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包房协议

2024-04-23

长包房协议(精选4篇)

篇1:长包房协议

连氏大酒店 长包房协议书

欢迎您能选择下榻连氏大酒店,为确保您住店愉快,并保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协议:

甲方:连氏大酒店,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一、甲方将本酒店______楼______房间,共______间房,出租给乙方。

二、租赁期限: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三、房租价格:每天每房定价为____________元,合计为____________元。

四、租金:每月人民币(大写)元整(小写)。

五、乙方在租住期间,根据所租住时间享受本合同规定的优惠。乙方向甲方提供个人相关资料,甲方承担保密责任。

六、乙方保证在租住期间不改变酒店房间用途,不破坏房子结构,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且遵守本合同之各项约定。

七、本合同于乙方向甲方缴纳(大写)_____ ___元押金后生效(小写),该押金不计息,包住期限届满乙方付清全部费用后,甲方予以退还。

八、房价款的结算和支付:

1、房价款实行先付后住,乙方应于每月的第五个工作日将下一个月的房价款支付至甲方的银行账户,否则甲方将不予提供房间给乙方。

2、甲方的银行账号:3500 1667 5070 5968 8888 开户名称:福建省长泰连缘漂流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长泰县支行

九、乙方应于包房租赁期限届满前来前厅部办理结算,以付清当月全部帐目,与此同时乙方同意付清下月的续住预付租金,否则作为自动退房处理。酒店有权把该房的物品迁移至行李库保存,待领,并终止协议,原房另行出租。

十、乙方租用甲方的 房间使用时间应保证不低于 天,若低于该约定的天数,则每天按照______元收取。

十一、甲方在出租房间内配备的所有设施均属甲方所有,甲方保证出租房间及其配套设施的安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乙方应正常使用并妥善保护房间 及配套设施,防止非正常损坏,如有设施物品损坏、缺失、污染及房卡丢失等情况出现,经甲方客房部查房确认后,乙方须照价赔偿。(可从乙方押金中扣除赔偿费)。

十二、甲方向乙方提供如下服务:

1、每隔两天清洁房间并更换巾类和床上用品一次;

十三、乙方在入住期间禁止进行任何非法活动,包括:赌博、吸毒贩毒、卖淫嫖娼、非法集会、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

十四、乙方事先未经甲方的书面同意: 1.不得在酒店房间内堆置货物; 2.不得变更房间内的电线、管道位置;

3.不得随意变更配套设施的摆放位置或搬离酒店;

4.不得在酒店房间内安装隔墙、隔板和改变房间的内部结构;

5.乙方在租赁甲方的 房间以外的任何区域,不得张贴广告及摆设各种宣传品。

十五、因乙方使用不当或不合理使用,导致房间内的设施损坏、丢失或发生故障,乙方应及时告知甲方,由甲方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安装或重新添置。乙方承担维修、安装或重新添置的费用,并赔偿相应损失。

十六、租赁期间内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房间转租或变相转租他人,若出现此种情况,甲方将视为乙方提前退租,有权终止合同。

十七、乙方在本合同到期,如需继续租用甲方酒店房间,乙方应于合同有效期满前十五日向甲方提出续租要求,经与甲方协商一致后,重新订立新合同,原合同押金将自动转入新合同。

十八、甲、乙双方就本合约未尽事宜,可另行协商作出补充协议,但补充协议不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章之规定,并不得与本合同内容相桲离,补充协议与合同具同等效力。

十九、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连氏大酒店 联系人:

电话:0596-8366998 传真:0596-8366333 地址:长泰县十里村1号

乙方: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地址:

篇2:长包房协议

甲方:

乙方:荆州市红苑大酒店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于 年 月 日起在乙方客房入住,一年内间断性租房 天/次,乙方向甲方提供每间 元/天的优惠房价(房间仅限标准间);总租房 天/次不足,仍按 天/次的房价结算。

二、甲方客人入住须提前预订并须经乙方确认有房(同时间甲方享有优先权),入住所发生的消费额甲方须当日以现金结清。

三、甲方入住期间,若甲方人员在乙方酒店发生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事件,由甲方承担其法律责任;情况特别严重且对乙方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甲方须进行赔偿。

四、甲方于协议签订之日起须向乙方交纳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表身份证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并支付不少于50%的租房预订金(元)。

五、甲方在租房期间,不得将房间转租给他人,也不得将本协议所房价告知第三方,若经证实,乙方将有权终止本协议,预订金不予退还。

六、每月8日前乙方将上月甲方入住记录统计表交甲方代表签字

七、以上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签字盖章,于乙方收到甲方预定金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盖章)乙方代表:荆州市红苑大酒店市场部(盖章)

联系人:联系人:

电话:电话:

篇3:长链式路由协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自组织特性、数据聚合特性、应用相关。

WSN中的路由协议会依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而网络的拓扑结构会根据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而改变。本文的长链式路由协议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在电力系统的高压开关柜进行温度监测时, 可以根据街道上高压开关柜的分布情况划分成多个链式的监控支路。沿铁道线或者公路线进行环境的监控也可以利用此链路结构。本文重点探讨在长链式路由协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 长链式路由协议简介

1.1 长链式网络结构

本文的长链式路由协议是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提出的。

在图示的网络中共有三种无线设备:汇聚终端、通信节点和采集节点。汇聚终端负责对整条链路进行控制, 并且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通信节点控制采集节点进行数据的采集。通信节点会把采集节点采集的数据逐跳地发送给汇聚终端。

1.2 长链式路由协议工作原理概述

网络的工作分成四个过程:数据采集过程、链路建立过程、数据汇集过程和数据上传过程。

(1) 数据采集过程。由采集节点启动。采集节点醒来后, 采集数据, 并发给同编号的通信节点, 然后接收通信节点的确认信号和控制命令 (主要是下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即睡眠时间) 。

(2) 链路建立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在设定的数据汇集时间到来的时候, 汇聚终端发送链路建立命令给最小编号的相邻节点, 并依次传递, 直到编号最大的节点。不能通信的节点被越过, 一个可以正常通信的链路被建立起来。每个节点都会记录已经建立链路的前后相邻节点编号, 从而形成本次建立的链路的记录。后续的数据汇集过程将沿着本次建立的链路反向传回汇聚终端。

如果汇聚终端有一条以上采集链路, 则轮流在采集支路上发送链路建立命令。

(3) 数据汇集过程。当链路建立命令传送到采集支路的最后一个节点后, 此节点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沿着本次建立的链路逆序传向汇聚终端的方向。每个通信节点在收到汇聚过程的数据包后, 都会把自己采集的数据附在数据包的尾部, 再接力传向汇聚终端方向。

(4) 数据上传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 通过串口把采集的所有数据一次传输给上位机。此过程不涉及本文的协议核心部分。具体执行过程不再讨论。

2 长链式路由协议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2.1 数据采集过程的时间同步问题

采集节点初始化后首先按照5分钟一次主动发送数据给相同编号的通信节点, 并要求通信节点给予确认并下达控制命令。子网初始化后, 通信节点会把采集间隔等参数在下一个采集过程的通信中发送给采集节点。

采集节点发送数据给通信节点时, 如果连续5次通信不成功, 则放弃本次数据采集过程进入休眠状态, 等待下一次数据采集过程的时间到来, 若连续6个采集过程无法与通信节点取得联系, 则主动把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设为120分钟。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保证采集节点先开机或通信节点暂时故障或者信道短期出现强干扰的情况下, 采集节点可以减少醒来的次数以节省电量;另一方面, 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后仍可以在最长两个小时的时间后自动回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通信节点在收到汇聚终端传来的链路建立命令后, 记录收到命令的时刻TCommand和命令中的数据采集时间间隔Interval。若在TAquisition时刻采集节点报送数据, 通信节点就把再次醒来的时间延迟Delay发送给采集节点。

Delay=[Interval-Mod (TAquisition-TCommand, Interval) ]-[Mod (N, 10) +1]该计算式中, 右边第一项是为了保证通信节点在收到一次链路建立命令后, 后续的命令收不到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规范采集节点的数据采集时间。右边第二项是为了使相邻的节点不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 以避免有可能的相互干扰。

同时为了使采集节点和通信节点成功通信一次, 而后面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下, 采集节点仍然按照固定的采集时间间隔醒来, 通信节点的每次发送确认帧时还把Interval的值发送给采集节点。采集节点从收到通信节点的确认帧, 到随后第一次醒来的时间延迟, 是根据确认帧中的时间延迟值计时。若随后节点醒来不能与通信节点取得联系, 则根据原来接收的Interval值进行定时。这样可以保证通信节点和采集节点在不能正确通信的情况下不会打乱采集节点的休眠规律。

2.2 链路建立过程的通信过程

链路建立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汇聚终端产生链路建立命令帧, 并送往1号节点。命令帧带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编号, 及采集时间间隔和采集支路总的节点数据, 只有目的节点会接收。1号节点产生新的命令帧, 送往下一个节点, 以此类推, 直到最后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收到命令帧后, 产生数据帧, 并启动数据汇聚过程, 根据链路建立过程产生的路径, 逆向传回汇聚终端。

如果链路建立过程中某节点暂时失效, 或者由于信道干扰无法成功通信, 则本次链路建立过程将越过此节点。如果3号通信节点无法正常工作, 则2号通信节点无法联系上3号通信节点, 将尝试联系4号通信节点, 如果4号节点也无法正常工作, 则尝试联系5号节点, 以此类推。

连接成功的节点号被记录在本节点, 同时, 链路建立命令由哪个节点发过来也会被记录, 这样整个链路建立过程经过的节点组成的临时传输路径被分布记录, 并用于随后的数据汇集过程。

在链路建立过程中, 如果N节点与N+1节点通信不成功, 则延迟Link Creat Delay后再次试着通信, 重复Link Creat Repeat次后仍不成功则放弃。然后与N+1节点通信, 依次类推。如果与N+Max Neigh bors仍然无法通信, 则认为链路出现故障, 把自己作为此次通信的最后一个节点, 产生数据汇集过程数据帧, 并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Link Creat Delay的设置是根据数据采集过程传输的最大时间需求确定。链路建立过程中N节点与N+X节点通信不成功最大的可能是与N+X节点的数据采集过程冲突。考虑到数据的实时性, 数据采集过程优先, 采集节点发送不成功立即重发, 重发次数为5。而链路建立过程在应该让出5+1次重复采集数据传输的时间后再尝试新的连接。

Link Creat Repeat可以设置为3-5。

Max Neighbors的值可设置为3-5。这个值要根据射频芯片的传输距离以及通信节点的间隔距离综合决定。

2.3 数据汇集过程的时间同步

数据汇集过程是这一个工作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链路建立过程的逆过程。在链路建立过程中, 每一个成功传递过链路建立命令的通信节点都保存了其前面一个通信节点的地址UPADDRESS和后面一个通信节点的地址DOWNADDRESS。当链路建立命令传递到最后一个通信节点, 该通信节点完成数据采集阶段后, 就产生数据汇集命令帧, 并且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数据汇集过程是链路建立过程的逆过程, 不需要再对链路进行处理。但是也有可能链路建立过程建好的链路在随后的数据汇集过程中出现中断。为避免数据汇集和随后的链路建立过程相冲突, 通信节点在数据汇集过程中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节点N在把链路建立命令传送到节点N+X后, 即等待N+X节点的数据汇集命令帧。当收到数据汇集命令帧时, 记录当前时间TCurrent, 并计算TCurrent-TCommand>Interval-11s?

其中TCommand是收到链路建立命令的时间, Interval是系统休眠时间。

如果计算结果为假说明即将开始下一轮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过程, 通信节点N不再转发数据汇集命令帧, 以防和数据采集过程及下一轮的链路建立过程冲突。公式中右边加入的11s是为了避开采集节点提前开始采集的最大时间10s。

如果计算结果为真, 则立即将数据汇集命令帧传送给有效链路中的N-X节点。

3 长链式路由协议数据帧格式简介

由于需要传输的数据不同, 各个过程使用的数据帧格式也不同。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发送帧和确认帧格式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做介绍了。重点解释一下链路建立过程请求帧, 帧格式如下表1。

在该命令帧中, Syn是同步字;Bran是采集支路编号, 半个字节;Sty是帧类型, 1个字节;Sor是发送请求帧节点编号, 1个字节;Dest接收请求帧节点编号, 1个字节;N是本采集支路最大节点编号, 1个字节;Req是链路建立请求帧发送轮次, 1个字节, 设置该参数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 通信节点N发送命令给通信节点N+1, 通信节点N+1正确接收了并且回复了确认信号, 但通信节点N没有收到, 于是重复发送链路建立命令。这种情况下, 若N+1判断是同一轮次的链路建立命令, 则不进行重复处理 (因为链路建立命令已经转发) , 只是再次向N节点发送确认信号。

(2) 通信节点N重复发送链路建立命令给通信节点N+3, 但是N+3节点仅最后一次正确接收了, 且回复了确认信号给N节点, 但是, 由于信道临时的干扰, N节点并没有接收到确认信号, 于是把自己作为最后一个节点, 启动了数据汇集过程。这种情况下, N+1及后面的通信节点很可能随后再把数据汇集帧发送给N节点, 造成混乱。解决方法是:N节点启动数据汇集过程后, 即把Req加1, 随后凡是与Req不相符的数据汇集帧不再响应。

4 结语

本文根据长链式网络结构的规律设计了一种长链式的路由协议, 首先简单介绍了本协议的应用场景和工作原理。重点对长链式路由协议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且给出了优良的解决方案。本协议可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而且具有较低的功耗, 适合大规模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升平, 郑来波, 张国伟.基于物联网的开关柜温度检测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02) .

[2]李彬, 李业德, 程海涛.低功耗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3 (2) :84-87.

[3]魏小龙.MSP430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4]孙利民, 李建中, 陈瑜等.无线传感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徐明, 阳宪惠.高压开关触头温度无线监测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 2009.

[6]宋文主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篇4:空间通信中可变长数据帧协议探讨

1982年, 美国航宇局 (NASA) , 欧洲空间局 (ESA) 和许多其它国家的空间局成立了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CCSDS) , 其职责是开发空间数据系统标准化的通信体系结构、通信协议与业务, 使未来的空间任务能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 促进国际间的相互支持、合作与交流。1986年完稿的一套CCSDS COS常规建议侧重于满足常规自由飞行科学卫星的要求, 该建议引入数据分包作为标准化的机制, 允许数据采集过程与空间数据信道的传递不同步。1989年,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CCSDS) 在成功的开发适用于低、中数据率航天器的常规在轨系统 (COS) 体制和标准的基础之上, 又进一步发展了以满足复杂航天器的需要为目标的高级在轨系统 (AOS) 体制和标准。

2 空间数据链路协议

空间数据链路协议 (如遥测、遥控和AOS空间数据链路协议) 提供了在空间链路传输各种类型数据的能力, 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可变长度的数据单元, 如包。空间数据链路协议能运载任何包, 条件是此包具有CCSDS认可的包版本号 (PVN) 。PVN必须在空间链路标识符文件中注册。目前下列包是CCSDS认可的:空间包、空间通信协议规约一网络协议 ( (SCPS-NP) 数据包、IP-4数据包和封装包 (封装其它数据单兀的特殊包) 。IP-6数据包封装在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封装包中。

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常从航天器发送遥测信息到地面 (如返向链路) ,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常从地面发送指令到航天器 (如前向链路) 。如果需要在航天器和地面间的两路在线通信 (如音频和视频) , AOS空间数据链路协议可以只用于一条返向链路中或都用于前向和返向链路中。

3 CCSDS主网模型

对照ISO/OSI-RM, CCSDS规定了空间数据网的概念模型, 即CCSDS主网 (Principal Network) , CPN是空间数据系统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 空间链路子网及地面网级联而成, 起空间计划数据管理网的作用数据流以支持空间任务用户。CPN是一个天地一体化概念模型, 它由星载网、提供端到端的其结构是由一个轨道段中的星载网通过CCSDS空间链路子网 (CSLS) 与一个地面网或另一个轨道段中的星载网相连接, 如下图所示, 图中, 星载网类似于计算机局域网, 用来完成空载设备和空间链路子网间的信息传递。空间链路子网保障空一地或空一空信息传送, 包括通过数据中继卫星的信道。地面网包括整个地面支持网络, 既有航天专用网, 也有通用公共网。

4 CCSDS标准的技术特征

CCSDS定义了通信网的概念模型和业务模型。CCSDS通信系统结构遵从国际化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COSI-RM, 并根据航天数据通信的特点, 在OSI框架内扩展了星载与地面计算机网络, 将传统的遥测、遥控、遥感、语音、电视、计算机数据、导航信息以及管理信息集成到一个双向逻辑对称的高速数据网络中。

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采用包交换。CCSDS的基带数据结构采用分包格式, 系统面向用户的是自主信息包, 而不是单个的数据。用户按照自身的需求产生标准的信息包, 系统也可以为用户包装数据, 每个包中除用户数据块外, 还辅以必要的标志和说明。

引入虚拟信道概念。由于空间通信信道有干扰多、衰落现象严重等特点, 信号传输多采用连续波方式。这不但有利于系统同步和抗干扰, 同时也便于将数据传输及测速测距集成到一个信道上。连续波数据传输实现多用户共享的基本方式是时分制。CCSDS保留了固定帧长度的概念, 同时建立了虚拟信道的概念。虚拟信道是在时分制的基础上实现多用户共享信道的方式, 其主要机制是动态分配信道资源。

遥测体制发展为分包遥测。传统的空间遥测系统是针对特定的空间任务和负载配置而进行设计的, 在整个负载操作周期内使用相同的遥测格式, 当负载改变时系统不易重新配置。这种固定的遥测格式对于多任务高动态的测量任务适应性较差。分包遥测体制按应用过程进行分类管理, 对任务中的每个应用过程的信息进行打包, 加上包头包尾, 通过包头区分不同应用过程及同一应用过程的不同数据。在传输时把各信息源的包穿插组成传输帧。分包遥测对数据的这种管理形式使其具有动态条件下信道利用率高、适用于多任务多用户和利于国际合作的优点。并且在传输帧头中, 含有传统帧格式的帧同步码组, 给利用传统地面站接收分包遥测信息带来了扩展的余地。

遥控用传输级的命令协议代替链路级的协议。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 从地面控制中心到航天器的数据率和传输量比过去增加了几个数量级, 要求遥控防议提供更大的信息吞吐量。由于星载网和数据中继星使用的增加, 使总的往返时间和卫星通过空间链路接收数据与最终传送到卫星目的地之间的数据丢失概率增加。传统用于空间环境下的遥控协议尽管满足了完整的、按顺序传送的基本要求, 但只能通过空间链路工作, 不能提供可靠的端对端的传输功能, 而CCSDS开发的分包遥控的命令操作过程 (COP) 不但能保证无码位差错传输, 而且能保持特定次序, 遥控数据无遗漏、无重复的传输, 满足了空间运行环境下端对端传送和文件转移的需要。

5 虚拟信道复用

5.1 同步多路复用

虚拟信道在指定时隙占用物理信道, 每个虚拟信道的顺序是固定的且不断重复。这种方式适合大多数业务是同步的且数据率固定的情况。因为各个虚拟信道在固定时隙传送, 即使在某一时隙没有有效数据也必须发送填充数据以保持虚拟信道的顺序和数据流的连续性。当绝大多数用户数据为等时的、目_速率固定时, 可使用该方式。

5.2 异步多路复用

各虚拟信道数据单元仅在被有效数据填满时才会被发送。如果两个或更多虚拟信道同时被填满时, 则根据优先级机制来决定虚拟信道的传输。这种方式可以灵活的处理突发性错误, 信道利用率高, 但对于那些优先级较低的同步业务, 有可能因为排队延迟过长而超过它所规定的最大延迟。因此, 这种方式较适合于输入数据路数较少的情况。对于输入路数较多且同步业务对时延要求很严格的情况则不宜采用该种方式。

优点:即使在用户数据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这种方式的效率也很高。

缺点:会引入排队延迟, 延迟量随用户数据量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导致等时业务数据的抖动。在某些场合, 这些抖动可能难以忍受。

5.3 混合多路复用

同步/异步混合多路复用将采用一个两个级别的多路复用方式。第一级把信道分成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第二级分别采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对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复用方式具体的配置将根据总的数据速率、等时数据量相对总数据量的比率以及异步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而定。

6 总结

CCSDS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 其职责是开发空间数据系统标准化的通信体系结构、通信协议与业务, 使未来的空间任务能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 同时也加速空间数据系统的开发, 促进国际间的相互支持、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黄薇, 张纪生.CCSDSAOS建议介绍[J].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0.

上一篇:清查心得体会下一篇:冰球教练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