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2024-05-12

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精选13篇)

篇1: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公安车辆管理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为切实提高对校车的管理力度,把校车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检查、登记、发证、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

为切实加大对校车的管理力度,车管所会同辖区交巡警中队对全县接送学生车辆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查一所学校,不漏检一辆校车”,对所有集中接送学生的车辆及驾驶人逐一排查、逐一核对、逐一登记、逐一检验。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校车证核发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全县校车证的审核、发放等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校车一律不予核发校车证,从严把关,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

车管所组织民警深入到中小学校,利用课件、交通事故案例碟片、交通安全课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截至目前,车管所共检查校车120辆,不合格8辆:安全教育培训2次,受教育驾驶人130人;审核校车驾驶人140人,不合格28人;核发校车证112本;取缔不合格“黑校车”6辆;签订校车安全责任状112份;深入中小学学校交通安全宣传15次,受教育师生达18000人。

篇2: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燃气安全事关重大,区建设局对此高度重视。前段,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区建设局协同各燃气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开展了燃气安全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用户对燃气安全使用常识的掌握水平。从如何正确使用燃气设施(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注意事项、燃气泄漏处理办法和安全用气须知等方面,制定了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和燃气安全宣传口号。将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印制成明白纸,张贴到各村、社区和楼道口,发放到居民手中,做到了每户一份,逐户签字签收。加大了宣传力度,与区广播电视局、广播电台衔接,广泛宣传燃气安全使用常识。目前,全区共组织居民安全培训6834人次,发放、张贴明白纸15.1万余份,张贴标语5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0余条,出动宣传车辆150余台次。

(二)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将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结合辖区燃气工作形势,制定了整治意见,开展燃气安全检查整治。燃气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实际,制定了燃气

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取缔瓶装液化气非法经营站点,规范酒店、宾馆、超市、娱乐等公共聚集场所非法储存瓶装液化气行为,加强车辆动力改装和车辆运输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目前,全区共成立燃气安全检查小组255个,专项检查人员2793人,发现各类安全隐患335处,已基本整改到位。积极推进管道液化气置换煤气(天然气)工作,在燃气置换前,切实抓好对9处管道液化气设施管理,目前已关停3处。其余6处,为6个小区、1941户居民供气,对这6处瓶组间安排专人每天巡查,并形成检查记录,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处理,同时健全完善了应急救援、抢险抢修、安全生产、日常值班等工作制度。

篇3: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推广氛围

为扎实做好试点推广工作, 该县积极开展粘贴农机安全反光贴的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召开全县农机监理人员和各镇农技中心主任会议, 学习相关文件, 强调粘贴工作的重要性, 对参检的农机所有人及驾驶人进行宣传, 对个别不愿意粘贴的人员耐心说服教育, 并将粘贴方法和要求制作成图版放在办证大厅进行宣传。二是在执法检查、年度检验现场对粘贴农机安全反光贴进行宣传, 结合事故案例对广大农机手进行详细讲解, 使驾驶人对反光标识在夜间驾驶中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将反光标识是否齐全有效作为必查项目, 并与该县各交警中队联络, 协助做好检查工作, 督促机手粘贴反光标识。三是通过发放宣传单, 悬挂条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的粘贴反光贴的宣传, 赢得了全县农业机械所有人和驾驶人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减少了粘贴农机专用反光贴试点工作的阻力。

2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该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反光贴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县农机局局长及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布置并检查督促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县农机安全监理所把农机安全反光标识试点和推广使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结合该县实际, 成立以所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 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所长总负责, 办证室具体负责粘贴、检查、把关等各项工作, 保管员负责反光贴发放, 聘用专人进行统一粘贴, 检验员负责查验反光贴粘贴是否符合规范和要求, 安全检查人员负责检查使用过程中反光贴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在整个试点工作中, 做到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从而保证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为全面推广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3 严格执行试点要求, 保证规范推广

按照省农机安全监理所《关于实施DB32/T1176-2007<拖拉机登记及年度安全检验技术规范>的通知》 (苏农机安监[2009]1号) 精神, 赣榆县将变拖、拖拉机运输机组, 联合收割机等全部纳入试点推广范围。并认真组织学习GB16151-2008系列国家标准、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关于组织开展拖拉机粘贴农机安全反光贴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省农机安全监理所《关于实施DB32/T1176-2007<拖拉机登记及年度安全检验技术规范>的通知》, 深刻领会精神, 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粘贴、安装要求和查验方法。在推广使用前, 首先对粘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让他们完全熟悉和掌握农机安全反光标识质量、规格、粘贴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等。粘贴前, 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清洁, 确保粘贴牢固, 做到上下、左右对称。严格按照粘贴技术规范中要求的各部位粘贴单元数量进行粘贴, 保证了粘贴质量。

4 把好登记检验关, 强力推进试点推广工作

严把登记、检验、查验关。该县在拖拉机、变拖、联合收割机登记、检验等环节, 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规定, 对不按规定粘贴反光贴的拖拉机不予登记, 不定期安全技术检验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对所有办理登记、年度检验的拖拉机、变拖、联合收割机一律强制粘贴反光标识, 做到集中送检的拖拉机、变拖、联合收割机无一漏贴。同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做到检查一台粘贴一台;对跨区作业的拖拉机做到每检必贴, 根据收割机的不同外形尺寸、不同形状充分显示出宽度、高度以及长度的反光效果。通过强力推进, 反光贴的试点和推广工作进展顺利,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5 扎实做好试点推广工作, 取得良好成效

篇4: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认真;扎实;细致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幼儿园安全保育工作是做好幼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所以要经常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幼儿园安全保育工作,做到工作的常态化,并要做到有的放矢,努力常抓不懈。为全体幼儿能愉快地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1)认真扎实地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各班级老师每日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保育老师要每天坚持做好室内各类物品,玩具用品,以及卫生包干责任区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杜绝各类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生,认真做好班级各项卫生工作。严格执行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作息制度。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有序地安排好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游戏活动。努力认真地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舒适、健康愉悦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教师要及时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成长发展情况,对全班幼儿加以统一要求,坚持让幼儿从小事抓起,教师要将身体力行“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并始终将其贯穿在一日生活游戏活动中,活动中认真注意指导一贯依赖性强的幼儿,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而且还要努力地尽量让家长积极配合班级教师,使幼儿在家也同样去学做幼儿园的活动同时让幼儿有个延伸锻炼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①教师要每天耐心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独立愉快进餐,不争食,不抢食不随意把饭菜洒在饭桌上和地上,在保证每位孩子们吃好,吃饱的同时,严格注意幼儿良好愉快进餐习惯的培养,保育老师要配合当班老师当餐介绍美味饭菜以提高幼儿的食欲同时根据本班孩子的每日进餐情况积极向园保健医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同时对周营养食谱表及时调整以达到幼儿饮食方面的各类营养素的均衡。经常提醒幼儿不定时多喝开水,并让幼儿学会自取自放能摆放好自己的水杯和碗勺等用具。

②中大班的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积极协调配合一起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会刷牙、洗脸。知道饭前便后将小手洗干净,不吃脏烂不洁的食品。

③教育幼儿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随意抠鼻孔,挖耳朵。有鼻涕时自己能及时擦,不随地乱吐痰,乱扔纸屑。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毛巾用后能叠挂整齐。

④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会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摆放日常学习生活用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叠外衣等活动。

⑤教师要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学习兴趣,加强幼儿活动的自律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各种生活活动习惯。

(3)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结合幼儿的身心及年龄特点,特别注重游戏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坚持在每日户外活动前后认真记录孩子活动的状况和体能,要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根据当时的天气以及活动具体情况给幼儿及时增减衣服等。

(4)坚持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日常中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如:吮吸手指等行为习惯。

(5)认真坚持晨、午、晚检制度,每日严格对幼儿进行一摸,二看,三观察,四询问。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并立即通知家长,使其了解幼儿病情。

(6)做好病儿、弱儿的护理。密切关注孩子来园的精神面貌状况,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经常注意给他们随时增减衣服,多给喝水,并做好日常观察记录。

(7)无条件地做好安全工作。任何时候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的保证。例如,户外活动前,保育老师要帮助每位幼儿查看着装是否整齐,鞋带是否松弛等问题;还要看一看,摸一摸幼儿手里或口袋里是否藏有坚硬细小的物品,外出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指导教育幼儿扶栏杆排队有序按方向行走。来到活动场地,首先要检查场地及活动器材是否安全,并在游戏活动中眼观六路,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在教师的视线之内,另外,要及时对身体协调发育欠佳的幼儿要特别关注,活动后引导幼儿学习收拾游戏器材等。

日常工作中,教育幼儿不玩教室里的抽屉、门、窗,钢琴盖板等以防夹伤。幼儿进卧室前,教师要检查幼儿的口袋是否有玩具。另外教育幼儿不能玩火,玩水和玩电。老师用完电器之后,一定要把电源随手关掉,防止幼儿用手去摸。不给幼儿玩细小的物品和玩具,防止幼儿把它们塞进嘴巴、鼻子和耳朵里面。结合安全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对幼儿随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如:幼儿上厕所时一定要告诉老师,当然,老师要在旁边指导协助幼儿入厕。盥洗时教育幼儿不能玩水。

幼儿玩耍时,教育他们不能推打别人和用玩具打人。同时教育幼儿不能拿陌生人给的糖果或者玩具,不能跟陌生人走;另外在家长来园送接幼儿时,教师一定要确认是本班幼儿的家长时,才可以让其刷卡后方可带走孩子。

篇5: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一、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我校高度重视冬季校车安全工作,坚决克服麻痹事项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成立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天野

副组长:张春刚

成员:王喜良

张志和

邢连科

于喜春。制定各项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上至校长,下至随车教师的无缝对接的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二、深入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我校在校车安全管理上提早动手,于10月15日对两辆校车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在排查中发现,校车吉G---XC517传动吊架、两只轮胎磨损严重;校车吉G---550十字轴损坏、拨叉磨损。整改措施:及时与服务站联系,于10月16日对两辆校车的隐患进行了维修,同时更换了机油,添加了防冻液。针对10月21日出现的雾霾天气,我校及时为两辆校车购买了防滑链。

三、冬季校车的安全教育

我校坚持经常对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乘车常识和注意事项,于10月29日举行乘坐校车学生的逃生安全演练,通过演练让学生掌握逃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法,掌握安全锤的使用方法。

篇6:镇扎实做好春季安全生产工作 -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对全镇340余家工业、建筑、商贸物流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行动。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镇安办聘请市、县专家对7家生产、使用、储存危化工企业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完成了烟花爆竹临时经营站点的库存回收工作;针对春季的季节特点,特别对造纸、纺织、服装企业进行防火检查,重点对设备检修、人员培训、消防器材、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是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安全工作力度。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日常监管,强化各级责任。特别针对村级安全员及村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患意识,提高安全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篇7: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有所突破

为了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到位,净化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这项全新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首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相关处室和区县分局局长为成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和四名专干组成的食品监管办公室。局属各单位全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这就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其次,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局上下就工作重心转移,大力推进食品区域责任制,进行了层层动员和广泛宣传。从市局到各区(县)分局均成立了“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全力抓,其它部门配合抓,全局上下人人抓”的工作机制。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有所突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压力重重。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由工商部门发,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门发,长期以来我局对食品加工企业底数不清。二是乌鲁木齐市尽管是新疆的首府,但食品企业的门槛却很低。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多数为规

模小、生产能力低、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没有出厂检验能力,质量管理水平低下的小企业,很难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

面对诸多的困难,局党组一班人坚持的理念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立足现状,争取支持,突出重点,全力而为。

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工作,要有效地去完成复杂而艰难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取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所在,利用各种渠道、方式积极地向当地政府及有关市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使他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知道我们的困难,给予我们支持。各分局领导也积极向当地区、县政府汇报,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其次是争取企业支持。我局在普查建档期间,积极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第三是争取社会的支持,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宣传力度。我们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深入到工厂、学校、企业、农村、牧区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第四是与科研院校加强合做,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人才及技术优势。针对我局专业知识及专业人员不足的现状,我们共同派人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参加食品安全师的培训。现已取得食品安全师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资质,并于去年十月举办了一期食品安全师培训班,为我市培训食品安全师42名。

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有所突破

一是立足现状,知难而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尤其是对于我们乌鲁木齐市局来说,更是感到困难重重,压力重重。我们面对客观现实,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针对自治区局提出的重点产品、重点区

域、重点对象,我局适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各分局调出专车,拨出专款举全局之力开展了大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普查工作,共对我市465家企业及40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基本做到了“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二是明确责任,严格监管责任制。鉴于食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广,而相对我局有限的人力,我们强调监管必须突出重点。突出监管那些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卫生条件差和质保体系不健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这些易出问题的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由专人、专职负责对包干企业实施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为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我局专门印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记录》,要求监管人员在巡查时认真做好巡查笔录,对巡查内容、结果和处理情况等都记录在案,并告知企业进行整改,由企业核实签字,避免巡查工作流于形式,以此确保对辖区企业的监管到位。三是关口前移、延伸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局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将食品加工企业按生产条件、管理水平、质量状况、人员素质、遵纪守法等情况,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质量安全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确定不同的监管巡查频次。在此基础上实行动态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摸查建档、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企业巡查、回访、执法检查为核心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发挥职能的同时,我局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聘请各街道办事处的相关人员做为食品安全监管协管员,现全市共聘请协管员60名,使食品监管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四是严格把关、积极服务。在审查工作中,为严格把关、统一尺度我们在10类、13类食品发证的开始阶段,都组织核查员现场观摩活动,对每一类产品选出不同规模企业,制定审查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审查尺度,保证了审查结论的客观公正。在严格审查的同时,我们把指导、服务企业贯穿在审查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审查员不仅做到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忠实履行自己的审查职责,而且在审查中热心当好技术指导员和管理咨询员,为被审查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受到企业的广泛赞誉。五是食品打假,从重从快。在对涉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确保办案效率,防止涉嫌犯罪人员逃匿。以阜阳劣质奶粉案件为典型,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源头、端窝点、堵漏洞,重拳出击,加大打击力度,捣毁制假黑窝点1个,发限期整改

通知书85份,立案64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59.7万元,其中查处无许可证案件17起,涉案金额21.11万元。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篇8: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1.1农村饮水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先后通过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解决饮水水源、实施防病改水、启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工程、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形式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解决步伐加快。按照农村饮水发展进程和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饮水发展大致可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为结合水利建设自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阶段,主要结合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了一批水源工程,结合兴修蓄、引、提等灌溉工程解决了一些地方农民的饮水难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为国家启动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阶段,第一次提出人畜饮水困难标准,提出防病治病同治穷致富相结合的方针,但没有专门的规划;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004年,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阶段,此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被纳入国家规划,解决了6 00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截至2004年底,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饮水困难历史;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为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阶段,这一时期,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突出,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颁布,国家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门编制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中央投入大幅度增加,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明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自2005年起国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下达总投资1 009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1 05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90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463亿元,解决了2.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 期间,总投资1 768亿元,计划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经过十多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最得的成果显著,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水质保障和管理运行维护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新建42万处集中供水工程和91万处分散供水工程,累计解决4.7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4年的80%。全国已有85%以上的县成立了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80%以上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供水水质卫生检测和监测体系,90%以上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80%以上的县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45%以上的县设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大部分的县落实了用地、用电和税收优惠政策。水质卫生监测指标从22项增加到42项的情况下,2014年集中供水工程水样合格率比2010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程建设方面。一是工程规模小且分散。截至2014年底,全国集中供水工程中90%以上属于单村供水,日供水200吨(或受益人口2 0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只有7万处左右, 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5万处左右,全国平均单处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740人左右;二是水源稳定性差。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中有稳定水源工程的比例为75%左右;200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工程中,有稳定水源工程的比例仅为40%左右;三是早期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设施和管网老化严重。许多小型水厂取水设施和净化设备简陋,机电设备老化、水泵效率降低。全国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漏损率多在20%~30%。

在水质保障方面。一是农村饮用水水源数量多,分布广, 保护难度大,水源保护工作滞后。目前全国25%的县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没有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二是不少工程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设计、安装、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检测经费和专业检测人员不足,技术培训滞后,消毒设备配套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是造成水质合格率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三是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滞后。存在缺乏运行经费、水质检测覆盖面不足、检测指标和频次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

在运行维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全国不少地方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业维修服务队伍培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集中水厂由村集体、 乡镇、县级水利部门和企业等管理的,分别占45.6%、22.8%、 18.2%和13.4%,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二是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全国日供水能力20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中有23%的工程不收水费。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执行水价大多数低于运行成本,且实收率在60%~80%,难以维持良性运行;三是维修养护基金不足。尚有55%的县未设立维修养护基金,已设立的县平均也只有35万元左右。

2中心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工作

饮水安全中心近年来围绕水利部饮水安全的工作重点,紧密配合水利部有关司局开展相关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审查评估、项目日常管理、重大政策研究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2.1规划和技术标准

编制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2011-2015)》,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线、目标任务、建设管理重点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为配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组织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已发布实施。完成全国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方案技术复核工作。编辑出版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控技术》、《村镇供水工程设计图集》、《村镇供水工程设计100例》、《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农村供水处理技术与水厂设计》、《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指南》、《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 10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SL559-2011) 和《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等技术图书和标准,为指导地方更好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2.2项目实施检查和年度考核

为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受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委托,自2010年起,组织专家对中央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行飞行检查(督导检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年度考核。2011-2013年以专家飞行检查为主,2014 -2015年以配合农水司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为主,制订分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每年组织专家约60人次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同时进行技术指导,提出整改建议。此外,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手册》,完成了2014-2015连续两年分季度《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和分年分季度《农村饮水安全对口分片联系督导检查工作总结》,为顺利完成全国督导检查任务起到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作用。

中心还承担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年度考核工作。制定了考核的实施方案、考核指标体系和赋分标准,并于2013年起每年组织专家对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省(区、市)进行年度考核评审,完成2010-2014年五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考核报告》,考核结果均已用于农村饮水行业管理,作为量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的奖罚依据,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3调查评估与科研项目

受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委托,组织专家开展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评估,完成《2000-2004年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评估报告》;参与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复核评估报告》和全国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审查。

在水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排水和水源地保护状况调查、井灌区和农村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等,综合评估水源地地下水状况,研究提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对策措施。主持完成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生活排水处理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村镇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构建适合村镇水源保护与污染物防控技术模式和近岸污染防控系统,提出村镇饮用水源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从而在技术层面上实现村镇饮用水源的监测、防护、控制、治理四位一体的村镇饮用水源地立体防护网和村镇水环境保护网,为确保村镇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农村饮水安全净水工艺和技术设备研制方面,主持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农村安全供水技术集成模式并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主要包括:南方平原区及西南山丘地区农村安全集中供水技术集成模式、西北地区农村分散供水技术集成模式、高氟地区农村分质供水工程技术集成模式以及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牧区供水技术集成模式。部分成果已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完成了《村镇应急水处理和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开发了适宜村镇应急供水信息管理系统、移动式应急供水装置、移动式应急供水消毒设备、移动式应急供水储水设备;《村镇饮用水消毒技术研究及水质监管模式构建》,研发了适宜农村小型供水工程的间歇式无隔膜法电解次氯酸钠消毒装置、臭氧高效投加装置和紫外线消毒装置。中心还承担了电解食盐法次氯酸钠消毒设备引进和国产化(水利部“948”项目),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示范,有利于促进有效解决农村饮水消毒问题,实现农村安全供水。针对重点省区存在的高氟、高砷、苦咸水等问题地区,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对口支持。中心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化研究及规模化应用示范》,主要开展适合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小型供水工程的水源保障、水处理、消毒和运行监管等技术研究,在重点流域构建3个有代表性的农村饮水安全科技示范县。

中心还在在水利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化验室,化验室目前能完成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水质指标以及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石油类、溴化物、硫化物、电导率等共计50项指标检测, 并对外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2.4相关政策研究

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和配套政策等研究。主要完成了“我国农村饮水工作发展进程、成效、问题及未来发展研究”、“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研究”、“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WWF)”、 “农村饮水工程长效机制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机制研究”、“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研究”和“农村供水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研究。上述研究成果部分已应用到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5技术培训与宣传

为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建设,提高基层水质化验人员技术水平,中心组织编写出版了《村镇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培训教材和配套教学光盘,在全国广泛开展水质检验和净水岗位培训,目前已培训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和净水岗位人员3 000多人。同时,协助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开展了5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2 000人。

在宣传工作方面,中心配合水利部相关司局在相关媒体刊发了十几篇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闻报道。编写了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农村饮水安全农民读本》 与《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挂图》,下发到项目区,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组织拍摄制作了宣传片《让亿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制作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果展板,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3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做好扎实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饮水安全中心按照水利部的有关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继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水利部相关司局和基层水利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3.1做好全国规划编制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立足于巩固、稳定、提质,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稳定住、不反复,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一是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重点针对部分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和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科学合理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布局与供水规模。二是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立足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当地实际,统筹当前和长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三是明确责任,两手发力。进一步落实饮水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投资主导、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四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财政补贴,健全基层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通过规划的实施使全国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3.2指导各地做好规划或实施方案编制

(1)着重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着重做好水源选择。优先选用水库水、江河水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保证率高的地表水源,合理利用过境水,充分利用山泉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二是着重发展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延伸市政供水管网与农村供水工程管网连通,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管理”发展;三是着重新建和已建工程的统筹利用。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工程改扩建和设施设备配套完善,做好联网并网和运行调度;四是着重发挥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作用。在规模化供水工程无法覆盖的地区,坚持以抓好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作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途径。

(2)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运行成本核定和水价制定。在科学核定工程制水成本核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居民生活水价以及生产用水水价,拟定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的水价方案;二是加强表务管理。制定用户水表查抄工作方案,对抄表员实行奖惩机制,测算优化水表使用期限和定期轮换时间,做好坏损水表更换;三是加强供水单位和区域水质检测中心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定期轮训和绩效考评制度。

(3)努力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实现供水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的突破,力争达到与县城供水水平同步增长;二是实现工程自动化运行和信息化管理的突破;三是实现工程财务收入突破。使一批有条件的工程实现收支平衡,通过以水养水实现良性运行。

(4)积极促进三个转变。一是规划目标任务转变。由原先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转变为开展局部建设与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并举,巩固已有成果,确保工程长效运行;二是建设投资方式的转变。由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向政府引导、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方式转变。 采用PPP、BOT等融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构建助力农村饮水安全健康快速发展的投融资模式; 三是运行管护理念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向“从源头到龙头”的专业化运行管护体系转变。探索通过承包将工程运行管护交由社会化的专业企业管理,政府负责实施监管。

3.3完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为配合和指导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目前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体系已经形成,涉及农村饮水安全综合类、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类型以及水量、水质和应急供水等方面。然而,根据“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的新需求,仍有必要对部分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的有关内容进行甄别、修改和补充,同时编制出台新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3.4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一是抓好重大水专项课题———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化研究及规模化应用示范。开展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及消毒、运行监管等技术的标准化研究,通过县域规模的技术应用示范,形成一套可推广应用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全面提升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在集成消毒设备研发上实现新突破。综合运用紫外线、臭氧、电解食盐水等消毒工艺研发感官性更加适宜且保证消毒效率的集成消毒设备;三是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积极开展操作简便、保障程度高、耐用时间久、运行成本低的水处理设备,尤其是降氟等特殊水处理以及适宜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净水消毒工艺设备的研发工作。

3.5指导各地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制定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完成对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调查评估。制定百吨千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保护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完成小型典型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选择100处典型水源地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数据库。

3.6加强建设指导,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指导各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过编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县级规划大纲、典型工程设计图册,指导各地科学选取优质水源、 合理确定供水规模、优化工程水厂和管网的改扩建方案,做好典型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比选、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通过工程建设带动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工程实现长效运行,在确保质量和深度的前提下做好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

3.7指导工程运行管理,促进良性运行

指导各地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机泵设备、净水消毒设施设备、输配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综合采取工程局部改造和运行调度方案优化调整,并结合自身特点引进自动化管理技术,科学降低能耗、药耗、水耗等运行成本,促进工程良性运行。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发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步伐,以信息化促进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提高行政监管能力、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3.8强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监督管理

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及地方事权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的要求,修订完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组织对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考核,总结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果, 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飞行检查。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年度覆盖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检查工作,对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实施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受益群众用水情况进行实地查勘,为年度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3.9加强宣传科普与技术培训

加大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宣传科普,将普及饮水安全知识与宣传卫生常识捆绑推进,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养成饮用安全水卫生水的习惯,提高饮水安全意识,增进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了解。同时,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对农村供水单位负责人、净水人员、水质检验人员以及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3.10开展对内对外合作交流

继续强化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管理智囊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搭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技术交流平台,加强各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总结交流,定期开展农村供水单位负责人、净水工、水质检验工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取得成就和成功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开展多边、双边交流合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促进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健康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冠宇,徐佳.我国农村供水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内在规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3).

篇9: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目前,德惠市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基地总面积1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总数33个,其中无公害温室面积10000亩,总产量8000万公斤,总产值12亿元。初步形成了黄瓜、辣椒、茄子、番茄、豆角等十多个蔬菜主导产品,且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其产品已远销沈阳、长春、俄罗斯等国内外大中城市。

1.从源头上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保障全市蔬菜产品安全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德惠市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推行诚信品牌战略。围绕“打绿色片,走特色路”的发展目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利用德惠松花江绿色大米的品牌效应和收入效应,引导德惠市蔬菜种植逐步向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树立自己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最终向绿色食品迈进。二是实施基地无害生产。为了确保德惠市无公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市农业局印发了《德惠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对基地农户如何发展无公害产品,正确用药、施肥等进行了技术培训,在管理上指导种植户采用生物杀虫,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使基地的无公害产品种植达到了安全标准,真正做到了无害化。三是实施生产规范管理。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规程操作,进而提高了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四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深挖德惠市的资源,运用现有的政策条件,扩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模,提高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影响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機制,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从生产上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保证基地生产质量

德惠市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占消费量的一定比重,其中蔬菜类就占65%左右。抓好无公害基地生产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做到生产到餐桌全程监控;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农药安全监管制度,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三是推行产品入市前检测制度。无公害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入市;四是推进无公害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严格按照《德惠市农产品管理办法》、《德惠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和《德惠市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德惠市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自律。

3.从日常监管制度上抓基地建设工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日常监管工作中,落实了四项无公害农产品监管制度来强化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一是责任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监管责任制,尤其是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做到巡查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监管制度。全面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巡查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分类监管制度。三是经营制度。开展“规范市场”活动,坚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完善经营台账等五项制度。四是检测制度。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德惠市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发挥四位一体检测系统的作用,强化对上市无公害农产品抽样检测,层层把住市场上蔬菜和农产品的质量关。

通过几年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体会到,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立足长远,掌握规律,夯实基础,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还应该在以下三个机制上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第一,要构建自律组织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的问题是要落实责任,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能立足于政府大包大揽。无公害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食品,生产经营又十分分散,完全靠政府包揽质量安全管理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效果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组织机制,可以有效和依法落实包括农民、个体经营户、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的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除了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外,还要依托农村基层组织,成立相应的协会,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践中一些地方推出了在协会框架下实行小组质量联保办法,即一户出问题,要连累小组其它成员,大大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群众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第二,要完善全程管理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众多的因素和环节,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机制。在产地环境管理上要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及时全面掌握产地状况。在此基础上,划定不宜生产区域、开展产地治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科学安排作物品种。在农业投入品管理上,要根据国家发布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名录,严格禁止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限用投入品经营台帐,全面反应限用投入品流向,实行可追溯管理,落实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责任。在基地准出管理上,要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应的农产品协会为组织主体,全面执行系列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从基地流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上市销售的产品要进行产地检测,检测合格的要出具检测报告并随货同行,不合格产品严禁上市销售。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自行建立或委托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尚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基地,可由协会组织,委托公益性检测机构,根据生产记录和相关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基地产品进行抽查,并向被抽查农户出具质量报告单。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要依法包装标识,详细注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者、质量检测等方面情况。不具备条件的农户自产自销基地,可尝试由协会统一印制产品销售单,由农户简要注明相关情况,向消费者做出质量保证。在市场准入管理上,经营户要严格执行相关进货索证索票、质量检测、处理不合格产品、包装标识产品、出具销售凭证、登记经营台帐等规定,严格对销售产品负责。市场可采用签订协议形式,明确经营者义务和管理办法,督促其自觉接受相应的管理。

第三,强化政府支持保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经营者自律是基础,政府引导支持、监督管理是保障。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步入正常轨道,进入良性循环,需建立和依靠三大体系支撑。一是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就没有章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在内的标准体系,满足执法监督、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认证认可、技术推广等实际工作需要。对我们县域来说,就是要在农产品如何达到标准、执行标准上做文章。二是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产品是否合格,最终靠检测。要加快建立包括公益性和自律性检测机构在内检测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检测机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力,针对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检测技术研究,不断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三是认证认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养和开拓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鼓励市场主体加强管理、改善品质、打造品牌、珍视声誉、增加盈利,走上自主提升、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路子。开展农产品认证是避免产品质量良莠不分,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现象,优化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动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申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这三大体系上,政府要在人力、物力上舍得投入,从而实现农产品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篇10: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正确应对安全形势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一年来.保定国家高新区安全监督站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为主线,加强宣传教育,保障安全投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检查整治,有效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任务,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作 者:保定国家高新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  作者单位: 刊 名:建筑安全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SAFETY 年,卷(期): “”(z1) 分类号:X9 关键词: 

篇11: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 贯彻落实2013年5月15日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情况的汇报

新户镇太平小学

二O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5月15日下午2:00,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召开后,我校高度重视,按照会议的有关要求和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于5月16日下午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的各项要求,现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贯彻情况

5月16日下午我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安全专题会议,许振海校长认真详细传达了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区教育局安排部署,使我校全体教职工对今后的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以科学发展为方针、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制定了今后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吹响了我校教育工作走向新征程的号角,开启了我校教育工作的新时代,顺乎民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各处室决心以实际行动、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教育质量提升创设良好氛围、提供坚强保障。通过本次会议,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安全无小事,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切实投身到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来。

二、工作落实情况

1.学生专用车管理。及时召开专用车司机、随车教师座谈会,全面了解校车的运营情况,重点了解存在的问题。要求校车驾驶员要提前10分钟到岗,做好车辆发车前的安全

检查等所有准备工作。严禁随意更换驾驶员,严禁随意更换车辆。驾驶员因事、因病请假,必须提前向车主说明情况,经镇教委同意,由车主负责安排具有同等驾驶资格的人员替班,不得因故停运。随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集合,有序上下车,安全乘车,及时反馈校车情况,处理学生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

2.隐患排查。根据讯期特点,学校及时组织安全领导小组对校园内的各类隐患进行排查梳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预案,落实安全责任,确保汛期安全。

3.加强安全教育。各班主任按规定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把法制、公共安全、应急避难、紧急疏散教育纳入教育课。定时开展疏散教育,提高师生的应急应变能力。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沟渠塘捉鱼,不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游泳,严禁手拉手救人、要智慧救人。下发了《夏季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做到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确保学生汛期安全。

4.门卫管理。由专职门卫双岗值班,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进出校门登记制度。加强人物技防结合,进一步充实钢叉、防割手套、催泪剂、橡胶棒、钢盔、电警棍等必要的安保器械;充分利用摄像头,做好24小时对校园内外及周边动态实时监控。学校积极与镇派出所联系,加大对校园及周遍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严防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5.上下楼梯管理。由授课教师负责该课后,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疏导工作,维持好上下楼梯的秩序,带班教师巡视

监督,确保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

6.值带班工作。全体教师实行轮流值班制,每人一天。中层实行带班制,一周一个轮次。值班、带班人员中午一律在食堂就餐,严禁回家就餐。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24小时的巡逻力度,确保校产的安全;值班人员熟悉业务,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严禁擅离职守。各中层、班主任24小时开机,学校准备充足的值守应急力量,遇有突发事件,按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进行处置,并按报送时限及时报告。

7.饮食管理。一是加强食堂证照管理。学校食堂有卫生防疫站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所有食堂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体格检查,每年都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并有卫生防疫站办理的健康证。二是进一步加强了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的管理。食品采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进行采购,所有统一采购的食品(包括大米、面粉、蔬菜、食油、种类调味等)都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关,并按规定进行索证。加工程序比较合理,生熟、萦素分开,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三是加强了食堂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食堂配属的炊事机械、用电设备、电路、开关插座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操作规程明确。四是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伙房,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

8.加强防电、防火等教育。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防电、防火安全常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充分发挥学校集会、升旗仪

式、主题班会等阵地的作用,以学校《学生安全常规知识》以及《安全知识手册》为素材,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切实组织好以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征文、黑板报比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9.校舍安全。加强校舍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健全维修制度,定期维修保养明确分管责任制,掌握使用情况,在雨季节来临前全面突击细查一次,冬季雨雪天增查一次,发现隐患及时汇报抢修,提供维修保养建议。

10.体育设施。对所有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螺丝松动或焊接不牢的及时进行维修;对金属设施每年进行两次刷漆;对室内器械及时进行透风晾晒,确保体育设施坚固。

篇12:以改革为动力扎实做好兽医工作

于康震指出, 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国内病原增多, 人畜共患病继续流行, 传统生产流通方式没有根本扭转, 外来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加大, 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 各地农牧部门要切实做好春防工作, 重点抓好H7N9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

于康震强调,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关系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各地农牧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 深入推进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工作, 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督执法, 努力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乱抛病死动物现象。

于康震指出, 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农牧部门的新增职能。各地要按照国务院要求, 切实加强领导, 强化协调配合, 确保省、市、县三级职责调整工作按期完成。在过渡期间, 要按照机构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严格落实畜禽屠宰监管责任, 组织开展屠宰行业重大政策问题调研和业务学习培训, 强化对屠宰企业日常监管, 严厉打击违法屠宰行为, 实行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

篇13:车管所扎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一、坚持源头治理与全程监管并重

一是建立档案、源头控污。以控制源头污染为出发点,强化兽药、饲料监管,建立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档案,实行网格化管理;二是完善体制、提升水平。建立健全进药备案、售药登记、使用追溯、有奖举报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兽药、饲料监管水平;三是重拳出击、严打严办。深入开展源头治理与全程监管整治行动,强化监测,重点查处无证生产、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违禁兽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和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化学物质,保证养殖环节源头安全。

二、坚持农村与城区并重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做到农村与城区监管全覆盖、无缝隙。一是农村设置村组防检员。针对农村养殖量大这一现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防检员,具体负责该行政村的动物防疫、检疫、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二是城区设置片区防检员。对于城区畜禽养殖相对分散这一情况,将城区划分为3大片区,每一片区配备2名专业防检员。通过双管齐下,形成“乡有人包、村有人管、户有人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全县范围内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

三、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并重

一是专项整治重实效。针对畜禽在生产、流通、屠宰等环节,集中力量开展饲料、兽药、“瘦肉精”、生鲜乳、病害畜禽五项专项整治,“咬”定标准不放松,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二是日常管理重长效。在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注重日常管理,定期召开监管人员工作会议,交流监管工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研究解决办法,做到周有交流、月有小结、季有通报,确保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到位。

四、坚持定点检疫与流动车载检疫监督并重

一是集中区域定点指导。根据我县养殖业分布情况,在养殖集中区域设立定点检疫站点,进一步规范报验程序、完善报验方法、规范报验行为、改进报验装备,提高报验水平。二是流动车检灵活快捷。在河南省率先实行了流动车载检疫电子出证制度,专门设立了三辆流动检疫车辆,在接到报检情况后,在最短时间内到现场进行检疫,既保障了检疫效果又为养殖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五、坚持集中抽样与分散抽样监测并重

一是集中抽样、查漏补缺。在春秋两季每次集中免疫过后,畜牧局专门安排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免疫畜禽进行集中抽样,检测畜禽抗体水平,对于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畜禽,要求进行补免补防。二是分散抽样、科学指导。组织人员不定期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抽样,积极开展流行病学监测、抗体检测等行动,科学指导养殖场户适时免疫,做好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共开展血清学抗体监测1260多次(份),确保了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共出动执法人员17651人次,出动车辆10511辆次,检查单位7080家次,其中,检查生猪养殖场2425家次、奶牛养殖场286家次,屠宰加工企业1884家次、饲料生产经营企业355家次、兽药生产经营企业2130家次,抽检“瘦肉精”尿样23148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教学改革经验总结下一篇:面面垂直证明大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