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

2024-05-06

农村垃圾(精选11篇)

篇1:农村垃圾

小议农村垃圾

祠市中学 105班曾婷

谁不喜欢蔚蓝的天空?谁不喜欢清澈透明的河水?又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村庄干净整洁呢?“出门鞋底不粘土,鼻子不闻一丝臭”,如今也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求。

农村里,自然环境优美,近些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农民得到越来越多地实惠,可垃圾遍地都是,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败笔!

你看:环村的公路两旁,各种塑料袋来回飘舞,随风飞扬;草坪上,一堆堆的牲畜粪便横七竖

八、遍地皆是,过往的人们无奈地捂着鼻子匆匆而过;屋前的沟内冒着垃圾的腐臭味,也成了苍蝇聚会的理想之地;在村旁的小河边,成为了人们倾倒垃圾的场所,河里活蹦乱跳的小鱼也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唉!这都是垃圾惹的祸。

在咱们农村,自家养的牲畜很多是放养的,你也无法控制它大小便,大家虽看着不舒服,但谁也不愿管,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人们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就近扔或是随手扔,也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这种面貌,需要大家共同行动。我的想法是:

首先得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使村民自觉地履行环保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其次,设置垃圾池,让废弃物品有了安身之地。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合适的场所设置垃圾池,不再让垃圾过着飘泊流浪的日子,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价值,造福人类。再次,加强对家禽牲畜的管理,家禽牲畜统一进行圈养,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最后还要完善环境管理机制,保证有制度、有经费、有专人管理。让环境治理长久有效、持续健康。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去做了,环境问题就会缓解一些。也许你现在并没有感受到垃圾对你有太大的影响,但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少一点垃圾的世界,天更蓝,水更清,人也更精神!

指导老师:李志威

篇2:农村垃圾

调研组首先来到兴寿镇下苑村,实地查看并入户了解下苑村垃圾分类情况。据了解,该村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垃圾不落地。11月12日,启动“净塑环保、垃圾分类”活动以来,通过配备运输车、环卫工人,为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村干部和志愿者指导村民进行分类。目前,60%的村民已经基本学会分类,实现每日垃圾减量60%-70%。

随后,调研组来到辛庄村,实地查看环保站升级改造、厨余垃圾堆肥和酵素制作情况。自今年3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组到该村调研以来,该村进一步开展了垃圾减量和分类工作。通过发放可降解塑料袋、推动米面散打和二手衣物循环利用等方式深入开展源头减量;完成了从路面硬化到分类设施重新布置的环保站升级改造;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制作日化酵素;运用露天高温有氧发酵堆肥法处理厨余垃圾;探索处理建筑垃圾的技术方案,取得了明显进展。

篇3:农村垃圾处理研究

关键词:农村垃圾,处理方法,问题,对策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日益提高,但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的生态环境平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垃圾”污染隐患。在众多污染源中,当前最为严重的是地表固体垃圾的堆积以及大气排放污染这两大类。

由于在地表垃圾污染处理中,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已经有一个相对成熟有效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体系,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其垃圾处理体系现状还不是很理想,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还没有环保意识,导致垃圾堆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垃圾问题也日益严重,亟待解决,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将成为未来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也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村容、村貌也是其中要点、要求之一[1]。因此,农村垃圾处理情况是否良好有效,对未来人类生活、生存的品质都有着重大意义。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向,着眼于农村各地区垃圾处理的进展和现状作探讨,以供参考。

1 农村垃圾处理进展史

1.1 农村垃圾处理进展初期

在我国,解放前期可谓是农村垃圾处理进展的初期阶段,那时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人们的生活也很简单、贫困,甚至会挨饿。农村出现生活、工业废弃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时人们虽然没有环保意识,但因生活需要,如果有一些剩余也都会被村民们想方设法变废为宝再行利用,几乎没有垃圾产生,这时农村人们的生活剩余物和其生活上再利用的需求是持平的。

1.2 农村垃圾处理进展过渡期

我国解放后(新中国成立),是农村垃圾处理进展的过渡期[2]。解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崛起,这时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相应的生活垃圾量和种类逐渐增加和变多,但此时的农村民风很淳朴,人们的生活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还很节俭,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还比较高,并没有对农村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3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的生活已经得到质的飞跃,量大、种类复杂是如今农村垃圾的显著特点,垃圾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环境,也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现已经引起部分地区政府、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些相对应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管理方式也应运而生。但效果不一,治理成绩参差不齐,由此可见,需要寻找更为完善的处理方式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垃圾问题。

2 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农村垃圾处理进展初、中期,在传统条件下,农村垃圾的产出和再利用基本持平,环境的自净能力较强,足以消除其自身产生的垃圾。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垃圾的堆积量随之不断增加,成分也更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垃圾处理的实际需要。目前,农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原有垃圾处理模式的基础,但更多的开始采取填埋、沤肥、焚烧等方式来解决农村垃圾堆积问题。

3 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要彻底解决如今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还需要较大的经费支持[3]。处理经费不足,这是当下农村垃圾处理遇到的头号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农村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其自身不能拿出较多的处理经费。其次,现在上级政府部门大都还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而农村产生的垃圾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彻底的处理。

3.2 处理方式不科学

农村处理垃圾的方式过于简单、随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对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往往是采取焚烧、沤肥、填埋等简单、随意的方式处理。这些方法看似比较科学,但实际上其处理效果并不彻底,可造成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

3.3 农村居民缺乏环保意识

目前,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但农村垃圾处理却需要全民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农村居民卫生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足,也是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农村垃圾处理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垃圾处理模式在探索中获得不断进步。在发达城区,我国市政环保部门积极推进垃圾处理工作,使城市的垃圾处理体系日渐完善,大大缓解了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矛盾,处理方式越趋科学合理化。在我国农村地区,也有少数村庄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一些符合村情的垃圾处理模式,为我国农村垃圾处理进展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但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要建立一个更为可行、有效、成熟的垃圾处理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农村建设要与垃圾处理相结合

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的构建要充分参考其自身实际村情,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风貌以及新农村建设契机,将村庄建设和垃圾处理建设相结合,要“对症下药”,要有创造性地探索贴合自身实际的有效模式,切忌生搬硬套,将有违实际的处理方式运用到实际中。

4.2 政府要加强引导、督促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4]。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不仅仅是村民自家的私事,也是政府公共服务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规矩不成方圆,当遇到村民自组能力有限或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时,就需要政府力量的有力介入和引导,要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将村民意见进行汇总并行综合分析,给村民以正面能量,监督、督促垃圾处理工作的开展。

4.3 参考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取长补短

在我国农村也有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村庄,这些村庄可以考虑参考城市垃圾处理的体系模式。因为发达农村地区在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卫生填埋、生物堆肥、资源回收利用等处理模式,可根据自身实际村情,对参考模式的利弊加以分析、取长补短,将其运用到自身垃圾处理体系中,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

4.4 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垃圾处理体系的最终实施者是村民,垃圾处理体系能否顺利实施,村民的态度非常重要。村民的积极参与是农村垃圾处理探索和实施的重要保障。此外,村民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人。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能获得村民的支持,任何有效可行的处理模式也起不到实际作用。因此,需要村委、政府部门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让村民了解垃圾与其生存、生活质量之间的利害关系,激发村民的环保意识[5],只有获得村民的认可,才能激发村民的热情,克服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最终完善各项治理措施。

总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其重要性不可轻视。从未来长远发展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将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存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趋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李碧方.广东新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53-256.

[2]海梅,张建福,刘桂珍,等.中国农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6):29-31.

[3]王洋,曾强,刘洪亮,等.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与污水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687-3689.

[4]王伦辉,薛志飞.关于京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5):202-203,209.

篇4:农村垃圾问题大

多年来,一提起垃圾污染,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城市公害”,却忽略了更为广衰的农村土地。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在重庆綦江县德胜村,由于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运到这里却没有进行适当处理,垃圾堆上蚊蝇肆虐,臭气熏天,村民们苦不堪言。而像德胜村这样的因“垃圾下乡”导致的“垃圾围村”,并非个别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垃圾破坏着农村环境的同时,农村本身自产的垃圾也在逐渐成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全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当个市民真是太幸福了!空气被污染了不是闻着臭吗?就让污染源挪到郊区或乡下去!垃圾多了不是蚊蝇泛滥吗?就把垃圾也堆到郊区或乡下去!废水到处流不是影响城市形象吗?就把那些企业统统搬到城外去!

——网友

农村垃圾过去一般是人畜粪便、菜叶、破旧衣物等,这些垃圾很容易处理。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农药瓶、肥料袋、塑料袋、废电池、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垃圾很难分解。

——网友

一旦污染“农村包围了城市”,等到这时处理,不仅加大了处理的成本,而且已经损害到城里人的健康。道理很简单:假如城市四周的水都被污染了,城里人还到哪里去找干净水喝?

——网友

中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城镇以下,大多没有垃圾填埋场,垃圾围镇、垃圾围村。

——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万志

垃圾严重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蔬菜、农作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如镉、铬等。就是说,下乡的垃圾不仅直接损害着农村人口的生命健康,给农民带来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也时刻威胁着城里人“饮食安全”。

——网友

据报道,如今中国农村人口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恶性肿瘤多是工业地区人口的疾病指针,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的乡村已经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态与环境污染。

篇5:农村清理垃圾简报

20XX年3月20日,为保持嘎查村良好的社会环境,巴彦诺日公苏木阿日呼都嘎查组织两委、村民代表、人大代表、党员发展对象共16人开展“捡垃圾,倡环保”的活动。

活动中,大家手持垃圾袋等清洁工具,将散落在嘎查村道路上的塑料袋、废纸、包装盒、烟头等抛弃物清除干净。清理中,大家充分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将附近顽固的卫生死角彻底清理干净。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大家由衷的感到欣慰,同时也希望通过践行垃圾分类,倡导生态环保,争做文明市民,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阿日呼都嘎查通过组织的此次服务活动,让全体党员带动参与,培养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进一步增强党员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嘎查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篇6:农村垃圾提案

审查意见:请县城管执法局、县爱卫办、县财政局办理

提 案 者:田心乡政协联工委

内 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主要存在几种思想:部分乡镇村干部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垃圾处理收集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必要搞;少数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上面没有资金补助难搞;部分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不高。其成分不仅包括日常的蔬菜、果品等厨房垃圾、还包括一些衣物、玻璃,甚至一些建材垃圾。垃圾成分的复杂,致使原先的一些垃圾处理方式不能适应垃圾形式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也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三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等方式。农村采用的单纯填埋一般是利用现有的沙坑或者低洼地直接倾倒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乱,发臭,不但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的渗漏,如重金属、废弃农药瓶里残留农药,随雨水的冲刷,迁移范围越来越广,最终通过食物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是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尽到位。一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二是垃圾治理资金缺乏。农村地区的保洁人员和设施配置等参差不齐,一些好的做法难以为继,在不断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程度提高的同时,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规范处理的难度,尤其是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和行政村无疑是难上加难。三是农民卫生意识不高。随手丢,随地倒成为习惯,虽经保洁人员的努力,但个人卫生意识还未得到根本提高。

二、解决农村生活处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垃圾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加大环卫设施硬件建设。一是大力兴建新型公共厕所,彻底拆除旱厕,这是改变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二是配齐环卫保洁和垃圾回收设施;三是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保洁人员的工资应与保洁区域的卫生效果和所回收再利用垃圾量挂钩。

(三)建立垃圾回收模式。一是重点抓好“村收集”,收集的同时做好分类,能再利用的实行资金补贴;二是做好“乡转运”;三是做好“乡处置”或“县处置”,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

篇7:农村垃圾

2010-12-17 10:14 环卫科技网 作者:姚伟 曲晓光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不同类型的垃圾产生量及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06—2007年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对调查村领导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使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kg,生活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63.28%;收集堆放的生活性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的占57.03%;农村人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2.03kg,生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83.44%;生产性垃圾中养殖业垃圾占44.11%,秸秆杂草垃圾占33.36%;收集堆放的生产性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的占46.31%,以高温堆肥方式处理的占26.29%。结论随意堆放的生活性和生产性垃圾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收集堆放的垃圾因类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垃圾;产量;收集;处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做好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措施之一,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必要条件。2006—2007年,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堆放方式及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人均日垃圾量、垃圾收集堆放的比例和垃圾主要的处理 方式现状,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项目村的村干部。1.2调查方法

每省(区、市)随机抽取25%的项目县,每县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通过对村干部进行调查并了解整村的垃圾产生和收集处理情况,采用询问与观察结合的方法填写调查表。

1.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的方式以Access2000数据库形式进行录入,数据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共调查了657个县,6590个村。

2.1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

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kg,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57.03%,焚烧占14.26%,高温堆肥占13.88%,直接再利用占14.83%。生产垃圾性垃圾随意堆放占16.56%,收集堆放占83.44%;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16.55%,焚烧占10.85%,高温堆肥占26.29%,直接再利用占46.31%。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 垃圾为主,分别占44.11%和33.36%;工业垃圾占21.48%,其他垃圾占1.05%。其中工业垃圾和其他垃圾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分别占62.65%和63.86%;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处理,均约占48%;桔杆杂草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占58.70%(表1)。

2.2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图1):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东部地区为0.96kg,中部0.88kg,西部0.77kg,东北0.81kg。生活垃圾收集堆放东部占73.79%,中部59.63%,西部56.77%,东北53.98%。东部集中堆放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占73.93%;中部主要为填埋和再利用,分别占45.48%和27.81%;西部主要为填埋,占38.94%,其他三种方式均约为20%。东北主要为填埋和高温堆肥,分别占65.06%和23.57%。

表1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的构成比

图1不同地区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及收集堆放垃圾量 2.3生产性垃圾种类及比例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各地区生产性垃圾均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为主。东部地区的两种垃圾类型分别占30.54%和33.56%,中部为44.27%和31.84%,西部为46.26%和36.36%,东北为70.50%和20.89%。见图2。

图2不同地区生产性垃圾的主要类型

3、讨论

3.1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kg,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0.32kg,按照2006年底全国有9.51亿农民计算,一年内产生生活性垃圾接近3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我国农村人 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2.03kg,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0.34kg,一年内产生生产性垃圾接近7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垃圾所产生的有害成分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带来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1]。垃圾的产生量和堆放方式直接影响农村的环境,垃圾产生量越多,以随意方式堆放垃圾比例越大,对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的影响越大。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目前,我国农村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尚未完善,要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就需要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村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从而在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条件。

3.2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本次调查显示,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kg,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地区最高(0.96kg),西部最低为(0.77kg)。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本次调查把 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从垃圾的分类和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相对较高。

全国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63.28%,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以集中堆放方式收集垃圾比例最高,中部、西部和东北比例都偏低。目前,我国垃圾的收集运作模式为“户负责盛放,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中转,市负责处理”,垃圾以何种方式堆放不仅与地方政府的工作支持、资金的投入相关,同时与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相关。垃圾堆放方式和垃圾产生量一样都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相对较高。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填埋。填埋方式不仅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处理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向题,而且还将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质一埋了之。虽然相对而言填埋处理方式简单易行,短期投资成本较低,但从长远来看,回收再利用、焚烧处理、堆肥等资源化处理措施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2]。焚烧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垃圾量,但如果采用小型焚烧炉,由于燃烧温度较低,对“白色垃圾”如塑料、橡胶、泡沫材料等不能充分燃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都能将垃圾进行废物利用,不仅减少垃圾量,更能节约能源,在我国农村应提 倡使用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

3.3生产性垃圾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

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全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养殖业垃圾主要指规模养殖厂饲养的畜牧和畜禽产生的垃圾和家庭散养的禽畜随地产生的垃圾。秸秆杂草垃圾主要指随意丢弃和散落的部分,不包括作为饲料和燃料的秸秆,也不包括在耕地直接粉碎入田地作为肥料的秸秆。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比较容易收集并进行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有效地处理好生产性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3.4生产性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全国农村生产性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83.44%;按统计局分类方法,生产性垃圾收集堆放在东部最高,西部最低。总体来说,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较高,生产性垃圾与生活性垃圾相比,产生地点相对固定,可利用价值较大,容易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应进一步提高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减少随意堆放垃圾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存条件。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生产性垃圾的类型决定着垃圾处理的方式,工业垃圾和其他类型垃圾均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进行处理,秸秆杂草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目前我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所以我国农村生 产性垃圾采取的主要有效处理方式也为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如何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效处理好农村的垃圾问题,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8:农村垃圾

按照活动方案的安排, 活动被划分为宣传发动、全面推进、巩固提升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 各专项活动和各市开展实施的所谓“美丽工程”也均与之对应。其中, 自治区层面2014年活动的重点工作为铁路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即将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到铁路沿线, 达到农村环境综合提高的目的。各地在按照自治区要求做好相应工作的同时, 也均适当地考虑到城市清洁工作的要求, 对相关活动进行扩大, 比如南宁市除了完成自治区规定的任务外, 还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涉及的内容更多、更丰富的各种活动。

从垃圾处理开始的乡村清洁活动

活动启动不久, 各方发现, “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无论哪一块均需要面对如何解决垃圾去向的问题, 即怎么处理垃圾。从所周知, 目前城市垃圾基本以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 由各街道和居民区收集完垃圾后, 统一运送到位于城市某处的大型垃圾填埋场、焚烧场进行处理。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的集中处理之所以能够轻松推行得益于集中度较高的人口数量、较发达的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以及能够持续投入的公共财力和居民缴纳的垃圾费。而农村地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这也促成了此次活动开展的原因之一。

作为农村居住地点清洁活动的主要负责单位,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抽调专人负责实施各项工作, 也包括了指导各地开展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

广西的农村地区具有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均、基础设施落后、地域差异性大等特点, 如果采取由专家提出统一的模式进行推广, 执行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更可能因无法适应当地需要而迅速被打入“冷宫”。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广西提出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要因地制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通过收集在探索垃圾处理方式中的先进典型, 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和修订, 制定成为技术指导参考资料, 送到各地供参考借鉴。

“只要是群众喜欢的, 群众愿意做的, 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这是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对群众在垃圾处理方式选择上的指示。这一指示非常科学地指出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方法, 不能“一刀切”式地搞模式, 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 让垃圾处理工作真正成为农村群众自己人的事。

在实践过程中, 广西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此处我们搜集了几个案例作为介绍。

廉北下村:自力更生探索垃圾就地处理

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廉北下村位于广西东南部沿海地带, 当地居民以种植豆角等经济作物为主, 属于比较富裕的村屯。廉北下村居民住宅多以院子分隔, 有一户一院, 也有几户一院的, 院内几乎每户居民家中都建有一座小焚烧炉。炉身高约0.6米, 形状为方形, 分为上下两层, 中间用滤网分隔, 上层焚烧后的垃圾灰经滤网进入下层。由于是经过了简单分类的垃圾, 焚烧后的灰直接用作院中树木的肥料。

最让人担心的应该是居民是否会不加区分地将所有垃圾都放进去焚烧。不过当地政府早就考虑到了, 专门派出技术服务组教村民如何进行分类, 同时还将印有操作要求的小牌钉在了炉子边上, 时刻提醒着当地居民。

廉北下村居民王同坚说:“家里建了这种炉子, 可以烧的东西, 我们一般就放进去烧, 很方便。”

当地居民十分直接地说, 炉子放在自己家院子里, 谁会烧有毒的东西害自己。其实, 居民自扫门雪的做法确实有它的先天优势,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们的垃圾处理积极性。

_横县垃圾“终结者”——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 在横县峦城镇各村屯纷纷修建起一座座垃圾焚烧炉, 实现垃圾不出村。这些造型奇特的焚烧炉可充分焚烧各类生活垃圾, 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污染。此为修建中的垃圾焚烧炉。

_村屯垃圾池, 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标配”。其存在对于广西农村来说可谓有史以来头一遭。 (宁国用/摄)

_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垃圾收集转运站。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是有条件的县镇可以采集的垃圾处理办法。 (宁国用/摄)

廉北下村党支部书记王琨介绍说, 为了让村民都能很好地分类垃圾, 我们为每户都配了两个垃圾筒, 分类装可以回收和有毒有害的垃圾, 镇里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 现在各家都能够较好地分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具有分布广、总量大、种类杂、有机质多等特点, 垃圾处理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生产规模、生活习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发展并不均衡。有关专家表示, 实行垃圾户处理是一项非常好的实践创新, 能够较好地实现垃圾源头的减量化, 通过将可焚烧、不可焚烧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 分别进行处理, 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合浦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世秀说, 廉北下村垃圾的户处理模式是一项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开展的有益探索, 我们已经在县里推广廉北下村由村民在家进行分类、利用每户建的焚烧炉处理可焚烧垃圾的做法。

有关专家表示, 垃圾就地处理是目前各地处理农村垃圾采用最多的做法, 也是最切合广西农村实际的处理办法。主要是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垃圾处理尽量不出村的原则, 因陋就简地在村里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在对垃圾作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处理。

拉仁村:自主设计的“一炉两池”

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拉仁村在离村不远的山边建起一座垃圾处理场, 由垃圾焚烧炉、化粪池和可回收垃圾储存池构成, 当地人称之为“一炉两池”一体化垃圾处理场。

据拉仁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德介绍, 这个垃圾处理场负责处理长峒、拉仁、凤凰3个行政村的43个村民小组共1414户的生活垃圾。保洁员将从各户收集的垃圾运至处理场后, 进行分类处理。“没有建立垃圾处理场之前, 村里的垃圾都是倒到附近的一个地下溶洞里, 一到夏天周边臭烘烘的, 苍蝇满天飞, 旁边地里干活的人都要戴口罩。”杨秀德回忆说, 现在好了, 村子里的垃圾有了好去处。

据了解, 拉仁村“一炉两池”一体化垃圾处理场由凤山县“美丽办”按照“经济、环保、实用、易操作、易运行”的原则自行设计和建造, 占地30平方米, 总投资2.9万元, 日处理能力可达12吨。

拉仁村垃圾处理场的焚烧炉共有3层, 最里层是焚烧炉胆, 用于焚烧垃圾;第二层为烟气循环池, 用于去除粉尘;第三层为活性炭吸附池, 用于去除臭味。经处理后排放的烟气基本实现了无尘、无臭。

据了解, 凤山县已经在第一代炉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第四代“零烟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该炉可投放3吨垃圾, 处理时间约4个小时。该县计划以片区为单位, 再布局80座第四代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解决垃圾的去向问题。“凤山县依托第四代垃圾处理场, 全面落实扫、运、烧垃圾一条龙处理机制。”凤山县“美丽办”专职副主任陈仕敏说, 全县2400多个自然屯落实了保洁员970多名, 同时以村为单位进行垃圾转运, 转运人员的工资由乡镇处理, 纳入乡财政预算, 转运工具由县“美丽办”统一配置, 以垃圾焚烧炉为单位, 每炉配备1名专职垃圾分类焚烧员。

据介绍, 实行村收村运片区处理, 主要是在交通不便、距离县城较远的地区, 选择区位条件较好、利于收集周边乡村垃圾的地方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对周边乡村的垃圾实行分片区处理。

统筹推进——“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

“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是垃圾城镇一体化处理模式的代表, 它的具体做法是将县城20公里内的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的范围。

近几年, 广西探索开展了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建设试点, 对在县城周边2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乡镇建设垃圾中转设施, 在村屯建设垃圾池或配置垃圾桶, 试行“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纳入试点和没有纳入试点的地区都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各种相关的探索, 来宾市兴宾区就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的一个例子。

兴宾区根据开展“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实际需要, 认为农村地区建设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成本、中转成本相对于购买移动式垃圾车要高, 而且中转站建成后仍需要购买垃圾运输车解决转运问题, 所以通过选择购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的方式中转垃圾。

去年, 该区已经配备了25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和6500个专用垃圾桶。据兴宾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阳平介绍, 配备的专业压缩运输车可容纳压缩垃圾10立方米, 待垃圾收集完毕后, 可直接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极大地降低了垃圾清理成本。

兴宾区的收集转运模式的有效运行, 依托于2009年5月正式投产的来宾市垃圾焚烧发电厂, 其将生活垃圾直接转化为大型焚烧发电设备的原料, 节省了土地资源、建设成本, 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效益, 基本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篇9: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概述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 分类 改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18—02

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1.1 农村生活垃圾组成

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特征,和当地的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能源结构等有着密切联系。华北平原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及其含量如表1所列。

生活垃圾含量变化特点:

(1)有机垃圾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很小,秸秆树叶的产生量会随季节而明显变化,但其对有机垃圾总量的影响很小。

(2)无机垃圾中的煤渣量会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村民多用煤炉取暖,故产生较多煤渣,而其他季节不需取暖,同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村民做饭多采用燃气或电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无机垃圾的产生总量。而对于建筑垃圾、破碎陶瓷每年产生量也相当有限。

(3)废品类的绝对产生量一般变化范围也很小。

(4)有害垃圾中农药包装袋/瓶会跟随季节而波动,在农忙季节产生量多,农闲时候几乎不产生。

1.2农村垃圾处理方式

当前农村垃圾都是村民自行处理,该过程中有些生活垃圾处理地比较科学,如无机垃圾进行堆肥和作为家畜饲料处理,无机垃圾的变卖处理等,都体现了农民勤劳节约的特点。但其中的很大方面的不科学性是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的主要原因。

村民处理自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如图1所示。

当前村民处理生活垃圾方法的优缺点:

(1)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村民堆肥地点选择的任意性和堆肥设施的简陋性,使得堆肥地点成为污染农村卫生环境最大因素,同时堆肥过程产生的渗析液有可能污染村民的生活用水。

(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由于道路硬化面积小,村民常将无机垃圾中的煤渣、建筑砖瓦等用于铺砌土路,改善村路状况,或者将其丢弃到村周边的桩基坑中,作为房基地的最底层。在进行修建时,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砌在村道路两旁,严重影响了村貌和村内交通。

(3)在废品类中,由于纸张、金属、玻璃、木头存放相对容易且回收价格高,因此这些废品的回收率相当高,可以达到90%之多,几乎不构成污染。但对于塑料(食物包装袋、一次性购物塑料、废弃塑料桶等)、织物(如破旧衣物、鞋子等)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回收率几乎是零。这就造成了该类废品被村民随意丢弃,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织物类废品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污染也将会进一步加剧。

(4)有害垃圾主要是村民使用农药后所丢弃的包装袋/瓶,这些垃圾的危害性很大。但其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却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丢弃在农田中,会对农田、浇灌用水产生污染,一般不会直接威胁到村民的生活健康。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分析

在垃圾处理中,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由于村民将生活垃圾中的多种组分以某种方式处理一同处理,使得生活垃圾不能充分被环境消化,才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在处理农村垃圾过程中,如果能实现分类收集和处理,将会大大减少投资和技术要求。通过改进村民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得到更加科学的处理模式。

改进模式采用村内集中处理的方式,如图2所示。

改进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1)由该模式可以看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

(2)对有机垃圾的堆肥处理,由村政府统一规划堆肥地,修建相对简易堆肥设施集中处理。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少且农村环境容量大,堆肥所产生的废气、渗析液可以被环境所接纳、消化。

(3)无机垃圾产生量多,但处理很容易。由清洁员收集,按传统方式统一处理。

(4)无机垃圾中的塑料、织物等无人收购的废品和有害垃圾,由村政府统一收集,转运到镇,再统一处理,即所谓的“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

基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点,实施此处理流程可在农村就地处理与利用绝大部分的垃圾量,可以改善垃圾的可处理性。

2.2 经济可行性

该模式主要投资是堆肥场地、废品储存地的基建费,卫生工具的购置费,清洁人员的劳务费。

有机垃圾堆肥产生的农家肥,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村政府可以将产生的农家肥回卖给村民,进行财政补给。废品类则可以变卖。

3 结论

(1)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渐加剧。

(2)农民不科学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品晶,张春燕,杨娜,等.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1):2049—2054.

[2] 徐海云.村镇生活垃圾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10:农村生活垃圾宣传标语

(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绿色文明家园。

(2)崇尚文明、告别陋习、从我做起

(3)安居乡村我们是一家、清洁环境不分你我他

(4)美好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5)人人动手、整治环境、关注健康、美化环境

(6)创一份洁净环境、建一片美丽风景

(7)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8)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

(9)全民参与治理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10)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11)文明创建重在行动、树立新风贵在坚持

(12)文明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

(13)清洁乡村、美化家园、让生活更美好

(14)人人动手、净化、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

(15)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6)创一流人居环境,建现代文明乡村。

(17)、人人参与村容整洁,天天享受健康生活。

(18)、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19)、争做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篇11:农村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围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体系,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为加快建设美丽浙江、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坚持源头减量、分级分类。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倡导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发挥市民、市场两个主体作用,普遍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

――坚持规划引领、就地处置。根据各地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处置能力等情况,按照就近就地处置原则,科学编制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统筹相关要素保障,适度超前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坚持焚烧为主、填埋补充。充分发挥处置快、污染少、可产能等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以焚烧为主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对现有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作为城镇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所和焚烧处置的必要补充。

(三)主要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制度创制专项行动、处置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文明风尚专项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到20xx年底,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建立匹配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00个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设区城市城区范围内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研究制定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规划纲要,完善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各地要制定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各类专项规划,并纳入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集中布局生活垃圾分拣、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设施,推动城镇生活垃圾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处置,有效破解垃圾围城、邻避效应等难题,实现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健全商品过度包装认定标准,研究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设施建设、考核评价等相关标准。

(二)实施强制分类。制定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确立强制分类类别,制定强制分类行动目标。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设区城市城区范围内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县(市)根据条件稳步推进。重点对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以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相关企业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三)推进源头减量。严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混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防止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重新混合收运;实施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初分、处置末端细分;严格执行国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开展农副产品、食品、化妆品、礼品和快递业等过度包装专项治理,研究完善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理办法,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实施“限塑令”专项整治;开展果蔬集贸市场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进城试点;探索运用园林垃圾破碎技术,实施林木就地堆肥和利用处置。

(四)健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财政、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回收生活垃圾的中低价值可回收物,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依法依规建立强制回收制度,编制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名录。支持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鼓励企业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快递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

(五)加快设施建设。落实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相关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市域统筹,到20xx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镇生活垃圾设施无害化处理能力2.3万吨/日,新增城镇生活垃圾运输车辆1080台、运输能力1.1万吨/日,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收运中转设施152座,对已封场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生态化改造和修复。

(六)强化示范带动。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逐步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和水平。积极提供简便易行的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工具。居民社区要通过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督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将“湿垃圾”(滤出水分后的厨余垃圾)与“干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区)和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开展定点定时投放和清运试点。

(七)积极宣传引导。制定实施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行动计划,编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手册,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开办互动栏目,丰富宣传内容。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公交站点、建筑围挡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浓厚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广泛宣传典型经验,推广样板示范,增强生活垃圾科学分类的正能量。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和妇女组织作用,提升宣传引导效能。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的下学期教学总结下一篇:小班健康:我会扣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