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诗词

2024-04-15

酒文化诗词(通用8篇)

篇1:酒文化诗词

毕业论文

题 目: 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汪孝娣

学 号: ***15

2015年 3月 10 日

酒与诗词

——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目录

酒与诗词.....................................................................................................2 ——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2 内容提要:.................................................................................................3 关键词:.....................................................................................................3 引言:.........................................................................................................3

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3

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4

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5

四、诗中酒、酒中诗................................................................................6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 诗歌 唐诗 宋词

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正文:

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是宫廷宴会最为常见的。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行苇》中对此类多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胜负既定,欢呼声起,于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即使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实际上是让美酒灌满自己的皮囊。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有亲朋来访,都要以美酒待客,一者是主人体面,二者是增加欢趣。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 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九歌•东君》

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看到加入“桂”、“椒”这些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具有地方的特色。屈原的诗篇,影响深远。宋玉步其后尘。“《招魂》者,宁玉之所以作也。”这篇作品数次见酒,更富有楚地风情。

(米巨)(米女)密饵,有(饣长)(饣皇)些。瑶桨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桨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沉日夜些......酌饮尽欢,乐先故些。

丰富的食品,精美的饮料,兰膏明烛,华灯璀璨,鼓动瑟摇钟,美人共醉。虽是娱神敬鬼的幻想,但无异也反映人间的豪奢。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于是深感力不从心,悲从中来,这一杯酒,味道可就完全不同了!

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路清波,好鸟鸣高枝。

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者斯。——《公宴》

他九高八斗,又是王弟,不少文士多仰慕他,追随他。所以他日夜开宴,赏柳看花。秦筝齐瑟,美女娇娃。“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反正是“公款”,尽量花销就是。只要不过问政治,一天吃三头肥牛,曹丕大概也不会来过问。除了“置酒高殿上”,还纵马出猎:“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这《名都篇》有论者以为是曹植本人游猎生活的写照。平乐观为汉明帝所造,在洛阳西门外。能在那设宴,且饮每斗“十千”的美酒,恐百一般人所能为。尽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和斗鸡走马的乐趣,但并不能解除心灵的痛苦。不知是“遗传基因”,或是现世的实感,他也慨叹:“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人终究不免一死。“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然,大概也只有“杜康”可以排解了:

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这是有历史背景的。而这七人之中,嵇康与阮籍,在文学史上齐名。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王禹,北宋文学家,性嗜酒,大有一日不可无此君之慨。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 他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中进士,在汴州作官司,生活比较稳定,后因得罪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大概收入不多,需靠“稿费”打酒。他的《寒食》诗云: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硖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由唐入宋,虽然社会趋于安定,生产比五代时期有所发展,但创造仍没完全愈合,边患时起,民生多艰。王禹在风雪寒天一斟酌之中,心绪难平,品出许多苦味。“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未缺供,酒肴亦能备。”(《对雪》)自己虽然生活无忧,而河朔之民此时却“输挽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其中冻死的该有多少?戌边将士,身披铠甲,寒气透骨,远离乡井,备受苦辛,有谁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这种关怀民生、杯酒不忘国事的思想,是深受杜甫与白居易思想的影响的。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其实,鸟是知人之乐,旦与人共乐的。

四、诗中酒、酒中诗

在诗歌中,借酒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中的情绪,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 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众所周知杜甫嗜酒如命但是为何本应该饮酒的日子却不愿意喝酒呢,因为当时杜甫已经白发日多,护病断饮,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时世艰难自己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我自己认为不是杜甫真的嗜酒如命,而是当时国破家亡,自己又穷困潦倒不能济世扶困,空有一番报国热情却无处抒发,从而只能借酒消愁但是愁上加愁,悲从中来只能提笔挥毫把自己的壮志和现实的悲凉强烈的对比记录下来,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 借酒表达友情

古人喜欢喝酒,喜欢和朋友约在一起畅饮阔谈,一起游览亭台楼阁,“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这句话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可见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一名饮酒诗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有300首,占总数的21%,可以说,杜甫和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上交相辉映,在饮酒上也是不相伯仲。杜甫和李白这两位诗中泰斗曾经快乐地在一起豪饮,而且喝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这记在杜甫的诗中:“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和杜甫两人骑马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范十,是挚友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李白称呼杜甫为杜二,杜甫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在秋日无风之时,约上三两好友相聚喝酒,李白在酒桌上和杜甫、范十豪饮的时候,讲述路上的趣事,满是轻松和惬意,酒中蕴含着他们的浓浓情谊,诗里有杜甫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对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

三 借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 是前生。走遍人间, 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 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 小溪横。南望亭丘, 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 寄馀龄。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 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斜川之游,这首词虽然充满恬静闲适的田园趣味, 却又不失苏轼以往的豪放气。该词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 说只有醉中才清醒, 梦中才了然, 表达了愤世嫉情怀。此句与苏轼提到的自比陶渊明形成呼应, 体现了苏轼不仅能理解陶渊明饮酒的心情, 更 是如同知己般深知自己如同陶渊明一样, 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 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最后感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少风流人物和惊天骇事如今都随风浪滔滔而去,今天站在这里回想那些往事,用什么来表达那些逝去的感情,只有默默奉上一杯酒,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浓睡和残酒的意象愁肠难解,作者沉睡中却又知道一夜风雨, 可见作者当时心情的低落忧郁, 以至难以入眠。宿醉醒来后忙问到海棠花可好?虽然沉郁却仍惦记庭院里的海棠, 可见词人并未失去年少时对自然春色的热爱。不幸的是, 作者却不再象当年那样无忧无虑, 生活的阅历和打击, 失去亲人的变故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词中便化成了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含蓄和悲伤。从爱春到伤春, 作者李清照的生命光因为酒的陪伴而更加浓郁。

四 借酒表达爱情及相思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秋夜牵情》)在深闺之中,痴情的女人思念着心上人,因相思而寂寞,因寂寞而愁肠郁结,只能借助于酒来摆脱愁怨。再如“殢滞酒杯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诉春》);“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围炉》);“凉生还又撩幽恨,留取孤樽对月开”(《夏雨生凉三首》其三)总之,婚后的他不再是少女时的开朗,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昼黑夜,总是带着泪珠,难怪魏仲恭将其集命名为《断肠集》。

鲁迅在谈到中国古代正统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时曾经说过:“倘其嗫嚅之中,偶涉眷爱,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但朱淑真冲破流俗,大胆闯入了一般男子都讳莫如深的言情

禁地,不仅在被称为“诗余”的词中,而且在被尊为正统的诗中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可见她的叛逆与不俗。

结论

因此,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心境,为诗人营造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境界。而对酒的迷恋,使诗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诗人的悲壮诗篇,正是酒与现实人生的沉醉结出的丰硕之果,构成了其诗歌交响乐中的精彩篇章。诗与酒在他们的笔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人、酒、诗三者得到完美的结合,在诗酒中呈现出一种纯艺术的内在美。诗也呈现给我们一个酒文化全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酒文化的传承,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诗酒生涯。后人也正是从诗人沉醉的艺术创造心态中品味到饱含人生丰富内涵的沉醉悲壮的审美意识。

诗与酒都是诗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滋养他一生的源泉。酒是灵,诗是魂,诗与酒共同注释了诗人的一生。对于诗人,酒是诗化了的酒,诗是酒化了的诗,诗酒一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注释:

1、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93年8月出版 第186页

2、王仁湘,《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市中央路165号),2002年4月出版 第217页

3、吴澎,《中国饮食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2009年7月出版 第页

4、李波 《口腔里的中国人》东方出版社(上海市仙霞路345号),2007年2月 第187-188页

5、《中国酒文化趣谈》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2008年1月出版 第页

6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东城区 朝内大街166号), 1997.第12-13页

苏轼.《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1982.第47页

8王水照, 朱刚.《苏轼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市汉口路22号), 2004.9《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篇2:酒文化诗词

1、得来佳士宜呼酒,如此青山好着书。

宋湘诗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

3、映入酒杯——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忧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

4、映入酒杯——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映入酒杯——夏

石鱼湖,以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州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6、映入酒杯——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元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7、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

有古文人爱美酒,酒伴诗文传千秋。

神州大地多琼浆,且从茅台说从头。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王蒙词

8、著书倦后思美酒,小饮芳醇文思来。梦想长篇完稿时,至交欢快醉茅台。

作家姚雪垠先生诗

9、周总理说:“茅台酒不上头,能安定精神,消除疲劳,治感冒”。

10、专家评价仁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酒体醇厚,柔和绵甜,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11、慨当而慷,忧思难忘,何于解忧,唯有杜康.12、天之高,纳君子器度,地之厚,蕴仁者胸怀。

13、寓古典于现代之中,藏时尚于典雅之际。

14、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1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6、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17、茅台频助雪垠兴,小钦芳醇文思来。

18、饮之甘美舒适,饮后怡然畅快。

19、中外佳酿各异,茅台工艺独特。20、留处历史瞬间,珍藏金奖百年。

21、敬怀开国领袖,唯以国酒珍品。

22、用味觉去驰念,举国酒以品读。

23、传承中华文化,光大民族品牌。

24、真情方品味,无处不禅机。

25、酒是水中诗,诗是文中酒。

26、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27、茅台仁酒,仁者仁心。

28、国酒精神,世家传承。

29、百年经典,梦想永传。30、玉液琼浆,誉满全球。

31、百年糊涂,相聚有你。

篇3:酒文化诗词

一、以“诵读”为引线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诵读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 诵读法已经成为理解诗词含义、掌握诗词主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反复大声朗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领悟诗词的含义, 而且还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和道德取向。

首先, 从形式来看, 诗词讲究韵律美, 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 押韵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很有节奏感。通过诵读, 学生能充分感受诗词的美妙, 体悟其中的审美价值, 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其次, 从内容来看, 诗词主要有写景、状物、抒情等几类,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现实生活, 从艺术的角度赋予生活浪漫的气息。诗人对现实和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反复朗读, 学生能受到熏陶,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 教师要重视诵读在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经常诵读。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时, 首先, 教师可以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情感。然后,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诵读。随后, 再以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条线索展开, 让学生谈谈诗的韵律美、绘画美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值得一提的是, 在诵读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抓住古诗, 还要关注作者及创作背景, 这对把握主题有重要作用。这首诗前两句对比秋天“荷花”的凋零和“菊花”的坚挺, 后两句话锋一转, 引出“一年好景君须记”。菊花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告君之句的醉翁之意是什么?通过多次朗读可以发现, 诗人意在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 努力不懈, 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遇到挫折不气馁、奋发向上的主题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以“鉴赏”为深入点

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 以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内蕴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品格。诗词鉴赏不仅是充分发掘诗词多重含义、丰富文学要义的方式, 也是探讨诗人思想情感、研究历史的深入点。鉴赏诗词意在通过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诗词的价值, 并能在鉴赏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 例如古人对生活的看法、内心的修养及为人处事之道。

以“鉴赏”为深入点的诗词教学不仅能延长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还能开拓思维, 提升感悟。因此, 教师要在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词的构词艺术、创作特色及思想情感, 帮助他们充分感受诗词的多重艺术魅力。诗词鉴赏一般可从语言风格、行文技巧、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展开, 主旨是鉴赏的核心内容, 必须首先弄清主旨。例如在《赠汪伦》一诗中, 全诗以叙事的手法展开, 并运用对比的手法 (桃花潭水的千尺深和汪伦对我的情意) 来突出“我”和汪伦的情谊。通过分析, 学生能够把握诗的主旨, 感受到二人之间的深厚情意, 并反思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由诗词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这就是鉴赏的升华。

鉴赏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研究诗词的热情, 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鉴赏的形式。诗词的美不仅在于韵律美, 还在于意境美。以王维为代表的诗人将“诗”与“画”完美结合, 使诗词呈现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因此, 教师可以此为突破点, 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画插图, 体会诗的绘画美。例如杜甫的《绝句》一诗, 不仅运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早春图, 还赋予此画鲜明的色彩, 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可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来绘画, 其意义在于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达抽象的诗词, 在此过程中,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再三咀嚼体会和感悟内在含义, 在绘画的同时掌握内涵, 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鉴赏把学生的认知从表层深入到了内在, 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它不仅着眼于学生对诗词基础知识 (如诗词的朗读、翻译等) 的掌握, 更侧重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升文化内涵。

三、以“探究”挖掘内涵

传统语文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常常使诗词学习陷入一潭“死水”中, 课堂失去活力, “活水”难以引入, 更不要说激起新的思维“涟漪”。探究法的提出意在倡导教师打破这一尴尬局面, 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从而淡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决定作用,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探究要求教师能够独辟蹊径, 引导学生以全新的形式深入探究诗词,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诗词的价值。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够领悟诗词多义性内涵, 还能通过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领导意识和服务意识。

从探究的内容来看, 教师要不断引入新鲜的元素, 以新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内涵, 以便学生能从中借鉴有价值的思想。教师可以将诗词与音乐、美术、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 使学生领略诗词在不同形式中的生命力, 汲取其中别样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旧诗新唱”, 通过旋律让学生感受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和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进而引发自己对“背井离乡”的思考, 从而更加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以艺术为载体的人文精神, 感悟诗的哲理, 体悟生活。

从探究的形式来看, 要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合作探究, 以综合展示的形式来呈现探究成果, 以师生共同打分的形式来评价活动, 通过合作—展示—评价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仍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围绕古诗背景、情景再现、主题深入等环节展开。在活动过程中, 各组学生要发扬合作精神, 既要着眼于个体的能力, 又要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利益, 协调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正确认识合作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集体意识。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更是对学生的耐力和毅力的挑战。诗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在生活中能勇敢地面对挫折。

探究诗词要敢于突破常规, 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 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表现自我。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深入诗词的创作背景、历史发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发现诗词中隐藏的内容, 充分感受诗词的价值和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和意义, 从而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提高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篇4: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赏析

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范仲淹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西夏军对北宋的侵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如果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辉煌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在这方面,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忧国忧民的典范和楷模。他的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记述了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一边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宴饮场面,同时另一边却是“路有冻死骨”,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冻死街头,无人问津的悲惨场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看似平常,却是字字千钧,这不带任何修饰和感情色彩的现实主义描述,蕴含了多少对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生活的痛恨,对劳动人民贫困潦倒艰辛生活的同情忧虑和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的谴责和抨击!可谓扣人心弦,意境深远。

无独有偶,比杜甫晚些时候的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的《轻肥》一篇,则简直就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姊妹篇。该诗写统治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以人民的饥饿死亡作对照,“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讽刺的矛头直指弄权宦官,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思乡之念,怀下之情

应该说,古典诗词中思念故乡,怀想亲人的感情和诗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当这些林林总总的思念之情在酒杯里发酵、酝酿之后,溢出的不仅是醇厚悠长的酒香,而且更还有或高兴、或忧伤或悔恨的缕缕不绝的情绪的飘带,缠绕在饱受思念之苦的诗人心间,缠绕在试图走进诗中的后来读者心间,感同身受,余味无穷。

在《闻官军的河南河北》一诗中,诗人的高兴之态栩栩如生:“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听到捷报喜极而泣,回家之心已是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此令人激动之事,不能无酒,于是诗人纵酒痛饮,且放声歌唱,而妻子更是愁云顿消,急不可待地收拾行李了。通过一系列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活脱脱勾勒出诗人一家欢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场面。诗人狂喜之极,且歌且酒,兴奋的情绪随酒香溢出来,飘洒弥漫,陶醉了诗人一家,更陶醉了读者的阅读情绪。整诗给人以愉悦轻快的艺术体验,表现出魅力无穷的韵味。

毋庸置疑,苏轼的《水调歌头》乃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为词彩绚烂、字字珠玑的一篇。中秋之夜、词人欢饮达旦,思念着不能团聚的弟弟,未免情绪消沉,醉意朦胧的诗人举杯问青天:明月几时有?何事长向别时圆?思念之情愈加浓厚,可是随即又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怎样的胸襟和气魄,这是何等的超脱与达观!全词笔调奇逸,视界开阔,意境轻灵洒脱,是酒给了词人无限的思念,是酒给了词人无形的洒脱与飘逸,无尽的抚慰和达观。美酒佳作,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品味和享受。

相形之下,隋人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一诗则是另有一番风味。如诗中的“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两句,杯中已斟满桂酒,而诗人所思念的即将与自己开怀畅饮的友人还没有来到,心中那份期待、思念、落寞、忧伤是那小小的酒杯所能容得下的吗?这份挥之不去的寂寞和忧伤,随着酒香飘散开来,笼罩在诗人周围,诠释着诗人难以言传的心境,形成一种幽远、悠然的艺术境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钗头凤》一词,成为思念情人刻画相思和悔恨的扛鼎之作。全诗委曲缠绵,惆怅交加,相思与遗憾同在,悔恨与无奈俱增,令人读之再三,叹之再三。

旧地重游,景物依旧,昔日情人却已远去,引起词人无尽惆怅。“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举起酒杯,想起情人的红酥手,手捧黄滕酒的姿态,想起往昔与情人相处时的欢乐时光,与之不得已而分手后的愁肠相思,诗人“错,错,错”!三声痛彻心扉的嘶喊,是相思之久,是惆怅之深,更是悔恨地自责,对灵魂的拷打。而“莫,莫,莫”三声长叹,则凝聚了诗人多少对情人已适他人的伤心,对没有坚守住爱情阵地的悔恨,对此情已逝绝望和无奈的悲哀凄凉的心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相思之苦,离别之恨,与黄滕酒一道浸润着词人那颗绝望破碎的心,如泣如诉,凄惋哀怨,感人至深。

三、聚散无常,功业难成之意

溯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与酒形影不离。欢聚时,饮酒作乐,更使诗人豪放,洒脱,尽兴;别离处,酒来遣别离之愁,抚慰游子、离人憔悴敏感的心灵,流露出诗人的真挚感情,折射出诗人的气魄、胸襟和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是诗人陆游在农家欢聚饮酒的热闹场景,语言简洁质朴,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深厚情感。“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这是诗人晏几道与歌女欢聚饮酒时的景致,语言精雕细琢,措词婉妙,别具风格。“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语言精练准确,意境高远,更表现出与友人别离的忧伤和依依不舍,情真意切,杯酒中浮现出二人的深情厚谊,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面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苦闷者有之,达观者亦有之。心境不同,情怀各异,但无一不对酒情有独钟,借酒遣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曹孟德的苦闷,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达观,气势飘逸洒脱,展现出诗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特色和建功立业的执着精神,蓬勃激昂,催人振奋。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多彩多姿,风格迥异,在浩浩荡荡的古典诗词长河中,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承载了历代诗人细腻丰富,敏感多情的内心体验,陶冶了历代读者的心灵,传达和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形成了酒文化特有的艺术魅力。

篇5: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38、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长留。

39、楼上一层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客来两地话武林山水泸渎莺花。40、近水楼台先得月,芳香茶叶最清心。

41、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42、清音盈客座,和气透茶杯。

43、芳香清意府,碧绿净心源。

44、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

45、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46、香茶一杯解乏力;古语三句振雄心。

47、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48、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茅光照玉瓯青。

49、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香荡文思。50、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51、北汲百泉池中水;南采龙井山上茶。

52、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53、石鼎煎香俗肠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54、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5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5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5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5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5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60、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6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6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63、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64、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6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66、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6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6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69、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70、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71、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72、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73、满园春色关不住,茶浓花香醉红尘。74、处世以中庸为道,为人将道德铭心。75、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76、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77、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78、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79、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80、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81、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82、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83、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84、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85、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86、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87、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88、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89、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90、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91、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92、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93、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94、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95、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96、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97、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98、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99、扁乎?不扁,不扁亦扁!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篇6:茶文化诗词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F剧,吹嘘成对鼎。

篇7:茶文化诗词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 谂老三瓯梦亦赊。

篇8:江南三楼的诗词文化

三楼诗文基本上都是登楼览景之作, 即于楼阁之中观赏四面山水, 并由景及情, 产生无限感怀。这种于天地万物和山水景物之中寻求美感的思想一直为后人所继承。三楼诗文集中于两个方面:山水与楼阁。但又因为它们各自山水景色及风格的不同使得诗文也呈现出万千气象。

岳阳楼

岳阳楼前有一副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 流者, 峙者, 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对联道出与岳阳楼关系密切的主要人物:杜甫、范仲淹、滕子京。范仲淹一句“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让我们体悟出岳阳楼的魅力就在于包容, 无欲则刚, 有容乃大。所以文人墨客登临岳阳楼, 都禁不住文思涌动, 挥毫泼墨。

杜甫写出了岳阳楼水的雄浑——“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 苍茫的湖面上, 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岳阳楼水势可谓浩瀚无际, 气势磅礴。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则使洞庭湖空旷无际的雄浑气象如在眼前。

韩愈在岳阳楼边送别友人, 写下一首《岳阳楼别窦司直》:“洞庭九州间, 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 北注何奔放。……轩然大波起, 宇宙隘而妨。”在岳阳楼边的离别情绪似乎被掩盖在浩大的水势之下。后人又有“吐吞九水波涛阔, 出纳三光境界宽” (宋·王十朋《岳阳楼》) , “日月鸿蒙里, 风沙浩荡前” (元·傅若金《登岳阳楼》) 来续写岳阳楼的烟波浩渺之势。

大诗人李白则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则把岳阳楼想象成了天宫仙宇:“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黄鹤楼

黄鹤楼身上萦绕着许多神仙故事, 南北朝时, 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鹤经过这里;明清时, 人们把黄鹤楼同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联系起来。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 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赋诗。而这其中以崔颢《黄鹤楼》一诗最妙, 传为千古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诗人李白读了这首诗也赞叹不已, 他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然而李白在黄鹤楼也有佳作问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流放夜郎, 经过武昌游黄鹤楼所作。黄鹤楼上听到笛声《梅花落》, 在这位迁谪之人的内心激起无限凄凉, 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白居易也有一首写黄鹤楼的好诗《芦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 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 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 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 醉来堪赏醒堪愁。

这诗虽是答谢主人的应酬之作, 但诗中不仅写了登黄鹤楼所见的迷人景致, 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黄鹤楼除了萦绕着神仙气质和墨香神韵以外, 还充盈着天地间的赤诚忠烈与浩然正气。岳飞镇守武昌七年, 三次北伐都以武昌为基地, 一曲《满江红·登黄鹤楼》豪气冲天, 令人荡气回肠。

遥望中原, 荒烟外, 许多城郭。

想当年, 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 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 再续汉阳游, 骑黄鹤。

滕王阁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显出一种凌空欲飞的美, 气势奔放。

滕王阁的山水诗则更多地传承了王勃非凡的想象与豪迈:“帆樯星斗通南极, 车盖风云拥豫章” (元·虞集《滕王阁》) , “天提日月东南走, 地辟山川昼夜浮” (宋·王庭珪《登滕王阁》) 。

另外两位诗人则赋予它另一种情愫。王安石在《滕王阁》里多了一些缅怀:“白浪翻江无已时, 陈藩徐孺去何之?愁来径上滕王阁, 覆取文公一片碑。”

文天祥到滕王阁, 眼前有“五云窗户瞰沧浪, 犹带唐人翰墨香”的美景, 可他想到的却是“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首十年此漂泊, 阁前新柳已成行”。至此, 滕王阁已成了排遣寂寞之地, 成了作者寻求寄托, 与前人心灵对话的一方净土。

登高方能望远, 山水之远和楼阁之高都是天地万物之大美——博大, 高远, 壮阔。三楼诗文内容各异, 但大都是登高怀远, 寄情山水之作。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 三楼诗文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寓万千感慨于山水图画之中, 寄忧乐情怀于天地万物之间。借用清代诗人刘坤一的一副对联结束此文:

兴废总关情, 睹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幸此地湖山无恙。

上一篇:染色和加脂工艺新趋势下一篇:NaOH与CO2的创新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