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

2024-04-27

重心(通用8篇)

篇1:重心

重心是指地球对物体中每一微小部分引力的合力作用点。物体的每一微小部分都受地心引力作用,这些引力可近似地看成为相交于地心的汇交力系。由于物体的尺寸远小于地球半径,所以可近似地把作用在一般物体上的引力视为平行力系,物体的总重量就是这些引力的合力。

重心位置确定

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篇2:重心

的一切,已经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必须告诉自己的心,一切可以重新开始,不能有太多的放不下,那样只会让你把事情做的更糟!洒脱或许会让生活更精彩,绚丽……

07,我们来了……

篇3:如何使重心到位

Bryan Watson&Carmen此次北京之行总共进行了4天的授课, 包括大课, 几乎每人每天都有9个小时的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对老师来说, 不论是精力上, 还是体力上, 都是极大的挑战。但事实证明大师终归是大师, 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 他们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耐心的讲解和百分百的示范。每一次的示范都会使学生目瞪口呆, 强有力的中段、个人重心的极度明确、身体的灵活运用、节奏的清晰变化、对音乐的理解与处理、双人间巧妙的配合使得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如此完美。

为了使大课的内容更有针对性, 我们的大课是以10对左右的优秀选手共同组成, 其中包括国奥队队员谷庆午/杨昭玉, 张智强/王梓怡, 古堃玄/孙晨鸿, 以及A组前6名和前12名的优秀选手。选手们共同探讨大课中想要学习的内容后, 一致决定进行牛仔舞双人的学习。可当大课开始时, Bryan决定将从伦巴开始引入到牛仔舞。

这次大课的重点是"重心", 因为在第一天的授课后, Bryan认为这是选手们共同的问题。他认为不管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基本动作或者比较有难度的动作时, 首先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重心。如何能使我们在移动的同时又能够找到重心, 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中段——胯的位置要一同移动。当很快找到重心后, 我们可以灵活、并且最大程度地改变身体造型, 但在做下一步之前需要还原身体形态。双人舞蹈当中也是相同的, 男女生都要在各自的重心当中去舞蹈, 而不能破坏掉对方的重心, 男生的引带只是引带女生的方向、时间、高度, 并不是用手去引带女生的重心。

牛仔也是相同的。节奏越快时, 重心到位也要更快。牛仔chasse共有三步, 前两步只是部分重心的移动, 而最后一步则要移动全部重心, 并且快速到位, 这一步通常也是在数节拍时中的双数节拍。与伦巴舞一样, 在牛仔舞中, 男生也是通过重心的快速移动到位来引导女生下一个位置的方向。因为牛仔舞节奏快, 而男生的信号传达给女生需要一个过程, 但又要保证女生的动作能够在正确的节奏当中, 那就要求男生重心到位要迅速, 并提前引导女生下一个动作位置的方向。

Carmen的大课则更加注重双人间的关系。男生要很明确地引导女生及处理好外圆与内圆的关系。男生是要引导女生靠近自己、还是自己靠近女生、还是两人同时靠近对方并转身需要非常清楚。如桑巴的promenade and counter promenade run, 当男生在从PP到CPP位置转身时, 只是自己关闭身体并没有引导女生移动;同样从CPP再到PP位置时, 则要很明确引带女生到面对男生的位置, 手臂快速关闭, 使女生以最近的路线到达位置。而当遇到前方有障碍时, 也可运用两人同时转身的方法来向后方移动。

想要在快速的节奏当中完成这些变化, 男生给出的准确引带信号就至关重要。在我们完全掌握这样的引带关系后, 可以自由并且最大限度发挥身体, 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引带和对方的重心。第二点则是要求双人搭手旋转时女生不得早于男生的引带, 在男生引带旋转时, 女生则要继续完成重心的移动, 上身可以随着男生的引导来改变, 然后通过自己胯部的旋转来改变自己的方向, 也就是说上下身要分开运动, 不可以让自己的身体"one piece (一体化) "。如Alemena和under arm turn, 每次男生在引导女生改变方向时, 女生并不是立刻改变, 而是手跟着男生的力量在旋转, 而重心继续完成移动, 当重心完全到位之后通过自己的胯部改变方向。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Bryan在斗牛舞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比喻。这个比喻非常幽默, 而且准确形象。Bryan让女生把自己的胸部想象成与斗牛士搏斗的公牛牛角, 当牛在准备攻击时会向下低头, 牛角像是在收回;而当牛角碰到攻击物时, 牛会用力抬头将攻击物挑起。女生的身体就像是公牛的牛头与牛角, 在不同的动作中变换自己的身体。当女生按照这种形象的比喻去完成自己动作时, 身体的变化显得更加丰富, 身体张力也非常饱满, 并且身体形态的风格性更加准确。

从Bryan、Carmen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两位大师不仅仅只精通于拉丁舞, 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他们都有涉及。Bryan的示范动作中, 包括了很多其他舞种的元素, 虽然已是不惑之年, 但身体的灵活和协调以及不时加入其他舞种的小感觉, 让我们除了惊叹再难用语言来形容。而Carmen则是利用自己的午休时间给学生们设计服装。告诉我们每个人适合什么颜色、什么类型的服饰, 然后加入时尚元素, 再加入她自己的奇思妙想, 让女生们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都不愿意离开。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连Carmen自己都说像是家的感觉。

4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 但非常充实, 除了10小时在教室时间外晚上就是我们的party time。两位老师比较喜欢意大利餐, 其中The Rize-Carlton的意大利餐厅是他们最钟意的餐厅之一。大师不仅仅对于舞蹈的品质精益求精, 对于美食也不例外, 口感固然重要, 但食物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晚餐过后通常两位大师喜欢去安静的酒吧小坐一会, 感受一下音乐, 他们并不是非常喜欢很新潮的流行乐, 而是比较偏重爵士乐或者经典、怀旧的音乐。他们经常开玩笑说对于音乐方面, 他们是"old fashion"。

这次的学习, 不论大课还是小课上大家都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授课很有延续性和阶段性, 并且能够因才施教, 针对不同选手的问题调整授课的内容。同时, 两位大师不厌其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4:重心

本文所讨论的三角形分两种情形,一是质量均匀分布、粗细一致的三角形(空心)线框;二是质量均匀分布的三角形薄板.对于第一种情况,我发现三角形线框的物理重心与其几何重心通常并不重合;对于第二种情况,三角形薄板的物理重心与其几何重心的确完全一致.

1初步验证

我通过实验进行了简单的验证:用一根长而粗的铁丝弯成一个每边长在20 cm-30 cm左右的任意三角形线框,并在这个三角形铁丝上蒙上保鲜膜(质量可忽略不计).然后用直尺作出这个三角形的几何重心(位于保鲜膜上).最后再用手指(食指)从下面顶着这个几何重心的位置,看能否把这个三角形铁丝悬空平顶支撑起来.结果发现即使在可以少许调整的情况下也无法将三角形铁丝支撑平衡起来.这说明三角形线框的几何重心与其物理重心并不重合.

再取了一块厚度相同的木板,把它锯成三角形,然后也用直尺作出这个三角形木板的几何重心.平放着木板,再用手指从下面顶着这个几何重心的位置,发现只要少许调整,手指确实可将木板水平悬空支撑起来而不倾倒掉落.这时木板只受重力和手指的支持力作用,是一对平衡力,说明其重心在手指尖所在的竖直线上,即三角形的几何重心与其物理重心重合!

改变三角形铁丝和三角形木板的形状,多次重复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不过,我仍然不能完全满意,因为我发现不管怎么仔细完成上述实验,总要进行适当调整.实际上,对于第二个实验,不用手指,改用较细的铁钉,就难以水平支撑平衡起三角形木板.尽管这里存在木板质量是否均匀分布、用直尺作图确定几何重心位置是否准确等等干扰因素,误差在所难免,但实验的验证无论如何总难令人完全信服.于是我尝试从理论上探究这两个重心的关系.

2理论探究

2.1三角形空心线框的几何重心与其物理重心是否重合?

要否定这个命题,可以进行证伪.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即可得到证明.

如图1所示,设质量、粗细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线框OAB的三条边长分别为OA=4、OB=3、AB=5,三角形处于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再设三条边单位长度的质量为λ,则三条边的质量分別为mOA=4λ、mOB=3λ、mAB=5λ.首先确定线框OAB的物理重心.由于三条边的质量均匀分布,所以可将AB边的质量等效集中于AB边的中点D,容易看出D点位置坐标为(1.5,2.0),等效质量为5λ;同理可将OB边、OA边的质量分别等效集中于OB、OA的中点E、F,位置坐标分别为(1.5,0)、(0,2.0),等效质量为3λ、4λ.接着再将D、E两点进行等效,D、E两点的重心位置M必在这两点的连线上,并且到D、E两点的距离与D、E两点的等效质量成反比.这样不难确定M点的位置坐标为(1.5,1.25)、等效质量为8λ.最后再考察M、F两点的重心G的位置,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能够计算出G点的位置坐标为(1.0,1.5),它也是整个三角形线框的物理重心.

接下来再确定线框OAB的几何重心G′.根据三角形几何重心的性质——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我们知道,△OAB的重心G′一定在中线OD上,并且满足OG′=2G′D.不难计算G

?倕 的位置坐标为(1.0,4/3).另外,G′的位置确定也可以通过三角形(几何)重心的性质1(见文后附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几何)重心的坐标就等于三角形三个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值.采用这种方法求G′的位置坐标更加直接.

比较G、G′的位置坐标,发现二者并不重合.通过这个特例足可以说明,三角形线框的几何重心与其物理重心一般并不重合.

2.2三角形薄板的几何重心与其物理重心是否重合?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下面先从两个简单的情况说起.

命题13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则这3个小球的物理重心与该三角形的几何重心重合.

说明:如图2所示,容易理解A、B两球的重心位于AB的中点D.D(A、B两球的等效点)和C球的物理重心位于G,显然G点实际上也就是三个小球A、B、C的物理重心.由于D点的相当于集中了A、B两球的质量,所以GC的距离是GD的2倍.对照附注中三角形的(几何)重心性质2——三角形的(几何)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几何)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不难看出G点也就是三角形ABC的几何重心.

命题2如果均质三角形线框的三条边的粗细(宽度)与其长度成反比,则三角形线框的物理重心与该三角形的几何重心重合.

说明:由于线框三条边的粗细(宽度)与其长度成反比,可知三条边的表面积(设线框的厚度一致)

相等,所以三条边的质量相等,如图3所示.加之三边的质量分布均匀,因而可以认为,三条边AB、BC、CA的质量分别集中于它们的中点D、E、F.再考察三角形DEF的物理重心,它与与命题1的情形完全相同.并且根据图3不难看出△ABC与△DEF的几何重心重合.所以△ABC线框的物理重心与△DEF的几何重心亦即△ABC的几何重心重合.最后再来探究均质三角形薄板的重心位置问题.如图4所示,令G点为薄板ABC的几何重心,连接AG、BG、CG.并将线段AG、BG、CG各自均分n等份,再将AG、BG、CG边上n等份的点分别顺次对应连接起来,这样便把整个△ABC分割成n个三角形空心线框.图4中实线所示的A1B1C1-A2B2C2为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线框.

下面讨论三角形线框A1B1C1-A2B2C2的物理重心位置.根据附注中三角形的(几何)重心性质3——三角形的(几何)重心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有S△ABG=S△BCG=S△CAG.在△ABG中,由于线段A1B1、A2B2…把△ABG分成n个细长的小梯形,这些小梯形的面积从顶

点G到底边AB按特定比例递增(不难理解,△BCG和△CAG中的情况也是一样).这样图4中三角形线框A1B1C1-A2B2C2的三条边A1B1B2A2(即图4中显示的细长的小梯形)、B1C1C2B2、C1A1A2C2的面积也相等.加之质量分布均匀,所以三角形线框A1B1C1-A2B2C2的三条边的质量相等.结合前述的命题2可知三角形线框A1B1C1-A2B2C2的物理重心就在G点.同理,其他三角形线框的物理重心也都在G点,所以整个三角形薄板的物理重心就在其几何重心G点上.

上述的证明实际上就是微元法,把三角形薄板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线框.这与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x=v0t+12at2的思路类似.由此可见,高中的物理学习,方法比内容更为重要,这也是我在探索重心问题时得到的一点体会.

篇5:感想 重心下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吧!仔细阅读本书能给我们开启一扇新视野的窗户,拓展我们教学研究的视野半径。

本书的作者吴亚萍女士亲历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十二年中,将“新基础教育”理论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并转化为生动而丰富的教学实践形态的一次尝试,是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实验教师十几年共同努力的结晶。不仅有十几年的研究实践支撑,还有大量课堂中鲜活而真实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可操作的建议。

本书对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而且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审视与透析,并以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转型性变革的基础和起点,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价值追求、变革目标和变革策略;本书还以整体的视野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综合性设计的四大原则:一是“读”学生---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二是“读”教材---研究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教材编排知识的激活,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三是在“两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起点和发展可能,确定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目标”;四是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作出“开放”和“弹性化”的综合设计方案;本书以“教学”的互动生成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详尽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展开的内在逻辑;本书最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变革与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转型性变革的关键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学习笔记选摘:

◆“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改变数学教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一组练习“匀速运动”的教学方式,摆脱和超越具体每一节课的限制,在思考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把每一结构单元的教学分为“教学结构”阶段和“运用结构”阶段。“教学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结构,在“运用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这一结构进行主动的学习。

◆“先整体再分化”教学策略:根据奥苏伯尔提出的处理教材的两个原则:设计先行组织者和逐渐分化,对于知识逻辑体系比较严密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先整体再分化”教学策略,即先提供学生总的框架或上位概念,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对它们逐渐加以充实和分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性理解,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类结构的基本课型:融合渗透型(适用于数运算的教学)

归纳探究型(适用于定律、性质和公式的教学)

转化探究型(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整体感悟型(适用于概念、复合应用题、图形测量等教学)

复习整理型。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真实(待完善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的课)。

第一,真实。要强调课的真实,是对待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只要是真实的课,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一点瑕疵也没有,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有的教师期望把课上的一点问题也没有,这种预设的目标是错误的。正因为真实,所以才有遗憾存在。我们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追求虚假的完美。所以,真实的课是不粉饰恶毒,是值得去反思的,也是有待完美的。

第二,平实。强调课的平实,是期望教师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淡化公开课点缀式的意识,强化日常探索与研究的意识。有的公开课就是上的很花哨,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但这种课不可能在每一天的实践中进行,因为它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课天天要上,正因为如此,平实的课是反映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常态的,也是很实在、很普通却有质量的。

第三,扎实。强调扎实的课,是期望教师追求课的真实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的课上,学生始终没有认识的错误,也没有思维的碰撞,只是为完成教案而“走过场”。这样的课是很难促使学生的真实的发展的,所以扎实的课多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体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是有真实效果的。

第四,充实。强调课的充实,是期望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真实的发展。如果教学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就不能看作是一堂好课。所以,充实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人人有收获,人人有不同的发展,也是效率比较高的课。

第五,丰实。强调课的丰实,什么是课的丰实,即课的生成,是期望教师能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把握课堂,在课堂中能促使学生生成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师生之间有真实的智慧的投入,学生的能力有所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但活跃而且水平有所提高。所以,丰实的课是体现课堂动态生成的,是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师教育智慧的,也是体现师生生命活力的。

◆开放教学有两层含义:第一,在广度上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都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第二,在深度上开放,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为了能体现开放的意识,要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具体说就是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图:开放性的导入;“大问题”设计;重心下放;信息回收。

大部分的课能向学生开放,但又有两个问题:(1)串联。如78÷3怎么做?学生全部试做。然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呈现给学生,这是用串联的方式呈现,重复讲述,浪费时间。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虽是方便了教师,但妨碍了信息的交流。建议教师要有并联的意识,问题放下去后,学生会有各种状态出现,把各种信息同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体悟、提升。(2)随意。

学生做了之后,方案同时出现,小组先交流,再全班汇报。全班交流时,随便谁来说,这样处理就没有资源的意识,就出现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时会出现思维水平从抽象到具体的这样一个状态,是不利用学生学习的,是违背数学要求的。

重心下移的建议:

(1)大问题意识。与大环节相联系,每一个环节就是一次重心下放——信息回收的过程,一节课有这样三、四个环节就足够了,三、四个环节是一个思维递进的过程。信息回收要有捕捉的意识和敏感;要有样本的意识;要有错误资源的意识;要有错误资源的价值意识。个别的,对全体学生没有价值的和与目标无关的就不去选择,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有“典型”意义。不是凡错误都是资源,要分析哪些是典型资源?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资源有哪些?怎样作出回应?哪些是经常性出现的资源?(2)大环节如何凸显? 有了结构意识,才有环节意识;有了环节的下放和回收意识,才有互动资源;有了互动资源,再加上隐形目标的意识,才会有回应的有效;回应有效才有过程的生成。

学习吴亚萍报告体会 ——重心下移,关注全体

有幸聆听了 吴亚萍教授“结构化教学”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吴教授指出的不能区分昨天与今天,课堂一定低效。重心下移,关注全体等观点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尤其是吴教授结合两节研讨课进行的点评,更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在她的精彩讲述,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就是“重心下移”。“重心下移”就是课堂上真正关注学生,以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为主,这样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我也一直努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下移什么,怎么下移,我一直找不到良方。教学中也一直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我重心下移了,可是学生不买账,给我来个冷场。听了吴教授对两节课的重建,我明白了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说明我们“怎么下移”做得不够,问题的设计不合理,不会看到学生的起点。“一个会了=全都会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吗,更不用说高效了。重心下移,要下移的不仅仅是课堂的设计,更是教师的意识。

把重心放下去就要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放下去就要生成教学的基础性资源,放下去就要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放下去就要改变学生思维表浅和定势。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拓展。

篇6:重心下移 引领成长

我校语文组现有教师21人,三分之二的教师具有小学高级职称,这是一支年龄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教育和教学能力较强,富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全体老师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的教研氛围。示范、学习和探究使资深教师继续进步,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一、组织的变革

头脑的打造

我们语文教研组由于老师较多,因此每个年级都设有一个备课组,这是学校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我们语文组在教研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重心”下移。在过去教师人数少的时候,一直是以教研组活动为中心,由于人员的增加、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等多方面原因,参与研讨的核心也只是教研组个别成员,大多数教师只能做听众或被动参与者,并没有实际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也不能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者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这样的研讨活动大多走形式,对教学工作和教师本人的指导意义不大。而“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要求把研讨活动的职责和权利下放给个各备课组及广大的教师,由此,更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广大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认可的同时,也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因此,我们语文组把教学研讨活动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各个备课组,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给广大教师提供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事实证明,这项举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教师们发自内心地评价这样的研讨活动“真实、有效”,研讨之后“有心得、有体会、有收获”。

二、重心下移 促进教师发展

“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我们教研组重心下移,每个备课组都展现了各自的特点。

我们五年级教备课组主要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改革。转变了作文教学陈旧的观念,尝试着用杨老师的方法进行高年级的作文评改,为学生减负。

1.改变作文教学中只有教师“批”,没有学生“改”的现状。将自己定位在是学生作文中的“被咨询者”,只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并在作文后引导学生主动去修改。

2.改变作文批阅“提意见”的习惯,要多加鼓励性语言。老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出和批评,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挖掘学生习作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

3.改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作文评价提倡“二次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评价,待学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评价,也可以在二次作文后进行第三次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样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的进步状况。

三年级组从平常的小事做起,矜矜业业,在教学中落实“精选、精讲、精练”,从而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备课和上课中体现减负增效,在辅导和评价中体现减负增效,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中体现减负增效。

利用飞信群和网络空间是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加强家校沟通的新尝试,有助于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成长,从而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和谐一致,让家校形成合力。二年级语文教师人人建立了班级飞信群,利用班级群、飞信空间与家长沟通、交流和分享。老师们通过这个平台向家长介绍语文学科开展的各种活动,展示活动中的照片,欣赏孩子中的美文,个别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

青年教师也在重心下移后得到了成长,青年教师周春蕾09年第一次教学高年级语文同时也被任命为四年级备课组长,当时她资历较浅,刚开始什么头绪都没有,组内老师都在帮她出谋划策。在工作中得到了各位组员的协助。每周一次的周练卷都是大家轮流出的;遇到教学上的疑惑,大家都会互相商量;有好的课件、好的教案,大家分享,绝不藏私„„在那么好的教研氛围中。组内教师的备课、教研、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的落实都很严谨,她这个组长也在大家的帮助和关心下成长了。慢慢的,在教研活动中,她把自己所思考的问题、看法与教师进行交流,当碰到问题时,在大家有分歧时,她也渐渐学会用较为正确的思想去影响教师,以达到教育的共识,为教师提供榜样,以提高组长的信任度。

今年她担任了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工作,这对她来说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学初,她就带领组内成员共同确立了一年级的备课组工作重点,她们发现在阅读课上很多孩子不会看书,即使看了也是走马观花,而绘本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她们在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让孩子猜测故事接下来怎么发展?这样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在家长会上,还给家长推荐了一些读物:《彩绘小名著》、《蜜蜂公主》、《长袜子皮皮》、《林格伦作品选》等,利用亲子互动阅读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阅览课也成了孩子的展示平台,创设了“书中有乐,读中有乐”的氛围。

在备课组的管理中,周春蕾老师渐渐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合理的定位,做好校方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备课组长的工作也培养了她渐渐具备独立领导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备课组教师之间共同进步,带领组员共同成长,使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积极开展学科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基础教育”追求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一个个新生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是“新基础教育”的一贯追求。在开展学科活动中,我们原来只是一味的进行一些写字比赛、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可是学生并不是正真地喜爱这类活动。因此我们重心下移,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也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注,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学生热爱看书,为了让他们了解作品,走近作家,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以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校相继邀请了儿童文学作家谢倩霓来和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小说作家大王沈石溪老师给学生作精彩的讲座。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快乐阅读 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语文学科周活动。作家进校园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看书的热情也水涨船高,整个校园充满了书香味。让学生体会到,其实作家并不遥远,作家就在身边,只要肯付出努力,梦想也能成为现实。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学科活动结合学校推普周和我组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有效表达》,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主题《今天我主持,有什么不可以》的语文学科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分为宣传期、海选赛以及总决赛三个部分。海选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敢于表现自己,总决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按学生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年级学生进行即兴问答,二年级学生进行即兴朗读,三年级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四年级学生进行即兴采访,五年级同学进行即兴演讲。我们此次的活动还和大队部协商,最后获得金牌主持的同学还将担任学校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的主持人。

本次语文学科活动为不同年段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孩子们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大显身手,在各位同学面前“炫”了一把。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不论是否得奖,取得何等奖项,大家都在实践中收获了快乐。

篇7:践行低重心理念(大全)

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音符:“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情说爱、作业互相抄袭、不服从管理。。。总之那些在正常课堂中的偶发现象在这里司空见惯,任凭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规劝、唇干舌燥的循循善诱,学生依然“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不懂就是不听”,课堂无法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养成教育的缺失、招生制度的缺陷、家境的不和谐,学生入学成绩远远低于兄弟学校录取分数,学生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与高中教学内容严重断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失。学生厌学面较大,整体的学风较差。学校针对现状提出了低重心教学的理念,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困而思变”,决定在2010级试行低重心导学案教学模式

我们的理念是:

1.新课标的实施,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伴随而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兖州一中“开放的高效大课堂”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墨守教师-教案-学生的常规链条显然不合时宜。要彻底改造课堂教学流程,改革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适合于教师,适合于学生就是最好的!

2.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轨迹不是学科知识的体系,而是问题解决的需求。因此,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即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靠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从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生能学会的数学,低重心起步: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只要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使95%以上的学生达到只有25%尖子生达到的水平。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无邪,活波可爱,都有学好的愿望,都愿望将来成才。只要对其引导正确,他们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我们的做法是

1.搞好高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开学之初,先了解了学生初中的学习概况,花了两周的时间先复习初中曾学过的数学知识,主要着手复习了解方程、因式分解、解不等式,对初中函数内容进行了整体梳理复习。这部分知识是高一数学学习的主要基础,运用较广泛,为学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奠定基础,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2.精心编制导学案。(1)备课组分工合作,定任务,定计划,提前布置,精心准备,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教师要分组编出下一周学生用的全部课时学案。逐个落实教学例题,练习,课后巩固练习。(2)统一导学案模式,包括课题,题头,题脚,学习目标,旧知链接,问题探究,例题解析、变式练习、方法归纳、知识小结,当堂测试 等内容。(3)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案中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能学会的数学知识”(4)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课堂基本流程。第一阶段,导学案提前下发,学生参照“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尝试自学,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第二阶段,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旧知回顾和知识架构。第三阶段,让学生进行自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先解决通过学生们的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导学提供学情参考。第四阶段,教师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中预设的“知识完形”环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堂问题讨论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各种结论,完成教学目标。第五阶段,结合适当题目,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达标测试,巩固和总结学习成果。

我们的欣慰是

低重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发生三大转变:(1)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不再畏惧上课。(2)学生能够认真的预习,课堂能够主动发问,基本能够完成学案内容。(3)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回归,“顾客盈门”是我们备课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8:会计报表重心转移探析

一、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的初级阶段

资产负债表起源于17世纪欧洲国家商人定期编制的财产目录 (properties inventory) 。早期的会计报表侧重于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反映, 并把它们作为计算收益的主要基础。原因是:①早期的企业组织简单, 资本来源单一, 长期耐用资产很少, 商人们的经营活动大多是单独的、互不关联的, 盈利的计算只需要在一次性贸易或合伙经营期结束时进行。由于会计分期概念尚未形成, 没有为计算收益而规定的资产计价和摊销制度, 记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反映和控制业主所经营的资产而非利润。随着复式簿记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 会计分期观念的逐渐形成, 人们开始定期编制财产目录, 以便进行期间损益计算, 并用于掌握和控制全部财产。收益的计算通过比较经营结束与开始时的财产物资价值的增减变动来进行, 即“利润=期末财产-期初财产”, 人们开始认识到按年度终了进行结账和计算损益的合理性, 按年度编制资产负债表也逐渐成为一项会计惯例。但是, 因商品经济仍不发达, 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最流行的企业组织方式, 所以账务处理以业主权益为重点, 会计报表侧重于对偿债能力与流动性的表达, 人们没有认识到资产增值的原因是收益, 从而也造成人们重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状况, 而忽视了收益表所揭示的收益情况。②人们对资产负债表中有关偿债能力的信息日趋关注。20世纪以前, 欧美国家政府和企业多以短期借贷为主, 由于缺乏企业关于偿债能力的可靠信息, 债权人只能把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资产作为判断其债权安全性的标准, 并对其 (尤其存货) 变现能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同时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与企业偿债能力密切相关的资产计价方法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通常认为企业拥有充足的资产就具有强的偿债能力, 其贷款就是安全的, 因此, 提供资产及其变现能力信息的资产负债表受到重视。③以资产为税基的税收法规制度, 使企业经营者、业主以及税收管理当局都自然地将资产负债表视为企业报告的重点, 并对其反映的信息特别关注, 因为, 计算财产税所需要的数据完全集中在资产负债表之中。15世纪至18世纪, 欧洲许多国家的税法主要是以财产税为主, 计算财产税所需要的数据完全集中在资产负债表之中, 例如, 15世纪意大利在报告应税财产时就已经使用资产负债表, 17世纪法国的一些法律强调商人们必须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报告, 1857年德国在有关法律中要求企业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 也是出于同一目的。这一时期的学术权威们都认同收益就是“资产净值增加”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的重心地位也十分明显。

二、从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向以利润表为重心转移阶段

20世纪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们会计观念以及法律规定等环境的变化, 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的业绩报告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利润表逐渐取代资产负债表占据了主导地位, 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数据则是考虑到收入和费用匹配之后的结果。发生这一变革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业革命的成功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使得工商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 股份公司纷纷出现, 股票投机之风日趋盛行, 因为定期计算收益是支付股利的基础, 收益表中的数据反映了相关利益集团间的直接利益, 所以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的收益指标, 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利润表就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②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 西方各国健全和完善各种经济法规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制, 税法不再以财产税为主, 而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企业所得税以企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应税对象, 税金的计算和征收需要依靠收益表所提供的信息。为防止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利润, 政府加强了对企业收益指标的监管力度, 会计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 对公司的评价也主要以相关利润指标为基础。③20世纪中期以后, 企业倾向于使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长期资金的融资方式而非短期借贷。在持续经营情况下, 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企业偿债能力并不全面, 利润表要比资产负债表更能帮助人们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根据企业的利润表揭示的经营成果信息, 更利于进行有效的投资、信贷及其他相关经济决策。另外, 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深入发展,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也需要把企业收益及其分配作为重点。因为随着企业的股东日益分散, 其经营活动基本上已由股东集团聘任的专职经理来控制, 会计不仅要反映企业各种资源及其变动情况, 而且还要着重反映管理当局的经管责任。这时, 利润表的重要性自然显著地上升并取代资产负债表成为财务会计的核心。著名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把收益及其报告概括为会计的“重心” (center of gravity) , 并指出企业利益相关方集团最需要的信息只能由一系列的利润表来提供。

三、从以利润表为重心逐步向资产负债表为重心转移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起, 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会计核算中长期坚持的币值稳定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 使财务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尤其是70年代中期,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业绩, 更希望了解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因为资产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反映了企业未来潜在的创利能力。但是, 以利润表为重心的财务报表体系,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受制于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使资产负债表沦为利润表的副产品。80年代后,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大量使用, 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但基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 对于因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使交易蕴含的极大风险, 会计却不予以确认和记录, 使历史成本与资产、负债的现实价值脱离甚远, 掩饰了企业客观存在的风险, 片面强调利润表的业绩报告方式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 对资产负债表的关注重新抬头。实际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70年代末着手起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 已开始运用资产负债观来决定收益, 再次把财务报表的重心转向资产负债表。例如, FASB在其第2辑《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 就要求将研究与开发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而不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第109号公告则将所得税会计的重点放在应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方面。2001年,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制定准则的一个新的理念, 就是会计报表的重心重新转向资产负债表, 使企业的业绩报告从更深层次上关注净资产的计价。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凸显资产负债表的重心地位

长期以来, 利润表在我国的会计报表体系中一直居于显要地位, 收益计量模式依照“收入费用观”。由于收入费用观强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大部分资产负债项目按历史成本计量, 使得大量缺乏客观证据而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极为有用的信息, 不能确认为损益。对于那些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但又会对企业的收入或费用产生影响的项目, 作为跨期项目暂记到资产负债表中去, 导致利润表中大部分营业成本及其期间费用来自于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项目的摊销, 使得资产负债表成为前后两期收益表的过渡或中介, 大大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质量。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的一个全新变化, 就是会计报表的重心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从而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国际趋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角度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定义、确认和计量, 并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和计量收益, 进而将诸会计要素以经济利益流动为主线贯穿、联系起来。②收益计量模式依照资产负债观, 把收益的计算转化为期初和期末资产及负债的计量, 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估价以反映其内在价值以及企业的真实收益, 把企业净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作为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③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企业预期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理想属性, 以使企业确定的收益在概念和度量上与经济学收益一致, 为决策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凸显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突破了传统的单纯利润考核概念, 重视对企业资产负债信息进而对企业价值的反映, 促使企业避免眼前利益而着眼于长期战略。同时,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要求企业不再使用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递延或预提项目, 使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所限制而不能确认的很多内容, 如物价变动等导致企业资产或盈利能力的实质上的变化, 可以成为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有助于实现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目标。

摘要:本文在追溯会计报表历史演进的基础上, 深刻地分析了会计报表重心转移的历史原因, 指出在新的环境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趋势。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重新确立资产负债表的重心地位, 必将提升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报表,重心,转移

参考文献

[1][美]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M].林志军, 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

[2]魏明海.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3]Ahmed Riahi-Belkaoui.会计理论[M].钱逢胜,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王湛.会计报表中心的变迁[J].上海会计, 2003 (5) .

[5]郭道扬.会计史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一换届业主大会会议工作计划下一篇:县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