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草纲目教案

2024-04-15

课草纲目教案(精选2篇)

篇1:课草纲目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

导言

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

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

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 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 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三.必要的准备

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 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

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新规范的源流

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2.对《关连长》的批判 3.对《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三)作家的体制化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

(一)创作概况

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 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 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

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

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现实的要求。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 文艺界“重灾区”情况;

“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 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 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

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 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 3.“文艺大跃进”。二.大跃进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1.颂歌的重复

2.内容特征:理想与抒豪情 3.艺术手法:想象与夸张 4.得失分析

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关于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 2.两结合创作方法 四.狭路上的探索

五.从“歌颂”到“战歌”

第四讲 十七年的诗歌

一.郭沫若等老一代诗人的新创作 二.郭小川的诗 三.贺敬之的诗 四.闻捷等人的诗 五.李瑛、严阵等人的诗

第五讲 十七年的小说 一.农村题材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及“赵树理方向” 孙犁的小说

柳青和他的李准的创作道路《创业史》 李准的创作道路 浩然的《艳阳天》

从赵树理、柳青到浩然构成了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线索 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杨沫的《青春之歌》与知识分子的革命道路 梁斌的《红旗谱》

王愿坚等人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茹志鹃的小说

第六讲 十七年的散文与戏剧

魏巍等人的报告文学 杨朔、秦牧等人的散文 邓拓等人的杂文 十七年的报告文学 老舍的《茶馆》

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历史剧

《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现代戏 传统戏曲改编

1964年的革命现代京剧汇演

第七讲 文革文学 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 文革前期文学

1.文革前期文学状况 2.“文学空白”说的评价 3.“红卫兵文学” 文革后期文学

1.基本状况

2.《朝霞》、《学术与批判》 3.样板戏

4.浩然及其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5.张永枚和他的诗 6.电影《春苗》《决裂》 第八讲 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从黄翔到郭路生 知青之歌与白洋淀诗群 手抄本小说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毕汝协《九级浪》,赵振开的《波动》,靳凡《公开的情书》,《少女的心》,侦探、武侠……

第九讲 时代的转折与文学的复兴(上)

文革结束之后文坛的转机 “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运动

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郑义《枫》(短篇)、冯骥才《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莫应丰《将军吟》。

反思文学: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弦《记忆》;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犯人立铜钟的故事》;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十讲 时代的转折与文学的复兴(下)

面对现实问题:

谌容的《人到中年》;刘宾雁《人妖之间》;叶文福《将军,不能这样做》;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又名《骗子》)。

改革文学的兴起: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燕赵悲歌》; 何士光《乡场上》、《种苞谷的老人》;

张一弓:从《黑娃照相》到《流星在寻找失落的轨道》。改革文学发展的两种趋势:

1.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2.张炜《秋天的思考》、《秋天的愤怒》,矫健《老人仓》。几部反映改革的长篇小说 张洁《沉痛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柯云路《新星》。

第十一讲:新时期诗歌创作

一、诗人的“归来”与现实主义诗歌

艾青、公刘、邵燕祥等人的诗;雷抒雁、叶文福、杨牧等人的诗。

二、朦胧诗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的诗。

三、新生代诗歌

新传统主义诸诗人; 第三代诗歌。

第十二讲 新时期散文与戏剧 巴金的《随想录》与老一代的回忆散文 年轻一代散文家 徐迟等人的报告文学 80年代中期的大型综合报告 《报春花》、《权与法》等社会问题剧 沙叶新的戏剧创作

高行健的现代戏剧艺术探索 《魔方》等现代戏剧 《狗儿爷涅般》等

第十三讲:“寻根文学”与文化意识 寻根运动的发生

1984年出现,杭州会议,1985年形成高潮

代表人物: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寻根运动的思想文化背景 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

韩少功《理理我们的根》 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李杭育《文化的尴尬》 文化危机感与现代化紧迫感之间 寻根文学的创作成果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郑义《远村》《老井》 韩少功《爸爸爸》。

郑万隆异乡异闻,莫言“红高粱”系列 寻根运动的成就与不足

1、超越了政治视角,给文学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2、问题与误区。

第十四讲:“现代派”的发展与变迁

一、最先的探索 王蒙《布礼》、《春之声》、《风筝飘带》,开始打乱时空的秩序,尝试新的写作技巧。高行键的“技巧初探”。

宗璞、谌容、莫应丰等人的探索:《泥沼中的头颅》、《减去十八岁》、《驼背的竹乡》。

二、刘索拉、徐星等人的小说

“85新潮”。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我为在歧路》。

三、莫言、残雪的小说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红蝗》《十三步》。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黄泥街》《突围表演》。

四、王朔与王朔现象。

王朔最早的代表作“顽主”系列,《顽主》、《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九十年代王朔的改变以及文坛的不同看法。

五、从马原、洪峰等人的形式探索

六、余华、苏童等人的创作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血腥与暴力。《古典爱情》与《鲜血梅花》透露的信息。90年代:《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第十五讲 潮流转向与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产生 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点 池莉的小说 方方的小说 刘震云的小说 刘恒的小说

第十六讲 90年代以来的文学

市场面前的流失与流变 张承志、张炜等人的抵抗 人文精神讨论与文学 新历史主义创作

从新状态文学到新市民小说 从身体写作到美女写作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 思想随笔与精神薪火的承传 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 《丰乳肥臀》 《羊的门》 《国画》 《无字》 《受活》

篇2:课草纲目教案

【词语】 本草纲目

【全拼】: 【běn cǎo 括n mù】

上一篇:“首届长沙(星沙)房地产策划高峰论坛”策划方案下一篇:黑河市第十一届书信征文绘画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