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2024-05-19

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共10篇)

篇1: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和实施工作指导意见

为促进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林场发[2012]184号)和《江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林资发[2011]2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是《森林法》和《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赋予国有林场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的一项法定职责和工作任务。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既是国有林场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和林业主管部门实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根本措施。做好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对建立高效、透明、科学、有序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切实保障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为要求,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林业的多方面需求和培育健康高效、长期稳定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从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的转变,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用越好。

2、坚持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制定相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科学培育森林,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要求,根据林分不同类型、立地等级条件和经营目标等,采取相应的经营对策。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修订工作。从2016年起,国有林场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生产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经营方案对国有林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和评估,建立起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制度。

三、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国有林场要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规范》、《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的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一)编案单位。以国有林场为单位组织编制,每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均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于经营面积小于7500亩的国有林场以及合作造林的股份制林场,可在当地森林经营规划指导下,编制简明森林经营方案。

(二)编案资质。承担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简明森林经营方案可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技术单位编制。

(三)经理期。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森林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商品林或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四)编案内容。森林经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与经营类型,森林经营,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健康与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森林经营的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等主要内容。

简明森林经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森林经营目标与布局,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基础设施维护,效益分析等主要内容。

(五)编案深度。森林经营方案的各项经营措施、建设任务等都应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小班。经理期内5年的森林经营任务和指标应按经营类型分解落实到,并挑选适宜的作业小班。后期经营规划指标应分解到,在方案实施时按2~3年为一个时段滚动落实到作业小班。

(六)编案程序。主要包括技术指导、编案准备、林分(林地)调查、资源数据审核、系统评价、经营决策、公众参与、方案比选、规划设计、评审修改、实施执行、检查监督等。

(七)编制组织。编制工作组应以国有林场为主,林业主管部门及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参加。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国有林场的自主权,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把关和协调,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技术服务和技术把关。

(八)方案审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和备案制度。省属和设区市属国有林场以及省级以上公益林占有林地面积50%以上的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省林业厅审批,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其他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国有林场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设区市林业局备案。申请审批森林经营方案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审批森林经营方案的请示、森林经营方案文本、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计财科、林政科、营林科、林场处、防火办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阶段任务、完成时间、人员安排,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国有林场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二)落实工作经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经费由编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筹解决。各地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三)确保编制质量。要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各项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开展相关专题补充调查,及时更新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增强森林经营措施的针对性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及时组织专家对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进行论证并做好修改完善。

(四)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的管理,定期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作为国有林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原则

1.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原则。坚持森林经营管理从以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以利用性采伐为主向经营性采伐为主转变,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精神,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同时,按照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围绕林业发展的方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各经营单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培育森林,最佳组合树种和龄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森林年采伐量。并制定相适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政策,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承上启下,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结合我市林改后森林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分别不同森林经营单位(一类、二类、三类),编制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森林经营方案。1998年之前营造的用材林小班并已确定经营类型的原则上不宜调整。1998年之后营造的人工林由业主自主确定森林经营方向和培育目标。承上启下,把自主性与合理性、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以民为本,落实处置权原则。在明确集体林所有权的前提下,要把森林处置权落实到经营主体,切实保护经营者尤其林农的正当权益。要引导林农联合经营和科学经营森林,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逐步实现依法依规自主经营。

工作步骤为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1)成立领导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调查与编案工作。

(2)组织工作队伍。各调查和编案单位要组织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队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任务。无力自行承担的单位或经营者,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3)制订工作计划。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阶段任务、工作时间和相关制度等。

(4)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经营者认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和参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积极性,引导个体林农联合经营和科学经营森林。

(5)召开工作会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分阶段召开相关内容的会议,部署阶段任务,总结阶段经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2.收集资料

(1)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的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2)上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变化调查统计)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3)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

(4)近期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权登记发证的成果及有关情况的资料。

(5)近期林业生产、建设的统计和规划资料。

(6)近期本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料。

(7)近期与森林经营有关的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项目情况。

(8)最新的行政区界、经营区界的有关图籍和文字资料。

(9)生态公益林规划图表和文字资料。

(10)印制各种用图(林业基本图、地理信息图、林权登记发证“宗地”权属分布图等)和用表(小班变化调查记录卡、调查规划一览表、调查用的数表等)。

3.林改资料整合

在外业开展之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绘制全县林改后的林权权属图(纸质),并输入本县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平台,作为辖区内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林权权属图层(电子版),确保林改成果与编案成果对接。

篇2: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新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培训班圆满结束 2013年3月1日,新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培训班在乌鲁木齐市举办。全区107个国有林场(站、局、分局)派主要领导和森林资源管理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国有林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经营效益的主要依据,也是国有林场进行一次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为森林经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培训,增强国有林场管理人员对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国有林场建设任务、发展目标、现状,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本次培训班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和要求,落实任务、落实经费,精心组织技术力量,依托技术支撑单位,制定编制方案,在技术支撑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森林资源相关因子调查,认真采集相关数据,按期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为国有林场真正实现科学经营和提升森林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篇3: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和综合发挥为目标,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维持和不断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 林业能够给社会创造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这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林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所在。

2 鸡西市区自然概况和森林资源状况

2.1 自然概况

鸡西市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处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结合部, 全市地貌有山地、丘陵漫岗、河谷平原3种类型。鸡西市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少雪, 春季短暂, 夏季温湿多雨, 秋季降温迅速。鸡西市区属于长白山系植物分区, 植物垂直分布界线不明显, 山区有人工林、天然林等次生林。

2.2 森林资源状况

鸡西市区林业经营总面积为98 967hm2, 林业用地面积为96 186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 180hm2。疏林地面积483hm2, 未成林造林地1 969hm2, 无林地23 209hm2, 苗圃46hm2, 灌木林地299hm2。

2.3 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

2.3.1 森林资源分析。

从鸡西市区森林资源来看, 一是森林分布不均;二是部分区域植被破坏较严重, 恢复任务较大;三是林种比例失调;四是森林质量差, 生态效益低下。建市以来, 鸡西市区营建了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林, 同时对原有的天然林进行了部分改建, 使部分混交林改建成了柞桦纯林。在提高现有森林经济效益的同时, 削弱了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从而使市区森林的整体生态效益低下。

2.3.2 森林生态环境分析。

从鸡西市区的自然情况看, 一是山区占主体;二是林区面积较大;三是气候条件较优越, 鸡西市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气候条件适合各类植物生长发育;四是地理位置优越, 便于林业集约经营。但是鸡西市区在以往的林业建设过程中, 存在着侧重于木材利用而忽略森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弊病, 从而导致个别区域森林长小于消, 具体体现在:一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全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森林质量下降;二是水土流失较严重;三是地力减退, 产量下降;四是河床抬高, 水库淤积;五是春旱严重。市区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鸡西市区林业事业的发展, 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 鸡西市区的生态环境将不会得到大的改观。

3 林业发展潜力及方向

3.1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发展潜力

从鸡西市区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分析来看, 鸡西市区发展林业事业、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林业用地面积大, 森林植物资源丰富;二是中幼龄林面积大, 后备资源充足;三是林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四是劳动力市场充足。

3.2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发展方向

3.2.1 调节天然林木材产量, 加强生态林建设与保护, 严格控制木材消耗, 杜绝超限额采伐。

通过森林管护、造林等多项措施, 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 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2.2 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恢复和发展林区经济为

主要实施内容, 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从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济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

3.2.3 森林资源得到基本恢复, 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

人工林为主, 林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效果分析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给林业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给鸡西市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4.1 对市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鸡西市区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生态环境较脆弱。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把防护林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森林保护起来, 恢复森林植被, 强化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 改善了气候条件, 涵养了水源, 减少了水土流失,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维护了生态平衡。

4.2 对林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加强森林的保护和培育, 会直接导致木材产量的缩小和森林管护、营林工作量的扩大, 更会引发林业产业深刻变革。特色种植、养殖业, 山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将迅速崛起, 林业经济增长点也将逐步转移。

4.3 对林场职工就业的影响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会使林场的经营方向、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林场职工的就业面将更加宽广。一方面, 从木材生产和小木加工等林产工业下来的富余人员, 将转移到森林管护、培育和多种经营生产中去;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林区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以为林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随着分类经营工程的实施, 将对林区社会的安定团结、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4 对森林管护和营造林项目资金投入的影响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 国家对森林培育、荒山造林、森林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都有专项投入, 拓宽了资金投入渠道。另外, 通过活化营造林机制, 特别是对商品林推行林权改革, 能够大量吸取社会投入, 进一步拓宽林业投资渠道。

4.5 对职工生活水平的影响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 职工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解困致富的突破口, 通过兴建北药、木耳、林蛙、果品、蔬菜、蜜蜂、草鹅、虫鸡、牛、羊等特色经济小区, 增加了收入。

4.6 对新林区建设的影响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 林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场通过建设非林木项目增加了实力, 为新林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将对鸡西市区林业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 这些影响也将使所有林业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国营林场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发生变化, 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5 森林分类经营的措施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森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 按照国家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3个不同类型。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确定其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效。

5.1 保护区内重点公益林的经营

对保护区内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关系到生态林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 使无林变有林, 疏林变密林, 单层林变复层林,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5.2 一般公益林的经营

对保护区内一般公益林的经营管理, 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在经营活动中, 力求多种效益的和谐统一。根据可采资源状态进行适度的森林经营择伐和抚育伐, 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分质量, 在加强对森林资源经营管护的同时,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5.3 商品林的经营

对商品林的经营, 要依据国家政策放宽搞活, 允许依法进行承包、转让、继承、租赁、抵押。允许林业职工投入资金参与商品林建设, 在保持森林面积不减少、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 探索进行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的商品林产权交易。

6 结论

鸡西市区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 建立适合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科学的、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经营体系, 逐步建立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体制, 是从传统林业经营走向建设现代林业的跨越。对国有林场应按经营类型进行分类, 改革国有林场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 确定生态公益型林场的事业单位地位, 改变以往的事业单位按企业管理的模式。

摘要:森林分类经营是建设现代林业的有效途径,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林区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林区发展格局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 探讨了鸡西市区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前景和必要性。研究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对林区建设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林业经营单位必须以分类经营工作为契机,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 走现代林业建设之路。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森林资源,发展潜力,效果分析,措施,黑龙江鸡西

参考文献

[1]蔡体久, 姜孟霞.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实践及可视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李文华.中国森林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3]李育才.对我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N].中国绿色时报, 2000-01-26.

[4]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5]董志勇.中国生态林业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8.

[6]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7]张志达.全国十大林业建设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8]张佩昌.天然林保护工程概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9]段斌, 胡树肃.浅谈林木资源培育的价值补偿[J].林业财务与会计, 1996 (4) :38-39.

篇4: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初探

关键词:森林分类 林场 经营 必要性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在保护森林资源和推动林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在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是森林资源大省,全省拥有众多林场。在此基础上,各地以林场为单位,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动林区改革和转型。但与此同时,国有林场在经营体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这就使得林场在改革时遭遇重重阻力,影响了其发展进程。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资源相比,林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林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推广和宣传集约化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机制,以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把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目前,我国的林场经营规模已经初步统一,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未来林场的经营规模只会缩小,而无扩大的可能。因此,国有林场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分类经营模式,以及森林主体功能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并对不同种类的森林资源进行个性化经营,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经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日常经营中林业管理部门不宜过多干预林场的经营,而应积极发挥林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开创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新局面。

2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提升林场的市场化水平 分类经营符合市场规律内容,它要求林场严格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其经营对象的不同,选择个性化经营手段,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林场的经营自主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地提升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社会客观上推动了生产资源的调节和分配,避免企业因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2 森林分类经营极大地保证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保护质量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但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因此许多经营主体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经营意愿较低,造成林场投入产出失衡。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平衡生态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责权,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力量进行生产经营,有效地保证了其经营效益,同时也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对国有林场而言,林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其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受现有经营管理条件的制约,林场在经营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林地维护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另外,从总体来看,当前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效益,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采用分类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林场通过科学规划经营战略,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3.1 根据林场经营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林场在采取分类经营措施之前,首先要从林场的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分析当前林场在日常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再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的构成结构和经营对象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林经营林场和公益林经营林场。在实际经营中,经营主体应根据其各自的经营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一般地,商品林经营林场以商品林经营为主,在管理时,应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根据其实际占地情况合理分配股权,其经营活动属于国家计划体制内,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而公益林经营林场顾名思义,其经营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实际生产活动不以获取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管理时,有关林业部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补偿机制,以保障其健康长效发展。

3.2 根据森林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根据其经营范围内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林场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那些防护林比例较大的林场可以积极借鉴公益林经营林场的经营模式,在管理中充分利用国家预算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益。而那些商品林经营林场在日常经营时可以根据其具体资源品种决定经营方案,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产业化经营。另外,国家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严格补偿机制,根据林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补偿方式和金额,以引导和推动林场的健康发展。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综上所述,以国有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使国有林地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邢波.浅谈哈尔滨市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措施与可持续发展[J].今日科苑,2010(02).

[2]王建娥.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初探[J].北京农业,2013(12).

[3]信洪发,朱敬宇.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10).

篇5: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

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我区的大部分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国有林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

2.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

篇6: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优势论文

随着我国林业逐步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转变,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木材采伐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上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停止了商品性采伐,以造林、营林、护林为己任,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增长。

据2007年统计,我国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7.5亿亩,森林面积6亿亩,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已成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在一些生态重点省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占有很高比例。青海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90%在国有林场,甘肃为67%和53%,山西为48%和65%。国有林场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为集体林的1.5倍。

但从经营现状看,国有林场经营水平虽比集体林高,但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年均生长率仅6%左右,年均净增长率仅4%左右,亩均年净生长量只有0.2立方米左右。目前国有林场尚有1.2亿亩中幼林亟待抚育、5000万亩低产林亟需改造,如果加大抚育经营力度,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10年可翻一番,单位蓄积量可达7立方米,潜力很大。

2人员与技术优势:森林经营基础牢固

在长期造林、经营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国有林场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职工。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507处,职工66万人。

目前,我国林业行业近1/3的技术工人在国有林场工作,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护林防火队伍。在实践中,国有林场积累了大量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培育森林资源的经验和技术,许多林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特别是森林经营及相关技术,如大规模荒山造林、山地育苗、沙地治理和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都是从国有林场开始研究和应用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国有林场的优势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3森林经营示范:成效显著备受关注

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和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林场越来越重视森林经营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工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森林抚育,通过抚育,林木生长量增加一般在1倍~2倍,最高的达到了5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局2008年选择5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示范,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贵州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2008年联合下发通知,确定龙里林场等4个国有林场实施中幼林抚育28400亩。安徽省潜山县驼岭林场每年抚育森林面积超过4000亩,2008中幼林抚育间伐面积5000多亩,通过加强森林经营工作,该场年均增加活立木蓄积量10000立方米。甘肃小陇山林业局从建局之初就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和试验,截至1998年累计培育森林资源4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54.6%,活立木蓄积量由2589万立方米增加到2771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

4优势确保发挥:还需国家政策扶持

森林经营问题引起了国家林业局党组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国家林业局已调整资金,安排了一部分中幼林和大径级材培育项目,项目大部分落在了国有林场。其中,2008年国家林业局安排的中幼林抚育项目63%安排到了国有林场,珍稀树种基地建设项目80%安排到了国有林场,大径级材培育项目91%安排到了国有林场。近期,国家林业局公布了104个森林经营示范林场,以引导和推进全国的森林经营工作。但是,由于国家对森林经营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国有林场经济危困,绝大部分国有林场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生存问题之上,森林经营、抚育间伐等得不到加强,影响了森林质量的提高,森林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篇7: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编 制 说 明

一、实施方案:国有林场编制的《实施方案》是林场在原有《危房改造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对危房改造建设的具体实施蓝本,是政府安排下达建设任务的重要依据。国家计划一旦下达,建设单位必须按此方案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将其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二、方案编制主体:《实施方案》以国有林场为单位编制,包含林场范围内的森工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工采育场。

三、方案的审查上报:林场编制方案后,由县(市)人民政府向省厅行文申报,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签出意见,于5月10号前汇总上报省厅。

四、《入户调查表》:入户调查表是确定职工享受国家危房改造补助的重要依据。表格填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漏人、漏项。表格一式三份,被调查单位、县、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各存一份。

五、职工身份界定:截止2008年底经县级以上劳动人事部门认定的国有林场在册职工、离退休职工及职工遗属。居住在林场范围内的非国有林场职工的居民,不得列入危房改造范围。职工身份的认定,各地可参考2007年全省国有林场养老保险职工登记花名册进行核实。

六、改造范围界定:纳入改造范围的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房)具体包括5类:

1、泥草房;;

2、建房超过30年以上的房屋;

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中所指的局部危房(C级)、整幢危房(D级)

4、基本功能(包括卫生间、厨房等)不健全的房屋;

5、棚户区(棚户区标准:原则上,对集中连片、平房密度相对较大、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狭窄、治安和消防隐患大,以及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可纳入棚户区范围)。

七、改造方式的确定:改造方式主要有原址重建、翻修加固、异地新建三种模式等,林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职工意愿选择一种模式或多种模式结合。

-----原址重建:即指所有在林场范围内重新修建的住房。-----异地新建:即指所有在林场范围外重新修建的住房。

-----翻修加固:即指对原有危旧房在不改变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建、维修及加固(如增加卫生间、厨房等)。

八、建设实施年限:建设实施年限是指国家下达建设计划的年限(通常是指国家下达的当年为建设完成的年限)。除了建设任务量特别大的林场,原则上要求林场在计划下达的当年内完成建设任务。所以绝大部分林场建设实施年限规划为一年。

九、关于国家补助标准: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中央补助按照东、中、西部区别对待,我省的中央补助标准是每户1万元,省级给予相应配套,市县财政也应补助一部分。

十、关于国有林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现行的优惠政策:根据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三家出台的《关于做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林计发[2008]251号文件,目前国家给予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三条:一是享受所在省城市棚户区、煤矿沉陷区、廉租住房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均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应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在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三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所设计的契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的房产税,均享受与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同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省和地方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免缴植被恢复费、林地征占用补偿费、人员安置费等林业事业性收费。此外,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土地等部门,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

十一、关于投资概算: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资金筹措采取中央补助一点、地方配套一点、林场和职工自筹一点、政策让一点的办法来解决。除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外,林场和职工自筹资金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国家支持、林场投入和职工出资的比例。改造后产权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职工个人投入必须达到65%以上。改造后产权为公有的廉租房,林场投入应占大头,职工可采取投工投料的方式参与建设。

十二、关于2009年任务量的确定原则:2009年,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房)改造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房)改造的方式和途径,为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房)改造工作积累经验。省厅将选择具有一定条件和基础、代表性强、积极性高的林场 先行实施。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申请2009年棚户区改造的国有林场,要按管辖权限由市、县做出资金配套及政策优惠的承诺。省厅将以承诺作为前提条件,优先向国家推荐其纳入2009年棚户区改造计划。

篇8:全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1 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

针对当前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在1992年, 国际环境组织正式发起森林认证, 其目的是通过对木材来源和森林经营的认证, 敦促林场经营者规范木材生产经营, 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认识森林产品的来源, 从森林经营生产源头和消费者2个方面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推动森林保护和生态平衡。我国从2001年开始, 专门成立了森林认证处, 并组织成立了森林认证工作小组。此后, 经过森林认证在我国的认可和发展, 截止2015年2月, 我国的森林认证面积就达到220万hm2, 4560家企业通过了FSC的产销监管链 (COC) 认证, 90多家森林经营单位通过了FSC森林经营 (FM) 认证, 广西有5个国有林场通过了森林认证。

2 森林认证对林场经营的社会效益分析

2.1 林业从业人员及周边群众的素质得到提高

森林认证工作对森林经营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认证知识的培训, 使林场经营人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经营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林场森林的采伐之前, 对林场工人和雇佣的林农进行安全、采伐、标准规范等各方面的培训, 以提高整个林场工作人员及林区周边群众的工作素质。按照森林认证机构的森林经营管理标准, 对林场和林场周边的环境保护是林场获得认证的重要依据, 在林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中, 对周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2 促进了林场经营单位和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处

通过森林认证工作的开展, 可以有效改善林场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问题, 更加注重林场经营与林场周边环境、社区的关系。在林场经营过程中, 为了达到认证标准, 促进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林场经营单位在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 会惠及到林场周边社区的生活。同时, 通过服务系统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可以使林场的经营和周边社区的生活形成一体, 从而有效融合林场和社区的发展, 促进林场经营的和谐发展。

2.3 农民工的权利和待遇得到进一步保证

在森林认证机构确立的森林认证原则中, 对原住居民的权利的保护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林场经营管理过程中, 由于树木的砍伐和运输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森林认证机构要求在林场雇用当地农民工进行森林砍伐运输作业时, 要充分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安全, 给农民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在作业时佩戴劳保用品。在待遇方面, 农民工的工资要符合工资标准的规定发放, 并做到发放及时、不拖欠。

3 森林认证对林场经营的生态效益分析

3.1 减轻了森林经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森林认证的初衷就是为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森林认证单位在进行认证过程中, 会充分注意到林场经营过程中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和保护问题。一些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工作方法出现了大量林业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幼苗破坏等问题。通过森林认证, 森林企业会加强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工作力度, 在森林采伐时, 更加注重对林场土壤和森林幼苗的保护, 对森林地区的土壤分布进行科学分析, 减少过度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

3.2 加强了对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的监测

林场经营地区一般都是河流的源头和流经区域, 在对森林进行采伐和木材加工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质, 对河流和水源造成污染。通过森林认证, 对林场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农药标准进行严格规定, 可以尽量减少对河流水源的污染, 并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 从而加强了对水源、水质的保护, 这不仅是森林认证中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要求, 也是保持当地社区健康发展、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途径。

3.3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森林经营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的价值, 是森林认证环境影响原则的重要规定。林场地区是生物生存活动的集中区域, 林场在经营管理中, 肯定会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基本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森林认证中环境影响原则的规定, 可以有效敦促林场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林场地区的生物保护工作, 并且能有效控制非法的生物捕杀。同时, 林场经营单位可以针对不同生物, 特别是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对林区进行科学的规划, 专门进行相应树木种类的种植和管理, 保障生物的生活区域和多样性发展。

4 森林认证对林场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4.1 经济影响

由于获得森林认证的林产品更具有环保、健康价值, 而且数量还比较少, 当前我国获得森林认证的森林企业在木材和林业产品的销售价格更高, 但是人们的购买意愿更高, 这就有效提升了木材的价格。同时, 在当前的国际林产品市场竞争中, 由于森林认证已经获得国际林产品市场的广泛共识, 有些国家在林产品进口时会对森林企业的认证情况纳入考察范围, 特别是欧洲地区的森林认证率达到45%以上, 获得森林认证之后, 这些地区的销售渠道就会被打开, 从很有效扩大林场的销售市场。

4.2 环境影响

森林认证要求对森林经营的规模和强度进行监测, 以评估森林状况、林产品产量、产销监管链、经营活动及其社会与环境影响, 这是森林认证中监测与评估原则的要求, 也是林场经营企业获得认证的重要条件。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对生态建设和生态平衡的要求, 森林认证过程中会对林场经营管理中的各项环保和生态建设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对林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和谐发展更加重视。林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对林业生态的影响, 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污染严重的林场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建设, 限制和管理林区的狩猎和林中采集活动。

4.3 社会影响

社区关系与劳动者的权利是森林认证原则中对林场经营和周边群众社区关系的重要规定。森林认证要求经营单位在森林经营活动中考虑对周边社区的权利和资源所造成的影响, 并建立社会影响评估和相关利益方的咨询机制, 根据其结果来改进森林经营管理和作业计划。这些措施加强了森林经营者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和沟通, 减少了森林经营者与当地社区的矛盾与争议。

5 结语

总之, 森林认证通过对林场经营管理过程中各项经营指标的规范化标识, 从社会有益、经济可行和对环保负责等各个方面提高了林场的经营水平, 促进了林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长远发展, 使林场企业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更加和谐, 林场地区的环境和生态得到了保护, 提高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水平。

摘要:为了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开发使用, 森林认证的产生对森林的管理经营可以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 并促进林场的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资源的科学开发。林场经营作为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使用的重要途径, 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森林认证, 可以促进林场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资源产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促进林场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提高林场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森林认证,林场经营,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邸富宏, 杨三红, 郭晋平, 张芸香.森林认证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森林经营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 2015 (2)

篇9: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国有林场在我国南方林区占有重要地位。广西全区共有国有林场150个,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些国有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我区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下世纪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顺,产业单一,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国有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国有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场尤为重要。现在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国有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態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

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

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场又是不合理的。

第三,现行税费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冲突。

1.国有林场划类经营

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

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

2.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

篇10: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方案

按照市林业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2008年4月底完成我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体制改革经营大户(李永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为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期、保质完成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目的

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一项法定性工作,其目的是为科学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拟定实施方案,同时也为制定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安排林业生产以及实施林业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提供依据。

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坚持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权利义务统一,分区施策,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顺利开

展和圆满完成,按编制细则要求,决定成立以000000为组长,0000,000为副组长,汪百力(资源保护科科长),0000,0000,0000为成员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本次编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资保科,000兼任办公室主任,000兼任办公室副主任,00000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编案业务开展,组织完成编制任务。

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计划任务下达

0000林业局下达000国有林场和个休经营大户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计划任务书,明确编案单位类别,经营方案设计深度,组织编制单位、承编单位、林权所有者及有关部门代表召开编制工作动员会,并形成有关会议纪要、协议文件。

五、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量 ㈠准备工作

1、技术人员组织

由编案领导小组抽借调查设计人员36名,其中协助调查人员18名,组成6个专业技术组(补充专业调查组,资源校核组、规划设计组、资源培育组、数据统计组和成果撰写组)来完成编制任务。为保证编案各项调查和设计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领导小组应聘请林业技术专家3名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参培人员熟练掌握有关技术规定和仪器的使用,熟悉工作方法,统一技术标准。

2、编案工作物质准备

①、调查资料的准备(二类调查资料、资源档案数据、森林经营分类区划成果资料、调查图件、调查各类表格等)。

②、相关设备、工具的准备

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海拔仪、罗盘仪、测高器、GPS手持仪、测绳、花杆、皮尺、钢卷尺、油锯、砍刀、计算器等。

一般工具:记录夹、绘图板、铅笔、橡皮、资料袋(包)等。

交通工具:各编案单位应根据情况,安排必要的交通工具。㈡、调查与勘测(外业)

1、基本情况调查和收集

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收集、自然条件调查与收集、生产建设情况调查与收集、森林经营情况的收集、林区多种资源调查、技术经济指标和定额资料的收集。

2、森林资源调查

000二类调查资料于2004年完成成果资料,至今已经4年,其资料不能完全满足编案精度的需要,须进行补充调查,校核资源数据。校核内容包括:林地校核、林地面积校核、林地地类校核、林木资源的校核、林木生产量校核,此项调查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任务重。

3、森林经营调查

森林经营调整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主要包

括立地类型调查、森林生长量调查、森林消耗量调查、抚育间伐调查、低产林改造调查、苗圃地调查与勘测,采种林(母树林调查)与勘测、森林保护调查等。

4、林业经济调查

林业经济调查主要是收集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资料为分析评价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林区的人口、劳动力、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交通运输、通讯邮电、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社会经济调查,市场经济调查、林业经营状况调查等。

5、森林采伐利用调查

主要对拟定采伐的小班进行伐区典型调查。

6、林区基本建设及辅助工程建设调查。

该项调查内容:林区公路及道路网布置,物质运输类型及设备,场址、管护站址、嘹望台、宾馆、休闲山庄等场址、建筑物的勘测与调查、机械检修、供电、给排水、通讯工程等调查。

7、多种经营调查

多种经营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经营项目调查。

8、非木质森林资源利用调查

9、森林游憩调查

㈢、调查资料的整理、归类和分析评价

将各补充调查、专业调查、典型调查分类进行整理、归类,通过初步计算,确定资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撰写论证报告。

㈣、筛选编制方案

通过各种调查资料的系统分析评价,分别不同侧重点为编案单位,提交2-3个备选方案,由领导小组召开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加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评选出1个最佳方案,以作为本次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的依据。

㈤、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设计(内业)

1、编制三表。立地类型、造林类型及森林经营类型表是经营方案编制的重中之重,将集中主要技术人员进行计算编制。

2、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①造林和更新规划设计 ②森林培育设计 ③种苗设计 ④林业产业规划 ⑤森林采伐利用设计

⑥健康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

3、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4、经营管理规划设计

5、其它设计

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㈥编写经营方案说明书

成果资料包括:经营方案说明书、说明书附件、设计图纸和附表四大部分组成。

六、进度安排 ㈠、准备工作 1、2007年4月30日前,组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工作经费。2、2007年5月10日前,下达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计划任务书,制定编制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3、2007年5月11日-31日,参加本局培训及区局培训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授课。4、2007年6月1日-6月30日,落实专人负责完成收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各项资料,建立资料数据档案。5、2007年7月1日-7月15日,采购调查所需的物质设备。6、2007年7月16日-31日,组织完成开展外业调查生产实习,调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专业调查的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

㈡、外业调查 1、2007年8月1日-7日,完成编案单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调查。2、2007年8月8日-9月15日,完成编制单位的补充专业调查和资源校核调查。3、2007年9月21日-9月30日,完成编案单位森林经营

调查,林业经济调查。4、2007年10月8日-10月20日,完成编案单位采伐利用调查,基本建设及辅助工程调查,多种经营调查,森林游憩调查,非木质资源利用调查,森林保护调查等。5、2007年10月16日-11月6日,完成外业调查资料整理,系统分析评价,提交2-3个经营方案编制备选方案。由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评选出最佳方案。

㈢、内业设计 1、2007年11月7日-12月6日,完成森林经营方案“三表”计算、编制工作。2、2007年12月7日-12月31日,完成森林经营方案各专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3、2008年1月4日-1月31日,编写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4、2008年2月1日-2月28日,完成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图、各种总平面图、现状图,其他示意图的制作。5、2008年3月1日-15日,森林经营方案成果资料(初审稿)上报区局,并组织初步论证。6、2008年3月16日-4月15日,根据论证组意见,对经营方案进行修改,上报终审,再修改完善装润资料,上报审批和备案。

七、安全生产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外野外作业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领导小组、编制单位、承编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和落实安全制度和措施,积极帮助一线调查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安全生产。

八、工作经费预算及来源

上一篇:致新高一开学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