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24-05-11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精选8篇)

篇1: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标》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是: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

本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样,依然是十一个板块,体现着“革命精神,文化积累,生活启示,壮志雄心,祖国河山,英雄形象,名著导读,美好憧憬,诗词熏陶,多维思考”等特点。它既是前几册教材编排的延续,又是学生理解和积累的深化。基于本册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落实学习目标,强化精读和积累,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积淀学习方法。当然,知识与能力是需要并行的,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让知识促进能力的增长,能力促进知识的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需要很多,我们需要在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概括能力、搜集和整理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动起来,加强课外搜集与课内知识的联系,强化引导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理解、归纳等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语文味。本册教材,在注重了文化品味的同时,从多视角选材:依然是既有历史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名篇名著,又有文言文精选,使整册教材饶有兴味,视野开阔。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翻开教材,领略一下本册教材的魅力。

本册教材共十一个板块,分别是:第一板块:“革命岁月”由一篇文章、一首自由体诗和一首七律诗组成。第二板块“汉语家园”,由一个近代批阅故事和一篇知识性很强的叙事文构成。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是由从科学研角度出发的三篇写动物的文章组成的。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是由三篇从生活中得到触动的文章构成。第五板块“胸怀壮志”,由曹操的乐府诗、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构成。第六版块“黄河泰山”是由两首五言诗和一首自由体朗诵词组成。第七板块“丰碑”由三篇典型的英雄人物故事组成。第八板块“不同的思考”是由一篇渴望得到大人理解的文章和一篇寓言故事组成的。第九版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是由这两部名著中章节节选构成的。第十板块“为学”是由《论语》和《列子》节选的文言文构成的。最后一个板块“走向明天”,是由一篇坚持梦想、鼓励成就梦想和追忆童年梦想和老师见面的三篇文章构成。共二十九篇课文。认真读了全册书后不难发现,这十一个板块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给予了丰厚的保障。下面我们就逐个板块、逐篇文章来赏析一下本册教材。第一板块

革命岁月

一、板块解析

本板块由《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七律·到韶山》三篇课文构成。本组课文以散文、诗歌为载体,歌颂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二是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综合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本板块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初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三、本板块的教学重点

要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深入领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注意读写结合训练。

四、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三篇课文思想性很强,课文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在讲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增强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了解。第二板块

汉语家园

一、板块分析

前面我们学过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汉语家园》这一板块,讲的都是汉语的精妙之处。从这个板块的两篇课文中,你不仅能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还能认识到它发展的足迹。

本板块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板块主题——汉语家园,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汉语遣词造句妙处的理解,并可适当拓展相关故事,启发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

二、本板块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拓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三、本板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汉语遣词造句妙处的理解,启发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

四、教学建议

《妙语批试卷》这篇课文短小精悍,结构严谨,语言简洁、风趣,作者用清新活泼的笔触,讲述了康有为妙语暗讽不学无术之徒的小故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能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

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顺,有些句子也不太容易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比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文言文的意思理解了,才能合理地进行断句,才能把课文读通顺。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一、对于本板块的认识:

本板块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天鹅》、《蜘蛛》、《大孔雀蛾的晚会》,它们都与动物有关。这三篇文章相同的是作者都向我们展示了动物鲜明的特点,但它们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写法上又各具特色。《天鹅》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脉络清晰,结构特点鲜明,每一段都有它的中心句,而且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典雅,词语丰富,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天鹅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蜘蛛》一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也很鲜明,开篇即点题——蜘蛛最聪明,第一句即为本文的中心句。然后文章又从外形、结网、捕虫几方面围绕“聪明”这一中心展开来说。这两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好范例和语言积累的源泉。《大孔雀蛾的晚会》则从文题中就能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文中作者又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地向我们展示了“晚会”那“壮观”的场面,从而引起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喜爱和神往。

二、本版块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感悟深刻的语句,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

2::初步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叙述的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这也是本板块的教学重点)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

一、对本板块的认识:

生活是大课堂,在现实的学生生活中,并不缺乏小故事大道理、小故事大智慧这样的文章和书籍。本板块安排的文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用心去感悟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落花生》一文是借物喻人,主要描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风筝》和《因小失大》这两篇课文分别记叙了让作者感到懊悔的事,同时也给读者启示,引发读者思考。本板块的课文就是通过平实的小故事,揭示生活中的道理。我觉得教学中,应聚焦重点的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较少地进行琐碎的分析。在这三篇文章中,《风筝》和《因小失大》两篇课文在理解上要比《落花生》有难度。特别是鲁迅的《风筝》一文,语言上的特点及那个年代人物及社会的主流思想不太好理解,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二、所以本板块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收获,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三、本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浓浓的兄弟之情和自省精神。

四、本文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难懂的语句,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含义。鲁迅的文章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本课在语言上和思想上对于学生来讲都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课前一定有充分的预习;了解鲁迅的年代,人物及社会的主流思想,语言特点等。我想本课也是让学生深入接触鲁迅作品的契机。本文“主题的深刻含义及它多元化角度的表现”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第五板块:胸怀壮志

一、对本板块的认识:

本板块的主题是胸怀壮志。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教学。本板块共有三篇课文,主题鲜明,但仍各有特色。《龟虽寿》是一首诗,抒发了曹操虽已年老,但是仍然“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十六字令三首》是一首词,词中毛主席通过写山,咏物言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及红军的胸怀和抱负;《少年中国说》则是一篇文言文,是近代梁启超所作,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鼓励中国少年为建设少年中国奋然而起。虽然本板块的三篇课文体裁不同,但主题鲜明,而且都与历史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内容,然后再采用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意境的方法,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因此,本板块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内容,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诗人的乐观自信、胸怀抱负的精神。

2、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澎湃的激情和宏大的气势。本板块我以《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讲一下教学思路。

第四板块的习作主题是生活的启示,这篇习作主题鲜明,与本板块的教学紧密联系。

1、教师应在选材上加以指导,帮助筛选。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一定让学生与“难忘”的事相区别开来。

2、写作要点是事情无论大小,经过都要写具体,所选素材一定是自己从中有所感悟和启示的。

3、表达真情实感最重要。

习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注重互评和交流。长春版语文六年下6、7、8版块教材解读 第六板块教材解读

一、版块分析

这一板块以“黄河泰山”为主题编排了《望岳》,《使至塞上》,《黄河颂》三篇文章和一次以《中华文明赞》为题的表达训练。《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雄伟高大,《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出大漠边陲的无限壮丽,《黄河颂》赞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编排这样一组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朗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次表达是在学习这一版块后的一次表达训练,是对版块内容的回顾与提升。内容是中华文明,形式是演讲稿,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版块的教学重点:一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体会诗句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感悟诗歌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合理组合。本组课文是围绕一个主题,内容之间互相照应,结构上有机组合。

2、抓“词”眼,重视阅读。《望岳》一诗,在学习时,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从整体上感悟诗句的意思。然后在读中抓住“齐鲁”“神秀”“层云”“绝顶”等词语,理清望岳的顺序,接着抓住“钟”“割”等动词,结合课文中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边读边想象泰山的景色,感受山的特点。

3、展开想象,感悟文本。本版块的几篇文章,必须启发学生凭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去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境界和情调,即进入意境。这时候如果学生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再美的文学形象对他也没有多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版块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复述、背诵等方式,把握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人物崇高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难点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三、教学建议

1、紧扣文后练习,以读代讲突破教学重难点,明晰教学思路。

2、明确一个主题,淡化知识传授、重视语文实践。第八板块教材解读

一、版块分析

这一板块以“不同的思考”为主题选用了两篇课文《蛇肚子里的象》、《不留余地的狼》和一次表达训练“与众不同的联想”。《蛇肚子里的象》写了“我”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画,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理解的故事。《不留余地的狼》借用一只狼因为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的案例,借各界人士之口,表露看法,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编排这一版块的意图是让学生懂得“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同一件事,看问题视角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这一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版块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教学建议

1、结合“思考与交流”制作课件,设计阅读教学环节。

2、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九、十、十一板块教材解读

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编排注重了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为学生在小学毕业后适应初中学习,奠定基础,铺设桥梁。编者的这种编写意图在后三个板块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九板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与六年级上册第八板块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共同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经典,为学生在初中的更进一步名著阅读做好铺垫。而第十板块编选的浅易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方法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都知道初中文言文编选的比例更多,难度更大,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更深。小学阶段做些铺垫是非常必要的。第十一板块则从追随梦想、发掘自我、学会感恩等方面引导学生走向明天。这三个板块教材的编写不仅体现了在知识、能力方面与初中的衔接,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初中的衔接。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注重适当的拓展、延伸,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提升。

篇2: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长春版实验语文教材,总体说来,系由从浅入深,从感性到抽象,循序渐进,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六册以前基本采取的按学期所属的季节来编写,即秋季开学时,编有关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而春季开学时则编写春季和夏季的故事。作为课文,让学习的内容与环境相配合的好举措,易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以识字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综合学习活动为四个主要领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其中。本册教材的识字写字任务仍然较重,但关注了继续实现由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向以阅读、表达为重点的转移。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设计,本册教材仍然采用主题板块式编排。全册共12个板块,依次为汉字家园、春之声、劳动、幽默、寓言故事、美丽的夏天、走进草原、花的向往、我们的世界、走进科学、关爱、伟人的故事。在板块或者课的后面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和8次习作、1次综合学习活动、6次具有综合学习活动性质的小型训练。各板块的内涵丰富,体裁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坚持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紧密结合,体现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在统一,强调学生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具体凸显以下特点:

1.选材追求精品文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教材的人文内涵丰富,魅力无穷。选文中充满了热爱领袖、热爱人民、热爱自然、关爱生命、自主自信、劳动创造美、遵循规律、树立理想、珍惜时间、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等人文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题材广泛。教材反映了农村生活、城市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古人生活、今人生活、普通人生活、领袖生活、中国人生活、外国人生活,有助于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适应社会生活。

(3)体裁多样。教材中有古诗词、现代诗、歌词、游记、散文、记叙文、幽默画、童话、寓言故事、科普文章、名言警句等。不同体裁的内容语感鲜明、文质兼美、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极具趣味性、可读性、感染力。

2.采用主题板块式结构,强化教材的整合性。

为了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逐渐实现语文教材的整合性,本册教材继续采用板块

式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

(1)主题式的明线结构。每个板块都用一个主题或话题统整起来,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二是学生发展,三是语文学习内容。如《我们的世界》就是从小孩子的不同生活切入确定主题的;《走进科学》是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科学的奥妙的意识和兴趣角度确定主题的;《汉字家园》又是以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为载体,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实现识字识词的有机结合。

(2)“三维”结合的暗线结构。每个板块都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整与贯穿,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劳动》《关爱》等板块。

(3)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多样化的板块组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常学常新的学习的平台,创设一种保持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如《春之声》板块,又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和一篇散文组成。学生通过阅读,懂得了是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从而感悟劳动的光荣和快乐,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构成每一板块的文章内容、形式、时代、国别等方面,尽可能是丰富的、多元的、立体的,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和体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创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材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通过多种鲜明可爱的形象和图标提示,提出各种学习任务、活动,并通过教材中的“老师”“儿童”“聪明的小龙”等形象,适时给学生以情感支持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策略的指导。

(2)强化读图训练。读图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以文字与图标、主题图、插图、卡通图、照片等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由此提高教材的启发性和视觉冲击力。让学生在人性化、情境化的氛围中,增强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陶冶。

4.实践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平台。教材设计重视留有空白,引发思考;提供示范,引导发散;巧妙启示,引起想象;设置专题,引领探索。

5.扎实的练习、训练,充实的实践活动。

(1)课后练习与活动既灵活多样,又突出重点。

教材的课后练习与活动用“读一读”“写一写”“比一比”“议一议”“猜一猜”“选一选”“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讨论交流”“搜集交流”等方式呈现。通过练习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加强双基、重视朗读、强化感悟和运用等理念。

(2)综合学习活动除单独设计了“家乡人说普通话情况的小调查”外,还在有些板块和课的后面设计了指向较单一的综合学习活动性质的小型训练。如举办“春之声”博览会,夏天的发现,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花的探索,想象涂色,办小报―――我了解的太空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材涉及了一次口语交际和8次习作,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6.重视积累。

创新离不开积累。本册教材收录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叠词诗句和对联、古诗、名人名言、名家名篇等精品语言材料或文章,供学生朗读和背诵,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还引导学生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拓展课堂以外的语文学习空间。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语文学习启迪学生思想,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现代和思想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对学习汉字有比较深厚的兴趣,养成初步的主动识字习惯。认识217个生字,会写字楼79个生字。

3.继续学习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能用毛笔描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在意。通过阅读能力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初步养成读书看报习惯,收藏并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

8.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9.继续学习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0.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而

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1.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人请教。学习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学习简要转述。能转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2.能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3.能逐步从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篇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上册

(1) 天寒地冻, 雪域高原;莺歌燕舞, 塞上江南。山河壮丽, 气象万千。目不暇接, 苍茫迷幻。赞不绝口, 流连忘返。变幻莫测, 天造地设。悠然自得, 纵情高歌。孤峰孑立, 秦岭云横。层峦叠嶂, 鬼斧神工;雾霭阴霾, 雨霁霞红。映入眼帘, 草色青青。美不胜收, 郁郁葱葱。兴高采烈, 喜不自胜。春花秋月, 暮鼓晨钟。日月如梭, 依然旧景。尽收眼底, 相辅相成。极目远望, 海阔天空。

(2) 山河破碎, 身世浮沉。干戈寥落, 疾首痛心。心惊胆碎, 忧国忧民。烟雨沧桑, 扭转乾坤。出师未捷, 三顾频烦。拍案而起, 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勇往直前。风雨如磐, 乌烟瘴气。孤苦无依, 百姓流离。飒飒秋霜, 凛凛寒意。岁月流逝, 日夜不息。力排众议, 竭尽全力。坚韧不拔, 翻天覆地。千磨万击, 巍然屹立。

(3) 家常便饭, 津津有味。百吃不厌, 无可厚非。暴殄天物, 挥霍浪费。瞑目蹲身, 麋鹿为群。口腹之欲, 酒池肉林。口水欲滴, 海味山珍。挥霍无度, 一席千金。濒临灭绝, 难逃厄运。哆哆嗦嗦, 其状可悯。黄昏独坐, 心急如焚。想方设法, 大地回春。

(4) 华夏文明, 博大恢弘。雕塑绘画, 栩栩如生。一知半解, 鼠辈无名。画蛇添足, 大煞风景。经典之作, 大名鼎鼎。潜心研习, 受益无穷。收藏揣摩, 蔚然成风。聚精会神, 巧夺天工。学问智慧, 与日俱增。匠心独具, 随心所欲。艺术殿堂, 荟萃之地。形形色色, 有悖常理。浑然一体, 不可思议。色彩艳丽, 无与伦比。风扉全球, 扑朔迷离。滔滔不竭, 解说明晰。

下册

(1) 大漠孤烟, 平沙无垠。峨峨昆仑, 凛若霜晨。狂风呼啸, 寒风凛凛。冰天雪地, 飞雪迎春。河水萦带, 群山屹立。亭亭玉立, 挺拔修长。密密麻麻, 茁壮成长。重重叠叠, 郁郁苍苍。“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飞花溅玉, 瀑流鸣响。洋洋洒洒, 沧沧凉凉。浊流宛转, 浩浩荡荡。万丈狂澜, 倒海翻江。金涛澎湃, 一泻汪洋。波光荡漾, 两岸风光。丰富多彩, 满目琳琅。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天长水阔, 浩瀚烟波。

(2) 两袖清风, 债台高筑。笔墨纵肆, 别有风骨。脱颖而出, 引人注目。心清如水, 苦心孤诣。省吃俭用, 民表廉吏。扶老携幼, 毫不犹豫。助人为乐, 毫不吝惜。与人为善, 快乐无比。力倦神疲, 尽心尽力。热泪盈眶, 深情厚谊。一尊塑像, 顶天立地。励精图治, 蹈厉之志。忠厚平实, 朴实气质。面红耳赤, 结结实实。当之无愧, 自在雍容。青出于蓝, 截然不同。妇孺皆知, 水泄不通。用人唯贤, 层出不穷。

(3) 业精于勤, 爱慕之心。宏图大志, 壮志凌云。锲而不舍, 勤能补拙。专心致志, 无时无刻。玲珑剔透, 精雕细琢。百看不厌, 兴致勃勃。锋芒毕露, 舞文弄墨。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任人宰割, 自食其果。啼笑皆非, 哭笑不得。长河落日, 影影绰绰。蹿上跳下, 穷追不舍。无言以对, 无拘无束。因小失大, 脱口而出。

(4) 好高骛远, 适得其反。万无一失, 神机妙算。难以置信, 大雾漫天。气急败坏, 心灰意懒。箭如雨发, 擂鼓呐喊。鬼哭狼嚎, 魂飞魄散。凯旋归来, 燕子翩翩。良辰美景, 美轮美奂。

篇4: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部分的编辑,依据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遵循母语学习规律,进一步强化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贴近儿童现实生活,重视儿童自身语文经验基础与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和愿望。

在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母语的学习规律,重视识字与写字,充分发挥汉字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功能。在1~2年级设置“汉字家园”系列,每册两课;在3~6年级设置“汉语家园”系列,每册1课。形成一个由汉字到汉语的系列发展序列,让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汉字、汉语的基本语言现象,体会汉字、汉语的奇妙和蕴含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情感。

二、渗透汉字学习规律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低学段识字的方法主要有字理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字理图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情境识字(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识字,提高识字效率)、韵语识字、谜语识字、随文识字、拆字识字、部件识字、比较识字,还有的运用编口诀、儿歌、顺口溜等,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1.字理识字

用形象化的字理图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的字理识字是长春版语文教材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字理即汉字的构型理律。字理识字抓住了母语识字的根本,有效地解决了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难题。充分借鉴了文字学研究的成果,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识字效率和质量,孩子学起来非常有兴趣。依据汉字的演变规律,教材依次安排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学习。

(1)象形字。象形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是成千上万汉字的基础,以后的指事、会意、形声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材中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象形字。在第一册第8页、第10页、第12页、第14页、第47页都相继安排了象形字归类识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发展,对象形字的形象性产生兴趣,喜欢汉字。

(2)指事字。指事字虽然数量不多,但体现出先人造字的智慧。如第二册第4页集中学习了8个指事字,如在刀字上加一笔就是“刃”,反映出指事字构字的巧妙,以此渗透汉字文化的奥妙,从而启迪学生的灵性。

(3)会意字。会意字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组成的字。在第二册第2页集中安排了12个会意字,采用的是小韵文的方式(日月明,小大尖,小土尘,田力男……)。在第四册第2页,安排了9个会意字,设计成偏旁或部件与图画结合的识字方式,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加深记忆。

(4)形声字。用多种形式,基本字带字,如第三册第19页(居——锯、据、剧);区别形近字,第三册第35页(棵——颗,快——块)。还有木、水、鸟、虫、火、目、草、月(肉)等“汉字家族识字”,都是引导学生学习形声字。形声字在汉字总量中占85%左右,通过识记这些形声字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成,掌握形声规律,使学生明白形旁提示字义,声旁提示字音,为学生以后独立识字打下基础。

2.情境识字

第二册第18~19页动物世界(蛇、熊、狐狸等);第二册第44~45页鸟的乐园(猫头鹰、鸽子、丹顶鹤等);第三册第14~15页水字大家族(湖泊、海浪、沙滩等);第三册第32~33页昆虫世界(蜻蜓、蜜蜂、蚊子等)。通过创设快乐的生活情景,把认识事物与识字有机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情境认识事物,自主识字,相机发展语言。

3.谜语识字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把识字寓于谜语之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如第一册第49页(一棵树上五个杈,不长叶来不开花。大人小孩全都有,吃饭劳动全靠它。谜底:手)。

4.韵文识字

第一册第10页,第三册第21页,第四册第36页,都是长春版语文教材独创的韵文。如第一册第10页的韵文“青山绿水红花/小路石桥人家/沃土良田骏马/风景如画/看天边如火晚霞”,在韵味风格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似,词语相对独立,却又联系密切,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三、尊重汉字自身规律

遵循汉字结构规律。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汉字教学设计遵循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首先在第一册“汉字家园”里教学31个象形字,在第二册“汉字家园”安排8个指事字(刀—刃等),在第二册2页(日月明,小大尖,小土尘,田力男……)和第四册第2页(“三点水”+“鱼”形图=渔,“宝字盖”+“火”形图=灾,“门”形图+“才”字=闭,“草”形图+“出”=茁)共安排21个会意字。以此为基础揭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如第三册第12页木字家族先呈现树木名称(杨树),到材料名称(木材),再到木制品名称(衣柜),第三册第15页水字家族揭示“三点水旁”的字跟水有关(湖泊、漂流、沙滩等),第三册第19页为“居”、“采”、“几”“直”基本字加部首,揭示形声字形旁提示字义,声旁揭示字音的构字规律。

遵循汉语发展规律。第一册学习汉字主要以单字出现,以字理图形式呈现;从第二册开始以词语出现,如第8页(过去、现在、未来等);第三册开始以字词句结构整体出现,如第19页(居——锯——电锯——这是一台新电锯)。从中让学生感悟汉语本身的发展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篇的规律。

篇5: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共4篇课文,一篇为现代诗歌,三篇为写景散文。从内容上考虑,单元主题可概括为“壮丽山川”。这一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还要让他们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还要关注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一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二是不同的观察顺序。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作为中**亲河的赞歌,歌词气势恢宏,跨越时空,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直到今天依然传唱不衰。教学时要整体把握,在突破中心的基础上,激情演绎;要以读代讲,朗读与理解相结合,朗读与想象相结合,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补充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歌曲、音像视频等。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教学研究,与以往同题材的内容对比,总结类课文教学的经验。

2.《三亚落日》按日落过程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海南三亚夕阳滑落的奇特景象。文中的落日依附了一颗童心,活脱脱像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活力四射,动感十足。读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感到那轮三亚的落日就是自己。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跌宕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教学时文章的整体结构应该让学生了解,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关于三亚热带风情的刻画,渲染了气氛,对落日之美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作用,可以放到第一课时组织教学。重点部分的讲读要扣住三个关键的比喻句,由扶到放,逐层推开,至于相关资源的拓展应立足文本,不宜过多,还是要以品味课文的语言为主。课后可以与《海上日出》进行比照阅读。

3.《烟台的海》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描写了烟台独特的海上景观。文章写 “景” 的同时也在写 “人”,“景” 与 “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总—分—总 ” 的整体结构突出了文章重点和景物特点,在理解冬天烟台的海具有的特点时,我们尊重文本,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时要采用重点突破的方法,着力指导学生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自然段,切忌平均用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体会烟台的人勤劳、能

干。

4.《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的途中见闻,接着写了洞口的高、大,从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窄、险,内洞黑、奇、大。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溪流的路径:我们迎着溪流上山、溪流靠着外洞的洞口的右边往外流、溪流在内洞靠右边缓缓地流、溪流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4展开,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画出景点游览图,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表达的特点,以及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文中的“我”,增强移情体验,进一步领悟文章中心。

◆第二单元共3篇文章,都是叙事性的。第一篇文章记叙的是一个历史事件,第二篇课文是小说,第三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中心各有侧重,英勇抗击、巧妙周旋、菩萨心肠,很好地反映了“正义之歌”的主题。

5.《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娓娓道来。课文第 l 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日寇侵华找借口; 2—5 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侵略者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奋起还击,展现了在千钧一发、生死存亡时刻的激烈较量,事件情节雄壮、曲折,课文的叙述仿佛把人带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6—8 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日救国;第 9 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揭示了 “ 七七事变 ” 的历史意义。这篇文章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准确运用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许多学者所称道。教学中,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关键性的细节描写,通过敌我双方语言、行动和战斗表现对比,突出战争的正义性,领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

6.《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与德国鬼子展开巧妙的周旋,最终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性命。故事险象环生,读来扣人心弦。教学的思路可以不同,凤凰语文网上有相关的介绍。我个人的意见可以借用张庆老师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圆融”。第一种教法要腾出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第二种教法要增强文章的情境创设,特别是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时候。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真实地叙述了当日本帝国主义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两名战火中受伤的日本孤女,并设法安排她们回到亲友身边的事。文中聂将军的话是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

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包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上,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导入。

◆第三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从文章体裁上看,一篇是改写的名著内容,一篇是古词,还有一篇是讲古代寓言故事的,说“诗文精粹”不错,讲“古典熏陶”也行。

8.《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是对《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遂美猴王”的改写。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突出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文章与原著的出入比较大,教学时可以参阅相关的资料,作必要的补充,但也要注意还得以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经典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语言刻画,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当然,对第三打的后半部分可以根据原著进行复述。

9.《词两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于此的水鸟都惊飞了,表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首小令按时间顺序,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可贵的童真融合在一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浑然天成。读着它,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率真的情怀直抵心间。(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词中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还有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从读通课文开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加强整体感知;要启发学生想象,从而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要扣住词眼,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10.《螳螂捕蝉》这篇课文通过讲一位少年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阻吴王攻打楚国的事,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故事叙述生动传神,前因后果,交待得一清二楚,人物的对话栩栩如生。出于对教材整体把握的考虑,在了解故事大概的基础上,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少年这一人物形象的具体感受上,成功的把握可能大一些。在语言训练上,要通过课后练习1和相关情境的创设,让学生

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少年的大智慧。《读书要有选择》主要是通过自学,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读物的本领。这在信息时代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当然,最终方法的掌握还是要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可以和后面的读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第四单元共3篇课文,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第二篇文章说明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要科学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让它成为21世纪的希望。第三篇文章讲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道理。我想,用“科学有道”来概括单元主题还是可以的吧。

12.《夜晚的实验》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 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文章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以及超声波的广泛用途。要抓住“怎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和“为什么能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学实验的过程,通过相关语句,发现人物身上的科学品质。同时注意渗透引号用法的指导,做到自然、朴实、有效。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重点从开发矿产资源、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洋发电、解决水荒、建设海底城市等方面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读写结合,相机渗透一些说明方法的指导。

14.《学会合作》这是一篇演讲稿。文章分三个部分,先讲人人都离不开合作;再讲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最后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文章论点鲜明,层层递进,所举事例十分典型,缺一不可。教学时要充分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让学生体会说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内在匹配关系。要让学生感知演讲稿的一些语言特点,如多处设问、“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等。在此基础上,练习演讲这篇文章。

◆第五单元本单元共3篇文章,主题为“感悟人生”,所写的内容有扫路人、哲学家和他的弟子、雪松,有人有物,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5.《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我”登天游峰时与一位扫路的老人相遇,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老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折服。平凡的工作

岗位可以作贡献,平凡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带来快乐。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伴着作者回到住地,也回荡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耳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与“我”同行,在一定的情境中,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文章的反衬手法。不能至于“读书寻疑”这一基于学生良好学习基础的教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

16.《最大的麦穗》叙述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这篇文章所要揭示的道理本身比较难懂,要学会联想。要将摘取最大的麦穗与追求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将不去“定夺”,或观望,或扔掉已经摘下的与放弃机遇、错失良机联系起来;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与抓住时机,认真完成当前的任务联系起来。教学中首先要立足文本的核心价值,即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要把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苏格拉底的话语结合起来体会。至于苏格拉底的育人智慧可以到再次整体回顾时涉及。

17.《山谷中的谜底》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揭示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第六单元共3篇文章,两篇文章是状物散文,一篇是古诗,写了四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作者咏物,正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啊!因此,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

18.《广玉兰》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香幽、色美、形秀的特点以及广玉兰叶充满生机的特点。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主旨在于赞美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教学时要注意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帮助学生弄清广玉兰与广玉兰花表述时意思的不同。同时,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创设情境,为文本语言的品味为服务,为广玉兰花与叶特点的展现服务。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19.《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文章写了夹竹桃花色奇丽、花期长久、花影迷离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观花时丰富的内心感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

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学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教学时应立足整体,把握文本的总体结构和夹竹桃的三个特点;立足语言,通过侧面衬托(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系呢?纵览全篇,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先生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夹竹桃。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句式训练、移情想象等来感受夹竹桃最突出的品质。还有老师提出“文如其人”,可以把夹竹桃的特点与季先生的为人联系起来组织教学,这可以去尝试。

20.《古诗两首》所选两首七言绝句均为咏物言志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全诗通过写石灰的生成过程,寄托自己不畏权势、一生清白,一身正气的为人志向;《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一首题画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言志,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六年级的古诗教学可以按“初读古诗,领悟大意;细读探究,激发情趣;循诗想象,进入诗境;深读品味,形成积累;感悟升华,迁移拓展”这样的步骤去组织。言志诗的教学,关键要在“物象”和“情志”找到联系点,要向学生补充两位诗人的生平,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

◆第七单元共4篇课文,都和老师有关。前三篇文章突出的是个体,后一篇文章讲的是群体。四篇文章里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浓浓师恩。

21.《莫泊桑拜师》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他的悉心指导,最终成名的事,表现了莫泊桑的勤勉好学、执著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莫泊桑写作成长的经历:由刚开始的 “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却“平平常常” ;到“全神贯注地观察”,作品 “有了进步” ;直至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并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然后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22.《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

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式。一读课文,整体感受,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再读课文,探讨文章的写法,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了解开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并通过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然后,读写结合,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

23.《孔子游春》主要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观水施教和谈论志向的情景,展现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和大家风范,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观水”取自于《荀子·侑坐篇》所记述的孔子和子贡濒临东流之水时的对话,“论志”则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两件事在历史上可能非同一天发生,但是,把“观水施教”和“师生论志”的活动置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既考虑了一定的史实,又兼顾了文学的创造性。这样以“游春”为线索,将自然之春与师生之情融合起来,将自然之景与世事之理融合起来,改编很合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赏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然后潜心读文,品味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边谈了些什么,边读边批注,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疑惑。再让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可以谈志向,谈做人,谈学习„„

篇6: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教材中安排了4篇课文(即《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四篇课文虽表达的主题一样,但写作方法却各有特色。《长江之歌》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三亚落日》运用拟人的手法,动态地展现了落日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按季节顺序描写了烟台海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主要写了路上、外洞、孔隙以及内洞的不同景色特点。

习作1要求写童年趣事。练习1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以“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三个板块为重点拓展学生对拟人句的运用,通过积累描写风雪美景的词语、争当导游角色介绍自己的家乡,意在教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家乡的可爱。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2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用词的准确、生动与精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4、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体会游记的一般写法,领悟在游记中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方法。

6、(口语交际)通过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当中做介绍,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给大家。

7、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形成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运用语文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2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单元教学难点:

1、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赏析重点语句,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单元课时安排:

《长江之歌》 2《三亚落日》 2《烟台的海》 2《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1 4练习1 3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课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别是成功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单,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1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成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想象40年后美穗子看望聂将军的情景。

3、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收集爱国方面的古诗。

4、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

5、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6、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强烈感情,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单元课时安排:

《卢沟桥烽火》 2课时 《半截蜡烛》 2课时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

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精读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以及一篇自读课文《读书要有选择》。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打白骨精》描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词《如梦令》,词人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渔歌子》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明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读书要有选择》则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茫茫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三打白骨精》和《螳螂捕蝉》。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

4、了解词这种体裁,背诵这两首词。

5、学习名著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来表现人物。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三打白骨精》和《螳螂捕蝉》。

2、学习名著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来表现人物。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共安排13课时,其中阅读教学8课时,习作教学2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单元练习2课时。

《三打白骨精》 3课时 《词两首》 2课时 《螳螂捕蝉》 2课时 《读书要有选择》 1课时 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1练习3 2课时习作3

2课时

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三篇课文及习作

4、练习4。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夜晚的实验》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还是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那么这篇课文如何来教?依我的拙见,就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下工夫。

《海洋——21世纪的希望》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会合作》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怎样与他人合作”这一块上。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理后践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学会合作,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对如何合作有切身的体会。本次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为他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好多试验,关键在于怎样指导学生把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具体上下功夫。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夜晚的实验》一课时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要从中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学会合作》一文要领悟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

3、掌握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并在预习中加以运用。

4、通过习作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5、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6、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7、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奇妙的幻想。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并在预习中加以运用。单元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理解课文主题。

单元课时安排:

《夜晚的实验》

3课时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2课时 《学会合作》

2课时习作4

4课时 练习4

篇7: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记得四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第一次翻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时,感觉它就像一方神奇的沃土,让那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今天我翻开六年级教材,感觉这本教材更像一双帮助我们的孩子实现理想的翅膀。

在它的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同去感悟它的魅力。今天,我把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在此和各位同行交流。

今天我的解说共分为“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策略”三部分。

一、课标要求

首先,请来关注一下《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

【出示第三学段阶段目标】

仔细研读课标不难发现这些目标中六年级下册需要落实的有以下几点:【课件出示并解读】

二、教材解读

(一)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秉承了北师大版一贯的“兴趣先导 学会学习整体推进 文化积累”的编写特点。以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致力于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读、写、听、说、思和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延用了主体课文页侧的“小资料”、“我的视 1

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

本册教材共囊括:乐趣、遗迹、英雄、生命、冲突、科学精神、珍惜、告别童年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都由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文,1个语文天地组成。语文天地又由“日积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组成。其中,1、2、5、6单元后面各有1个“金钥匙”,这学期的“金钥匙”整合已学过的学习策略,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查缺补漏,灵活运用。

(二)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

这些主题单元从表面上看它们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纵览整套教材就会发现一(下)的“快乐”——二(下)的“快乐生活”——六(下)的“乐趣”,这些单元可谓一脉相连,这并非偶然,与此有异曲同工之之妙的还有五(下)的“破除迷信”——六(下)的“科学精神”等。

(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选文特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在选文中比起前五年,课文内容更广、更深、更复杂了,表现形式也更多样。主体课文与拓展阅读文共同组合,从独特的方面承担着诠释主题的任务。下面我将结合“英雄”单元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的诠释。

1、时空跨度大。

本单元由《你,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等3篇主体课文和《苏武牧羊》《南沙卫士》等两篇拓展阅读文组成。从时空角度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中的雷锋是解放初期的,《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白衣天使》中的南丁格尔是英国的,《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汉朝的。

2、选文角度广。

《你,浪花的一滴水》赞颂了和平年代的英雄人物,《金色的鱼钩》给我们诉说了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人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形象,《白衣天使》介绍了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人物,《苏武牧羊》讴歌了为捍卫民族气节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南沙卫士》则是一片集体主义的颂歌。

3、文章体式多。

从文体上来看《你,浪花的一滴水》是现代诗,《金色的鱼钩》属于记叙文,《白衣天使》则是人物传记,《苏武牧羊》是歌词,而《南沙卫士》又是一篇报告文学,真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孩子提供了一顿美文大餐。

三、教学策略:

1、大处着眼,统筹安排

开学初拿到教材后,教师要认真研读,明确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也应知晓某一单元在整册中的作用,从大处着眼、统筹安排,组织教学。在统筹安排下,“乐趣”主题单元内部可以做如下调整:第一步:教学《养花》。讨论“金钥匙”。第二步:教学《古诗二首》,布置综合活动第二板块,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第三步:教学《山中杂记》,完成“日积月累”。第四步:教学《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学习综合活动“导语”,进行第一板块的讨论。第五步:完成综合活动第三板块。第六步:开展综合活动第四板块,珍视乐趣,享受乐趣。完成单元小结。

2、小处着手,扎实落实

进入六年级主体课文页旁,增设了“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小栏目。下面我就以“乐趣”单元《养花》一课为例,从用好小资料、用足我的视角两方面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用好小资料

“小资料”栏目为学生提供了阅读课文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作者概况以及课文中一些其他必要的知识。同时又是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范例。

(2)用足我的视角

“我的视角”栏目,提示了学生如何去发现、去感受、去想象、去仿写、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提问,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达到自主学习语文的目的。

3、整体推进,放飞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主题单元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把它当做单元结束后的点缀或补充而草草了事。我认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就应该了解综合活动的内容、要求、做法,统筹规划阅读、习作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确定合作伙伴。开始阅读课文时,就应着手做活动的准备工作将综合活动容纳入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片自由的天空。

最后我想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深入研读教材,遵循教材

篇8: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一篇:浅谈如何发挥中学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2023年秋期高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