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跟岗指导教师总结

2024-05-06

国培跟岗指导教师总结(精选4篇)

篇1:国培跟岗指导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我认识到盐城各中学的教学理念,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对当前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对本学科的理论素养。现将这次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研修使我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

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幸参加了各校的教研活动,班主任的班会,一线教师的教学常态课。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二、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领略到了各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施和各个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校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激情饱满,风格各异,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自己在教学时深层次的反思。

培训时同行们都在积极努力地学习,看着他们对每节听课后所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评论,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实用性的建议和意见,我为自身的浅薄与不足感到羞愧,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

三、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本次的跟岗培训听取来了很多老师优秀的示范课,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这使我对以往在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图热闹,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以高质量的课堂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完善自我。

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重新审视自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浅陋,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缺少有价值的尝试探索;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1、借助各种学习方式,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

5、“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学生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都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6、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在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篇2:国培跟岗指导教师总结

2014年 10月,我们很荣幸参加了“国培计划”跟岗学习项目。踏着金秋的阳光,我们来到了贵阳七中,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我们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大家都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我们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校园规章制度,认真跟岗,虚心学习。根据学习手册的要求细致观察跟岗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感受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深刻体验、领悟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实践智慧。通过近一月来的学习,我们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办学规范、有特色

校园环境优美,场地齐全、设施先进。近年来,贵阳七中在各位老师的努力奋斗中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主旋律,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把科研作为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重要战略。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特长”为目标,坚持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有效地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社会实践与德育等课题研究,实现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学习内容及收获

参加“国培计划”跟岗学习,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学员学前认真对自己的现状做了分析反思,对自己的 学习期待做了认真的整理。珍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的机会。这样一次难得的近距离的观察学习实践经验的机会。

(一)、学习目标

1、观察骨干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感受基地学校教学理念和特色,深刻体验、领悟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实践智慧,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在实践、反思、学习中成长。

(二)、学习期待

1、能够通过学习弄懂一些问题,看老师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高质量的常规课,老师怎样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老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自我提高。

2、感受一所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教育科研状况、形式,怎样为老师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为本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3、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所提高,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4、能够找到将来自我学习提高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跟岗和观察我们学到很多,每位老师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工作的乐于付出,追求工作高质量,工作细致入微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教育理论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更懂得了教学设计的写法、解读课标和进行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了跟岗任务。

三、学习体会与反思

30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不仅拓宽了专业知识还提高各方面的认知。也让我们了解了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开展教研活动。总之,我们学到很多,也感悟了很多。这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冲击和实际工作的灵感。

要成为真正骨干教师,对我们来讲,还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断磨练、反思和感悟。但我们都明确了这是我们自我转型的方向。在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为自己确立了反思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学术型教师的自主发展阶梯式奋斗方向。为此,我会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用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态度,与时俱进。今后,我们都将在求变思变施变中教学相长,在反思中促进成长,并在实践中实现自我转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3:国培跟岗研修总结

王大虎

结束了15天专家、教授、名师讲座的集中培训,我们进入了第二阶段的跟岗研修。在第一阶段我们集中培训听讲座,收获不小,在第二阶段跟岗研修,同样受益匪浅。可以说第一阶段的收获的心理念、新知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在第二阶段中带着获得新理念、新方法去实地操作、感悟,才让新理念、新方法有了生根发芽的基础。现将我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一、人文校园、书香校园,让人叹为观止。

从喧嚣的市区大道走进河滨校园,让人的心灵一下子变得很宁静。虽然河滨小学建在市区大道旁,但当踏进校门时,会让人产生一总自己与喧嚣的闹市相隔离的感觉。这源于河滨小学那高高的围墙,还有那墙里墙外攀延于墙上的茂密滕蔓。这些滕蔓给河滨小学的围墙穿上了厚厚的绿装,不但起到隔音效果,还具有净尘的作用。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给教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平台,全校师生尽心竭力,共同打打造一个具有如此人文氛围的校园。进入校门的左边是两排左右相对的木制坐廊,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坐廊上一尘不染,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坐在木制坐廊上津津有味地品读各种课外书。每一层楼的阳台上都放着一排常青盆景,盆景青翠欲滴,叶片发亮,这是师生们每天都不停打理的结果。每层“7”字形走廊上都张贴着各种名言警句或者校内校外的先进事迹以及伟人图相。“7”字形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按年级设立的阅览室,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心尽情阅读或查询资料。阅览室图书种类非常丰富。除了学校购置的以外,还有每个学生贡献的图书。在课余时间走进阅览室,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这就是河滨小学充满人文书香的校园建设,观后让人叹为观止,得到很好的启示,为今后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二、一支对工作充满激情、待人热情好客的教师队伍让人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走进河滨小学,一个个辛勤的园丁,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精神饱满、脸上挂着笑容,要么是与同事相互探讨交谈,要么是拉着学生的小手亲切地交谈,要么是昂首挺胸、迈着健步走在操场上或走廊上。老师遇到我们这些跟岗学员,都会点头微笑以表问好,或者伸手相握。在校园中遇到学生都会微笑弯腰,一句“老师好”让人觉得对学生的辛勤付出有了很好的回报。这是河滨小学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这是一支热情好客的教师队伍、一支对工作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一支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教师队伍。这样的精神风貌来源于自信,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自信,是对下一代充满自信充满希望的升华。受到有如此风貌的教师队伍的影响,怎不让人喜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呢。

三、共同进退、团结一致的教育大局观让我深受影响。

河滨小学的教师队伍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这雄厚的师资力量来源于教师具有共同进退、团结一致的教育大局观。他们只看重学生的发展,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教学经验分享上不会出现留一手的现象。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前途发展无所不用极其。教师不是圣人,为了个人的进职进称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超越别人。自己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总要作为进职进称的底牌,不轻易拿与别人分享。在公开课后的评课活动对上课教师的评价是扬长避短,不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但在河滨小学的教师队伍中跟本就不会发现这一现象。在每次评课议课活动中,每个教师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教师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你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如果是我,我要怎样做等说法。正是因为有这样不藏私的现象,所以河滨小学教师才具有如此丰富的教学经验,个个教师都是教师中的精英。因为每个人都受到视野的局限,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但“你用一个思想,我用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流后我们都能有两个思想”。所以这样的教师队伍在探讨教育的大道上才会走得更好更远。有这样的教师队伍,跟学校的领导班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领导班子要有全新教育理念、要有说服驾驭教师的领导之风。同时更与教师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他们是把自己的一生放在下一代的身上。

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一个月的听课、研课、评课以及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我吸收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学到了“互动式”“参与式”“合作交流式”“自主探究式”等新型课堂的开展方法。课堂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能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呈现方式。教室早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角色早已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不是教书,而是要让学生会怎样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怎样去探索,怎样去开发自己的潜力。在河滨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艺术性的引导语,被老师们那种善于抓住教育教学契机的机敏思维深深折服。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上好一堂课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在教学的道路上要想走得更好更快就必须终身学习。

篇4:国培跟岗学习总结汇报

杨 永 兵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在重庆巴蜀实验学校20多天的学习已经结束,在此学习期间,确实让自己经过了一次浓郁的校园文化建设气氛的熏陶,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浸润与洗礼,被学校老师们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感动。

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综合实践的教学流程。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通过在一个多月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我们收获了很多。

由于学校领导对这次跟岗教师培训的重视,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学校不但把培训的各项工作布置得紧紧有条,而且还别开生面地特别组织和精心安排了各科培训的观摩课,真是独具匠心。使我们跟岗教师在此有机会聆听了一节指导老师的作文修改课,以及自己和指导老师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展示汇报课。

作为这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训参与者,我感触良多,感受颇深,获益匪浅,使自己从对这门陌生课程的不甚了解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指引,受到了启迪,从中逐渐感知、摸索到了上好这门课程所应该具有的一些独特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寻找到了上好这门课程的突破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 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它更是一门展示学生独特才艺的艺术呈现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注重指导学生从中获得实践经验,为学生实践经验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重视学生特长的发展,积极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用之长,使其特长在这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展。另外,在活动中,还要求学生做到团结合作,乐于合作,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增进友谊,感受快乐,获取知识,丰富实践经验。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开放性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好研究课题,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注意课题研究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课精彩纷呈,突出学科教学特色。

上一篇:2022年家长委员会座谈会校长发言稿下一篇:浅谈城市边缘区村屯生态环境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