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以情动人

2024-05-04

作文如何以情动人(精选8篇)

篇1:作文如何以情动人

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摘 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的作文是言之无物、缺乏新意。这里面不仅仅是语言修辞的匮乏,更表现出文章情感的平淡,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实现高中作文教学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当以“情”入手,让作文在情感上能够实现与读者达成共鸣。

关键词:高中作文;情感;技巧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的确,唯有真情能动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可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借景抒情情意浓

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个常用技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中,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她是那样美丽,却又可望不可即,蒹苍露白,才能表现出情深怅惘。

同样,借景抒情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很好的方法。有位同学在习作中写对母校的思念,写到:“校园里的玉兰花想必已经开了,池边杨柳堆烟,小鸟在树上亲切地唱着歌,池塘已经被荷叶荷花占领了,可是那我们那群池边戏水的人却不在了!母校,老师,已经成为我们身后越来越远的风景。可是从此以后,每一个相似的表情,每一个熟悉的背影都会让我想起你们!”自然总是呈现出一种近乎永恒的状态,而人生却充满了聚散,这样景色的渲染,无疑很好地烘托了离情。

二、巧用道具情深沉

在戏剧和影视作品中,表演用的器物,叫做道具。道具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点缀作用。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个很重要的道具:昆仑奴面具。面具后的面孔,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太平的心房。但是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旷日持久却又绝望无比的爱情的序幕,这张面具,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是她甜蜜而又辛酸的爱情的见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记叙性的作文中,不妨也来一些小道具:爷爷的锄头、奶奶的针线包、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这些道具在文中反复出现,就像是音乐中回环的旋律,会叩击读者的心弦,为文章增添不少情味的。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里面就有很好的道具,祖母拿给归有光的象笏,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尤其是那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情味全出,却又不着痕迹。有位同学在关于奶奶的一篇文章中,重点提到了奶奶做的那双白底青面的布鞋,“踩上去,脚仿佛落在云端,无处不熨帖”。我们仿佛看到了年迈的祖母慢慢地为孙女缝制青步鞋,一针一脚,绵绵密密,层层叠叠。文章中的道具,使文章更加情意深沉。

三、情景再现情汹涌

有句歌词叫做“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说的就是情景再现的作用。用文字去唤醒尘封的记忆,让情感随着往事流淌倾泻出来,往往能起到荡气回肠之效。

有位同学写自己清明节去拜祭祖母,朦胧泪眼中,往事逐渐袭来“回忆往事,我仿佛又看到祖母焦急地站在门口,一声一声地呼唤我归家;看到祖母举着一根长长地的竹竿,为我打下甜甜的枣子;看到祖母在灶前忙忙碌碌的身影;看到祖母踮着脚尖站在门口等着放学回家的我――”写到这里,情感已经遏制不住,下面的文字就自然流淌而出“祖母啊,你是否听到我对你的一声声呼唤啊?你是否感受到孙子对您无尽的思念啊?您是否也在思念着您的孙子啊”?对往事的回忆,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也打开了情感的闸门,真挚感人,所以“情景再现”不失为写记叙文的好方法。

四、化诗入文情有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如果把诗歌融入到我们的作文中,不但可以把平日所学诗歌学以致用,还会起到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化诗入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诗歌入文,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恰到好处的引用,真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不可太多,否则就成了诗歌大串联,而没有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种,就是把古典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比如“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这段文字就颇有“鸡声茅店月”的韵致,这也使文章颇有情韵。“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诗歌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无与伦比的,化诗入文,是聪明之举。

五、语言朴素情意真

朴素是一种美,因为朴素往往和真诚相连。当你觉得无法表达的时候,说最真诚的话就可以了。

有位同学写自己的爷爷执意住在农村,坚守自己的土地,全家人不理解时,爷爷对自己说了一番话:“你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没钱给他念书。那小子脾气特倔,没钱念就站在教室门口听老师上课,怎么赶也赶不走。当时我狠了狠心,硬是多开了两块地,把他送上学――孩子大了,都各自成家立业啦。我一老头子整日没事干,只能在田上下力气。累了,就和它说说话;困了,就躲在树下睡觉――”他终于理解了爷爷对土地的感情。爷爷是农民,大半辈子用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上,用在和土地交朋友上。土地和爷爷的纽带是永远无法斩断的。我觉得这样朴素的表达自有直达人心的魅力。

写作文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写,否则,就算是满纸锦绣,也是苍白无力的。“诗缘情而绮靡”,掌握作文的燃情技巧,准确而到位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才能写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郑华凤潜心培植习作情感增强习作教学实效《福建教育:D版》2013年第2期

[2]李连云浅议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与方法《青海教育》2013年第5期

[3]王晓玲议论文写作的情感表达《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9期

篇2:作文如何以情动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情感类作文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好的作文在情感上能使读者与作者在产生共鸣,能打动人心,给读者留下深印象。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乎情”。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上述这些要求及规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评分准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让你的作文以情动人。

二、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请学生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指出自己作文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达方式单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⑵、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为文造情”。⑶、感情夸饰失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⑷、感情消极低沉。主要是因为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对反面事物大唱赞歌,或以偏概全,一味揭示事物的阴暗面。

三、引导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1、学生结合优秀作文分析其方法。考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小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方向。„„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所写内容必须在所写话题范围之内。⑵立意自定。⑶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⑷题目自拟。⑸不少于600字。⑹要有自己的体验、感悟,不得抄袭。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⑻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满分例文

暗香.爱香

小A曾经对我说:“你身上有股特别的香气。” 我不明白,哪里有。

直到有一天,当我换下演出服,重新穿上自家衣服,我才似乎明白——暗香何处来。清晨,阳光犹如流水般洒在里院子里,伴着熟悉的流水声轻轻流淌,在微甜的空气里回旋荡漾。

我推开熟悉的锈铁门,随着“吱”的一声,在阳光的斜射下,奶奶的背影映入眼帘。又是一股熟悉的味道,暗香涌动。我疑惑,是洗衣粉的味道?是奶奶的味道?还是都有。我走进了。像往常一样,奶奶弯着腰坐在古老的木盆前,将手浸在水中不断地上下搓动。

“哗,哗,哗„„”随着那赋予了节奏般的击水声,香气越来越浓,一群白色的泡泡也淘气地露了脸儿,有的得意地升上天去,有几个呆头呆脑的摇摇摆摆地撞到了木盆的边上,有一群牵着手,笑盈盈地落地,大多数却涌上了奶奶的手,爱怜地赐给了奶奶犹如天使般的吻„„

奶奶的手在泡泡和水中若隐若现,她的手不像母亲的手修长而又年轻,也不像父亲的手刚强有力,她有她的韵味,像铁树开花那样有着岁月的芳香。

奶奶的手不断搓揉着衣服,似乎有什么贮进了衣服里。一瞬间,我真的什么都了解了,奶奶是将充满着爱的香气,贮进了洗衣水中,长留于„„

“想什么呢?昨天的衣服干了,在沙发上,快把睡衣换下。”奶奶催我换衣服„„ 拿起沙发上的白衬衫,暗香再次翩跹,犹如沁人的提神药,流入鼻中,那是洗衣机转不出来的,是洗衣店熨不出来的,是别人搓不出来的。

奶奶用她的生命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们,爱意融入了衣服中,围绕在我的身边,滋润了我的心田,芬芳了我的生命。

真庆幸能及早闻出来,那爱的暗香。满分解秘

满分点:⑴层层蓄势,步步渲染。文章开头,作者从衣服的香味写起,通过探询香味的来源,进而体悟到奶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全文看,探询香源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发现真爱、感受真情的过程,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不已。⑵实写虚写,相得益彰。文章以“

暗香.爱香”为题,意韵深厚,情味悠长。其中,“暗香”是指衣服的香味,是实写;“爱香”是指奶奶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作者深受感动,让作者仿佛闻到浓郁的“爱香”,这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为揭示人物的品质,抒发真挚感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由实入虚,转接自然,既有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增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借鉴点:⑴、细节描写,真情毕现。“奶奶洗衣”的细节,艺术诠释了“爱的暗香”。作者移情于物,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泡泡”的情态、动作。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到芳香馥郁,情意真切。⑵悬念设置,曲径通幽。写作中,作者还注意通过“我不明白”、“我似乎才明白”、“我疑惑”等悬念的设置,使文章犹如通幽曲径,展现迷人的风采,有效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有助于文章抒发强烈的感情。

2、教师引导理解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⑴写真实的情感。“真实”重要指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的规律。只有倾注了真情,文章才有实感。

⑵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

⑶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感情的书法既要符合生活的真,更要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

⑷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地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须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接抒情,也可间接抒情。

四、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文,掌握“提升要诀”。1.展示学生习作《成长的烦恼》,学生分析其失误点,并运用提升要诀的某种方法,修改习作。

2.引导学生修改。

3、总结:提升作文“情感”的秘诀:⑴突出词语的感情色彩。⑵发挥表达的传情功能。可运用议论、抒情直接抒发感情;采用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抒发感情有直接的功效;而记叙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⑶凸显局势的表情特性。从语气、语调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句式各有所长,能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长句和短句交替使用,倒装句和特殊句时时点缀,关键语句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⑷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形象,尤其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表达情意,抒写感受。

五、指导学生写作。

作文有感而发才能打动人心,请同学回顾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叙写自己高兴或难过的心情,要求写得真实细腻。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篇3:作文如何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动人

一、要学会体察真情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因此, 要表达真挚动人的情感, 就要学会观察体味生活:一要学会找生活的“动情物”。即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 大至长江黄河, 小至书签枫叶, 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澜, 都可以之为媒, 谱写华章。二要学会抓情感的“触发点”。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爆发, 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 也许就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 或是不经意中的一句话, 我们如果能采摘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自然能让“真情”之花绽放。

二、要敢于坦露真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对事物的观察中, 我们要尽可能的倾注自己的情感, 情注于景, 情寄于事, 情融于理, 用情构筑, 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来得独特、来得动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浓烈感情的结晶。坦露真情, 首先要进入角色。能否进入角色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只有进入了角色, 才会热情饱满地十分投入地叙事抒情议论, 才能把内心的那份真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其次, 要赤城相见。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都要像与知心朋友谈心一样, 推心置腹, 苦口婆心, 才能成就动人之作。如果隔岸观火, 隔靴搔痒, 绝对成不了佳作。再次, 要不怕出丑, 要敢于家丑外扬。每个人都曾做过一些错事, 敢于亮丑并战胜丑, 这样的心灵是美丽的, 是崇高的, 也是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

三、要善于升华感情

作文要真正动人心弦, 光是作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 去发现真情的载体, 体悟真情的火花;还需要拿起自己的一枝妙笔, 来巧妙的表达生活的真情, 绽放真情的光芒。

1. 在细节描写中绘出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 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一位同学写自己的母亲……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 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 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 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 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这个细节, 运用比喻的修辞, 写出了妈妈对我的关爱。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之一, 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台阶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们在写作中也可设置这样的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 在叙议结合中深化真情。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 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抒情方式, 或直抒胸臆, 或间接抒情。描写, 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具体的记叙, 是抒发感情的依托;抒情描写议论若不与记叙相结合, 情感的表达就会缺乏必然性。在写作中, 如果能恰当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定会使文章激情荡漾。

3. 在文体选择中巧显真情。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都是题意作文, 文体不限, 考生完全可以选择相对适合传情达意的文体来走表情传意的捷径。在诸多文体中, 书信体相对较容易表达对对方的感情。平时无法倾诉的情感、无法沟通的理解、无以言传的深情、迫切需要的帮助与关怀, 都可以书信的方式来进行确切的表达。2007年湖北荆州一位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给妈妈的一封信》, 采用便于直抒胸臆的书信体与妈妈展开了一番心灵交流, 作者以诚恳、宽容的态度写出了自己对妈妈的看法, 也表达了对妈妈的真挚感情。

篇4:高中作文如何实现“以情动人”

关键词:高中作文; 情感; 技巧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的确,唯有真情能动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可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借景抒情情意浓

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是个常用技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中,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她是那样美丽,却又可望不可即,蒹苍露白,才能表现出情深怅惘。

同样,借景抒情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很好的方法。有位同学在习作中写对母校的思念,写到:“校园里的玉兰花想必已经开了,池边杨柳堆烟,小鸟在树上亲切地唱着歌,池塘已经被荷叶荷花占领了,可是那我们那群池边戏水的人却不在了!母校,老师,已经成为我们身后越来越远的风景。可是从此以后,每一个相似的表情,每一个熟悉的背影都会让我想起你们!”自然总是呈现出一种近乎永恒的状态,而人生却充满了聚散,这样景色的渲染,无疑很好地烘托了离情。

二、巧用道具情深沉

在戏剧和影视作品中,表演用的器物,叫做道具。道具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点缀作用。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个很重要的道具:昆仑奴面具。面具后的面孔,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太平的心房。但是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旷日持久却又绝望无比的爱情的序幕,这张面具,在电视剧中反复出现,是她甜蜜而又辛酸的爱情的见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记叙性的作文中,不妨也来一些小道具:爷爷的锄头、奶奶的针线包、老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这些道具在文中反复出现,就像是音乐中回环的旋律,会叩击读者的心弦,为文章增添不少情味的。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里面就有很好的道具,祖母拿给归有光的象笏,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尤其是那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情味全出,却又不着痕迹。有位同学在关于奶奶的一篇文章中,重点提到了奶奶做的那双白底青面的布鞋,“踩上去,脚仿佛落在云端,无处不熨帖”。我们仿佛看到了年迈的祖母慢慢地为孙女缝制青步鞋,一针一脚,绵绵密密,层层叠叠。文章中的道具,使文章更加情意深沉。

三、情景再现情汹涌

有句歌词叫做“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说的就是情景再现的作用。用文字去唤醒尘封的记忆,让情感随着往事流淌倾泻出来,往往能起到荡气回肠之效。

有位同学写自己清明节去拜祭祖母,朦胧泪眼中,往事逐渐袭来“回忆往事,我仿佛又看到祖母焦急地站在门口,一声一声地呼唤我归家;看到祖母举着一根长长地的竹竿,为我打下甜甜的枣子;看到祖母在灶前忙忙碌碌的身影;看到祖母踮着脚尖站在门口等着放学回家的我----”写到这里,情感已经遏制不住,下面的文字就自然流淌而出“祖母啊,你是否听到我对你的一声声呼唤啊?你是否感受到孙子对您无尽的思念啊?您是否也在思念着您的孙子啊”?对往事的回忆,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也打开了情感的闸门,真挚感人,所以“情景再现”不失为写记叙文的好方法。

四、化诗入文情有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如果把诗歌融入到我们的作文中,不但可以把平日所学诗歌学以致用,还会起到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化诗入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诗歌入文,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恰到好处的引用,真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不可太多,否则就成了诗歌大串联,而没有自己的东西。还有一种,就是把古典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比如“薄薄的雾上来了,天空渐渐泛青,发白。守望了一夜的月亮似乎也累了,在云中走走停停。小村中的几座茅屋,就沐浴着淡淡的月光,静卧在弯弯的小河边。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声鸡鸣,伴着几声狗叫,更衬出这乡村的宁静。在这宁静中,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地开始了”。这段文字就颇有“鸡声茅店月”的韵致,这也使文章颇有情韵。“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诗歌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无与伦比的,化诗入文,是聪明之举。

五、语言朴素情意真

朴素是一种美,因为朴素往往和真诚相连。当你觉得无法表达的时候,说最真诚的话就可以了。

有位同学写自己的爷爷执意住在农村,坚守自己的土地,全家人不理解时,爷爷对自己说了一番话:“你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没钱给他念书。那小子脾气特倔,没钱念就站在教室门口听老师上课,怎么赶也赶不走。当时我狠了狠心,硬是多开了两块地,把他送上学------孩子大了,都各自成家立业啦。我一老头子整日没事干,只能在田上下力气。累了,就和它说说话;困了,就躲在树下睡觉-----”他终于理解了爷爷对土地的感情。爷爷是农民,大半辈子用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上,用在和土地交朋友上。土地和爷爷的纽带是永远无法斩断的。我觉得这样朴素的表达自有直达人心的魅力。

写作文一定要用心用情去写,否则,就算是满纸锦绣,也是苍白无力的。“诗缘情而绮靡”,掌握作文的燃情技巧,准确而到位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才能写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郑华凤 潜心培植习作情感增强习作教学实效《福建教育:D版》2013年 第2期

[2]李连云浅议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途径与方法《青海教育》2013年 第5期

篇5:如何创建一份动人的简历

回顾过去

首先,列出之前你的工作经历及教育背景。接着,写上所有具体的信息,包括以前任职的公司信息,当时的头衔和职责范围,取得的成绩如何,获得的证书以及教育程度。表明目标

目标也就是求职要求。你在求职的时候,一般雇主都想知道你的职业规划。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你是否是此职位的最佳人选。在你简历的开头你需要写上“Objective”,然后简短地写下你的求职要求,例如“To work in a dynamic marketing department.”会让人感觉你是个喜欢挑战、充满活力的人。

职责或是成就

职责就是分配的任务,而成就是你取得的成绩--你努力后的成果。雇主们都想知道你过去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他们对你曾经取得的成绩更感兴趣。因此你在描述过去的工作时,那就稍作渲染一番吧!比如说:你过去的一项职责是人员安排,而你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就可以写:“Solved scheduling conflict.”(解决过人员配置冲突)

调整简历格式

因为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所以在书写简历时,你可以使用缩写或是省略语。你可以略去句子的主语(比如,I,my manager),物主代词(my/mine,his/hers)甚至有时候可以省略冠词(the,a)。如果你想在一句话中列出一项以上的成绩,你可以用分号来代替“and”。比如:“I led an important project and my manager gave me an award”就可以写成“Led key project;awarded by manager.”

使用行为动词

篇6:如何在声乐课中以情带声论文

在声乐课堂上,练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一环,是决定声乐课成败的关键。练声是为演唱作品做好技巧与情绪上的准备,就好比比赛前的热身活动。同学们一般认为练声就是纯粹的技巧训练,只要能基本上达到老师的要求就行了。实际上,如果能在技巧训练中调动同学的情绪,在声音里掺入情感成分,有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发声时的兴奋与抑制是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如果一部分肌肉神经细胞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另一部分肌肉神经细胞活动则处于抑制状态,如面部肌肉兴奋,是为了抑制喉咙紧张;反过来抑制喉咙紧张,是为了面部肌肉的兴奋。”①在练习时,有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打开喉咙上,使劲张大嘴,反而把喉肌束紧了,喉部肌肉的兴奋反过来抑制了面部肌肉的兴奋,所以总是见到有的学生拉下巴,沉下脸,声音闷在喉咙里,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拿腔拿调的样子。所以笔者主张微笑着歌唱。微笑来自生活,人人都会笑,既随意又轻松自然,首先能在情绪上解放自己,更重要的是微笑有助于共鸣腔的打开和头声的建立。解剖学上的研究表明,笑肌的运动可以带动悬雍垂(俗称“小舌头”)的运动,悬雍垂属于随意肌,即不能直接靠人的神经自由支配运动的肌肉,笑肌连着悬雍垂,笑肌的抬升动作有助于小舌头的抬升,从而更好地打开口腔后上部,更易于得到高位置的声音,也有利于喉头的稳定。所以,在声乐课堂上,要注意调整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带着微笑对着镜子歌唱,这样既能较轻松地放松喉头,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目的,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情绪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歌唱热情,也会为表演者表现歌曲的.情感作好准备。

二、旧歌新唱

旧歌新唱就是把以前唱过的一些作品重新拿来演唱,并运用现有的技巧来表现歌曲情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唱一些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较均匀的歌曲,这是因为前阶段学生驾驭能力较差,所以对学生的要求要相对低一些,只要能做到基本通畅,咬字清晰就行了。一段时间后,再来演唱时,再作严格的要求,在作品内容、风格、情绪、情感上严格把关,而这时学生演唱能力有所提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了驾驭作品的能力,可以把对声音的注意力转移一部分到情感表现上来,学生也会惊讶自己能力的提高,同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更加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曾在二年级时演唱过歌曲《就是我》,当时选择这首歌曲是为了拓展该学生的音域和在高声区的控制能力。到三年级时,又重新作了新的要求,歌曲高潮之后再现段的歌词是:“我思念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哦,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音乐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图,既熟悉又遥远,若隐若现的山歌声是妈妈对孩子的召唤,也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尾声部分的三个“那就是我”应唱得越来越轻,越飘越远,最后消失在故乡茫茫夜色中,教人回味无穷。这部分要求用一半的音量演唱,经过一年的学习,该同学已具备了控制弱声的能力,她唱完之后,激动不已地告诉我,她体验到了这首作品的内在情感,感受到了整体歌唱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歌唱I当演唱技巧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演唱者可以摆脱掉声音技巧对人的束缚,而坌情投入到作品的情感表现中来,这时候她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经意间唱过的一首首作品是那么的美,也感受到了音乐所赋予人类的丰富内涵。

三、自主择曲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最伟大的导师,古今中外,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政治家,都对所从事的领域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作为老师,要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唱热情。演唱的情感要追求真实性和美感性,首先要求演唱者对歌曲进行分析、理解,并表现出对歌曲形象的态度。现今的声乐课堂上,基本上是你说我听,你教我唱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被动的心理定势势必会阻碍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削弱求知的欲望。笔者多年的教学发现:每周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完成的总是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较用功的同学,对歌曲内容、风格的理解与把握总是差强人意。后来,我要求同学们自己浏览曲目,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曲目拿到课堂上演唱,其结果大相径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改善。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一位同学找来《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这首歌曲。以她当时的演唱水平,表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她坚持要唱,并再三表明自己很喜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们听完了她的演唱,演唱结束后,在场的学生和我都被她朴实真挚的演唱所感动。虽然声音稚嫩一些,但对作品整体的把握却超乎平常。课后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她唱出的是自己对妈妈无限的思念和关爱,所以才真挚动人,她也经历了一次真实的情感体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而且,当一个人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全情投入的事情中的时候,她所有的动作与表情都是自然的,无意识的,也符合自然的生理规律,一切做作、僵硬都会离她远去。我们老师就是要让学生把歌唱的有意动作变为一种无意动作,建立一个良好的自然表情与歌唱状态。当然,有些时候,同学们的自选曲目的难度较之自身演唱水平有些偏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较大范围内予以限制,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度,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否则,对作品一味地求大、求难就会让学生陷入追求技巧的旋涡中,而忽视声乐作品最真实的情感。

诚然,我们必须肯定一点的是:声情声情,有声才有情。声情并茂的前提首先得要有相应的声音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感情也无法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说:“我能很快的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我对声音越来越有把握。对我来说,正确的发声已经逐渐变成自然的、机械的行为。所以,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表演上。”而“意大利先前的歌唱者们在公开场合作为一个小角色露面之前,至少要花上四到五年的时间来进行学习。”②

因此,如何提高声音技巧是初学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它需要老师与学习者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配合。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更要静下心来,苦练基本功。歌唱是一门艺术,对它的学习应是永无止境的,与其说是美妙的歌声在打动人,不如说是歌唱家扎实的技艺、独特的演唱风格、丰富的音乐修养及人格魅力在打动你。技术可以在几年之内完全掌握,而“以情动人”却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程”。它是演唱者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和文学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学习者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砺,歌声才有可能做到“以情动人”。

注释:

①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杜版,第45页。

②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丈联出版公司版,第335页。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版。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版。

篇7:作文如何以情动人

作文满分佳作点评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XX年高考作文湖北卷题目详解

XX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题意作文。作文命题是对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纵观材料中“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等,其实均为带“三”的成语或谚语等,这些涉及了对传统文化知识这一文化底蕴的考查。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原来的话题作文是相通的。准确解读题意是关键,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

XX年与XX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是高度一致且独树一帜的。只是相比之下,今年的作文命题明显简单了些,更易于考生发挥。尤其就作文的思辨性而言,对带“三”的某个词语的感悟应该比对感悟一段论述性文言文要开放得多,容易得多。注重民族文化底蕴,符合了“以本为本”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对考生有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其中,命题材料中引用带“三”的词语无一个贬义词,直指年轻人积极思想,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写思想健康积极的。无疑,的思想健康积极仍是作

今年作文命题是极富开放性的:首先,要求是十分宽松的,“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自由写出最有水平的来;作文内容也极具开放性,带“三”的词语某个不限,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经验和生活积累来选材行文,做到有话可说,且真实动人。带“三”的词语中“三”往往是多次、多数的意思。对于带“三”的常见词语,“三心二意”“一波三折”之类对一般考生都有所经历;长于抒情的,“一日三秋”“三生有幸”很不错;最拿手叙事议论的可就多了:“入木三分”“不三不四”“两面三刀”“低三下四”“网开三面”;对历史有特长的,结合“三顾茅庐”大抒一笔,也很是不错;可写谦虚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可写道德修养“三省吾身”;可写

人生感悟“三思而后行”。就文体上说,在叙事的基础上适当议论抒情或写议论文,易于把这个作文话题发挥得淋

但开放性不意味着随意,审题还得注意:“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些词语”就得注意一定是经过历史积淀,富于内涵的成语、俗语等。应该说,深入体会这个词语的意蕴,把作文上升到思辨性高度,是得高分的关键。

06年湖北高考作文满分佳作:三生有幸遇上你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

——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嘘寒问暖,情浓如水。

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了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有些取胜于用事实来感染人,这篇如此;有些取胜于用抒情的笔调感动人,这篇也如此。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全文真情淋漓,感人至深。

前后照应,充溢深情。大量的对称句构成回环和谐之美,为感情的抒发创设情调。从题目到题记再到正文的开篇,抒情味浓,感情细腻,饱含真情;结尾大量感叹句反复抒写,结构清晰,文中按时间顺序叙事:“小学三年级——初中——中考前一个下午——高中——高考”,展示爱的恒远。语言格调略显低沉,而正在这微微的酸涩中,“我”感受良苦用心的师爱,师爱之温馨、伟大,凸现得淋漓尽致。尤其高考之时一节,思绪翩翩,极富现实性,讴歌母亲般的老师

篇8:歌词创作如何以情动人

一、要善于在生活中感悟真情

音乐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触及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刘和刚演唱的亲情歌曲《父亲》感染了无数听众,这首由牡丹江籍词作家车行为刘和刚量身打造的歌词何以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呢?这便源于真情的力量。这首歌词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心酸的故事。

刘和刚当年考上艺校时,家境非常困难。父亲为供他上学,终年辛勤劳作,三年间在劳动中意外失去了两个小指。刘和刚说:“父亲用两个断指,换我读完了四年艺校。别说摸,就是看一眼父亲的双手,眼泪总会止不住流出来。”车行抓住这个“动情点”,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开头几句歌词:“想起了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 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这几句歌词既切合刘和刚的生活经历,也道出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此前,刘和刚初中时还得上了神经性头痛,为节省几元车费,每次去90里外的县城就医,父亲都起早驮他骑三个多小时自行车,然后再返回来,这样每周两次,连续数月。刘和刚要通过一首歌表达他对父亲的疼爱和感恩之情,词作家准确把握这种心理,将他人的故事融入自己的真情:“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两句情真意切的点题之语,既生活又艺术化地体现了儿女对父亲的疼爱和感恩。结尾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更是把感情推到极致,无需演唱,仅读歌词便已感人至深。

在创作中,要善于将别人的情感经历化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并以自己的文字激起他人的共鸣。正如当代西方学者琼斯所言:“这些感情不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生涯中经历的个人感情,而是那些使用着共同语言的人们的感情。”[1]

二、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亲切、朴素、自然的文风

真情实感是从具体的生活感受中产生的,因此,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定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厚重的生活质感。比如人们熟悉的那首《想起老妈妈》:“想起老妈妈,如今她在乡下 / 一年四季从春到冬 / 霜染了她的鬓发 // 劝她外出走一走啊,她说老眼昏花 / 陪她四处转一转啊/ 她说活多放不下 / 孩儿啊,孩儿挣钱不容易 / 这份心意我领了……”歌词具体描写了妈妈在乡下生活的一些细节,塑造了一位勤劳、节俭、理解儿女又心疼儿女的老妈妈的形象。歌词句句不离乡村生活背景,句句紧扣妈妈的生活内容,真实而又富含真情。

再如河西民歌《真魂魂跟上你走了》:“你走西口我上房 / 手扳住烟囱泪汪汪 / 哥哥走了妹妹嘹 / 越嘹越走越远了// 哥哥走了二里半 / 小妹妹还在房檐上站 / 风尘尘不动树叶叶落 / 真魂魂跟上你走了。”歌词虽短,真情与生活味却十足。托尔斯泰说:“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2]

细心观察和体味生活,将浓郁的生活气息融入到歌词创作中,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真情、接地气。另一方面,优秀感人的歌词往往不需要华辞丽饰,亲切、朴素、自然的文风有时更胜于形容词。

三、注重细节、切忌空洞

“真情”是作者的情感体验,“实感”是作者的生活感受。歌词创作既要感受生活全貌,更要感受生活细节。精心提炼细节,用细节表达感情,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比如《父亲》一词中“手”的细节,比如《越来越好》中“房子大了手机小了”之类反映人们生活变化的细节。无论大小题材,没有细节作为“实写”的支撑,歌词很容易写“空”。笔者在创作《猎人和藏羚羊的故事》(见2004年第2期《词刊》)时,便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几处细节描写:“在一个晴朗的早晨 / 天边升起金色的太阳 / 照亮了山坡和草原 / 大地一片圣洁的金光 / 一只要做妈妈的藏羚羊 / 觅食走近山下的毡房 / 毡房里醒来的猎人 / 突然对它举起了猎枪 / 藏羚羊已来不及逃避 / 忽然跪倒在草地上 // 面对这意外的跪拜 / 猎人露出惊异的目光 / 他犹疑地扣动了扳机 / 藏羚羊融进圣洁的阳光 / 当猎人发现母羊的秘密 / 心中充满懊悔和惆怅 / 他敬畏地把藏羚羊埋葬 / 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 他又为藏羚羊祈祷 / 愿它回到自由的天堂!”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歌词才能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注重细节描写,让细节承载歌词的情感使命。有了典型的细节,歌词才会更具画面感和质感,也才会更具感染力。

总之,真情实感是歌词的生命,歌词作者只有用心体验自己和大众的情感世界,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优秀作品。

摘要:真情实感是歌词艺术生命的要素,在创作中要捕捉真情实感,使歌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本文结合创作实践,从真情实感的获取、歌词的文风、细节的运用等方面为歌词习作者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创作参照。

上一篇:做一名快乐的档案管理员下一篇:京剧艺术讲座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