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用向量证明

2023-02-22

第一篇:三角形重心用向量证明

三角形外心、重心、垂心的向量形式

已知△ABC,P为平面上的点,则

(1)P为外心

(2)P为重心

(3)P为垂心

证明 (1)如P为△ABC的外心(图1),

则 PA=PB=PC,

(2)如P为△ABC的重心,如图2,延长AP至D,使PD=PA,设AD与BC相交于E点.

由重心性质

∴ 四边形PBDC为平行四边形.

BC和PD之中点.

心.

(3)如图3,P为△ABC的垂心

同理PA⊥AC,故P为△ABC之垂心.

由上不难得出这三个结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 △ABC为正三角形.

∴ △ABC为正三角形,且O为其中心.

第二篇:三角形外心内心重心垂心与向量性质

三 角 形 的“四 心”

所谓三角形的“四心”是指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及内心。当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四心重合为一点,统称为三角形的中心。

一、三角形的外心

义:三角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 即外接圆圆心。ABC的重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性

质:

1.外心到三顶点等距,即OAOBOC。

2.外心与三角形边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三角形的这一边,即ODBC,OEAC,OFAB.

3.向量性质: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OAOB)BA(OBOC)CB(OCOA)AC,则点O为ABC的外心。

二、三角形的内心

义: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即内切圆圆心。ABC的内心一般用字母I表示,它具有如下性质: 性

质:

1.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等距,且顶点与内心的连线平分顶角。 2.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的周长内切圆的半径. 23.向量性质:设0,,则向量AP(点P的轨迹过ABC的内心。

AB|AB||AC|AC),则动

1

三、三角形的垂心

义: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重心。ABC的重心一般用字母H表示。 性

质:

1.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对边, 即AHBC,BHAC,CHAB。 2.向量性质:

结论1: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OAOBOBOCOCOA,则点O为ABC的垂心。

结论2:若点O为△ABC所在的平面内一点,满足OABCOBCAOCAB, 则点O为ABC的垂心。

22222

2四、三角形的“重心”:

义: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ABC的重心一般用字母G表示。

质:

1.顶点与重心G的连线必平分对边。

2.重心定理:三角形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

即GA2GD,GB2GE,GC2GF 3.重心的坐标是三顶点坐标的平均值. 即xGxAxBxCyyByC,yGA. 334.向量性质:(1)GAGBGC0; (2)PG

1(PAPBPC)。 3 2

第三篇:向量与三角形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知识的交汇

一、四心的概念介绍

(1)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 (2)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 (3)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四心与向量的结合

(1)OAOBOC0O是ABC的重心.证法1:设O(x,y),A(x1,y1),B(x2,y2),C(x3,y3)

(x1x)(x2x)(x3x)0

(y1y)(y2y)(y3y)0

OAOBOC0

x1x

yy1

x2x33y2y3

3O是ABC的重心.

证法2:如图

OAOBOC OA2OD0

AO2OD

A、O、D三点共线,且O分AD

为2:

1O是ABC的重心

BDC

(2)OAOBOBOCOCOAO为ABC的垂心.证明:如图所示O是三角形ABC的垂心,BE垂直AC,AD垂直BC, D、E是垂足.

OAOBOBOCOB(OAOC)OBCA0 OBAC

同理OABC,OCAB

O为ABC的垂心

(3)设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O是ABC的内心

aOAbOBcOC0O为ABC的内心.证明:

ABc

AB

AC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分别为AB、cb

ACb

平分BAC,

ABcACb

AO(),令

bcabc

AO

bcabc

(

ABc

ACb

)

化简得(abc)OAbABcAC0

aOAbOBcOC0

(

4O为ABC的外心。

典型例题:

例1: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ABAC),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如图所示ABC,D、E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ABAC2AD

OPOA2AD OPOAAP AP2AD

BDC

AP//AD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即选C.

例2:(03全国理4)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OA,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B)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

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分别为AB、

AB

AC平分BAC,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即选B.例3: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AB

AC,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如图所示AD垂直BC,BE垂直AC, D、E是垂足

. 

BC

=

=0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即选D.练习:

1.已知ABC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PAPBPC0,若实数满足:ABACAP,则的值为()

A.2B.

32C.3D.6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OAOBOC0,则OAOB() A.

12

B.0C.1D.

12

3.点O在ABC内部且满足OA2OB2OC0,则ABC面积与凹四边形

ABOC

面积之比是() A.0B.

32

C.

54D.

43

4.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若OHOAOBOC,则H是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5.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OA

BCOB

CAOCAB,则O是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OHm(OAOBOC),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6.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则实数m =

→→→→1ABACABAC→→→

7.(06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BC=0 · = , 则

2→→→→|AB||AC||AB||AC|△ABC为()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8.已知ABC三个顶点A、B、C,若AB

ABC为()

ABACABCBBCCA,则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 练习答案:C、D、C、D、D、

1、D、C

第四篇:用向量法证明

用向量法证明步骤1

记向量i,使i垂直于AC于C,△ABC三边AB,BC,CA为向量a,b,c

∴a+b+c=0

则i(a+b+c)

=i·a+i·b+i·c

=a·cos(180-(C-90))+b·0+c·cos(90-A)

=-asinC+csinA=0

接着得到正弦定理

其他

步骤2.

在锐角△ABC中,设BC=a,AC=b,AB=c。作CH⊥AB垂足为点H

CH=a·sinB

CH=b·sinA

∴a·sinB=b·sinA

得到a/sinA=b/sinB

同理,在△ABC中,

b/sinB=c/sinC

步骤3.

证明a/sinA=b/sinB=c/sinC=2R:

任意三角形ABC,作ABC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交⊙O于D.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度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等于∠C.

所以c/sinC=c/sinD=BD=2R

类似可证其余两个等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设向量AB=a,向量AC=b,向量AM=c向量BM=d,延长AM到D使AM=DM,连接BD,CD,则ABCD为平行四边形

则向量a+b=2c(a+b)平方=4c平方a平方+2ab+b平方=4c

平方(1)

向量b-a=2d(b-a)平方=4d平方a平方-2ab+b平方=4d

平方(2)

(1)+(2)2a平方+2b平方=4d平方+4c平方

c平方=1/2(a+b)-d平方

AM^2=1/2(AB^2+AC^2)-BM^2

3

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且AD//BC,用向量法证明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过A做AG‖DC交EF于p点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

向量Ep=½向量BG

又∵AD‖pF‖GC且AG‖DC∴向量pF=向量AD=向量GC(平行四边形性质)

∴向量pF=½(向量AD+向量GC)

∴向量Ep+向量pF=½(向量BG+向量AD+向量GC)

∴向量EF=½(向量AD+向量BC)

∴EF‖AD‖BC且EF=(AD+BC)

得证

4

先假设两条中线AD,BE交与p点

连接Cp,取AB中点F连接pF

pA+pC=2pE=Bp

pB+pC=2pD=Ap

pA+pB=2pF

三式相加

2pA+2pB+2pC=Bp+Ap+2pF

3pA+3pB+2pC=2pF

6pF+2pC=2pF

pC=-2pF

所以pC,pF共线,pF就是中线

所以ABC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p

连接OD,OE,OF

OA+OB=2OF

OC+OB=2OD

OC+OC=2OE

三式相加

OA+OB+OC=OD+OE+OF

OD=Op+pD

OE=Op+pE

OF=Op+pF

OA+OB+OC=3Op+pD+pE+pF=3Op+1/2Ap+1/2Bp+1/2Cp

由第一问结论

2pA+2pB+2pC=Bp+Ap+Cp

2pA+2pB+2pC=0

1/2Ap+1/2Bp+1/2Cp

所以OA+OB+OC=3Op+pD+pE+pF=3Op

向量Op=1/3(向量OA+向量OB+OC向量)

第五篇:用正弦定理证明三重向量积

作者:光信1002班 李立

内容: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转化,最后用正弦定理来证明三重向量积的公式——(ab)c(cb)a(ca)b。

首先,根据叉乘的定义,a、b、ab可以构成一个右手系,而且对公式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在公式中,a与b是等价的,所以我们不妨把a、b、ab放在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a与b处于oxy面上,ab与z轴同向。如草图所示:

其中,向量c可以沿着z轴方向与平行于oxy平面的方向分解,即:

cczcxy

将式子带入三重向量积的公式中,发现,化简得:

(ab)cxy(cxyb)a(cxya)b这两个式子等价

现在我们考虑(ab)c刚好被a与b反向夹住的情况,其他的角度情况以此类推。

由图易得,(ab)c与a、b共面,a与b不共线,不妨设(

ab)cxayb,

a,cxy

(

,),b,cxy

(0,

),所以:

在三角形中使用正弦定理,得

ab)cSin[-a,b]

Sin[

xa

yb

Sin[a,cxy

k]

b,cxy

又因为ab)cabcSina,b

所以,解得k=abc, 于是解得:

x= bcxyCosb,cxyyacxyCosa,cxy

bcxy acxy

由图示和假定的条件,(ab)c在a和b方向上的投影皆为负值,所以x,y都取负值,

所以,

(ab)cxy(cxyb)a(cxya)b

其他的相对角度关系,以此类推,也能得到相同的答案,所以:

(ab)c(cb)a(ca)b,命题得证。

小结论:当直观解答有困难时,可以通过分析转化的方法来轻松地解决。

上一篇:省级文明工地现场汇报下一篇:手机网游什么可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