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2024-05-14

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共6篇)

篇1: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国,其养殖品种和产量都是居首位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日常生活消费食品的质量,作为日常消费品中不可替代的主要蛋白来源之一的水产品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与早20—30年相比,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农药品种和使用量的急增,抗生素其它防物的滥用,水产养殖品种中饲料添加剂(包括粘合剂)的无序添加等,使市场供应的水产品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即肉质没有以前那么鲜美、重金属积累、农药和抗生素等残留、个体越来越小、不时出现一些怪味。消费者不断提出疑惑,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呼声越来越高,要求绿色无公害产品或有机产品,这已是世界性关注的大问题,尤其是入世后,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不但是国内的质量问题,而且要放到一个全世界公认的质量问题高度。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大省,而杭州市又是浙江省的省会大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目前省、市各界有识之士及水产行政部门均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已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中,准备筹建“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其目的是制定标准,即要求水产品按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真正将水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落实并做好,浙江的宁波市已率先成立了“水产品品质监测中心”,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已制定了“安全优质水产品”的地方标准”,这是大势所趋。杭州市对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中的肉类(猪肉)、蔬菜、豆腐均进行检测,由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同样对水产品的健康养殖已是迫在眉睫。但限于我市水产养殖业的特殊情况,即有国有单位,集体单位,更多的是广大的专业户进行养殖,从养殖品种、养殖形式、养殖周期、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等均差异较大,而且以前对水产品内在的质量问题一直没得到相应的重视,进行健康养殖的实施还有一个试验、总结、推广的过程。必须认识到提供无公害食品的紧迫性,改变生产技术,以符合产品标准。

在此就水产品进行健康养殖的几个主要方面和技术问题表述如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苗种问题

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一个好的养殖种类的出现可以兴起一个行业的热潮(如鳗、甲鱼、河蟹、罗氏沼虾、青虾、对虾等),相反一个差的品种会给行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品 1

种是指种质基因良好的、没有退化的、抗病力强的、生长快速的、饲料利用率高的、肉质良好的、有一定遗传稳定性的种类,并且应该是由原种繁殖的子一代——良种。要使养殖的品种健康且病害少,可减少用药,则各类药物和重金属离子的残留可以减到最低的限度。但是苗种的选育往往费时长,费用大,需由专门的科研院所来完成。杭州市在这方面投入力度还有一定距离的。提高苗种的质量主要有以下措施:

1、杂交育种 将优良的品种或品系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的手段,定向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和抗逆能力较强的种类供广大养殖者进行养殖。这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育种方式之一。如银鲫、丰鲤等。

2、生物工程技术 通过雌核发育、家系选育并结合多系杂交育种,或通过人工的诱导(温度、压力、生物因素)使水产品种的染色体加倍来得到的。如建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作为原始亲本)、单性罗非鱼等级。如工程鲫(三倍体),三倍体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现在人们对DNA认识越来越清楚,其通过分子水平育种技术也将日趋完善,想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运用DNA技术培育出来的符合人们意愿的健康品种。

3、无病害苗种的生产 在的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养殖品种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故现在常规苗种的培育中,提倡“健康育苗”、“无病毒或无菌育苗”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严格选择亲本,严格控制水体中细菌病毒和其它有害生物的数量,使降到最低的程度,利于今后的养殖。如现在许多虾苗的培育用此法,如无特定病毒的虾苗SPF。今后还将从基因水平提高其抗病力。

4、养殖种质的遗传特性检测 我国目前的养殖业,对养殖品种仅停留在引种、开发及驯养的阶段。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许多优良品种因长期的近亲繁殖,其生长等遗传特性有所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做得比较好,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在养殖生产上也带有一定的盲从性。

5、优良种质的复壮 即对生产上大规模养殖的品种进行种质的复壮,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定期引进原产地或天然的种质,改善因养殖时间长而造成的养殖生长特性下降或个体变小的变异。在我省市的许多养殖品种中存在这一问题,如青虾、河蟹品系的混杂和近亲繁殖,使商品的规格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比原来普遍偏小,许多鱼也有此现象。今后将从应用良种和人工选育种方面加以解决。

6、严格控制盲目引种 我国近几年来养殖品种的增加比无论那个时期和那个国家都多,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无论从国外或从省外(包括跨地区)引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尤其前者),搞清楚该区系原有的病害和本身该品种的带菌及发生的病害情况,引进后将对本地的病原区系产生的影响及对本地主要经济养殖品种的危害评估;搞清引进该品种对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的影响将是如何的,才能引种。盲目引种对我们原有养殖及引进品种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已经很多,特别是虾蟹鳖养殖中的病害。应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二、环境问题

养殖水环境随着工业的极大发展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的直接污染、陆地的污染和大气的污染,但最终都将污染水体环境。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其本身的生物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条件恶化,必将造成养殖品种病害的增加,又促使养殖者用药的增加,使得重金属和农药积累越高,也使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场址和水源的选择 新塘的开挖则必须考虑到场址的选择,浙江省粮食放开以后新挖的池塘不在少数,更应考虑此问题(仅杭州地区2001年新增鱼塘就达数万亩)。开塘一定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未受或少污染的水源。要了解周围全年的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水质的检测,使其符合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

2、清除过多的淤泥 对老塘显得尤其的重要,淤泥往往是病菌大量繁生的场地,而且过多的淤泥又会造成养殖过程中的过多耗氧,也会引起养殖旺季病害的暴发。一般只留20厘米左右的淤泥即可。

3、底质的改良(1)每年除清除过多的淤泥外,最好在冬季让其干置,通过冰冻和日晒杀死大量的有害病原体及其孢子、芽孢、休眠卵等,减少来年发病的数量。并且使底质龟裂后可使空气与土壤充分接触,使底质中的有机质充分氧化,将有机物矿化成无机盐,可成为来年池塘中饵料生物的营养源。(2)每年放养之前,使用足量的生石灰,与淤泥充分混合,一可保持水质pH的稳定和微碱性的水环境,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育,减少病害;二可使底部淤泥较为疏松,增加通透性。

4、彻底清塘 清塘可以在年底干塘时或来年放养之前,主要目的是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病原体,利于养殖的成活率和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

5、水质处理(1)化学处理 许多高集约化程度的养殖为了避免在养殖中暴发大规模的病害,都设水处理池,即对引用的水源进行预先的消毒杀病原体处理,保证加入到池中的水不带病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提高成活率。如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预处理。(2)生物处理 主要应用和控制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当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时致病菌和有害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有益菌能在有氧的环境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问题。生物处理较高水平的如工厂化或循环水养殖中的生物转盘、生物包等;处理水平较低的是在一般的养殖池中定时添加有益微生物,如PSB、消化细菌、活力菌等。(3)物理处理 主要是通过紫外线或臭氧等对养殖的进水进行预消毒处理或过滤等。

6、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养殖的水体尽可能的增加有些品种的栖息场地、隐蔽场地和活动场地。如立体养殖青虾中增设网片、温室甲鱼养殖中的挂网等都是为了增加养殖品种的栖息隐蔽场地;虾蟹养殖中的种植水草既可增加其隐蔽的场地减少互残,又可吸收部分有机物等养分而改善水质;甲鱼养殖中的食台兼有晒背的作用,这都是为了在养殖中提高成活率和效益,但同时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饲料问题

饲料是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各养殖品种因其特性不同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也不同,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众多的养殖品种条件下,至今我国对各主要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基础研究不够、饲料生产的行业管理不够健全,所以各饲料生产厂家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添加成份不同、原料差异较大,超标准使用合成类促生长剂。结果是各营养成份不一定能满足需要,原料或饲料变质,或是添加的粘合剂等化学物质不达标,或是添加的药物不规范。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是:(1)首先是营养性疾病,出现诸如脂肪肝、高糖肝等肝脏病变,或是体内脂肪积累过多,或是许多的维生素缺乏症,或是生长不良,等等。(2)造成养殖品种的体质下降,易被病原体感染易发病,影响成活率,其结果是养殖者增加用药量并造成残留量增加。(3)最终产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为了确保进行健康养殖,在饲料环节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对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必须搞清楚,确实根据养殖品种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来确定相应的饲料配方,配方要科学合理。在此同时呼吁必须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和营养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

2、对生产饲料的原料要严格把关,变质的、污染的和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应拒用。

3、对于添加剂的使用(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如维生素、无机盐、抗生素、粘合剂、天然促生长剂)要符合规范,尤其是后三者。化学合成的粘合剂,杂质多或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坚决不能用。制药饵用的抗生素不能滥用,要了解其残留的特性和是否符合兽药典,上市前必须有足够的休药期(15-20天不等)。

4、成品饲料的储藏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不能过期或变质后再继续使用。

5、对一些需在投饵时添加的物质(如油类),产品的说明中应给予明确指出:添加的量、种类、比例、要求,不能随意添加。

6、在养殖生产中为降低饲料成本,或出于提高饲料效率,或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而使用的动物性或植物性饲料,必须在保证不变质、不受污染、适量使用的原则。

7、各地的水产或农业主管部门和饲料检测监督部门应按国家或地方标准严格规范和管理当地的饲料生产厂家,进行依法管理。对销售商家同样必须进行规范管理,严禁销售伪劣产品。

8、进行科学投饲:从养殖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坚持合理的科学投饲方法(“四定”),以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减少用药保证养殖品种的健康状况。

四、病害防治及用药问题

水产品种类繁多,养殖环境又分海水、淡水和咸淡水,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由于苗种、饲料、管理、技术、水质、温度、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会有疾病发生,严重的会影响成活率和产量,甚至绝产,所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产量和效益,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对所养殖的水产品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旦发病需做

出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尽量使所用的药物发挥最大作用而药物的残留降低到最低水平。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应实行以下措施:

1、正确诊断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和理化特性。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和首要条件。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诊断是根据症状和病原来确定的。应注意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指望用药的当天就能迅速见效,有时在用药后的一二天常有死亡增加的现象,如果药物的剂量是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可能是由于药物把动物体内的病原菌杀死后促使细菌细胞同时释放出内毒素,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这种情况下一般在3—4天后死亡率即会下降;否则应考虑药物剂量过大。疾病发生的后期往往会出现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有车轮虫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烂鳃病,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肠炎,这时必须有针对不同病原的治疗方案。正确诊断后根据药物的适应来选择药物,并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

2、使用药物宜早不宜迟 发病动物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丧失,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发病的动物不起作用,已发病的不易治好。而投用的药物对当时尚未发病的动物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所以对养殖动物来说真正的治疗是很少的,故水产养殖上更显得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动物发病后好果治疗太迟,发病率就会迅速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3、内服外用药物结合使用 两种给药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细菌性疾病无论是体表感染还是全身感染都应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对于体表寄生虫感染,一般只需使用外用药物即可,但有时采用内服给药也可奏效。

4、必须强调综合治疗措施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动物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而忽视饲养管理及水质环境的改善常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5、注重药物各类的选择 所选药物应在兽药典中所列的品种,并尽可能选用中药,或选用已经临床试验、安全性好、品质保证、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的药物,对药物的残留标准和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物更应了解其特性,必要时需要有休药期,以避免盲目用药.

篇2: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摘 要】山区自然流水养鱼是指在山间溪流或小河旁水量丰富的地方,依地势而建筑“鱼窝”,进行高密度的鱼类饲养,由于水中的溶氧量较高、水质好、鱼病少,可以获得好的养鱼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鱼窝;健康养殖;草鱼

山区“鱼窝”养鱼是指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作为养殖水源,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根据地形建设几十到几百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坑塘进行养鱼。在健康养殖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主流的今天,我们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降低养殖成本为目的,从2013年2月起,着手在山坡上种草来进行“鱼窝”健康养殖草鱼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1.1 建造“鱼窝”

“鱼窝”建造要因地制宜,选择在引水方便、水量充沛、流量稳定、地形倾斜、有落差和注排水方便之处,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的空闲地筑池,池深一般在1.5~2.5m,可充分利用地形建成方形、圆形均可,塘埂用卵石或石块砌成、用水泥混凝土勾缝,塘壁适当要高些,以防洪水冲进塘内和鱼跳出塘外。注排孔口的相对位置宜选择在有利池水交换处,其大小一般是100~200mm,并设有拦鱼栅。

1.2 种草

开春后,在“鱼窝”附近坡地进行种草,种植草类为“桂牧一号”象草,种植面积是池塘面积的3倍左右。

1.3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0d左右,须用石灰水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大、规格齐、体质好,这是因为大规格的鱼种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并且当年可上市,因此应选用体重100~250g的鱼种为宜。鱼种过小当年不能上市,鱼种过大鱼种成本高且运输不方便;放养的品种主要以草鱼为主,搭配少量的鲤鱼、鲢鱼、鳙鱼等。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数量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1.4 管理

1.4.1 投喂

完全依靠人工投喂,一般以青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的全价颗粒饲料,青饲料主要是种植的象草。青料每天按体重的5%~8%投喂,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好。在7~10月,每天傍晚用颗粒饲料补充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

1.4.2 水质管理

进排水系统流水池应尽量做到交换量大而流速小,这样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又不会使鱼因水量大而导致能量消耗。进水应从鱼池上部流入,排水孔应设在鱼池最低处。在早春期,鱼种投放不久,可少注水、少排水;在高温酷暑季节,水温在30℃以上,尤其在7~10月,要加大水的交换量,有利于鱼的生长。

1.4.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汛期发洪水时,会有大量泥土流入,影响鱼的呼吸和摄食,此外其他脏物也多,易阻塞拦污栅和拦鱼栅,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将注水量尽量调小,以鱼不严重浮头为度,并停止投饲,待水质基本好转时,用石灰水消毒后,再恢复正常注水量和投饲;每日要清除杂草残饵,约半个月清池1次,把池底杂质去掉。同时,要做好防洪、防堵、防逃、防偷、防病和养殖生产记录工作。

1.4.4 病害防治

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草鱼要及时注射“三联疫苗”,在养殖过程中,每2个星期左右或洪水过后用石灰水消毒1次。结果

2.1 收获情况

采取轮捕方式,收获情况见表2。

表2 各种鱼收获情况

2.2 饵料系数

根据记录统计,共投入全价颗粒饲料2200?K,青饲料66 247?K,草鱼产量4716?K,除去草鱼鱼种重量净产4416?K,全价颗粒饲料饵料系数为0.5,青饲料饵料系数为15。草鱼占总产量的89%。

2.3 经济效益

根据记录统计,总成本为36 487元,其中鱼种费6750元,全价颗粒饲料费7040元,土地租金、草种和肥料3527元,人工、电费19 170元;总收入62 206元,利润25 719元,平均利润10 287.6元/667?O。经验总结

(1)“鱼窝”养鱼,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只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与鱼的吃饱度,适时用生石灰消毒防病,调控好进水度,可达到防止鱼病发生的效果。

(2)由于“鱼窝”养殖水质好,养殖的草鱼以青饲料为主,商品鱼的口感比其他方式养殖的商品鱼鲜香,其外观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地方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在养殖过程中,适时或洪水过后用生石灰水进行消毒,这是最环保,对鱼病防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篇3:水产健康养殖综合防病技术

1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用水系统

水源及用水系统是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病原传入和扩散的第一途径。在建造养殖厂前, 应对水源进行周密考察。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无人为污染, 水的理化指标应适合养殖品种的生活需求。用水系统应使每个养殖池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 养殖用水先引入蓄水池, 经净化、沉淀、消毒处理后再进入养殖池, 以防止病原随水源带入。

1.2 做好池塘清淤和消毒

池塘是养殖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 同时也是各种病原生物潜藏和繁殖的地方, 池塘环境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池塘清淤消毒是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措施。清淤后用100~120 kg/667 m2生石灰或15~20 kg/667 m2漂白粉 (含有效氯25%以上) 进行消毒, 5 d以后, 在池塘的进水口设置60目的过滤网进水, 肥水并培养基础饵料, 为养殖品种的放养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1.3 强化疫病检测

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检测是针对其疾病病原体的检查, 目的是掌握病原的种类和区系, 了解病原体对养殖动物感染、侵害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危害程度,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做好对养殖动物输入河运出的疫病监测工作, 防止病原的传播和流行。

1.4 建立隔离制度

养殖动物疫病一旦发生, 首先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对已发病的地区实行封闭, 发病池塘中的养殖动物不得向其它池塘和地区转移, 不得排放池水, 工具未经消毒不在其它池塘使用。与此同时, 专业人员要勤于清除发病死亡尸体, 及时掩埋或销毁, 对发病动物及时做出诊断, 确定防治措施。

1.5 实施消毒

(1) 苗种消毒。

根据苗种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 选择不同的药物和使用剂量。鱼苗可用5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10~20 mg/L的高锰酸钾等药浴10~30 min。

(2) 工具消毒。

各种养殖用具如网具、塑料和木制工具等, 常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特别是在疾病流行季节, 应该一池专用。如果工具数量不足, 可用50 mg/L的高锰酸钾或200 mg/L的漂白粉等浸泡5 min,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 也可在每次使用完在太阳下暴晒后再使用。

(3) 饵料消毒。

投喂的商品配合饵料可以不进行消毒。如投喂鲜活饵料 (包括冷冻保存的) , 均要用30 mg/L高锰酸钾或100~200 mg/L的漂白粉浸泡消毒5 min,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1.6 药物预防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都有一定的季节性, 常在4~10月这段时间内流行, 因此可定期进行药物预防, 养殖用水可用生石灰15~20 mg/L或漂白粉1~1.5 mg/L, 每月两次。

1.7 建立病害测报体系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和养殖户没有能力和条件对传染性流行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 而地区间亲本、苗种及不同养殖种类的交往运输又频繁。因此,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科研单位, 地方建立检测网络体系和信息预报。病害一旦发生, 首先要通报, 并采取隔离措施, 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2 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2.1 合理放养

一是放养密度要合理, 二是混养的不同种类要合理。混养不仅具有提高单位养殖水体效益和促进生态平衡的功能, 而且具有保持养殖水体中正常菌群调节微生态平衡, 预防传染病爆发流行的作用。这是因为不同养殖种类发病的病原体不尽相同, 特别是危害极大地某些病毒病如草鱼出血病、对虾病毒病等。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 减少了同一种类接触传染的机会。

2.2 科学的水质调控

维持良好的水质不仅是养殖动物生存的需要, 同时也是使养殖动物快速生长和增强抗病力的需要。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都是人工管理的集约化生产, 其中有限的养殖水体、一定的放养密度、饵料的大量投喂等, 都人为地干预了养殖动物的自然生态需求, 使残饵粪便及其代谢产物密度增高, 引起水质参数急剧变化, 给有害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 从而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科学的水质调控, 是通过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 了解其动态变化, 及时进行调节, 纠正那些不理于养殖的品种生长和影响其免疫力的各种因素。一般来说, 必需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有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透明度、总氨氮、亚硝基氮和硝基氮、硫化氢以及监测优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异养菌的种类和数量。

2.3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氧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对于溶氧不仅直接表现为呼吸需要, 还表现为环境生态需要。在氧气充足时微生物可将一些代谢物转变为无害或危害很小的物质。相反, 当溶解氧含量低时, 可引起物质氧化状态的变化, 使其从氧化状态到还原状态, 从而导致环境自身污染, 引起养殖动物中毒或消弱其抗病力。所以, 保持养殖水体溶解氧在3.5 mg/L以上不仅是预防养殖动物病害的需要, 也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2.4 不滥用药物

药物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是不能滥用和盲目使用。滥用和盲目使用药物, 不仅给养殖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产养殖水域的污染, 如抗生素, 如经常使用就可以污染环境, 使微生态平衡呢失调, 并使病原生物产生抗药性。因此, 不能有病就用抗生素, 应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并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 选用疗效好, 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药物与毒物没有严格的界限, 只是量的差别, 用量过大, 超过了安全浓度就可以能导致养殖动物中毒甚至死亡。

2.5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水环境保护剂 (包括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 , 能够改善和优化养殖水环境, 并促进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护其健康。在产业化生产中, 通常是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1~2次。常用的环境保护剂有:①微生态制剂, 用量为0.2~0.5 mg/L;②生石灰, 每次用20~30 kg/667 m2;③沸石粉, 每次用量30~50 kg/667 m2 (100~150目的粒度) ;④过氧化钙, 每次用量10~15 kg/667 m2。

3 提高养殖群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1 选育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在鱼虾类养殖过程中, 常见到一些发病的池塘或网箱, 大多数养殖个体和某一种类患病死亡, 而存活下来的个体或种类, 生长的很健康, 没有感染上疾病, 或感染及轻微, 而后又恢复健康。这些现象表明, 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随个体或不同种类而有很大差异, 因此, 利用个体和种类的差异, 挑选和培育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 同样是预防疾病的途径之一。

3.2 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

放养健壮和不带病原的苗种是养殖生产成功的基础。

3.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爆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办法。目前已有针对草鱼出血病、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鲤鱼出血性败血症、以及鱼类气单胞菌病、弧菌病等的商品疫苗。

3.4 投喂优质饵料

饵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 不仅是保证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增强鱼、虾类等养殖动物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所以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及其发育阶段, 选用多种饵料原料, 合理搭配, 精细加工, 使其既适口又营养全面。

3.5 降低应激反应

篇4: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水质管理;苗种管理;饵料管理;安全用药技术;提高效益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是指掌握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为其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放苗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经过疫病检测的抗病性强以及生长速度快的苗种;选择先进的养殖方式、合理的投苗密度,水质调控要做到各项理化指标合理、均衡;要选择优质新鲜的饵料,蛋白含量要达到养殖品种的要求,使其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疾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使得养殖种类快速健康生长的养殖方式。近年来沧州市采取了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方式,养殖水平以及养殖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养殖产品质量90%以上达标,对关键技术措施做如下总结。

1 水质管理

1.1 养殖水源

要选择水质清洁、优良、水质无污染、水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要求,最好使用无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河道、湖泊和沟渠的水源,用水量要满足养殖需要,取水方便,交通方便,电力充足,池塘四周保水性好。养殖池塘要具备进排水闸,进排水方便且不能交叉感染。

1.2 水质调控

1.2.1 理化指标 养殖用水各项理化指标都要达到要求,经常检测各项理化指标,其中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过程中溶解氧与养殖种类生长的关系很大,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能够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害作用,促进食欲和生长发育,提高饵料利用率。方法是投放增氧制剂、铺设增氧管道或安装增氧机。pH值过高或过低,对养殖动物有直接的危害,调整至适宜的pH值,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氨氮含量的高低对养殖动物的摄食影响很大,所以养殖期间严格控制投饵量,以免残食过多造成氨氮含量超标。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水体中累积到一定的浓度时,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细胞肿大,导致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所以控制投饵量尤其在养殖后期尤其重要。

1.2.2 生物指标 放苗前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当肥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当透明度高时水体中生物量小,这时要通过施有机肥或无机肥繁殖浮游生物,保证所投放的苗种前期饵料量充足。

以上所述,所谓“养鱼先养水”是硬道理,保持优良的水质环境是养殖种类健康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条件。

2 苗种管理

苗种选择的好坏是关系养殖成败的关键一环,所以加强苗种管理、提高苗种质量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对养殖生产者的保护,是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产品品质的基础,只有投放高质量的苗种才能在养殖过程中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减少发病几率,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沧州市拥有海水苗种生产厂家120余家,淡水苗种生产厂家10余家,水产苗种95%都是本地生产,对于苗种生产行政管理和安全管理较集中,但规范苗种生产过程,强化苗种质量安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每年通过苗种生产专项整治,对水产苗种持证生产、生产过程用药以及苗种检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1 掌握苗种生产厂家情况

近年来,每年的生产季节沧州市农牧局水产科组织技术单位和渔业执法单位对苗种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苗种生产许可证是否及时换发、生产品种以及亲体数量、大概生产苗种数量、三项纪录是否完整、是否使用违禁药物等内容,对于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规范苗种生产过程,掌握全市苗种生产情况,及时对养殖户发布苗种行情,确实为渔民办实事。

2.2 对苗种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单位每年对苗种生产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并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用药指导,技术人员以点带面,经常对周围的育苗场进行巡视,切实掌握生产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苗种生产质量,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中,亲虾的来源和宗代尤为关注,沧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十万余亩,苗种的质量直接影响沧州市的养殖产量和效益,监管必不可少,我们的宗旨是宁可增加育苗成本也要生产高质量苗种,所以育苗用药控制很严格,用药品种和用药量都严格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2.3 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及药残检测

育苗生产厂家生产的苗种要经过法定的检验检疫和药残检测合格后才能够出厂,这样从养殖源头上把住关口,苗种生产厂家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务制度,定期寻访、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果养殖户养殖前期出现问题,苗种生产厂家还会及时补苗,形成了追溯制度。

3 饵料管理

选择绿色高效饵料与科学投喂技术,饵料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质量的好坏以及科学投喂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也是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由于其在养殖成本中占比高达60%以上,所以在选择或在投喂时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3.1 购买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

产品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饵料新鲜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尤其是饵料蛋白含量要达到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养殖品种能量需求,增加生长速度,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苗种生产厂家要保存好所购饲料的发票等凭证,便于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如果选用鲜活饲料,一定要注意饲料鲜度、消毒及控制好投喂量,保证水质不会出现腐败。

3.2 科学合理投喂

水产养殖中饵料的投喂应遵循“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还要根据养殖密度、季节、天气、水色以及养殖种类摄食情况投喂饵料,实际生产中要做到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4 安全用药技术

药物使用的原则是不使用国家禁止的违禁药物和原料药,要到具有渔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使用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兽药企业的产品,产品有批准文号,保留购买发票。

加强渔药使用情况的检查登记。对生产单位每年进行安全用药技术培训,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了解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控和防病方面的重要性,认真了解渔药的使用量、适用范围以及休药期,不定期地进行渔药使用情况检查,尤其是国家禁用药(氯霉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喹乙醇等)进行专项检查,做好药物使用记录,生产的产品要在休药期后上市,提高水产品质量,达到提高渔民收入的目的。

5 其它综合管理

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多次组织了常见及新品种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班、养殖用水处理方法培训班、水产品药残快速检测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宣传与引导,从思想上提高广大渔民对水

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并付诸行动,不断提高基层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相信科技对渔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促进养殖业向安全、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填写《水产养殖管理记录》(包括三项纪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宣传讲解管理制度对于生产的重要性,要求生产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或省市技术操作标准或规范,在生产中形成严格的制度管理及技术管理的习惯。只有认真做好《水产养殖管理记录》才能实行产品的可追溯制度,为民众提供放心食品。

健康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做为新技术引进及推广的单位,不断引进新的养殖品种以及参观考察其他省市的养殖经验,动员养殖户学习并养殖示范,逐渐扩大养殖面积,我市在盐碱地养殖开发等养殖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使用新技术以及推广养殖新的品种,可降低养殖的风险,提高渔民的收益,提高水产品品质,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日期:2015-12-23)

篇5:草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草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阐述了健康养殖的概念.从环境要求,养殖布局,放养前池塘处理,鱼种放养,施肥,投饲,水质调控,鱼病防治方面介绍了草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作 者:郑陶生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系,湖南永州,425000刊 名:农技服务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6(10)分类号:S965.112关键词:草鱼 池塘 健康养殖

篇6:健康水产养殖技术

何国柏/鹤城区畜牧水产局

前言

《肉鸭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畜牧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2012年5月1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2012年5月1日实施;

为了规范肉鸭健康养殖技术,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怀化市鹤城区规模商品肉麻鸭养殖场(小区)。

1场址选择、基础设施及环境要求

1.1选址

鸭场选址应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和隔离条件好的区域。鸭场或养鸭小区3 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距离其他畜禽场、干线公路和居民点1km以上。

1.2建筑布局

1.2.1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

1.2.2鸭舍建筑布局符合卫生要求和饲养工艺的要求,应具备良好防鼠、防鸟设施。

1.2.3应建有兽医室,隔离舍。隔离舍应设在鸭舍的下风向处。

1.2.4粪污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理设施应建在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1.3消毒设施

1.3.1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鸭舍入口处设臵消毒池或消毒盆。、1.3.2应备有健全的清洗消毒设施,对鸭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1.4饮用水水质标准:见附表1。

1.5鸭舍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见附表2。

1.6废弃物处理

1.6.1粪便贮存处理。

清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用于农业用肥。粪污处理设施应为混凝土结构,防雨防渗。

1.6.2污水处理

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处理(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措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应建立有效的粪便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污水输送至农田。严格控制粪便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现象。

2引种要求

2.1种蛋、雏鸭应从有种鸭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鸭场引入,经过产地检疫,重量应达到品种要求,符合品种特征。全场雏鸭应来源于同一种鸭场。

2.2种蛋、雏鸭应来自于非疫区,持有有效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车辆应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

3饲料

使用的饲料应符合《NY 5037肉鸭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3.1原料

饲料原料应具有该品种的色、嗅、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及异嗅;饲料原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饲料原料中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应做相应说明;制药工业副产品不应用作肉鸭饲料原料。

3.2添加剂

3.2.1安全卫生要求

饲料添加剂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和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异味及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相应要求。

3.2.2添加剂使用

3.2.2.1饲料中使用的营养性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应是《NY 5037~2001肉鸭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中附录A所规定的品种,或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品种。

3.2.2.2饲料添加剂应遵照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量、用法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NY 5037~2001肉鸭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中附录B执行。

3.3配合饲料

3.3.1配合饲料要求色泽一致、无发霉、无变质、元异味及异嗅;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及相关标准的要求;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应符合标签中所规定的含量。

4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以怀化麻鸭为例)

4.1进雏前14天

„准备工作‟清理育雏鸭舍内的粪便、灰尘等及舍外周围的杂物、杂草等,再由里到外进行冲洗,选用季胺盐、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药消毒一遍,修复养鸭设备并检查供温、供电、饮水系统是否正常。并对鸭舍周围地面用2%~3%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注意事项‟①如果上一批雏鸭发生过某种传染病,在传染病扑灭后,需间隔30天以上方可进雏。②计算好育雏舍面积保证足够的保温面积(主要是冬季)。③注意灭鼠、防鸟。

4.2进雏前7天

„准备工作‟①调试灯光,采用60w白炽灯或13w节能灯,每15~20m2设臵一只灯具。②将消毒彻底的饮水器、料盘、垫料等放人鸭舍。③关闭门窗,密封后采用熏蒸消毒。④进雏前3天打开鸭舍,移出熏蒸器具,然后用消毒溶液消毒一遍;鸭舍周围铺撒生石灰并洒水,起到环境消毒作用。⑤准备好小鸭料、疫苗、药物、益生菌制剂、葡萄糖粉、电解多维等。⑥准备好充足优质的燃料与垫料并在进雏前1天供暖试温(冬季提前2天),确保能达到保温要求。

„注意事项‟①采购的疫苗要在冰箱中保存(按照疫苗瓶上的说明保存)。②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时,用40%甲醛42ml、高锰酸钾21g/m3。③禁止闲杂人员及没有消毒的器具带入鸭舍。

4.3进雏前1天

„准备工作‟①检查育雏所用物品是否齐全,比如消毒器械、消毒药、营养药物及日常预防用药、生产记录本等。②检查育雏舍温度、湿度能否达到基本要求。温度:雏鸭所在的位臵或保温伞下达30℃;湿度:鸭舍地面洒适量的水,保持一定的湿度(60%~75%)。

„注意事项‟物品的检查要细致、全面、到位。

4.4 1~5日龄操作规程

„饮水‟①运雏车到达前2个小时开始给水(提前预温,使雏鸭到达时饮水温度达到25℃左右,防止应激拉稀)。②遵照“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不可断水,每天换水不能少于

3次。

„饲料‟如果雏鸭经过长途运输,饮水与开食时间间隔可适当缩短。1~21日龄使用小鸭料,确保采食面积,给料做到少量、勤添,可防止饲料撒落造成浪费与发生霉变。

„投药‟白天,饮水中添加0.1%的电解多维、3%葡萄糖、益生菌制剂或其他抗菌素(参照说明使用)防治白痢和大肠杆菌;夜间可换成无药清水,药物一般根据情况使用3~5天。

„温度‟1~7日龄雏鸭所在位臵温度必须达到30~25℃;8~14日龄25~20℃为宜;15~21日龄,20~15℃为宜;21日龄后,可以完全脱温,但是如遇到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增加温度。温度不能忽高忽低,以后可以逐渐降低室温。在确保温度的同时,注意鸭舍的湿度不低于60%,可用地面洒水、火炉上放臵水盆或水壶加热产生水蒸气的方法提高鸭舍湿度。

„光照‟1~3日龄均24小时光照;用60w白炽灯或13w节能灯(10~20勒克斯),以便让雏鸭熟悉环境、采食和饮水,以后逐渐降低。4日龄以后,白天利用自然光就可以,晚上只有喂料和饮水时才提供微弱的灯光。灯泡不可离鸭体太近,否则容易引起鸭群不安静。

„通风‟进雏3天内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可适当采取间断性通风。

„防疫‟①免疫:1日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苗0.5ml/只肌内注射;②消毒:此阶段免疫较密集,消毒要避开免疫当天,且只能针对地面消毒,不能做喷雾与饮水消毒。

„注意事项‟①注意观察鸭群,将体质较弱的雏鸭挑出,单独饲养。②使用煤炉的养殖户从进雏之日起每天都要防止煤气中毒。③凡在水和料中加药时,剂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④疫苗稀释后最好在半小时内用完,否则疫苗效价降低,易造成免疫失败。⑤剩余的疫苗及空瓶等不能乱扔,应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疫苗病毒扩散。⑥注意鸭舍的温度、湿度变化并及时调整,舍温以雏鸭“不打堆”为好。

4.5 8~14日龄操作规程

„饮水‟①饮水中按使用说明添加0.1%电解多维,准备免疫。②可以逐渐把真空饮水器换用普拉松饮水器,减少劳动强度,饮水器高度与鸭背平齐。通水前,必须清除管内残留变质的剩水,并彻底消毒后使用,以防鸭群拉稀,采用2~3天的过渡期,让鸭熟悉饮水器位臵。

„饲料‟使用小鸭料,每天坚持最少两次给料,并采用自由采食方法。逐渐撤换料盘换为料桶,同样料桶采料位臵与鸭背平行,并随鸭个体的大小调节高度。

„温度‟第4天起,温度逐渐降低,每两三天降低1℃,直至常温。

„光照‟从第4天起,光照时间可以减少,每天熄灯2~3小时,以防意外停电惊群,扎堆死亡。也可以长时间不开灯,但会一定程度上推迟上市时间。

„通风‟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适当增加通风面积,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好,氧气充足,无异味,少粉尘。

„防疫‟7日龄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大肠杆菌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苗,1ml/只,肌内注射,10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0.5ml/只,颈部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①灭活苗注射时要把疫苗预温至常温,以免发生冷应激。②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可以使用泰乐菌素预防。③为了防止通风时温度下降,可将舍温提高1~2℃后再通风换气。

4.6 12~20日龄(2~3周龄)操作规程

„饮水‟可根据情况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

„饲料‟继续供给小鸭料,在20天左右时准备换料,用小鸭料与中鸭料混合使用,用3~5天时间过渡完全换为中鸭料。

„光照‟光照强度:将灯泡换为15~25w白炽灯或9w节能灯。降低光照刺激,减少鸭群的活动量,减少饲料消耗。

„通风‟2~3周龄根据鸭群变化可适当加大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管理‟分群:按照鸭群的生长速度,实际密度情况来进行。

„注意事项‟①12~20日龄均应密切关注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或强力霉素等药物。同时注意通风,要保持适当的干燥,温度不可忽高忽低,要保持稳定。②此阶段雏鸭换毛,需增加消毒次数,加强通风。

4.7 21~41日龄(3~6周龄)操作规程

„饮水‟3~6周龄使用洁净饮水,注意水源卫生(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适时调整饮水器高度,应与鸭背持平。

„防疫‟31日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1ml/只,颈部皮下或胸肌注射。

„日常管理‟①加强室内环境卫生的控制,更换育雏室内的垫料,保持鸭群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在小鸭料用完后可以进行称重,估算料肉比,计算成本,积累经验。③定期冲洗饮水器,并对主管道进行消毒,保持鸭群饮水质量。

„注意事项‟此阶段鸭群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免疫抗体已经产生,但是与免疫次数与免疫方法有关,并不是免疫后的鸭群不发生疫病,所以必须做好封锁、隔离、卫生、消毒等工作,保持鸭群的良好抗病力和生长环境。

4.8 42~出栏日龄(6周龄以后)操作规程

„饲料‟中鸭料用完后换用大鸭料,要混合使用过渡3~5天。

„温度‟温度以21~23℃为肉鸭生长性能最好温度,秋冬季节注意保温,夏季要求降温。

„注意事项‟①因处于育肥期,要尽量避免用药,要关注整群精神状况,如有个体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挑出,单独处理。②继续做好封锁、隔离、卫生、消毒等工作。③到50日龄后要做好出栏准备。

5兽医防疫要求

5.1疫病预防接种

5.1.1使用疫苗预防肉鸭疫病,所用疫苗应符合国家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填写好免疫登记。

5.1.2所有进入舍区的人员都必须换上已消毒好的工作鞋、工作服方可进入舍区。浴池、更衣室要每天清扫,每周消毒一次。

5.1.3杜绝与生产无关物品进入舍区。进入场区和舍区的所有车辆必须在入口处冲洗消毒。

5.1.4所有进入舍区人员须脚踏消毒盆1分钟,充分浸没鞋面。

5.1.5严禁销售病、死鸭。死鸭处理要及时,消毒死鸭存放处。

5.2鸭舍消毒

5.2.1清除鸭舍内所有废弃物包括粪便、存留饲料、垫料等。

5.2.2用高压喷水枪彻底清洗鸭舍和设备,并将可移动设备移至舍外,放在日光下。

5.2.3应用消毒剂进行喷洒和熏蒸消毒。注意熏蒸时要紧闭门窗,常用的熏蒸剂是福尔马林。

5.3兽药使用

5.3.1兽药用品必须来自经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合法兽药营销单位。所用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具有《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

5.3.2药品使用必须在各场或养殖小区的兽医指导下按兽药使用规范使用。.

5.3.3在保存疫苗的冰箱内放臵温度计,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冰箱内温度,并做好检查记录。不得在放臵疫苗的冰箱内放臵其他物品。

5.4疫病控制和扑灭

5.4.1发生或疑似发生动物疫情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发病品种、日龄、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生产和免疫记录,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配合动物防疫机构进行诊断、处理。

5.4.2发生疫病的肉鸭场,按《GB/T 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进行消毒。

5.5无害化处理

5.5.1适用对象。确认为鸭瘟、禽流感、浆膜炎等传染病的鸭尸体。

5.5.2销毁。肉鸭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按《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处理。

5.5.3化制。凡病变严重、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除以上传染病外的其他传染病、中毒性疾病及自行死亡或不明死因的畜禽整个尸体、肉尸和内脏。

5.5.4操作方法

5.5.4.1湿法化制及干化制:利用湿化机,将整个尸体投入化制(熬制工业用油)。将尸体、病料分别投入干化机进行化制。

5.5.4.2焚烧。将整个尸体或割除的病变部分和内脏投入焚化炉中烧毁碳化。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特别要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空气的污染。

5.5.4.3深埋。将病害尸体及其产品掩埋时,掩埋坑不得少于2m,尸体底部及上部应撒一层漂白粉。掩埋坑要远离水源。

6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6.1舍区

指畜禽直接生活环境区。

6.2场区

指畜禽场围栏或院墙以内、舍区以外的区域。

6.3缓冲区

畜禽场外周围,沿场院墙向外500m范围内为畜禽防疫隔离区。

6.4饲料药物添加剂为预防动物疾病而掺入的含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抑菌促生长类等。

6.5休药期从停止给药到出栏上市的间隔时间。

6.6最高残留限量用药后产生的许可存在于动物表面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为mg/kg,或ug/kg,ug/L)。

7引用资料

GB 13078~200l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NY/T 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35~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参照)

上一篇:学骑自行车的作文下一篇:总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