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2024-05-07

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精选9篇)

篇1: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XX镇深化农村垃圾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做法

群众参与是深化农村垃圾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治理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激发村民清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动员村民主动清洁房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

一年来,XX镇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网络、电话等监督渠道,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镇政府建立了“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工作群,随时对各村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和治理,我镇利用好‘相亲相爱一家人’工作群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进行跟踪监管,不定期不定时的开展明察暗访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发微信群及时交办整治,并在群里公布整改结果,让小小微信群成为环境卫生检查的曝光台,确保生活垃圾即查即纠,还村民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我镇农村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当然我镇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不够精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依然存在,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没有做好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给地下水、空气带来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下一步,按照市县文明办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治理农村垃圾为重点,对农村生活有害垃圾进行分捡收购,定时运送县城管局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大力倡导农村村庄日常保洁、生活垃圾收集,积极引进垃圾无害焚烧技术,构建垃圾处理系统,增强垃圾处理能力,使我镇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篇2: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㈠领导重视,制定方案

1、成立了领导小组。一是于XX年元月17日以长信联发[XX]6号文件成立了以联社主任赵运锴为组长,联社副主任、监事长为副组长,业务、稽核、人事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内管检查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以联社主任赵运锴为组长,监事长黄玉为副组长,邓宏芳等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一是以长信联发[XX]53号文件制定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措施,特别是对工作内容中的检查环节按岗位、业务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二是为了遏制案件的发生,促进依法合规经营,以长信联发[XX]40号文件制定了“三无”(无五类案件、无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违规违纪案件)活动规划,对“三无”活动的内容及标准作了详细的规定,并提出了奖惩办法。三是以长信联办[XX]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信用社逐项开展自查整改,查找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了书面报告,上报到县联社。

3、提高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了案件防范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联社主任赵运锴同志全面传达了省、市、县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并根据信用社实际情况,全面部署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层层签订了案件防范责任书。为了预防案件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信用社人、财、物的安全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针对全县信用社和联社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起草并层层签订了案件防范责任书,将业务、财务会计、计算机和安全保卫的操作风险,以及员工的道德风险等管理内容,全部纳入了案防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的范围。由“一把手”负责,层层签订并落实,共签订案件防范责任书221份。三是按月对业务经营指标进行了风险预防分析的情况报告,将当月的基本情况、值得关注的风险问题和后期工作的注意事项,按月进行了情况报告,做到问题早发现、重大事项早知道、案防风险早掌握。四是对重点帮扶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档案。

㈡组织实施,突出整改

1、以清产核资为契机,开展了突击性综合检查。县联社于7月4日至7日对全县信用社13个营业室和7个分社网点进行了突击性检查。本次检查分四组,联社班子成员分别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突击性检查内容主要是现金库存,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抵质押品,往来资金的勾对,会出岗位的设置,印、押、证的分管,重要岗位人员的谈话情况,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并对检查存在的问题,督促各信用社迅速整改,联社检查组分别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

2、以内控制度为优先,开展了业务、财务大检查。XX年6至7月,联社对全县信用社13个营业室和7个分社的财务、信贷进行了综合性检查。信贷方面主要是检查了贷款发放的合规性、信贷基础管理、不良贷款的真实性、风险性等;财务方面主要是各岗位操作程序、会计规范化检查等。通过检查对各信用社存在问题的16名直接责任人处于罚款6100元,并在全县进行了情况通报。

篇3: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隔滦河小流域属海滦河流域,位于河北省唐山迁安市西北部燕山山脉浅山丘陵区,海拔高程100~695.7m,相对高差595.7m。流域面积86.30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62mm。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区,地形复杂,冲沟发育。流域共有沟道180条,超过100m长的有45条,总长20.1km,沟壑密度0.23km/hm2。其中长度大于300m的主沟道7条,平均比降为58.60/00,沟谷坡度在20°~40°之间。流域内土壤为褐土和淋溶褐土。本流域共涉及大崔庄、五重安、阎家店三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9人,8514户,其中整半劳动力16253人,人口密度312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3‰。

2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状况

隔滦河小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2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0.8%,平均侵蚀模数为1900t/km2·a,年侵蚀总量达65848t。侵蚀形式主要为面蚀,沿长城走向坡度较大的远山区重力侵蚀较多,中山、低山、沟道以沟蚀为主,缓坡耕作区以鳞片状面蚀为主。侵蚀强度为轻度和中度,其中轻度侵蚀面积22.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2.6%,中度侵蚀面积13.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4%。水土流失特点主要表现为:分布广、季节性强。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

2.1.1 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项目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7~9月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的62%,时有暴雨,暴雨强度大,造成季节性水土流失。

(2)植被因素:项目区大部分沟道两侧植被较差,没有拦截措施,且土质多为轻壤、中壤土,颗粒大、较松散,加之整个流域林草覆盖低,立体防线差因而在暴雨季节造成坡面冲刷,形成侵蚀沟。

(3)地质因素:该流域主要以硅质灰岩和砂页岩为主,质地粘重的土壤透水性差,易造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因而受冲刷破坏力也大,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1.2 人为因素

(1)粮食需求:由于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量,使得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迫使人们不得不消灭植被,垦荒造地,从而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2)经济需求:由于当地农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开矿修路,毁林开荒、过度砍伐、不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等,是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3)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人们片面地追求种植面积的数量来实现粮食安全,而不是提高单产,从而造成坡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2.2 水土流失的危害

2.2.1 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受到影响

由于水土流失,山地资源不断受到破坏,土层减小,土壤团粒结构松散肥力下降,质量降低,产量减少,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坡面无整地水保措施,造林成活率低,林果产量小,效益不高,木材蓄积量小,也影响了规模发展;生产道路水力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改善。

2.2.2 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

由于水保工程措施少,没有任何拦挡措施,暴雨直接毁坏农田、田间道路和冲刷土地黄土表层,造成沟头下切、土壤损失,坡面植被退化,气候难以调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同时,由于水保植物措施少,林草覆盖度低,生态小环境不佳,水、旱灾害频繁,给周边和下游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3.1 布局与原则

3.1.1 总体原则

在治理措施布设中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前提,以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主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恢复林草植被为重点,坚持积极组织人工治理和利用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原则;坚持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毛沟、后主沟,坡面与沟道相结合原则;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原则。

3.1.2 总体布局

(1)将坡度大于10°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用于水保林、经济林;坡度较缓,水肥条件和集约条件较好的地方,修筑水平梯田,用于农作物耕作,并配套水窖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农业发展与水保并重。

(2)对疏林地和荒山荒坡,近山坡面以造林为主,实行乔、灌结合,远山实行封禁治理,依靠自然修复能力,使植被得到恢复,增加流域林草覆盖率。

(3)对沟道,根据沟道侵蚀情况合理布设谷坊,防止沟底下切,抬高沟床,制止沟岸扩张。

(4)在有足够地表径流来源的地方,修筑适宜的集雨水窖,除供人畜饮用外,还可浇灌农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

3.2 治理措施

3.2.1 生物措施防护布局

(1)对流域内坡度在25°以上的远山区域,该区域多为山脊及分水岭,土层较薄,有相当一部分为裸岩,植被条件较差,开发难度大,但该区域的水热条件较好,适合封禁治理,依靠自然的修复能力,使植被得到恢复。主要树种为松树、刺槐等,治理面积1305.3 hm2。

(2)对流域内坡度为15°~25°,土层厚度为10~50cm的区域的荒坡地采取鱼鳞坑的整地方式进行造林,形成人工水保林。乔木主要树种有松树、刺槐、柏树,灌木采用紫穗槐,面积为1259.2hm2。

(3)对流域内坡度为5°~15°的坡耕地,首先对土层较厚水源条件好,坡度在10°以下坡耕地的建设高标准农田(含梯田),面积157.3 hm2;对坡耕地中土层较厚、坡度10°~15°的部分退耕还果。全部采取反坡梯田整地栽植经济林,主要品种有苹果、核桃、板栗等,面积255.0hm2。

3.2.2 工程措施防护布局

3.2.2. 1 沟道水保工程

据调查,流域现有的沟道中侵蚀比较严重的主要分布在北部马井子、新开岭等村,根据沟的汇流面积、地质条件、沟深、沟宽等条件,在流域内较大的沟道修建干砌石谷坊,共修建设谷坊坝30座。

3.2.2. 2 坡面水保工程

通过坡面水保工程建设,使坡面径流最大限度地就地蓄渗,减少径流量,有效地防止和减轻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增强抗旱能力。

(1)对地势相对较高、地形破碎、土层较薄的坡面,采用鱼鳞坑方式进行整地,以栽植乔、灌木为主。

(2)对大于10°~15°坡耕地,采用反坡梯田整地,栽植经济林。

(3)对小于10°坡耕地,根据流域对基本农田的需求,修建水平梯田,水平梯田除接纳降雨外,还接纳隔坡上坡面径流,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4)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水窖,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4 效益分析

具有“治理一条流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4.1 经济效益

采用按静态分析,计算期为2010~2030年。经计算,项目区综合治理后,20年内总净增效益可达45020.5万元以上,增净效益2251.0万元。

4.2 生态效益

经计算,每年蓄水效益为72.7×104m3。每年保水效益为5.6×104t。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实施后,可减少侵蚀土地面积29.77km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4.6%。使得该流域可以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水土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既改善立地条件,又形成局部的良性小气候。

4.3 社会效益

4.3.1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施小流域治理,可确保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达到集约、高效和合理利用。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开展治理,围绕沟道修谷坊,围绕缓坡地修梯田、建果园,围绕陡坡地退耕还林(草),在增加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的同时,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经济,为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3.2 有效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通过工程、林草、农业耕作等措施的有效结合,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植被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率将由现状的35.2%提高到67.8%,增加32.6%;减少侵蚀量5.6×104t。同时,可变地面径流为地下径流,削减洪峰,增补枯水流量,改善流域水环境状况,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在减少山洪等水旱灾害的发生同时,减少入河泥沙和河道淤积,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

4.3.3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大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增收,促进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5605.4元,较治理前增加1312.3元。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3.4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谷坊与水窖建设,沟道治理等措施可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变为具有持续供水能力的稳定资源,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土保持沟道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拦截洪水,改善了水资源环境。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在预防自然灾害的同时,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保证了农村用水安全。

摘要:迁安市隔滦河小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植被单一,生产落后,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对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做到山水田林路统筹兼顾,形成了坡、顶、沟兼治的立体防治模式。本文在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综合整治上,重点提出了坡改梯、集雨水窖、谷坊坝等多项工程措施;提出了生态优先的全新治理理念,采用了梯田地埂生物化、农林复合和乔灌木结合的生物篱笆技术等各项生物治理措施,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产生的预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篇4: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经验与启示

美国农村垃圾治理情况

美国农村的大多数人不是住在市镇,而是一家一户分散住在自家的土地上,比我国农户的分散居住程度高。美国拥有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网络,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基本能够覆盖到每家每户。这些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收取一定费用。例如: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居民的四桶垃圾,需交纳13.25美元的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美元。这一规定实施以后,西雅图市的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

在美国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另外,每个家庭的厨房水龙头旁边,都安有一个小粉碎机,用于随时处理一些生活垃圾,然后流到下水道冲走。每个家庭都要将垃圾分类,装入塑料袋,然后装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垃圾桶推到大门外的马路旁,等待环卫公司特大垃圾车将分类的垃圾装到车厢不同的格子里运走。杂草与落叶由每个家庭成袋堆放在自家周围。环保部门也派工具车前来割草、清扫路边的树叶、修整树枝。割下的草当场粉碎,可作饲料;截下的树枝,由粉碎机粉碎,将之用在公共场所,如放到树根周围,防止水分蒸发,并可防止泥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产生扬尘污染环境。

美国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资助主要是由联邦政府农村发展部负责,重点是对农村公用设施的资助,而非提供全部建设资金。例如:美国政府每年从农业联合税中拿出几十亿美元.专门用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对治理项目投入补贴70%-80%。各州政府也都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列专项开支。其中,美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可以通过在水和环境计划项目中得到拨款和贷款,分对象进行:拨款的对象是非营利的乡镇组织,目的是提供技术援助和训练;贷款对象是在农村地区从事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企业,目的是改善和建设这些企业的运行设施。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接受这类拨款和贷款的农村地区人口不超过2万人。农村社区人口越稀少,收入越低下,那么它可能得到的资助就越高。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服务供给中的经费问题,美国设立专门的理事会或基金会,管理环卫资金。资金不仅包括政府的投入,也包括居民支付的垃圾费。对于垃圾处理厂的运营,实行“公共投资、私人经营”,即有关部门在建好垃圾处置厂后,先核算处理每吨垃圾的最低费用,然后将处置厂的运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在达到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出价最合理的公司即获得运营权。

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经验

(一)完善立法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根本保障。美国政府与议会先后于1965、1970年通过了《固体废弃物法》和《资源保护回收法》。除了联邦政府颁布的法案包含对农村垃圾治理相关规定外,有些市州还颁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法规。比如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和肯塔基州,就对农村地区路边倾倒垃圾的问题颁布了法规,对非法倾倒垃圾的行为有详细的条文加以处理。此外,在农业污染控制方面,美国也有系统的法律框架,如清洁水法案(CWA);非点源污染实施计划——CWA319条款。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废旧家电的处理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条例。2002年当局针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法令,对从事回收家电产品中制冷剂的人员资格、使用的设备以及回收比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过程能够达到政府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技术指标。

(二)市场化运作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有力手段。美国农业环境保护项目是自愿性的,联邦政府一方面通过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引导农场主参与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另一方面为提高保护政策的实施效率,在项目运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其支付水平取决于农场主环境保护水平与成效。为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普遍采用招投标制度将垃圾服务承包出去。美国曾经对大约315个地方社区的固体垃圾收集的调查显示,私营机构承包要比政府直接提供这种服务便宜25%的费用。2012年由独立的研究组织提供的报告显示私营机构承包使街道清扫费用节约43%。

(三)公众参与是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途径。美国在制定环境相关法律、计划时,或者在许可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时,都需要邀请农民广泛参与,而不仅仅是征求意见。只有农民参与制定的法律和计划,农民才有意愿遵守和执行,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计划。根据法律,农民可以申请组成类似于非政府组织的农村社区自治体,宣传、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知识和家庭简单易行的再利用、资源化方法,或者是直接开展废弃物回收。在美国乡村,社区是最基层、最贴近民众的社会管理单位,是广大民众活动的基本场所。在农村社区中,主要实行公民自治,政府一般不干预社区管理,只是负责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并对社区运行进行监督。像农村垃圾治理项目的选址、设计和规划等活动,是由当地居民自己组织、自愿参加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

对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启示

(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快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法规。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一直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农村环境保护相当薄弱,甚至在农村垃圾治理领域出现了空白。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性差异性大,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积极借鉴美国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特殊性积极出台专门立法,并尽快颁布实施,为我国各地农村垃圾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指导,从而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法制化管理。

(二)多方引资加强投入,共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工具设施的维护和清扫保洁人员工资、托运人员工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的实施。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和农民投资投劳的方法,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农民关心的垃圾治理问题。镇村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支出有预算,落实资金。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中转点等基础设施,加紧配置满足运转要求的垃圾运输车辆和分类垃圾桶。要在全域内统筹考虑,积极创造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引导多方投入,共同建设乡村环卫基础设施。

(三)建立公众参与垃圾治理的机制,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罗店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为农村老百姓做的一项惠民工程,不能光靠乡镇修几个垃圾池,请几个保洁员。群众没有发动起来,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当前,发动群众参与垃圾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章立制,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是各村要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使村民改变陋习,做生态文明的模范村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报纸等村民能接触的媒体,宣传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在社区、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和建设中的自主作用,引导公众对环境卫生管理参与的积极性,支持各类环境卫生志愿者组织的活动,通过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价格听证、规划公示、污染监督、权益维护等形式,实现环境卫生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三是积极组建环保志愿者或协会组织,利用各种帮扶活动引导村民把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要分开处理,像煤球、菜叶、秸秆等就不需入池只需简单堆肥处理就行。同时,协调组织指导村民搞好生态创建等活动,让他们养成环保卫生意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欣闻

篇5: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以真情解心结以实招促和谐

XX是江苏的“北大门”,因其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幅“微缩版的中国版图”。丰富的资源禀赋,造就了XX既有市民、农民,也有山民、渔民、盐民。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治理的差异化。面对诸多矛盾,我们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社会治理,以“解扣子”方法抓矛盾化解。今年以来,进京访、到省访数量同比下降33.7%和65.1%,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9.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上升到96.3%。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第一,进村头抓源头,派驻民情助理,变上访为下访。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弄清症结才能化解矛盾。今年初,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聚焦30个经济薄弱村、42个沿海渔业村、767家工业企业,梳理出贫困群众“六大类”需求,需要就地打工7719户、医疗救助7084户、助学贷款1887户、小额贷款6654户、改造房屋4547户、技能培训4501户,企业需求1695件。针对这些问题,区、镇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区34.8万户家庭开展家家到走访活动。为推进“大走访”活动由集中走访向常态走访延伸,我们选调优秀机关干部全覆盖到全区463个村(社区)担任民情助理,推行“五五”民情工作法,重点关注“弱势群体、边缘地带、真空部位、薄弱环节、矛盾焦点”,做到“贫困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外来租房户、社区矫正对象、工矿企业”必到,“突发事件、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重点人头异常情况、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必报,动态掌握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推进工作阵地前移、管理重心下沉。为“发现在萌芽、处理在及时”布下“千里眼”“顺风耳”和社情民意“体温表”。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民情”APP,搭建民情收集、跟踪处理、结果反馈平台,把

民情工作做实。

第二,建平台搭舞台,强化多元调处,变单打为混打。多用真情沟通,少用强制手段,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理念。我们高度重视多元化调处在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访调结合、法调结合、纵横结合,织密“369”立体调解网,纵向建立以区级调处中心为龙头、以镇级调处中心为主干,以村级调解委为基础的3级调解平台,横向强化综治牵头、司法为主、公检法访6部门衔接联动,派驻调解工作室,全领域推动医患矛盾、交通事故、劳动争议、住宅建设等9个专业调解委员会,通过公调对接随警调、诉调对接配合调、检调对接筛选调等制度,在各个阶段嵌入调解元素。目前,全区设立基层调解组织534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903名,实现了区、镇、村调解网络全覆盖,近三年累计成功调处案件近2.2万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法官”姜霜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卢干景、钱鹤飞等一批“金牌调解员”、“专家调解员”和“草根调解员”。

第三,化怨气解怒气,夯实基层基础,变治标为治本。县里不抓村,工作没有根。基层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的,不抓好村级治理,就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我们在全区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主体,村民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委三会”村级治理模式。开展以“三资管理、三调联动、三线齐抓”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工作专项行动,比如“三资管理”不规范、不公开是造成干群之间相互猜忌、关系不和的一大焦点,对此我们坚持“把资产资源理清楚,把财务管理抓紧实,把产权交易统筹好,把‘三资’明细亮出来”,让群众做明白人,达到解惑、释疑、顺气的目的。我们还学习省委举办“县委书记工作讲坛”的做法,在区里开办“村支部书记讲坛”,让村支部书记轮番打擂台、赛做法,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钟佰均、争做“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活动。我们还将中组部部署的“主题党日”活动延伸到村级治理,把“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日、村民议事日、矛盾调解日”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村务活动早知道、村级工作规范化。

第四,化民风树新风,弘扬乡贤文化,变他律为自律。乡风好,矛盾少。钝化矛盾、构建和谐,一方面靠治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春风化人。今年,我们把“新乡贤文化建设”与抓“工业项目”一样列为区级重点工程,开展新乡贤荐评、示范、传承等“六大工程,评选出爱乡睦邻、勤劳致富等1100多名新乡贤,编印《XX乡贤录》,深化“晒家训、比家风、讲传承”等活动,村树乡贤榜、镇建乡贤广场、区设乡贤馆,建立80多个乡贤会,组建纠纷调解“和事团”、乡风文明“督导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凤还巢”系列活动,有效实现了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让“东南飞的孔雀筑巢家乡”,拓展了乡贤人士“乡情粘合剂”“和谐疏导阀”“发展新引擎”的空间,较好地发挥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的“桥梁”、乡村发展的“智库”、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26年如一日扶贫助困、教化乡邻的方敬教授正候选全国道德模范;不忘初心、创业富民的好支书钟

佰均荣获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篇6: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一、统一思想,建立机制

全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治理“难点村”的重要意义。治理“难点村”是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造福“难点村”群众的需要;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随着各级各部门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全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民广泛参与的“难点村”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认真查找“难点村”的形成原因。据我们调查,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主要原因:一是村“两委”认识上不去,不去搞;二是班子软弱涣散,搞不成;三是村干部不廉洁,不敢搞;四是村“两委”素质低能力弱,不会搞。通过对“难点村”产生原因的分析,为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为治理“难点村”找到了切入点。

(三)准确把握“难点村”的相对性。“难点村”是相比较而存在并且是动态的,“难点村”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二、重视抓“面”,整体提高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通过普遍抓,既提高了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又为“难点村”治理创造了条件。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1)通过3年一届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同时解决了一批“难点村”的班子问题。2005年第六次换届选举,全省解决了35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008年第七次换届,解决了56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下派干部到村任职。2003至2008年,全省共下派干部8320人(次)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作用十分明显。(3)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表彰了一批勤政廉政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4)关心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在职村干部的补贴逐步实现了财政兜底、打卡发放。(5)培训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共培训村干部41.6万人(次),5年中,平均每个村干部参加培训两次以上,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强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1)规范公开内容。除了各级党委、政府下发红头文件,2008年,我们还完成了《**省县市区村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要求所有的村都必须照“目录”公开,不留死角。(2)创新公开形式。除在全省各村普遍建立规格规范的村务公开栏外,还要求向村民送达“明白纸”公开、广播电视公开、电子触摸屏公开,事前、事中、事后公开等,我省有3个县整体实现了网上公开村务。(3)加强督查。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县(市、区)每半年督查一次,市(州)每半年抽查一次,省每年重点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搞好监督。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群众监督为主的法制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相统一的监督体系。

三、着力抓“点”,实施治理

(一)统筹安排。早在2003年就提出,每年治理全省村总数的3%即1300个左右的村,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县(市、区)。

(二)下派工作组。几年来,全省共下派工作组8700多个,改变了一批“难点村”的面貌。

(三)结合扶贫整治“难点村”。2007至2008年,省、市两级向“难点村”派出扶贫工作队近1300个,共依法改选村委会主任274名,投入资金(含物资折款)2亿元。

(四)专项整治。2007年7月,全省共排查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严重的“难点村”54个,省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自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开展了长达10个月的挂牌督办专项整治,使这54个“难点村”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篇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报

一、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得分情况

1.新建村:15组公路边建渣一堆1处扣2分,本次得分98分。

2.飞轮村:1组界牌公路边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扣2分,本次得分96分。

3.甘蔗坝:12组公路边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新生学校门口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烟头扣2分,本次得分94分。

4.白羊村:1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9组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扣2分,本次得分94分。

5.二七村:二斑路二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11组大田边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二七村安置点白色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垃圾纸渣扣2分,本次得分92分。

6.燎原村:杜石路4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杜石路曾德超门口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杜石路二组张三门口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烟头扣2分,本次得分92分。

7.天井村:飞蛾市场周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1组二班路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1组二班路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纸渣扣2分,本次得分92分。

8.丰光村:邓隆路1组瓦田铺公路边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邓隆路村办公室公路边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邓隆路1组瓦田铺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烟头纸渣扣3分,本次得分91分。

9.草茂村:2组草塘冲公路边竹林垃圾1处扣2分。堰和路18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2组草塘冲公路边竹林焚烧垃圾1处扣2分,22组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烟盒1处扣2分,本次得分90分。

10.勇谋村:6组兰家湾子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8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6组兰家湾子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杂物、零星垃圾扣4分,本次得分90分。

11.巨浪村:童花路有白色垃圾1处扣2分,12组居民点白色垃圾1处扣2分,学校对门1组杜石路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7组堰塘当头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纸渣、烟盒1处扣3分。本次得分89分。

12.白果村:1组公路边竹林白色垃圾1处扣2分,6组代响路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4组医疗点白色垃圾1处扣2分,4组保管室焚烧垃圾1处扣2分,13组黄纯良过来组道公路边焚烧垃圾2处扣4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扣1分,本次得分89分。

13.李子村:邓隆公路7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9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8组堰塘当头公路边竹林白色垃圾1处扣2分,4组铁桶焚烧1个扣4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烟头扣3分,本次得分87分。

14.明星村:1组岩上商店门口白色垃圾1处扣2分,5组到厅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13组公路边竹林白色垃圾1处扣2分,17组顺德香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15组斜坎子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17组堵水田坎上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烟头扣2分,本次得分86分。

15.旭光村:马鞍山市场周边白色垃圾1年扣2分,15组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石坝小学17组公路边铁桶焚烧2个扣8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零星垃圾扣2分,本次得分86分。

16.茨篱村:7组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4组沙坝上堰塘当头白色垃圾1处扣2分,4组沙坝上农户房前零星垃圾1处扣1分;8组申湾子公路边零星垃圾1处扣1分;12组黄桷桥上转左焚烧垃圾1处扣2分;15组机砖厂斜坝子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4组保管室焚烧垃圾1处扣2分;11组公路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纸渣、烟头扣2分;本次得分84分。

17.勤劳村:1组新屋嘴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勤高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黄桷寺邓四医疗点下来公路边焚烧垃圾3分扣6分;9组胡家庙焚烧垃圾1处扣2分,9组河坝上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纸渣扣2分;本次得分84分。

18.五一村:2组兰坳公路边竹林陈旧垃圾一堆扣6分,2组张伯均围墙当头公路边白色垃圾1处扣2分;6组椅子湾公路边竹林白色垃圾1处扣2分,9组代盐路段白色垃圾1处扣2分,6组椅子湾边焚烧垃圾1处扣2分;村办公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地上有杂草、杂物,白色垃圾扣5分;本次得分81分。

19.其它问题:集中居民点、交通要道路口、农村茶馆、商店路段卫生监督效果不好,白色垃圾、塑料袋、食品袋普遍较多,存在脏、乱、差现象;部分农户将农作物秸杆、杂草倒入垃圾桶,增加了外运量和处理费;个别垃圾点仍然存在少量的建筑垃圾倒入垃圾桶内的问题;个别村落实“属地管理”卫生管护责任较差,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村开展卫生评比工作不到位,没有真正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二、各村考核得分排名表

三、检查发现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新建、飞轮、白羊、甘蔗坝等村切实加强了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持续监督管理,村组公共区域清扫保洁效果好,干部群众对现行清运处理机制、垃圾分类知识、禁烧秸秆垃圾等政策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责较好。

四、工作要求

1.五一村考核结果最差,请五一村支部书记准备整改发言材料。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请将发言材料在8月17日前交镇治理办,适时在工作会上发言。

2.各村居和相关单位要认真查找监督管理工作上的不足,结合各自实际找原因、理思路、添措施、抓落实,坚持发动群众参与,坚持落实主体责任(组长、户长、校长、厂长责任制等),坚持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和门前三包、卫生评比工作思路,把现行“组定点、户分类(定点投放)、村转运、镇村统收外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收外运长效机制落实到位。

篇8:农村垃圾治理经验做法

混交林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涵养水源的能力优于纯林。项目区全部为带状混交生态林, 造林密度每667m260-100株。林间严禁间作高耗水作物, 可适当种植花生、豆类等。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 依照生态优先, 兼顾经济, 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 筛选出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5个造林模型, 即:

模型1白蜡、国槐混交模型2白蜡、杨树混交

模型3柳树、榆树混交模型4柳树、杨树混交

模型5白蜡、国槐、柳树混交

1 经验做法

1.1 创新造林机制

按照“谁种植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 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个人为主体的林业合作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工程, 积极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等创新造林模式。采取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方式, 落实绿化用地。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户等工商资本合理流转绿化土地。

1.2 加大财政投入

县财政列支专项预算资金, 对造林绿化重点工程进行补贴。各乡镇要根据各自实际, 制定具体的补助、补贴、奖励或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

1.3 宣传发动

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提高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宣传橱窗、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 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

1.4 强化督导

为切实把造林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市县两级领导多次前往造林现场检查指导并成立联合督查组, 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 加大专项督查力度, 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在景县电视台刊播通报结果。

1.5 技术培训

造林期间组织了一次全县重点乡镇、重点村、项目户参加了造林培训会, 邀请衡水市林业局领导参加培训会, 聘请了高级工程师参加培训。

1.6 典型带动

龙华镇程庄村作为典型模式, 该村以合作社形式完成土地流转实行大户经营, 造林建设动手早、建设快、标准高。全面实行了3:2混交林栽植模式, 达到了大坑、大苗、大水种植要求, 完成造林3.33hm2。有效带动了全县造林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

2 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治理前都是分户经营、种植作物不统一、土地不平整、经过土地流转都由大户承包, 并且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造林进展中, 组织了技能培训, 应用先进的种植模式, 确保造林成活率, 实现节水压采的目标, 每667m2平均年可节水190m3, 同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村面貌, 改善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建设可优化项目区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 促进林业二、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闲置农民的就业机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项目建设中, 通过技能培训, 应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可使项目区群众经营林地的理念得以提升, 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为现代高效林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针对景县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实, 在地下水严重污染和深层超采的小麦种植区, 实施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 种植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的生态树种, 减少灌溉用水, 发挥林木的蓄水功能, 增强地下水自我补给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水压采的目的。

篇9:破解北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瓶颈

一、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检测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物理成分(见表1)可以看出,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和灰土为主,二者含量之和介于75.6%—88.3%之间。近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成分变化较大,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增长较为明显,纸类和塑料含量逐步提高,灰土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的灰土含量比2010年下降了约36.8%,其他组分变化不显著。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的家禽饲养逐渐减少,厨余垃圾利用率降低,致使大量厨余垃圾进入生活垃圾,这也是导致生活垃圾含水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燃料结构有了较大改变,较多的农村地区由燃煤改为燃气,农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表现为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大幅度下降。

对比表1和表2可知,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正在逐渐提高,依这种趋势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会更加趋近于城区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同时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还是远高于城区,而纸类和塑料则远低于城区。

(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据调查,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d,表3是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2009—2014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2014年生活垃圾总量为251.78万吨,人均约0.80kg/d,略低于全国平均值。

2009—2012年间,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变化不大,但2013—2014年有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了6.62%和13.8%。除人口增长因素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率的提高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

(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方式

1994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范围,当时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1994年建成第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阿苏卫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改变简易填埋的方式。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9座,设计处理能力14791吨/日,包括12座填埋场,6座综合处理厂和1座焚烧厂。目前,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能进入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收运及处理模式。一种是“压缩转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通过建设镇(乡)压缩式转运站,转运站前端配备中小型收集运输车到各村巡回收集垃圾,运送到转运站压缩后,再由转运车运送到区(县)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直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区(县)运输→区县处理”,即不建设镇(乡)一级的压缩式转运站,代之由每村建设一座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房、收集点),收集生活垃圾,存满后由区(县)环卫部门运送至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二、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2014年同比增长了13.8%(见表3),超过了城乡垃圾产生量增长的平均值。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垃圾成分以有机物成分(厨余)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地区垃圾成分与城市地区垃圾成分趋近,无机物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增加对原有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决定了前端的分类模式、中端的收运方式和后端的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增加了收运和处理的难度。

(二)投入不足,设施老化,专业化水平低

北京农村的垃圾收集车、村级中转站和转运车辆的配备标准主要是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现有设施严重老化,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占比的增加,部分行政村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房(箱)的数量过少,服务半径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未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且存在垃圾遗撒现象,造成“二次污染”。同样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保洁员配备标准参差不齐,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较低。转移支付给区县的农村垃圾处理经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政策保障,各级行政部门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在不断提高,但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 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度,对于财力薄弱的区(县)、镇(乡)和行政村表现尤其突出。

nlc202309032048

(三)体制不顺,规划缺失,责任制难落实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顺。部分区(县)由农委主管,部分区(县)由市政市容委主管,还有些区(县)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由市政市容委主管,保洁员队伍和清扫保洁则由农委负责。这种交叉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权责不清,不利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上,没有制定涉及市、区(县)、镇(乡)、行政村四级管理机构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和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农村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消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区(县)收运未做到全覆盖,部分生活垃圾未进入正规终端处理设施。

三、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北京农村地区既是首都区域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又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北京人的切身利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破除城乡垃圾管理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因地制宜,建立运行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制定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打破现有区(县)、镇(乡)、行政村等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跨区域的“收集—运输—处理”垃圾物流体系,利用市场调控功能,优化配置垃圾处理资源,集约环卫运行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形成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就近处理与区域处理相结合的设施设备布局。针对平原、山区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运处理技术路线,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原地区,将生活垃圾全部运到区(县)终端设施进行处理;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尽可能采取就地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垃圾中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污染可控;二是处理设施简单,易于维护;三是投资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四是最终产品的资源化和排放的无害化。

(二)统筹兼顾,构建运转协调的垃圾管理体系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出发,统一协调,明确分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垃圾管理机制。市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负责全市治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及考核办法。各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逐级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环境卫生行业管理部门将城乡统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明确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保障足够的基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编制。农村工作部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作好群众工作,配合行业部门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的公共支出。垃圾收集、运输、中转站设施设备的建设,采取总体打包、整体立项,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农村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由属地政府负责解决,统筹使用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

(三)着眼长效,形成多元参与的垃圾治理体系

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需要村民个人、村集体、社会单位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在农村事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破坏环境,人人爱护环境,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规范投放垃圾,不以私利接纳外来垃圾,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村民自筹,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清扫保洁、收集运输的市场化运作,也可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行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支持政策,采取公开竞标、整区县打包委托经营等方式选择专业的保洁队伍或环卫公司。

研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以奖励换取机制,以奖励促进自觉,以奖励培养习惯。对于治理效果好的村庄,树立标杆,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专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环境改善,使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方认识到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把资金用在前端的污染防控,而不是把资金用在末端的污染治理。避免形成“村民挖坑卖土、收垃圾填坑挣钱、政府非正规治理埋单”的恶性循环,而是形成“村民爱护环境、环境产生收益、收益投入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 市政技术,2007(7):62-63.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19-22.

(摄影:戴志锋)

(责任编辑:黄荔)

上一篇: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下一篇:党员整改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