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拼教材分析提纲语文教案

2024-04-11

汉拼教材分析提纲语文教案(共5篇)

篇1:汉拼教材分析提纲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复习提纲

一、考试内容

(一)课程标准部分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的学段划分;

4、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以及相互关系;

5、学段目标与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6、低中高三个学段对于默读有怎样的要求?

7、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建议部分“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的要求”);

8、教学建议部分“关于阅读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9、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写作”第一、二自然段;

10、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应该掌握哪些标点符号?

11、小学语文备课包括哪些环节?

(二)语文知识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3、修改病句;

4、句子排列顺序;

5、作家作品方面知识;

6、小学课本中关于名著的人物、作家作品等;

7、诗句的理解。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在语境中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文章布局谋篇的意图)

(三)案例剖析:给一段教学案例,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剖析该片段的优点或者不足。

(四)教学设计:根据提供的“阅读短文”就某一种要求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重点写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哪些重点内容(词语、句子、段落、主题、表达方法等)?运用哪些方法?(教法和学法)朗读的 设计。

二、试题的题型

填空;选择;简答、阅读短文、案例剖析、教学设计

三、考试时间:60分钟

四、分数设置:100分

五、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篇2: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与建议

选文,是编写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现今“文选型”教材呈现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师生认可与好评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样的课文才能被选编呢?

一、语文教材选文原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度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也

就是说教材选文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里的适应性应包括两点:

第一,适应学生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教材的编写既要适应学生现在生活的需要,也要适应将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需要。每一册教材的选文都要和学生的阶段发展相适应,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也会有所不同,童年、少年、青年各会有不同的特点,教材选文也应该呈现不同的特点。

(二)多样性原则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书,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各种各样的书,不仅要读各种题材、体裁和各种风格的书,而且要读不同来源、不同作者的书。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古人写的文章肯定与当代人的生活差距很大,由于写作目的不同,现代人写的文章也不一定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教材的选文注意时代性,要从青年人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当然,不管是适应性原则,还是多样性与时代性原则,都必须建立在文章的典范性与唯美性的前提与基础上,这也是历来文选型教材选文的标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但在其它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在哪些地方仍需要改进呢?

(一)选文适应性仍需调整

1. 从难度、深度来看

教材选文一定要难易适度。太难了学生接受不了会丧失自信心,太容易了又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和高中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学生在欣赏领悟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其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因而课文选材的深度、难度都应有所不同。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文与语文版初中语文选文则有很多雷同。

首先,课文与课文存在着完全重合之处,见表一:

其次,课文与名著导读也有雷同之嫌,见表二:

最后,自身课文与名著导读具有吻合之处,见表三:

从上面三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选文的深度与难度方面还是需要再考虑的。特别是从自身来看,重复既使选材宽广面与新颖度受到限制,又使学生丧失了开阔知识面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豁免了教师自己应有的引导职责。

2. 从实际需要来看

我们知道,学生高中毕业后会有两种分流:升学与就业。如果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是科研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适应未来学习的知识与探究能力;如果步入社会就业更急需的则是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的教材选文也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做铺垫。

而我们的教材,其选文更多地注重的是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教材开篇《致同学们》的信中介绍说:“‘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五册80篇课文,只有实验1的4篇新闻报告文学类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文章,但它侧重的并不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科研能力方面,虽然设有梳理探究专栏,但它只是专题资料的罗列,对如何探究,诸如如何收集资料信息、如何撰写则只字不提。再看美国高中写作教材《手册》: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工作的需要,教材的第十部分“在工作场所中的写作”讲授了商务信函、备忘录、个人简历的格式,传真与电子邮件的注意事项以及个人网站的建立方法等;针对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第九部分“研究性论文”介绍了写作的一般常识,讲授了论文末尾参考文献的三种标准格式:MLA、APA、CBE,还提出了“学术正直(Academic Integrity)”、反对剽窃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进入社会、跨入高校之前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这里看,在2003年6月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写见证要署名,基本格式不清楚也就不足为奇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予学生大量的知识不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选文在培养学生适应现实需要方面还有待改进。

(二)选文多样性仍待扩充

1. 从题材来看

教材的选文应该丰富多彩。不仅要求体裁多样化,题材更应该多样化。从古代诗词到流行文化、从纪实文学到科普科幻文章、从历史追溯到国际热点、从军事到体育、从古典文学到青年情感等,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都可以入选。

我们的高中生正处于情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形成期,特别是男女之间那种朦胧的爱情和对彼此的欣赏逐步出现,“早恋”也成为父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米德通过考察告诉我们:解决青年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教育,而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能让青年能够自然、平静、坦荡地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去除封闭在学生心目中的羞涩面纱,使男女同学能够没有压力地正常交往,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而利用我们的语文教材对学生适时地加以引导,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们的语文教材除了《林黛玉进贾府》和《雷雨》涉及到一些感情问题外,没有一篇文章真正地正视这个问题。

另外,高中青少年正处于激情四射、指点江山的时期,他们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踊跃参与的心理,国际和平问题、科研动态问题、环保问题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他们积极昂扬的心态、热情奔放的个性同体育带给他们的激情与活力也十分相吻合。而这些又正是我们的教材中所缺乏的。

调查显示:许多同学想给我们的新教材再增加科普类、金庸等人的武侠巨著类、旅游探险类、男女生之间的朦胧情感类、历史上的各国军事机密类、生活财经类、重大社会热点讨论类、世界体育、文化类等内容。从这里看,我们教材题材的增加还是有必要的。

2. 从作者来看

教材的选编不仅要求体裁、题材的多样化,也要求作者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收录同龄人文章显得更有意义。对于高中生而言,同龄学子具有个性的文字比文学大家的文章更能激起他们思想的共鸣,也更能叩动他们的心扉。北大女生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入选广东教科书,成为教材改革的佳话,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其实,这也并非首创,在美国早有先例。美国高中写作教材《手册》选用的范文全部出自与教材使用者同年龄段的学生之手。在教材的第二部分“文章”中,选用了高中生朱迪斯·派克(Judith Park)的议论文“微妙的广告”(Subtle Exploitation)作为范文,其中朱迪斯的初稿、二稿、定稿及个人创作体会也全部收入在内。范文作者的学生身份也激励着同龄人写出同样优秀的文章来。

显然,在这方面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做得还不够。纳新必须吐故,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些新人新文完全可以吸收进来,而那些“落伍的”、不合时宜的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地淘汰。

(三)选文时代性还需考虑

时代感强的文章才能贴近社会实际和读者的心理,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我们的教材又是如何设计的呢?参看下表: 

教材选文时代简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古文的比重在所选课文中最重,占将近一半,而当代文则仅仅占13%,现代和当代的总和才与古代选文相当。显然,三者的比例不太协调。而实验1中第四单元新闻与报告文学选用的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恐怕选文的时代性还需考虑。

三、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建议

(一)在借鉴中求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国内外课程与教材改编的大背景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要参看其它版本的选文,在选文的深度、难度、新颖度等方面改进提高自己;同时借鉴国外教材选编的优点,增强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增加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同龄人文章,在学习借鉴中求得自身的发展。

(二)在选写中顺应时代

叶圣陶先生曾说:“选古今现成的文章作教材,这虽已成习惯,其实并不一定是好方法……”因为“现代青年有现代青年的生活”。古人写的文章不合现代青年的需要,现代作家写的也不一定符合现代青年的需要。他们的写作都有各自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认为:“最理想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从青年生活上取题材,分门别类地写出许多文章来,代替选文。”因此,教材的选文要适当增加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的作品和学生自己写的优秀文章,以激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内涵。所以,在选写中要增强选文的时代性。

篇3:深入分析教材,感悟语文之“美”

语文是生活,是情感体验,是对生活中细节,甚至是一个动作的心灵体验。不要把它单独的看成是一篇文章,看成中心思想,看成结构分析,要走进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五彩缤纷的故事、人物、情感的交流,成为成长的见证。

一、语文教材的人格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面对冷言冷语,矢志不移的完成实验,终获成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文章中与学生对话,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人格的逐渐完善。

二、语文教材的情愫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嘶哑的声音,在豪迈、悲壮中呼喊着对祖国的爱,学生似乎像在抚摸自己的心胸一样感受到祖国的真切、伤痛,爱国之情洋溢心中,热血澎湃。

满载少年梦想的“纸船”轻轻地游去,远望同窗好友那静静的分别,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徘徊,挣扎……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在体验,在成长。

三、语文教材的境韵美

境韵美是语文课堂创设的意境美和韵味美,它有汉字自身的美、组合的美、意象美,与音韵气势相辅相成,千变万化又形成流动的韵律美、绘画美、雕塑美、建筑美,营造出了静态美的极致。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还没有睡觉,听着哀婉动人的悠悠笛声,满地的白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多么悲壮的场景、意境,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燕然未勒归无计”之茫然,从而突出了思乡之切。

而游记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又将学生带入到祖国大好河山中流连忘返,《巴东三峡》之惊险、《周庄水韵》之柔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之瑰丽。

篇4: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选文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教材编辑出版的龙头,已具有多年编辑经验。但单从人教版新旧教材的古典小说选文来看,新教材的选编是不太令人满意的。

一、选文的出处

新旧教材中范文的出处,甚至是篇目都没有太大的改动,但旧教材所选的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和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在新教材中没选。若能加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小说的各种面貌就会更完整。这样,同学们在学习古典小说时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会只是零碎的知道课文。

二、选文内容的主题

高中新教材避开了爱情及世情为主的篇章,《林黛玉进贾府》虽出自《红楼梦》,但其主题并不在爱情。是否是害怕与学生谈及爱情或害怕学生仿效而早恋呢?关于“爱情”,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异性情感的萌芽。对于处于正常发展中的个体来讲,这种萌芽是必然的也是不容回避的。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坦然视之?其实旧教材所选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柳毅传》等篇目(虽未明确是以爱情的主题被选入)中所描绘的平民层次的爱情对于高中生正确看待早恋,形成正确的爱情观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本人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定数量的爱情及世情的古典小说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平民生活、爱情观念并用以观照其现实生活,可深化学生的认识,改善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选文编排的结构

旧教材初、高中两个阶段共选16篇古典小说。初中每册(除第三册之外)每册都至少选了一篇,高中则以高二和高三下学年为主。这样的数目和编排较新教材看来还是要合理些。新教材初、高中两个阶段共选10篇古典小说。初一年级所选4篇(第一册2篇,第二册2篇)全部是文言短篇小说,初三年级(第五册)所选4篇则都是长篇白话小说的节选,高中二年级(第三册)与高三年级(第五册)各节选1篇白话小说。由此可见,古典小说作品集中编排在初一、初三两个学年段。这样编排虽利于学生比较学习,但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来看却是不便于学生巩固、迁移知识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分为:习得阶段、巩固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在习得阶段,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这些新建构的意义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新意义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出现遗忘现象。没有巩固就更谈不上迁移了。所以从掌握一个知识点的角度出发,对于古典小说的选编过于集中是不太理想的。

四、课程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要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所以不同版本教材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在相同的古典小说篇目中,由于課程内容的不同,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也就不一样了。在此,限于篇幅,笔者不可能将人教版所选的全部的古典小说范文进行分析,故只选取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选文。如人教版初中新旧教材都选了《口技》、《范进中举》这两个篇目,但各个版本的课程内容则不一。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口技》希望学生通过“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欣赏学习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而旧教材中的《口技》则是把语言和场面描写等表现手法、艺术特色作为重点,希望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范进中举》在人教版旧教材里是一篇自读课文,由单元提示和自读提示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希望学生通过对这一选文的学习获得: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理解和领悟作品的讽刺艺术。同样是人教版但新教材中的《范进中举》却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给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体会其语言特色。高中教材也是一样的。传统篇目《林黛玉进贾府》在人教版旧版中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这一单元,其学习重点是鉴赏人物形象和语言。但它在新版中却是放在与一篇现代小说、一篇当代小说、一篇外国小说组合成的小说单元,其重点是人物形象和环境。由此可见旧教材的课程目标偏重于知识的掌握,而新教材则比较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新教材中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如在选文的呈现方式上它打破了旧教材以单一的文体类型组合单元方式,而开始了文体与人文结合单元的方式。关于这些问题,可留待另做讨论。

篇5: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背景阅读;对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6-02

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才的竞争也逐渐激烈,纯粹课内的语文教材,其阅读量和知识量都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如果语文教师只是把小学语文课本作为唯一教材,即便是将语文课本当中的知识讲得更加明晰,也没有办法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立足小学语文课本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配套的语文教材对于小学生的拓展作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课本和配套的同步阅读教材相结合,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互相之间的互动,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走向自然、走进生活,增加小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感情体验,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具体运用和实践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及教材作用分析

同步阅读,实际上是指针对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某篇重点的文章,或者是某一个课时里面重点的内容进行迁移,通过课外阅读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以及巩固。同步实际上也是指这些课外阅读的内容是跟随课内的重点进行的,教师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将重点的知识内容不断地进行演练和深化,形成小学生语文综合基础能力的一部分。

同时,同步阅读要求小学生在课本学习之外,独立地进行课内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对课外阅读进行研究,认为课外阅读实际上是思考能力的推动器。而且课外阅读可以随时进行,学生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就成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同步阅读教材应该和小学语文课本配套使用,同步阅读教材的编撰是结合教材展开的,因此其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课内联系性,同步阅读教材在选择的篇章内容、文体以及修辞、情感特点上都和语文课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小学语文课本共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1]。

2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技巧

首先,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应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这一部同步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引领小学生不断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小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他们才能够真正吃透同步阅读教材,从而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思考。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同步阅读教材,应该引发小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人物以及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流。从心理学层面上看,兴趣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人之所以对做某件事情会产生兴趣,是因为在完成这一件事情的过程或者结果当中,可以体验到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快乐,这样的一种快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所包含的阅读材料,应该尊重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比如在小学第一学段,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就应该采用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歌、儿童诗等内容。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结合特定学段的小学语文课本教材进行量体裁衣,和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的专题内容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表现出其同步性。再者,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创造氛围和条件,才能够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最终让小学生在使用同步阅读教材的时候,精神上得到愉悦,这也是当前课堂减负思想的一种拓展和应用。

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运用要对相关文章进行不同方式的剖析,也就是在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文字材料选用上,要注重类比、对比、背景三个方面的材料阅读。

其一,对比阅读,实际上就是在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当中要对课本当中的文本进行密切联系。比如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观潮》,讲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观赏感受,钱塘江大潮作为一种自然景观,能够给人的心灵带来非常大的震撼。而在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可以选择《黄果树瀑布》这一类的文本,因为瀑布和江潮两种景观都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这样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有各自的风格,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其二,同类阅读,实际上是选用一些写作内容相同的文章。比如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俄罗斯作家叶·诺索夫的文章《白公鹅》是描写家禽的文章,如同“海军上将”的白公鹅,非常可爱有趣;而苏联作家普里什也写过《母鸡》,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当中进行类比阅读。

其三就是背景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名人事迹都被创作成为文章,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的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早年的见闻,实际上同步阅读教材当中的《周总理的故事》,就可以配合这一篇课内的文章进行同步阅读[2]。

3 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使用有效性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建立课内外教材的同步学习计划,特别是对同步阅读教材的阅读学习计划。虽然很多学校已经按照上级的要求分发了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但是这些同步阅读教材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和讲授,有很多小学生都不重视对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对同步阅读教材进行阅读学习,通过一些方式掌握学生对于同步教材的了解和情况。因为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在编排和内容选用上,也有结合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编排,所以可以让学生有计划地结合课本的内容,对同步教材进行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小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对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阅读,包括深层次的阅读以及理解的能力等。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当中,适当地选取部分精当的文章作为精读和研究的内容,同时选取一部分内容进行泛读,这样小学生在使用小学语文同步教材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使用小学同步阅读教材之后,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在读后感的写作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并且选择一个重点的层面进行写作,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些都需要教师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写作读后感的过程当中逐渐提升对于文章阅读技巧的应用,从而对小学语文同步教材的使用更为科学和全面[3]。

4 结束语

从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出,阅读实际上不仅是通过对文字以及语言获取有关的信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再次认知,而且还是学生拓展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知,其情感体验和理性知识在阅读过程当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所以阅读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对于语言以及文字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实际上所有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都是人类在后天学习过程当中模仿、学习形成的。因此,用好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龙.论“微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

2014(2):74-83.

[2]李红华.自主学习,开启语文有效学习之门[J].考试周刊,2013(37):47-48.

上一篇:教考分离制度下一篇:学生宿舍防火安全十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