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2024-05-16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精选6篇)

篇1: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来呢?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通常说来也就是作文中创设情景教学,那什么又是情景教学法呢?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教学时,根据课文的每一处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如《秋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这幅图的景象是:一只仙鹤在蔚蓝色的天空上直冲云霄,诗人引发了无尽的诗情。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晴空白鹤景色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教完讲文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诗意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看投影幻灯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就可以形成情感的深化。

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么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有那些呢?下面总结一两点个人经验,如下: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感恩作文时,播放《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产生描写亲情的欲望;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

三、情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情景作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可研究的涵盖面是比较宽泛的,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具有灵活性、综合性、随机性等特点。就近期而言,我们将教学策略的研究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

1、开放的教学策略

(1)开放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就像一本耐读的书。要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就要解放思想,还学生以“自由”。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束缚,避免不当的指导使学生落入程式化、成人化的窠臼,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真实需要。教师打破了束缚在学生身上的种种思想枷锁,还学生一个率真的自我,让学生自由地抒写自己灵性,学生的作文就会变得十分生动与精彩。(2)开放文体。学生所爱,即是作文之内容;学生所欲,即是作文之机缘;生活所需,即是学生之所须学。教师指导学生不必拘泥于文体,儿童诗歌、小寓言、新闻报道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得就大胆,文章也充满个性。

(3)开放内容。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会,快乐的双休日„„去寻找春的气息,去体验第一次的际遇„„这些都是情景作文的好素材,当学生思绪涌动、灵感来临的时候,握着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精彩的文字就刷刷地“喷涌”而出了。

2、求新的教学策略

(1)教学的手段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如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去上课,学生们左等右等不见老师来,教室里就表现出“芸芸众生相”。这时,让学生以《老师乍么迟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事此景犹在眼前,学生们既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2)想象的空间新。学生的文章要有可读性,那么就少不了想象。一篇好的文章是结合我们人生多处的经验才能成为好的文章,作文中想象是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用图片给学让创设想像的空间。如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图片出现一条清清的小河,让学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河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3)表达的语言新。作文语言力求平中出奇,常中出新。文章有了新奇别致的语言,才有刺激读者大脑皮层之功效,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谈,有时或众口一词,或抄作文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求异上做文章,如记叙同一件事,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环境衬托、开门见山等不同的方法来开头,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有些学生的语言特色已初显端倪,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细腻等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

四、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情景作文教学似一缕清新的风,在学生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但要让学生真正会写、乐写,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意识。

1、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孩子毕竟是单纯的、稚嫩的。他们可能触摸到了,甚至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悄然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静静地溜走,这种写作的信息他们无法捕捉到。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从好似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觉察出新意、亮点。

2、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读者常常是教师,教师应当以真诚的朋友的身份乐当这一角色。尊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一个个学生的世界。教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态度,作真诚的欣赏。并以自己的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一唯一的“这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勇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思哀乐表现出来,每一个感悟都将是一篇有光彩的习作。

3、做朋友,和学生“商量”。教师应唤回自己久违的童心,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沟通,要知道,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你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就能写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心灵下水文”。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所得所感尽情地叙述出来,把有所感融而领悟到的东西交流于同伴。能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就在这思维的碰撞,语言的切磋中,教师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他一起商量、点评、修改,这样,在学生的眼里,作文课堂恰恰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

4、做教练,给学生指导。在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当教练,当好教练的诀窍“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情景作文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它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景作文教学减轻了学生由于单一的命题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枯燥感受,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情景作文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真正的作文能力得以内化,学生的作文面貌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在情景中让学生写作更有感受更有收获更有快乐。

篇2: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技术延伸,多媒体所具的有开放性,适时交互等特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任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使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形象化、趣味化。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经常受到空间或想象力的限制无法做到逼真、贴切。在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积极创设类似真实的语言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例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制好水循环的过程,再制作成PPT,让学生逐步观看水蒸气上升变成云,再从天上变成雨落地后又变成水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描述一个完整过程的内容。又如教授动物的单词时。可以收集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音辨别即将展现的动物,让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这样既激活了思维、营造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视听输入

英语歌曲,小笑话、小故事、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让语法教学由抽象变具体

即使是简单的语法对小学生来说也显枯燥,难以记忆。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生动鲜活的场景中,使语法教学形象化、趣味化。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语法教学的难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时,笔者利用几张图进行夸张的比较:姚明和潘长江的身高比较,美羊羊和村张的年龄比较,大象和狗的大小比较。又如 在讲解现在进行时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语境:在一张幻灯片上插入了几个人物的动态图,Kate 正在洗衣服,Mike和John正在踢足球,Amy正在扫地,我利用k课件的动画效应,向学生逐一提问:What is Kate doing? What are Jim and John doing? What is Amy doing? 待学生回答后,再把这些句子逐一地呈现出来,其中的is washing /are playing football/is cleaning 用另一种色显示,特别提示be + ving形式的结构变化。用直观的方式很好的解决抽象的语法概念。

多媒体课件的给教学带来的方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这一工具,它同时也会给英语教学造成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避免如下的问题:

一、过于形式化、限制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无法完全替代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替代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利资源。如当要教学apple,pear这些单词时,可以利用实物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看到必然是一目了然,比课件更加的具体。

人机互动过多

二、华而不实、懒惰教学

如果片面地追求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把课件制作得特别复杂、过于花哨,会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和图像上,从而忽视了画面与图像蕴含的教学内容,那些美丽的图画,优美的声音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简单的看、听,而轻视了他们的自由读写。而且使学生缺少了那份想象的空间,头脑中的一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画面、语言,他们无法去给自己想象一个场景,更无法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时会运用哪些语言,因为他们的头脑都被老师设置盼“优美”情境所抓住了。所以恰当的运用课件,恰当的选择课件出现的时机,是最重要的,要让课件起到“点睛”的作用。

三、喧宾夺主 干扰教学

有些教师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效率就越高。过多、片面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些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英语是语言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多媒体仅仅是辅助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它也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篇3: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问题的提出

关键词:数学情景,数学问题,问题解决

一、数学情景的概述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强的学科,其数学问题也多种多样,但是数学的本质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景,在数学情境中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情景无处不在,也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思想独立体,从同一个情境中想到的东西可能都不同. 数学情景是指包含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的情景,从这些情景中可以找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并从数学情景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是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

很多数学情景都来源于生活,例如一个生活上的情景“小明在开学初向妈妈要了20元买学习用品,其中签字笔价格是2元一支,笔记本是3元一本. ”从这个生活情景中可以衍生出很多数学问题,如“( 1) 小明用20元买了笔记本和签字笔9件,问小明分别买了多少支签字笔和多少本笔记本?”“( 2) 由于学习情况的原因小明至少要买4本笔记本,那么小明最多可以买多少支签字笔?”. 数学教师应该要多创设数学情景,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数学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创设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情景,并教导学生如何分析这个数学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数学情境主要由情境对象、对象的属性和对象的相互关系三个部分组成,情境中的对象的相互关系主要由方程式、不等式、图形、图表等数学符号呈现出来. 而数学情境中的对象相互关系有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时候是隐藏在条件里面,所以这需要我们发挥数学思维去探索.

二、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问题的提出

随着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新课标的颁布,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探索数学世界的能力,其中数学情景的创设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也强调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入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数学情景,利用数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散数学思维. 在教学模式上而言,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数学情景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以前那种传统僵硬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情景的创设,遇到什么教学问题要及时提出,并积极寻求途径解决遇到的教学问题. 研究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情景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 从多方面引入数学情景

1. 从生活情景引入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情景的创设首先可以从生活情境中着手,从平常生活情景中创设数学问题不仅能使数学接近生活,还能让学生养成一个数学思维,养成一个平常生活中自觉地去发掘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平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的数学; 在备课时要思考这个数学问题应该用什么生活实例引入,这样才可以在授课时,从实际生活的实例引出数学知识,因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驾车活动、多面体实物等事物都蕴含着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老师可以多引入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掘和发现数学问题.

2. 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

教师在课堂创设数学情景时可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如果经常创设一些与学生没有什么联系的虚例,这样长期而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如学生运动会、秋游、流行的时事等身边实际发生的事物引入数学情景. 以学生经常玩的气球为例,教师在讲授球体体积公式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准备几个气球,并让学生吹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最后教师就给出球体体积的公式: V =4πr3/r( r是球体的半径) .

3. 从多媒体中引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数学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的存在,相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教材,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数学情景,运用图像、课件、动画等多媒体加强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数学展示幻灯片或动画展示数学情景,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 二) 数学情景的创设不能脱离教材

在数学教学上创设数学情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数学情景不是随意创设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根据当时讲授的知识点和数学知识创设数学情景. 如果教师不能更多的掌握数学情景的创设,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情景脱离教材、脱离课标要求等情况,学生在这些数学情景中也学习不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甚至会误导学生往错误的方向思考. 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情景时一定要结合教材,紧扣着相应的知识点,在创设数学情景之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去思考数学情景要如何创设才能让学生更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 三) 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致用于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师其中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应能能力. 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要主动带领他们走进现实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生活问题:

我们年级两名教师带若干名学生去出游,两家联系了旅游公司,经详谈后,甲公司给的优惠条件是1名教师全额收费,另外一名教师和学生7. 5折收费,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全部师生都是8折收费,请问当学生超过多少时,甲旅游公司的优惠价比乙公司更优惠?

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标价为a元,

甲、乙两公司的价格分别为: [a + 0. 75a( x + 1) ]元,[0. 8a( x + 2) ]元,则

a + 0. 75a( x + 1) < 0. 8a( x + 2) ,

即 1 + 0. 75( x + 1) < 0. 8( x + 2) ,

解得x > 3.

答: 当学生超过3人时,甲公司的价格比乙公司优惠.

这个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需要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答,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 语

篇4:化学教学与情景创设刍议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巧妙设置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景:某中学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针对我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千米内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的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

1.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

2.了解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即排放到空气中,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区。

3.了解到热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入河中。

我据此设置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试分析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像这种“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女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充分利用新闻报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我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板全部被炸开,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员工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四、引导参与调查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长江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亲自到自来水厂参观与调查,发现“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我市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后,将学生带到附近的一个菜窖进行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莱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我们的化学教学增添无限趣味。

篇5: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讨论会

组织者;云涛 参与者:

(云涛讲稿)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快乐的事情,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在课的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可以使精力旺盛。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1)创设游戏化情景:我在上概率时制作了一个摸球游戏: 20个乒乓球,10个标上5分、10个标10分,放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游戏规则是每摸一次一元钱,每次摸10个球,若分数之和为100分或50分奖20元、95分或55分奖5元,其他为0元,若为75分则为-2元。让学生都试一试。最后总结是我赢了还是他们赢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那就好好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吧!”

(2)创设趣味化情景:在上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题:“黄瓜一担子,和尚一院子,一人一个差一个,一人半个多半个。问有几个黄瓜几个和尚?”没多久就有同学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凑出来的!”“能不能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呢?能!”于是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最后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难,只要我们好好学“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3)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我在教学“乘方”时,才进入多媒体教室,那熟悉的音乐,屏幕上那滑稽的老头和小毛驴,学生们惊喜地喊起来:“阿凡提”“阿凡提”„„在一片吵闹声中放映开始了,阿凡提倒骑着毛驴、口里哼着歌一路走来,这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当他走到大财主巴依老爷家门口时,就跳下马来上前打门:“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有大买卖啦!”大门“吱”的一下开了。胖胖的巴依‘滚’了出来:“叫什么叫,你们这些穷鬼。”阿凡提叹了口气“唉!可惜啊可惜,这桩发财的买卖只好另找别人啦。”转身欲走。巴依一听‘发财’眼睛瞪得圆圆的,陪着笑脸,搓着手问:“什么买卖?”阿凡提只是叹息:“可惜啊可惜!”在巴依的再三追问下,阿凡提说:“有人让我帮他办件事:说若今天你给他一分钱,他就给你100元钱;明天你给他2分钱,他也给你100元;后天你给他4分钱,他同样给你100元„„就是说他每天都给你100元,而你给他的钱是在前一天的数上乘以2,时间为一个月。你同意吗?”巴依一听,跳了起来:“同意!同意!”这时放映停了,我问:“巴依会赚钱吗?”下面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不会,因为阿凡提是最聪明的。”“那么他陪多少呢?大家试试。”“不得了啊!巴依上当啦!”“从第14天起巴依就陪上啦!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当我把230即第30天巴依要付的钱告诉大家时,教室里一片惊讶之声。“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乘方’的魅力”。

这样的悬念激起学生想及时了解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创设一些情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1)创设递进式情景:有这样一教学案例:一上课,老师就出示一张美丽的挂图,图上一栋刚完成的教学楼,楼前一片空地:“这就是我们后面即将完工的校园,请大家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已知这块空地的长为1000米,宽为800米,现在要把它绿化(其间要有人行小道,小道宽1米。)”。学生高兴地开始动手设计(有的说把小道设为椭圆;有的说把它设为方形,有的又在中间加一个十字„„)。老师又说:“现在把你们设计中的绿化面积算出来。”接着要从某个城市购买花草和树苗,于是产生一道有关运输的应用题题中涉及到两种运输工具(汽车、火车)、它们的运费不同,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而树苗的耗省(中途护理如:每5小时浇水一次,每天要翻动通风一次)却随时间而增加。让学生寻找最佳方案。树苗运到了,看教材49页“学校安排甲、乙两班学生进行绿化,如果两班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甲比乙少用5天,两班单独工作各需多少天?学生积极地去求解。”绿化好了,但我们要加强管理。“工人师傅由一个安有甲、乙两个水管的水池放水浇花,单放甲管比单用乙管少用10小时放空水池,如果两管同时开放,12小时可以把水池放空,若单独开放一个水管,各需多少小时能把水池放空?”学生又愉快地争论和求解。最后老师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心血,大家要好好爱护呵!”递进式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高潮不断。

(2)创设随机情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达的点等等。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

(3)联系其他学科创设情景: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孤立于某一学科,而不能把各学科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如果教师巧妙地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则可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例如,如图所示电路,电流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为固定电阻,求可变电阻R2调至何值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其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不等式题。写出这道题后,学生就会感到惊讶:数学课怎么变成了物理课,数学老师也懂得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教学的艺术效果。

(4)创设问题化情景:在上合并同类项时,提出什么是同类项?而先不作正面的回答,只举一个例子“假设有几个笼子都有鸡和鸭混合在一起,你怎样有序地把鸡鸭数清?”

(5)创设故事化情景:教学无理数时插入“2的发现”“数学三大难题中的倍立方问题”(6)联系具体事物创设情景: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巧用寓言创设情景、通过动手实验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历史人物创设情景、利用数学发展史创设情景、利用场面创设情景等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三、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

在练习中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所学更加牢固,常用的方法有:(1)创设求异情景: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2)创设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轴对称时安排剪纸、校服、毛衣中的花等生活中的对称、从将军饮马问题中寻找最短线段等等;(3)利用一题多解创设情景;(4)利用开放性题目创设情景;(5)利用竞赛(比一比)创设情景等。

四、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篇6:创设教学情景 彰显语文活力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519100)周健良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笔者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多元思维,积极参与,以致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感熏陶法、音、美配合法、摹拟表演法、实物观察法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关键词:情境;活力;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体验”已成为新课标的理念之一,而课堂就是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的一个平台,有机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彰显语文活力。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并设置一定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自感受,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 1

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情境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从根本上避免“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如何进行创设课堂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呢?总的来说,就是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多元思维,积极参与,以致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

一、情感熏陶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并能对行为进行制约的内心体验。俗话说:情感、情感,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必须和情感一致。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入情、移情、陶情的境界。

如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纯真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偷豆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其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篷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再跟学生介绍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就在这特定的氛围中,学生们说得有劲,听得有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顿时 2

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起去品味豆子的清香,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音、美配合法

利用音乐、美术来配合讲授,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的美感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讲《苏州园林》一文,我先在黑板上展示几幅园林画,再放编辑设置的音响,学生边看边听边想,仿佛置身画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我要求学生在熟读全诗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诗中的意境:绿树、红花、碧草、白堤、山寺、早莺、春燕和一个骑着白马的文人。随即挂出一幅《西湖春光图》,学生一边在《春之歌》的乐曲声中尽情欣赏,一边放声自由朗读,使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交融一体,达到更高的艺术享受。这样,诗中的远山、近水、高天、浅草、燕舞莺啼、得得马蹄交互错杂、清晰又迷离的在学生头脑中闪现,那香花、暖树、鸟鸣,同时刺激学生的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器官。诗中所显示出大自然和谐协调的无穷韵趣,学生不知不觉地心领神会,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摹拟表演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是如此。既然我们从事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工作,就不能总是等速度、定距离,在一个平面上平板无味地来回移动,课要上得有曲直、有浓淡、有粗细、有疏密,惟有这样,才能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摹拟表演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抓住课文的典型性动作、神情、语言等“身入课文”,将其再现出来。

如教《皇帝的新装》,我请两位同学给全班表演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神态,由于对课文作了认真的研究,两位同学及时进行了角色定位,表演极其逼真,赢得了一阵阵的喝彩声。就是在说明文教学中,表演情境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核舟记》一文涉及的空间较多,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琢磨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很自然的把文中介绍的空间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再如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乙己》中,我以讲台桌设为酒店的柜台,学生将酒店里的情境表演得相当到位。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感受、想象、感悟等心理过程对阅读对象的激活与投入,它使学生进入“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与作者的生命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到生命丰富的内涵。

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我请学生做出范进发疯时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把握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的妙处。由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精彩的课堂显示出无限的活力。

四、实物观察法

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创造一种刺激氛围,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或学习创作欲望。

如讲《爱莲说》一文,我组织学生去池边观莲,要求学生边看边画,结果同学们争先恐后仅用极短的时间画好了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莲花图。随即回到课堂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作者为何不浓墨重彩写菊花、牡丹而偏写莲花呢?莲花的可贵处表现在哪里呢?文中是怎样说的?作者写莲花的用意又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大家去探索答案,一堂课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既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又掌握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有关的教学片、故事之类,还可以通过形象分析、参观引导、角色朗读等方法创设情境,效果同样很好。

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要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若能这样,灵活掌握,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焕发课堂活力。否则,便会流于形式而失败。

可见,教师如果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更能加深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步晓红.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职教通讯.2007(4)

上一篇:2023军训动员会校长发言稿下一篇:高一抒情作文800字