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2024-05-15

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精选6篇)

篇1: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语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与本单元的主题一致。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巧妙地寓自然知识于美文之中。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内容,供学生观察。可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此外,全文还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以下就是我的几点感悟:

第一、感受课题之美

夕阳的美包括了夕阳本身和天边各种景物的美:深蓝的天空、披着余辉的西山、周围的云彩、灿烂的霞光……夕阳的美是静的——“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夕阳的美是变化着的——“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夕阳的美也是爷爷的赞叹之美:“夕阳真美呀!”

夕阳的美表现在丰富多彩的颜色上:深蓝的天空,涨红的夕阳的脸,被染成黄色、红色、紫色的云,灿烂的霞光,披着夕阳余辉的西山,满面红光的爷爷……夕阳的美也表现在它西下时把“连绵起伏的西山”和“遥远的天边”渲染成天地相融的壮丽。第二、品昧结构之美

本文写了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象,分为太阳西斜、夕阳下沉、夕阳落山后的三种景象。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干什么呢?“看日落”。这与题目《夕阳真美》相照应。

课文的三至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写了夕阳的美丽。让我感觉夕阳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她的脚步轻盈而飘逸。不信,你看,起初太阳西斜,接着慢慢往下沉,最后是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她是如此的文静。文静之余又有些羞涩,她先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然后圆圆的脸涨红了,最后离开时,脸变得更红了。而这位美丽的姑娘每走一步,都给周围的“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不信,你瞧,当她西斜时,天空、西山都显得更壮丽,当她慢慢往下沉时,身边的云都变了色,当她走向西山的背后,遥远的天边又泛起了霞光。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又一次扣题,用爷爷的话说明夕阳真美。并且与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文中形容爷爷的一个词是“满面红光”。这个词有三层意思:一是形容爷爷的健康;二是突出当时霞光映在爷爷脸上时,他高兴的样子;三是暗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望着”一词,用得也极其贴切,爷爷看到美丽的夕阳想急于表达出来,所以他就对奶奶说了这句话。同时对奶奶的关爱也溢于言表,这一语双关的话,也表明他们的晚年生活很充实、快乐。第三、品读文字之美

(一)理出层次,读出渐变,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首先瞄一瞄夕阳的行踪:

太阳西斜——下沉——落山,这样的变化过程,孤立地看,不免有些感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再来关注一下夕阳及周围的景色变化:

天空深蓝,山坡余晖——脸色涨红,赤橙黄紫——脸色更红,霞光灿烂。这个渐变过程,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真的是“奠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于景于人,多么的积极向上,这才是作者写夕阳的本意。

(二)水到渠成,自然领悟,感悟情感之美。

夕阳真美,这是老爷爷对夕阳的由衷赞美。而且发出这种赞叹的时候,是望着奶奶的。这不但是对夕阳下壮丽、绚丽的景色的赞美,也是爷爷、奶奶幸福晚年的生动写照。

二年级的孩子,对此体会有一定的难度。着力点应该落在读出夕阳的壮丽、灿烂上。只有读出夕阳渐变的过程,尤其是读出渐红、更红、越发灿烂的过程,才可以在揭示夕阳就代表老年的时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由景及人,才可以在读中使学生有所感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孩子们的体会则会逐渐加深。第四、赏析插图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低年级的课文中常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整篇课文以橘黄色为底色,这种颜色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太阳刚开始西斜时的色彩。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写山的词:“连绵起伏”。这个词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但课文插图中,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不需要进行更多的讲解。而淡粉色的山坡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披着夕阳的余晖”这句话,总之,通过对这幅图色彩的感悟,就能帮助学生体会连绵起伏的西山,体会披着夕阳余晖的壮丽美景。

篇2: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情景,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1.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2.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抓住“多好啊”和“灯光”这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

口语交际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学生欣赏优秀演讲稿,学习写有说服力的演讲稿,观看演讲视频学习演讲技巧。

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篇3: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本文所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简称小语五下)教材是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教社2005年11月出版的教材。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的教材。

一、教材编排体例的分析

传统教材的编排体例倾向于文选型,即每个单元都是依照相同的结构,将精选的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的范文作为主体,再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训练,以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生字表、查字表,每个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首诗词以及语文乐园组成。语文乐园中包括词语、句子、名言警句、课外阅读(主要是读书习惯、学习方法、成语故事等)、习作,其内容拘泥于统一的模板,形式不够灵活。而人教版小语五下教材包括八个单元、八篇围绕全书主题的选读课文、生字表。这其中七个单元是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选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构成,再加上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鄂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体例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它们将综合性学习板块单列出来,自成一体。鄂教版小语五下教材中有两次探究与实践,以问题或任务的提出、分析、解决、评价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间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但都是附于单元课文后或是语文乐园后,内容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共计两页的篇幅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课时与活动安排。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具开放性与连贯性。它不仅保留以往的小综合性学习,还安排了独立单元形式的大综合性学习。大综合围绕鲜明的主题,设置了明晰的活动建议和参考性的阅读材料两个板块,自成体系。较大的篇幅使得课时得以有效保证,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了充分的时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思路,降低了综合性活动教育的难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以相对连贯的主题内容贯穿小学高段。人教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难忘小学生活”,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汉字,培养其对语言文字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会到信息世界里信息数据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快捷,灵活地运用汉字及语言规则,利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生活,汉字的魅力让我们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感受了其中的意境美与精神美,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用文字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表达日臻丰富的思想情感。

二、内容的比较分析

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特点与要求差异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字的比较

1. 识字写字数量的要求不同。人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50个生字,其中15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约43%。鄂教版小语五下要求认识328个生字,其中240个要求会写,占比例73%。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鄂教版小语五下的识字任务相对过重。新课标中强调识字教学须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负担。当学习的压力与难度在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较好地培养,同时效果也是比较高的。

2. 生字注音方式差异。鄂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没有随文注音,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方框里有注音,书末页中的生字表与查字表均有注音。人教版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是随文注音的,而会写的字一律不予注音,旨在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解决读音的基础上,同时更全面地了解字义和用法,而不是将对字的认识局限于课文。

(二)课文的异同

1. 课文的题材与体裁。从题材上看,人教版课文题材相对较抽象,偏重人的社会性教育,如五年级下册中的主题包括“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其侧重于宏观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社会生活与智慧。而鄂教版的题材相对更具体,较集中折射出儿童熟悉的经验世界,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取题材,如读书生活、童年往事、熟悉的戏剧电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体裁上看,两个版本都涵盖了诸多体裁,但人教版中显得更为丰富。人教版教材中编入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一篇相声《打电话》和两篇研究报告,即《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此外,它在取材形式上也更灵活,如在第七组中第22课,仅截取了一个小兵张嘎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段,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妙处。

2. 课文的篇幅与类型。鄂教版的课文篇幅比人教版更大,且纯粹由精读课文构成,其教学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升其阅读速度,却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的训练。此外,大量精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优美语段的记忆成了每节课的强制性任务。人教版则更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与特殊性,首先是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交叉学习,使得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进行有机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灵活设置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状态下收获的是学习的乐趣与良好的习惯,而不是程序性繁复的记忆任务。这也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精神,即将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 课文练习的异同。尽管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课后练习都涉及到读、背、理解、表达、讨论等方面,但鄂教版没有选做题、阅读链接。鄂教版中的课后习题的开放性与弹性不够,不能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个别化与个性化。

(三)单元训练

人教版教材中单元训练即口语交际习作前一面都有词语盘点,主要是将本单元课文所学的生词按照不同要求汇总。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有效进行自我检查与强化记忆。这一设置遵循了人类记忆的一般过程与规律即记忆、保持、再现,学习的过度有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及时温故旧知促进长时记忆的转化,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期末总复习的超重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与鄂教版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部分较相似,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人教版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呈现,具体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两个固有板块以及灵活的第三个板块。第三个板块的形式有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展示台。在交流平台中鼓励学生联结新旧知识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比较分析句子,交流讨论想法,分享自己的收获。不仅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与整体性的提升。其“日积月累”与鄂教版中的“读一读”、“记一记”部分相似,只是数量较多一点,最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第三个板块,不仅注重语文的趣味性同时也强调实践性。不仅如此,人教版中的单元课文与单元训练明晰突出的重点衔接更紧密,单元内部间的聚合度更大。鄂教版对单元知识的回顾相对比较僵化单一。在语文乐园中:如第一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主要分析词语,第二块“读一读,说一说下面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针对句子的分析,第三块“读一读,记一记”是语言积累,第四块是“读一读”或“成语故事”,介绍了学习方法、读书意义等。单项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不如随文学习的效果好。学生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才会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四)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鄂教版中的两次“探究与实践”围绕问题或活动,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参与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最终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达到思维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合计两页的较短篇幅,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巨大挑战,容易造成教师重视不够,而且课时安排上也难以保证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人教版中两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不同,其中一次与鄂教版相似,以单元课文为主体开展的,另一次则以独立的单元展开的。单元紧密围绕主题“走进信息世界”,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作为先行组织者以提供感性认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大量的课外材料,了解有关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意义,然后列举了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和写法,作为学生初次写研究报告的一个参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写研究报告的难度,而且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运用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大综合的设置为儿童创造了更多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篇5: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1.整体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教科书中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除此之外,在 “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其中,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此外,在八个单元内容外,还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

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2.单元分析:

(1)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课文,分别有《找春天》、《故事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以及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

识字:

1、二类字47个、一类字39个

2、学会利用已掌握的十字方法来自学新字词

3、通过分辨不同的词组来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从形、义上区分)

4、运用已学的知识,逐步学会从字里行间理解诗词的含义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比较多,而且笔画比较复杂,在教学时必须强调笔画规范,不增不减,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阅读的重点放在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词句,以及练习语文园地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等。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寻找春天”这一主题开展,让学生运用已积累的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来描画春天。要求学生不仅要利用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寻找出对春天的“新发现”,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初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2)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奉献和关爱”为主题,分别有《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

识字:

1、二类字58个、一类字33个

2、学会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来识字生字

3、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正确地搭配词语

4、积累谚语(与人文教育有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以“爱”为中心,阅读的重点除了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有所感触,从而有所感动,并产生一种想对社会上有需要的人进行关爱和帮助的想法。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奉献与关爱”这一主题开展,师应该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在这里,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3)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其中课文有《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以及口语交际《夸家乡》。

识字:

1、二类字56个、一类字48个

2、积累并运用反义词

3、继续积累词语,正确地搭配词语

4、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爱祖国、爱家乡”,通过描写祖国美丽的山河、家乡巨大的变化来激发学生赞美祖国、认识家乡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插入更多的图片、视频来增加视觉与听觉的效果,引发学生认识祖国、家乡的兴趣,并在课后加设相关的短篇课文阅读。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夸家乡”这一主题开展,课前就应该让学生练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三人合作小组来进行观察或是资料的查阅,互相交流自己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还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图片或是画画等形式展示出来。

(4)第四单元:本单元是围绕“动手和动脑”为主题的。分别有《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以及口语交际《我的小制作》。识字:

1、二类字52个、一类字33个。

2、自主发现词语中两字的顺序颠倒,词语的意思产生变化,并学会运用。

3、继续学会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4、学会区分近义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填空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其中“展、省、茂、季、留、密、蜜、摘、泼”等字比较容易写错,在教学时必须加以强调。同样地,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动手和动脑”,通过四篇关于发明创造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勇于打破常规,冲破定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阅读中应该把重点除了依旧放在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创造欲望。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我们的小制作”开展,主题很明确。就是先让学生说一说该怎么做,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的清楚、明白。课前就可以让生各自完成自己的小制作,并且让他们带到学校来进行互相观看、互相交流、互相评审,共同选出制作优秀的学生。此外,还可以利用三人合作的形式互相说说在制作中出现的困难,如何解决,让学生懂得在困难中应该懂脑筋思考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5)第五单元:本单元主要以“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为主题,分别有《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及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

识字:

1、二类字37个、一类字45个。

2、通过发现陈述句和反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并进一步掌握标点的正确用法。

3、学会利用数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4、积累词语,继续反复训练词语的正确搭配。

5、初步认识二十四个节气。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比较多,而且笔画比较复杂,在教学时必须强调笔画规范,不增不减,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自然现象”,首先通过两篇充满浪漫注意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作为开篇,在习时应该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还要初步学习其中诗句的情景交融,由诗入景,再由景回归诗句,并感受诗歌中赋予的感情。同时,其他的课文均以平实的语言来介绍自然知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不仅可以结合文中炫丽的图片,还可以适时增加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者是小故事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奇妙的动物世界”开展,结合说和写两项内容,说和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这样,学生便可在写的基础上,再通过交流使“说”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更丰富。而在“说”的基础上,使“写”变得更加扎实和生动。

(6)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优秀的品质——诚信、孝敬”来作为主题。分别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以及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

识字:

1、二类字48个、一类字33个。

2、进一步认识叠词(认识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构成的叠词)。

3、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字。

4、利用形近字来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其中“商、抹、决、钱、报、封、傲、膊”等字比较容易写错,在教学时必须加以强调。同样地,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会诚信与孝敬”,在课文中一直贯穿着这个主题。不管是《画家和牧童》还是《三个儿子》,它们全都是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利用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描述,以及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刻画在进行“说教”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品读课文,在认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大家都来帮帮他”开展的。教材已经提供了情境。教学时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联合生活实际来展开讨论,或是提供建议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进行前,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必须谨记成世、守信、尽责的原则,以最大的真诚去帮助身边的朋友。

(7)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以及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做》

识字:

1、二类字47个、一类字39个。

2、自主发现并体会汉字的一词多义的特点。

3、发现并运用汉字与偏旁间的内在联系。

4、积累四字成语。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魅力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语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故事。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互相交流中去感悟不同故事之间相同的寓意:动脑筋,坏事变好事;动脑筋,不可能也会成为可能。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出示了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比较新颖,学生接触得较少。因此,在教学期间,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先进行指导,引导生首先抓紧关键:看懂图意,后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想想自己遇上这样的情形该如何去做。接下来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反馈,在结束时还要让学生总结出:在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促使整个话题得到升华。口语交际后,还应该抽出充沛的时间来进行写话练习,目的是让生说写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

(8)第八单元:本单元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主题,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教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以及口语交际《身边的科学》

识字:

1、二类字56个、一类字30个。

2、本单元生字多而偏难,在学习中应该结合课文来进行反复的识记。

3、认识并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4、区别同音形近字。

5、初步认识并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来指导自己学习。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走进科技世界”。这四篇科技文不仅都是非常有趣生动,而且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因此在朗读过程中,生可以在对照图片来理解课文,发现科技世界的美妙之处。从中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

篇6:二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时计划】

2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授课。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诗,像画又像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指导研学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4.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5.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6.朗读指导。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8.背景介绍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2.整体感知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 全文可分三部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2、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3、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交流点拨】

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清幽雅静,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多么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2.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积累古诗词里描写山和川的诗句。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附:板书设计】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写景: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二课时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一:情景导入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二:指导研学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遂(suì)

寝(qǐn)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

3.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 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二)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清闲的人。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

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交流点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附: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 追求美好事物

上一篇: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下一篇:设备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