的学员提供方便。

3. 提升教员整体素质。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 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 就必须有一支学术造诣深、思想稳定的团队。提高教员的学术水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 一条可行之路是吸引教员开展科研开发和教育研究。科研工作不仅能给实验室建设积累经费, 更能调动青年教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实验室建设乃至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五、结语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要突出“以学员为主体”的指导理念, 一切从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一丝不苟科研作风的目的出发, 采取自主式、启发式、诱导式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指导学员实验, 充分发掘学员的创新能力, 为部队输送创新型通信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本文以培养学员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为部队输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通信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室环境建设等三方面对《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自主实验,开放性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雷菁, 黄英, 李保国, 熊春林, 赵海涛.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与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张燕.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9) .

[3]田克纯, 覃远年.通信原理时域均衡技术实验教学的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8) .

[4]侯群.网络环境下信息通信类课程系统优化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

篇4: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H191

Abstract: Taking EIP-CDIO launched by Shantou Univers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we perform the teach reform to promote the core undergraduate course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for the Depar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thought of integration,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for the future and for the enterprises. This teach reform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courses in China.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ach reform, ability training

现代通信原理(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从事通信技术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的抗噪能力,按照要求设计出实用的通信系统,并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1-2]。

另一方面,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能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3-4]。具体来说,除了希望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培养,包括1)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能力。2)建模能力。3)仿真实验能力。4)查询印刷资料和电子文献的能力。5)批评性思维及整合思维的能力。6)组建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7)时间和资源的管理能力。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那些具有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学生却往往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表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相应地,《现代通信原理课程》需要做出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精简传统教学内容,提炼培养目标与知识点,明确熟练程度的要求,设计预期学习结果。

传统的《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传授的知识点多且杂,学生难以全部掌握,反而学习效果不好。为此有必要通过精简教学内容,提炼核心知识点,这样既方便学生掌握,也不会降低课程的整体要求。此外,严格按照布鲁姆教育要求[5-6],明确需要掌握的熟练程度,设计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而确保了知识点的减少不会影响课程知识的传授,反而会提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多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汕头大学电子系通信教研组为《现代通信原理》设计的培养目标、核心知识点、熟练程度及预期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现代通信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 2006.9.

[2] 曹志刚, 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年.

[3] 文进, 以创新教育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2:12-14.

[4]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4:10-17.

[5] 常经营, 兰伟彬,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新发展[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5:84-86.

篇5:现代通信原理重点

摘 要: 根据学生学习现代通信原理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仿真软件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仿真演示,同时加强实验训练。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素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引言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的前期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信息论与编码,影响的后期课程有现代交换技术和移动通信等。该课程教学质量会对整个通信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上数学推导运算比较多,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信号和信息论等基础,否则很难跟上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难度大的现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捕捉通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非常重要,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效果。

针对本校该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针对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信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不断出现新技术和理论。一般教材的编写会稍微滞后于现实新技术。教学过程中,讲授传统通信理论的同时,还要适时根据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完善。让学生在学习通信课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流行的通信技术和通信发展趋势。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勤学善思、乐于创新。

比如:在讲到数字调制这章现代数字调制技术部分内容的时候,讲解完QAM、QPSK、MSK、OFDM等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以后,补充3G、4G系统具体参数的不同,其中3G采用的接入方式是W-CDMA,而4G采用的接入方式是OFDM、MC-CDMA、LAS-CDMA。同时可以向学生普及4G通信中采用的新的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SDR)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学习窄带随机过程时采用讲授方式,结合板书,详细讲解窄带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自相关函数,并推导出它的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概率密度函数)。学习数字调制系统各种调制方式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便利,运用SystemView软件对ASK、FSK、PSK、DPSK的调制解调方法以直观演示为主,让学生明白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另外,多利用提问和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实验和课程设计

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项目可以分为通信实验室项目和微机实验室项目。通信实验室项目主要分演示性和验证性,主要通过通信实验箱和通信模块对所学理论进行直观了解。微机实验室项目主要是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利用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对所学理论内容进行仿真,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4.优化考核方式

最终综合评定成绩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确定,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期末考试成绩占50%,通过填空、选择、判断、名次解释、简单计算和综合分析等题型,着重考查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情况;平时实验综合评定成绩占30%,着重考查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平时作业占20%,是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体现。课程设计用一到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微机实验室完成本课程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学生完成的完整性和创新性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划分。多角度综合的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多方面了解学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弱点,进而对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结语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机械原理重点总结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什么叫机械?什么叫机器?什么叫机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是一种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讲运动链的某一构件固定机架,当它一个或少数几个原动件独立运动时,其余从动件随之做确定的运动,这种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后两个简称机械)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

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

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

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

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

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 虚约束:在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带入的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只起重复约束的作用

虚约束的作用:为了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增加机构刚度或保证机械运动的顺利 基本杆组:不能在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速度多边形:根据速度矢量方程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

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矩形螺纹螺旋副:

拧紧:M=Qd2tan(α+φ)/2

放松:M’=Qd2tan(α-φ)/2

三角螺纹螺旋副:

拧紧:M=Qd2tan(α+φv)/2

放松:M=Qd2tan(α-φv)/2

质量代换法:为简化各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便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

力偶距,从而使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

质量代换法的特点:代换前后构件质量不变;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

判断自锁的方法:

1、根据运动副的自锁条件,判定运动副是否自锁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传动角小于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外力作用线与摩擦圆相交或者相切

螺旋副的自锁条件:螺旋升角小于摩擦角或者当量摩擦角

2、机械的效率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

3、机械的生产阻力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

4、作用在构件上的驱动力在产生有效分力Pt的同时,也产生摩擦力F,当其有效分力总是

小于或等于由其引起的最大摩擦力,机械自锁

机械自锁的实质:驱动力所做的功总是小于或等于克服由其可能引起的最大摩擦阻力所需要的功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小摩擦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是,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

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

极为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θ

θ=180°(K-1)/(K+1)

压力角:力F与C点速度正向之间的夹角α

传动角:与压力角互余的角(锐角)

行程速比系数:用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V2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V1的比值 K=V2/V1=180°+θ/(180°—θ)

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无急回特性取决于极为夹角的大小

试写出两种能将原动件单向连续转动转换成输出构件连续直线往复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的连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加滑块导轨(牛头刨床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正弦机构、偏心轮机构、导杆机构、回转导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直动滑杆机构 机构的倒置:选运动链中不同构件作为机架以获得不同机构的演化方法

刚性冲击:出现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

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

在凸轮机构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

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只宜用于低速的情况;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宜用于中速,正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运动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转动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短距离,凸轮的基圆的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小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

渐开线:当直线BK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一点K的轨迹AK

渐开线的性质:

1、发生线上BK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AB2、渐开线上任一一点的发线恒于其基圆相切

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6、同一基圆上任意弧长对应的任意两条公法线相等

渐开线函数:invαK=θk=tanαk-αk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且具有可分性

传动比不仅与节圆半径成反比,也与其基圆半径成反比,还与分度圆半径成反比 I12=ω1/ω2=O2P/O1P=rb2/rb1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

记P180表10-2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他们的接触点在实际啮合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法线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

根切: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点N1 一对涡轮蜗杆正确啮合条件:中间平面内蜗杆与涡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重合度:B1B2与Pb的比值ξα;

齿轮传动的连续条件:重合度大于或等于许用值

定轴轮系:如果在轮系运转时其各个轮齿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周转轮系:如果在连续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

篇7:化工原理重点内容总结

绪论

研究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1.实验研究法(经验法)2.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研究单元过程的基本工具1.物料衡算 2.能量衡算 3.系统的平衡关系4.过程速率

第一章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

流体密度的定义牛顿粘性定律du表压真实压强大气压强dy真空度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压差的静力学测量:普通 U 型管压差计、倒置 U 型管压差计普通 U 型管压差计p1p2R0g

流量:(1)体积流量V(2)质量流量W;V=W/ρ流量与流速间的换算uduV流型的判断依据:雷诺数ReA Re<2000稳定的层流区;20004000湍流区

2u12p1u2pgz1hegz22hf22--柏努利方程直管阻力损失的计算通式 lu2hfd2 层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64

Re湍流时摩擦系数的计算:查穆迪图

局部阻力损失计算:(1)阻力系数法(2)当量长度法流量测量: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泵的分类离心泵的主要部件离心泵的主性能参数:流量V、压头H、功率、效率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H—V、N—V、—V关系曲线

离心泵的气缚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法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危害及防止措施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

1、改变管路特性曲线(调节阀门开度)

2、改变泵 H-V 特性曲线

气体输送机械: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真空泵

第二章 颗粒-流体非均相物系分离

过滤操作的基本慨念:滤浆、过滤介质、滤饼或滤渣、滤液

过滤操作的基本步骤:过滤、洗涤、脱湿、卸料、清洗过滤介质

常用的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叶滤机、转筒真空过滤机

过滤的主要参数:处理量V、过滤的推动力∆p、过滤面积、过滤速率

第三章 固体流态化

固体流态化的定义流态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固定床阶段、流化床阶段、颗粒输送阶段

流化床操作范围:临界流化速度 umf与带出速度之间流态化按其性状不同可分为散式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

不正常的流化现象:腾涌、沟流气力输送的类型:稀相输送和密相输送

第四章 传热

热量传递的方式:对流、传导、辐射导热速率方程――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给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冷凝传热中的两种冷凝方式沸腾传热的类型:大容积沸腾、强制对流沸腾

大容积饱和沸腾曲线的四个阶段:自然对流沸腾区、核状沸腾区、过渡沸腾区、膜状沸腾区

高温设备的热损失: 热损失为对流传热量和辐射传热量之和

传热速率方程QKAtm传热强化的方法;提高传热系数的方法

按传热特征分,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混合式和蓄热式

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夹套式换热器、蛇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壳体、管束、封头、管板、折流挡板等

列管换热器中折流挡板的形式和作用;列管换热器中管箱的作用

列管换热器的分类: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热补偿方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补偿圈(或称膨胀节)U形管式换热器: U型管,浮头式换热器:浮头

第五章 蒸发

蒸发的定义基本概念:加热蒸汽(生蒸汽)、二次蒸汽、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蒸发器的分类:循环型和单程型循环型蒸发器的代表: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热式、强制循环式

多效蒸发流程:并流加料、逆流加料、平流加料

第六章气 体 吸 收

传质、传质方式吸收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吸收质或溶质、惰性气体、吸收剂、吸收液、吸收尾气、解吸

吸收剂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及压力的关系亨利定律的内容

吸收塔的调节手段:通常采取改变吸收剂入塔参数(L, Xa,ta)

第七章蒸 馏

蒸馏的定义、用途泡点方程、露点方程及用途

相平衡常数、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的定义

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1)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不等于1;(2)塔内要有汽液相回流;(3)要有汽液相接触的场所。精馏塔内轻、重组分的分布情况,温度的分布情况理论板的概念,全塔板效率的计算方法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表达式

回流比的概念、全回流的概念、最小回流比的特点,适宜回流比的范围。五种不同的进料热状态水蒸气蒸馏的原理

第八章气液传质设备

气液传质设备的分类板式塔的主要部件

溢流塔板中常见的几种塔板结构:泡罩塔板、筛孔塔板、浮阀塔板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漏液、液沫夹带、气泡夹带、液泛

常见的填料种类: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鞍状填料)和规整填料

填料塔中各附属结构的作用

第九章干燥

工业去湿方法:机械脱水、物理除湿、干燥根据加热方法可将干燥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和辐射干燥

湿气体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的概念湿物料湿基湿含量 w、干基湿含量 X的定义

干燥过程的三个阶段:预热段、恒速干燥段、降速干燥段干燥的三种流程:并流干燥、对流干燥和错流干燥

篇8: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探析

关键词:通信交换原理,网络技术,软交换

交换技术就是将用户间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传递, 所谓的数据交换就是指数据在不同用户间的转接。如不进行数据交换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通信业这一要求尤为显著。网络中通过中心交换机将数据转换后并发向目的地, 通信技术从最初的步进制传输到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通信网络的交换技术涵盖广泛, 包括:程控交换、电路交换、ATM交换、分组交换和光交换等, 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促进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1 程控交换技术

1.1 程控交换技术

通信业务目前已经从语音传输转为数据传输, 这导致交换技术也从传统的电路交换转为数据分组交换, 最终将转为软交换。程控交换顾名思义就是程序控制的交换技术, 采用专门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和语音的程序交换。程控交换技术的主体包括程序和数据两个组成部分, 程序又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个部分, 数据则包括系统数据、用户数据、路由数据和交换框架数据。

1.2 软交换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 其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使十分重要的。在与传统网络互通中, 软交换技术一直都是互通的基础技术, 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数据的统一性。软交换技术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由第三方应用平台和数据库作为软交换的业务层, 同时提供第三方应用和管理业务, 保证协议对网络设备的干预。

近年来, 软交换技术飞速发展, 使网络技术日趋完善, 并提供更加便捷的网络服务, 这主要表现在终结呼叫标识, 其标识在作为出口网关时是以呼叫处理功能出现的, 而作为接入网管则以终结ISDN的PRI功能出现, 另外也可以终结企业PBX的CAS信令。通过这样的控制作用, 可以使软交换技术适应更加广泛的网络, 同时基于该控制作用, 可以更加完善软交换技术的保密性和共享性。软交换技术可以适用的范围很广, 包括各种网络, 只需要在线即可, 因此对于其保密性无需顾虑, 并且可以将综合业务介入网关, 实现部门之间的便捷联系, 数据共享更快捷。因此现代智能网业务主要通过软交换技术与智能网之间的协议来实现。

2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将报文划分为等长的报文组, 并将报文组进行存储和转发, 主要特点就是利用率高、延时小、实时通信能力强。分组交换技术以存储和转发为交换形式, 是报文交换网之后的新型交换网络技术, 能够满足现代通信的数据传输需求。以此产生的增值业务包括电子邮件、数据交换及在线视频的基本原理都是应用动态技术将数据分割为多组数据, 在对全部数据段进行标识之后, 再进行分组传输。分组交换技术能够应用于非常广泛的网络通信领域, 包括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 适用于机型不同、传输速率不同的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3№7信令系统

№7信令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 具有信道利用率高、信令传输速率高和信息传递量大的特点,

3.1 主体结构

该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建立呼叫和释放呼叫的问题, 组成部分包括用户、信息传递和信令连接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使得系统具有十分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信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链路的三级功能, 通过信令连接控制功能扩大MTP的业务范围, 从而实现子系统号码的全地址自动寻址功能, 用户部分则提供信令系统的基本业务和附加业务, 同时支持的承载业务包括64kbps和n倍64kbps。

3.2№7信令系统的应用

目前该信令系统多应用三级网络结构, 其中包括低级信令转接点、高级信令转接点和信令点。在两个信令点间的信息业务量大时则选择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第一级STP被称为HSTP, 一般设置在各省区和直辖市内;第二级STP被称为LSTP, 一般设置在地级市或地区内, 这其中C1和C2通过HSTP连接, 而C3和C4通过LSTP连接。

4 ATM交换技术

ATM交换技术是电交换技术的一种, 其与信令系统的差别就是以信元作为交换单位进行交换, 在对信头进行处理时也会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迁移到另一个逻辑信道, 这就是信头变换。用一张翻译表可以实现以上空间交换和时间交换的功能, 译码表列出了该交换单元当前的交换状态。ATM交换技术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而设立的, 现如今通信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与对食物的需求无异, 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正是在此形势下, 依托ATM交换技术, 结合数字电话网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交换技术相比较, ATM交换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封闭性, 从而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5 结论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同时随着交换技术的新设备与新技术不断涌现, 对于现代交换理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结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发展中, 交换技术将是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 因此应该考虑现代交换技术在应用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对于其与通信网络技术之间的问题及时予以完善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通信网络中, 交换技术的更新是推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探讨信令系统、分组交换、程控交换和ATM交换技术, 阐述了现代交换原理的根本及与通信网络技术的结合, 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赵莲莲.浅谈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J].华章, 2014, 01 (01) :361-362.

[2]程文清, 鲍慧, 车辚辚.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03 (01) :115-117.

上一篇:请爱护小树作文下一篇:哪所211高校备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